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 发表于 2008/4/8 18:37:44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20)
五:释疑解难

江植成:
老师,为何你说现代之人阴虚内燥之人较多,为何一说小儿发热喘泻你即用此“滋阴清燥汤”,而且还都有效呢?道理何在?

李静:
现代人阴虚内燥之人较多,主要是说南方人。然事实上北方人也以阴虚内燥者为多,张锡纯先生不也是一直在北方生活的吗?南方深圳的气候是一方面的原因。再就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煎炒油炸,辛辣调味,均可致上火。熬夜也可上火,生气也可。因气有余便是火也。但也不排除有病寒者。无非是偏热多偏寒者少罢了。至于小儿纯阴纯阳之体,用药不可太燥,燥则伤其阴。用药又不可太寒,寒则伤其阳也。此“滋阴清燥汤”,方用滑石清热不至太寒,且有生山药以补脾止泻。白芍活血养阴。炙甘草为调和诸药之品,且甘又能补脾。是凡有小儿发热腹泻,故而首选此方。至于问为何都有效,此当为中医辨证施治精要所在。临证当视其发热重者,滑石可重用之,喘泻重者,山药重用之。临证活用也。此方亦为增水行舟之法也。若病发热重之人可再加清热之羚羊角、蝉蜕、金银花、连翘、白茅根之类,也不致有阴伤败胃之虑。阴虚者加桑叶、桑椹、白茅根、生地、玄参、麦冬、山萸肉、枸杞、北沙参类。此即张锡纯先生书中所论之“凡遇其人脉数或弦硬,或年过五旬,或在劳心劳力之余,或其人身形素羸弱,即非在汗吐下后,渴而心烦者,当用白虎汤时,皆宜加人参,此立脚于不败之地,战则必胜之师也”之变通法,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是也。

江医生:
难怪您老看小儿发热腹泻,服中药一剂见效,治孕妇感冒也是一剂见效。中医有水平了用中药治感冒比西医西药还快,而且还省钱。人少受罪,看小孩输液有时扎血管是多么难啊?

李静:
去年夏日学生李洪波来电询问,说其子由其母带去游泳后,晚上即咳不止,现在一直在咳,不能睡。服一般感冒之维C银翘片等止咳药无效,说以往感冒服此药有效,此次又是夏日为何不效?告知此次与以往不同,乃游泳所致,肺气为凉水所约束,以前是风热感冒,服维C银翘片所以有效。此次是风寒外束,肺气不宣之风寒感冒,故服之不效也。中医认为需宣肺方可。宣肺者,逐寒邪外出,发表也。嘱服安乃近片半片。并服些热粥以助其发汗。次日来电活说服后不一会儿即咳止能睡矣。询之何以半片药能有此良效。答之曰,此即发表宣肺之意也,张锡纯老师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详细之论也。中药当服麻黄汤、三拗汤、小青龙汤。
朋友郑女士素信中医,其子年方一岁多,发高热而咳来求服中药,疏方三拗汤加味,即麻黄、杏仁、炙甘草、加贝母、羚羊、白茅根,次早在网上回说此方神也,服药后一会即止咳,至天明热即退净了也。
俞姓朋友之子年九岁,发高热输注头孢类消炎及退热药,热退后,次日又发热,现已四日。来电询问,我问其发热时间,是一直发热还是间断发热。答之说每至下午即高热。我回之曰此乃胃肠型感冒,也就是说胃肠有食积又加上受凉感冒而致的发热。也即是太阳、阳明合病,中医用表里双解法,可服麻黄汤合调胃承气汤一剂,西药抗菌素改用庆大霉素输注,次日来电话说中药未服,只改用了西药即不再发热。说李医生你神了。

和子 发表于 2008/4/8 18:38:57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21)
江植成:
老师,为何此三例小儿感冒,还都是你的朋友的小孩,都是夏天感冒,为何那个李洪波的小孩服半片安乃近加上热粥即好了?,姓郑的一岁多的小孩发高热而咳服一剂中药也是咳止热退,为何不用西药退热药?姓俞的小孩为什么用庆大霉素,没用退热药,也没用中药,也是一次即好了呢?

李静:
小江,你是先学西医的,西医治这三个小孩感冒,换上你,应该怎么治呢?

江医生:
第一个姓李的小孩不发热,只是以咳为主,要给止咳、消炎类,但不会给发汗药。第二个姓郑的小孩发高热,需先验血常规,然后给消炎,退热,抗病毒药一起用。第三个姓俞的小孩发热四日,输注头孢类热不退,要给换抗生素了。但像老师您只是在电话上问了一下发热的时间,一听说是午后发热即回答说是肠胃型感冒,中医说是太阳、阳明合病,西药改用庆大霉素,中药需用表里双解法我是不行的。

李静:
此三例均是感冒,西医都是对证治疗。而中医则需辨证施治。李洪波的小孩是受凉而致,咳不止,虽无恶寒发热,亦当为太阳伤寒。当用三拗汤、小青龙汤。其咳为主症是风寒束肺,水气射肺,汤头歌诀上说小青龙汤治水气,治外寒内饮,用之可一剂则愈之。未用者,病始得之,服简便方汗之可也,如不效,当用小青龙汤、三拗汤。郑的小孩年纪只一岁多,人家是李洪波介绍,开车从几十里路外来看,是用西药效不佳,专门来找我用中药的。故不能再与人家用西药。其病孩发热与咳并重,中医说还是太阳病,方用麻黄、杏仁、甘草宣肺发表,贝母止咳,加羚羊角治其内热兼表散风热。张锡纯老师论之甚详。药性赋上歌曰:羚羊清乎肺肝。此所以咳止热退之速也,俞的小孩已九岁,西药头孢类消炎药用之四日,热退复热,再又问之是午后高热,中医当是太阳与阳明合病也。西药头孢不效者,是头孢类药治呼吸道感染有效,治胃肠道不效之故。中医当太阳与阳明合治,故中药处麻黄汤合调胃承气汤。《经方实验录》书中论之甚详。其用西药数日,表证已退,改用庆大霉素治其胃肠积滞之热,所以用之即愈。我向俞姓朋友说了,他的孩子先有胃肠食积又加受寒感冒,才会是下午发热。中医说是潮热。比如潮水一样的有规律的发热。
中药治小儿病,以前没有西医西药,不一直都是用中医中药吗?现在有了西医西药,因此用中医中药的少了。中药对小儿因为药苦确实是难了一点。我现在治的都是病家主动找来用中药的,首先家长要有耐心,再者中医也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古人说“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可以考虑用不太苦的药来组方嘛。像生石膏、滑石、生山药、羚羊角、白芍、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蝉退、贝母、桑叶、公英、车前子、土茯苓、白茅根、芦根、金银花等,都不是太苦的嘛。也可让病家加糖服用的。现在有许多成品药,不是都含有糖的吗?小孩服用的感冒冲剂类,颗粒类的药不是有很多的吗?要说服家长。成品的药,不一定正好对证。我常说,如果都学日本人,将中药方剂制成成品药,那还要医生做什么?都去药厂好了。要知人的病情是不断的在变化的,每个人的体质也是不同的。服药过后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从伤寒来论,有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又有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的。温病有在卫分,有在气分,有在卫分气分的,有在营分血分的。然其出现胃肠证状,或午后发热则为热在阳明是为易辨之也。故张先生说伤寒、温病,始异而终同。病入阳明者,伤寒辨证论为病在阳明需用白虎汤,温病辨证论在气分也需用白虎汤。伤寒在阳明之腑用承气汤,温病亦用承气汤而已。惟伤寒用白虚汤、承气汤恐伤其阳,而有白虎加人参汤,承气汤加人参、或再加甘草之说。温病论治恐伤其阴而用增液承气汤之说。而且伤寒有下不厌迟,温病有下不厌早之说。伤寒下不厌迟是为了顾护其阳,温病下不厌早是为了顾护其阴。古人说,病有千变,药有万变才行。伤寒用人参顾护其阳与温病用增液汤顾护其阴与西医用液体疗法同一道理。
朋友李金东之九岁女孩脑炎发高热住院一周不退,询方嘱其服羚羊角10克、白茅根50克、芦根50克,一剂热退。此即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之典型病例。西医诊为脑炎,高热不退,则中医无需辨病了,只需辨证可也。这就要抓主证。主证是发高热,又确诊为脑炎,处方遣药只要针对发热主证即可。病毒也好,细菌也好。有是证,用是方也。我的经验是脑炎高热是为温病也,西药用了那么多,热不退是西医治不了气分病,不能透热转气。羚羊、茅根均有开气表散之功效,发热不退必是气闭故也。中医的“卫气营血”学说是叶天士的功劳。叶氏论曰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我是根据经验来分析的。其病孩虽高热六日不退,但未说神志昏迷等证状,病当未入血分。西医西药的应用不无关系。故用此方透热,且三味皆有发表邪热外出之功。此乃西医西药永远也明白不了的道理所在。如果用此三味,直接用药理检验,能不能杀菌,杀死病毒是一方面,组合在一起能起何作用又是一方面,剂量的大小又是一方面。西医说脑炎有细菌和病毒之分,中医则不同,有是证用是方。其有热者,清热即是消炎。其有寒者,温之亦能消炎,虚者补之,同样也能消炎。实证泻之也同样能消炎。大承气汤治脑炎,即是泻法,又能称为“釜底抽薪”法。不是早有人惊呼白虎汤中药用现代药理检验没有一样药有杀细菌的作用的吗?然而白虎汤治流行型脑炎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也是事实。所以说中医的长处就在这里,中西医结合的长处也就在这里。羚羊角之功效历代医家均有验证。而张先生之“甘露清毒饮”代之也确有其效,再者现代中西医结合如用之得当,其效果当不可同日而语。且其在清热作用之时并有透表之功,可托毒热外出而无寒凉之鄙。其善入肝经以治肝火炽盛,致生眼疾及患吐血、鼻出血诸证。药性歌诀曰: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其能清肝肺之火最为有效。而其最异之处在于其能退热却不甚凉,虽用量过之仍不致令人胃寒而泄泻,与黄连黄芩之性寒凉之类药不同。

和子 发表于 2008/4/8 18:40:13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22)
江植成:
阳虚之人感冒选取用何方?要点是什么?

李静:
2004年夏在深圳遇一许姓老者,说李医生我想考验一下你的中医功夫行不?我老婆感冒,不许你用西药,只需用中药,而且只许开一剂,如能治好我老婆的感冒,我就佩服你的中医功夫。我说只能试试,万一不行你可千万别见怪。许老者说可以,但要烦请你到我家,因为我老婆脚扭伤一年有余,如能治好她的感冒,我便让你治她的伤脚,还有我的高血压病,我儿子的前列腺炎。我老婆她已经一年多未曾下楼了。
至其家住四楼,老妇年已六十岁,极消瘐,面色苍白,一派虚寒之像。察其舌质淡,苔薄白润而滑,脉浮缓。头痛发热不甚,汗出,微恶风寒,食少纳呆。诊毕告知此病一剂中药可愈,但必须服药后服热粥一碗方能一剂治愈。老者说可以。乃处以桂枝汤原方。许老者是广东潮汕人,说以前在老家感冒服西药不效,须服中药才行,故试一下你的功夫。照方服用一剂而愈,药费二元钱。许姓老者视为珍宝,说我老家的中医处方有十多味,不像你此方只有数味.将方抄下保存,说日后再有感冒仍服此方。

李静按:
此例即是阳虚之人,患太阳中风,故选用桂枝汤,服后加热粥即愈。其辨证要点舌质淡,苔薄白而润滑,脉缓,汗出。如不服热粥须用张先生之加味桂枝代粥汤。如虚甚者则附子、人参、黄芪尚可加入。

江植成:
何为“战汗”?老师治过此类病例吗?

李静:
麻黄汤解寒邪之表医尽知之。《经方实验录》一书作者近代经方大家曹老前辈常一剂愈病。忆1981年冬在农村曾治一男,年四十多岁,患风寒感冒,服用感冒药及安乃近片等药数次不效,亦不发汗,仍发热,恶寒,周身疼痛而来求服中药。察其舌脉均为麻黄汤证,视其人体质尚健,乃处以麻黄汤原方:
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一剂。
不意患者服药后,家属急来诉说患者高热恶寒更加严重,盖棉被数层仍然恶寒全身发抖,烦请医生快去看一下。我那时年近三十,在此以前多沿用先祖父辈之习俗,治感冒一般均处以九味羌活汤,后常读《经方实验录》用经方之神妙,治外感风寒症用经方麻黄汤一剂愈病,故处以经方麻黄汤,不料出现此种情况,考虑后说可能是战汗将要发作,是邪正相争,如能出汗即无妨,随其一同去患者家,约十分钟赶到,见患者在被内仍在战抖,察其舌仍是薄白苔,脉紧数有力,安慰病家说不要紧,多喝点开水,马上出汗即会好。病家信之又服开水一碗,约数分钟后汗出而战抖方止。   思之再三,方悟此正是战汗之证。病人先服数次发汗解表之药未出汗,是因为服药后仍然外出而没有避风寒,服麻黄而导致战汗发生则非我所料。战汗是外感病程中邪盛正虚,邪正相争的表现,正气胜,战汗之后病转痊愈。正气不支,战汗后气随汗脱,转为虚脱亡阳危候。当时我从未见过战汗病人,心中非常担心,想起前人书上曾有记载服大青龙汤一剂汗出,病家认为有效续服一剂,而导致大汗亡阳而死之说,心中十分不安,幸病人战汗后痊愈,病家非常信任于我,此例印象非常深刻,至今记忆犹新。现在如遇此证当可配合液体疗法其效当更速。
又前人尤在泾说:“无汗必发其汗,麻黄汤所以去表实,而发邪气。有汗不可更发汗。桂枝汤所以助表气,而逐邪气。学者但当分病证之有汗无汗,以严麻黄桂枝之辨,不必执营卫之孰虚孰实,以证中风伤寒之殊

和子 发表于 2008/4/8 18:47:34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23)
江植成:
老师治小儿感冒发热每用羚羊角与白茅根、滑石,合并咽炎,咳嗽,、扁桃体炎病证每用炮山甲的精要是什么?感冒发热不显著之咽喉炎、咳嗽、扁桃体炎老师每用衡通汤加味治之,效果都那么好,衡通汤是血府逐瘀汤加味而成的,请老师详细讲解此中道理何在?

李静:
读《医学衷中参西录》,首先要明白先生衷中参西之意。即先生接受西医理论,应用西药于临床。先生创石膏阿斯匹林汤治温热感冒发热。每用一克或至一克半之量。以服后出汗为度。而对周身壮热则用寒解汤,是知阿斯匹林发汗之力有余,清热之力不足也。此与现代医生治高热需用抗生素之理相同。治脑炎与伤寒、温病高热需用羚羊角时,创一方名“甘露清毒饮”以代之,称其药力不亚于羚羊角,且有时胜于羚羊角。方为白茅根180克切碎,生石膏45克轧细,西药阿斯匹林片半克,二味煎汤送服阿斯匹林片。治感冒中风之桂枝汤证用简易方,阿斯必林与生山药粥同用之。久病必有瘀,感冒发热愈而此诸证不愈是为有瘀也。此即用衡通汤疏通之以求体内平衡之理。衡通汤为血府逐瘀汤,方中有四物汤、四逆散,枳壳、柴胡之理气,桔梗之升提,川牛膝之下引之力,是为疏通气血之佳方。再加无处不到之山甲,化瘀血之三七,方名衡通汤者,即以通求衡之法也。故我屡用治久病之气血瘀滞诸病有效,而名为衡通汤。虚者加人参、黄芪各12克、山药,萸肉各30克。
衡通汤治慢性病症之气血瘀滞之证用之屡,其效亦佳。究其原理亦为纠正体内偏差。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山甲、三七,其疏通气血,其药性当为平和,不寒不热,活血化瘀力量更为增强。山甲可内通脏腑,外通经络,无微不至。凡内外诸证加用之则其效更速。三七性平,化瘀血,止血妄行,可托毒外出,并治瘀血所致之疼痛有殊效。治脏腑疮毒,腹中血积癥瘕,可代《金匮》下瘀血汤,且较下瘀血汤更稳妥也。张锡纯先生甚赞之,我在临证亦擅用之。用之时,凡需疏通气血之病均可选用,临证视病情加减变通而已。气虚者可加黄芪、人参;热加芩、连等清热之品,寒加桂枝、附子;有风证可加蝉退、地龙、全蝎、蜈蚣等虫类药,随证施治可也。
张先生书中论王清任《医林改错》之活血逐瘀诸汤,按上中下部位,分消瘀血,统治百病。瘀血去则诸病自愈。虽有所偏,然确有主见。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论曰:“血府逐瘀汤是个有名的方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动药与静药配合得好。再加牛膝往下一引,柴胡、桔梗往上一提,升降有常,血自下行。用于治疗胸膈间瘀血和妇女逆经证,多可数剂而愈”。
受张先生与岳老师此论启发,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我认为此方则非止治胸膈间瘀血及妇女逆经也。既然此方动静药物配合得好,再有升有降,则当能疏通气血,故可广泛应用于诸多气血瘀滞之证。后又读上海名医颜德馨之《活血化瘀疗法实践》,书中论及此方。倡此方为活血化瘀之要方,治久病怪病,认为必有瘀血,称活血化瘀疗法为衡法,谓之曰八法之外之衡法。我深有感触。再加我特别欣赏与喜用之兼备法,可谓有理,有法,有方也。
故遇复杂病证,首先想到用兼备法。用兼备法,便首先想到衡法,想到衡法,便想到血府逐瘀汤。想到血府逐瘀汤,则联想到张锡纯先生分消瘀血统治百病之论。岳美中老师论此汤升降有常,血自下行之说,颜老前辈说活血化瘀是为衡法。我思之此方必具有通气化之功能,气滞血瘀方为失衡,通之则阴阳平衡。故欲使之衡,便当用通。因我多年喜用三七、山甲。三七有化瘀血之良能,山甲作向导有无处不到之异功。故在血府逐瘀汤方上每加三七、山甲,屡用屡效。其疏通气血之力更胜,则平衡阴阳之效更速。故名之曰衡通汤。虚加参、芪、山萸肉、生山药。若去生地,制散服用更便,名为衡通散。
感冒发热愈后之咽喉炎、咳嗽、扁桃体炎未愈者,气血痰热瘀滞未散也,用衡通汤通之散之,三七、山甲托毒外出,是以愈之也速是也。西医治此类慢性炎证,每用抗生素,有效有不效。中医则需用西医辨病中医辨病再辨证。用西药抗生素有效者是细菌性炎证,不效者一是所用之抗生素非敏感之药,二是其病是气血瘀滞,体内失去平衡之炎证,即非是细菌性炎证。既非细菌性炎证,用抗生素不效是预料中事也。用衡通汤、散疏通气血,气血得通则瘀积自散,瘀积散则病自愈也。

和子 发表于 2008/4/8 18:49:00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24)
江植成:
老师,学生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时日尚短,常有感觉与临床接续连接不上之时。今观老师之论,明白老师读用此书之功也。敢问老师初读初用此书此方时是否也有象学生一样的困惑?老师又是如何理解运用到此时之境界的呢?

李静曰:
问得好!我初学医时,除基础理论外,读临床书即从《医学衷中参西录》开始。初临证时也是“比胡芦画瓢”,曾用书中之“十全育真汤”治邻居病肺结核低热咳血不效,用“补管补络汤”治一老妇肺病吐血亦未效。治癫痫用“通变黑锡丹”也不效。用妇科之“固冲汤”治妇女经血过多则有效有不效。“鸡蛭茅根汤”治肝硬化之单腹胀不效,用龙骨、牡蛎加萸肉治自汗,满以为三剂必效,然也为不效时多。用“活络效灵丹”治一老太太周身疼痛加用连翘,牛膝也不效。请教师长,方知是临证未明抓主证之理,辨证未入细,选方用药未精,未能像张前辈那样一味药一味药去推敲,常常“比胡芦画瓢”,因功力未到,是以画不对之时为多。当然,也有画对之时。用服食硫磺法治久寒泄泻证数日即效,服食松脂法治肺病吐黄脓痰有特效。用镇肝熄风汤治高血压、脑充血有效。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外寒内饮之痰喘有速效。看到张先生论初用此方时,见到喻嘉言“尚论篇”时手舞足蹈,我也狂喜不已。用硼砂加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治癫痫持续发作一剂即醒时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用白虎加人参汤治高热,用“甘露清毒饮”代之羚羊角治小儿脑炎高热,用“滋阴清燥汤”治小儿发热腹泻,用白芍180克与大量白茅根煎服治前列腺炎症发作阴虚发热癃闭之小便不通,画瓢画对之时即能收到极好的效果。
临证久之,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反复研读,善用三七、山甲片、花粉之治疮毒,用此三味加轻清表散之连翘、滑石、桑枝、皂刺、山甲、三七治鼻窦炎之“脑漏”。我在临床遇需托毒外出之证往往用此数药组方收功。用鸦胆子装入胶囊以治痔出血,治面部粉刺痘疮,治血脂高及肥胖病,治湿毒结滞之肠炎痢疾、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及多种癌瘤,湿热毒结并重之前列腺炎。均得益于此书矣。
困惑之时,即是画瓢画不对之时。此时则需将书重新读过,仔细对照为何不效。我治邻居女肺结核用十全育真汤不效是医理未明之时,未向病家说明治肺结核重证需先治脾胃之理,病家要求咳喘吐血速止,服药多日吐血不止,病家转求他医治之,是未能进一步辨证抓主证,灵活用方用药也。用补管补络汤治肺病吐血又不效是见血止血,于阴虚火盛之时,未能看出需加用清凉之羚羊、茅根、芦根之类药方为对证。龙骨、牡蛎用于止汗不效也是病情属阴虚偏火之时,而活络效灵丹止痛不效则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鸡蛭茅根汤治肝硬化之单腹胀未效是未变通用方,未守方故不效也。用固冲汤治经来过多也是见血止血,未明通中有补之理故也。
先生曾于“理冲汤”方后论曰:“人之脏腑,一气贯通,若营垒连络,互为犄角。一处受攻,则他处可为之救应。故用药攻病,宜确审病根结聚之处,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专攻其处。即其处气血偶有伤损,他脏腑气血犹可为之输将贯注。亦犹相连营垒之相救应也。又加补药以为之使,是以邪去正气无伤损”。
此论可为我辈治医用方之规范。用方如用将,用药如用兵。先辨病为何病,西医认为是何病,中医辨病证为何病何证。西医是何理论?用何法?何方何药?结果当如何?中医当用何法何方何药?何时当有效?结果当如何?不效时又当如何?比如肺结核之低热、盗汗,西医辨病认为是肺结核而用抗结核菌之药与对证治疗。中医则需既辨病又辨证。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可以看出张先生的开拓精神,顺应潮流,接受新生事物的良好心态。先生自拟之方,经过千百次验证,屡用屡效,使之新方成为经典验方。对药物的性能、性味、功效,总要经过尝试。总结出自已的独特见解,写与书中,留给后人。如生石膏、生水蛭的运用,一改前人制用之鄙端。其对鸦胆子、生山药、山萸肉、龙骨、牡蛎、黄芪、知母、穿山甲、鸡内金、三棱、莪术、三七、滑石、花粉、赭石、白芍、茅根、瓜蒌仁等药的运用,可谓是发前人所未发,用之于临床,确有其效。我行医近四十年,得益于先生书,书中之方我多用之,先生所喜用之药我屡用之,并常用先生之方组方,先生常用之药组方,每能取得极好的效果。并发扬光大之。于先生衷中参西之意则继承之,应用现代医学之科学方法,为我中医所用,立足中医之本,参照西医之法,我中医岂不是如虎添翼?先生知之,定当欣慰也。

和子 发表于 2008/4/8 18:50:10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25)
江植成:
观老师临诊验舌诊脉来指导临床辨证处方用药,不论何病,总见您老均要验舌诊脉,运用自如,明白老师临证之功。然与衷中参西之际,要点是什么?现在有人提出中医要做纯中医的论点,说中西医结合是中医不够,西医来凑?您老是如何看待的?

李静:
知识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此话是马克思说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伟人邓小平说的。张锡纯先生在数十年前,即提出衷中参西之论,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主张衷中参西,衷中者,中医为主也。参西者,结合西医也。取其长,补其短是也。西医学是科学,中医也是科学,医学是无国界的。衷中参西者,是张锡纯之伟大贡献也。那些主张纯中医者,是固步自封,满足现状,是跟不上形式发展的,必将为历史潮流所淘汰。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可以看出张先生的开拓精神,顺应潮流,接受新生事物的良好心态。先生自拟之方,经过千百次验证,屡用屡效,使之新方成为经典验方。
我读张锡纯先生书多年,悟出先生衷中参西之意,现代科学手段,西医能采用,中医为何不能采用?取其之长,补我所短,何乐而不为?至于临证时,不论何病,验舌诊脉,必要时结合西医之检测手段,是避免走弯路,是对病人负责。医学关乎人命,岂是儿戏?如果一个中医,连一个感冒也治不了,何谈治重病大病呢?用方如用将,用药如用兵。先辨病为何病,西医认为是何病,中医辨病辨证为何病何证。西医是何理论?用何法?何方何药?结果当如何?中医当用何法何方何药?何时当有效?结果当如何?不效时又当如何?
然中医如能达到相当水平,与中医传统之四诊,特别是舌诊方面,如舌质淡者,一看即知非有细菌性炎证。即可省去不必要的检验过程。舌质红紫高热,血检往往有白细胞增高。西医用抗菌素有效者,中知也需清热解毒。西医用抗菌素无效者,中医辨证论治方可,不可一说是炎症即用清热解毒。辨证为气虚者,补气药与清热解毒药同用之方有效。我每于感冒时,想到张先生之伤寒、温病首用汗解法,往往用西药安乃近片服之,往往一汗而解。此与舌脉之中即可验证。舌苔白或腻者,非阴虚内燥也,即可用汗之之法。如果一汗不解,则当思之为何汗之病未解?是药轻?还是病邪入内?还是阴虚?湿热未清?临证若舌红紫者,或舌红紫尖边有红紫斑点者,均非一汗能解之症,是湿热入于营血分也。舌光无苔者,阴虚内燥也,亦非一汗可解也。当用解表与清里并重之法。阴虚者须用滋阴清解法,此所以张先生之滋阴清燥汤,甘露清毒饮,白虎加人参汤论之可贵也。

和子 发表于 2008/4/8 18:50:44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26)
张先生之“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可为感冒辨证论治之要旨。先生曰:“伤寒初得宜用热药发其汗,麻黄、桂枝诸汤是也。风温初得宜用凉药发其汗,薄荷、连翘、蝉蜕诸药是也。至传经已深,阳明热实,无论伤寒、风温,皆宜治以白虎汤。而愚用白虎汤时,恒加薄荷少许,或连翘、蝉蜕少许,往往服后即可得汗。即但用白虎汤,亦恒有服后即汗者。因方中石膏原有解肌发表之力,故其方不但治阳明府病,兼能治阳明经病,况又少加辛凉之品引之,以由经达表,其得汗自易易也”。
在临诊时,看感冒病人,也要验舌诊脉,四诊结合。既辨病又辨证。须明白人是一个整体,中医治病需从整体出发,先议病,后议药之理。须明白治病需抓主证,有是证用是方之理。还需明白久病必瘀之理,明白一病有一方之要领,明白复杂之病用衡通法实则为兼备法之理。须明白西医之长与中医之长,此乃是现代中医之方向。一般感冒,风寒风热自然易辨易治,如是虚人外感,流行性感冒,重感冒,则须慎重。
我的经验要点是验舌诊脉指导辨证论治。初病验舌苔,久病验舌质。凡舌质红紫苔薄者,是热入血分也。舌红紫苔腻者,脉搏多为弦紧数脉。是湿热并重也。西医检验大多有炎证。舌质淡,苔白润者,脉搏不紧数者,一般不至于有细菌性炎证。中医辨证验舌脉证属湿热并重偏热者,西医诊断为炎证则多需用抗菌素。而且多适用于青霉素类,头孢类,而中医则需用白虎汤,葛根黄苓黄连汤等清热解毒类方药。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厚干燥者,辨证属湿热并重之湿偏重者,西医一般多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类、诺氟沙星类。中医则往往用胃苓汤、六一散、三仁汤之类方有效。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而润滑者,中医辨证属于寒湿,西药一般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类药有效,中医则往往需用桂枝汤、桂枝附子汤类有效。舌红紫苔薄或光无苔者,西医只用感冒退热药与抗生素往往效果不佳,需合用液体疗法方效。中医则辨证属阴虚偏热,用滋阴清燥法,往往首选《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之滋阴清燥汤有佳效。滋阴清燥者,滋其阴,则燥热易清也。用于风热感冒、风燥感冒、风湿感冒、流行性感冒,只要有阴虚偏热则适用之。西医于此型阴虚病证用发汗药解表,则伤其阴,用抗生素亦会致其内燥,必用液体疗法综合治之方可。中医也是如此,对阴虚内燥之证,用发表药与苦寒清热解毒药同样也会伤阴导致阴虚内燥。道理是一样的。此所以张先生之滋阴清燥汤用于阴虚内燥偏热之病证,屡用屡效,立于不败之地也。用滋阴清燥汤须大剂分服,使药力常继,有如西医输液方可。

江植成:
我觉得我学中医还要花很多苦功才可以,因为现在学的东西好多自已还连贯不上。好象很多地方都脱节了一样,真的好想可以早点学好!我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自己又想早日更进一个台阶,中医这方面我在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力!我真的是在比胡芦画瓢看病。多亏了老师不断地给我以鼓励,解说疑难。我看张锡纯的书,看到里面有好多地方不明白,现在社会在进步,很多东西都在变化,很多都不能同日而语了。但里面有很多写得好的地方,自己又很难消化,我想主要是我的基础太差了,我想自己再在这一方面下点苦功,希望到时候可以跟上您老的步伐。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受教非浅,明白人是一个整体,中医治病需从整体出发,先议病,后议药之理,明白治病需抓主证,有是证用是方之要,首选方即是抓主证之方,用对证之药一二味组方,即是方中主病之药。明白久病必瘀之理,明白一病有一主方之要领,明白复杂之病用衡通法实则为兼备法之理。明白了西医之长与中医之长,明白了现代中医之方向,承老师屡讲初病验舌苔,久病验舌质之经验至为可贵。尤其老师之衡通法简明捷要,容易掌握。触类旁通,变化无穷。我深信入门并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

和子 发表于 2008/4/8 18:51:43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27)
李洪波:
我的儿子咳嗽有一天了,他玩得厉害,出汗多,换衣服不及时,现在有点发烧,早晨看舌苔,比较正常,没出现地图舌,以前一发烧即有炎症,会出现地图舌。发烧是正邪相搏的表现吗?昨晚和今早给他同时服了银翘片和安乃近片,今早4点多咳嗽利害,症状就是流清鼻涕、咳嗽,是受凉咳嗽,属风寒感冒,服麻杏汤加味应该可以吧:
麻黄5 杏仁10 炙甘草10 山药15 牛蒡子5 沙参10 川贝10 蒌皮10 蒌仁15

李静
现在气候湿热,他又为内燥之体,应看其舌态?脉搏是否紧?估计是受凉了,流清鼻涕、咳嗽是伤与风寒,邪正相争。此方用麻杏汤加用养阴药尚可,先服一剂以观疗效。

李洪波:
滋阴与温散解表是正确选择,只服消炎药就不对症了,所以我体会到这是身体驱邪的表现。然而小家伙喝了中药可惜吐了,麻杏汤不苦呀?为什么会吐呢?头上不发烧了,但胸部有些烧,是不是肠胃也受凉了?

李静
吐药不吐味的嘛,肠胃受凉是有的,头上不热了,胸中热还属病在太阳,中药是用药味来治病的,小柴胡汤治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就是可治吐的。服麻杏汤加味吐出来肯定是药苦,其中瓜蒌皮苦也。应该不是少阳证。应服不太苦的药。现在的气候多是春温病,流清鼻涕即是表寒,清解汤变通用之可也,应考虑素体阴虚内热,可服蝉蜕4克,白茅根30克、知母10、桔梗10、滑石18克、炙甘草10克,清凉宣肺可也。现在的气候,麻杏汤一服即可解表寒,本属阴虚内燥之体,其内热肯定是有的了。

和子 发表于 2008/4/8 18:52:29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28)
李洪波:
咳嗽比昨天减轻些,小家伙刚才在电话上给我说是因为他觉得药苦,他又咳嗽,所以吐了,喝奶则没吐。通过我儿子此次的感冒,我明白了有一分表证即当汗解之理,有外寒则可用温散解表,有内燥则需顾护其阴之理。温散风寒药可与滋阴清热药同用之理。中药滋阴清热药与西药发汗解表退热配伍运用之理。而我妈妈之感冒咽痛,我与处方银花、连翘、桑叶、桔梗、白茅根、甘草诸药,自认颇为对证,然连服三日咽痛不效,询问于老师,老师答曰:你妈之体质乃气血瘀滞型之体质,你只用清热表散类药,仍是在治标,而未能从整体观念出发,需合用衡通汤或散即可,加用衡通散一日即效。则通过我妈妈之感冒咽痛论治,明白了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性,只用清热表散类药与服用西药消炎解热药没有多大区别,气滞血瘀之体,不加用疏通气血之法则不效。请教老师,是否是感冒咽痛有气血瘀滞证需合用疏通气血之衡通法,而其它病呢?

李静:
中医强调整观念,辨证论治。感冒也好,其它病也好,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衡通法本为纠偏,一有所偏,即当纠正之。张锡纯先生曰:素有积热者,复感热其内热愈甚。素有积寒者复感寒其寒也愈甚。于无字名处读书,岂不应该是素有气血瘀滞者,若再感邪,则诸邪均可令气血瘀滞是也。寒邪可令气血瘀滞,温热之邪亦可令气血瘀滞更甚。湿热疫邪更会令气血瘀滞愈甚则明也。
张锡纯先生曰现代人病阴虚者多,阳虚者少,我则谓现代人阴虚者固多,然纯阴虚者不多,多为阴虚且有气血瘀滞者。多为阴虚且有气血瘀滞挟有偏热、偏湿热者为多。经验认为,偏阳虚者,用衡通回阳法纠偏,治之亦易,愈之也速。用衡通滋阴清燥汤治偏于阴虚者,治之不易,故愈之也缓。何也?现代人之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大量西药的应用不无关系。何者?生存环境来说为大气转暖耗人之阴,生活习惯是煎炒油炸之饮食。工作紧张,情绪变化等皆可耗损阴液。而大量西药抗菌素与激素、维生素的滥用,均为耗阴损液之源。此从现代人感冒每需用输液法病方愈之速可看出。大量液体的输入,抗菌素激素的应用与解热表散药才能使体内阴液充足,抗菌素方能清其热,发表药方能表其汗。若不用液体疗法,只用感冒药,消炎类药往往出汗而病不能解即是此理,阴液不足也。阴未虚甚者一剂可愈,阴虚若甚者,数日方能愈。此即治一感冒需花费数百元的大有人在之理。此也即一般程次的人感冒不敢去大医院看病之理,也即慢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愈来愈多之理。为何?西药治感冒药消炎药能治感冒之单纯证轻者,不能治证重者,证重者多为阴虚者,故需加用液体疗法。而抗菌素与抗病毒药治阴虚内热之热又非其长,故其治阴虚感冒尚属不易,再治其感冒所遗之慢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更属不易也。现代人多已明白服用抗菌素导致抵抗力减,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何也?阴液耗损,气血瘀滞是也。气通血顺,何患之有?用抗病毒药、抗菌素治感冒必耗阴损液,阴液耗损气血必瘀滞。故衡通法、衡通汤、散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是也。
故临证需多问其病情,治疗过程。特别是用西医药数日不效者多为有所偏也。所偏者多为阴虚与气血瘀滞者,然也有阳虚气血瘀滞者。此即素有积热者阴未虚者,服西药或可愈之。若素有阴虚积热者则多为西药不能愈之是也。且素有积寒者,服西药之抗菌素、抗病毒药则体更寒且虚,其病不能愈之理更明。此亦为现代人感冒有多日不能愈之理也。病所偏之轻者用汗解法与西药之感冒类药解表愈之也速,病所偏之重者,西医用液体疗法与抗病毒、抗菌素同用之,中医辨证找出偏差也同可愈之。病所偏气血瘀滞者,湿热痰火瘀结于内者,且遗有慢性鼻、咽及气管炎症者,西医愈之也难,中医衡通法找出偏差,纠而正之方可愈之。只用衡通汤也可愈之,然需稍缓时日。即是说如辨证为气血瘀滞之体征者,用此衡通法即为治之大法。衡通汤、散,通之散之自能愈之是也。再加辨证,视其所偏,加药治之,即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之理也。此也为不能被病名所拘之理。同为感冒,辨病名以外,需用中医之四诊诊察,八纲辨证。找出偏差,纠而正之。而衡通法即是为简捷扼要之法也。
近在网上有人说有一病人患胃肠病久治不效,后经一老中医处一方服之数剂即愈。后数年复发,去找老中医,然老中医已不在世,无奈只好服老中医所处之方,数剂病又愈。后又患它病,服它药不效,亦服此方病又愈之。此即老中医找出其体内偏差所处之方,其病能愈是气血通顺病自愈之。后病复发仍为有所偏,又服之病自又能愈。后又患它病,然其仍为体内有偏,只不过所表现的症状不同而已,故服他药不效,仍服此方而愈。奇乎?老中医此方亦为衡通法也!此即张锡纯先生理冲汤后所论之理,亦即张先生论诸血府逐瘀汤可治百病之理。实亦为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之理,即衡通法可治百病之理。实则是中医之精髓,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之理也。

和子 发表于 2008/4/10 12:22:40

李静<张锡纯师承学堂>系列之<中医诊断学讲记>书中片断(1)
中医传统之四诊八纲辨证,先议病,后议法。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药。寒则温之,热则清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是为常法。然还有通因通用,塞因塞用之反治法。我常于复杂病证用衡通法即是兼备之法,此即张先生所论永立不败之地之法也。我的经验认为,张先生所论阴虚者多,阳虚者少,实则纯阴虚者也不多,纯阳虚者更少。此即有阴虚病人久服六味地黄丸,阴虚有火久服知柏地黄丸不效之理。为何?非止阴虚也。又为何?必有所偏,必有气血瘀滞之兼证也!

此即现代中医教科书上虽然分门别类甚为详细,实则临证处方颇为对证,然效果终不明显之理。即是说现代人由于种种原因,单纯之阴虚、阳虚、单纯之寒证,热证不多,多为阴虚挟有气血瘀滞,湿热痰火挟有气血瘀滞者较多。故我每用衡通法衡通诸汤辨证用之较为得心应手,虽有广络原野之嫌,然能治好病才是硬道理。即是说教科书能教人以规矩,即教人以常法,不能示人以巧之理。看似辨证入细,处方用药丝丝入扣,然而病人服后毫无效果,此即是未能从整体出发,用方药还是未能切中要害而已。

当然,如能学到前人的水平,轻描淡写,四两拨千金之功夫,那将是医学最高之境界。然对初学者来说,多掌握一点兼备法,即是能先入门,然后再深造之捷径也。也即是说,用此衡通法,与临证辨其阴虚所偏,稍加滋阴之药即可通而使衡。阳虚有偏,用此衡通法,稍加温阳之药也可通之令衡。与阴阳两虚,或寒热夹杂者,用此衡通法,用对证之方或对证之药一二味以攻病,佐以补药,即可通之使衡。而且对证之药非止限于一二味,对证之方也非止限于一方,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也就是说,用衡通汤法,辨其所偏加药纠正之,一旦所偏得效,即用衡通汤原方即可。气血瘀滞重者,衡通汤为主方药,气血瘀滞轻者,攻病纠偏之方药为主且需重用之。因瘀致虚者,疏通气血之衡通汤为主方主药。因虚致瘀者,补益之方药需重用之。此屡试屡验之法,故敢论之与书,实则是中医之整体观念出发,即张先生所论诸逐瘀汤统治百病之论也。

何为病在表?何为病在里?为什么还有半阴半阳?半表半里,表里合病?寒热虚实错杂之病呢?从外感病论之,外感之邪感染人体,是根据人的身体素质来的。人体的最薄弱之处,往往是外邪最易侵犯之处。比如时邪之流行病,同时同室的人感染,而病情的表现也会因每人的体质不同而表现不同。若其人脏腑内素有积滞之热者,再复感受外邪之温热则其热则更甚。若素有积寒者,则寒邪触动则其寒则愈甚也。若同为温疫感染,体内素有积热者则热之更甚,体内素有积寒者则热之较轻。此亦是人体自已可令体内平衡的一种表现。素有气血瘀滞之人较多,故复受风热导致感冒之时,与体内素无气血瘀滞之人,在治疗外感风热之时的用药效果则不同。只感受风热之邪的,同为发热、咳嗽、咽痛,用疏散风热之银翘散、桑菊饮即可得效,而有气血瘀滞者则需加用疏通气血药方可奏效。反之,寒者亦然。而阴虚之人,则需加用滋阴与疏散风热类药方可,首选药为生地、麦冬类。而气虚之人感冒,则需加用助阳益气之药方可,首选药为黄芪、人参、山萸肉类。阳虚之人,则需加用桂枝、附子类。其有气血瘀滞与体内有偏差之人感受风热感冒,则需疏通气血纠正偏差之时合用疏散风热类药,则病愈之也速。此从李洪波母亲感冒咽痛服黄连、银花类药三日不效,令其加服衡通散疏通气血服之即效可知,因其素有气血瘀滞故也,它类证也是如此。

此即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之精髓所在。此也为现代医学认为中医无法复制,无法科学的验证、统计,而认定中医不科学的道理所在。中医就是中国话、中国菜。西医就是英语、西餐。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名医师承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