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5/27 22:07:04

7【原文】再如运气学说⑴,很多人视为深奥。其实,接受《内经》原说很容易。只是进一步问:五行与六气为什么只少一个“火”?①太过、不及、平气⑵等术语来自何处?原始意义是什么?从来无人讲明白。好讲运气者至今仍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一种书讲“七篇大论”竟写了近百万字⑶。翻翻内容还是老一套。宜乎能读下去的人很少。有些人用时间生物学来证明运气学说的科学性,文章虽多,见解均浅。今日已极少有人用《内经》推运指导临床实践。连最受重视的病机十九条⑷也大多被冲破。若不能深入运气说腹地,结果必然是泛泛曲护,反而在古人基础上后退。【自注】①六气:“主气⑸”就是地气,《素问·天元纪大论》中称为“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⑹。以上举了较重要的三方面问题。意在指出《内经》研究方面至今还有不少重大理论问题没有搞清楚,因而不可能使人读懂《内经》,也不可能更科学地、恰如其分地评价《内经》。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内经时代》。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5/27 22:07:48

【补注】⑴运气学说:高校教参《内经·附篇运气学说》:“运气学说,是我国古代研究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对生物、对人体生命影响的学说,它是关系到天文学、气象学、生物学、物候学、历法学、医学等多学科的一门科学。它反映出‘人与天地相应’的中医学术的整体观念,突出了自然变化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节律,在《内经》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西医结合二十讲·运气学说和时间生物学》:“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以干支、阴阳、五运、六气等为工具,推演出来的在60年中疾病发生、预防和治疗规律的学说。”
本书第七节赵先生有专门内容“运气学说-《内经》体系的终结”来探讨说明之。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5/27 22:08:21

⑵太过、不及、平气:《素问·天元纪大论》王冰注:“太过,有余也。不及,不足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平气何如?”王冰注:“平,谓诊平和之气。”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5/27 22:08:48

⑶有一种书讲“七篇大论”竟写了近百万字:疑指由方药中、许家松著的《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版,814千字。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5/27 22:09:31

⑷病机十九条:见《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经文如下: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金栋按:在病机十九条中,六气中共12条,其中属热者5条,属火者4条,风、寒、湿各1条;缺属燥者,后金代医家刘完素予以补充“燥”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素问玄机原病式》)。属五脏各1条,属上、下各1条。
语译:凡是风病而发生的颤动眩晕,都属于肝。凡是寒病而发生的筋脉拘急,都属于肾。凡是气病而发生的烦满郁闷,都属于肺。凡是湿病而发生的浮肿胀满,都属于脾。凡是热病而发生的视物昏花、肢体抽搐,都属于火。凡是疼痛、瘙痒、疮疡,都属于心。凡是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都属于下焦。凡是患喘逆呕吐,都属于上焦。凡是口噤不开、寒战、口齿叩击,(神志不安),都属于火。凡是痉病颈项强直,都属于湿。凡是气逆上冲,都属于火。凡是胀满腹大,都属于热。凡是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失常的,都属于火。凡是突然发生强直的证状,都是属于风邪。凡是病而有声(如肠鸣),在触诊时,发现如鼓音的,都属于热。凡是浮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安,都属于火。凡是转筋挛急,排出的水液浑浊,都属于热。凡是排出的水液感觉清凉、寒冷,都属于寒。凡是呕吐酸水,或者突然急泄而有窘迫的感觉,都属于热。(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5/27 22:10:09

⑸主气:当为“六气”。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5/27 22:10:34

⑹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全句为“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王冰注:“太阳为寒,少阳为暑,阳明为燥,太阴为湿,厥阴为风,少阴为火,皆其元在天,故曰天之阴阳也。木,初气也;火,二气也;相火,三气也;土,四气也;金,五气也;水,终气也。以其在地应天,故云下应也。气在地,故曰地之阴阳也。”
《新校正》云:“按《六微旨大论》曰:‘地理之节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此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之义也。”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5/27 22:36:40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5/28 22:08:16

二8【原文】我将怎样写《<内经>时代》呢?看到上述拙见⑴之后,很多人会以为本书要搞繁琐考证,大翻故纸⑵了。要抛弃前人的一切成就,标新立异了。要撇开最新理论,以古论古了。暂不正面讲答案。先谈几点我对《内经》研究的一般指导思想的看法,并再次说明了《<内经>时代》是什么意思。第一,要承认研究《内经》确实比较难。因为它:①成书年代久远;②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③卷帙浩大,头绪纷繁。对付它不能浅尝辄止⑶。表述研究成果可尽量简明,研究过程中需下许多苦功--占有足够的资料。第二,占有的资料多,不一定能保证得出正确而又使人信服的结论。还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要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⑷,对科技史的一般规律要有足够的认识。这绝非老生常谈。话说来容易,行诸实际很难。以《内经》成书时代而言,古人考证很多⑸。不过,如果是圣人创造医学论者⑹,就会死抱住成书于黄帝的观点不放⑺。这种观点连明末的《内经》大专家张景岳、马莳⑻等人都不能免。①近代还有很多人这样说。较聪明的古人如朱熹⑼、程颢⑽等方提出《素问》成于战国。②⑾【自注】①张介宾《类经》自序云:“内经者,三坟之一⑿。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⑿,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虫鱼,音律象数之兆端,脏腑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其为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按晋皇甫士安《甲乙经》序曰:黄帝内经十八卷。今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即内经也。而或者谓素问、针经、明堂三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夫战国之文能是乎?宋臣高保衡等叙,业已辟之,此其臆度无稽,固不足深辨。”(张介宾.类经·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序云:“素问者,黄帝与六臣平素问答之书。至春秋时,秦越人发为难经,误难三焦营卫关格,晦经之始。晋皇甫谧次甲乙经,多出灵枢,义未阐明。”(单波元胤.中国医籍考⒀.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33)②程颢、朱熹关于《素问》成书于战国的话如下:程颢:“《素问》书,出战过之末,气象可见。若是三皇五帝典坟⑿,文章自别,其气运处,绝浅近。”(《二程全书·伊川先生⒁语》)朱熹:“至于战国之时,方士之术,遂笔之于书,以相传授,如《列子》⒂之所引,与夫《素问》、《握奇⒃》之属,盖必有粗得其遗言之仿佛者,如许行所道神农之言耳。”(《朱子全书·古史余论》)另,中华书局1986年版《朱子语类》第138卷3278页有:“《素问》语言深,《灵枢》浅,较易。”
学识更渊博的人,拿《内经》和《史记》、《汉书》、《淮南子》⒄等略作比较,大体定为秦汉之作。但是,近代之前从未有人作过严密的考证,多凭一般印象立论。其原因又不仅是唯心史观⒅作怪。这里仅先提一句,即古人考证《内经》反以医界之外的人较深入⒆。可知古时医家多为衣食奔走,学术每较浅薄,具备孙思邈要求的“大医”⒇条件的人实在很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4/5/28 22:08:51

【补注】⑴拙见:《现代汉语词典》:“谦辞,称自己的见解。”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内经>时代》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