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8945 发表于 2012/11/20 23:20:06

哈哈好,我也会去看啊,学习呀

猫蛋 发表于 2013/1/14 19:57:09

当归兄,纯顶贴,顺便问好。

当归当归 发表于 2013/2/21 14:01:07

本帖最后由 当归当归 于 2013/2/21 14:10 编辑

自学中医手记(71)——身体的交响

——读《气的乐章》

    那天看到梁冬在国学堂里与王维工教授对话,着实兴奋了一阵,一直隐隐觉得中医之所以不能被科学界广泛接受,不是缘于其落后,而是现代科学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全面诠释它的博大精深,那些打着科学的旗号反中医的,要么是对中医认识不足,要么是误解了科学,至于利益集团的代言者则不以人论!可是,在现代社会,中医如果没有科学家来参与研究、讨论,总是缺少生存的土壤,孤芳自赏,只能自生自灭。
    好在王维工教授来了,研究中医的物理学家,合适的人的适当的时候做了合适的事!
于是,看完节目就去追他的著作。

    第一本:《气的乐章》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共振理论,书里用现代物理解释了很多中医概念,如脏腑气血、十二经络、五行生克等,尤其是“心藏神”,读这本书,可以重新梳理一下中医的观点, 清醒地认识现在的一些常见病,对有些牵强和不当的地方做深入的思考。
    王维工教授认为:
“人体的每一个组织和机体它们会主动和心脏保持一致的频率,自发地将血液吸收到自己的机体之中”。
   “全身都是一个共振体,那共振的单位是什么?小单位是穴道,大单位是经络……器官也是共振单位。”
“心脏是总指挥”——指挥全身每个器官的振动。
“本来每一条经络都有自己的共振频率。经络不对了,频率跑了,就像乐器走音,因此必须调回来。针灸就像调音。”——这段是最好玩的,设想据于此,用声频探测仪放到体内,是不是可以听到各种音乐呢?如果能听到,那么健康人的一定是美妙动听的——音声分明,旋律流畅,而病人的则是各种破调,根据音调不同就可以诊病~更进一步,看各种修行故事或传说,修炼到一定程度,能听到各种优美的音乐应该是真实不虚的,极有可能是体内十分和谐。不同的乐音体现修炼的不同层次,也就是修行者返听到的不同层面……这只是从音的角度来看,那么,从色的角度看呢?那些鲜花、美女、圣境,是不是也是体内和谐后,视觉的延伸呢?
    自学中医,调理身体,就为倾听那身体内的交响,欣赏最美的风光!
    ……

当归当归 发表于 2013/2/21 14:06:16

读《气的乐章》(2)

本帖最后由 当归当归 于 2013/2/21 14:12 编辑

    精彩书摘及本人点评:   “「气」主要有四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元气(又称肾气,原气)来自父母,是先天之气.命门者为元气(循环原动力)之所系,元气则运行於三焦.中医的三焦(上,中,下三焦,也就是头,躯干与下肢全身的合称),就是广义的循环系统”——这里有两个概念与我印象中的不一样,中基的三焦不是这样划分的,而元气则是聚关元的,也许说命门也可以,实际上是在命门与关元之间。    “后天之气得之於饮食与自然界之清气,通过脾,肺,心等脏腑的作用,又转化为宗气,营气,卫气.宗气出於胸中,是饮食水谷所生化之气与吸入之新鲜空气结合而成,是一身之气运行输布的出发点,主管含有氧气的血循环.营气为宗气贯入血脉的营养之气,行於脉之中,又称阴气,主管血液中养分的运输.卫气是宗气宣发於脉外的气,又称阳气,行於脉处,散布全身,为防御外邪的抵抗力……当我们肺功能不好时诊断上就叫‘宗气’不足。中医理论中的元气,就是指命门之气,也称中气,走三焦包含整个循环系统。营气是营养,卫气是免疫能力。而“中气”不足则是指心脏的功能不佳。……营气主要是在血里面输送的营养,红血球是送氧气的,应该算在宗气的范围,白血球是在卫气的范围,淋巴系统也属于卫气的范围,是在脉外,像淋巴结等都是在脉外。所谓脉外,就是我们在脉诊上看不到的部分。古人不特别重视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属于防御的功能。”——理顺各种气的概念,非常有利于理解中医理论。     “我们到脚上的循环是以肾气为主,所以当肾气足够时,到达脚上的动脉脉动,还是会拍打它邻近的静脉血管,让血液回流。当肾气不足时,传送到脚上的压力就不够,振动就不够维持足够的心脏血液回流,就不能满足斯塔林定律(Starling’s Law,心脏的收缩效力与心肌拉长的程度成正比)的要求。换句话说,心脏血液回流不足,心室充血不足,就无法完成完整的心脏收缩。就像没有拉满的弓箭就射不远。所以肾气虚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走路,多走路肾气就回来了,心肾不交就解决了。但是问题并没有那么单纯,晚上睡觉时我们的肾气还是不足。我们睡觉时头和心还是稍高于脚,肾气不足时静脉回流就不足。”——中医认为“久行伤筋,久立伤肾”,所以,这个“多走路”一定要有个度,另外,如果本身气血严重不足的话,这个“多走路”也是补不回肾气的。不过,联系到糖尿病的后期腿脚问题,看来适当走路、补肾还是非常重要的。     “心脏与血管的共振,它们基本上不是一种心脏与血管能量的交互传递,而是一种共振状态。当心脏把能量传到器官的时候,器官本身就能够接收共振能量,并不需要额外产生能量来克服血管或其他非共振部位的阻力。换句话说,器官内需要的能量,主要是葡萄糖氧化所产生的能量,用来维持细胞膜电位,也就维持了血管的弹性特性。在心脏收缩产生的波动传递到一个器官时,它只要匹配这个共振的频率,就可以接收这个波动的能量。在接收能量的过程里,只有心脏产生波动的能量,器官只要接受就好。所以心脏是做功的器官。”——这个共振理论是颠覆性的,不同于流行的血液流体学。共振很好玩,而且几乎无处不在,飞机超音速飞行时有机体共振,汽车高速行驶时也有共振,石英表共振计时,还有那个著名的因共振倒塌的Tacoma NarrowsBridge,或许最好玩的还是念经打坐的共振!     “对高频的腑的经络而言,经络本身比器官重要;而对低频或五脏的经络而言,器官比经络重要。”——这点看起来可以指导临床,个人觉得好的中医就该是针药并做的,那么,什么情况下针灸更好,什么情况下服药更有效,而什么时候必须两者一起上,可以借鉴这个结论。     “主动脉的共振频率即是第1谐波,第1谐波在胚胎发育初期会进行到肝,同时肝可产生第2谐波;第2谐波能量行进到肾,再产生第3谐波;第3谐波是脾,如此依序产生:第4谐波是肺,第5是胃,第6是胆,第7是膀胱,第8是大肠,第9是三焦经(不是上中下焦的三焦,三焦经走全身体表,奇经八脉均属三焦经),第10是小肠;至于第11谐波是否为心经仍存疑,因为我们仪器测量到第11谐波时能量太小,不能确定。”——这是诊脉仪的测量结果,不能称为经络的谐波,古书上没有与之对应的,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经络不同于血脉。书上还说“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子午流注不存在,只知道不是从脉来的,我们现在相信应该是从微循环来的。”——他们认为经络是微循环,对不对呢?经络到底是什么?     “每一个器官事实上除了有自己本身吸收血的共振频率之外,还会产生一个新的频率,也就是可以产生下一个器官的频率.所以假如我们的肝坏掉了,就一定会影响到肾,肾坏掉一定影响脾,就是这个逻辑.经络中,任何一条经络一定受到前面经络的影响。”——这是上面说过的谐波序,既不符合子午流注的次序,也不符合五行生克。肝病影响到肾有没有依据?《内经》理论和临床经验都有“知肝有病,当先实脾”,并没有直接去肾的,那么这里的次序到底又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我们做过研究。事实上,当人静静地坐或躺着时,精神既好、身体又能放松,则身上哪里虚,血循环就会自动去补哪里。”——人体确实有强大的自愈能力。     “灸的效果是由红外线得来的,因而红外线可以代替灸。现在很多医生都用艾草膏涂上去,然后才用红外线照。”——这个办法很好!可以避免艾灸的烟雾,又有艾灸的效果。准备做个艾绒垫,用利德磁疗仪时先垫上。     “脊椎旁边是什么器官的俞穴,就会影响什么器官,因为每个俞穴下面就是掌控器官血流的神经节。”——感觉这正是原始点疗法的依据。
    “练气练得好的人会心跳稍微快,现代田径运动员会稍微慢。一般来说,运动员的平均寿命比一般人稍短。”——书中从共振角度解释这个结论显得有点牵强,练气的人要求呼吸深、缓、匀,虽然呼吸与心跳不是一回事,但怎么会呼吸缓慢的人心跳比较快呢?运动员平均寿命短应该不是心跳慢,而是剧烈运动时,对心脏伤害比较大吧?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因果。

当归当归 发表于 2013/4/8 14:14:09

自学中医手记(72)——昨夜的风
2013.2.25

       昨天天气很好,气温大概是这个冬天里最高的了,于是,穿得稍微单薄了点出门,脱掉羽绒服的感觉真好!没想到晚上回来时风真大,直接、严重——中风!
       回家就发冷,前额剧疼。
       喝杯热豆浆,身体没暖和起来,头越来越疼。
       再喝杯速溶生姜红枣红糖水,依然冷、头疼。
       晚饭正常,头紧裹着的疼,身体开始发软无力。感觉来势有点猛,不敢大意。
       先洗个热水澡,电吹风狂吹太阳穴,几乎没用。
       泡脚,用花椒生姜白醋(又发掘了旧袜子的新应用,以前旧袜子只用来擦皮鞋了)。总算出汗了,以后背居多,衣服都有点湿了,但汗就是止在脖子以下!身体松快了很多,头还疼,感觉没有力量驱逐脑壳里的冰凉!泡脚的同时揉搓双手鱼际,基本无效。
       使出最后一招——桂枝汤。用仲景原方中两剂的量(原方是3剂)。一剂下去,前额、后脑勺微汗出,这个速度也太快了!经方的出汗与泡脚的出汗竟然是不一样的,喝了桂枝汤以后,就是“遍身漐漐”,出汗没有死角,却又不是大汗淋漓。
       小得意,若忘形,看起了“舞林争霸”。约1小时左右,渐无力,头微疼,老老实实去睡觉。
       睡下后,又小汗出,这回真的轻松舒服了。
       一觉睡醒,除了头微疼外,已无不适,特别是精神很好。上班后,再一剂桂枝汤,完胜!
       总结这次对付感冒的过程,颇有收获。一般我们都知道受凉了会感冒,感冒了,扛一下,过几天也就好了,都不太在意,实在难受时,再找点感冒药吃吃。但是,实际上感冒不可小觑,累积的寒凉会引起大问题。所以,感冒后,一定要及时处理,截断病程,排出寒气。
      如何处理感冒,却是大有讲究。同样称为感冒的,受病原因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种原因造成的感冒,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表现及不同的对治方法。且不说医圣多么重视受风受寒(他的《伤寒论》通篇都是对伤于寒的辨证论治),就我个人经验,不同的感冒症状,用不同的对治方法,都能取得最快的疗效。受凉后,嗓子痒兮兮的似有虫爬,或者早上起来嗓子疼,疼到不能咽口水,马上喝热的淡盐水,几杯下去,就没事了;有的时候,稍微有点咳嗽,嗓子肿痛,自我感觉对淡盐水没兴趣,却想到了冰糖醋茶,喝了也很有效;有的时候,受凉后会鼻塞比较严重,感觉寒气很重,生姜红糖水直接可以解决问题;还有的时候,中风伤寒,都有,但都不太严重,就处理肺经,尤其是鱼际部分,也很有效;而中风严重的话,桂枝汤最管用。
      其实,我们一般人学点中医知识,不需要光想着开大方治大病,而是增加一点判别养生真伪的能力,能够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毛小病,顺势而为,提高生活质量,便是最大收益。

教训:
1、            如果泡完脚后,一剂桂枝汤下去时就去睡觉的话,即使不“啜热稀粥”,可能也不需要第二剂了。
2、            泡脚流汗多了点,对瘦人不合适,虽然受寒的问题解决了,但第二天夜里睡眠不好,似乎有点发虚、低烧,细细分析下来,应该滋补一下。吃了点补品,又好好睡一觉,才真正好了。

sillyli2011 发表于 2013/4/8 18:21:34

真好,佩服你的精神,我也要这样子,好好学中医!

衷中西辅 发表于 2013/4/8 20:27:28

一起努力 一起悟道

qixiangwanqian 发表于 2013/9/23 14:02:30

绕了个大弯,振动源就是心脏。中医通常说的脉象(桡动脉)就是波的传递和反射,于是就有寸关尺不同脉象的表现,寸关尺仅仅是脉动的力度不一,衍伸出来的浮紧弦等脉象,与皮肤以及体外环境的温湿度气压等有关。

我是秒针 发表于 2013/9/24 15:57:51

当归当归 发表于 2013/4/8 14: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自学中医手记(72)——昨夜的风
2013.2.25



对天感冒初起的喉咙痒,喝热的淡盐水真的管用,我还配上了相关穴位的艾炙,晚上痒痒的,半夜醒来发现喉咙舒服了,谢谢分享。

海阔天空学中医 发表于 2013/9/28 11:41:11

爬到50楼了,先留个记号,慢慢向当归当归学习。
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查看完整版本: 自学中医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