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好!箭牌粉碎机我已买,也买了几本书,要好好学习。 回复 mercuryguy 的帖子
善哉子问!你的这个问题非常好!
这正是我们必须长篇累牍地讨论“非典型伤寒”的意义所在!
所谓的“非典型”,就是说经典上面没有的类型,你在《伤寒论》的经文里面无法找到能够对上号的条文。也就是这种伤寒不靠谱!但是在现实中却确实大量地存在着的!而解决现实的临床问题,正是我们深入研究《伤寒论》的目的!
我们可以发现在现实中,其实“非典型”的“不靠谱”的伤寒,比“典型”的,“靠谱”的伤寒发生的机会要多得多!
你的这个问题,本lz在下面还会进行讨论!敬请继续关注!
郝万山关于少阴病的刚要——原文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4/4/10 21:43 编辑第56讲少阴病概要、少阴病纲要
三阴病我们已经讲完了太阴病,现在我们讲少阴病。
少阴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以及足少阴肾的经脉。这是我们根据《伤寒论》所涉及到的脏腑和经络来归纳的。
少阴病的成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外寒直中少阴。直中这个词,我们已经说过多次了,是外邪不经过三阳,直接侵入三阴之脏而发病的,我们就把它叫做直中。为什么可以发生直中呢?这主要是和素体阳虚有关。对于少阴病来说,主要是平素少阴肾阳虚,一发病,外邪就可以直渡少阴。起病之初,就表现了手脚发凉,血压下降,精神不振这样一个周围循环衰竭,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叫少阴伤寒。
而少阴伤寒病情比较沉重,治疗比较困难。西方国家每年流感都有一批人死亡,哪些人死亡呢?年龄大的,肾阳平素比较虚的,一得流感就是血压偏低,手脚发凉,周围循环不好,很难治疗。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白种人,一有流感流行的时候,他们都比较害怕。中医有一句话叫做"老怕伤寒少怕痨,伤寒专死下虚人",这主要是指的少阴直中。
对于少阴病的成因来说,也有邪气由其它经传来的,一种是表里传,一种是循经传,这两种情况最多见。
表里传是指的哪经的邪气传入少阴呢?太阳之邪传少阴。对于太阳邪气传少阴来说,有的是自然传经入里的,有的是误治以后,伤了少阴阳气而太阳之邪传里的。比方说我们在太阳病篇就学过这样一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附子汤它所治疗的是一个肾阳的突然虚衰,它应当属于少阴病的范畴,这个少阴病,就是太阳病误治以后,导致肾阳被伤,太阳之邪趁虚内传少阴的例子。以后,我们在讲少阴病的时候,也有不少条文提到它的邪气的来路,是由太阳而来的。
由于太阳和少阴相表里,所以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表里传。
第二种情况是循经传,所谓循经传,是哪一经的邪气传少阴我们把它叫做循经传呢?哪一经的邪气传少阴?对!如果我们讲到这儿,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就很灰心了,原来是大家没好意思说。太阴之邪传少阴,因为在《伤寒论》的写作次序中,写完太阴就写少阴,写完少阴就写厥阴,按照这样的次序来传的,后世医家把它叫做循经传。我们在最开始讲"六经辩证的若干问题"的时候我们说,这里的循经传,不是按照子午流注的次序,也不是按照经脉经气流注的次序,而就是按照《伤寒论》中的写作次序,所以这个名词在临床实际没有更多的意义,我们今天不再用这些名词了,但是我们读《伤寒论》的注家的这些著作的时候,遇到这些词,所以我们今天偶尔也用一用,使大家在读注家的书的时候,能够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太阴之邪传少阴的例子,我们在太阴篇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那个273条的"自利益甚"和277条的"宜服四逆辈",都隐含着太阴虚寒下利,越拉越重,就由单纯的脾阳虚发展到脾肾两虚,最后直接就形成了少阴病,这个我们也不用再多作介绍。
为了很好的理解少阴病出现的症状,出现的症状的病机,我们仍然要复习一下少阴的有关生理。
少阴的经脉,我们这里主要说的是足少阴肾经,从足入腹,三阴经都是从足走腹到胸,络膀胱属肾。这是我们要记住的,这就沟通了少阴和太阳的表里关系,太阳经络肾属膀胱,肾经络膀胱属肾,而且肾和膀胱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这就沟通了它们的表里关系,这是在经络循行上我们应当掌握的第一点。足少阴肾经到腹部以后,继续穿膈过肺,循喉咙挟舌本,这个循行部位涉及到了肺脏,涉及到了咽喉,所以咽痛的证候,就放到了少阴病篇来讨论。少阴病篇专门有一节,是讨论咽喉疼痛的,我们也可以把咽喉疼痛的这组证候,或者是因为少阴阴虚,虚火循经上挠所造成的。或是因为外寒闭塞少阴经脉所造成的,或者是毒热客于少阴经脉所造成的,或者是痰热阻于少阴经脉所造成的。这种咽痛我们可以不可以把看成是少阴病的经证啊,当然可以。少阴经脉的分支,"其支者"就是的它的分支,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这就沟通了心肾的水火交济的关系。
%%%%%%%%%
灵枢经关于足少阴肾经循行的论述: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问个比较弱的问题,雪山先生用的伤寒论版本不知是哪个版本,我看的是黄元御重新编排并注解的,好像和先生的不一样
请问雪山老师,我家感冒都极具特点,一般都是先喉咙干或者鼻子疼,出气热,没过几天,着凉,开始有流鼻涕,打喷嚏、头疼、咳嗽等感冒症状。我的推测可能是体热导致毛窍开启散热,然后着凉,开始有感冒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雪山老师,我们是否要在有出气热、鼻子疼、或者喉咙干的时候就用一些辛凉之药,防止进一步发展成感冒还是等待感冒发生,在对症用药? 【病例:隆冬季节下半身受寒案】
这是lz本人的事情,发生在2007年春节前。
为了避开春运高峰,我那年就提前从寺院去甘孜,再从甘孜去成都搭火车,于是在春运开始前几天就出发了。春运是春节前的15天开始,那我就正好赶上了一年中最冷季节上路了,三九四九冻死老黄牛!
由于从寺院到甘孜的车辆不好找,那天我清早5点多就去停车场找车。太阳还远远没有升起,天色还是黑乎乎的。但一直在露天等到9点钟左右,太阳老高了才算是来了一部小面包车,身上就觉得有点冷了。开车后,几位藏族才30-40多岁,都说是晕车,必须坐在前排,我就让到了最后排座位了。他们还老想呕吐,就把车窗打开吹着,就把寒风全部都灌倒了后排座位了。就这样我给寒风吹了一路。不过俺的体质真的还算行,一路上也不是觉得太冷,吹就吹吧!
不过到了晚上了,就觉得问题来了,全身像是筛糠那样不可控制地发抖了!知道是进寒气很厉害了,就马上吃寒咳散!那次没带祛寒散,实际上吃祛寒散更合适。吃了一丸9克的标准丸,觉得好多了,基本上不发抖了。但是身上还是觉得有点冷,就再吃一丸,这下就没事了!晚上就太太平平地睡觉了。
次日去成都的长途车是早晨6点钟发车,车内的温度将近-20℃,窗户的玻璃上全部都是厚厚的冰花。一路就一直冻着,直到中午11点钟,太阳才把冰花给溶解了,照进了车厢内,温度开始上升了,慢慢地不觉得冷了。
上半身穿着羽绒衣,没觉得冷,就是下半身两条腿,两只脚冷得都冻麻木了!到了成都,再次吃了两个寒咳丸,不过这次并没有发抖。最后是一天一夜的火车到家了。
到家后,觉得是那种一点点的感冒,没有咳嗽、清鼻涕,更没有发烧!也没有“但欲寐”,吃喝睡觉一切正常,那是不典型的少阴证!于是赶快去药房抓了三副祛寒散。两天熬了两副吃完了,是要好一些了,但是总是觉得还有那么一点点寒气在下面深处。照道理,这两次的受寒也不算是那么太严重的,比那种落入冰冻水下的情况要缓和得多了吧?喝了两副汤药应当能搞定呢!是哪儿出问题了?
一天中午,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和老伴去湖边的花园广场散步,边走边聊,也没去想自己的感冒这事儿。忽然心有灵犀一点通,想起了自己这次的寒气是从下面的两条腿、两只脚进来的,是在身体的最下方进来的,所以在汤药里面应当加上点牛膝才对呢!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伴,老伴说那你试试吧!那回家途中经过了中药房,就抓了2克的牛膝,回家加进了第三副的祛寒散里面一起熬!喝下去后,一会儿就觉得一股热流进入了会阴穴,从会阴部向下冒了一股寒风,嘿嘿!一下子就觉得这个少阴病就没事了!彻底地没事了!
那次用的祛寒散的药方如下:
麻黄3 制附片6 细辛3干姜6 炙甘草3,牛膝2
【点评】这区区的两克牛膝,就像是这副药的“瞄准器”,把全部的药力瞄准了目标!
所以必须精细地辩证,就算是药方完全对路,但是进入那条街道还不算数,必须精准地命中那个“门牌号码”,也就是说得“一箭中的”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
这个案例就说明了,准确地辩证也不是那么很容易,有时候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没拿捏准,就无法命中靶心,功亏一篑! 【病例:某沙弥尼的痛经案——下焦进寒的少阴病】
她在4-5岁时就跟随着妈妈来到了雪域高原的五明佛学院,她妈妈出家成为一位比丘尼,而她就在佛学院的儿童班学文化。十多年过去了,她妈妈带着她来到了我长期居住的这个寺院继续修行,而此时的她已经是一个16-17岁的大姑娘了,出落得亭亭玉立,也出家成了沙弥尼。
一年秋天,她用小推车去推一个液化气钢瓶,路远又有上坡,出了一身汗,还吹了风,就感冒了,也是那种不发烧流清鼻涕的感冒。就给了她两副祛寒散的汤药,这两副药喝完那感冒也就好了。
可是她跟我说了一个很意外的情况,是以前没有告诉我的情况,就是以前她痛经很厉害,每次行经时都痛得抱着肚子在地下打滚!月经是紫黑色的血块块。自从吃了这两副祛寒散汤剂后,痛经基本上好了!经血的颜色也变淡了。
痛经是妇科的一个常见病,好像治疗此病还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次却歪打正着,无意中把痛经给治愈了。提示我们,痛经实际上与妇女的下焦进了寒气有关系的!而下焦进寒就属于少阴病的范畴。
妇女在行经期间身体相对虚弱,尤其是下焦空虚,如果此时不注意防护,吃喝冷食洗冷水,寒气就很容易进入下焦而形成难治难愈的痛经!
当然引发痛经还会有其他因素,例如肝气郁结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此时在祛寒散方子里面适当地加入疏肝药方,像是当归四逆汤之类,就能全面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雪山先生,寒咳散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请问,加白芷和辛夷的剂量各是多少,寒咳散打成粉后,是每天一次吃6克,还是分两次,每次吃3克效果好?
【病例:流清涕、黄鼻涕,属寒、属热?】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4/4/12 11:10 编辑【病例:流清涕、黄鼻涕,属寒、属热?】2013-09-27:
这是我本人的一次感冒经验。
“十一”前一周,我居住的藏族朋友材仁家变压器移位后,需要重新接入1万伏特高压电,我去帮着打打下手。不巧风雨交加,我的羽绒内衣没穿,只穿了毛衣。干活持续了一下午,我当时一点也没觉得冷。事后我关照几个一起干活的朋友回去马上就吃寒咳散祛寒,我自己因为没觉得受寒,就没吃药!结果这个小小的疏忽就造成了拖延一个月之久的感冒!也是我在高原十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感冒!
当时因为没重视,晚上还吃了我的滋阴药“四阴煎”(一个特别凉的药),到了第二天清早觉得有点不对头了,才吃了寒咳散对治。后来就开始流清涕,连续好几天,但是没有咳嗽。我分析不咳嗽,以流清涕为主,寒气应当主要是在下焦,所以就在下午6点钟之后再吃一次祛寒散。(寒咳散主要是祛除上焦肺气管系统寒气,祛寒散主要祛除下焦寒气)。就这样连续流清涕持续了10天,每天消耗许多张卫生纸,全部都是湿透了的!再后来清鼻涕变成了黄色脓鼻涕,这时的不适部位就集中于鼻腔了!按着传统观念,清鼻涕属寒性,黄鼻涕属于火,这时应当清热解毒才对的!而按西医的理论应当就是“鼻炎”,就是“发炎”了,应当吃消炎药才对。
但我从以往多次的经验,觉得表面上看是久寒化火,那所谓的“火”仅仅是漂浮在表面的一点点虚假的“火”,但本底上还是寒气没有祛除干净,故续服寒咳散,不过减少了剂量。服用了寒咳散之后就觉得排出脓涕很顺畅,慢慢地一天天过去了,脓鼻涕越来越少,到接近于一个月的时候,脓鼻涕总算是祛除干净了!而且打扫得非常干净!这儿的一个重要经验,如果是肺部(手太阴)与下焦(足少阴)同时受寒:
①如果是清鼻涕为主,那寒气主要是侵入下焦了。以服用祛寒散为主,寒咳散为辅对治之。就像我这次的病例。
②如果是以咳嗽清痰为主,那寒气主要是在上焦肺部,以寒咳散为主。
③如果是清鼻涕和清痰两者都有,那就是上﹑下焦中寒气都比较重。寒咳散和祛寒散都得服用。(说明:寒咳散主要是走上焦,祛寒散主要是走下焦。)而我这次下焦中寒气严重,主要是因为已经受寒了,还误服寒性药四阴煎,而四阴煎是进入下焦的!(写毕于2013/10/20)
【一次更严重的伤寒,因及时对治很快痊愈】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4/4/12 11:12 编辑【一次更严重的伤寒,因及时对治很快痊愈】(2013/10/21记录):
上次的感冒刚刚好了没几天,昨天中午我在太阳底下干了点活,没注意及时脱去外衣,干了一会儿就有点热,还出汗了,内衣有点湿。后来就去山坡上打坐一下午,汗气冷了,就觉得上半身越来越冷。打坐中还喝了一杯绿茶。虽然还没有出现感冒症状,为防止出问题,晚饭时就吃了一点点寒咳散,睡觉时又吃了一点点寒咳散(每次不超过0.5克)。因为觉得寒气在上半身,寒咳散对治上焦寒气的,应该对症。
睡到了黎明之前5点钟,还是觉得上半身有点冷。感觉好像是汗衫还是潮湿冷的感觉(实际上应当是干了),于是就吃了一点点祛寒散(约一克),然后就打坐。不久就觉得后背部和前胸有寒气排出去了!就像是从皮肤里面往外吹凉风的感觉。寒气排出以后,上半身湿冷的感觉就消失了。实际上这种刚刚进去的寒气,还停留在肌肤表面,立即服药还是容易祛除干净的。
为什么这次吃寒咳散效果不明显呢?我想是寒咳散含有桔梗﹑杏仁,偏向于走肺部和气管咽喉部位,而祛寒散则走表的功效更好些。一个月以前也曾发生过这么一次,由于对治不及时,后来发展成风寒感冒,大量流清涕,到前几天才刚刚摆平!所以及时对治很重要!与上次的感冒对比,这次感冒进寒更严重,但由于对治及时,虽然错误地喝了绿茶,还是一天之内就搞定了!把这两次感冒经过对比一下,就知道及时服药的重要性了!
《伤寒论·伤寒例》相关文摘:“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痼疾……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藏,则难可制,此为家有患,备虑之要。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以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若或迟差,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