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种情况可以吃贴中之方,用后效果反馈上来,让大家对此方多一点认识。
好的,明天就去拿药,今天我已经停止了原来医生的药,吃后来反馈情况。
我这几天没有忌荤的食物,主要也想知道哪些食物会让我发的厉害,因为医生也让我慢慢了解过敏源,不知对否? 回羽晨网友:
你的情况不宜拨罐,拨罐消耗很大,也不能解决你的根本问题。你的年龄不大,但身体很差,原因可能是身体内有一些阻碍你生理机能的元素,你的皮肤病也是身体从血液排除异物的体现之一。
婴儿不宜用生姜贝母粉的说法没有依据,该用就用。吃本人中药方时忌生冷,医生查过敏源是个骗局,过敏源有几千甚至更多,查得完么,查了能治么,这是西医不能治疗,塘塞病人又能赚钱的妙法,不必上当。人的皮肤气血充盈,对什么都不过敏,否则对很多都会过敏。
[ 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0/5/20 10:03 编辑 ] 十年磨一剑。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楼主是在经过多年的摸索思考,渐入佳境方才处方治病,医非儿戏,慎之! 字字见功夫,学习了,更让我坚定决心潜心读医书 巧治咽喉炎
一天,在方健诊所,来了一个50来岁的妇女,体型较胖,花白头发,满脸痛苦。我和方健一边切脉,一边听她口述: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动了扁桃体手术一周了,喉头一直痛,并有异物感,象什么东西哽着,非常难受,吃了医专开的药,不灵,又到其他几个医院开过药,都无效。我一边看病一边感叹:现在的医院用刀真是越来越成习惯了,动辄就要把人体组织和器官割了,大病不得已倒罢了,一个扁桃体炎也治不了,说割就割了,不知是真治不了还是图方便,或是图效益。刻诊:尺弱寸弦,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舌根较厚。我问病人:是否腰无力或腰痛,大小便如何。病人说:你不问我还忘记说了,就是有点腰杆痛,走路无力,小便不畅快,少而次数多,大便没啥问题。断为肾阳虚,寒客少阴,火不归元,上犯喉咙。处方:真武汤合麻附辛汤,制附片10克、麻黄6克、细辛6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桂枝10克。三付药吃完,诸症全消,复诊我不在,方键将原方再开两付,以巩固疗效。真武汤合麻附辛汤是伤寒论的经典方,其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合用在这儿?我不多说,留给读者朋友自己去思考。在这个合方中加了桂枝,是取桂枝的通阳活血,以及引火归元的作用。
不久,又遇到诊所旁打印店的老板看病,也是喉咙痛,且全身发痒,整夜难以入睡,但身上又没有疹子和红点。方健又犯难了,打电话给我,叫我去。正好是星期六公休日,我没推辞就过去了。方健说:陈师兄,这个病有点怪,身上痒却不起疹,喉咙痛又不红。我坐下来诊了脉,看了舌,问了情况。说:这个病人体胖而肌肤紧实,脉寸浮尺弱,是伤寒后,因肾气弱又肌肤紧,汗未得出,水分含在皮肤里,所以发痒,邪客少阴,少阴火动,循经上犯于喉,故咽喉痛。方健问:那药怎么开?我说,就用我上次治皮肤病的方子略作加减就可以了。方健把那个方子翻了出来,原方有:桂枝、白芍、麻黄、附子、细辛、黄芪、白术、荆芥、防风、蝉退、乌蛇等。就此加减为: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麻黄10克、附子10克、细辛6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退10克、大枣6个,二付。方健看我胸有成竹,便十分信任我,第二天开门不久便去打印店,看那老板病人好得怎样了,不想那老板见面就说:喂,方健,你师兄开的药行不行哟,我昨晚身上更痒了,一晚上都没怎么睡。方健一愣,说:不会吧,我问问陈师兄。方健立即给我打电话,我听后说:没什么,正常反映,继续吃药。第二天,上班时,又接到方健的电话:陈师兄,那个打印店老板说他身上的痒已经好了,但喉咙又更痛了,而且痛得难忍,咋办?我问:开的药吃完了没有。回答说:一付吃完了,还有一付没吃。我说:这是正常反映,继续吃。结果,等第二付药吃完,病人的喉咙痛也好了。那老板很是高兴,每次看见我都热情招呼。有次我女儿去复印练习题单,回家后给我说:爸爸,那个复印店老板只收了我一半的钱,说你治好了他的病,所以优惠我。女儿说话时,看我的眼里多了一分崇敬。我心里暗自得意了一下。
比较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案子,病人是一个风生先生,四十多岁,小个子,瘦瘦的,较精明的一种类型。喉咙痛,时间有一个多月了,本市大点的医院都去过了,越医越痛,实在没有办法了,便自己想办法,根据别人介绍买了麝香、熊胆等药配来吃,不但没效,而且病更重了,喉咙都起泡了。我边诊脉边问:你得病之前是不是吹了风,受了寒?他说,我的工作就是在山上跑,很容易受风寒,但什么时候受的不是很清楚。病人脉寸弦尺沉细,舌象没什么问题,二便调,咽喉不红。我问他:你治这病已花了多少钱?他说:少说已有三千多了。我便开玩笑对他说:我包治好你,你用那个的十分之一给我就可以了。他连声说:没问题,没问题,你只要给我治好,再多点都可以。我说:开玩笑的,用不着。我断为少阴喉症,方用半夏散及汤:桂枝25克、甘草15克、半夏15克。方健在一旁插言说:陈师兄,可不可以加麻黄、附子、细辛。我一听,心想,这兄弟进步还很快的,便说:也行,但麻黄不必加,只附子、细辛就行了,只不过原来开的三样药量就要变了,于是定方为:制附片10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半夏15克、细辛6克。两付。药不到5元钱,方健一狠心收了他10元钱。三天后,完全好了。来诊所要兑现那十分之一,方健推脱了,说:陈师兄当场给你说了的嘛,那是和你开玩笑的。风生先生很过意不去,后来便推荐了好几个病人来看病,而且又给他治好了十多年来春季定期发作的皮肤病。
[ 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0/5/20 23:47 编辑 ] 刚回来不久见到春晓老师又开了作业题,欣喜!并一下子开了几题。先来试下思考第一题:刻诊:尺弱寸弦(当于左手见吧?),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舌根较厚。我问病人:是否腰无力或腰痛,大小便如何。病人说:你不问我还忘记说了,就是有点腰杆痛,走路无力,小便不畅快,少而次数多,大便没啥问题。断为肾阳虚,寒客少阴,火不归元,上犯喉咙。处方:真武汤合麻附辛汤,制附片10克、麻黄6克、细辛6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桂枝10克。
----------------舌上坎卦重,离卦弱受寒侵,但手脉寸上有弦尺下不足,故断心有虚火而肾阳不足。心经一支脉经喉,此时象,虚火已上冲于喉。真武汤温阳利水,加桂引虚火归元入肾温化坎卦。方中再加麻附辛,以散去离火之寒助火生化,如隆冬之燃湿薪,下无热碳而上有湿,必先燥其湿火始生,配合用量,药性,也有先后之别,最后还得归元。。。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还望批评点拔一二。谢谢!
[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0/5/20 22:28 编辑 ] 原帖由 杏园春晓 于 2010/5/20 20:56 发表
巧治咽喉炎
一天,在方健诊所,来了一个50来岁的妇女,体型较胖,花白头发,满脸痛苦。我和方健一边切脉,一边听她口述: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动了扁桃体手术一周了,喉头一直痛,并有异物感,象什么东西哽着, ...
拜读先生医案,让人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现转贴一篇民间中医大家王老先生的医案,与春晓老师的医案有相似之处,供大家学习参考:
聂某,男,19岁。于2006年8月19日来广济堂初诊.该患身体瘦弱,自幼体弱多病,舌两边脱皮,糜烂,且糜烂常年复发,打不起精神,反复外感,鼻炎,流清涕,手指皲裂,时常头痛(疼痛之部位在厥阴经与少阳经)。目前,嗜睡,四肢乏力,目珠蓝,舌暗淡,舌体偏胖,苔白滑,脉来迟缓,寸口不堪重按。
该患三姨曾为西医十几年,言知此患自幼体弱,每因外感无论寒热虚实,即以大量寒凉之水液静点,使病邪一时变动为静,暂时缓解,而其舌之常年糜烂,一直误以为乃湿热熏蒸所致。每施以消炎去火之药,苦不见效,今亦叩拜恩师为师,便引荐为其诊治。现将我师之辨证思路及所施之方药叙述如下:
我师平时最为重视舌诊,一般从舌体之大小察其阴虚阳虚。从舌之颜色察其虚证(气血之亏虚),实证(痰瘀阻脉).从舌苔之黄白察其虚实寒热,从苔之润燥察其是水湿泛滥或是阴津亏乏,该患舌体偏大,苔白滑,乃阳气亏虚,水湿停聚之侯,舌暗者痰瘀阻络之象,淡者,气血亏虚之侯,其舌两边属肝胆之部位,糜烂脱皮非热邪所致,乃肝肾之阳气亏虚,阳不化气,气不行水,水湿泛滥,浸淫舌体,故舌淡体胖,阳气被遏,木郁失达,水湿浸淫脉络,痰瘀互结,阻滞气血之循行,气血不得上行至舌濡养舌体,故肝胆之位脱皮糜烂。常年打不起精神,反复外感流清涕,嗜睡乏力,皆一派阳气亏虚之证.根据其头痛之病位亦为肝肾之经脉所循行,目珠蓝,舌脉相参,我师将其诊为肝肾阳亏、水渍木郁综合征.
肝主一身之气机,肾主一身之阴阳.肝阳亏损,气机不畅,则气血郁滞;肾阳衰危,不能温化水湿,则寒水泛滥;木不生火,心阳式微加之寒水上逆凌心,心阳不振不能主血脉,故百脉中之血运迟缓,气虚不足以行血至肢末,故手指皲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水渍木郁必波及于脾,湿困中州则水谷不易化,气血不易生,此其瘦弱无神之故也。肝肾母子同源,精血互生.故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如肝阳虚损,首先必穷及于肾,肾阳虚损,则阳不化气,所以出现水渍木郁等一系列病机的发展.寒湿瘀血皆阴浊之物,故同气相求,互结阻于脉络败成痰瘀,占据薄弱之位,使新生之气血不得输通营运,又化失其正而成恶性循环,况该患每逢旧疾复发便施以重剂寒凉之品,实雪上加霜之为也。故治疗此证必施以重剂温补肝肾阳气之品,此治本之所需也,然“补阳不如通阳”,因痰瘀痹阻脉络,只补不通只会愈补愈壅,必须在温补肝肾之阳的同时,辅以痰瘀同治之大法,方可收奇功也.
方中重用附子、细辛、干姜、吴茱萸等大辛大热之品,竣补一身之阳,顿挫水湿泛滥之势。附子、细辛走而不守,果有真寒,无所不至。干姜,守而不走,最善补中焦脾胃之阳。吴茱萸大补肝阳,在此与细辛为对,一入肝经,一入肾经,温阳通脉以止头痛,又辅佐以防风、柴胡、川芎等止头痛之药。防风,《本经集注》云其“杀附子毒”;《珍珠囊》云:“散头目中气滞,经络中流湿。”所谓“经络中流湿”乃痰瘀也,故防风一味即痰瘀同治。柴胡疏肝解郁,条畅肝经气机,气机活跃,则百脉兴旺。川芎乃血中气药,上至巅顶,下至涌泉,行气开郁,通脉散瘀,助吴茱萸温补肝阳,散瘀化痰。黄芪乃补气之长老,兴奋百脉,无处不到,气能行津,气为血帅,故黄芪可以补气以行津血,活跃十二经脉以消散气血凝滞。为此,我师对其评价甚高,称其为痰瘀同治之良药。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乃张锡纯先生之升陷汤,因该患寸口不堪重按,又无一热象,故去知母,取升提大气,以斡旋周身之气化。四君子汤与生姜、大枣补中益气以益气血生化之源,炙甘草重用60g,一可助防风解附子之毒;二可调和诸药。苓桂术甘汤助诸味补阳之药温阳化气,清痰除瘀。桂枝一味,张锡纯先生谓其是一简易升陷汤,我师谓其:"能举清阳上升,引浊阴下降,通达四肢,畅通百脉。"玉屏风散,扶理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辛夷,辛,温,与细辛为对,治鼻渊奇效。炒白芍,敛肝阴,补肝血,以防诸多热药燥烈太过。
我师开完此方,笔者心生余悸,其舌已糜烂至此,竟用如此大辛大热之品,岂不是抱薪救火?不料二诊,服上方五剂舌烂即完全平复,效不更方,又进五剂。三诊,时值今秋气候忽冷忽暖,故复遇外感,病有反复。加五味子、麦冬形成生脉散,气阴双补;加重细辛剂量达100g进一步温补阳气;加益母草、瞿麦、石苇等利水之品,给邪以出路,使水湿痰瘀之毒邪从小便而去。同时,石苇在此方中作用类似益母草,既利水又散瘀,我师常谓:“利湿利水即是化痰。”所以二者均具痰瘀同治之功。四诊,阳气大开,经络已通,舌体适中,色淡红,手皲裂痊愈且能汗出,流清涕之症亦日渐好转。遂又进五剂巩固疗效。(作者:安梦瑶 转自宝天中医) 春晓老师的医案夹叙夹议论点论据论证精准令人拜服,这才是传说中的中医吧,是真正掌握了中医精髓的人。给人以鼓舞和学习的动力。谢谢
同时向您请教一个问题,不知道您是否遇到过或者给解决一下,40出头的男性每到晚上脱了袜子,后脚掌和跟部痒的厉害,每每用坚硬之物点按揉搓划一阵才能缓解,有时还划破皮肤有血渗出,这样有一年多了吧,看足疗反射点几乎都是生殖泌尿系统的部位,是这些部位有问题反射到足部那还是其他,前脚趾缝间有脚气和这个有关系吗,麻烦您给想想办法,谢谢。
回复 #139 龙吟大海 的帖子
你的病有点象湿热下注,但要确认还需了解更多,你说的情况不足以准确判断。 原帖由 杏园春晓 于 2010/5/19 12:21 发表内伤(包括伤食)个人认为应该用脏腑辨证和五行生克制化进行论治,不能机械的用六经传变的理论推导。
《伤寒论》为中医最古的典籍,亦即为震古烁今最有经验的典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疑问,向老师请教。老师您说“内伤(包括伤食)个人认为应该用脏腑辨证和五行生克制化进行论治,不能机械的用六经传变的理论推导”,而冉雪峰先生强调六经的科学性,他说:“伤寒六经分篇, 具有六个次序,六项阶段,六种性质,六类疗法。 昔人谓伤寒以六经钤百病,为不易之法。病是万变无定,经则不变有定。以有定御无定, 即以不变应万变”。请问先生为什么说“内伤(包括伤食)应该用脏腑辨证和五行生克制化进行论治”呢?不知道先生所说的六经和冉氏所说的六经是否有别?是不是广义狭义之分呢?因为广义伤寒不是指多种外感病的总称,而是指人体受病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