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8/14 17:45:14

素灵词汇日知录【88】阴阳应象大论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凌耀星:古人比较朴素,对药物闻得出的属气,或服后能增热,加强功能,增强气力的药也属气。服后能使人填精补血,形体丰满的药属味。挥发性的走窜的药属阳,如解表药。厚味的,滋腻下降的药属阴,如熟地、阿胶之类。
王冰:阳为气,气厚者为纯阳;阴为味,味厚者为纯阴。故味薄者为阴中之阳,气薄者为阳中之阴。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8/15 18:11:40

素灵词汇日知录【89】阴阳应象大论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王冰:阴气润下,故味厚则泄利;阳气炎上,故气厚则发热。味薄为阴少,故通泄,气薄为阳少,故汗出。发泄,谓汗出也。(渔翁曰:此本王冰语,《素问注释汇粹》引为吴崑语,是不察其原出也。)
又:味属阴,故通泄言二便事;气属阳,发泄言皮毛汗孔事。味厚如大黄之属,味薄如苓、泽之属;气薄如麻黄之属,气厚如附子之属。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8/17 18:53:12

素灵词汇日知录【90】阴阳应象大论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王冰:火之壮者,壮已必衰;火之少者,少已必壮。气生壮火,故
云壮火食气;少火滋气,故云气食少火。以壮火食气,故气得壮火则耗散;以少火益气,故气得少火则生长。人之阳气,壮少亦然。
沈又彭:壮火,亢阳也。少火,微阳也。
郭霭春:食气:食与蚀通,指侵蚀、消耗。气食:食,有食养的意思。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8/17 18:53:55

素灵词汇日知录【91】阴阳应象大论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王冰:非惟气味分正阴阳,然辛甘酸苦之中,复有阴阳之殊气尔。何者?辛散、甘缓,故发散为阳;酸收苦泄,故涌泄为阴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8/17 18:54:44

素灵词汇日知录【92】阴阳应象大论

凌耀星:关于“壮火”与“少火”的问题,有不同看法,大致有以下两种:(1)认为是讲药物性能,是承上文,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来说的。(2)张景岳等认为是指人体的火与气。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有理由。讲药物也有可能,因《黄帝内经》有时讲具体的问题,然后上升到理论,进一步指导其他。例如“壮火之气衰”,在这里可理解为长期服用附子、肉桂一类药物反而有害。单纯作药物讲,指导意义并不大。从药物的认识上升为理论,指导意义就大。根据张景岳之说,结合各家学说来看,“火”是“气”运动的结果,气运动太过就是壮火。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如果气的运动是温和的,就是少火。少火可以不断地产生元气,故“少火之气壮”,也好象气吃了少火,故“气食少火”、“少火生气”;火太过也可消耗元气,故“壮火之气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这段原文提出了火的两重性,表示正常阳气的活动属于生理,对人体有益,阳气太过情况下的活动,属于病理,对人体有害。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8/27 15:28:29

素灵词汇日知录【93】阴阳应象大论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王冰:胜则不病,不胜则病。
马蒔:用酸苦之品至于太过,则阴胜矣,阴胜则吾人之阳分不能敌阴品,而阳分斯病也。用辛甘发散之品至于太过,则阳胜矣。阳胜则吾人之阴分不能敌阳品,而阴分斯病也。
吴崑:水胜则火灭,火胜则水干。
渔翁:马就文论之,承上文药食阴阳而解;吴引伸发挥其理,就人体阴阳而论,意义颇广。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8/27 15:29:02

素灵词汇日知录【94】阴阳应象大论

寒伤形,热伤气。
王冰:寒则卫气不利,故伤形;热则荣气内消,故伤气。虽阴成形,阳化气,一过其节,则形气被伤。
姚止庵:注误(指上王注)矣。夫卫者气也,营者血也。经言寒伤形,而注言卫不利,是伤气矣;经言热伤气,而注言营内消,是伤血矣。明指形气,何得妄以气血颠倒?于理未惬。
郭霭春:寒伤形,如洒洒恶寒、四肢厥冷之类;热伤气,如中暑多汗,辛热耗散之类。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8/27 15:29:32

素灵词汇日知录【95】阴阳应象大论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重”之解,有分歧:
1.作“极”讲:张介宾:物极生变也,此即上文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之义。盖阴阳之气,水极则似火,火极则似水,阳盛则隔阴,阴盛则隔阳,故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之辨,此而错认,则死生反掌。
   吴崑、姚止庵及郭霭春先生从此说。
2.作重复、重迭讲:马莳:然阴性虽寒,而寒之又寒,是重寒也。。。。阳胜则热,热之又热,是重热也。
3.从药食之论而论。张志聪:苦化火,酸化木,久服酸苦之味,则反有木火之热化矣;辛化金,甘化土,久服辛甘之味,则反有阴湿之寒化矣。所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8/27 15:30:05

素灵词汇日知录【96】阴阳应象大论

风胜则动
动,指肢节振摇、抽搐。王冰注:风胜则庶物皆摇,故为动。《素问注释汇粹》
又:则动:《类说》引“动”作“痛”。《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译》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8/27 15:30:29

【风胜则动】
来源:寻医问药网 寻医问药网推荐阅读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风气偏胜出现动摇的病理。风的特点是流动迅速,容易激荡,变化很快,如眩晕动摇、抽搐、震颤、挛急等,都是风气太过的表现。
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查看完整版本: 素灵词汇日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