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gtao610 发表于 2013/11/17 11:18:15

已经反复发法汗,表已解,应该就不是麻黄类的汤剂了,病人口干又不想喝水,应该是体内有停水的表现,五苓散可以一试

osun 发表于 2013/11/17 11:33:18

方二还是考虑桂枝汤类:
大阳旦汤:治凡病汗出不止,气息惙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黄芪五两  人参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饴一升(《传承集》注:饴一升:此下抄本中有新补小字按语:“按:《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加人参。”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乃抄阅者据《敦煌古医籍考释》135页【按语】化裁人此。)

yehai 发表于 2013/11/17 12:14:28

昨晚翻看伤寒论,主要是比较五苓散和苓桂术甘汤的区别,病人虽有口渴证,但没有出现小便不利问题,头晕应为主证,所以感到还是用苓桂术甘汤为宜。

悟道 发表于 2013/11/17 16:20:39

本帖最后由 悟道 于 2013/11/17 16:45 编辑

    既然有人提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那我谈一谈我的见解,希望同道指正
就这个案例来说患者用了葛根汤,出汗后有鼻子冒热气的症状,肺开窍于鼻,无鼻涕,说明不是湿气造成的鼻塞,那么可用石膏; 鼻子冒热气,口不渴,说明病不在阳明,而在肺脏,肺有郁热,但无邪,所以不用汗法,而用开表散热法。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这里的的不可更行桂枝汤说的是不可再用汗法,热气被郁于肺,汗出而喘,说明此是里热(这是的里热指的是肺热,而不是阳明热)熏蒸而汗,喘是病位在肺,是起于气分之病,无大热是说表可能无大热,但肺却有热,鼻子冒热气,口干两个症状已经证明肺有郁热,说句通俗的话,就是热气被憋在肺脏了,欲使肺中热气外出,走皮肤腠理最近,所以麻黄开腠理,石膏向外散热气(本经云:石膏,辛,微寒),不用桂枝因为不可作汗。最后感谢先生的医案,让我对于“无大热”的理解更深一分。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11/17 19:22:36

患者使用的是《伤寒》乌梅丸改作汤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11/17 19:35 编辑

感冒主要是扰乱人体的气机升降。肝脾肾之气主升,心肺之气主降。恶寒的主要原因是肝寒。麻黄汤治太阳伤寒,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区别是桂枝汤有汗,麻黄汤无汗,都是辛温解表,都是只治肝寒。
具体到案例中的这个患者恶寒,可以认定其肝虚寒,区别在于这个患者肝寒的同时,还有肺热。患者之前的处方只考虑治肝寒,以辛温为主,忽视了上焦心肺气热,导致病情加重。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寒热错杂:肝气不升,肺气不降。所以,治肝的同时,必须降心肺之气,肺气不降,必须用石膏,心气不降,必须用黄连。方二:考虑用乌梅丸做汤剂

乌梅25枚 细辛六 干姜十 黄连六 当归四 黑附子六 蜀椒四(炒) 桂枝六 党参六 黄柏六

有疑问,可楼下提问。

qsbyxcd 发表于 2013/11/17 19:52:14

肺气不降,必须用石膏,方子里没有石膏。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3/11/17 22:30:31

老师,有一个问题,少阴病也有恶寒。《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患者的恶寒,是否少阴病?

lujigz 发表于 2013/11/18 08:42:49

又见一例上热下寒,厥阴病,阴阳分离,病的很深啊。

悟道 发表于 2013/11/18 14:52:28

本帖最后由 悟道 于 2013/11/21 08:15 编辑

从另一个角度看乌梅丸的话,其中包括了太阴主药干姜、少阴主药附子和厥阴主药乌梅,那么治疗范围应该比较广,而其寒热并用,用药相对平衡,况且此例上热下寒,符合病机,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请参考。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11/18 18:09:27

回复 jiaojunjie 的帖子

少阴寒化症的主方四逆汤为二辛一甘。辛味是补肝的。甘味是补脾的。辛甘化阳。辛温是补肝虚寒的。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治冬月重症感冒一例(答案已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