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继续谈谈我的一些经验。十一长假,我女儿犯了咳嗽。起因是我们全家打的士从花都到东圃,天气比较热,的士司机为省钱没开空调,小孩在车上睡着了热出一身汗,第二天就开始咳嗽。
这一次女儿没有发烧,就是出汗以后陡起咳嗽,干咳无痰。开始空空的咳,咳得厉害了扯得脸红脖子粗的,看得我们真替她难受,但是却束手无策。
也不是老咳,只是背上出了汗,如果没有及时地给她擦背,马上就会犯咳。我们就得非常小心,时不时地摸摸她背上有没有汗,用个小毛巾隔在她背上,一天换十多条干毛巾,还是不行。一不小心汗溻了背,就咳起来。
我们都不敢相信医院了,一去准给当成肺炎治。我就琢磨怎么来给她治,可是一琢磨就发现治咳嗽对现在的我来说实在是非常难。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咳、嗽是不分的,而咳和喘有分,只是没有哮的提法。我还背不下来全文,我用Word的搜索功能把所有咳的条文和喘的条文搜集在一起,才发现我完全懵了。咳只是一个症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我只通读了一遍《郝万山讲伤寒论》,《金匮》我还没有读过,我感到我还没法辨清楚证,就犯踌躇了。
我母亲也是常年久咳,我想学习中医的初衷之一就是想自己能治好母亲的病。我曾买来唐步祺唐火神的《咳嗽之辨证论治》还没有看。临时抱佛脚来翻看,他把咳嗽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大类下面又有很多小类。我觉得没理由内伤,只可能是外感咳嗽,于是连夜看了一遍外感的部分,感到不得要领。
太太逼着我想办法。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想到“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开了两付轻剂麻杏石甘汤(麻黄3g杏仁9g炙甘草9g生石膏15g),吃了一付,没有改善,出汗溻了背还是咳。第二付太太就不敢再给孩子吃。
太太看孩子每天都咳个几回,我又没把握,她就自己去药店买来小儿止咳糖浆。我看看说明书,成份是桑叶、菊花、连翘、杏仁、薄荷、桔梗、甘草、陈皮、贝母等,原来是桑菊饮加减,主治风热咳嗽。我没了主意,太太试着给孩子喝,前后喝了一瓶,也没见效。
我觉得这次没有其他症状,不发热、不恶寒也不恶热,不口渴,大小便正常,舌苔也和平时没有大差别,脉也没有特别(我不懂),胃口、情绪也正常,正常情况也不咳,就是不能汗溻背,汗溻了背马上就咳。
那么是不是营卫不和而致咳呢?要不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看看?我就又去抓了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半剂),给孩子煎了三回喝,也不见效。
后来我自己煎天魂汤喝,也给孩子喝一点,也没有帮助。
看见孩子的眼眶下有点黑,记得《蒲辅周医疗经验》望诊提到眼眶黑为有痰饮,我还没有治痰饮的经验。小青龙治水饮挟寒,水寒射肺,但是女儿咳而无痰,更别说是泡沫痰了。更别说“喉中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证了。我备有温化水饮的苓桂术甘汤的药,但是因辨证不明不敢给孩子喝。又想起我妈以前咳喘急性发作吃蛇胆川贝散加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有效,但是也没敢给孩子用。
我彻底的放弃了。孩子只要不咳,没有其他不适。我们就特别小心她出汗,出汗就给她擦干背。想等它自愈。过了两个礼拜,不见好也不见坏,每天照常上幼儿园。
有一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特别开心。她羞她最要好的一个同学,结果胸口给那个孩子结结实实打了一拳,放学后又去那个孩子家去玩,喝了一大杯牛奶,吃了一些东西,回家又喝了一杯果汁。孩子们又到我家来玩,我女儿又喝了一大杯水,结果就吐了,正好我下班回家看见。晚上孩子就没吃什么东西,说肚子疼,问她哪儿疼又没法指出来,白天也没睡觉,玩得也许开心过头了,晚饭时间就哭闹。我们知道这是吵瞌睡,就安排她睡下了。晚上一两点钟太太叫醒我说孩子发烧了,我现在对孩子发烧有信心,就让太太不要理,也不吃药,等天亮了再说。第二天早上孩子不烧了,整天也没什么问题。可见发烧不可随便吃药,有时候不吃药自己就能好。
但是第二天下班后我回到家,孩子整天没有胃口,晚饭也不大肯吃。摸摸肚子鼓鼓的,象有点胀气。孩子的咳嗽没有好,我们没理会,现在胃口又不好,想一想最近这几个星期小孩吃饭都不是很爱吃的,好像经常肚子胀胀的,今天表现得特别一些。头天晚上吐了后一整天都没吃下去多少东西。太太要我想办法,要不就去医院了。我没治好孩子的咳嗽,她对我信心大减。我说咳嗽我是不会辨证,这个肚子胀、胃口不好我会治。
《郝万山讲伤寒论》厚姜半甘参汤一节我印象深刻。“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厚朴夏姜参草寻,善治腹胀妙通神。脾气不运痰气结,三补七消法超群。”于是去抓了两付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24g法半夏12g炙甘草6g人参3g生姜24g)(见到张长恩医案有加苍术9g 陈皮6g, 我为了单独看看厚姜半甘参汤的效果,去掉了这两味平胃散加味)。结果吃了一剂,腹胀已去,胃口恢复,大便也好了很多。本拟续服第二剂,但是这个药中厚朴量大,气味极难闻,加了很多糖孩子都不愿喝。我已经熬好药了,孩子不肯喝,太太问我肚子不胀了可不可以不喝,我也没有坚持,就没喝。
不仅肚子不胀,胃口恢复,而且咳嗽好像也随着好了。咳了差不多二十天了,我们也没在意,以为是刘力红说的“肺主治节”,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十五天,现在十五天过去了,二十天都差不多了,这个咳嗽也就是自己好了。
这期间念兹在兹,满脑子都是咳嗽的问题。我翻看了下载的《赵少琴内科学(杂病证治)》咳嗽一节,内容和《咳嗽之辨证论治》差不多,感觉说得比唐步祺先生更精练。我还是没有什么心得。赵老师和唐老师都不拘经方时方,似乎赵老师更偏于轻灵,而唐老师则显然是火神派的,比较重视抚阳,这个感觉也不知道对不对。
又翻看胡希恕一派的几本书。结果在《胡希恕》(又名《经方传灯》)一书的“治疗咳嗽的经验”一节中开宗明义就说“咳嗽主因痰饮,至当温化降逆”,又说“治疗咳嗽的方药很多,可以说成千上万,但胡老最常用的方药是半夏厚朴汤,问其由,主要是:咳嗽在《金匮要略》中与痰饮列为一专篇论述,是说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而致。对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如再选用适当的方药,临证多有捷效”。
厚姜半甘参汤,厚朴半夏,除满消积,化痰去湿,不仅把肚子胀的毛病给治好了,还连带咳嗽也治好了,原来这个咳嗽是痰饮所致。期间我也曾想到过痰饮,看孩子眼眶下有黑影,我曾想到痰饮,但我不会治。我只想到郝万山教授讲小青龙汤治水寒射肺,咳止了而水饮并不是那么容易去的,得用温药的苓桂剂善后,我以没见到苓桂术甘汤证而不敢用,也没想到半夏厚朴的除痰饮。于是我的疑问豁然而解。
可惜没有《郝万山讲金匮》,可能我要去找找何任先生关于金匮的书来读。
关于咳嗽(续)
女儿的咳嗽也并没有完全好。只是我两天没看见她咳嗽了,误以为好了。只是比原来好多了,不再一出汗就咳。早上起来会咳两声。今天周六(十月28),她们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去莲花山玩,玩得非常开心,出了好多汗也没咳。吃完午饭后回来给她洗了澡午睡,睡下半个小时咳醒了,咳得厉害呕了,吐得衣服上、床上、地上都是,我给她收拾,发现吐出来的很多粘乎乎的痰涎。越发觉得这个咳嗽是痰饮上犯所致。上次用了一剂厚姜半甘参汤,煎了两次,每次给她分两回喝,除痰是有效果的,可惜没有接着喝第二付药,煮好了都倒掉了。
今天我没有陪孩子出去,坚持留在家里看书,仔细阅读了《胡希恕》一书“治疗咳嗽的经验”一节,胡老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加减治痰饮所致咳嗽,或用小青龙汤治外寒内饮,给我很多启发。我觉得面对咳嗽不再那么惶惑,感到有了一丝信心。
胡老指出“张景岳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这是从理论上分类,实际在临床上往往同时并存,内伤易招外感,外感也易导致内伤。因此临床无必要究其是外感和内伤,只要看其具体症状辨证论治即可。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对一些没有临床经验和初学者来说,这一分类当然便于记忆,但临床应用往往遇到一些问题,如一见咳嗽病人就截然分为外感或内伤,治疗也但分宣解或补益,往往忽略两者兼证的治疗 ,造成病情迁延不愈”。这恰恰说中了我的毛病。我一开始就照内伤外感来分,并且想当然的认为她一个孩子,受了点热陡起咳嗽怎么可能是内伤呢? 所以连内伤的部分都不看,一直在外感里面琢磨。也没有意识到痰饮也归到内伤类中。
痰饮也没有喝一剂药就能顺利除掉了,常常要慢慢温化。而且记得好像在哪本书里面谈到躺下反而容易发作,站着还没事。
另外,我太太跟我说,人家吃中药都是几付几付的吃,而我很多时候都是抓一付,即使方子对,效果也没那么快呀。我想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当然是我自信心不够,非常的小心,一付药没见到效就不敢接着用。第二个原因是我相信仲景经方的神效,如果辩证正确,方对证,那么一剂就能看到效果,至少有改善,这样才敢接着用第二剂,这点我已经体会非常深刻了。如果不对证,那么就没有明显效果,也就不敢接着吃。而且我很多时候都遵从 汉代一两等于15.625g (我常简单对应约为15克)的量,相比现在很多习惯汉代一两等于如今一钱3g的量要大很多,即使小儿取半剂,相对来说也已经不小了。要么中病,要么不中。中病即止,不敢多用。
咽干和小柴胡
另外一些体会女儿初起咳嗽的时候,我太太每晚照顾她,时常要给孩子擦背,晚上睡不好觉。秋高气燥,自己也总觉得咽干,嗓子痒,象要咳而咳不出。也没在意,以为不过是秋燥,过两天就好。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咳嗽上去了。
过了两天太太更加咽干得厉害,而且额头疼,额头至鼻梁发紧,鼻子缩缩象要感冒。我想起《郝万山讲伤寒论》上反复强调的阳明表证而引用的《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之阳明表病脉证口诀“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觉得像葛根汤证,又见口渴唇干,舌苔见黄,觉得有里热,于是抓了付葛根汤加石膏(葛根9g桂枝9g麻黄9g白芍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4枚生石膏30g,这次没有用《伤寒论》中的剂量,而是参考了《胡希恕》一书中一个案例的剂量P7)头煎睡前服,嘱咐晚上温覆取汗。第二天早上觉得头也不疼了,鼻梁也不紧了,只是还是咽干痛,就没有服二煎。这是我头一次用葛根,看来这个葛根疏通经络、升津液、起阴气,滋润经脉的作用名不虚传。
这个咽干咽痛又持续了两天一直不好,我想起郝教授讲少阴病时治咽痛的几个方子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和半夏散。我又去抓了两付桔梗汤(桔梗10g 甘草20g),吃了一付也没什么效果。这个时候月经来了,嗓子依然疼。我很相信那篇谈论女性的保养的帖子,准备给太太吃丹参四物汤调经,已经吃了两个周期了,效果似乎挺好,以前每次来都疼,吃过一次第二次来就不疼了。家里也备得有几付丹参四物汤,这一次来我依然准备让她炖来吃,要连吃四个周期120天后看效果。
但是嗓子还疼,桔梗汤还喝不喝呢?我觉得不相冲,可以喝。炖好了丹参四物汤喝了一回,也煎好了桔梗汤还没喝,吃完晚饭太太跟我说这些天好累哦,整天为了孩子晚上睡也睡不好,今天觉得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我想不对头,这是往来寒热,小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又是经期来的,用小柴胡错不了。于是赶紧去同仁堂抓药。记得两个月前用过一次,我想这个方子用的机会很多,就抓了四付(柴胡20g 黄芩7.5g 党参7.5g 炙甘草7.5g 法半夏10g 生姜7.5g 大枣4枚,另加桔梗6g 单包),又看到有小柴胡冲剂,一盒十小包12元, 自己配的四付饮片倒要20多元,比一盒成药贵,但是冲剂不用煎药,方便,也买了一盒。买回去太太果然图方便吃冲剂而不愿煎药,头两次吃两包,后来吃一包,吃到七八小包,往来寒热也没有了,而且咽干咽疼也好了。也没有真正发作感冒。对比上次用一付汤药(实际上我都是开的半剂)的效果,冲剂要七八小包,看来还是汤药好些。
又过了几天有个比较要好的女同事也是嗓子疼 ,而且右颈下肿起一个大包,牙龈也肿了疼得厉害,咽喉肿得吞咽困难,声音都发不出来,声带哑了。看了西医,开了很多消炎药不顶用,看中医也是清热利咽的药开了一大摞。她是湖南人,父母在深圳给她带孩子,每天都吃辣。医生说她不能再吃辣椒,这一点很难办到。而且她的胃不好,一吃寒凉的药就胃疼,简直不知道怎么办了。后来去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针灸,马上就有改善,但是没好,还肿着,就泡胖大海喝。我介绍她用苦酒汤,可能比较麻烦没用。第二天聊起来说我太太咽痛,也是好久不好,后来来例假了,要感冒吃小柴胡冲剂,连咽痛一起治好了。她说正好她那个也来了,我就告诉她经期感冒一定要用小柴胡,用其他的药都不好。她就去买小柴胡冲剂吃。过了两三天全好了,嗓子也不疼了,淋巴结也不肿了,牙龈也不疼了,声音自然也恢复了。
这一阵子觉得我读书没有进境,对很多书都感兴趣,目迷五色,却不知从何入手。昨晚我又重新翻看引我入门的《思考中医》,看到谈医者的两个层次一节,我就思维我这几次用药,看见咳就试试这个止咳的方子,不效又试试那个止咳的方子,再不行心里面就茫然了。看见咽痛就是桔根汤、甘草汤,看见额头疼就想试试葛根。这正好是犯了“对病欲愈,执方欲加”的毛病,就是刘力红所要强调医诫中下工庸工的毛病。当时感到冷汗直冒。
再思维我太太的整个病程,似乎咽疼开始就应当考虑少阳。“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我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提纲条文。问我太太有没有口苦,她说没有,目眩呢,可能也不明显,或许额头疼、鼻梁紧的时候也有些目眩也可能,咽干是很明显的。 后来用葛根汤加生石膏缓解了头面部的不适,但是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咽干疼依旧。后来经水适来,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出现往来寒热,现柴胡证,只不过是更加明显而已。我那个女同事也是如此,开始的咽肿就要考虑也可能是少阳病,她的淋巴结肿大是颈的右前侧,也是少阳经经过的地方。郝教授提到过,太阳病项强,是后颈;《伤寒论》的颈是指颈两侧,要考虑少阳。不必一定要胸胁苦满,胁下不适才是少阳,所以后来也是用小柴胡而解。咽痛也好,淋巴结肿大也好都是初期表象,根本还是经水要来未来,血渐弱,气渐虚,少阳先受邪的表象。
实在太精彩了!
又有这么多新内容了,学习,请问预防扁桃体炎的方子中鸡蛋怎么煮?直接打在汤药里的荷包蛋吗?
坛子里有一个帖子提到小孩子预防扁桃体炎的方子,是汉唐中医倪海厦开的,用五钱夏枯草,加一个鸡蛋,两碗水煮成一碗,既吃鸡蛋也喝汤药,在孩子健康状态下给他喝,倪医生说只要一剂,可以保孩子终身不再发扁桃体炎。请问预防扁桃体炎的方子中鸡蛋怎么煮?直接打在汤药里的荷包蛋吗?还是带鸡蛋皮一起煮? 我们是煮的整鸡蛋。煮好后捞起来剥掉蛋壳。
我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煮,只是这样试过了。
吃了一剂到现在也过了大概快两个多月了吧,孩子一直没有扁桃体发炎,有时候她们幼儿园的好多孩子感冒发烧, 她都没有扁桃体发炎。还要再长期的观察效果,才能判断是否如倪海厦说的那么神效。 多谢!我儿子最近扁桃体发炎,发高烧,正在用中药,小孩子太受罪,明明肚子好饿,可吃一口就指着嗓子,吃不下,总是哭! 文章太精彩了,太佩服楼主了,希望你能将这个帖子续下去,让我们也长更多的见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