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001 发表于 2016/5/10 12:59:06

本帖最后由 chen001 于 2016/5/13 07:49 编辑

谢谢大家

chen001 发表于 2016/5/10 13:06:48

如果连四逆---都没有搞懂--当医生就太蒙病人了

四月天1 发表于 2016/5/10 21:33:00

伤寒论讲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是六病,而不是六经病。伤寒的太阳病是名称,不是经络的太阳经病。那么,伤寒六病的病位是什么?如太阳病的病位在膀胱经还是肺经?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伤寒六病只有症状,主证是什么?或者病因是什么?伤寒论的经方怎么应用,都能“”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吗?

四月天1 发表于 2016/5/10 22:49:01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阴弱是寸脉浮、尺脉弱吗?寸尺分左右手吗?

chen001 发表于 2016/5/11 06:41:31

本帖最后由 chen001 于 2016/5/13 07:50 编辑

解题目

chen001 发表于 2016/5/11 06:59:52

本帖最后由 chen001 于 2016/5/13 07:51 编辑

谢谢大家

qhzjliu 发表于 2016/5/11 07:06:03

四月天1 发表于 2016/5/10 21:33
伤寒论讲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是六病,而不是六经病。伤寒的太阳病是名称,不是经络的太 ...

“伤寒六病只有症状,主证是什么?或者病因是什么?伤寒论的经方怎么应用?”这便是我学习班要讲的核心内容了,也是不传之秘。

chen001 发表于 2016/5/11 07:57:52

http://wenda.so.com/q/1366423201069045
六经辨证乃仲景之辩证法, 修改完善等下
六经为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以阴阳为总纲,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作为辨证纲领,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对外感病进行分析辨别,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辨证方法

太阳病证治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是说凡是这样的都是太阳病,
又分两类: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分两类,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阳明病证治      (原文你可以不看,看我后面给你的解释)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衣,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清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喘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概括: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病。

阳明病分经证和腑证二类;阳明经证是邪在胃中的病变;阳明腑证是邪在大肠的病变。

还不好理解,白话解释就是
阳明病有两种类型,一个是热症(胃),一个是实证(大肠)
1 症状为:大渴、大热、大汗出、脉洪大 四大的,为阳明热症
2 症状为:大便秘结,燥屎不下的,为阳明实证


少阳病证治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   
概括: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脉证,就叫少阳病。
少阳证是邪在肝胆的病变。


太阴病证治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   
概括:凡是出现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
是脾虚湿盛,病在脾经病变。


厥阴病证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时安者,此为藏厥。”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发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概括:厥阴病在临床上可归纳为四类:   
(1)上热下寒证: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为上热证;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下寒证。   
(2)厥热胜复证:为四肢厥逆与发热交错出现。   
(3)厥逆证:就是四肢厥冷,轻者不过腕踝,重者可越过肘膝。   
(4)下利吐哕证:
热利下重为湿热下利;
下利谵语为实热下利;
下利清谷为虚寒下利。干呕、吐涎沫、头痛为寒饮呕吐;
呕而发热为发热呕吐;哕而腹满为里实哕逆。


少阴病证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概括:少阴病是六经中最后层次和最危重的阶段,
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
少阴病是邪在心肾的病变,分寒化热化二种。


六经辩证是《伤寒论》中重点内容,我是中医学院七年制本硕连读的学生,伤寒论学了以个学期,当然也学了别的科目。当你学完伤寒论,六经辨证思路和症状你就很清晰了。如果你还没学伤寒论,推荐你可以提前看看,原文需要背诵,背下来才是自己的。


以上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chen001 发表于 2016/5/11 08:02:1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e89e190101gxcl.html

桂枝:主气上冲,汗出,脉浮缓虚,上冲感,搏动感。
黄芪:主治汗出而肿。

黄芪证是汗出而肿,常有身困重。
桂枝证是汗出而不肿,气上冲,常有关节冷痛。

芍药:主急痛,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

甘草:单味主咽痛,复方主治气液不足之证。

大枣: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生姜主治呕吐咳逆。配泻下药可保护胃气。

麻黄:主治无汗而肿,兼治喘,身痛,身黄。

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证。

乌头:主治与附子相似,主痛证,主治腹中剧痛,关节疼痛或手足逆冷,脉沉紧。

干姜:主治多涎唾而不渴。

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细辛:主治恶寒不渴而或咳,或厥冷,或痛。

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胸满,手足厥冷,脉细。

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

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或治咽痛,咳喘,声哑,心下悸。

白术:主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兼治眩晕,四肢沉重疼痛,心下逆满,浮肿,下利或便秘。

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

猪苓:主治小便不利。

泽泻:主治眩冒而小便不利。


滑石:主治小便不利而赤。

防己:主治下肢浮肿。

葛根:主治项背强痛而不利。

栝蒌根:主治渴而不呕。

黄连:主治心中烦而心下痞,兼治腹痛,呕吐,下利,脉促,血证。舌质坚老暗红,舌苔黄腻而厚。

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心下痞,不利,干呕,胸胁苦满。

黄柏:主治身黄,发热而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热利。

栀子:主治烦热而胸中室者,兼治身黄,心中结痛,不得眠,小便短赤。

大黄:主治腹症:心下硬,坚,按之心下满痛。精神症状:谵语,心热,狂,烦,燥。大便症状:便秘,大便难。脉症:脉滑而疾,数而滑。

芒硝:主治便秘,舌干燥而谵语。

厚朴:主治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

枳实:主治胸腹痞满而痛且大便不通。

栝蒌实:主治胸中至心下闷痛而大便不通。

薤白:主治胸腹痛,兼治咳唾喘息,里急后重。

石膏:主治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

知母:主治汗出而烦,身热口燥渴,脉浮大。

龙骨:主治惊悸而脉芤动。

牡蛎:主治烦惊,口渴而胸胁痞硬。

人参:主治气液不足。心下痞硬,呕吐不止,不欲饮食。身体疼痛,脉沉迟。烦渴,舌面干燥。恶寒,脉微。

麦门冬:主治羸瘦而气逆,咽喉不利。

阿胶:主治血证,又以便血,子宫出血,尿血为主。

干地黄:主治血证,尤其以妇人子宫出血为多。

当归:主治腹痛,兼治崩漏,疮毒脓血。

川芎:主治腹痛。

牡丹皮:主治少腹痛而出血。

杏仁:主治胸满而喘,兼治腹胀便秘。

五味子:主治咳逆上气而时冒。

桔梗:主治咽痛,咽干而咳。

葶苈子:主治咳喘而胸腹胀满,鼻塞清涕出,一身面目浮肿。

桃仁:主治肌肤甲错,小便自利。

庶虫:主治经水不利,小腹满痛。

水蛭:主治少腹硬满,发狂善忘,小便自利

qhzjliu 发表于 2016/5/11 08:38:09

chen001 发表于 2016/5/11 07:57
http://wenda.so.com/q/1366423201069045
六经辨证乃仲景之辩证法, 修改完善等下
六经为 太阳 阳明 少阳 ...

你这是纸上谈兵,列了个常见的概要,对临床没半点用。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解伤寒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