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bffq 发表于 2022/7/11 13:55:01


奇医世家老王 发表于 2022/7/14 14:46:05

交流中医,振兴中医:)
加油吧!

hhbffq 发表于 2022/7/16 03:12:28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7/16 03:26 编辑

奇医世家老王 发表于 2022/7/14 14:46
交流中医,振兴中医
加油吧!
最近南方流感大流行,发高烧的患者很多,而“清肺排毒汤”对治疗流感高烧的效果很好,但得敢用才行。为什么清肺排毒汤不仅对新冠肺炎是特效药,对流感发烧也是特效药,这得对中医药学有个基本的了解与掌握才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里有关于清肺排毒汤的运用介绍,处方绝对是可靠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询一下。
现在网上中医爱好者不少,肯钻研的不多;如能每日花上3小时认真阅读中医药基本课程,再进一步系统学习名医临床经验,10年过后,总共学习一万个小时,则至少也是半个专家了。无证行医这样的事不可行,但保证自身与家人的健康与长寿则绝对没有问题。但如今大多数人心浮气躁,能坚持读书的人极少;试看那些极其聪明的人,遇到自身健康出了问题,总是往大医院的西医“权威”那儿扎堆,而西医“权威”总是说些模棱两可的话语来应对急急而至的患者,钱也花了不少,治愈疾病的希望还在空气中飘荡,始终落不了地;这一切的后果就是选择不当的必然结局。

hhbffq 发表于 2022/7/17 11:16:58

一代http://k.sina.com.cn/article_5081622843_12ee3693b02000uhop.html名医的家规:家人后代不允许吃冷饮!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一代名医的家规:家人后代不允许吃冷饮!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举报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分享0



http://s3.pfp.sina.net/ea/ad/15/10/359847e1b11e2a11944b4f8160b584eb.jpg

  提到家规家训,大多数人的反应是,这是古代家庭教育有识之士可贵的育人理念,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有人会觉得这是已经过时的东西,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教育环境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为其创造学习条件,也更加关注子女技能的提升。相信区别最明显的就是:以前的教育更多的是教做人,现在是教人谋生做事吧。但这不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我们今天聊一个医学泰斗所定下的家规:http://n.sinaimg.cn/sinakd202091s/54/w500h354/20200901/0c13-iypetiv2115417.jpg
  一代名医的家规:家人后代不允许吃冷饮!  所提到的就是我国中医肾病学宗师邹云翔教授,他的学术思想是我国中医肾病学科的理论基础。在一次媒体采访中,他的女儿,同样是研究中医肾病方面的专家邹燕勤说到,她父亲在去世前曾留下一句话:不论研究学问到多深、现代科技如何发展,有一条铁规不能破——不准家人和孩子们吃冷饮!  原来,邹教授作为中医肾病方面的专家,曾经就提出冷饮与肾的关系,他指出:“胃喜温不喜凉”,“肾也是喜暖不喜寒”,冰冷食物对胃伤害大。人体的气血、五谷营养,都要靠脾胃来吸收运化;靠肾脏排除人体代谢毒素,所以保护好脾胃和肾脏非常重要。http://n.sinaimg.cn/sinakd202091s/33/w500h333/20200901/c2d1-iypetiv2115418.jpg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了一则短视频,视频中是一位父亲在为孩子演示为何不能吃冷饮的原因。画面中该父亲先用酒精灯将空的易拉罐加热,然后迅速放进一盆凉水中,只见易拉罐在入水的瞬间缩成一团,可以说是非常形象生动的展示了一个热胀冷缩的原理。同理,我们的胃就是处在一个温热的环境里,如果突然间冷饮下肚,冷热相遇,可以想象我们的胃会遭受一个“伤害”。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寓教于乐,太形象了。http://n.sinaimg.cn/sinakd202091s/27/w500h327/20200901/5f6c-iypetiv2115555.jpg
  其实关于冷饮对胃的影响,早就有研究可以证实。不止是中医里提到“胃喜温不喜凉”,在上个世纪60年代,医学界也就冷饮与胃的影响做过研究:发现,冰冻平衡液的确可以使得胃肠道血管的收缩,降低胃液与胃蛋白酶等消化物质的分泌,可以用来治疗胃溃疡。但是它也存在一个更严重的并发症:胃黏膜损伤!实验中的狗狗胃黏膜都出现了出血性坏死。  刚才说到,老中医不让自己的家人后代吃冷饮,是因为它伤胃也伤肾。相比较于伤胃,更多人不理解为何它还会伤及肾脏。其实,就西医观点来解释,就是吃太多太凉的食物,会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另外,冷饮中富含糖类、反式脂肪酸、各种添加剂等,都无疑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http://n.sinaimg.cn/sinakd202091s/640/w385h255/20200901/c4e0-iypetiv2115554.jpg
  举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广州有一个19岁,刚上大二的男孩,长的很壮实。前一天还在篮球场打篮球,第二天就出现了急性肾衰,而不得不换肾。就是因为他在打完篮球后洗了一个凉水澡,然后喝了一杯冷饮。中医专家解释:运动之后出汗,毛孔是全开状态,这时洗冷水澡很容易因“外感风寒”而感冒,这时再喝下冷饮,寒气形成内外交迫,侵入脏腑经脉。肾为人体先天之本,元气之所在,而肾喜寒,风寒入体后,首先伤的是肾。加上后来医院的点滴治疗,增大肾脏负担,肾脏最终是扛不住了……http://n.sinaimg.cn/sinakd202091s/54/w500h354/20200901/0b0a-iypetiv2115680.jpg

  关于冷饮对人体的危害,早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且不说它真的不解渴,就营养价值而言也几乎为0,几乎全是糖、各类添加剂,常吃还会因糖超标而导致肥胖。肥胖又对心血管不利,是很多疾病的根源。所以,劝你喝热水的人,才是真正关心你的。当然了,热水不能太烫哦,温度过高还是容易损伤食道黏膜的。



hhbffq 发表于 2022/7/17 12:20:16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7/17 12:31 编辑

张绪通 美国明道大学校长


美国人生病的顺序,第一位是心脏病,第二是癌症,第三位是肾脏病。对于治肾脏病的方法,如果是发炎,自然是靠抗生素。如果是机能问题,就只有换肾。如今有千万人排队等着换肾。何以美国肾病如此猖獗呢?有一次在美国医师公会年会里,我应邀演讲的题目就是《肾病与饮水》。我问大家两个问题:1.有多少医生们经常劝病人尽量多喝水?有三分之二的人举了手。2.肾脏一秒钟跳动几次?会中没有人能回答。于是我开始详细作了说明,告诉大家肾脏每秒钟跳动38次,人体两个肾加起来共跳76次,与心脏跳动次数相呼应。照这个正常蠕动次数,24个小时,肾脏可过滤水量约6大杯。同时身体因所遇外在温度的不同而蒸发不同量的水分。假定温度适合不须出汗,又不作体力劳动,身体蒸发约2杯水。那么在此情况下,人每天喝8杯水(连茶、汤、饮料、水果)正好配合肾脏功能。假如人喝了更多的水,肾脏就要加班赶工。一般美国人除了喝汤吃水果以外,不住嘴的喝,什么咖啡、果汁、汽水、啤酒、牛奶、葡萄酒……,到处总是看到人们手里拿着罐什么在喝。此外医生还规定他们至少再喝8大杯白水。美国人的肾脏一般非跳60跳不足以应付最低排水工作。换言之,两个肾一起每秒跳l20下,心脏就没法只跳72下了,结果心与肾都拖坏了。肾脏终于不管排水工作,因为管也管不动了。于是全身淤水肥胖,尿酸中毒,体臭恶烈。医生只有开利尿药(Diuretic),把受了重伤的马再打几鞭子,非叫它跑(死)不可,最后就等着换肾。其实要治美国人的病很简单,第一就是劝他们少喝,马上就见效。公会的理事长后来写一封极其恭维的信给我,说我的科学的研究和发现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事之一。


hhbffq 发表于 2022/7/17 12:33:10

教学名师系列① | 中医也能轻松学,许家松“五步模式”把古典医著教活了! 2017-03-16 18:47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导读https://www.sohu.com/a/129096082_456034为纪念中医药高等教育60周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评选表彰了60名“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他们来自31个省区市,涵盖中医药各个学科,从教年限最长达56年,年龄集中在60岁左右。他们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奉献毕生精力,深刻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内涵,彰显了大医精诚的价值追求。中国中医药报开设“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系列报道”栏目,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本文为系列报道之①,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许家松自述,马晓北整理。                              许家松,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研究生、医学硕士。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研究、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内科临床工作。《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研究》(方药中、许家松),获1989年国家中医药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著名中医方药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经验研究》(方药中、许家松等,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获1991年国家中医药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学术思想和经验的研究与传承》(许家松等),获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代表性论著:《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温病条辨讲解》《温病汇讲》《温病条辨研读与临证心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与框架构建》《论<内经>的养生观与养生法则》《中医“治未病”的丰富内涵及指导意义》《从气候异常话“非典”的发病与流行》等。收集、整理、出版《方药中论医集》,共六卷,其中合著两卷。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我生长在一个教师世家,是家中的第四代教师。曾祖父是清末一位清贫的乡村私塾先生。那时,仅靠教书还不能糊口,还得租种点薄田,种地务农。祖父是一位清末秀才。1905年,自隋唐以来长达14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代之以“学堂教育”,这也打断了穷苦子弟“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的梦想。因家境贫寒,祖父考取了不收学费、管吃管住的“师范学堂”。毕业后,祖父成了家中的第二代教师。靠刻苦奋斗,一步步被公推为山东省教育会会长。怀着“教育救国”的志向,1922年,在主持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上,祖父陈词:“国家之根本在国民,国民之精神在教育。”父亲是家中的第三代教师。大学毕业后,他从中学教师一直做到大学教授,并走在了抗日爱国运动的前列。我是家中的第四代教师了。记得小时候,孩子们一起玩“过娃娃家”游戏时,我总是乐于扮演“小先生”的角色,模仿老师给小朋友上课。1962年,我毕业于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做了一名教师。家庭的熏陶,个人的爱好,让我热爱教育,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走上了“杏坛”。短暂的教师生活不久,“文革”开始了。一切都被打断了,打乱了。但在这场文化浩劫中,我有幸遇上了惨遭迫害、贫病交困中的山东著名中医吴少怀先生,是他把我引领上了中医之路。后因在学习考试中,取得“双百”成绩,我进入了中医院工作,做了一名住院医师,步入了“杏林”。在这里,我受到了较严格的临床基本训练。1978年,我国开创了中医研究生教育。满怀对中医的热爱和深入学习的渴望,经初试、复试和口试三关,我从一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进了我心目中的杏林殿堂——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成为首届中医研究生。口试时,一首小诗,让我有幸得到了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的垂爱。后来,更有幸在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和工作。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一直在研究生院从事研究生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先后以“《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研究”“著名中医方药中对慢性肾炎的诊治研究”“著名中医专家方药中学术思想与诊治经验的研究与传承”三项研究获部级科研成果奖。几十年来,我一步步不断加深着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热爱。什么是中医学?我认为,中医学是中华文明史、科技史上的一棵长青树,是开启中华文明的钥匙。走进中华文化的时空长廊,我们自豪地历数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些标志着人类走向文明的天才发明;我们登上万里长城、走进恢宏故宫、俯瞰威武的兵马俑时,会惊叹祖先的智慧和中华文明是如此的辉煌和厚重。但是,这一切都成了过去,它们先后走进历史博物馆,被定格为“历史文化遗产”,而中医学却不是。中医学不但成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还跨越了两千余年的时空,以其绵绵不断的传承,至今仍然保存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十分鲜活的实用价值,深深连接着“地气”,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为百姓提供着实实在在的服务。正是依靠着这千年不断的传承性和鲜活的实用性,中医学成为中华文明史、科技史上的一棵常青树。在世界文明史和科技史上,中医学更是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伟大奇迹和独有的文化现象。打开世界文明史、科技史的长卷,也曾创造出遍及全球的古代文明:在非洲,有古埃及文明;在中亚,有巴比伦两河文明;在南亚,在恒河,有古印度文明;在欧洲,有古希腊、罗马文明;在美洲,有玛雅文明。但是这一切都中断了,甚至神秘地消失了,它们也化为历史的记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许家松(左二)和她的研究生。中医学,只有中医学是全世界唯一传承千年,没有中断,整体保存,且至今仍鲜活实用着的古老文化,成为全世界文明史、科技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财富,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它不但属于过去,而且属于现在,还启示着未来。它不但属于中国,而且还正在走向世界,为人类造福。中医学是奠基在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以人体健康为中心,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把人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阐释生命过程、生理活动、疾病病因病理、诊治、养生规律,并以辨证论治作为诊治疾病主要方法的、中国特有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我热爱中医,我选择了中医。作为一名中医教师,我感到自豪和幸运。前辈指引,自编教材1980年研究生毕业后,我留在研究生班独立承担专业必修学位课程“《温病条辨》研究”和“《素问·运气七篇》研究”的教学。中医研究生的教学,是从“零”开始的。没有统编教材、教学大纲、方法和经验积累。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方药中先生遵循党的“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十二字方针,设计了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四部最具代表性的古医著,组成了中医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提出了“自学为主、提要钩玄”的教学方法和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设计和构建工作。在四部古医著中,《温病条辨》是唯一一部在大本教材中没有以原著学习为主的学科,因此落实到自己承担的教学,心中还是没底,缺乏信心。那时,任应秋先生经常从和平里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到西苑医院主讲《黄帝内经》和主持答辩。一次,在我陪送他去食堂就餐的路上,他关心地问起我的教学计划。我说:自己水平不够,打算还是以外请专家为主。还高高兴兴地历数拟请的一大串著名温病学专家的名字。记得当时,我们正走在盛开着的藤萝架树荫下,任老突然停下了脚步,收起了笑容,打断了我:“够了!你为啥子外请那么多专家?!小许,你明白吗,你要自己讲!”看到我尴尬的样子,他缓和下来说:“你一定能讲好!比我们这些老的讲得好!”我不知所措地点着头,并深思着这番语重心长的教诲。随后,我调整了教学计划:自己讲原著,外请专家作专题报告。讲《温病条辨》,开篇就是《卷首·原病篇》。作者吴鞠通从《黄帝内经》中精选了有关温病、热病、暑病的十九条经文,作了精当的注评,置于卷首。但是,一般注者、讲者都略过这一部分。其中第一条就是摘选了“《素问·七篇大论》”中,讲五运六气与温病发生和流行的相关性。我曾先后联系了几位专家来讲,均遭婉拒。其中有位熟悉的名老中医对我直言:“五运六气,那是天书!太难了!说实话,年轻时,我下下功夫,还能讲。现在老了,下不了那功夫了,请别人吧。”我找到对运气学说造诣颇深的方药中先生,被他一口拒绝,并且说:“你必须自己讲,不许外请!”好在这时,我已在方先生指导下,合作撰著《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通过一点点深入钻研,心中有底了。而且我认识到吴鞠通正是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发掘和评注,为温病学勾勒出源于《黄帝内经》的温病证治大纲,从而为较伤寒学相对年轻的温病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置于卷首,确实起到纲举目张的指导作用。同时更认识到,只有从“内经-伤寒-温病”的传承与发展脉络中进行学术梳理,才能真正把握和讲好原著,使其具有高度和深度。我就是这样从“逼着鸭子上架”开始,在前辈的指引与鼓励下一步步成长起来。为了讲好这门课,我先后编著出版了《温病条辨讲解》《温病汇讲》《温病条辨研读与临证心悟》三部温病学系列教材。并和方药中先生合著的《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1989年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教学中,我还得到了董建华、赵绍琴、潘澄濂、姜春华、黄星垣先生等这些早逝而无冕的大师们的大力支持和教导。让人心痛的是,支持我的诸多前辈中,现在只有邓铁涛先生健在了。在此谨向这些无私支持和指导我的前辈们致以深深的感念。 许家松(右)和她的学生马晓北(左)。教古典医著,创“五步模式”对研究生古典医著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我作了新的探索。通过“《温病条辨》研究”课,设计了“五步模式”。这“五步模式”是:第一步:课前问卷调查。内容有:列出《温病条辨》等十二部温病学名著,了解其阅读与学习基础;了解、观察、治疗过哪些急性发热疾病,了解其临床基础;让学生对讲课的内容与方法提出要求、选择与建议;对考试方法作出选择与建议;了解是否参加过有关科研和有关论著发表。第二步:“自学为主、提要钩玄”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是方药中先生首提。我的具体做法是:列出自学与讲课的同步进度表;通过课堂教学对原著提要钩玄,讲清条文要点、实质和临床运用;对原著的学术发展创新与源流进行梳理;介绍当代研究动态与成果;对重点问题设专题讲授。第三步:开设“答疑课”。对学生提问,集中分类作出深入、系统答疑或专题讨论,避免空泛、无准备的答疑。第四步:开设“病例讨论与评议课”。由学生报告其亲治亲历的温病病例。教师对其诊治成败得失作出评议与建议。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第五步:创“命题小论文”作为研究生考试方法。由教师在原著范围内提出若干命题,让学生从中自选并与教师辅导结合确定小论文题目。通过这种考试方法,学生不但深入学习了原著,并为撰写学位论文作了预习。上述方法通过近三十届研究生的教学实践验证,学生普遍反映:读懂了原著,联系了临床,梳理了学术源流,以了解发展与创新,印象深刻,学到了真东西,收获很大。《单人床》里,“没有谁记得谁的地址/寂寞是一张单人床/向夜的四垠无限地延伸/我睡在月之下,草之上,枕着空无,枕着/一种渺渺茫茫的悲辛”。这种空绝冷清,仿佛失联的孩子,在黑暗中的无助无奈。去国离乡,离开加了乌托邦滤镜的美好纯净的童年,往后走再远,走到地球的任一角落,都还是怀念最初的起点,因为回不去,因为恍若隔世,都会在梦中惊醒,发现眼角的泪,为故乡而流。“非典”流行,勇于担当2003年春夏,那是一段让人至今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场突降的灾疫侵袭了我国大江南北。3月5日,北京第一批输入性家族性“非典”发病并很快肆虐北京。3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北京为“非典疫区”。4月21日,北京日确诊病例打破百例大关,达到143例。北京市改发“疫情日报”。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停课。这段时间,马路上不见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往日拥挤的公共汽车变得空荡荡的。我和大家的心被震撼着、焦虑着。作为一个讲授温病(温病包括现代的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等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的教师,除了焦虑,还有思考和责任感。我每天详细记录着当日的疫情,重温了《黄帝内经》《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中有关急性热病的发病规律的论述、历史上北京大疫的记录等,并回顾了新中国中医工作者在抗击“乙脑”流行中创造的“0”死亡率记录和经验等。在课堂上我联系当时“非典”的流行,进行讲授。记得当时气氛紧张,学生们已被封闭在教学和宿舍区。连午饭都要由食堂送盒饭到楼上。我思虑着,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我隔三岔五地联系着“能说上话”的名老中医,希望他们能表达中医的心声和决心。在这场灾疫面前,中医要参加!中医要发声!我拿起拙笔,连写三篇文章,以“五运六气”学说和历史记录为据,论述“非典”发病与气候异常的关系;以“二十四节气”为节点,预测“非典”流行的高发期与下降期的具体时段;设计了自拟的中医诊治“非典”的方案等。我没有什么渠道,只有把稿件投进邮箱,直投报社、杂志社。没想到,很快都发表了。成为《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杂志》首批发表的中医抗击“非典”的文章,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予以转载、收入出版的专集,并参加了与国家气象局专家的讨论。5月7日,在国家一系列有力的统一布置下,中医正式参加了抗击“非典”战斗,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经历近3个月的奋战,到6月24日,在连续数日为“0”发病率之后,世界卫生组织终于解除了北京为“非典疫区”的禁令。我紧张的心也终于放松了下来。不久,我把一大包积累的资料打包封存起来,在资料袋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在这突降的灾疫面前,你记下了什么?你做了些什么?”现在回忆起来,心中还是留下了一些无奈和歉然。承上启下,坚守中医“道”与“术”继承与发展是中医工作两大永恒的主题。承上启下更是一代代中医人的职责。方药中先生是一位对中医理论作出顶层创新设计的中医理论家,一位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奠基开拓者和一代名师,一位精研肝肾病诊治自拟传世名方的一代名医,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作为他的学生、合作者和家人,继承他的学术思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系统传承其学术思想,我秉承方药中先生生前的研究方向,继续招收培养硕、博士生,在他们三至六年的学习中,坚持全程临床带教。2007年收集、整理、出版了《方药中论医集》,共六卷,二百五十余万言。2009年,完成了研究课题,并获部级科学技术奖。2011年,在研究生院的支持和主办下,成功举办了“方药中学术研讨会”。传播中医是我一生的职责。我曾在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上讲“从《黄帝内经》走进中医”,在中医师承专业学位课程班上讲“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与框架构建”等学术报告。值得欣慰的是,在我退休时,我指导的博士生已经走上讲台,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独立进行有关课题研究并获奖,完成了承上启下、新老交接的工作。杏林、杏坛,一路走来,如今已近耄耋之年。虽然才学平平,没有骄人的业绩,也没有夺目的光环,只是用心坚守着中医和教师的“道”与“术”。怀着对中医的忠诚与珍爱之心,清清白白正直做人,认认真真用心做事。医乃仁术,没有仁心,学不好仁术。步入杏林、杏坛之初,我曾为自己立下“三不”规矩:一不上一堂无准备之课;二不轻易诊治每一位患者,不分高低贵贱亲疏;三不写一篇言之无物“剪刀+糨糊”的文章。初心不悔、初心不忘,我做到了。热爱中医,热爱教育是我的人生选择,认真与坚守是我的人生遵循。2016年12月,有幸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授予的“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荣誉称号,这是一种多么温暖而珍贵的勉励,一种神圣使命的赋予,更是对60年来辛勤耕耘在杏林沃土园丁们的莫大鼓舞、扬鞭和激励。杏林、杏坛一路走来,向着未来中医的腾飞奋力前行吧。新媒体编辑:刘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hhbffq 发表于 2022/7/18 15:22:12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7/18 15:23 编辑

壬岷:欧美长新冠患者数量庞大,因太难治不惜烧钱“洗血”…2022-07-18 12:05:30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壬岷
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2-07-18/307884.html
点击: 727    评论: 1 (查看)字体:大 / 中 / 小



  近来,美国新冠疫情又抬头了。  美国官方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该国在过去7天中平均每天有649人死于新冠,与上一周相比增加了97%。这是从2021年12月以来,7天内新增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感染病例数也出现快速增长,达到每天13.6万多,是自2月以来最大的每日平均病例数。http://img.wyzxwk.com/p/2022/07/751db21d16fc72cc58b2855b9a88a732.jpg  福奇博士在呼吁美国民众重新戴上口罩。  英国媒体表示,美国这个情况给英国敲响了警钟,因为两国的疫情曲线常常前后脚或同步。  英国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7月6日的一周中,英国私人家庭中共有350万人感染了新冠,较上一周增加了29%,是4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感染水平。  而且,新冠给英国带来的“新冠后遗症”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长新冠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和关节疼痛。这些问题不只影响日常活动,还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上学、上班。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每个月会发布英国长新冠(long Covid,新冠后遗症)月度报告,6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周期是2022年4月4日到5月1日),还存在长新冠情况的人数接近200万,是英国人口总数的3.1%。  博主@三个老爸实验室分享了7月份ONS发布的数据并做了一定的分析。  7月份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4日,英国长新冠患者总人数是195.7万,比上个月略降3万,占全英人口的3.0%。有40.3万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两年,比上个月涨了2.7万。  值得注意的是,奥密克戎流行期发生感染的长新冠患者人数,从上个月的61.9万继续上涨到64.2万,远超其他任意变异株。且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患者人数也远超其他毒株。http://img.wyzxwk.com/p/2022/07/9feb53d97b4ca8c661420b555c1a3cbb.jpg  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是分年龄段长新冠患病率,可以看到,35-69岁的劳动力受影响最大。http://img.wyzxwk.com/p/2022/07/28a6867f4f99ae17524fd9b2e36e5155.jpg  各行各业中,护工、医护、教育、公职人员风险较高,相对的,码农和金融行业因为可以居家办公,风险最低。  欧美长新冠群体已经很大了,但是对于西医来讲,这种情况是新的,目前并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英国媒体的调查显示,欧洲成千上万的新冠后遗症患者不惜重金出国治病,到塞浦路斯、德国和瑞士的私人诊所接受抗凝药物治疗和俗称“洗血”的血液过滤单采术。http://img.wyzxwk.com/p/2022/07/7c2d8a25140ec82353b67d691429b882.jpg  据查,“洗血”的专业名称为血液单采术,常用于脂代谢紊乱疾病。操作方法是,用针管将血液抽出体外,通过滤器将血红细胞和血浆分离出来,再把“洗过的血液”重新输回患者体内。  德国一位心血管专家认为,长新冠的症状可能是因为血液中细小的凝块造成的,这些小凝块会阻碍氧气流动,导致疲劳和肌肉酸痛。“洗血”治疗可以把患者血液中多余的小凝块和蛋白质清洗掉,再结合使用抗凝剂、血液稀释剂等药物,帮助清理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症状。  这种方法听起来真的有些让人心惊胆战的。但对于深受新冠后遗症折磨的一些患者来讲,他们却也愿意试一试。http://img.wyzxwk.com/p/2022/07/e3dcd368373227ddd660b3251f0b1a4f.jpg  “洗血”疗法价格昂贵,疗效也并不确定,有一些长新冠患者经过数次治疗后,钱花光了,但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  写到这里,笔者不得不感慨,对新冠后遗症的问题,还是我国中医药有明显优势。  长新冠的出现,有疾病本身的因素,也应该有治疗方式带来的影响。我国在新冠治疗上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欧美等国不同的是,我国还有中医药体系,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新冠治疗是我国救治方案的一大亮点。因为普遍使用了中医药,我国新冠后遗症出现的概率比欧美要小得多,出现的程度比欧美要轻得多。  此外,因为动态清零政策,控制疫情规模,也使得感染人数比欧美要少得多。  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包括新冠患者的康复阶段,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如果没恢复好,新冠后遗症的问题就容易出现。  笔者在微博上关注的一位美国针灸医生这两年多来就分享过一些他用中医针灸治疗美国新冠后遗症患者的案例。比如其中有一位年轻妈妈和她的儿子,在2020年圣诞节聚会时感染了新冠,当新冠基本症状都消失后,还有很多后遗症,包括严重疲劳、仍没有味觉,她的儿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在这位美国针灸医生这治疗一次后,体能和味觉都开始恢复,第三次去治疗时,人看上去就很正常了。http://img.wyzxwk.com/p/2022/07/e01f655af0ac9a5d596498c2c9c96d36.jpg  相比于昂贵的疗效不确定的又带有一定风险的“洗血”疗法,中医药方法治疗新冠后遗症既安全又有效,而在前期就使用中医药治疗,更是能有效减少新冠后遗症的发生。  所以,珍惜我们的中医药吧。  预防“长新冠”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感染,而防感染安全有效的方法首选中医,中医养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文/壬岷,本文原载于公众号“人民健康论坛”,授权红歌会网发布】http://static.szhgh.com/skin/default/images/qrcode_wxmp.jpg赞 116收藏 0特别声明



http://www.szhgh.com/e/data/images/nouserpic.jpg壬岷认证作者红歌会网专栏作者作者专栏

[*]壬岷:欧美长新冠患者数量庞大,因太难治不惜烧钱“洗血”…
[*]壬岷:98岁老人被“上门接种”后病危,谁之过?
[*]最新研究:药物性肝损伤,化学药占94.5%,中草药只占4.5%!
[*]朝鲜抗疫:用民间疗法应对“发热后遗症”



「 支持红色网站!」打 赏


相关文章

[*]【晚报】新冠检测公司净利润暴增超28000%;易烊千玺放弃考编平息争议(7.17)
[*]壬岷:98岁老人被“上门接种”后病危,谁之过?
[*]人民日报评对新冠康复者就业歧视:悖情理 也违法理
[*]我国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来了!还可以治艾滋?
[*]国常会:严禁在就业上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13家博物馆要求参观者承诺“未感染过新冠”,什么操作?
[*]星燧:朝鲜“查明新冠奥秘克戎毒株输入途径”
[*]我承认我被吓到了,这个国家竟有高达三十分之一的人因新冠成为“残疾”
[*]申请公开3-17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批准文件,答复出乎人意料……
[*]【环时深度】投资警报!多国楼市陷“新冠泡沫”

登录

发 布


[*]





默认时间热门我的
https://tvax1.sinaimg.cn/default/images/default_avatar_male_50.gif?KID=imgbed,tva&Expires=1658134014&ssig=Q7c%2FfdPXzhwb博明-思辨1小时前•山东省00回复
欧洲中世界的换血治感冒http://www.szhgh.com/e/data/face/yiwen.gif









小木匠 发表于 2022/7/18 18:22:49

望洋兴叹啊

hhbffq 发表于 2022/7/19 03:34:23

小木匠 发表于 2022/7/18 18:22
望洋兴叹啊

无须感叹,先从饮食养生入手,首先明白为什么牛奶有害健康,其次为什么每日的动物蛋白的摄入量不能超过10%;搞明白此基本常识,就能远离慢性病与富贵病(具体内容在本系列帖子里,可以参看)。然后从《中药大辞典》(网上有电子书)、梁剑辉著的《饮食疗法》(旧书网有书,价格不贵)入手学习如何防与治常见的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培养对中医药的兴趣与信心,懂得服药与饮食禁忌的常识;在此基础之上,再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只要能坚持下去,定能为维护自身与家人的健康带来益处。有钱人与有些小权的官人是看不起这些知识的,所以慢性病与富贵病就必然与此类人结成“亲家”——此类社会现象甚多,上网随便搜索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低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了!”。

hhbffq 发表于 2022/7/19 19:23:09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2/7/19 19:29 编辑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就救了无数肿瘤患者2022-07-13 15:12:05来源: 针砭药石公众号   作者:来源网络
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2-07-13/307564.html
点击: 4070    评论: 3 (查看)字体:大 / 中 / 小



  肿瘤可以和人共存?  首先保住这个病人的阳气,不要让他继续再消耗,然后,想办法把这个肿瘤慢慢缩小,使这个病人暂时和肿瘤共存。只有等到它那个阳气旺了,就可以攻下,把这个肿瘤打败。所以呢,这个肿瘤,需要很长时间调理。治疗肿瘤病人,只要不犯错误,不要做这个放疗、化疗,生命都可以延长好多年。现在,国外西医高层,对放疗、化疗这问题,都开始反思了。记得去年《参考消息》登过:美国做过一个试验,什么试验呢?给一部分六十五岁到八十岁这个年龄段正常死亡的老人做尸体解剖。解剖的结果是,这些人全部都有肿瘤,有的肿瘤有拳头那么大,十公分左右。但是本人在生前没有什么感觉,一直到死都没发现自己长了肿瘤。这个说明啥问题啊?  说明,肿瘤可以和人共存,只要你不惊扰它,它也不能危害你。如果你越是对它采取一些措施——放疗了,化疗了,手术了……反而促使它很快扩散。  为什么经过手术肿瘤还可能扩散?  美国人,从那个微观的角度,找了一下最基本的原因。研究结果是:这几种方法,刺激人体以后,病人体内生长了一种叫异常生长因子二号的东西。这个东西一旦抬头,肿瘤就通过淋巴系统、血液系统等各个系统向全身扩散。因此,现在国外基本上都不主张做放、化疗了。寻找替代疗法,包括中医疗法。  现在许多肿瘤病人,能否抢救过来呢?  肿瘤呢,因为它长在体内,对五脏六腑的损伤过大,有的吧,可以救活,有的就算抢救过来了,不久也死去了。为什么?因为西医的放、化疗,让他阳气更虚,这时使用中药,往往太晚了。  若在肿瘤早期,中医治疗还差不多。因为不只说肿瘤,好多病,都不是马上就得的啊,往往当你发现的时候,整个五脏气血,都损伤得很严重。所以啊,人体内阳气是将军,养生就是养阳。  中西医结合可靠吗?  肿瘤治疗应遵循"病证冲突当从证"原则。即当辨病与辨证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舍病从证。若对号入座,套用西医诊病病症,则是速其死也。中西医结合,中医没有现成饭可吃。丢弃了“以人为本,辨证论治”的法宝,何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虽然说对肿瘤的认识,目前尚没有完全成熟的思路,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在此求证于同道。  得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阳的关系不是对等的,阳气是主要的,阳主阴从。《内经》强调“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失于敷布,阴寒得以凝聚是肿瘤的基本病因病机。  人之阳气的多少取决于脾胃。元阳虽藏于肾,但而要后天脾胃的滋养。元气升降出入的运行也依赖脾升胃降的斡旋之能。如果进行中西医比较,西医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与中医的脾勉强对应。大家都承认免疫系统是人体对肿瘤的最后一道防线。换言之,脾胃虚寒是易于发生肿瘤的体质类型。  2.寒湿为患,十占八九  损伤人体阳气者,寒湿之邪最重,阳气受损则易形成阴证。《素问·举痛论篇》言:“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疾。”  已经明确表示“因寒而成积”。《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说:夫寒之为病,有寒邪侵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寒中于脏腑者,此皆外来之寒,生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  张景岳总结寒的成因说:“或因禀受,可因丧败,以致阳气不足,多见寒从中生。”人体的津液精血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寒湿伤阳则津液精血的运行缓慢甚至停滞,易于形成瘀血、痰湿、食积等有形之邪。  有形之邪又会阻碍气机,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肿瘤患者除肿瘤本身表现出的诸多症状以外,多数表现为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喜热饮,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色淡或暗紫,舌体胖大,苔白腻而润,脉沉细或紧硬等一派阳虚阴盛之象。  有的肿瘤患者有口渴烦热、恶热、喜凉饮食、持续高热或低热不退等现象,此为假热或标热,不能把它作为辨证用药的唯一证据而恣用寒凉。  这种假热源于真寒,寒主收引,阻遏气机,气机升降出入受阻,郁而化热。此时再用寒药清热,无异雪上加霜,则犯虚虚实实之戒。  3.情志内伤  《素问·血气形志篇》言:“暴忧之病也。”《素问·疏五过论篇》言:“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薛立斋的《外科枢要》认为:肉瘤之生,始于“郁结伤脾”。根据我们对肿瘤患者的了解,他们中大多数人有情志事件的刺激,有的病人治疗后效果不错,但由于精神的刺激又使病情加重。忧恚则气结,气结则阳气不通,阳气不通则出现在何脏何经络,则肿瘤就有可能发生在何处。  癌症治疗方法  1.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顾护胃气为第一要领。  《素问·血气形志篇》言:“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厥阴病主方要用乌梅丸而不是乌梅汤,大概也是恐其“以汤灭火”反而成害,故以丸药缓图,以复其阳。  肿瘤患者大多数人已病入三阴,顾护胃气尤为重要。在药物的剂量上应把握准确,特别是在实施汗、吐、下法,及应用寒凉之品时尤当注意。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晚期患者每见纳呆、腹胀、体倦乏力、便溏或便秘等胃所衰败之症。很多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胃所衰竭。本脏自衰用理中汤;火不生土用附桂理中汤;湿浊盛者芳化,理中汤加苍术、藿香、白营蔻仁、佩兰、砂仁之属;土壅木郁、木不疏土用生黄芪、桂枝尖。  张景岳说:“人之饮食在胃,惟速化为贵,若胃中阳气不衰而健运如常,何酸之有?使火力不到,则其化必迟,食化既迟,则停积不行,而为酸为腐……必渐至中满痞膈泄泻等症。岂非脾气不强,胃脘阳虚之病,而尤认为火,能无误乎?”健中焦必补火,对于脾胃阳虚的人,当以理中或附子理中剂补脾阳,扶助胃阳,及早消除寒凝是最主要的。  《脾胃论》说:“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为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升。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蚀骨,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此阴胜阳虚之证。大法云,汗之则愈,下之则死。”若用辛甘之药滋胃,当生当浮,使生长之气旺。言其汗者,非止发汗也,为助阳也。”中焦为上、下之枢,升降之本。  《四圣心言》“其上下之开,全在中气,中气虚败,湿土湮塞,则肝脾遏陷,下窍闭涩而不出,肺胃冲已逆,上窍梗阻而不纳,是故便结而溺癃,饮碍而食格也。”  中焦阻隔则上下不通,当运中土以溉四旁,理中合半夏、秫米、砂仁。腹胀,虚者,塞因塞用,补大气,理中加黄芪、砂仁,忌一切行气破血之品(厚朴、青陈皮、枳实壳);实者,通法,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即温下。  无论肿瘤发生在何脏腑,只要有脾胃虚寒的症状,只能先顾护中气而舍其他。无论中医、西医,无论用寒用热都应在不伤胃气的基础上治疗。  2.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  四逆汤、附桂理中丸、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温阳散寒基础方。  (1)肺部肿瘤可用四逆汤合小青龙、四逆合阳和汤、四逆合千金苇茎汤。咯血加仙鹤草、三七粉;胸腔积液可加葶苈大枣泻肺汤;胸痛加蜈蚣、全蝎;间用理中汤、补中益气汤,培土以生金。  (2)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仁、半夏为主方。肝胆肿瘤可加吴茱萸、当归、赤白芍、三棱、莪术、菌陈、鸡矢藤等。  腹水可用真武汤、桂枝去芍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腑气不通多因阴寒凝阻,当用破冰解凝之剂(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吴茱萸;若出现肠梗阻当用张锡纯硝菔通结汤,便下即止)。  (3)肾、膀胱、脑部肿瘤用四逆汤、桂枝茯苓丸、大黄蜇虫丸、麻黄细辛附子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为主,间用理中汤。  (4)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紫石英、吴茱萸常用。  (5)高烧不退或长期低烧多为本寒标热,治疗应以四逆、理中辈、当归四逆、麻黄附子细辛汤。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http://static.szhgh.com/skin/default/images/qrcode_wxmp.jpg赞 84收藏 1特别声明



「 支持红色网站!」打 赏


相关文章

[*]聂晓萍中医介绍毛泽东时代赤脚医生情况
[*]坐在热石墩上治疗痛经,中医说:辨证施治
[*]中医救国救民正当时
[*]【红色-中医游学营】一起去湖南,这个游学营又红又专!
[*]关棋禹:中医存在的一个问题
[*]知名“中医黑”又双叒叕翻车了
[*]聂晓萍老中医127期家庭中医普班在北京开课
[*]张文木:中医振兴与社会主义
[*]流感的中医预防与治疗(赤脚医生版)
[*]如何推动中医药人才高质量发展?权威解答来了

默认时间热门我的
http://www.szhgh.com/e/data/images/nouserpic.giflyxy5天前•天津市20回复
应该说老中医的辨证施治是对的,一旦发现多是晚期多已无治,手术、放化疗外施刺激反而对人体有害无益,所以保守治疗有道理、中医药的肌体调理更科学。


http://q.qlogo.cn/qqapp/101062866/3F4DA52CDE87ABAF20270777FF4717B6/40华夏-阿原5天前•上海市60回复
一心为民,利乐众生!赞!


https://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Q3auHgzwzM40q5mVYM9RZobdhibibA265dlZ9PtPUficNW7UrjSoc2ff7ic2bD73l2F8E9q4RRCyt8jTtPhmCXPS9A/132mphi5天前•中国大陆61回复
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









页: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查看完整版本: 略谈学习中医药学的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