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9/2/6 13:59:04

素灵词汇日知录【195】

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衰之变,此其常也。

高士宗:更,平声。五运化气,更立其岁,甲己土胜,乙庚金胜,丙辛水胜,丁壬木胜,戊癸火胜,故各有所胜,其中有盛衰虚实之变,此岁气之常理也。
《素问注释汇粹》:五气更立,即五运之气,更迭主时,亦即上文“五运相袭”“时立气布”之义。(渔翁:此语原出南京本注)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9/2/17 20:07:49

素灵词汇日知录【196】

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

郭霭春:四时之气反常,故春应温而反寒,夏应暑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是天气变而人生病。姚止庵说:“譬如木值之年,人感不正之气,病在于肺,金能平木,虽病亦微。若病在脾胃,土本畏木,木旺土虚,其病必甚。”

张志聪:故变易之气至,非其克我之时,为病则微,当其克我之时,为病则甚。
张景岳:邪不得令,非其时也,故为病微;邪气得令,当其时也,故为病甚。所胜所不胜皆同。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9/2/19 17:21:05

素灵词汇日知录【197】

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木值之年,人秋冬病则病微,春夏病则病甚,一则非木旺之时,一则木旺之时,故不同。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9/2/25 16:01:12

素灵词汇日知录【198】

五藏生成篇第十

高士宗:岐伯录上篇藏象之义,复论五藏之生成也。天主生,地主成,五藏之色征于外,天气之所主也。五藏之脉行于内,地气之所主也。色者气所附,脉者味所归,合色脉气味而五藏之生成备矣。

本篇题无“论”字,对此,王冰有谓:“此篇直记五藏生成之事,而无问答之辞,故不云论,后皆仿此。”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9/2/27 01:24:23

素灵词汇日知录【199】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郭霭春:心之合:“合”谓配合。李笠说:“合者,言其气性之相类,王氏曰:‘火气动躁,脉类齐同。金气坚定,皮象亦然。木性曲直,筋体亦然。土气柔厚,肉体亦然。水性流湿,精气亦然。’夫言其性者,精而难晓,言其形者,显而易知。主,含有克制之意。姚止庵说:“主者,仆之所畏,心火畏肾水,故以肾为主。
《素问注释汇粹》:主,化生之主也。制之而后生化,故制己者,即己之化生之主。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9/2/27 14:56:53

素灵词汇日知录【200】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是五味之所伤也。

郭霭春:凝泣:是凝结而不畅通的意思。本书“泣”,读如“涩”(音色)。。。。。。以涩为泣,是由隶书的误写。拔:《周礼。秋官》:“拔,除也。”引伸为脱落之意。急,拘挛。
马莳:此承上文五藏之所主者,有相克之义。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9/2/27 17:04:28

高士宗:泣作涩,下同。胝音支。制之乃所以生之,然未生之先,则有所伤,是故多食咸,则肾气太过,太过则心合之脉凝涩,而心荣之色变矣。多食苦,则心气太过,太过则肺合之皮槁,而肺荣之毛拔矣。多食辛,则肺气太过,太过则肝合之筋急,而肝荣之草枯矣。多食酸,则肝气太过,太过则脾合之肉胝皱,而脾荣之唇揭矣。多食甘,则脾气太过,太过则肾合之骨痛,而肾容之发落矣。

无动于中 发表于 2009/2/28 11:47:26

谢谢,终于能把这句话断开了 :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9/2/28 14:41:35

素灵词汇日知录【201】

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兹:《脉经》《千金》均作“滋”二字并误。应作“玆”(两玄)《说文通训定声。坤部》:玆,黑也。“色如草玆”即色如草青黑。
枳实,色青黄。炲:黑黄、晦暗无光。
衃血:王冰:“谓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天色以晚 发表于 2009/3/1 19:21:20

凝泣:
俞樾《内经辨言》谓当为“凝沍”。未为后人所认同。
余意颇为可取。

沍,音互。有两义:一为冻结。《庄子·齐物论》:“河汉沍而不能寒。”一为凝聚。《管子·内业》:“骨枯而血沍。”尹知章注:“血沍,谓血销减而凝沍。”

“凝沍”一词为同义复用,义兼“寒、凝”,古籍常见,如:
      潘岳《怀旧赋》:“辙含冰以灭轨,冰渐轫以凝沍。”
      葛洪《抱朴子·极言》:“寒风脆条而宵骇,咳唾凝沍于唇吻。”
      苏辙《墨竹赋》:“凄风号乎隙穴,飞雪凝沍乎陂池。”等

而沍同“http://www.nicetcm.com/bbs/attachments/month_0903/20090301_81cf4f317729f677333dtRYxx4st1atn.jpg”(字见《集韵》)(俗字中“互”、“http://www.nicetcm.com/bbs/attachments/month_0903/20090301_13b506c72a826cf8f1757qoLvDFklHse.jpg”同)

而“http://www.nicetcm.com/bbs/attachments/month_0903/20090301_81cf4f317729f677333dtRYxx4st1atn.jpg”字在俗字中多被改写为“泫”(主要是因为“http://www.nicetcm.com/bbs/attachments/month_0903/20090301_13b506c72a826cf8f1757qoLvDFklHse.jpg”被改写为“玄”。俗书中有改“不成字构件”为“形近成字构件”的通例(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如:
      日本弘法大师《文镜秘府论》:“俱论彼弱,玄识此强,假名俱陈,方申指的。”王利器校注:“玄,疑当作互。”俱论与互识为对文。
       《荀子·正名》:“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刘师培谓“玄纽”当作“互纽”。

而“玄”“立”行书手写同形,在抄本文献中经常互讹。如:
      敦煌卷子本《毛诗音·关雎一》:“息,http://www.nicetcm.com/bbs/attachments/month_0903/20090301_809690cde2d3a8010fedMNE7WGvvAX1p.jpg以[反]。”校者云:“http://www.nicetcm.com/bbs/attachments/month_0903/20090301_809690cde2d3a8010fedMNE7WGvvAX1p.jpg,即炫之讹。”
      又《二月八日逾城文》:“是日也,立鸟至,鸿雁翔。”校记云:“立鸟,当作玄鸟。燕也。”
       《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种病》:“第四鹤膝,体有两宗,各互不同。”王校:“互,原作立,今从《无点本》校改。”

则内经中之“凝沍”,盖在传抄中俗写为“凝 ”,变写为“凝泫”,继而讹为“凝泣”。

《太素》卷二十四《虚实所生》:“虚者,摄辟气不足,血泣。”
《太素》卷二十六《痈疽》:“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
《太素》卷二十七《邪客》:“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又“血泣在下相引,故痛。”又“寒气客于肠幕关元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留不得行,故卒然成积矣。”
《素问·五脏生成篇》:“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又“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

等等诸“泣”,皆应为“沍”。

今传本《灵枢》作“涩”,《甲乙经》作“濇”,皆误。

[ 本帖最后由 天色以晚 于 2009/3/1 22:29 编辑 ]
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查看完整版本: 素灵词汇日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