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11/6 09:39:02

说得是!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11/6 10:03:04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3】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此“阳”,说的是阳脉,即胃气冲和之脉,如经言:“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五”指春微弦,夏微钩,长夏微缓,秋微毛,冬微石说。“五五二十五”:谓五季各有五藏之常脉。清。高士宗说:肝脉应春,心脉应夏,脾脉应长夏,肺脉应秋,肾脉应冬。春时而肝心脾肺肾之脉,皆有微弦之胃脉。夏时。。。皆有微钩之胃脉。。。是五五二十五阳。吴崑说五藏当旺之时,又各兼乎五脉。“如春时弦而长,弦而洪,弦而缓,弦而涩,弦而沉。”一季之脉,又分五种。义同。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11/7 14:18:11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4】

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此后世脉学中“真藏脉”之由出。真藏,指五藏真气败露之脉,具体体现在脉气上,无从容和缓之象。隋。杨上善说:“于五时中,五藏脉见,各无胃气,惟有真藏独见,此为‘阴’也。”明。吴昆说:“。。。二十五阳,至和之脉也,至不和谓之阴,与阳和之脉正好相反。”“真藏者,肝脉弦急如循刀刃,心脉洪大如操带钩,脾脉缓弱介然不鼓,肺脉浮涩如风吹毛,肾脉沉石来如弹石,全无阳和之脉,下文悬絶急是也。故见此脉者则为藏气败絶,藏气败絶必死也。”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藏脉不得胃气也。”脉有“胃气”,一般指脉象从容和缓,节律均匀。即《灵枢。终始篇》:“谷气来也,徐而和,”《素问。玉机真藏论》:“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由此可知,中医诊脉,要重视脉之有无“胃气”。元代医家危亦林曾将积三世家传与其个人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十怪脉,予断生死,颇有研究参考价值。脉学讲“胃、神、根”,此篇说“胃”也。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11/9 10:45:15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5】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郭校:“心脾”,《太素》卷三《阴阳杂说》“脾”作“痹”。

注释:“隐曲”一词在《内经》凡五见。综合其义,当指前阴或大小便疾患。《礼记。少仪》“不窥秘”郑注:“密,隐曲处也。”
       “风消”古病名,指风火内郁而致的发热、消瘦的病证。
       “息贲”古病名,五积之一,为肺之积。症见气急上逆,奔迫急促,右胁下有块如覆杯状,发热恶寒,胸闷呕逆,咳吐脓血,久之可发为肺痈。《灵枢。本脏》: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悗为息贲。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11/9 11:40:16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6】

刘炳凡:“二阳之病发心脾”,王冰注:“肠胃发病,心脾受之”。张景岳谓“先有心脾之病而后波及胃肠”郭霭春云“脾”“痹”声形易误。胡天雄曰:“脾是痹的古文通假字,心脾即是心痹。”“心痹”是病名,与各节文例合。阳明何以发“心痹”?盖阳明属胃,为水谷之海,如有病,则不能化生精微,奉生精血,血不足则脉不畅,故发心痹。胃肠有病,则肾虚隐曲不利,化源少而月经不至,营养差而肌肉消瘦。李中梓云:“胃病则肺失所养,故气息贲急。巫君玉云:“景岳之注不可废也,思虑伤心脾而致消化系统病者亦屡见,其能为风消者,五志化火也。”以上二说宜并存。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11/9 12:51:15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7】

刘炳凡先生医案
余治吴冰心,女,因独立经营,操劳焦虑过甚,患冠心病室性早博、二联律。心闷气短,心忡心慌,不思饮食,由神消导致形消,体重日益减轻。从“二阳之病发心脾”着眼,与归脾汤重用黄芪,建中益气以通脉养心而愈。
本方(归脾汤)加灵脂炭、蒲黄炭、荆芥炭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淋漓不止而有瘀黑凝块少腹胀痛者,此属高凝出血,气虚下陷致瘀阻不化。《本草从新》云:“人参合五灵脂,扶正祛邪,相恶效更奇。”数剂之后,排出瘀块而血止,仍以此方去“三炭”加仙鹤草而收功,余用之屡效。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11/10 10:14:12

素灵词汇日知录 【158】

张介宾曰:“不得隐曲,阳道病也”认为男子病。马莳则说:“女子有不得隐曲之事,郁之于心,故心不能生血,血不能养脾,始焉胃有所受,脾不能运化,由是则水谷衰少,无以化精微之气,而血脉遂枯,月事不能时下矣。”以为女子病。又,马莳对“息贲”出现在本段经文,也别有看法:“火乘肺金,而喘息上贲,痰嗽靡宁矣。此非肺积之息贲,乃喘息而贲。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11/10 09:28 编辑 ]

zhangshj 发表于 2008/11/10 15:05:16

回复 #249 却波渔翁 的帖子

王宏图先生讲:“忧通‘嚘‘”,“:“‘嚘’通‘口忧’”,‘口忧’语不定貌,心在窍为舌。

zhangshj 发表于 2008/11/10 15:11:52

“德”字解请教

“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各大家的解释都很到位,但我觉得不好理解。查《说文解字》讲:“德升也”,“藏隐也”;藏德二字直接按《说文》解不是更清晰吗?当否?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11/11 02:53:08

有意思,备一说。
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查看完整版本: 素灵词汇日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