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好比柴油机的蓄电池,用于给气缸点火,那天蓄电池没电了,转得再欢的柴油机也得停下来;只要先天不绝,即使后天供油量小一点,虽然因供油不足而运转乏力,但总还能点火燃烧运转;如果后天不知保养、节欲,纵情追求名利、物质和身体的快乐,就好比柴油机不拆检不保养,要么油路堵塞而停转,要么燃油耗尽而停转,要么蓄电池的电过早耗尽而停转;如果清心寡欲、广积阴德,好比在柴油机上加装了发电机,并接到了蓄电池上,发出的电不断给蓄电池充电,就可以后天返先天了。
下面,左路阳生阴长,右路阳杀阴藏。
求根本
你列的几位高人都是从《易经》来的,只不过每人侧重不同,得出结论也就不一样了。高人起点太高,所以将他们排位没实在意义,个人觉得黄的理论能自圆其说,彭就差些,陈想对别人说的太多,言多必失,自乱了章法,郑嘛,不评。四人都是个性极强的先生,容不得别人指摘的。不好意思,说多了。 原帖由 凌辕 于 2009/10/30 10:10 发表你列的几位高人都是从《易经》来的,只不过每人侧重不同,得出结论也就不一样了。高人起点太高,所以将他们排位没实在意义,个人觉得黄的理论能自圆其说,彭就差些,陈想对别人说的太多,言多必失,自乱了章法, ...
很高兴大家交流看法,学习了!只能从圆运动的中医学上册了解彭,确实在系统和全面性上差很多。正是因为后世流派众多学说蜂起,学中医的才有了迷眼之惑,所以尝试对各家各派理个思路,应该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果大家都因为这几位高手太高了,而不敢去思考去比较,对中医的继承提高复兴恐不是好事。不才对几位高手都非常敬仰,虽然不自量力想比较一下,但绝不影响对他们的敬仰!所以根本不是指摘,而是学术上的交流钻研请教。
[ 本帖最后由 不才 于 2009/10/30 13:36 编辑 ] 黄元御、陈修园、彭子益、郑钦安都是承袭中医经典的大家,其著作都可读。 彭子益曾经私淑黄元御,由此悟出园运动的中医学。 钦安卢氏扶阳学说对于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认识当然不用谈了。
黄师对左路阳生阴长的认识是:左路温升,由温而热,右路肺气清凉而降敛,愈降愈凉,乃致转为寒凝敛藏。但黄师对左路的温热到了右路如何突然变成了凉寒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转变的机理如何不得而知。如果左路和右路是完整的一气周流的圆运动,是同一股气,那么这一股在左为温热的气到了右路怎么就突然变凉了呢?在左的温热跑到哪里去了?右路的寒凉又是从哪里来的?热没去路寒没来路吗?能这样变怎么还能是一气?不成了二气吗?如果是二气,二气之间又是如何衔接转化的呢?如果左之气温,右之气凉,左右之间如何隔绝温凉之气呢?所以,左升右降没有问题,但对左温右凉的解释描述,让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有问题。
右降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
人体右路是肺和胃肠消化道,右路的气机要降,胃肠的内容物就应该降,如果胃肠的内容物不降,胃肠器官本身的气也不可能降,气的降和物的降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的胃肠是一根竖直的管道,吃下的食物仅靠重力就可以迅速下降,因为食物是阴性的浊物,自然要降,但为了充分消化吸收食物的养分,人体的大小肠不得不形成九曲十八弯的皱褶状,以充分延长食物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这样实际上使得食物的降变得非常困难,食物要降,就要靠肠胃的蠕动,肠胃要不停地蠕动,就需要依靠阳气的不断推动。同时,肠胃要消化食物,把食物粉碎、再把食物分解成分子原子层面的可吸收的营养成分,都是在阳气的作用下实现的,而且这个过程必然是需要消耗大量的阳气。再者,外来的食物,一进入人体,就要马上被胃加温,变成与人体内部温度相同,即使是冰棍下肚,消耗再多的人体热量,也是要被加热到与体内温度相同的,因为人是恒温动物,体内各部分的温度是基本均等的,容不得局部的低温,而且局部的低温,将影响人体各种功能的正常运作。肺,吸入的外界空气温度通常低于体温(除非是炎热的天气),但从空气进入鼻腔起,就不断被人体加温,被人体吸收的氧气与血液结合后,其温度也是体温,因为肺部的血液要给肺脏加温,给吸收的氧气加温,否则肺脏将无法正常工作。
可见,人体右路处处是阳气在起决定性作用,是阳气保证了右路的体温,是阳气保证了右路功能的正常运作。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右路阳杀阴藏的真实含义:
阳杀,不是阳气的消失和隐藏,而是阳气在右路的大量供应和被大量地消耗的过程,杀,是消耗的意思,不是消失的意思,阴藏的阴,不是寒凉之气的敛藏,而是阴性的空气通过肺脏、阴性的食物通过肠胃被加温被分解被人体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起根本作用的就是阳气,一时一刻也离不开阳气。
所以,肺胃之气不是凉的,而是温热的,是阳气,不是阴气。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产生左温右凉的不正确认识,为什么人们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认识。 通过对人体右路运作情况的分析,确定了右路并非以凉和寒为特质,而是和左路一样以温热为特质。左路的阳生阴长,是把右路所吸收的食物营养也就是水谷精微,部分被转化成热量也就是阳气,部分被转化成补充替换人体各种组织的材料也就是阴质,在阳气的推动下以血液体液的形式输送到全身,当然左路也会消耗一定的阳和阴,这个过程是一个阳气升的过程;右路的阳杀阴藏,是人体所摄取的食物和氧气被左路输送过来的阳所温煦和分解转化吸收,最后以水谷精微的形式被人体主管收藏的肾系统所吸收和储存,这个过程是一个消耗大量阳气的过程,阳气被不断消耗也就是阳气被不断补充的过程,右路从上至下补充阳气的过程,就是阳气下降的过程,是阳气降的过程。因此,人体左升右降的圆运动,虽然也是水谷精微的吸收运化的过程,但本质上是人体阳气升降的过程,没有了阳气升降的推动作用,也就不可能有阴质的吸收运化,这个过程根本没有以寒凉为特质的阴气的存在和参与。这样,人体左升右降的圆运动才解释通了,才与人体实际的运作过程相辅了,左路的阳气有了去路,右路的阳气有了来路,圆运动才首尾相连闭合起来了。 为什么会产生右路是寒凉之气下降的过程这样一个不正确的认识呢?
这大概是因为只是简单地取相比类但忽略了人体固有的特性造成的。不是通常有以自然界的云蒸雨降来比类人体的左升右降吗,云蒸是一个温升的过程,雨降是一个凉降的过程,这是自然现象,如果简单地搬过来解释人体的升降,自然就会形成人体右路之气以凉为本质的认识这样一个不符合人体实际情况的结论。
再者,用佛法来看,佛法认为众生之所以不能获得大智慧,是因为众生无量劫来陷于“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自拔的缘故。人们在以阴阳观分析认识人体时,往往不自觉地落入分别执着的窠臼,认为人体左路温升了,右路一定要有一个对立的相反的过程,那自然就是凉降了,于是认为人体右路主以阴凉之气,却忘了人体的运作是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现象的,忘了人是一个与夏热冬寒的开放的自然界不同的封闭而且恒温的系统这个事实。
如果我们象刘力红教授所说的那样,不是站在二这个分别的对立的层面上看待人体的阴阳,而是上升到一的层面上看人体阴阳,虽然人体的经络确实有阴阳之分,虽然人体的脏属阴腑属阳,但站在一的层面上,人体内部确实全靠了阳气,确实只有阳气没有什么阴气,人体的阴就是阴质,就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除此之外就是阳气,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分子都在阳气的温煦固摄推动之下,全身无一处不是阳气也无一处不是阴质,也就是说,人体是一个阴阳未分未判的混沌状态的太极图,而不是一个阴阳分判的阴阳对立的太极双鱼图!
这样,自然地,也不得不地,我们应该将目光投向钦安卢氏扶阳学派!
但是,如何学习扶阳学说,却是一个重大的话题,不是说喊一声“我要做火神派”就解决问题了,后面再讨论。
应该说,黄师是仲景之后非常出众出色的一位大医家,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最出众的一位,四圣心源确实非常好,但离中医经典的水平还有实质的差距。这样说,绝不是说黄师的四圣心源就不要学了,相反,非常应该学习,因为黄师将五行六经中土升降等等作了非常精微的剖析,阐明了阳贵阴贱这一重大原则,对于初学者入门、领会中医基本知识有非常非常好的引导作用,非常容易得受用,并且不仅是入门,而且可以引导学人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只是在学习中应该注意黄师在右降问题上的偏差认识。
下面,再比较扶阳学派与四圣心源的另一个关键观点。
[ 本帖最后由 不才 于 2009/11/5 13:01 编辑 ] 原帖由 风火笑笑生 于 2009/10/31 22:42 发表
黄元御、陈修园、彭子益、郑钦安都是承袭中医经典的大家,其著作都可读。
确实如此,这几位大家都值得学习,但是学了还要想办法消化,该吸收的吸收,该转化的转化。 因为众生都有妄想分别执著的业习,所以通常只理解、认可、接受同样是偏于分别执著的观点和认识,对于分别执著更轻一些的观点和认识,反而不易理解和接受,这也是扶阳学派的理论难以被普遍接受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后面讨论)
黄师医理的一个关键点是:中土和左升右降-----中土为枢,中土是升降的关键,脾升则左升,胃降则右降,中土寒湿导致枢转无力升降不能,恢复升降的关键在于调中土。
钦安卢氏扶阳学派医理的一个关键点是: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
试作比较:
中土的关键作用是黄师和扶阳学派的共同认识,卢崇汉治红斑肢病时对中土也特别重视,但卢氏调中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纳下,是为扶阳开路,为扶阳做准备。当然,黄师也不是只调中土,而是调中土并促使肝木升和肺胃降。
实际上,土的性质是静的,中土对于升降的促进作用虽有但有限,中土主要是枢的作用,就好比门轴,门轴滑快就不会阻碍门的开合转动,门轴不滑快就会阻碍门的开合转动,但门轴本身不给门的开合转动提供动力。也就是,如果中土寒湿,必然阻碍左升右降,如果中土正常,则不会阻碍左升右降,而且使身体的化源有保证。这时,如果身体左右路仅有轻浅的病症,可能因为化源充足,通过适当的休息和适当的劳作就可以使左右路的病不药而愈,如果是左右路病到一定程度但不是很重,则需要通过使用调肝调肺胃的药物推动促进左升右降,也可以治愈,如果是左右路的病较深重,仅调脾胃是不够的,使用调肝肺胃的药物促进升降也不一定能有明显效果,这时就需要从升降动力的根本来源入手,也就是扶阳派的以火立极了。因为,水火才是人体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是左升右降动力的源头,肝和肺胃只是升降的中间站。门轴不提供门开合转动的动力,从肝和肺入手促使升降,就好比要开门时用手推门的靠近门轴的中间位置而不是离门轴最远的门边,自然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又好比锅里的水蒸法不快,只扇风以促使锅下的火旺虽有效但作用有限且短暂,添柴才是根本,除非柴已足够只是风不够流通;以火立极,则直指人体升降开合的动力本源,是对升降开合的根本性的认识。
当然,黄师其实也是很重视坎阳的,黄师在针对某病的分析中也说过中土寒湿的根源在于葵水,黄师治病遣方通常都是暖水燥土的,所以,也是英雄所见略同。只是,黄师在其著作中强调中土、升降为多为重,强调以火立极则不显著不突出,也是小小的遗憾吧。因为如果不重视坎阳这个动力源,只重视中土和升降,忽略了对是否坎阳不足的辨析,治病偏用干姜茯苓和柴胡黄芩麦冬半夏砂仁,就可能对有些病初而似效却久治缠绵不愈。当然,不辨病情深浅,乱用扶阳药也不可取。卢氏认为,柴胡是提取肝阳的,肝阳来源于肾阳,过用柴胡可能导致透支人体阳气,应该是很有道理很有见地的,伤寒论中,柴胡主要用于少阳证,也就是人体阳气尚足的情况。中医高手辨病用药当然不会有偏差,初学者还是有必要使自己的认识深入再深入的。
下面,讨论治病需治因。
[ 本帖最后由 不才 于 2009/11/4 13:5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