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bffq
发表于 2024/2/18 21:19:54
第四卷407#### 石30克、龙齿12克、珍珠母20克、瓦楞子12克、海藻10克、水蛭3克、肉桂1克、地鳖虫10克,服15剂。 复诊:气上冲胸次数减少,发作时症状减轻。精神稍好,脉仍弦涩。小腹觉隐痛。原方肉桂加至2克,又服15剂,患者明显好转,气上冲胸渐止。眠食俱佳,大便带结,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不涩。原方去肉桂1克,加地龙10克、草决明12克。服30剂后,患者来信,病愈,已返工作岗位。 以上二例,都属主动脉瘤。前者偏于脾肾阳虚,形寒消失,即去姜附;后者偏于肝肾阴虚,出现小腹隐痛,即少加肉桂以化寒凝、降冲逆,此病同证异而治法不同,必须注意个体差异。 (四)注意精神因素与自然疗能的关系 心理、社会因素对肿瘤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加强祖国医学研究的同时,加强精神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内经》中早已指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毛主席给王观澜同志的信:“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产生抗力,与它作斗争。直至战而胜之。”战胜疾病(包括肿瘤),国外学者曾详查了1900~1965年所报道的世界文献,在65年间有176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无疑的许多种类癌瘤得到自然获愈的“脱癌”(本文和三例亦属此类)。因此,刘氏常用毛主席这一教导鼓舞病人斗志。例如老红军 王某某,男,61岁。1973年患声音嘶哑,喉部隐痛,吞咽时有异物感,经湖南医科大学附一院会诊为喉癌,曾去广州部队医院放疗。因白细胞降低,体力不支,病情未改变。于1973年4月回湖南就诊中医。治前检查,披裂水肿,假声带充血,咽后壁滤泡密布,右颈淋巴2cm×2cm,右胸闷痛,咽干口燥,眠食俱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绛红无苔,脉弦细带数。此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治宜滋阴降火,理肺清咽:太子参15克、沙参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10克、白芍10克、甘草5克、冬虫草5克、川贝5克、木蝴蝶3克、藏青果(另噙咽), 日夜服一剂,“治上焦如羽”,嘱每隔两小时一次,小量呷服。并针对悲观情绪,反复讲解毛主席给王观澜同志的信,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连服40剂,喉痛减轻,声音渐出,吞咽不困难,情绪乐观,大便已不结,小便淡黄,舌质转淡红而润,仍无苔,脉弦细不数。原方去生地、丹皮,加熟地15克、怀山12克、金樱肉12克,又服30剂,病情进一步好转,1974年7月经湖南医科大学附一院复查,喉部基本良好,声带变白,披裂未见异常。根据下肢冷感,便溏,小便夜多,腰酸、膝软等症状,为阴损及阳,治宜柔剂养阳,用金匮肾气丸去桂加牛膝、菟丝。共研细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日夜4次,连服3个月后,下肢冷感等症状消失,语言清亮,吞咽无阻。每年秋冬,仍间服中药,随访8年,疗效巩固。 综上所述,虽举例不同,但整体观、辨证论治、提高免疫力、增强自然疗能是相同的,而且是有内在联系的,治病必须治人,既要针对素质,更要注意精神,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治疗其他疾病如此,治疗肿瘤也不例外。 第四卷408 #### 临证特色一、将脾胃学理论灵活应用于临床 刘氏认为:脾胃学应用的基本方法,应遵东垣“重视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之则,兼“治病治人”之旨,然后据理以立法,缘法以尽变,以达到治疗之目的。现将刘氏脾胃学应用的 基本方法介绍如下: (一)调和营卫法 刘氏认为:“脾为之卫”,脾虚时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内经》云:“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脾胃健运,阴裕阳充,则抵抗力自然提高,此法常用于表虚易感者。如刘氏治康某某,女,40岁,常自汗出,易感冒,怠倦嗜睡,少气懒言,脉缓弱无力,与黄芪建中汤7剂而病解,此东垣五药之一,乃《金匮要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者。尤在泾云:“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所以固表止汗,可防复感,用之屡验。 (二)和胃疏肝法 “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宜降则和”。刘氏认为:肝胆气郁,多见胃气上逆,故降胃必须平肝。胃寒不和则泛清涎;胃热不和则食入即吐;过饱不和则宜消其食;过饥不和则宜填其空。和则纳,降则通,肝之疏泄利则气不滞血不瘀,而痛止矣。如治范某某,女,42岁,患者精神不爽,胃脘刺痛连胁,影响睡眠,恶心欲呕,不思饮食。经某医院用纤维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用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察其舌质淡红而边紫暗,苔白薄,其脉弦涩。此乃肝胃不和,肝气横逆犯胃,气滞血瘀而作痛。治宜和胃疏肝,调达气血。方用沙参、茯苓、怀山、炙甘草、法夏、广皮、灵脂、蒲黄、延胡索、白芍、甘松、砂仁。服上方14剂,胃痛缓解,恶心欲呕消失,食纳增加,拟原方14剂,服完病愈,未再复发。 刘氏认为:本例患者久病体虚,精神不爽,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气机阻塞瘀滞,胃失和降而痛连脘胁。故治疗用陈夏六君加砂仁,以健脾和胃,用沙参、怀山易参术者,养脾胃之阴也。《别录》云:“沙参疗胃痹心腹痛。”用延胡、白芍、灵脂、蒲黄、甘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不治“炎”而炎症自愈。 (三)和胃利胆法 胆邪犯胃,则痛呕胆汁,利胆而不和胃降逆,则非其治也。虽然,“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但调其升降者仍在脾胃,故立和胃利胆法。如治谭某某,女,44岁。患者右上腹、胁下时痛,且向右肩放射,阵发性加剧,反复发作1年余,发时剧痛,呕吐黄水。到湖南省人民医院胆囊造影检查,发现胆囊肿大为7cm×4cm,诊断为胆囊炎,准备手术,患者不愿,于1980年5月来院就诊。初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并见面色萎黄,纳差,体倦,小便黄,舌苔薄白,质红,脉弦数。此乃肝胆 第四卷409#### 郁热,气滞血瘀而痛。治宜和胃降逆,疏肝利胆,佐以益气活血,欲降之必先升之。方用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太子参、沙参、丹参、女贞子、灵脂、蒲黄、郁金、金钱草,另加火硝(胶囊装吞)、鸡内金、隔山消。复诊:服前方30剂,右胁胀痛缓解,停药。3个月后复查,胆囊 缩小,但仍体倦,舌红,脉弦不数。仍用原方15剂,以善其后。过1年反映,愈后未复发。 刘氏认为:胆附于肝,肝胆郁热,气滞血行不畅,故右上腹、胁下阵发性剧痛,呕吐黄水,小便黄,脉弦数。方用四逆散、郁金、鸡内金、隔山消疏肝利胆,太子参、沙参、女贞子益气养阴,丹参、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即《内经》所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是也。 (四)养胃宁心法 《金匮》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此多因情志抑郁,心脾受损,脏阴不足而成。宜养胃宁心法,此法常用于脏躁证。如万某,女,3岁。出生3个月后,夜啼,烦躁不安,哭无虚夕,服镇静安眠剂,缓解暂时,不能根治。白天精神不振,食纳一般,口干饮水,大便干结,小便夜多。烦躁啼哭时,手足乱动,汗出气急。经中西医治,已近3岁,无明显疗效,其父母轮流守护,疲惫不堪。因亲友之荐,自贵阳市远道来长沙就诊。细察体型瘦弱,面白无华,头毛作穗状,目有浮光,对周围事物敏感,性情乖戾,哭声尖锐。其父母代诉:近因秋燥,更夜不成眠,口干引饮,尿多便结,舌质红,无苔垢,脉细数,断为脏躁证。拟方:甘草、小麦、大枣、生地、丹参、龙齿、龟板、白蜜(蒸兑)。察其头热而足冷,嘱每晚用艾叶煎汤洗足,头部枕以凉席,即“上清下温”。其药甜,儿不拒,以小量多次喂服。服第1剂后,夜间能入睡两小时,在长沙坚持服10剂,同时使用清上温下的物理疗法,能入睡4~6小时。复诊:头不热,足不冷,口渴大减而夜尿少,汗出止而大便调。舌质淡红,有薄白苔,脉数稍缓。带药回家,一月后来信,坚持服用上方20剂(分1个月服完)已眠食正常。1988年元月,邮索一方:陈半六君汤加黄芪、丹参、炙远志、枣仁、生地、百合、大枣、麦芽、鸡金。健脾助化,益气养心,14剂。1988年4月来信,服善后方疗效巩固。 刘氏认为:妇女有脏躁证,特别易出现于更年期。此儿出生几个月就患脏躁证,实匪夷所思。有些医家认为“子脏”发躁,推之于婴儿又如何解释?陈修园说:“五脏属阴,不必拘于何脏”,此言甚是。观甘麦大枣汤方后注“亦补脾气”,以脾为生化之源,乃五脏之阴根本所在,可以从中找出答案。 (五)养胃开结法 噎乃膈之渐,膈乃噎之终。虽有五膈之名,多属食管痉挛、狭窄、肿块等的临床表现。病位常见于食管的上、中、下段及贲门。症见食不得入或食入反出,伴吐涎沫,大便如羊屎。病因多属忧郁、伤酒、过食咸菜等。病机属“津枯气结”,瘀血阻滞,治此刘氏常用养胃开结法。如:刘某某,男,64岁,3个月前进食梗阻,厌油,腹部胀痛,逐渐消瘦,只能食少量糖拌稀饭。后经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作食道镜检,诊断为“食道中下段癌”,患者拒绝手术,遂来我院求治。就诊时,食之即吐,日进2两流汁,厌油,腹胀,消瘦,口干喜热饮,大便干结,舌淡红,苔润白,脉弦细。此系阴虚气结,顽痰瘀血阻塞食道,结滞不行,治宜养胃开结,软坚化痰。方拟:太子参、沙参、丹参、制首乌、法夏、广皮、壁虎、急性子、蜈蚣、瓦楞子、草决明、肉苁蓉、杵头糠、白蜜(饭上蒸一次)兑服。每服一茶匙,细咽缓吞,1小时进药1次。复诊:服上方10剂,食道梗阻感明显 第四卷410 #### 减轻,大便亦润通,每日能进流汁5~6两,但食道仍有疼痛感,口干,舌脉同前,仍上方,加重丹参为15克、水蛭10克、海藻10克,继续服14剂。三诊:患者症状继续减轻,胸部痛感缓解,纳食增进,精神好转,口干减,舌淡白,苔薄白,脉弦缓,以养肝肾之阴之药白芍、女贞子佐之。另用单方鲜菝葜240克、猪肉60克,炖汤服,始终坚持此方,服菝葜共37斤,食道梗阻感完全消失,饮食如常,病者1年后反映情况良好。刘氏认为:食道中下段癌系中医的膈食证。《医述》引《会心录》云:“愚按膈证病在上焦,其源实在下焦……。而膈证之火,其根实发乎肾,右肾中水亏,不能摄伏阳光。故虚火上浮,火与痰结搏于食道,致使膈塞不通,食不得下。”余按“阴虚气结”瘀血阻滞论治外,单方菝葜味虽甘温,配伍瘦肉炖汤,能消肿软坚,润肠通便,始终坚持服药,与所拟复方相辅相成,济上焦之枯,润肠道之燥,因而收效甚良。加水蛭、海藻者,化瘀软坚以治其局部症结。 (六)清宣温化法 刘氏认为:湿热之气触自口鼻,阻塞气分,不饥不食,便尿不爽,亦三焦同病。湿则太阴,热则阳明,湿热郁蒸,常致清窍不灵,发热不退。此湿遏热伏,邪在卫分、气分,治宜清宣温化,化其浊,逐其秽。若湿重于热,肺气失宣,热蒸多汗,头昏头重,胸闷不饥,口渴不饮,便尿不爽,午后发热,状若阴虚。胸闷呕恶,饮食不入者,与三仁汤加减(《温病条辨·上焦篇》)。若热重于湿,神识迷糊,尿短黄赤者,与甘露消毒丹加减(《温热经纬·方论》)。本法曾治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见发热(38?9℃),胸背手足紫癜,新旧相同,散在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其夫人代诉:头部眩晕重胀,胸闷不饥,恶心作呕,不能进食已一星期,口苦不欲饮水,出汗见于上身齐颈而还,腹胀肢重,午后发热,傍晚神志昏糊,大便微溏,小便黄短,舌质淡胖,苔黄白相兼而腻,脉濡带数。据脉证分析,属湿重于热的湿温证发斑、发黄。治宜清宣温化,渗湿除黄,解毒化斑。处方:白参须、苍术、土茯苓、法夏、广皮、藿香、薏苡仁、白豆蔻、杏仁、绵茵陈、苏丹参、牛角片(先煎一小时)、北山楂、鸡内金。服2剂体温下降(37?8℃),呕止进食,服7剂热全退,未再出现新的紫癜,黄疸下降至10个单位,汗止尿利,腹胀亦消,神志清醒,语言正常。 刘氏认为:本例西医诊断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出血紫癜”,中医辨证是“湿重于热的湿温证发斑,发黄。”按《温病条辨》辨证为“湿遏热伏”,用清宣温化法,不斤斤于治病的现象———紫癜,而是遵《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即抓住病的矛盾主要方面———湿温。这就是清代温热学家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 (七)益气宣窍法 陈修园说:“上窍开则下窍泄”。刘氏认为:所谓“导水必自高源”,外窍闭则内窍塞,通便必注意皮毛,皮毛为肺之合,肺与大肠相表里,然而,调节升降又在脾胃中气也。如治某女,21岁,患大小便秘塞不通,胀痛叫号两昼夜,医用硝黄等药,毫不为动,脉右手洪大,左手弦紧,舌上苔薄白而润,此属气闭,而非形结,故脉洪大而不沉实。仲景云:“洪则为气”,又其人不躁渴,舌无厚苔,且左脉弦紧,恶寒发热无汗,知病在太阳不在阳明。治宜散太阳之邪以启皮毛,升提脾肺之气以宣上窍,所谓“欲求南风,先开北牖”之意也。时在夏月,方用香薷10克、荆芥穗5克、苏叶16克、广皮5克、黄芪15克、桔梗5克、葱白1握,煎汤乘热服之;外用葱白1握捣烂炒热布包熨脐,按法行之,一剂即愈。此乃仲师所谓“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
hhbffq
发表于 2024/2/18 21:20:57
第四卷411#### 散”是也。 (八)调中疏导法 《灵枢·本输篇》:“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刘氏认为:大便阻塞不通者,古人有开肺气的治法,朱丹溪谓为“肠痹”。叶天士于《临证指南》中立“肠痹”一门,遵丹溪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法。亦《内经》所谓“肺主一身气化”,天气降,斯云雾清,而诸窍皆为通利,但“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又为肺气宣通之必备条件也。如治一肠梗阻,患者腹胀如鼓,大小便俱 闭,进食则呕逆而吐出。诊为肠痹,阴阳交阻,气机逆乱。肺与大肠相表里,治宜调中疏导,先启皮气,后通地道。时在夏月,处方:陈香薷10克、苏叶15克、藿香10克、防风10克、荆芥5克、白蔻4克、法夏6克、广皮6克、厚朴5克、炙甘草4克、蒲公英30克、砂仁3克、肉苁蓉5克、草决明15克。当天下午开始服药,初服呕出腐秽的食物残渣,继服一剂,幸纳而未吐,半夜后汗出热退大小便俱通,泻满一瓷盆,患者酣然入睡,取消了手术决定。次日于香砂六君方中用白参10克善后。 刘氏认为:粘连性肠梗阻,食入即吐,小便不通,大便闭结,属中医“关格”范畴。本例患者,乃阴阳交阻,气机逆乱所致之证,方用陈香薷、苏叶、荆芥、防风开肺气以启皮毛;厚朴、砂仁行气宽中和胃以宣痹;藿香、白蔻芳香化浊;法夏、广皮理气降逆;肉苁蓉、草决明温润肠道而通便;重用蒲公英,既可清热解毒,又可利尿而散交阻之结气;炙甘草调和诸药,所谓“观发知受”,表出则里和。此方寒温并用,“汗腺开则内窍泻”是也。健脾助化善其后者,以防其复发。 (九)养脾宁肺法 程杏轩《医案初辑》云:“血证愈后,每多反复者,此由胃膜肺络损伤,须用法补之。订方用白芨、鱼鳔、绵丝、烧炭等分,为丸服之,永不复发。” 刘氏对支气管扩张咯血病人,常用此法治愈多例。并认为:本病常因劳累、受寒、情绪激动而诱发,久病成损,不易根治。因经常咯血,血管更加脆弱,须按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二,补络补营原理,方能收到未雨绸缪之效。方中怀山、地黄,以养脾胃之阴;白芨、三七,止血化瘀有宁肺之效;鱼鳔甘平,性最胶粘;绵丝血染成炭亦甚凝固,二味补络补营,得生地、三七则不留瘀。此法具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之义(见唐容川《血证论》)。杨仁斋《直指方》云:“一切血证,经久不愈,每每以肺胃药收功。”用之得法者,此语屡验不爽。 (十)甘温除热法 刘氏认为:“阴虚则生内热”,“阳气者烦劳则张”,此内伤发热之原理。甘温之剂能益脾胃之气,使阳生阴长,相互协调,则“阴平阳秘”而虚热自除。少气懒言,神疲体倦,长期低热,劳累则甚,气虚下陷,倦怠嗜卧者宜补中益气汤;眼睑、唇、舌俱淡,失血后心慌心悸者宜归脾汤;易感冒经常汗出发热者,宜玉屏风散。如治刘某某,男,8岁,因饮食不节,屡伤脾胃,忽感外寒遂发热咳嗽,医者用九味羌活汤,次用柴葛解肌汤,终用钩藤饮之类,其热不但不减,反继而增高,咳喘愈甚,腹胀便溏,肌热灼手,口渴时时饮水而不能多,脉数无力,舌润无苔,眼珠青色,无闪灼意。此证系内伤脾虚发热,断非外感。宜用甘温兼助消化之品,东垣曰:“甘温能除大热”,方用参、芪,于气陷者宜之,此证喘咳气升,黄芪不中与也,尤在泾曰:“温之则浮焰自熄,养之则虚 第四卷412 #### 火自除。”即对此证而言也。宜师之,方用:西党参12克、白术5克、茯苓10克、黑干姜3克、炙甘草5克、怀山15克、麦芽10克、生北山楂6克、砂仁3克、鸡内金3克。日服1剂。服药后,1剂热定,3剂热退,效不更方,继服10剂,调理脾胃,兼助消化而痊愈。 刘氏认为:外感发热,“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若内伤发热,多属脾胃虚弱,元气受伤,症见倦怠嗜卧,四肢不收。反复表散,则反而加重病情。东垣有甘温除热法,所谓“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是也。至于中虚且寒,“温之则浮焰自熄,养之则虚火自除。”按法用之,效如桴鼓。 (十一)健脾升清法 本法常用于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刘氏认为:气阴两虚者不在少数。健脾以益气,所以制其消,养阴以升清,所以治其渴。但使方而不使于方,必须因人制宜。如治陈某某,女,48岁。患糖尿病3年半,经江西医学院附属一医院住院诊治虽症状改善,但出院后血糖259mg%,尿糖+++,并有高血压病史,血压22?2~27?8/12?5~16?3kPa。初诊:“三多一少”症 状明显,日渐消瘦,腹胀肠鸣,大便溏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属脾失健运,清不升浊不降,治以健脾和胃,芳香助化,予七味白术散加减: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黄芪20克、粉葛12克、天花粉12克、藿香5克、砂仁3克、怀山18克、芡实12克、生北山楂10克、麦芽10克、鸡内金3克。另木炭浇红淬水煎药。服药14剂后,血糖156mg%,尿糖微量, 腹胀肠鸣、大便溏稀有所改善。但全身骨节疼痛,手足发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仍弦细,治法遵上,少佐附片以温经通络: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黄芪15克、附片3克、薏苡仁15克、蚕砂12克、鸡血藤10克、炒桑枝15克、炙远志3克、枣仁5克、麦芽10克、鸡内金3克。原方不去天花粉者,上浮之焰,非滋不熄,下积之阴,非暖不消,此花粉、附片同用,而并行不悖也。三诊又继进14剂,尿糖消失,血糖正常,血压时有增高,口已不渴。仍形寒,四肢末梢冷感,眼底出血,呈飞蚊状,视物模糊,皮肤易出现疮疖,舌质淡红而苔润有白沫,脉弦小,治以健脾、养肝,通络散血之剂:条参12克、白术10克、土茯苓15克、炙甘草5克、苍术5克、晚蚕砂12克、夜明砂6克、蝉衣5克、白芍12克、附片3克、夜交藤15克、鸡血藤10克、杜仲12克、五加皮5克、炒桑枝15克,20剂。服后四肢已温,视力恢复、身痛痊愈,予六君子汤加黄芪、怀山药、生北山楂以善其后。3年复查,疗效巩固。 刘氏云:本例久患糖尿病,中西治疗未获满意疗效,初诊时“三多一少”症状虽然明显,但形寒肢冷,腹胀肠鸣一派脾胃虚弱,运化失司之象,此所谓“始传热中,末传寒中”,根据机能减退情况,予以健脾和胃,芳香助化,更以木炭烧红淬水煎药,使其肠内增加活性炭吸收作用,促使药物直达病所。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主,胃气旺则五脏受荫。故善后六君子汤加黄芪、怀山、生北山楂,仍是健脾胃致津液,以根治其受病之源。 (十二)健脾温肾法 本法常用于哮喘,刘氏认为:哮喘为常见病之难治证,前人有发时治肺,平时治肾,治肺宜开,治肾宜纳的经验。哮喘多伴痰咳,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五液之主,痰为病之因,亦为病之果,识病之机,索其病本而治之,则不中不远矣。刘氏用此法治易某某,男,49岁。素无哮喘病史,1991年7月因感冒诱发哮喘,住院治疗4个月,服消炎抗菌药及麻黄素、氨茶碱及中药苏陈九宝、定喘白果汤,止而复发,上午稍轻,下午加重,晚上更甚。哮喘发作时,语言 第四卷413#### 不能出声,喉中痰鸣,两肩上抬,汗出形寒。初诊:除上述病症外,食纳甚少,因发作夜剧影响睡眠,口虽干,喜热饮,大便带结而夜尿多,手有冷感,舌质淡红有齿印,苔薄白而润,脉弦小。此属肺气不肃,肾气不纳,脾失健运而升降失调,治宜润肺、健脾、温肾,以复其升降之常。方用:明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法夏5克、广皮5克、炙远志3克、杏仁10克、冬花6克、怀山15克、白芍12克、附片5克、杜仲12克、补骨脂3克、肉苁蓉12克。连服7剂,喘平汗减,四肢转温,眠食安而夜尿减。复诊,察其形虽肥而气不足,哮喘虽平而动则有汗,且易感冒。原方附片减为3克,加北黄芪15克,继服14剂,汗止而语言清亮。再拟参须30克、蛤蚧(酥炙)1对,研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每服1丸,日夜4次,以巩固疗效。 刘氏云:本例形肥气弱,外强中干,因连续感冒诱发哮喘,医见其形盛,屡用宣表治肺之剂,致汗多肢冷,而病转增。今改用真武合六君温中以暖下,辅以杏仁、冬花、远志润肺以祛痰,怀山、肉苁蓉、杜仲、补骨脂补肾以纳气,用整体调节以改善局部,不治哮喘而哮喘自平。善后用参须蛤蚧丸者,肺肾同治以固其本也。 (十三)健脾利湿法 刘氏认为:脾主湿而恶湿,脾虚气弱则湿聚,凝于内则为痰为饮,泛于外则为肿为胀。痰与水同源而异流,其因虽有内外之不同,而其病机则脾肺肾三脏相关最为密切,故张景岳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所以健脾利湿是治水的主要环节,也是开门洁府的关键所在。本法常用于水肿之证,刘氏认为本病与脾肺肾相关,理脾为正治之法,因脾主运化,重用白术或苍术,“脾土一旺,水有所制……”,故先以六君子加北黄芪、晚蚕砂、苡米、怀山、麦芽、鸡内金健脾益气以安其中土,中土安则水自有出路。而久病伤阴,终以益气养阴,育阴利尿为治,使湿去而阴不伤,邪去而正气复。 (十四)健脾平肝法 刘氏认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木郁则达之”。然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脾气下陷固病,脾气不运亦病,“当先实脾”,见在机先。肝脾不和,抑郁不舒,郁于上则胸胁隐痛,宜魏氏一贯煎(治在肝胃),郁于下则小腹坠胀,宜逍遥散(治在肝脾),低热不退者,叶天士加桑叶、丹皮。中气虚弱,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浊交阻,引动肝风,则头晕眼花,房屋旋转等症发作。治以健脾助化,平肝熄风,则眩晕停而呕吐自止,善后以六君健脾,天麻以熄风,黄芪以舒肝用,白芍以敛肝体而疗效巩固。 (十五)健脾化痰法 丹溪云:“无痰不作眩”。刘氏认为:脾失健运,肝风内动,出现头重头晕目眩欲倒,恶心作呕,类似西医所称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又称内耳眩晕症)。东垣主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化痰,白术健脾,天麻熄风。风无湿不恋,痰无湿不生,健脾以治痰湿之源,因而这三味是主药。如治肖某某,女,17岁,住南县机械厂。1年前开始发作头痛、眩晕,经常昏倒,头晕甚时,伴见呕吐,病情逐渐加重。后经湖南医科大学附一院摄片检查(照片号165890),报告为:“右耳内听道扩大,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疑脑肿瘤”。经西医降颅压治疗,头痛稍减,呕吐止,但反复发作,遂来我院。初诊:头晕,行动失去平衡,常欲仆地,晕甚时不能睁眼,躺倒则舒;纳差,精神疲
hhbffq
发表于 2024/2/18 21:22:13
第四卷414 #### 乏,眼睑浮肿,口不干,小便多,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而腻,脉弦小带滑。此乃脾胃失其健运,肝风挟痰,上扰清窍,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宜健脾化痰,平肝熄风。方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明党参12克、丹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天麻10克、法夏6克、广皮5克、白芍12克、珍珠母20克、钩藤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代赭石15克、天葵子10克。另以锈铁烧红淬水兑药。复诊:服上方14剂,头痛眩晕减轻,眼睑浮肿已消,步履平衡。但仍纳差,食后腹胀,大便见溏,舌质淡红,苔润白,脉弦小。上方去代赭石、女贞子、旱莲草,加麦芽10克、荜澄茄5克、砂仁5克、鸡内金5克,继服14剂,健脾以助化。三诊:眩晕已止,头痛未发,纳食增进,口不干,二便如常,舌脉正常,仍以六君子汤健脾和胃,加白芍、珍珠母,平肝熄风以善其后,1年后反映,疗效巩固。 刘氏认为:本病乃脾虚失其健运,痰浊内生,肝气挟痰上扰清空,致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故出现眩晕,经常跌仆、呕吐。治宜六君子汤健脾化痰,珍珠母、白芍、代赭石、锈铁平肝降逆,女贞子、旱莲草养肝肾之阴。用药得当,收效甚速,效不更方,故仍用此方加减善后。 (十六)健脾利水法 刘氏曾用此法治疗一例“颅咽管瘤”。刘氏认为:“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素问·五脏生成篇》),又“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素问·通评虚实论》),“上病下取”已有治则。特别是健脾胃以利转输,边补边脱,此不治之治也。如治易某某,女,8岁,住醴陵瓷厂。1981年初,开始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同年8月份突现头痛、剧烈呕吐,经当地中西医结合治疗,呕吐即止。后经广州医学院神经科检查“心电图异常,T波改变”,又转上海华山医院CT扫描,诊断为“颅咽管瘤”,建议手术。开颅后,因肿瘤不能摘除,行抽水术,保留金属管于颅内,建议如发现颅压增高,随时来沪行抽水术。家长负担不起,遂来我院中医治疗。初诊:偶发头痛,手术部突出坚硬,心前区疼痛,烦躁不安,叫喊心胸不适,精神疲乏,偶见神志不清,乱摔东西,甚则打其父母。纳差,大便溏,日1~2次,睡眠不好,口不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带滑。此系脾失健运,水停心下,水气乘心则见心忡,脑内瘀阻,则神志不清。治宜健脾利水,养心安神,佐以活血化瘀,方拟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减:土茯苓15克、白术6克、党参6克、炙甘草4克、怀山15克、丹参15克、炙远志3克、枣仁10克、琥珀3克(研冲兑)、白芍12克、灵脂8克、蒲黄8克、建菖蒲3克、鸡内金3克、麦芽8克。复诊:进上方10剂,头痛缓解,心痛、心忡、心胸不适等症状明显减轻,神志清楚,纳食增进,但仍烦躁,睡眠不安,脉舌同前,仍以上方加龙齿15克(先煎)、柏子霜5克镇以安神。三诊:上方再进20剂,头痛减轻,发作间隙延长,每夜能睡10小时。但患儿两腿无力,烦躁,腰酸,不愿活动,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小,仍以健脾利水,养心安神佐以强筋壮骨之品,仍上方去琥珀、蒲黄,加杜仲、巴戟天、牛膝,坚持服1个月,小儿腿已有力,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给以养心安神,调理脾胃而收功。迄今已两年,情况良好,服中药后,未行过抽水术,上海复查,原医者叹为奇迹。刘氏认为本病由脾肾虚弱,水饮内停于心下,则心中抑郁不宁,时而烦躁,时而神志不清,水泛高位,脑内瘀阻,间歇性头痛头昏,治以健脾利水,养心安神,未斤斤于治颅咽管瘤,通过整体疗法,改善了局部病变。 第四卷415#### (十七)健脾解表法 刘氏认为:辨病必须辨证,辨证必须了解其人素质,或云“解表无必要健脾”,此乃就一般而言。如病久脾虚,非健脾则无以为发表之地,此仲景用桂枝汤啜热粥即其义也。况屡表而寒不解,屡清而眼尚红,岂不考虑“始传热中,末传寒中”之变乎? 龙某某,男,56岁,住长沙市。据述2个月前往返于滨湖水灾区,患上当时流行的“红眼病”,经西医院眼科治疗,抗病毒、滴眼药,虽获好转,但未根治,近两周以来因劳累受寒,病复发而加重,仍用前法治疗效不明显。因请中医面诊,诉头重恶寒,四肢倦困,两眼结膜暗红成片,翼状胬肉侵及角膜,沙涩难开,无眵泪冷,眼胞不肿不红,口不渴,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而胖,苔薄白,脉弦小。据脉证分析,此属“寒沙眼”,所谓“眼疾无表不发”是也。方用明党参12克、苏叶10克、荆芥穗5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藿香6克、晚蚕砂12克、夜明砂6克、白蔻3克、蒺藜10克、蝉蜕5克,每日1剂连续5剂。 复诊:身得微汗而全体舒松,头如脱帽,两眼结膜潮红及翼状胬肉已消失90%。症见舌苔白腻,纳化不佳,易方以六君子汤加苍术、藿香、白蔻、夜明砂、晚蚕砂、鸡金、麦芽,10剂。眼结膜黑白分明,愈后未复发。 辨病必须辨证,辨证必须了解其人素质,得以审证求因。本例形肥多湿,往来于蒙蒙细雨中,内湿易招外湿,兼之表寒郁遏,邪走空窍,治以辛温解表,淡渗利湿,全身微汗不使如水淋漓,则寒去湿也去,此“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也。观于此,“火郁则发之”,切不可见热投凉,此案是从整体以改善局部。 (十八)健脾益气法 “眼胞下垂”,《诸病源候论》称“睢目”,《目经大成》称为“睑废”。刘氏认为:目为肝窍,目得血而能视,眼胞属脾胃,开合在于气机。患者展眼不开,易于疲劳,以肝为罢极之本,脾为肌肉之主,气至则力张,而开合自如矣。但用药使其由量变到质变,不可邀功旦夕。常用方:党参18克、白术10克、土茯苓12克、炙甘草5克、黄芪30克、当归6克、广皮5克、升麻3克、桔梗5 克、苍术15克、晚蚕砂12克、水蛭5克、肉桂1克。煎服。每日1剂。本证北黄芪有用至60克,苍术用至20克而收效者,此方加减治长沙吴某某、津市钟某某均获捷效。 (十九)益气通络法 刘氏认为:“建中央以运四旁”在于气,“培后天以养先天”在于精。中气一壮,百脉贯通,气行则麻木自已,养正则滞着自除,故立益气通络法。刘氏用此法治疗产后面神经麻痹,疗效甚捷。刘氏认为:面神经麻痹属中医“中风”范畴,即《金匮要略》所云:“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之证。曾治1例产后气血两虚、营卫失调者,因出血、流汗过多,腠里空虚,抵抗力弱,风邪乘虚而入,损伤络脉,以致面瘫口歪,眼闭合不全,麻木不仁,口水不收。治宜益气健脾,疏风通络。方用黄芪四君健脾以益其气;归芍、二至养阴以活其血;三五七散(怀山药、枣皮、附片)摄纳肾阳以固其根本;全蝎、蜈蚣疏风通络以治其标。《医学衰中参西录》云:“蜈蚣走窜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外用蓖麻30克,研细,鳝鱼血调敷患侧面部,服药14剂,口眼歪斜明显好转,以六 第四卷416 #### 君子汤合三五七散而收功。此诸药相配,以扶正为主,培后天以养先天,所谓“滋苗者必溉其根”是也。 (二十)温阳通痹法 刘氏认为“阳虚则生外寒”,寒则凝泣而血行受阻。且“阳气不足则身冷”,形寒麻木即其表现也。脾主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本(末),温其中而阳自通,畅其流则络自活。《内经》云:“冬,善病痹厥”,应参与考虑。刘氏用此法治愈雷诺氏病。胡某某,女,30岁,四肢末梢如针刺感,晨起发红,旋即发凉,肢端苍白疼痛麻木,手指僵硬,右足比左足为剧,桡动脉扪不到,下冷水受风寒痛更甚,经西医院诊断为“雷诺氏病”,用谷维素、地巴唑、烟酸等治疗已6个月,无进展。1972年10月,步履困难,用车就诊我院。初诊:面色无华,四肢末端青紫,冷感麻木,血压13?9/8?3kPa。口不渴,因痛晚上睡眠少,食纳可,月经及二便正常,舌质淡紫,苔薄白而润,脉 弦细。属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寒凝络阻。治宜健脾助运以温阳,活血化瘀以通络。处方:北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附片5克、炙甘草3克、桂尖5克、鸡血藤10克、鹿角霜10克、水蛭3克、地鳖虫10克、炒桑枝1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服15剂后,肢端青紫转红活,刺痛麻木均减,能步行五里就诊。复诊:晚上双腿(腓肠部)转筋。原方白芍加至15克、附片加至9克,加怀山15克、枣皮6克、杜仲12克、巴戟天12克、继服20剂,病愈而上班工作。1973年7月患者又来就诊,自述双大腿在夏天烧灼痛,皮肤表面作麻,肢端仍见青紫厥冷,受凉则烧灼更明显。口微渴,大便干,小便黄,睡眠差,食纳少,舌质红,无苔垢,脉弦小带涩。病人问此病去冬寒,今夏热何故。此因去冬“阳虚则生外寒”,今夏“阴虚则生内热”。病不同,治法当异,此宜滋阴潜阳,活血通络。炙龟板15克、炙鳖甲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丹参12克、制首乌15克、鸡血藤10克、牛膝10克、骨碎补10克。连服10剂,双下肢灼热感消退,痛未除,原方加黄芪12克,防己10克,再服7剂,良愈。后未复发,随访10年疗效巩固。 肢端青紫症,从形象上反映络阻血瘀,肢端厥冷,但在同一患者身上,因不同时令,出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用健脾助运,温阳通络法而治愈。“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用滋阴潜阳、活血通络法治愈。前后临床表现不同,治法亦因之而异,可见中医治病,是因人、因时、因证制宜的,更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十一)温肾健脾法 刘河间治“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双足废而不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麻木),声音不出者,主地黄饮子”(《宣明论方·喑痱证》),或云“中风既为热甚,治法或用乌附之类热药何也”?刘完素认为:“欲令药气开通经络,使气血宣行而无壅滞也”,“慎不可但以峻热攻痹,反而绝其已衰之阴气也”(《原病式·火气为病·火类》)。刘氏据此用温肾健脾法,曾治疗1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平素有头晕眼花,上重下轻,行步不稳的感觉。于1985年夏季,突然卒倒,人事不知,经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诊为“脑血栓形成”,邀刘氏往诊。初诊:颜面潮红,昏沉失语,便尿遗失。右侧偏瘫,扪其两足冰冷,知为上盛下虚,此河间所谓“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双足废而不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声音不出者,主地黄饮子”,宜上病下取法,乃按法加减:制首乌、白芍、丹参、炙远志、建菖蒲、杜仲、巴戟天、肉苁蓉、牛膝、附片、麦芽、鸡内金,锈铁烧红入黄连淬水兑药。外用艾叶、附片煎汤洗足,每晚1次。服药两个月后能下床活动,并 第四卷417#### 坚持锻炼,逐渐恢复正常,以六君子汤加黄芪、丹参收功。 刘氏认为:此即《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气复返则生,不复返则死”之证。双下肢冷,两尺脉空虚,乃肾气厥逆之证。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妇人重身,九月而喑”(《素问·奇病论》)乃胎压肾气不至,此证乃肾气上逆,至而壅塞,故麻木短缩而舌喑。地黄饮子为治此证之专方。恐其凝滞,故用首乌代地黄;嫌其酸敛,乃以白芍代山萸;防其滋腻,乃用黄连代麦冬、石斛。肾气一复,即从后天着眼,以脾司运化主四肢也。 (二十二)健脾补督法 刘氏认为:人体损伤,轻微者常自然修复,超过了自然疗能的界限,就必须人为地调节、整理、补充。治损的原则莫如《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治五脏如此,使全身修复亦莫不皆然。刘氏曾用此法治1例患脊柱骨摔伤者,病已2年,治无进展,颈顶僵硬,头不能竖起,坐倚墙壁,步履困难,需人搀扶,前俯后仰,失去平衡,面色苍白,神态悲观,诉腰脊痛,肢倦麻冷,懒于言动,眠食俱差,大便量少,舌质淡红而润,脉弦小无力。刘氏认为此属“督脉为病,脊强而厥”,损伤奇经,非常法可治,宜健脾胃以资化源,补督脉而营筋骨。给予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鹿筋、怀山、山萸肉、附片、丹参、黄芪、当归、白芍、杜仲、续断、狗脊、麦芽、鸡内金,每日1剂,煎3次,温服。另用单方猪脊髓、鹿筋、红枣、桂圆蒸汤间服,并嘱其矫正姿势的锻炼,此方加减103剂而愈。 刘氏认为脊柱摔伤,原用局部疗法,病无进展反呈肌肉萎缩,患者及父母失掉治愈信心。因改诊中医用全身疗法,结合血肉有情的食疗,并坚持功能锻炼,给以精神鼓舞,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到半年达到恢复正常,并已走上工作岗位。 (二十三)健脾温肾变法 刘氏认为:脾虚则湿聚,肾虚则水泛。湿聚水泛是相互影响的,故附子理中汤温脾阳以及肾阳,真武汤温肾阳以及脾阳,此脾肾相关之正治法也。其如兼气虚下陷,湿热瘀阻,必须标本兼治,但仍以治本为主,此变法也。刘氏治1例尿毒症患者,神志尚清,语言低微,呼吸急促,面浮肿,色白光白,口呼氨气,食入即吐,口干不欲饮,头晕心悸,大便溏薄,日三次,小便极少,日夜300~400毫升,舌质淡胖,苔白腻而滑,脉弦缓。辨为脾肾两虚,脾气不升,浊阴不降,肾机减退 则三焦气化失常,治从健脾温肾,益气养阴疏通三焦。方拟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北黄芪、桔梗、法夏、广皮、白芍、白茅根、腊瓜、杜仲、五加皮、女贞子、旱莲草、鸡内金、砂仁。连服上方13剂,恶心止,大便成形。此方加减服50余剂后,病已明显好转,仍以六君子汤加黄芪、玉米须善后。 刘氏认为“中气不足,则溲便为之变”。此病与肺、脾、肾三脏相关,其关键在脾。由于久病脾气下陷,清阳不升,故在上见呼吸急促、心慌;浊阴不降,而在下产生小便量少,大便溏薄。其治疗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桔梗“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盖气承载其水也”;参、术、苓、草健脾扶中,脾气健运,则浊阴下行;白茅根、苡米利水化湿而不伤阴。如此一升一降,则气化得行,小便自通,湿浊乃化;杜仲、附片、女贞、旱莲,肾阴阳双补,“以平为期”,故病情迅速好转,而以健脾助化收功。
hhbffq
发表于 2024/2/18 21:23:26
第四卷418 #### (二十四)温中回阳法 刘氏认为:中宫虚寒,上呕下泻,肢冷嗜卧,渴喜热饮,甚至脱水转筋(目陷声嘶乃脱水之征)。在温中回阳的同时,宜救津液之失。亦有冷积带下,治宜开冰解冻者,乃变回阳为通阳,法变而方不变也。如治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时腰腹坠胀作痛,肢冷便溏,证属脾肾虚寒,长期吃白胡椒,符合中医远隔脏器的刺激疗法,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王太仆所谓“病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胡椒辛热而散,只能暂开阴结,不能固护元阳,常服反有耗阴损目之嫌,故患者视力模糊。改用附子理中汤以温煦脾肾之阳,善后方用苍术者,雷?云:“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其实本品敛脾精,止带浊,使水谷之精华上注,故明目。通过整体疗法,改善了局部症状。 (二十五)补气统血法 刘氏认为:发斑分虚实二类:实证发病急,伴有高热,多为血热发斑与毒热发斑,宜犀角地黄及化斑汤之类加减;虚证低热或中热,《东医宝鉴》称为“内伤发斑”,如阴虚血热型,宜三甲复脉汤,脾气虚弱型,宜归脾汤补气以统血。如刘氏用此法治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张某某,男,7个月。低热不退,皮肤(尤以双下肢为甚)有出血点,经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血象检查:血色素7?5克%,白细胞4000/mm 3 ,血小板4万/mm 3 。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诊我院。初诊:患儿面色苍白,神疲气乏,四肢无力,食减嗜睡,眼睑、唇、舌俱淡,双下肢散布陈旧和新鲜的出血斑点甚多,上部少见,指纹淡滞。此属脾虚气弱,不能统血的虚斑,治宜补气统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0克、白术5克、茯苓6克、炙甘草5克、怀山12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大枣5枚、鹿角霜5克、当归5克、黄精10克、鸡血藤5克、砂仁3克、鸡内金3克。复诊:服上方10剂,食欲增加,面色转红。复查:血小板增至8?4万/mm 3 ,未见新的出血斑点。原方去黄精,加熟地10克、枸杞6克、制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6克。三诊:继进15剂,再查血象:血色素12克%,白细胞6500/mm 3 ,血小板12?5万/mm 3 ,出血斑点消失,精神活跃,眠食正常。3个月后复查,疗效巩固。刘氏认为:本例在哺乳期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无热象,内不烦躁,据症征分析自非血热妄行。神疲、嗜睡、唇舌俱淡,证属祖国医学所指的“虚斑”,系脾虚气弱不能统血,血随虚火游行,显于皮肤所致。“温之则浮焰自熄,养之则虚火自除。”应注意脾为后天之本,用归脾汤加减以补气统血,坚持此方加减25剂获效。 (二十六)补气升阳法 刘氏认为:劳倦伤脾,脾气既弱,则健运之力不行,生化之功能失职,而嗜卧疲乏所由生焉,法当补其脾。脾气既旺,则脏腑清阳之气升举,气虚下陷之疾愈矣。治宜补其中,益其气。此法常用于脘腹胀坠,内脏下垂,疝气脱肛,子宫脱出,久泻久痢,久崩久漏,陷者举之,均宜补中益气汤加减,宜重用黄芪。刘潜江云:“阳得正其治于上,阴自顺其化于下”,邹润安极赏之。刘氏曾治1例久患淋病,体劳即发,过用凉泄渗利之品,遂至缠绵不愈,溺时不痛苦,惟浊汁淋漓,前后二阴坠胀,精神萎靡,头昏眼花,不渴,尿清,脉浮软无力,舌质淡红,苔白润。此系慢性淋病。其治疗与急性淋病不同,宜反其道而行之。方用:北芪头30克,白蜜30克(蒸兑)作汤服5剂,二阴坠胀感消失,小便舒畅,淋漓已止。 第四卷419#### 刘氏认为:《诸病源候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本例系体劳患者,“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特点是“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医用苦寒泻热,淡渗通淋,热未去而中气已伤,故用《兰台轨范》玉屑散:黄芪以补中升陷,白蜜以滑窍通淋,肾虚是其根本,乃以益肾药收功。 (二十七)益气养阴法 刘氏认为:元气郁则易于下陷,津液少则便尿滞涩,此尿路结石形成之机理也。故举陷达表以升其清,则气不郁,养阴利尿以降其浊,则结痛除,与运动以排石,喝水以冲击,理同而法异也。如治安某某,男,40岁。左侧腰部隐痛已1年余,常稍劳累及受寒则诱发,呈阵发性绞痛,每至难以忍受,辄用杜冷丁以图缓解一时,曾住某部队医院检查诊断为“右侧输尿管中段结石”,治疗月余无变化,就诊我院。初诊:口渴引饮,小便黄赤,剧痛时尿检:红细胞(0~4),血压偏高,肾区叩击痛明显。舌质红,苔薄黄带干,脉弦数。此系阴虚有热,治宜益气养阴、通络化石,方拟:北黄芪15克、桔梗15克、条参15克、沙参12克、玄参12克、天花粉12克、金钱草30克、六一散12克、火硝3克(胶囊装吞)、桃胶30克(如无此品以阿胶15克代)、鸡内金5克。复诊:服上方7剂,尿量增多,排出如绿豆、芝麻大小之白色结石若干枚,疼痛霍然而解。但患者仍感觉排尿有灼热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仍数。上方加海金砂12克、鸡眼草(人字草)30克,继续服14剂,灼热止,腰痛未再发作。后经三次X线摄片检查,结石已消失。刘氏认为:《诸病源候论》“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 成淋……”。此病例乃阴虚热乘,症见口渴尿赤,舌红苔燥,属气液两虚,在清热利湿的同时,必须兼顾气液,以滋水之化源。火硝“性上升能解散阴中之郁热”,《本草纲目》谓“能化七十二种石”。本病服药前X光显影见结石如花生米大,而服药后排下石粒仅芝麻大,说明方中火硝确有化石之功,足见前人经验之可贵。 (二十八)益气托毒法 陈实功《外科正宗》云“痈疽虽属外科,用药即同内伤”,“脉虚病虚,首尾必行补法;表实里实,临时暂用攻方”。刘氏指出内科辨证,外科亦须辨证。清热解毒,多见于始传;益气托毒,多见于末传,可谓点出了此法之真谛。如刘氏用本法治1例乳癌患者,右乳房肿块,疼痛溃烂,五个溃口,化脓流黄水,反复发作不愈,纳食不香,口干不欲饮,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小。刘氏认为此忧思气结,肝气郁而不舒,热毒内蕴,久而不化,则溃烂流水,治宜养胃疏肝,清血解毒,化瘀通络,托毒外出。方用:生黄芪、金银花、甘草、郁金、白芷、土贝母、土茯苓、法夏、广皮、紫荆皮、赤芍、丹皮丝、瓜络、麦芽,20剂,并外用九一丹去腐引脓。经本方加减80余剂,病灶消失。刘氏云:乳癌出于《丹溪心法》,又名石榴翻花发、乳栗,多见于中年妇女,多由情志郁结,肝失条达,胃热壅滞而成。蕴热不化,则渐溃烂,溃如岩穴,形似菜花,时流污水或出血,治此始宜清热凉血。方中黄芪治久败疮,祛腐生新,托毒外出;金银花、甘草、土茯苓清热解毒;赤芍、丹皮清热凉血;终用滋阴养血(久败疮伤阴伤血)。此病妙在外用九一丹。九一丹即:红升丹3克(陈久者良),熟石膏27克,收口时加珍珠3克,共研极细,过120目筛,外用,祛腐生新拔毒外出,故见良效,此为内外兼治而获成功。 第四卷420 #### 二、治疗内科疑难急症注重整体动态平衡和病机发展趋势刘氏认为治内科急症不难,治疑难急症较难。疑难急症有其特殊性,不同于一般内科急症,要体现“内外环境恒动的整体观”。在治疗上要突出一个“人”字,即治病必须治人,这样才能挽狂澜于即倒,体现中医治疗内科疑难急症的特色。 1?整体认识,注意人体动态平衡 对内科疑难急症,中西医各有不同的观点。刘氏认为“内科疑难急症的发生、发展,不是孤立、单一的病因作用于人体的反映,而是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多模式的全部相互作用的集中表现”。鉴于此,刘氏强调:“对内科疑难急症的治疗,不应只见局部而忽视整体,只见现象而不究本质。应从整体认识,注意人体的动态平衡,才能避免治而不治,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如刘氏治疗“关格”一案,颇有启迪。 谭某某,男,55岁。阑尾炎切除术后3个月便闭,腹胀,呕吐渐重而住入湖南某医院,会诊诊断为“阑尾炎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采取保守疗法10余天,因大小便不通停止进食,以输液维持,日夜腹胀,用胃管反复抽液,石蜡油灌肠,大便仍不通。医用甘遂粉3克调糊从口腔灌入,少顷即全部吐出,并呕出胆汁。故插着吸管,车载而来求诊。时发热,微恶寒,无汗,口不渴,腹胀,大小便不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黄白而腻,脉浮弦滑,诊为“关格”。刘氏认为:此因阴阳交阻,气机逆乱所致。宜治病治人,从整体改善局部。宣肺气、启皮毛、化湿阻、通地道。处方:西洋参6克、苏叶15克、藿香10克、防风10克、荆芥5克、白蔻仁4克、法夏6克、广皮6克、厚朴5克、炙甘草4克、蒲公英30克、砂仁3克、肉苁蓉15克、草决明15克,4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温服。另方:番泻叶12克、沉香2克、荜澄茄2克。共研细末,胶囊装(每粒含0?5克)。第1天3次,每次2粒。第2天3次,每次3粒。服汤药2剂,胶囊15粒后,大便先行,小便随利,诸证顿除。予以健脾助化之剂善后。 治此例疑难急症,非常法之所宜,故上、下求通而病反剧,此知常而不知变也。刘氏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紧扣治病治人,宣通上下内外,《金匮要略》云“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故以西洋参养阴益气,苏叶宣肺气,荆防启皮毛,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厚朴、砂仁行气宽中,藿香、白蔻芳香化浊,法夏、广皮降逆止呕,以和升降之枢;肉苁蓉、草决明温润肠道;重用蒲公英,既可清热解毒又可利尿而散交阻之结气;炙甘草调和诸药。妙在配以番泻叶、沉香、荜澄茄研末装胶囊内服,既可使药物不刺激胃壁,又可直达病所温通沉痼之积结,诚如刘氏所言:“治急症,特别疑难急症,须从整体认识,若为局部现象所惑,不注意人体的动态平衡,见病治病,必然有失,惟见病而推其所以然,不为现象所惑,则事半而功倍。” 2?察临界证,掌握病机发展趋势 如果说真正的急症应是抢救“三衰”(急性循环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这实际是包括在多发病、常见病的范围之内,按“履霜坚冰至”的道理,绝不可能脱离其它疾病而出现“三衰”。所以刘氏主张中医急症不仅要抢救危重病人,更要研究出退高热、止血、止痛、平喘、解痉、抗惊厥、开闭、救脱等防患于未然的高效手段,从而早期控制“三衰”。故对急症的诊疗,特别是疑难急症的治疗,刘氏的又一个突出的学术观点是“察临界证,掌握病机发展趋势”,这其实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在急症诊疗中的灵活运用。如晚
hhbffq
发表于 2024/2/18 21:25:48
第四卷421#### 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呕血是一种紧急证候,但刘氏认为:“如果摸索出大呕血的前沿状态和临界证,采取预防措施,出血是可以避免的。”它的“前沿状态”是什么?刘氏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总结出:①有一定的信息量,但不足以确诊为何种证,如内在的食道静脉曲张,必然会有外在的腹壁静脉曲张;②若再出现佐证信息,症即形成,如患者近日多吃辛辣刺激之品,或情绪激动或感冒发热;③有病情的动态变化,如胃脘灼热、烦躁不安;④与边缘证有交叉关系,如腹胀更甚,舌下静脉怒张等。这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沿预兆。孙子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抓住了肝硬化腹水大呕血的前沿状态,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抢救措施。刘氏的经验,是马上采取利尿消胀的“釜底抽薪”措施,则疏导得宜,堤防可固。如已出现脉细数(是血离经而心力弱的反映),其人愠愠欲吐,则食道静脉已经破裂,血液流入胃中,胃满则倾囊而作呕吐,约在500~1000毫升左右,因为血在胃中逗留,吐出是黑色凝块。急救时可藉注射葡萄糖的针头抢住输液、输血的血管,避免血出过多。然后采用《本草纲目》飞罗面粉止血原理,用预制的白芨、怀山药、蛤粉炒鱼鳔珠、猪血浸透丝绵炒炭、蒲黄炭、田三七,研极细过120目筛,凉开水调如糊状小量呷服(制剂与服法是有效的关键)。在出血刚止时,西医主张禁食,恐食入影响出血点的血痂形成;中医不主张绝对禁食,恐因饥饿感引起胃气上逆而呕吐。刘氏的经验是,安卧、禁食24小时后,渐进流汁,可收到两全之效。所以刘氏认为防患于未然,捕捉急症苗头,在未形成急症之前,以防微杜渐为上策。没有预见性的处理手段,则会着着被动失败,大出血如此,抢救“三衰”也是如此。这充分反映了刘氏临危制变的特点,这种抢救疑难危急病证的战略思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三、治疗老年病强调调理阴阳、善护胃气和谨察病机 (一)调理阴阳,须察上下虚实,着眼于肾阴肾阳 肾为先天之本,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故《难经》曰:“人之有尺(肾),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所以“五脏之真,惟肾为根”。老年人的机体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影响,易出现阴阳失调,而呈现上盛下虚,阴虚阳亢之证。治疗宜从调理肾阴肾阳着眼。 如治刘某某,男。患高血压病,经常头痛、头昏、耳鸣、心烦、失眠,自感上重下轻,腰酸腿软,行步?然,血压波动在26?4~25/16?3~15?3kPa之间,服降压药每降而复升,眼底动脉硬化,胆固醇260毫克%。面有油光,颞动脉搏动明显,眼结膜微红,大便干结,四五日一行。舌质紫暗、苔薄微黄,脉弦劲有力。此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治宜滋水涵木,和阳熄风。药用:制首乌15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15克、草决明15克、珍珠母25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桑叶10克、菊花3克,另以锈铁烧红淬水兑药。 复诊:服上方15剂后,自觉症状减轻,晚上能入睡4~5个小时,大便已畅,面部油光消失,步行渐稳,但晨起有恶心感,舌质红苔薄白稍腻。原方去生地、草决明,加法夏、广皮各5克。 继服15剂后,头晕缓解,睡眠转佳,血压稳定在20?8/12?5kPa。此例老年高血压病为肾水亏虚,肝阳升逆无制,表现为头晕、耳鸣、心烦、失眠、头重脚轻、 第四卷422 #### 面有油光、腰酸腿软。刘氏予以滋水涵木,养阴和阳,方用六味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本例大便干结,四五日一行,而非峻剂所宜,草决明有大黄通便之功,而无大黄攻伐之弊,不失为老年便秘的一味良药,吴兴叶橘泉常用之。 (二)善护胃气,要在缓补慎攻 经云:“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刘氏善察脾胃盛衰,调脾胃虚实,每遇沉疴,权衡在握,常言道“王道无近功,坚持自有益”。 如治韩某某,女,60岁。患者因持续性脘腹疼痛,恶心欲呕,时吐血,胃镜检查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底糜烂”;X线检查报告为:“降结肠呈腊肠病变,结肠袋消失,降结肠粘膜显示不清”。现面色白光白,神疲言微,行走困难,恶心呕吐,纳差,腹胀鸣痛,得食则腹胀加剧,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此系脾胃素虚,瘀血阻络所致。治宜健脾助运,和胃降逆,化瘀通络,以六君合失笑散加减治之。药用:条参12克、沙参10克、丹参10克、怀山药10克、茯苓10克、法夏5克、广皮5克、炙草5克、白芍10克、灵脂炭10克、炒蒲黄10克、煅瓦楞12克、白芨10克、谷芽10克、鸡内金3克。 上方共服40余剂后,胃脘痛止食欲增加,每天能进食300克左右,并能稍事家务。仍以上方去失笑散,加二至丸善后。 脾胃在人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老年人更显重要,刘氏临证中十分注意脾胃的调理,认为“元气的盛衰,取之于脾胃的强弱”。本例脾胃素虚,乃至元气不足,然而亦不能见其虚而妄投温补,只宜甘平甘润之品,勿操之过急。方中条参、沙参、谷芽、鸡内金养脾胃之阴以助运;丹参、蒲黄、灵脂、瓦楞子化瘀通络;芍药、甘草解痉止痛;山药、白芨生肌愈合,云苓、法夏、广皮和胃止呕。用药入扣,所以见效甚速。 (三)谨察病机,求病因之所在 老年人阴精耗损者居多,所以老年人要慎用温燥。刘氏认为:“老年人常阴不足以配阳,孤阳外越,多呈现上盛下衰之证,此其常也。亦有下实上虚,阴寒偏盛之变证,不可不审”。主张对老年病须谨察病机,求病因之所在而治之。 如治刘某某,男,患小便淋沥,排尿疼痛、坠胀已4年,遇冷后病情加重,小腹部坠胀,小便点滴不出。某医院诊断“前列腺炎”,曾使用消炎药及性激素,致使双乳部增胀。小便化验: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现排尿困难,甚至点滴难出,会阴部坠胀,痛苦不堪。纳差,口苦口干,大便秘结,睡眠不安,舌质淡紫,苔白黄稍腻,脉弦缓。此系阴虚气陷,膀胱气化失司,下焦湿热蕴结所致。宜养阴益气清热利湿。药用:太子参15克、北黄芪20克、桔梗5克、制首乌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苡仁12克、白茅根15克、徐长卿5克、赤小豆10克、甘草5克、蒲黄10克、荆芥炭5克、广皮5克。 二诊:服上方7剂后,小便量增多,小腹坠胀减轻,口渴亦减,大便通畅,舌质淡紫、苔薄白,脉弦小。上方加八月札12克,14剂。 三诊:小便时已不痛,口亦不干,食纳增加。小便化验:红细胞(-),脓细胞(-),白细胞(+)。舌淡紫、苔白滞滑,脉弦小。予以六君子汤加黄芪12克、桔梗5克、菟丝子12克、八月 札12克、徐长卿5克、鸡内金3克、小茴香5克。继服20剂,以善其后。 第四卷423#### 慢性前列腺炎为老年人常见之病,属祖国医学淋闭范畴。刘氏认为:“淋病初起多湿多热,常以通利为主,八正、五苓之属。此例年事已高,病久伤阴耗气,膀胱气化失司,非常法可治,宜补气升阳,养阴清热。”方中太子参、黄芪、桔梗益气升陷,气升水自降,为提壶揭盖之法;苡仁、白茅根、赤小豆清利湿热;女贞子、旱莲草、蒲黄、荆芥炭养阴止血;徐长卿、小茴香化膀胱之气,八月札疏肝益肾,健脾和胃。 名案评析一、脱发脱眉案 骆某某,男,38岁。患满头油垢奇痒,梳洗则发落纷纷,脂浮水面。病已两年,曾去西医院皮肤科检查,诊为“脂溢性皮炎脱发”,给服胱胺酸,注射维生素B 6 效不明显,且眉发俱落,忧心忡忡,以其失眠叨絮,认为忧郁所致,日给氯丙嗪500mg,连服3个月,其人消瘦,眉发脱落如故,乃就诊我院,视其面有油光,脱帽发稀疏如绒毛,几乎脱光,眉毛亦脱1/3。精神紧张,类乎神经质,睡眠差,食纳少,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小。据脉证分析,脑为髓海,发乃血之余,肾不足则髓海空虚,血气虚则发根失养,多脂责湿,奇痒责风,但发非血不荣,风无湿不恋,治宜补肾养血,滋苗者必溉其根,但必须结合渗湿疏风之品,则毛囊不腻而发根植,脉络宣通而风痒除。方用西党参15克、白术10克、土茯苓15克、炙草5克、黄芪15克、法夏5克、广皮5克、制首乌15克、黄精15克、枸杞12克、菟丝子12克、蒺藜10克、桑叶10克、苍术10克、晚蚕砂12克、皂刺炭5克。服14剂。 外用艾叶30克,皂角针5克,文合10克,煎水洗头部(一剂用两个晚上)。复诊:面有喜色,能入睡,氯丙嗪嘱减1/3。发落虽减,但仍有脂垢,口不渴,二便如常。原方苍术加重至15克,加荷叶一张,续服28剂,停氯丙嗪1/2。 三诊:发已驻而不脱,但眉毛仍稀疏,另用皂角刺10克、生姜10克熬汁搽之。又按复诊方再服28剂。氯丙嗪全停。 四诊:发满布,眉毛增生,面色红润,体重增加5千克,惟觉大便干燥,改用归芪六君子汤加制首乌、肉苁容、女贞子、旱莲草、鸡内金善后以巩固疗效。 [评析] 脱发的一般治法,以补气养血滋肾为主。然而脾失健运者,服滋腻而腹胀肠鸣,甚至便溏不化,药虽对症而难生效,所以本案在健脾助化的基础上以发挥滋养的作用。但太旱物不生,太潦物亦不生,故复诊时发虽落少,而痒垢未除,即以原方重用苍术,加荷叶,则祛湿去垢之力强,更利用皂刺炭开无孔不入之路,药效既著,患者精神负担一松,故眠食安而事半功倍,本案始终用黄芪者以《本经》主“大风癞疾”;善后方中用鸡内金者,既以助消化,又据《积验良方》的记载:鸡内金能治“鬼剃头”,且其治愈后远期疗效巩固。 第四卷424 #### 二、癃闭案罗某某,男,61岁,住湖南电视大学。患者于1981年开始,偶因劳累即出现小腹胀满,小便点滴难出,反复发作至1988年4月,越发越频,经西医院检查:诊为前列腺肥大,卵磷脂+++,伴有炎症。消炎后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乃就诊我院。诉疲乏无力,立则小便胀闭,卧则点滴自流,虽渴不敢饮水,大便亦因之不行,从而不敢多食。且少气懒言,甚以为苦。舌质淡红略胖而润,脉两寸软弱,两尺弦坚,此属气虚下陷,肿块阻塞,导致“膀胱不利为癃”。治宜益气升陷,消肿利尿,处方:太子参15克、沙参12克、北黄芪30克、桔梗6克、法夏5克、广皮5克、茯苓12克、炙草5克、腊瓜12克、菝葜15克、隔山消12克、蝼蛄5克(焙)、水蛭3克(生用)、肉桂1克(同煎)、海藻12克。水煎小量分服。初服尿未通而胀更甚,嘱令以手指探吐取涎,随呕随 服本方,几次吐出痰涎宿水后,腹胀减,药亦纳而不吐,尽三剂腹部软而小便利,连续排尿一痰盂,大便亦随排出,其人疲困入睡,醒后信心百倍,日服本方一剂,两星期复诊,尿利胀消,精神复振。原方去蝼蛄、水蛭、肉桂、海藻,加女贞子15克、旱莲12克、白茅根15克,再服14剂以巩固疗效。 [评析] 本症“膀胱不利为癃”是病的现象,前列腺肿块压迫膀胱影响排尿是病的本质。多见于老年人,常因劳累诱发,劳则气耗故症见神疲力乏,腹部有坠胀感,呈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之规律性,症见于形,治在于气。仿丹溪治妊娠转胞法,益气升陷整体疗法则同,消肿软坚局部疗法则异,但借用前人方法如拆旧料建新屋,不能机械从事。 三、热入血室案杨某,女,15岁,住长沙市。于1988年7月底,因突发高烧至40℃,开始出现精神紊乱,举动失常,夜间歌唱不停,甩东西,丢物件,因而住入精神病院,诊为精神分裂症,连日静注抗生素,退热后,不食不眠,狂妄如故,住院两月,日给氯丙嗪500mg予以控制。出院后又值月经周期,服中药养血安神无效,其父母强持来院就诊。诉鼻衄频作,症见颜面潮红,两目炯炯有神而惊视,已五日夜未曾入睡,乱说乱动,不服制止。诊脉弦劲有力,舌质紫红,舌尖有芒刺,苔黄浊,口干不欲饮,大便结而未行,小便赤涩而短,此热入血室之候。其母反映,前几次月经来潮时量不多,亦出现鼻血而烦躁。刘氏思之,此次则蓄血如狂矣。拟方:犀角5克(现用水牛角50克代)、生地3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锦纹大黄10克、牛膝10克、白茅根3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2克、甘草5克、麦芽15克、大枣5枚。父母爱女如珠,竟用犀角以牛角相佐,连 服五剂(每日一剂),携来复诊,其母云:服药三剂排出凝块如猪肝数枚,即安然入睡,呼之不醒。服完五剂大便松动,神志清醒,应对正常,诉月经已净。饮食虽进,但有恶心感,舌质已淡红,黄苔已去,脉弦小,易方用温胆汤加明党参、枣仁、麦芽、砂仁、鸡内金,将锈铁一块烧红入川连1克,淬水兑药。和胃降逆,静脑安神以善后。 [评析] 本例女孩一直好学苦读,名列前茅,在这次发病之前,常深夜构思,作业紧张,因而一发高烧即神经错乱。出院依靠氯丙嗪维持现状,偶一减药病即加剧。在服中药的过程中,嘱其递减氯丙嗪,服至5剂,西药已全部停服,病情顿挫而无反跳现象,可见“下焦蓄血其人如 第四卷425#### 狂”按桃仁承气方意而用大黄,索其病根而治,不失为中医特点。尤在于善后方和胃安神,并嘱其劳逸适度以巩固疗效。1988年11月检查,治愈半年后未复发。 四、高热吐泻案王某某,女,年46岁,老干部家属,住财经学院。患者去张家界旅游,因天热恣饮冷泉水,旋即汗不出而身体不适,急回长沙,当晚恶寒发热,上呕下泻,住入某部队医院,诊断为急性肠胃炎。水入则吐,日泻10次左右,5天未进饮食,高烧40?6℃,反复输入氨苄青霉素、柴胡注射液及体外补充营养等,体温降而复升,每日下午晚间发热加剧。一星期后体温又升至40?6℃,而神识昏糊,吐泻仍不止。会诊决定施冰罨退热,病家惧,傍晚用车送我院就诊。诊其面色淡黄,而有油光,眼眶微陷,仍饮水即呕,作喷射状,日夜腹泻10余次,量少肛红,诉头昏脑重,胸闷不饮,粘汗腹胀,小便黄短而臊,体温39?6℃,但两足不热,口虽干不引饮,试与水则随即吐出。腹虽泻而仍膨胀灼热,以手按之则 软。舌质淡红苔黄白而腻,脉弦小带数。此属湿遏热伏之上呕下泻,药食不能进,解决入水则吐是关键。用灰面30克,调入鸡蛋白,用白酒和匀作团,顺手揉胸脯,数十转后,将面团扯碎,中见白色丝状物如羊毛,此清代隋万宁所发明之羊毛疔也。其实因呕吐气逆,胸淋巴总管的淋巴液郁结,所以有胸闷的感觉,频次摩擦,则郁结之淋巴液稀释,挤压出于体表,则液体见空气而氧化成固体,此羊毛痧形成之近人解释也。揉后进药,拟方明党参15克、苍术12克、茯苓12克、炙草3克、法夏5克、广皮5克,此吐泻中气受损,扶正以固本;藿香10克、茵陈20克、苡仁15克、杏仁10克、白蔻5克,此针对湿遏热伏之邪,以寓清宣温化之法;牛角30克(先煎),锈铁 一块烧红入黄连1克同淬水兑服,以降胃平肝,止其呕逆。患者迳回财经学院,当晚以少量多次喂服中药即受而未吐,半夜汗出稠粘,体温渐退,晨起索粥,纳而不吐。连服三剂,汗出不粘手,小便利而腹泻止,热退后未反复。不再住院而疗效巩固。 [评析] 此例,湿遏热伏而高烧,受病因素既非雨袭,又非水淋,而是由于恣饮泉水,可见湿遏热伏引起高热因素是多方面的。当然首先考虑的是感冒、感染,如一般抗毒、抗菌解表药治疗,体温降而复升者,就要考虑外因的复杂性和内因的素质不同。本例吐泻由于中虚,高热由于湿热郁遏,法用健脾和胃,以治其本,藿香、茵陈清宣温化以治其标。“食不得入是有火也”,以牛角、黄连、锈铁降胃平肝,与揉胸法协调,此“以正合,以奇胜”,在于临证察机,不为现象所惑。 医论医话谈养身保健的自我体会 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世界性的人口老化,这一社会问题,如何从科研的角度提高老年人口的素质,已是当务之急。在80年代中期提出的五个“老有所为”的组织措施和方法, 第四卷426 #### 是符合老年人身心要求而行之卓有成效的。在这方面我谈一谈自我体会: 1?老有所学要放在首位,因为脑神经是用进废退的,我常观察到一般老干部在离退休前,日常接触事物,动用脑筋而智力倍增,离退休后,闭门谢客,不用或少用脑筋则智力减退而神衰健忘。有鉴于此,我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写政、经、文、史、哲日记和教学笔记,累积300多万言,经常回顾更能帮助记忆。周总理说“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这是至理名言。因为“活”是物质文明,“学”是精神文明,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使我们活得更好,干得更好,所以学是首要的。 2?老有所为。纵观历史,老年人是有所作为的,如吕望兴周,廉颇存赵,四皓安刘,马援卫国……左宗棠64岁抬棺出师,收回了伊犁,保住了新疆,而新中国的元老,更没有离退休的界线,仍然忠诚谋国,再造辉煌。这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拿我来说,要继续钻研发展自己的专长,为临床、科研、教学再作贡献,努力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传帮带的政治任务。 3?老有所养。首先是精神之养,因为老年人的特点,“一旦不如意,容易发脾气”,使周围的子女不敢接近,这样,就影响了物质及精神之养。清代陆润庠写了一个《百字铭》,其中有一句话对老年人很重要,“涵养怒中气,提防顺口言”。唐代的张公百忍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一门和气,五代同堂。现代虽不主张“五代同堂”,而一家之计在于和,仍然是可贵的,这样,才能达到“有酒食,先生馔”,那又何愁于物质之养呢? 然而不论自养、他养,自我保健是很重要的,我行之几十年有效的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精神愉快”,最重要的是“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所以前人总结一条经验:“欢笑是长寿妙品”。 4?老有所乐。“心中要有忘忧草”,她就是我们自己在心中开掘的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乐观、自信和希望。但精神之乐常来自淡泊物质之乐,在于经常培养自己的正当爱好,如吟诗、作画、写字、弹琴、下棋、种花等,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皆有助于精神物质文明之乐。我最喜欢的业余爱好是吟诗、写字、种花,它既可以陶冶性情,又可以增添活力,但“甘脆肥浓是腐肠之药,蛾眉皓齿为伐性之斤”,这是“死于安乐”之乐,是要引以为戒的。 5?老有所医。主要是自我保健,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要以预防为主,不抽烟,不喝酒,不仅能缓解高血压、冠心病,而且对各种肿瘤特别是对肝癌、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有直接影响。但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在于调整机能,自我提高免疫力。我坚持的是宋代苏东坡的养身保健经验:“头宜清凉,足宜温暖,导引关节,吐故纳新”。我根据长沙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一年四季以凉席枕头,每晚以暖水洗足,以太极代导引,以静养功行吐故纳新。更重要的是不轻易服药,小有不适,即以艾条自灸关元、足三里谓之保健点,连年健康检查,体检表上都是(-)号。今秋去张家界、炎帝陵,同志们都关心我,怕摔跤骨折,我说我有个秘诀不会这样的,宋代的司马温公云:“重足而立,视地而行”,则安然无恙,趁此机会把自我养身保健体会和盘托出,以供同志们参考。
hhbffq
发表于 2024/2/18 21:26:50
第四卷427#### 经 验 方一、首乌奇良汤 组成:生首乌15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荆芥穗5克、白蒺藜12克、蝉衣5克、苡仁12克、晚蚕砂12克、土茯苓15克、藿香6克、苦参10克。 剂型:汤剂。用法:每日一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浸透后煎煮三次。第一次煎沸后改文火煎10分钟;第二次煎沸后改文火煎5分钟;第三次煎沸后改文火煎5分钟。分早、中、晚饭后20 分钟至30分钟温服,每次服200毫升。 适应证:湿疹、剥脱性皮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酒、鱼虾、笋子、雄鸡等物。若初服此方一、二剂痒更甚,继续坚持服则瘙痒渐止而病愈。 随证加减:皮肤干燥加生地15克、黄精15克;舌苔白腻者加白蔻3克、苍术15克;顽固性瘙痒加皂角刺5克。 验案举例:戴某某,男,35岁,患湿疹已10余年,四肢起红色皮疹,下体部尤多,奇痒难忍,搔破后渗水结痂,夜卧加盖被服,瘙痒更甚,虽影响睡眠,但食欲甚旺,舌质带红,舌苔薄白微腻,脉弦稍数。予上方10剂,嘱忌鱼虾发物,初服2剂,皮肤隐疹发出更多,因交代在先患者不疑,继服8剂,痒疹已消,皮肤开始脱痂,效不更方,再服15剂,愈后未复发。 二、健脾止咳汤组成:明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法半夏5克、广陈皮5克、冬桑叶10克、光杏仁10克、川杜仲10克、补骨脂3克、款冬花5克、怀山药12克、蝉衣3克、木蝴蝶3 克。 功能:健脾化痰,润肺止咳,补肾纳气。主治:咳嗽经久不愈。用法: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煮。文火煎煮三次,每次150毫升,分三次服用。方解:《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医方类聚》云:“治嗽正当养脾,以土生金,而肺病自安矣”;周慎斋云:“诸病不愈,宜从中治”;李念莪云:“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故治痰先补脾(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故用六君子汤健脾祛湿,以化其痰。其中桑叶、杏仁、冬花润肺止咳;久咳伤肾,导致肾气虚弱而出现气促不足以息,故以杜仲、怀山药、补骨脂补肾纳气;木蝴蝶润肺舒肝,蝉衣散风热以宣肺,又可清利咽喉。方中明党参一味,《本草从新》曰:“补肺气,通下行,补气生津,治咳嗽喘逆”。既有清肺化痰之效,又具益气生津 之功。诸药配合,共奏健脾、润肺、补肾之效。 第四卷428 #### 加减运用:咳嗽吐白泡沫痰属外寒夹饮者,加干姜3克,桑叶易苏叶以温肺散寒化饮;阳虚不达四肢而出现脉微肢冷者,加附片3克以温煦肾阳;湿阻脾阳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出现恶心欲吐、胸腹饱胀者,加砂仁3克、白豆蔻3克、鸡内金3克以芳香化湿,和胃降逆;气滞于肠胃而出现脘腹饱胀者,加荜澄茄3克以行气导滞。 注意事项:忌油腻、生冷之物,宜吃清淡食品,勿受风凉。验案举例:易某某,男,52岁,干部,住湖南省农经委宿舍。患者因体虚感寒而诱发咳喘,近两年来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不能工作。乃于1988年3月住入本院,检查诊断:支气管哮喘。治经月余,病无变化,邀余会诊。咳嗽吐白粘痰,胸闷气短,阵发性喘急,喉中有痰如水鸡声,每晚发作加剧,头汗出,语不成声,取斜坡式卧位,仍不入睡,因而纳少,神疲力乏。察其舌质淡而胖,有齿痕,苔白滑,脉弦小,并伴有形寒肢冷,气短自汗,腰痛尿清,口干饮热,此属脾肾阳虚,卫外之阳不固。治宜润肺止咳以治其标,健脾制痰,温肾纳气以治其本。处方:明党参12克、漂白术10克、白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法半夏5克、广陈皮5克、北黄芪15克、炙远志3克、白芍药12克、制附片3克、光杏仁10克、款冬花5克、怀山药15克、淡大云12克、川杜仲12克、补骨脂3克,水煎服每日1剂,煎3次,分上、下午、晚间呷服以代茶。 连服上方5剂,晚间发作减轻。原方再服5剂,发作次数减少,能安睡。复诊舌淡苔润,脉弦带缓,咳喘虽平,但仍肢冷汗出。原方附片加重至5克,怀山药加至20克,加山茱萸5克,连服14剂,汗止肢温,哮喘止而未发,眠食俱佳。带原方去附片、山茱萸14剂出院。 按:哮喘因素虽多,但成年人因房劳损肾、烟酒伤肺为常见。本例无结核病史,曾嗜烟酒但两年前哮喘初发时已戒绝。接诊时无外感现象,故前医用疏散风寒、消炎定喘之剂,不愈反剧。先哲王应震云:“见痰休治痰,见咳休止咳”。处方从肺、脾、肾入手,用六君健脾以治生痰之源,杏仁、冬花润肺以治气逆之咳,重在怀山药、淡大云、川杜仲、补骨脂补肾以纳上冲之气。形寒汗出,心悸不宁,则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加黄芪、远志以复心肾阳虚之本。若此治病治人,针对机体的薄弱环节,使正气存内而疗效巩固。 方歌:健脾止咳用六君,桑杏冬花蝉蝶从;杜仲骨脂怀山药,润肺补肾久咳平。 三、归经汤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北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枣5枚、桂圆肉12克、炙远志3克、枣仁10克、灵脂炭10克、蒲黄炭10克、荆芥炭5克。 功能:益气宁神,化瘀止血。主治: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用法: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煮。文火煎煮3次,每次150毫升,分3次服用。方解:脾主统血,脾旺则水谷精微充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即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虚则运化失常,五脏受累,冲任失养,即所谓统摄无权,不能制约经血。故本方用四君(参、术、苓、草)健脾以增化源,脾旺则经行流畅;然有形之血不能自生,须赖阳气之温煦而后才能补给,故以当归补血汤(归、芪)益气生血;气耗津伤,心气受损,故以大枣、桂圆肉、远志、枣仁以养血宁心;高凝出血最忌见血止血,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加荆芥,三味炒炭(外焦内黄)活血以止血,即“通因通用”之法。其中五灵脂一味,朱丹溪最为赏识,半炒半生,每服 第四卷429#### 三钱,水酒调服,名独行丸,治妇人产后“血冲心动”。荆芥一味,华佗取其炒黑名“愈风散”,治产后血晕。清·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载:“本品能助脾消食,通利血脉,治吐衄、肠风、崩中、血痢、产后血晕。”刘氏行医以来,常以之与失笑散合用,取效颇多,故表而出之。 加减运用:心主血脉,出血过多,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加人参5克、黑附片3克,以防其虚脱;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如郁怒伤肝,情绪易激动,宜加生地15克、白芍15克,养血柔肝;如尿频、尿急伴阴虚有热者,去远志、当归,加女贞子15克、仙鹤草15克、白茅根15克,养阴以清热;如少腹胀满,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加炮姜3克、砂仁3克,以温中暖下,助消化。 注意事项:月经期间忌冷饮,注意保温,情绪勿激动。验案举例:唐某,女,16岁。患者15岁月经初潮,量多,色黑成块,淋漓不断,腰腹胀痛。每次经后面色苍白,神疲力乏,常需用止血针剂止血。平时纳食较差,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而润,舌苔薄白,脉弦细涩。此系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络虚瘀阻,治宜补气健脾统血,活血化瘀,通络止血,方用归经汤加减: 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熟地炭12克、灵脂炭10克、蒲黄炭10克、荆芥炭5克、枣仁10克、大枣5枚、桂圆肉10克、砂仁3克、鸡内金3克。 二诊:服上方2~3剂时,阴道排出紫黑血数块,腰腹痛即渐缓解,仍坚持服完原方7剂,已无瘀块,色转淡红,淋漓已止。嘱其依原方于每次月经期服用3~5剂,3个月后,行经正常,精神正常。 按:脾主统血,脾气充盛则能统摄血液不致妄行。此例因脾虚气弱不能统血,致血下行不止。治以归芪四君健脾统血,四炭活血止血,为治疗崩漏之要药;更配以熟地、大枣以养脾肾,桂圆肉、枣仁以养心血,砂仁、鸡金以助脾之运化。此即所谓辨证用药,存乎一心,非独此也。 方歌:归经汤用四君从,芪归大枣远志行;圆肉枣仁兼三炭,专治妇女血淋崩。 (吴元黔 编) 第四卷430 ####
zm求医者
发表于 2024/2/19 15:19:50
谢谢分享:)
hhbffq
发表于 2024/2/22 11:24:47
hhbffq
发表于 2024/2/22 23:18:18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4/2/22 23:19 编辑
宗庆后进ICU?娃哈哈官方回应:正在医院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 [钱赚到亿万以上, 健康长寿是不是就进了保险箱? 当然不能! 宗庆后年已78岁, 却患上肺癌, 为什么?当然与其日常的生活习惯相关!平常喝牛奶的习惯与植物性食物吃得少,很可能就是患病的根本原因。]分享到:https://www.guancha.cn/
613
2024-02-22 19:41:10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26483
2月22日下午,多家媒体报道称,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目前已进入ICU进行救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向媒体确认了该消息,并表示目前宗庆后身体情况平稳。据悉,宗庆后春节前就因肺癌病重入住邵逸夫医院,情况一直不太好。同日晚,微博@娃哈哈发文回应:近日,我司收到社会各界人士对我司董事长宗庆后先生身体情况的询问和关心。宗庆后先生确因身体原因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目前情况稳定,娃哈哈集团各项业务正常运行,感谢各界朋友的关心!公开资料显示, 宗庆后出生于1945年12月浙江杭州。1991年,宗庆后成立了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并将之从一家校办工厂,逐步培养为中国食品饮料龙头企业。2010年、2012年、2013年,四年间三次问鼎《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宝座。目前,宗庆后仍担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浙江省饮料工业协会会长、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hhbffq
发表于 2024/2/24 08:28:00
关于中医的两点思考,请各位指正。
【按:此文的回帖水平比较高!至于前面的正文,纯粹中医黑的抑郁发泄,博人一笑而已!】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38x38
guan_159229349015842024-02-20 11:10
1.在医院看病时,开中成药的往往都是西医,在中医院的中医是不开中成药的,为什么历经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药方制成的中成药会被中医弃之,如果真正药不对症也就罢了,可是绝大多数中医都不开成药就很让人困惑了,是跟医生收入有关吗?请各位解惑。2.西医有明显的纠错机制,用药和手术治疗发生失误都是可追责的,有明确的法律和相关手续来支持,可是中医往往没有类似纠错机制,诚然中药很少会导致病情加重,但有些中药往往也不起作用,这时候病人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谁来负责,医疗机构里谁来判定中医开的药方是否对症,即便有类似机制,可大多数人很少听过哪位中医开错药受到处罚,这对病人来说不公平。请各位解惑。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山东省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38x38
guan_15922934901584
+关注观察者网用户社区
文查看全部
[*]分享到:
[*]
[*]
[*]
6 1
热门评论 3条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asiavikin军事与科技杂谈,同名公众号
方山西医哪来的明显的纠错机制?就最近弥漫全国的咳嗽,西医开错了多少药,纠错了啥?
02-20 17:24来自广东省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2 赞15
西医有免责机制,按照医疗指南去治,治死了也不是医生的问题。当然就对医生个体的保护而言,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这给西医界在学术上大开了投机取巧之门。
西医的治疗思路就是把人当做心、肝、肚、肺等零件的简单组合体,用单一的思路和方案去应付千变万化的病症:治好了就是我这套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治好那是您个体差异,不是我这套不灵。
这思路碰上慢性病就是扯淡,然后给你开一堆吃了好不了又死不了的药,挺过几年再死,病人家属也说不出什么。
02-21 09:29来自北京市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2 赞13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邪不压正
就最近啊,就在官网上啊,一个年轻女子感冒住进医院,几天后死了,医院给出来一大堆病名,无责!
前几年,还有一个女大学生感冒,全身发冷,在床上坚持了几天,坚持不住了去卫生院,路上死了。这个案例,很明显属于中医的少阴病,治疗起来简单。西医,几乎无解。
医疗,最难得是无法复盘。就是人死了,你没有机会再换另外一种方法验证。
02-21 11:22来自山东省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3 赞7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邪不压正
贴主开这个帖子还是很有意义的:
1,西医医生用中成药,百分之九十都会用错!重复一遍,百分之九十九!因为中医和西医对于病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西医按病名用药,中医按症状来辨证,就是找证据。所以,西医医生败坏了中成药的名声。这个也是无奈的事情。因为,都是WH决策。日本,保留中药,废除中医,许多汉方他们都抢注了,没用!因为,汉方(中成药)是一种普遍性的“折中”方案,就是当遇到疫情或社会上普遍有某种“病”的时候,无法做到对个体的辨证施治,就“普遍”有某种症状时的凑合方案。就是这样的方案,也需要基本的辨证。比如,就一个感冒,大的分类就十几种。所以,无论西医医生还是日本,都无法用好中药。
2,中医中药的验证是直接的,个体可感受到。比如,我感冒感觉全身发冷,但是体温测量却发高烧。如果两贴药没有可感觉到的变化,四贴药没有好七成,那么,换人吧!这是“急性病”,病的快,也会好得快。如果是“慢性病”,你的身体已经有了器质性变化,那么,调理时间就会长。但是,七贴药,你也会“自我感觉”有舒服的变化。中医开药一般一次七帖,为什么,就是要时刻纠错,时刻修正。根据病人吃药的变化,调整配方。当然,有的医院医生一次开药半月,一个月。远离这样的医生!
3,我们的“病”为什么好!不是靠药!想想你手被割破了,他会自动愈合,你骨折了,只要对齐,他会自动分泌液体黏连,并愈合,哪怕人的器官换了,只要神经,血管等对接上,他都会自动愈合。你吃了不洁有毒的东西,人体会自动呕吐,腹泻,你感染了病毒,细菌,人体会发烧等等。为什么!?
人体有强大的自愈力,排异力(免疫力),人体是靠这个康复的。任何药,都是辅助。那么,我问一下,是用对抗的方式来治病,还是用借力的方式来治病,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02-21 12:19来自山东省举报 回复 踩1 赞4
我要评论https://user.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表情加粗图片发表
观察者网用户管理制度
全部评论 51条最热 最早 最新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third/2021/07/16/20210716449331673.jp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尘埃落定
全部楼层
梧桐派中药好多都是制剂,药片,看起形态跟西药一样,并不一定是汤药,所以也会经常过期,比如感冒灵、莲花清温,都属于中药,我说的主要是这类,每年家里都会扔掉不少。
昨天 11:53来自北京市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0 赞0
那是你不会用,莲花清瘟不光针对新冠,本来就是病毒性感冒药,只要是有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的症状都可以用于缓解症状,而感冒灵,虽然叫这个名字,但也治不了感冒,因为感冒是自愈性疾病,没有一种药是针对感冒的,这个药是缓解感冒期间的症状,如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含有抗过敏,退烧的作用,疫情期间买不到布洛芬,吃感冒灵也一样管用,所以除非是神人,没有任何头疼脑热的时候,能把中药放过期了,只能说明不是很了解
昨天 15:06来自北京市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很想说
邪不压正就最近啊,就在官网上啊,一个年轻女子感冒住进医院,几天后死了,医院给出来一大堆病名,无责!
前几年,还有一个女大学生感冒,全身发冷,在床上坚持了几天,坚持不住了去卫生院,路上死了。这个案例,很明显属于中医的少阴病,治疗起来简单。西医,几乎无解。
医疗,最难得是无法复盘。就是人死了,你没有机会再换另外一种方法验证。
02-21 11:22来自山东省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3 赞7
这个案例,很明显属于中医的少阴病,治疗起来简单。
+++++++++++++++++++++++
你连人都没有见到,只见到一个描述就能诊断,真是厉害。
昨天 13:10来自广东省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很想说
全部楼层
xeihui1070很多癌症患者也是这样,发现癌症后,晚期的基本死定了。而早期西医又发现不了。
02-21 12:30来自江西省查看回复 2 举报 回复 踩0 赞0
晚期癌症,西医、中医都没办法。
昨天 13:08来自广东省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2018/09/24/20180924232602603.jpg?imageMogr2/cut/352x352x24x0/thumbnail/90x90/format/jpg
露痕轻啜
你完全弄错了。中成药不等于中医中药。我以前听到过一个医生的评论,说中医中药的精髓是同样的疾病、不同的病人,中医开的中药不一样。同样的病人、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医开的中药也不一样。而中成药是千篇一律。
昨天 12:50来自上海市举报 回复 踩1 赞1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Oliver_sz
这还不简单,现代药物负责疗效,那些中成药负责盈利赚钱。
昨天 12:22来自江苏省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2023/02/08/20230208082131362.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梧桐派
全部楼层
自思自立很多年没去医院开药了吧?现在医院就是三个贵,一是检查费用贵,动不动就是CT,B超都算便宜的,各种验血,大约7-8年前,验尿常规还有9.9元的,但现在最便宜的是33元。二是中成药贵,一般医生给你开3-5天的化学药品,这些费用约在50元以下,然后告诉你需要用中成药调理一下,中成药的价格大约在300元上下。最后一种贵的,就是治怪病的西药,那是天价,因为独一份。这一种比较罕见,所以只能在电影里或小圈子里出现,类似我不是药神的故事。
去一趟医院,大约检查费用大约100元,西药20-50元(社保带量采购后的价格)中成药200-300元。
如果自己把病描述的复杂一点,医生觉得吃不准,开个CT检查,400元,医生会问是要进口药还是国产药,问有什么区别,答进口的药效好,副作用小,于是你决定用进口药,大约需要多花200-300元。最典型的就是治乙肝的恩替卡韦,国产药约15元一个月,进口的博路定175一周,一个月是750元。
02-21 17:43来自广东省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0 赞3
所以啊,现在看病是越来越贵了,
昨天 11:55来自北京市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2023/02/08/20230208082131362.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梧桐派
全部楼层
高岭你呀,还是吃西药去吧,别关心这个。
02-21 15:27来自广东省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1 赞0
吃不吃西药跟关不关心中药有啥关系吗?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吧?
昨天 11:54来自北京市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2023/02/08/20230208082131362.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梧桐派
全部楼层
尘埃落定中药还很少能放过期的,因为很多病根源是一样的,例如上火,会引起偏头痛,牙痛,嗓子痛,干咳,这要是用西药,要一一对应,可能需要好几种,而中药不然,就拿小柴胡颗粒来说,小柴胡颗粒除了治疗感冒发烧外,巧妙搭配后,还能治疗偏头痛、经期胸胀胸痛、胁肋闷胀、眼干眼涩眼胀痛、咽干口苦、腹痛腹泻、纳呆腹胀、嗓子干痛、胃痛反酸这八种常见病,而且解酒效果也不错
02-21 17:21来自北京市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0 赞1
中药好多都是制剂,药片,看起形态跟西药一样,并不一定是汤药,所以也会经常过期,比如感冒灵、莲花清温,都属于中药,我说的主要是这类,每年家里都会扔掉不少。
昨天 11:53来自北京市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2022/09/24/20220924070026355.jpg?imageMogr2/cut/801x801x200x0/thumbnail/90x90/format/jpg
清茶一杯聊天下
有些中药往往也不起作用,这时候病人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谁来负责?
---找人看病,后果当然自负,尤其是找中医看病。
02-22 08:39来自上海市举报 回复 踩1 赞0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2022/09/29/20220929235549576.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五叶莲花碎虚空学佛修持教育纯素国学中医,反网游反转基因
这个评论及跟评说到点子上了。如果医院按疗效收费,按事故清理……其实这不应该是如果,不就应该这样嘛https://i.guancha.cn/bbs/2024/02/22/20240222004237257.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https://i.guancha.cn/bbs/2024/02/22/20240222004237927.jpg?imageView2/2/w/500/format/jpg
02-22 00:42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报 回复 踩1 赞0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自思自立
全部楼层
muyuan11你说反了吧,西药才真的贵。中成药相当便宜,性价比很高的。
02-21 10:32来自北京市查看回复 2 举报 回复 踩0 赞2
很多年没去医院开药了吧?现在医院就是三个贵,一是检查费用贵,动不动就是CT,B超都算便宜的,各种验血,大约7-8年前,验尿常规还有9.9元的,但现在最便宜的是33元。二是中成药贵,一般医生给你开3-5天的化学药品,这些费用约在50元以下,然后告诉你需要用中成药调理一下,中成药的价格大约在300元上下。最后一种贵的,就是治怪病的西药,那是天价,因为独一份。这一种比较罕见,所以只能在电影里或小圈子里出现,类似我不是药神的故事。
去一趟医院,大约检查费用大约100元,西药20-50元(社保带量采购后的价格)中成药200-300元。
如果自己把病描述的复杂一点,医生觉得吃不准,开个CT检查,400元,医生会问是要进口药还是国产药,问有什么区别,答进口的药效好,副作用小,于是你决定用进口药,大约需要多花200-300元。最典型的就是治乙肝的恩替卡韦,国产药约15元一个月,进口的博路定175一周,一个月是750元。
02-21 17:43来自广东省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0 赞3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third/2021/07/16/20210716449331673.jp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尘埃落定
全部楼层
梧桐派放到过期是不是就扔了?
02-21 14:18来自北京市查看回复 2 举报 回复 踩0 赞0
中药还很少能放过期的,因为很多病根源是一样的,例如上火,会引起偏头痛,牙痛,嗓子痛,干咳,这要是用西药,要一一对应,可能需要好几种,而中药不然,就拿小柴胡颗粒来说,小柴胡颗粒除了治疗感冒发烧外,巧妙搭配后,还能治疗偏头痛、经期胸胀胸痛、胁肋闷胀、眼干眼涩眼胀痛、咽干口苦、腹痛腹泻、纳呆腹胀、嗓子干痛、胃痛反酸这八种常见病,而且解酒效果也不错
02-21 17:21来自北京市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0 赞1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third/2021/07/22/20210722839608950.jp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缘木而渔
年三十早上,我妈不小心崴了脚,在家摸了中成药药膏。我担心老人年纪大了骨头脆,怕伤到骨头去医院检查了下,结果挺幸运,骨头没事,只是脚筋有点挫伤。医生说继续摸那个药膏就行,价格不贵,还非常对症,但是那个药膏似乎是不再生产了,医生也说效果这么好的药不明白为啥停产。
02-21 17:19来自山东省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asiavikin军事与科技杂谈,同名公众号
全部楼层
xeihui1070很多癌症患者也是这样,发现癌症后,晚期的基本死定了。而早期西医又发现不了。
02-21 12:30来自江西省查看回复 2 举报 回复 踩0 赞0
是啊,所以网上很多中医黑西医黑互相抹黑很不好。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亟待发展解决的问题。
02-21 16:09来自北京市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高岭
全部楼层
梧桐派放到过期是不是就扔了?
02-21 14:18来自北京市查看回复 2 举报 回复 踩0 赞0
你呀,还是吃西药去吧,别关心这个。
02-21 15:27来自广东省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1 赞0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2023/02/08/20230208082131362.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梧桐派
全部楼层
高岭我家里常备的成药有,小柴胡颗粒,银翘解毒片,荆防颗粒,防风通圣丸,藿香正气丸。饮片有黄连,茯苓,白术,白芍等。
02-20 20:56来自广东省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0 赞2
放到过期是不是就扔了?
02-21 14:18来自北京市查看回复 2 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2023/02/08/20230208082131362.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梧桐派
全部楼层
muyuan11你说反了吧,西药才真的贵。中成药相当便宜,性价比很高的。
02-21 10:32来自北京市查看回复 2 举报 回复 踩0 赞2
我只说我个人的感受:去药店买药,开了一大堆中成制剂或药片,每盒二三十元,吃完没好接着买,还不如二三十买一盒快克有效果。
02-21 14:18来自北京市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2023/05/02/20230502224156776.jp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我是王大头
怎么能惹中医黑粉呢,作者胆子太大了
02-21 12:39来自江苏省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bbs/avatar/third/2021/07/22/20210722260351575.jp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xeihui1070
全部楼层
asiavikin西医有免责机制,按照医疗指南去治,治死了也不是医生的问题。当然就对医生个体的保护而言,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这给西医界在学术上大开了投机取巧之门。
西医的治疗思路就是把人当做心、肝、肚、肺等零件的简单组合体,用单一的思路和方案去应付千变万化的病症:治好了就是我这套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治好那是您个体差异,不是我这套不灵。
这思路碰上慢性病就是扯淡,然后给你开一堆吃了好不了又死不了的药,挺过几年再死,病人家属也说不出什么。
02-21 09:29来自北京市查看回复 1 举报 回复 踩2 赞13
很多癌症患者也是这样,发现癌症后,晚期的基本死定了。而早期西医又发现不了。
02-21 12:30来自江西省查看回复 2 举报 回复 踩0 赞0
[*]https://i.guancha.cn/static/imgs/default_user_pic.png?imageMogr2/thumbnail/90x90
邪不压正
贴主开这个帖子还是很有意义的:
1,西医医生用中成药,百分之九十都会用错!重复一遍,百分之九十九!因为中医和西医对于病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西医按病名用药,中医按症状来辨证,就是找证据。所以,西医医生败坏了中成药的名声。这个也是无奈的事情。因为,都是WH决策。日本,保留中药,废除中医,许多汉方他们都抢注了,没用!因为,汉方(中成药)是一种普遍性的“折中”方案,就是当遇到疫情或社会上普遍有某种“病”的时候,无法做到对个体的辨证施治,就“普遍”有某种症状时的凑合方案。就是这样的方案,也需要基本的辨证。比如,就一个感冒,大的分类就十几种。所以,无论西医医生还是日本,都无法用好中药。
2,中医中药的验证是直接的,个体可感受到。比如,我感冒感觉全身发冷,但是体温测量却发高烧。如果两贴药没有可感觉到的变化,四贴药没有好七成,那么,换人吧!这是“急性病”,病的快,也会好得快。如果是“慢性病”,你的身体已经有了器质性变化,那么,调理时间就会长。但是,七贴药,你也会“自我感觉”有舒服的变化。中医开药一般一次七帖,为什么,就是要时刻纠错,时刻修正。根据病人吃药的变化,调整配方。当然,有的医院医生一次开药半月,一个月。远离这样的医生!
3,我们的“病”为什么好!不是靠药!想想你手被割破了,他会自动愈合,你骨折了,只要对齐,他会自动分泌液体黏连,并愈合,哪怕人的器官换了,只要神经,血管等对接上,他都会自动愈合。你吃了不洁有毒的东西,人体会自动呕吐,腹泻,你感染了病毒,细菌,人体会发烧等等。为什么!?
人体有强大的自愈力,排异力(免疫力),人体是靠这个康复的。任何药,都是辅助。那么,我问一下,是用对抗的方式来治病,还是用借力的方式来治病,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02-21 12:19来自山东省举报 回复 踩1 赞4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