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7/6 19:49:11

素灵词汇日知录 【62】

秋善病风疟
风疟:《黄帝内经词典》:病名。疟疾病的一种,多有夏秋之季贪凉受风,又感疟邪所致。症见先寒后热,寒少热多,头痛烦躁等。《素问。生气通天论》:“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素问。金匮真言》:“秋善---”。(王冰:以凉折暑,乃为是病)《素问。刺疟篇》:“风疟,疟发而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
《医宗金鉴》:
寒疟风疟
先寒后热身无汗,此为寒疟不须评,先热后寒身有汗,此为风疟须详明,寒宜麻黄羌活剂,风惟桂枝羌活从。
[注]
此疟疾初起,发散之法也,先寒后热者,因先伤于寒后伤于风,寒多热少身无汗者,谓之寒疟,以麻黄羌活汤主之,先热后寒者,因先伤于风,后伤于寒,热多寒少,身有汗者,谓之风疟,以桂枝羌活汤主之。
(麻黄羌活汤)麻黄羌活防风甘草生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麻黄羌活汤医疟,身体无汗寒热璔,麻黄羌活防风草,引姜煎服体安宁。
(桂枝羌活汤)羌活防风桂枝甘草生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桂枝羌活汤,治疟岂寻常,羌活生甘草,防风桂枝良。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7/7 18:20:39

素灵词汇日知录 【62】资料


疟疾,病名。简称为疟,出《素问·疟论》。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内经》又名痎疟,《金匮要略》名为疟病,《太平 圣惠方》始有“疟疾”之名。发病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根据体质强弱、所感病邪流行特点及证候的不同分类。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按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经疟等。除辨证用药外,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详见疟疾各条。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7/7 18:21:42

素灵词汇日知录 【62】资料


疟疾
时间:2008-1-19

  典型症状
  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
  治疗疟疾应采用抗疟原虫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
  疟疾仍然是当今人类的最大杀手之一。“疟疾”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含义是“坏的空气”,甚至古罗马人就意识到应避开某些沼泽地区的瘴气。但是,疟疾并不是由带病菌的空气、而是由不流动的水中所繁殖的蚊子造成的,正如罗纳德·罗斯在1892年怀疑的那样。
在疟疾患者休内发现了一种大小如红细胞的寄生虫。它是如何侵入人体的?罗斯设法 追踪这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它先存在于蚊子的胃内。在那儿繁殖后,这的幼虫侵入蚊子的唾液腺内。当蚊子叮人时,唾液中的寄生虫随之进入人体的血液中。几周之后,被感染的人就会出现疟疾特有的发热和寒战而病倒。这种发热呈一过性,并且反复发作。
  罗斯的研究并没有治愈疟疾。一旦找到疟疾的病因,人们就能够设法消灭在沼泽里繁殖的蚊子。
  只有雌性蚊子才叮人吸血,用来使这的卵健全成长。所以,只有雌性蚊子才会传播疟疾。
  疟疾现在几乎已经在城市和城镇内绝迹的,但仍然流行于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农村。
  奎宁是最古老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作为唯一有效的药物,它一直使用了300年。预防仍然是对付疟疾最好武器。如今在疟疾流行的地区旅游,当有蚊子出没时,人们应该服用抗疟药,并使驱蚊剂来避免蚊子的叮咬。 
  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污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
  疟疾是一很古老的疾病,远在公元2000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中即有《疟论篇》和《刺论篇》等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并从发作规律上分为“日作”、“间日作”与“三日作”。然而,直到1880年法国人Laveran在疟疾病人血清中发现疟原虫;1897年英国人Ross发现蚊虫与传播疟疾的关系,它的真正病因才弄清楚。
  疟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万人。我国解放前疟疾连年流行,尤其南方,由于流行猖獗,病死率很高。解放后,全国建立了疟疾防治机构,广泛开展了疟疾的防治和科研工作,疟疾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7/8 18:20:31

素灵词汇日知录【63】

冬善病痹厥
吴崑:痹厥不通。此所谓痹,寒痹也;此所谓厥,寒厥也。
郭霭春:痹厥:偏义复词,此指厥说。冬气病在腰股四肢,所以容易发生痹证。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7/8 18:21:16

素灵词汇日知录【63】资料


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气候剧变,超过人体调节机能的限度,
或者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
在四时气候变化中,每一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除了一般疾病外,常常可以发生
一些季节性的多发病,或时令性的疾病,如“春善病鼻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
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了季节不同,发病也常不
同这一特点。此外,某些慢性宿疾,往往在气候剧变或季节交换的时候发作或增剧,如痹证、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7/9 17:47:12

素灵词汇日知录 【64】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病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各有收受:校:收,朝本作“攸”。(郭校)
郭霭春:收应作“攸”。“攸”有“所”义。“受”作“用”解。见《吕氏春秋》高注。“攸受”即是“所用”的意思。
《汇粹》:收受,这里有通应的意思。张介宾云:“收受者,言同气相求,各有所归也。”
   南京本亦采介宾说。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7/10 19:22:12

素灵词汇日知录 【64】续

东方。。。。
郭霭春:“东”在五行为木,在藏象为肝,在九窍为目。“其发为惊骇”疑为衍文。岁星,即木星。臭臊:“臭”作“气”字解。见《易。系辞上传》虞注。“臊”,腥羶之气。
其味酸:《汇粹》:《尚书。洪范》云:“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故酸为木之味。马莳注:“肝性柔而能曲直,故其类为草木。”类,同类,类比。
《尚书正义》传“木实之性”○正义曰:木生子实,其味多酸,五果之味虽殊,其为酸一也,是木实之性然也。《月令·春》云“其味酸,其臭膻”是也。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7/10 18:28 编辑 ]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7/11 08:37:28

关于“木星” 
木星每十二年運行一周 ( 現代天文學家測得其實際軌道周期為十一.八六年 ) ,木星於天上每移動一周天之十二分之一,即地球上冬去春來之一年,故古人視木星為「歲星」。戰國以前,古天文曆算家將天空由北向東、向南、向西 ( 即所謂左旋,亦即順時針方向 ) ,依次劃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個區域,稱「十二辰」,用以記錄一天之內之十二個時辰,與一年間恒星之方位變化。古人有「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之說,因視太歲為「十二辰之神」。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7/11 08:38:08

中国古代天文学常识

上古人们认为宇宙有一位至高无上的主宰,称为“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
自然现象各有它的人格化的主持者,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
之望舒。这些名字,主要用作古诗赋中的辞藻。
出于农耕民族掌握四季变化的需要,古人观测天象是很勤的,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
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于星宿的叙述和丰富
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
古人的天文知识不仅丰富,而且也很普及。明末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
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
以下介绍七政五纬、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天文基本概念。
一、七政、五纬: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称七政,也叫七曜。其中金木水火土合起来又称五纬。
金星古称明星,又名太白,这是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的“子兴视夜,明星有灿”( 《郑风
·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
“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木星常称为岁星,简称岁
水星又叫辰星。
火星古名荧惑。
土星又叫镇星或填星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即室
宿,在西方则为飞马坐的αβ两星。如《左传庄公十九年》 “水昏而正栽”。 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
火也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恒星中的大火,特指心宿二,在西方则天蝎座的α星,如《诗经》中的“七月
流火”。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08/7/19 02:25:40

素灵词汇日知录【65】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1),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1)耳,字误,应作“舌”《阴阳应象大论》“南方生热。。。。在窍为舌。”是可证。(郭霭春)
   
故病在五藏:吴崑:上言夏气者,病在藏是也。张介宾:心为五藏之君主,心病则五藏应之。
   渔翁:余意,藏有收藏义,病在藏,乃藏之失否?臆测!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7/19 16:17 编辑 ]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查看完整版本: 素灵词汇日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