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能感激這「緊湊」,她讓我渡過了一個個難關 ... ... 。
貼文的真誠,僅僅表達一點對天地祖先的感恩!
:)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6/1 12:52 发表
《中医固有理论》序言
古今中外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会像现代中医学这样,临床行之有效,而理论却含混凌乱,对临床毫无指导意义。
什么“气一元论”、“恒动论”、“中医解剖学”等等不知所云的“理论”充斥于学院教材。尽管对临床毫无作用,与中医毫无关系,但还是强行兜售给莘莘学子,实在被学生问急了,就说:“老祖宗就是那么说的,要领会精神实质!”如果哪位教授,能够给学生造成一些虚假的理解感觉,便属上乘之教了。难怪人们普遍认为,中医学是经验的堆积,其理论含混凌乱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没有价值。
任何一门科学,其灵魂就是自己的基础理论,一个没有灵魂的经验堆积算作什么科学?于是,中医院校毕业生倍感前途渺茫,纷纷从事西医或弃医从政、从商。后继乏人乏术现象越来越严重,“废医存药”行将成为既定事实。以致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中医理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古今中外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会像中医学这样,不让其遵循自身的规律发展,而要求用另一个学科加以检验,并要求向另一个学科靠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经络实质研究”,二十多年,花了二十多个亿都干了些什么?1981年山东中医学院《内经》进修班,盛传“经络实质研究”马上就告成功,陈功老师当时就说:“这不可能。”理由很简单,连“经络”的概念还没有人能说清楚呢,只是懵懵懂懂的把它想象成西医解剖学或生理学一个尚未发现的系统。如果真的在西医框架内找到了这样一个“经络系统”和它所连通的所有中医脏腑器官,那么,就证明整个西医的解剖学就全是错的,这可能吗?古人能发现今人怎么也无法发现的解剖生理系统,那么,没有发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显而易见的东西,岂不怪事?
为什么这样的研究课题能屡屡立项?就是机械地认定了“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西医是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唯一科学方法论。在没有把中医学固有的理论阐述清楚,以便中西医研究人员有个明确真实的研究对象的情况下,所谓“研究”、“发展”、“改造”、“结合”岂不可笑。
古今中外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会像中医学这样,先进在远古,落后在当今。
本来,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旧的理论模型被淘汰,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可是,对于西方现代一些崭新的科学理论,我们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无论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论、耗散结构论、拓扑论、混沌论。足以证明,古老的中医理论绝没那么简单,在其古老的形式中却时时闪烁出睿智的光芒。
其实,中医理论的本来面目,并非当前《教材》所阐述的样子,而是,一个概念确切、逻辑严谨、理论自恰的认知体系。具备现代科学的基本属性,它的超前性若被揭示出来,足以让世界震惊。它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就像中华民族一样,海纳百川,只有这样的民族才能产生这样的伟大医学。
中医之所以陷入目前这个岌岌可危的窘境,其由来几乎与它的自身的存在一样久远。从古至今对中医一直是“批判地继承”,可是,取其“精华”总是连同着“糟粕”,弃其“糟粕”又不见“精华”。中医这门科学怎么会逆向发展呢?我们不妨号号中医学思想史的脉络:
中医理论的产生是以先秦道家(黄老之学)的自然观与人体观为哲学背景的,采用归纳、演绎、逻辑、分析等综合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却创立了臻善完美疗效确切的系统医学体系。中医在后世发展的进程中,哲学背景发生转变,逐渐丧失了自然科学的属性。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便具有了“官方”性质。本是社会科学,却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强加于自然科学的医学身上,医学领域逐渐被“儒医”所独占,从而排斥矫改与儒家思想不符合的内容,由此开始了中医理论的混乱。例如,孔子不语怪,则与高级气功有关的“气化论”就只剩下精、气、神三个空洞的概念,其它内容因涉嫌“怪异”而弃之不顾。把一个极具前瞻性的系统医学与科学,扼杀在两千年前。
二、“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儒家礼教造成中医外科手术学的大部失传,在清代甚至连针灸疗法也因“针刺火燎,非事君亲之道”而一度被禁。一个真正的解剖医学,也没有在中国得以诞生。不然,中华民族将会有两门先进的医学,甚至现代科技也早就在中国发达了。
历史证明,再好的哲学,一但“独尊”就造成了对历史的反动。后期儒家至宋明时代又揉入了一些道家与易学的概念,演变为“理学”,即被当前称之为“气一元论”的东西,就更加反动,彻底使中国社会停滞、科学窒息。
三、儒家的“道统”观念,使国人养成了对于已有的,无论对错都要遵守的习性。古代先人对经典的注释又被后人奉为经典,以讹传讹之事屡见不鲜。例如,对“病机十九条”的注释,自唐·王冰首创以来,后人遵之,竟无一家是正确的。对于“为什么火热居其九?”“为什么如此排列?”等这类人人都能想到,又不难解决的问题,竟无一人认真探讨。事实上,“道统”观念,有利于文明的传承,但不利于文明的创新,以至于中国几千年来,文明程度一直处于近乎不发展的地步。我们感谢先期儒家“泥古尊经”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中医典籍,但也得清醒地认识到对中医学的伤害。
四、奴才性保留着,不过把“道”换个形式,对道统的迷信,演化成对科学的迷信。自西学东渐以来,西方科学的巨大成就,使那些只知炫耀时髦而一知半解的人忘乎所以,用自己似懂非懂的知识去评论自己根本不懂的中医。这儿不是“精华”,那儿一定是“糟粕”,对自己的祖先是那样的鄙夷、不屑,一百个瞧不起,恐怕玷污其“科学头脑”。这些人真讲科学吗?就拿幽门螺杆菌来说,中国民间曾流传用黄连素与痢特灵治疗胃病的“偏方”。该方确实有效,但被中国的权威所嘲笑,说患者根本不懂胃病的发病机理。如果不是相信权威的定论,但凡尊重一下患者的医疗实践,发现幽门螺杆菌并获得诺贝尔奖的应该是某个中国人吧?
在中医存废斗争中,中医人同样用机械唯物论来论证中医也符合西医的某些属性,把中医等同于西医的早期阶段。虽然,中医人的饭碗子保住了,但是,直接断送了中医系统科学的先进性。恰恰这时候,系统科学在西方萌芽、诞生了。而我们只能用“有效就是硬道理”,把“经验”、“手艺”、“人文”“上升”为“科学”,经验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就是这些人对中医及科学的贡献。
五、当今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更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掘自己的祖坟,以哗无知之众、取西学之宠。一些人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不是先弄清它说了些什么,而是先贴上“朴素唯物主义”、“自发辩证法”的标签,以其与辩证唯物主义拉上亲戚关系,以二等辩证唯物主义自居。这等于给孙悟空戴上漂亮的金箍,嗨,中医就怕谁念“紧箍咒”。
迷信“还原论”才是唯一的科学方法论,把中西医不可通约的两门不同科学体系强行“汇通”,造成中医学概念的彻底扭曲。有人用类似中医术语的语言,去描述西医的生理、病理,制造假的中医理论;或是曲解经文,强行使之与西医一致;或者进行中西医理论的嫁接。例如,《中医基础理论》(六版教材)所述的“胆”,“助小肠消化”,“胆汁源于肝”;“骨”和“筋”有保护内脏的作用等,就是从西医常识那里移植来的,冒充为祖先的遗训;把“心主血脉”解释为心脏推动血液循环,把“冠心病”改名叫“心血痹阻”,并强行征引《素问·经脉别论》的一段文字证明中医在两千年前“就知道血液循环”的证据;还有的在“肾主骨生髓”之后嫁接“髓”能生血。如果“胆”真的就是解剖学中的胆囊,那么,它与人的“勇、怯”有什么关系,胆囊摘除的病人岂不胆小如鼠?如果中医的“心”就是西医的心脏,那么,为什么不说那个“神明”在心中一跳一跳地动?如果中医的“髓”能造血,那么,作为“髓之海”的“脑”岂不成了最大的造血器官,而人人都患脑溢血?
总之,中医理论的现状有如一顶被胡乱践踏过的金丝皇冠,人们只能感觉黄金的珍贵,却不知皇冠的价值。把这个理论的固有框架显示出来,这是从任何角度,用任何方法研究中医的大前提。本书提出的“四部五论”框架,是通过对《内经》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并经《伤寒杂病论》验证得出来的,这一统一严整自恰的理论框架在中医理论中是确实存在的。然而,一门科学体系的确立,是需要论证的。“四部五论”是否完整、完善地揭示了中医固有的基础理论的框架,理应征得广泛的论证。再者,把中医的整体理论体系揭示出来,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不是少数几个人就能最后完成的。笔者只能充当发难的陈胜、吴广,而不能成为兴汉的刘邦,望有志同道共同探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些许力量。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
作者 陈功 于建成
2007年6月
[ 本帖最后由 海韻 于 2007/9/1 00:15 编辑 ] 上貼
我想寫一點感想的,惜此時有突發事要做,
明天又開學了,.... 有空再續吧。
揭示《內經》的深邃內涵,
于老師,
加油!!! 原帖由 海韻 于 2007/8/31 21:32 发表
這二天所用的方法、療效有突破,好高興。...
祝贺你临床上的小有成就,成就感是进步的原动力。
整脊疗法的确是西方人的发明,但这种发明仅仅是中医推拿学中早就有了的一个小技术。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某些国人确实需要捋直脊梁骨。 中医不是科学,而是真理
科学,作为意识形态之一,正走向统治所有意识形态。其实真正的学问未必都属于自然科学,比如计算机,属于机械逻辑,它的伟大则与自然科学无关;自然科学不是真理,未必都能准确揭示自然规律,圆周率是个无理数,就是告诫人类,自然规律绝不会按着人类的逻辑运动,也不会按着人类的方法论存在和发展。
论,议也,分析和说明事理;法,处理事物的手段,都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无论是还原论、整体论,还是辩法、证法、辩与证法,都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手段,自然凭什么按着人类的说明方法而存在和发展?纵观西方的学问体系,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不难发现,不管打着唯物还是唯心的旗号,都没有从唯心主义的圈子逃脱出来。中医的“辨”,用的是“忄(究)”;辩证法的“辩”,用的是“讠(言)”,一个穷究斯理,一个语言论证,岂是一个层次?中医不是今天的自然科学,仅仅包涵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科学建模来揭示自然规律,而中医依据自然规律而建模;中医不是今天的自然辩证法,仅仅包涵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属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是依照自然的辩证法而存在和发展的,而中医认为自然是可以采用辩证法去认识的。这就是中医与科学、哲学“客观唯物主义”与“主观唯物主义”的区别。
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结构、逻辑、观念,定义为主观唯物主义;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本身,并可被认识,定义为客观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就是客观唯物主义。但认为自然是依照自然的辩证法而存在和发展的,就脱离了自己的客观唯物主义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目前最先进的哲学,也是发展的哲学。客观唯物主义
的积极意义在于对自然的认识是局限的、发展的、进步的、无止境的。
说中医是科学、是文化、是哲学、是艺术、是手艺、是经验、是技术,都是盲人摸象,谁说的都没有错,但仅仅说的是中医的一个部分。“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气交变大论》,“夫治国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浅,杂合而为一乎”《灵枢·外揣》,可见中医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医学,而是一门综合性学问体系。如何评价中医,实在是太难了,用“真理”描述也许更准确。真理(truth),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我所说的中医,并不是今天被普遍认识、掌握与应用的中医学,一个被儒家与近现代科学哲学修矫了的与经验堆砌起来的中医学,而是由《黄帝内经》构建,《伤寒杂病论》临床验证的中医固有理论体系。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逐渐深入,必然带来方法论的革命。中医取代物理学这个理性主义的学问,成为未来科学、哲学(学问)的带头学科,决不是痴人说梦。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加入到中医固有理论研究当中来,促进中华文化(学问)复兴,中华崛起,时日不远。
参考文献:
蝴蝶夫人 关于生命与自然辩证法的论述 互联网
wode11 关于辩证法与物质的论述 互联网
愿意摆擂台的医生
我见识过几个医生,动不动就要与人摆擂台,一派天下第一、舍我其谁的架势。A君,识得几个字的农民,早年患黄疸性肝炎,被一位乡医用散剂纳鼻取涕治愈,得了这一所谓的祖传秘方,遂开始行医生涯。然几十年后黄疸性肝炎日渐减少,难以糊口,就用这散剂治非黄疸性肝病,不效,就到书店翻书,得一能让他记下的丸剂成药。到药店买来把丸搓成条,扬言祖传秘方,也蒙些疗效。一医生患病找到他,识出是逍遥丸,A君认定自己的儿媳与该医生有一腿,因为都是其儿媳到远处进药,儿媳不泄露天机,他人何能识得?该医生告诫他此药并不适合所有患者,A君就要求与天下所有医生摆擂台,看看谁看肝病看得好。
B君,无业游民,到某医院承包科室,代理一家药厂的西药治标中药治本的治疗糖尿病的药。抓住患者图小便宜的心理,免费检验。他检验的方法很独特,先在患者手上搓些药粉,再滴些溶剂,若变红就确诊为血糖高,血糖不高,何能出血?着实蒙了好多人。其它科的医生到中医科请教,中医生指出,不过是江湖术,并确切指出其具体原理。B君认准了中医生动过他的柜子,偷看了他的秘方,非得与中医生摆擂台,看看谁更懂医学知识。
C君,某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教授、主任医师,专治肝硬化。该医生最为自豪的就是发表过若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重用白术的论文。当有人问其中医的脾不是西医的脾脏,中医的肝何以就是西医的肝脏的时候,他就要求问者把中医界的泰山北斗找来与他打擂台,看看谁的理论更正确。
D君,伤寒论倒背如流,但从来不开经方,照他的说法,哪能所有的病都是着凉得的。有人说,其实他不懂伤寒,D君就要与人摆擂台,看看谁背伤寒背得好。
E君,某医院社区门诊主任,抗菌素治疗病毒性感冒的大家。其理论根据就是,对发烧不干预,烧坏了组织怎么办?有人与其开玩笑,油着火,水能灭吗?感冒不找你得七天好,找了你一周就好了。她非得要与该人摆擂台,看看谁治疗感冒更有效。 现在开始介绍《黄帝内经》构建的《中医固有理论框架结构》的病理学部分,
第七章 病因学说
虽然,《内经》中没有提到“病因”这个词,但是,这个概念是应当存在的,《内经》多次隐性使用了“病因”这一概念,即讨论疾病是怎样发生的,所以,后人才造出这个词来。然而,后人造出“病因”一词,却没有明确其定义,从而使得基础理论与辨证治疗脱节,造成临床应用理论混乱。对“病因”的理解,即致病原因,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其实不然,现今我们认为的“病因”只不过是一些与疾病有关的表浅现象,根本没有触及“病因”的实质。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一直被误认为“病因”,其实,这里所说的各种环境因素,都是引起疾病的可能因素,而不是“病因”。只有当“气合”,即几种因素相结合的时候,方能成为病邪,再有了可乘之脏腑器官,这时才真正成为“病因”,而引起疾病。
那么,“病因”究竟包含哪几个方面呢?对《内经》的整体研究发现,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先天秉赋、二是天地之气、三是心神志意。
第一节 中医病因学说
《内经》的人体观,不是先把人体定格为某种特定的事物,如机器,也不是追究人体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更不相信鬼神的作用,而是把人与其它各种事物同样看作是由天地所生成的客观存在。包括人在内的各种事物,由于所受天地之秉赋多少与偏颇而各有不同的形质,其中,人是所受秉赋最为全面、均衡的。人与其它事物一样,不为任何目的而来,不因任何原因而去,自生自长自消自灭。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而“尽其天年”,便是疾病。那么,造成人体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是先天秉赋。
一、先天秉赋
每个人的秉赋各不相同,《灵枢·本藏》:“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不同的秉赋,会造成不同的疾病,有的是身体的,有的是人格、心理的,《灵枢·本藏》:“五脏皆小者,少病,苦憔心,大愁扰;五脏皆大者,缓于事,难使以扰。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灵枢·本藏》在用树木的坚脆作比喻后说:“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二、天地之气
既然,人是由天地所生,那么,天时地利之异也就可以使人患病。
《素问·异法方宜论》讲的就是东西南北中五方地势、水土所致的多发病的不同。东方多痈疡、西方多生内脏病、北方多脏寒满病、南方多挛痹、而中央多痿厥寒热。《素问·异法方宜论》:“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大小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另外,地之气对人的作用还包括(通过)饮食五味。
天时变化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一是,年衰月空之时卫气衰,再遇虚邪之风则可伤人(见《灵枢·岁露论》);二是,运气客主胜复之时有风热湿燥寒火六气可使人致病(见《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心神志意
人异于其它万物最根本的就在于“神”,《灵枢·天年》:“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从《灵枢·本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可以看出,能够影响神的是“志意”。志意是心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自主的,能左右心神。志意的状态直接关系到人的疾病与健康。《内经》多处提到,“志意治”则不易患病,“志意不治”则病不易愈。特别是心神志意所生的七情过度,成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以上先天秉赋、天地之气、心神志意三者是生命之本,也是造成疾病,使人不能顺利尽其天年的根本原因。然后才有对各种不同致病因素的具体阐述,这就是后人所谓的“病机”,即病理机制,而非《内经》病机原意。
这三个致病原因,是不分内外的。《内经》的生理、病理都是认为人与天地是浑然一体的,人的个体不过是天地自然的一个全息单位,这个全息单位没有内外之分,其病因也就没有内因、外因之分。后世所谓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说”,只是一个为了掌握(记忆)病因各种不同属性的一种相对分类方法,对于辨证治疗是没有作用的。病因只分邪、正(真)两个方面,即邪气盛、正气虚,凡病皆如此。若以邪气盛为主导而正气不甚虚,则为实证;若以正气虚为主导而邪气不甚盛,则为虚证。如果,不是这样理解病因,那么,就无从理解张仲景的用药规律。仲景之后除了有些经验方积累以外,再无人能够系统地制出那样精悍神效的方剂,对“病因”的不正确理解则是重要原因之一。后世医家能够模拟使用仲景经方的,便可称之为“伤寒大家”了,这样的大家,不过是经验的收集与验证罢了,不曾带来中医理论的任何进步。
第二节 中医与西医病因学说的差别
这三个致病原因,包容了西医所有的致病原因。无论是微生物,还是代谢紊乱、免疫失调、基因变异、身心疾患等等,《内经》都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的。例如疟疾,西医从生物学角度阐明了其病因是通过接收疟原虫所致的疾病。而《素问·疟论》却说是夏伤于暑或汗出当风,邪气与卫气并行,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邪气随之内外相摶而发病。若从西医学角度来评判,说《内经》理论荒唐、幼稚,恐怕没有人反对,可是,按照《内经》理论对疟疾进行治疗,特别是使用针刺疗法确有卓效,甚至胜过药物疗法,这样,就不能否定《内经》理论的正确性,这个理论又没有去否定西医的什么东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定理还是定律,都不是自然规律本身,只是人类认知这个世界的一种方法论,属于人的主观范畴。中医与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认知体系,在认知方法这个层次上是可以比较异同的,但是,具体到了各自的理论上,两者则没有可比性,也就是说,不可能一个成为标准来衡量另一个的对与错。所谓“用西医研究中医”的提法,是一个大多数人都赞同,然而事实证明却是极其荒唐的。切记,科学理论是没有“从众”习性的,检验一个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只能是其逻辑的自洽与实践的有效。
了解考古学碳十四测年技术的都知道,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组成氮气的氮原子发生了变化,成了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碳十四。所有生物,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活着的身体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碳十四,同时身体里的碳十四会不断地衰退而变回氮气。我们不是要探讨碳十四本身在医学上的作用,而是借此说明天地自然与其全息单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万物是有着信息传递与应答的途径和方式的,而这种信息传递与应答途径和方式的规律是可以认识与掌握的。何时、何地、何人,发何病,必然有其规律,中医就是这样利用了今人控制论同构对应性原则在总体上把握的(《素问·五常致大论》:“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升明之纪,……其虫羽……备化之纪,……其虫倮……审平之纪,……其虫介……静顺之纪,……其虫鳞……”)。
小结
先天秉赋、天地之气、心神志意三个致病原因构成了中医病因学说。人与天地是浑然一体的,人不过是天地自然的一个全息单位,人的秉赋、疾病也势必与天时地利相关。
对于病因,中医与西医采用了不同的认知方法,中医注重宏观规律性的把握,西医注重微观实质上的研究,两者没有可比性,但具有可溶合性。溶合的前提是,中医固有理论的真正揭示及人类认识自然方法论的革命性进步。生命与疾病,既不像中医几千年前认识的那样粗旷,更不像西医今天研究的那样肤浅,医学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这种溶合,必然是以博大的中医为主,吸纳西医某些合理的认识。
既然,人与各种事物都秉受于天地,而天地之气又是“大则无外。小则无内”,所以,我们对于人体的认识就不应受任何约束与限制,不必拘谨于某些主观的理论与定律,以致拒绝承认某些客观事实的存在,如一些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的中药的疗效。 中医理论之所以博大,或者说具有巨大的包容能力,正缘于此。 韩泰轮胎胃溃疡
韩泰轮胎经营部的工人从货车上卸轮胎到经营部的仓库,仓库门口与地面有一近20°的漫坡,工人们先在货车下正对门口的地面平放一只轮胎,把要卸下的这只轮胎立起来,滚落到地面轮胎的外沿,这只轮胎被弹起顺势沿着漫坡滚进了仓库,何等巧妙的技术,何等美丽的劳动场面。
我问工人这是什么原理,工人回答说不知道,就是觉得这样节省劳力。工人们并不懂什么势能、动能、摩擦力,但把物理学原理极其巧妙地发挥到了“美”的境地。这说明了什么?科学理论仅仅是对实践的一种总结,它本应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而不应该成为标准,对实践中它所无法解释的加以批判。实践永远走在理论的前面,不知道空气中有氧的存在,不耽误火的利用;不懂得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没有阻碍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不懂得天花是否是病毒引起的,不耽误种痘技术的发明并开创免疫学先河。
中国民间曾流传用黄连素与痢特灵治疗胃溃疡的“偏方”。该方确实有效,但被中国的医学家所嘲笑,说患者根本不懂胃病的发病机理,胃溃疡不是感染而得的,小嘴一撇:懂么?如果不是迷信所谓的科学定论,但凡尊重一下患者的医疗实践,发现幽门螺杆菌并获得诺贝尔奖的应该是某个中国人吧?现在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采用抗生素治疗的错误方法,嗨,石头墩子般的中国医学家们的脑袋。
“科学”正成为国人的迷信,成了阻碍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绊脚石。
就到这吧!
自从《招募志愿者 重申中医固有理论》的帖子在很多论坛发出以后,5个月来点击超过了2万人次。依网友的建议,陆续发表了《中医固有理论框架结构》的八个章节和其它两篇论文,本想赢得有志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网友参与,质疑、修改、扩充、完善、创新,然而,至今没有得到在学术上有建设性的回复,这让我们失去了再写下去的动力。年逾致事的陈老与忙于生计的我,几个月来把业余时间都花费在这了,还望网友们体谅。再者说了,著书立说是为了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无从下笔。我们认为《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条理非常清晰,不知道大家对其理解出现偏差问题出在哪了,只是自己假想设了些命题,未必真能解决问题。没有疑问提出来,真不知道从哪儿动笔了。
我们想就到这吧,把八个章节重新整理一下,建一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szyzy)放在那里,至于后续的病理机制部分、诊断学部分、针灸治疗学部分,《伤寒杂病论》严格秉承《黄帝内经》所创立的方剂学、中药学部分,以及各家学说对《黄帝内经》部分理论的发挥极其临床经验的总结,就由有兴趣的网友们继续完成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八个章节仅仅是概括性的阐述,虽然结构也许完整,但框架还很粗旷,需要进一步扩充。参与的网友甭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加入到作者栏里。有能力的网友也可编辑成电子书,一个开放的不断扩充的电子书,顺便也给我们发一份。
最后再絮叨几句:
第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黄帝内经》博大精深,各家学说汗牛充栋,把这中医固有理论揭示出来,不是一个或几个天才更非小肚鸡肠的人所能完成的,是需要众人智慧的、是需要无私奉献精神的。因为,《黄帝内经》本身就是很多代人智慧的结晶,后人也为其做了很大贡献,保存、收集、整理、校对、勘误,所以,现在我们要对其研究,就必须仿照夏商周断代工程,多学科多领域的大合作。
第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天以高等院校教材为代表的中医学,是一个几乎完全背离了中医固有理论的、被儒家哲学与西医学方法论修矫了的、不伦不类的“医学”体系。理论的混乱与不着边际、临床的低效与行业及其服务能力整体萎缩,所谓的中医专家、教授、博导们,做了中医的真正掘墓人,正把祖先的伟大发明创造送上断头台。
第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医学不是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唯一方法论,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学问体系,两者没有可比性、通约性,有的只是溶合性。不是中医曾经是西医的早期阶段,西医的局限不可能揭示中医学原理。相反地,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以博大精深的中医为主,吸纳无公害化处理后的某些西医理论。就像猴子与桃一样,怎么比较孰优孰劣,怎么把两者通约?但可以溶合,也就是猴子吃掉桃,让猴子得以生存。即便是中医就此消亡,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未来也必然寻找到这一方法论。
第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医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个没有严谨自洽的具有实证特点的基础理论的学科体系,是难以登上科学殿堂的。不能登上科学殿堂的学问,是无法在主流社会生存的,即便能够残喘,也仅仅是沦落到民间杂耍的地步。人类健康需要中医,中医不消亡的前提是中医固有理论的马上揭示。
第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中医科学院基础所,还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其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根本没有触及到中医固有理论的边。如果不通过广泛论证强行通过其成果,就将把中医学彻底埋葬。不过《中医固有理论框架结构》就是一面镜子,想强行通过鉴定验收也难。哪位网友参与进来,就是对中医的贡献、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对全人类的贡献,历史会证明并记录下这一点。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陈功 于建成
有愿意交流的网友请联系:yupingfengzyzy@yahoo.com.cn
0432--7798247 0432--2031220 013904429479 歇歇也好。
想起“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又想起事缓则圆。
各位先生就当我说梦话吧。我确实是觉得两三个人一两年就可以完成古中医的现代表达。因为,现在的两三人相当于古代两三百人,现在的一两年相当于古代的一两百年。
另外,还有一个策略问题。纵使奇瑞集中精力造出比奔驰还好的轿车,它还是卖不了奔驰的价。 原帖由 康皮 于 2007/9/21 14:43 发表
歇歇也好。
想起“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又想起事缓则圆。
各位先生就当我说梦话吧。我确实是觉得两三个人一两年就可以完成古中医的现代表达。因为,现在的两三人相当于古代两三百人,现在的一两年相当于 ...
等等再说吧,待我先做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