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认识,熊猫以四逆汤与附子大黄汤化裁,四逆与大黄的比例因人而有所不同,可2:1、3:2或1:1配成散剂。减肥效果肯定而无任何不适,且食欲减低、汗出减少。并且降血脂和消除脂肪肝效果非常理想。
唯在服用时注意:1,保持大便在2--3次/每天;2,药后以舌尖稍麻,全身麻麻酥酥、热热乎乎、轻松舒适为度。 ...
不知儿童是否也可如是?
回72楼
小于15岁的儿童不宜使用。中药本为纠正阴阳胜衰而用,15岁小孩“精”未满,而从12---15岁(第二性征出现到发育比较完备)是“精”生成和收藏的旺盛期。惟恐药物影响其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故不建议使用。儿童期肥胖可参考如下建议:
1,调整饮食结构。不是节食,是调整。避免现在快餐店的高热量(有人称之为垃圾食品)食物和冷饮;熊猫找找几年前写的东东---关于减肥的----如能找到发在这里,可以参考。
如果对五行了解的多,参照五脏、五味、五色、五谷、五蔬、五果、五畜等安排饮食,那就比较好了。
2,坚决不能叫肥胖儿童睡软床。软床影响儿童脊柱的发育,并引起诸多的脊柱相关疾病,肥胖既是其中的一种。
3,每天坚持给儿童做一次“捏脊”---其内容论坛里有。还需特别注意做颈椎的按摩。坚持3个月左右可以见到减肥的效果的。熊猫对颈椎病及脊柱病和相关疾病研究的很深,观察肥胖儿童95%都有脊柱-尤其是颈椎的问题。
这是前几年写的,都是西医的说法。希望有所帮助。
顺应自然,平衡减肥——兼谈肥胖相关疾病的病因及习惯误区
我国有肥胖病者七千万人,全世界有十一亿人体重超标。肥胖不仅体重臃肿,严重的是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或曰有因果关系。比如因肥胖所引起的二型糖尿病我国已有三千万。有关人士估计今后十五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将超过一亿人。其它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痛风,骨关节病, 阳萎,闭经及一些内分泌疾病,乳腺癌,子宫癌等均与肥胖密切相关。还可因腹腔内脂肪过多致使膈肌上移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换言之, 肥胖者几乎不可避免的进展为心脑血管病或糖尿病。故此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一九九一年就正式命名肥胖为代谢综合征。定义为流行性疾病。美国将其等同于吸毒、枪支泛滥等的社会问题。肥胖及相关疾病已上升为人类疾病死亡谱的第一位。且治疗费用占据我国医疗开支的最大比例。
值的庆幸的是社会及患者个体都对肥胖病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国在北京召开的肥胖问题研讨会,各大医院相继开展的减肥门诊,各种减肥药茶食品器材的大量上市就说明人们对肥胖的重视。但是减肥难度很大,以至出现“年年减肥年年肥、越减越肥”的尴尬局面。那么,严重危胁人类生存健康的肥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人类自身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现有的肥胖减不下去,而庞大的后备军又源源不断的补充到胖子大军中。到底症结何在,让我们试图从自然的角度分析一下。
一、对于肥胖的思维方式急待转变
既然现在对肥胖的认识以及依据此认识而采取的方法对肥胖的疗效不佳,那么我们是不是从认识上找找原因?因此在谈具体问题之前不得不谈谈思维模式。
西医在十九世纪传入中国,以其明确的标准化迅速被人们认同接受。至今在医学界已 占据到绝对统治的地位。“只有能用数字表达的才是科学的”。西医的一切理论与实践都有量 化标准。那么西医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我们称之为线性思维。举例说明如下:急性扁桃体炎,发热、咽痛、吞咽时疼痛加重为其症状;检查可见扁桃体肿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大;细菌学检查链球菌感染;治疗抗生素加对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急性肾炎、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条理清晰,根据充足,无可挑剔。它是科学的。
但是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体系。现代的生物医学模式尚不能完全认识、用量化指标表达人体。比如高血压,比如肥胖,比如癌症。线性思维适用于机械系统,比如设计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颗飞弹,要求系统有绝对稳定性,可重复性。而不允许有偏差和不稳定。相对于机械系统来说,生物系统(如人体)时时处于崩溃的边缘。各个系统均处于不稳定的动态平衡中。比如体温可因进食种类的不同、情绪的变化、外界的气温、活动度的大小等等随时而变化。因此,认识人体就要借助于中医的整体思想。这是一个非线性思维,既等同于“浑沌学说”。
科学因受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需要不断地修正与补充。例如:五十年代发生在欧洲东 海岸的“反应停”事件。“反应停”是一种拮抗怀孕反应的药物,其药效显著。几年后发现使用“反应停”的孕妇胎儿的畸型率很高。于是才认识到其有致畸的副作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认为胃炎胃溃疡是诸如遗传、精神紧张、烟酒刺激、饮食不节、不洁所致。于是斥责赤脚医生们用“痢特灵”治胃病是胡闹,中医用“黄连泻心汤”是不科学的。直至八十年代首先由奥地利医生在胃病患者的胃粘膜下找到细菌(当时命名为幽门弯曲菌现称幽门螺杆菌)。以后世界各国的学者相继找到此种细菌。才认识到细菌感染是胃病的重要病因。这个基础理论的研究,证实了用“痢特灵”是正确的,而中医早在几百年前就使用的黄连泻心汤是科学的,只是当时尚未认识而已。再如,芬氟拉明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欧美广泛应用,一致认为有确切显著的减肥作用。在我国有人曾报告为最好的减肥西药。后来发现其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可导致四肢肢端坏死和心脏瓣膜坏死而于一九九七年首先在美国明令禁止使用。
医学家们曾乐观地宣布:在上世纪末消灭传染病。然而,古老的疾病没有被消灭,鼠疫、霍乱、结核病、狂犬病死灰复燃。还不时冒出如军团病、莱姆病、艾滋病等新的疾病。这是医家们用线性思维得出的结论。他们简单地认为:人类拥有了抗生素便可以消灭一切传染病。然而他们恰恰忘记了生命进化的历史就是挣脱一切束缚的历史。这正向已有了可以毁灭人类几十次的原子弹而人类依然生存一样的道理。生命的进化有着诸多的、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的因素。正因为无法预测,所以线性思维就无法把握。正像现代医学无法用量化标准完全表达人体一样,要把握生命的本质必须用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既“浑沌学说”。“混沌学说”基本等同于中医学的整体思想。其实它就讲了两个问题:一为任何复杂系统都有潜在的规律性;二为简单系统也有其复杂化的一面。下面就用这一理论做一些具体分析。
二:肥胖的原因
分析人类的肥胖,不得不探讨人类的起源,不得不分析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
地球已存在了四十五亿年,直到三十亿年前才出现了原始的单细胞生命。现在地球上繁多的生命现象都是这单细胞生命演变、进化而来。人类的起源现比较公认的是由猿猴进化而来。虽然猴子变人的关键性证据还有待考古和人类学家去证实。猴子不懂食物的储备,不论天气好坏都要为食物而奔波,且找到什么就以什么裹腹。因此它是杂食并且每天活动。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早期人类的下颌骨发达,咀嚼齿宽大。提示早期人类仍然是食草性动物。直到火的使用和生产力的提高,后期智人才进化为杂食性动物并懂得储备食物。考察中国有文字以来的历史,历代农民起义大多为饥民造反。“与其饿死,不如战死”。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后,西方的先生们还在叫嚷:“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史。我们的祖先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战乱、瘟疫、天灾等食不裹腹的恶劣环境中繁延生存下来的。
祖先们遗传给我们的是杂食且以素食为主的半饥半饱的基因,(有的学者称其为“节约基因”—人在营养缺乏时,纵然吃糠咽菜,身体里的基因也会充分利用这些原料来吸收营养。)且每天要为食物奔波。也就是每天都有一定的体力活动。这是人类长期进化所形成的规律。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生存环境:空气污染、水污染、食物污染、噪声污染、臭氧空洞的出现、紫外线增多、声波、磁、射线等等的污染。这些因素对人的影响可能在短时间内还得不出什么结论,还需几十年或更长时间才能有所表现。
二次农业革命以来农产品的产量有了极大提高。可是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则不能不令人担心:各种残留农药、化肥、激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既使是所谓的“绿色食品”仅仅是没有化肥农药,其营养成分肯定不会等同于从前。构成人类食谱的不外乎四种:主食、副食、水果蔬菜、调味品及饮料。
主食:各种粮食。化肥为一种速效高产肥料,但成分单一,远远不如有机肥成分的多样化。单一的氮磷钾成分再加上极力的缩短植物生长周期,粮食的营养成分必然有所缺失。尽管目前权威的粮食及营养部门没有详尽的资料。
副食:鸡鸭鱼肉蛋禽奶。经常见报道某某农民用二斤饲料喂出一斤猪、一斤鱼。饲料就是用上述营养不全的粮食加上诸如骨粉、生长素、睡眠之类的东西配制而成,营养不全的饲料喂养极短的生长时间,这恐怕就是目前人们吃鸡没有鸡味、鱼没鱼味、肉没肉味的原因。
水果蔬菜:大棚蔬菜的种植使北方广大地区冬季有了鲜菜。大棚的保温遮盖严重阻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得不到光照必然影响其叶绿素及各种维生素的合成。
还有用上述的食物做成的各种饮料及酒类。
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生存的压力、西方急功近利文化所产生的高热量的快餐加之中国传统的丰盛、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文化、食物品种的单一、营养成分的缺失、交通通讯的发达至使缺少适当的体力活动等等。这些生活方式违背了人类长期形成的生活规律。而违规的后果就是导致人们生病。发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只是其中一种。
不少学者提出肥胖是营养过剩,进食热量超过消耗热量,多余的物质转化为脂肪。但是针对上述分析及肥胖患者动辄气喘嘘嘘、汗流浃背、易疲乏、体力不能持久等特点,可以看出肥胖不是营养过剩,而是营养不全、不平衡所致。
现在的食物构成是高糖高脂肪低维生素低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失影响肌体的正常代谢。一方面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于皮下,另一方面肌体得不到足够的热量营养而出现饥饿感。越胖越能吃、越能吃饿的越快。稍微进食热量低一些或稍有饥饿,便出现心慌气短、四肢发软、冷汗津津的营养不良表现。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介绍一下风靡世界的“胰岛素抵抗”理论:西方的医家们在长期与高血压的斗争中,发现了一个严酷的现实:有效的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能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但不能降低冠心病的和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为什么还出现冠心病?以前一直把高血压看成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但很多糖尿病者在没出现糖尿病之前几年或十几年前就有高血压?这里面肯定有些环节没搞清楚。于是多学科的学者坐在了一起,经研究提出了“胰岛素抵抗”理论。既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众所周知,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水平高血糖水平就应低。反之血糖高胰岛素就应低。出现了血糖高胰岛素也高,说明了胰岛素降血糖的功能出了问题。说的明白一点:遗传或后天的不利因素(肥胖)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被削弱,而为了维持一个较正常的血糖水平,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其胰岛细胞分泌较正常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胰岛素,造成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确实能使血糖在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不是太高的水平。但在这一段时间体内发生了重大变化,肌体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胰岛素抵抗早期,脂肪代谢失衡,出现高脂血症: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增多;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使心率加快,血管阻力增大;小动脉平滑肌增生,血管腔变窄;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使之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更敏感;这些因素使血容量、心排血量、血液粘稠度、血管阻力增加。此期,个体的感觉可以不太大。比如肥胖、血压可以稍高些、心率快些、头部的疲乏感、下肢轻度水肿。检查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可高些等等。到了晚期,动脉硬化已经形成,而胰岛在长期高负荷的重压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逐渐减弱以至衰竭,血糖急剧升高出现糖尿病。糖尿病出现后,糖、脂肪代谢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推波助澜。于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就接踵而至。使得那些心广体胖、四十岁左右的“宴会族”们发生心梗、脑梗已屡见不鲜。当然不良的生活习惯加速了这一进程。
这是一个综合症。胰岛素抵抗综合症。它包括了: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纤维蛋白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可以认为上述疾病是胰岛素抵抗在各个不同阶段的表现。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没有内在联系的。出现这个综合症的重要前提是肥胖。虽然没有定论胰岛素抵抗的环节是胰岛素本身、与胰岛素结合的受体、还是受体后障碍。但运用“浑沌理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机体某些营养物质的缺失(维生素与矿物质)使胰岛素和其受体成为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而出现所谓的抵抗,既能力的降低。
三:肥胖相关疾病认识及治疗上的误区
胰岛素抵抗早期,高胰岛素血症促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转化为中性脂肪,逐渐发胖、血脂增高。检查可见多为甘油三酯单项升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法,此为四型高血脂。国内学者观察四型高血脂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此期极易被人们忽视而使病情进展。既使血脂增高引起重视,也仅仅是应用一些降血脂药物。或者根本降不下来,或者降下来后很快又升上去。此期血压升高是综合因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心率加快、血管阻力增大;[治疗采用镇静安神类和ß-受体阻滞剂(如安定、心得安)、及血管扩张剂(如消心痛、消酸甘油等)];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增大。[用利尿剂如双克、速尿等];小动脉平滑肌增生、血管腔变窄。[这一环节无药可用];纤维蛋白原生高;[使用降纤酶之类];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对升压物质[血管紧张素]的反应更敏感。[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消心痛、尼群地平)及血管紧张素酶转换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血液粘稠度增加,[使用抗凝剂(如小阿比、肝素等)]。
由此可见,目前所使用的药物只是针对不同病理阶段而设。没有一种是作用在胰岛素抵抗这个基本环节的。
目前人们普遍对高血脂重视不够,殊不知高血脂引发的血管病变是严重的、并且往往是不可逆的。脂类透过血管内皮细胞沉积于内膜下,其影响简单地说有三方面: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减低;使血管管腔变窄;影响血液的层流结构,使血液在通过狭窄时产生旋涡,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有机会直接接触血管壁。
高血脂使大血管发生硬化;而小动脉平滑肌持续增生使小动脉也出现硬化。动脉硬化、管腔变窄、高血脂、高粘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再加之血液层流结构的改变,为血管内凝血创造了条件。于是脑梗塞、心肌梗塞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国内统计高血压患者百分之八十转归为心脑血管病,上述原因是其根原所在。
胰岛素抵抗晚期,除上述血管病变外,胰岛细胞不堪长期高负荷的重压而衰竭。胰岛素分泌逐渐减少,血糖持续上升出现糖尿病。此时的治疗提倡五架马车齐趋并进:一为饮食控制、二为药物控制、三为适当运动、四为血糖监测、五为糖尿病教育及心理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在尚未应用胰岛素之前主要有三大类:一,磺脲类[如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优降糖、美吡达、达美康、克糖利、糖适平]其作用是刺激胰岛细胞多分泌胰岛素。二,双胍类[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等);苯乙双胍(降糖灵、DBI);丁二胍。]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糖原在肝脏的合成;三,∂-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培欣]其作用同为抑制糖类在肠道的吸收。临床应用不多。糖尿病的出现标志着胰岛功能的衰竭,使用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细胞无疑于雪上加霜,加速胰岛细胞的衰竭过程。胰岛细胞衰竭尽管有免疫学说、中毒学说、微循环障碍学说、微量元素缺失学说等等。但肌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确是不争的事实。控制饮食加之双胍类药物抑制糖类的吸收,更加剧了营养的缺乏。后果亦是加速胰岛细胞的衰竭。目前提倡糖尿病者应早期应用胰岛素,不管其如何解释,起码对于减轻胰岛细胞负担,让其积极休息、利于恢复有积极意义。故已患有糖尿病者应及早使用。
所以就目前而言,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及药物。预防这些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而预防的唯一途经既为减肥。
四:减肥市场现状
减肥西药有两大类,一为减少热量摄入,二为增加热量消耗。
减少热量摄入分为中枢性和非中枢性:中枢性作用药物包括芬氟拉明、右旋芬氟拉明、芬特明、芬氟拉明和芬特明的复方制剂及西布曲明。由于中枢作用药作用于人体食欲中枢,产生饱胀感而减少进食,故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但由于副作用大(象芬氟拉明既因损伤心脏瓣膜和四肢肢端坏死而禁用)目前只有西布曲明尚在应用。非中枢性药物现在只有一种,赛尼可(奥利司他胶囊)为一种脂肪酶抑制剂。通过在肠腔内抑制脂肪吸收而达到减肥目地。另外亦有人应用二甲双胍也有一定效果。
增加热量消耗药物,如麻黄素、甲状腺素,现均已禁用。故临床没有此类药物。
此外尚有人在减肥药中加入速尿。速尿是一种强有力的利尿剂,其作用为抑制肾小管远端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而增加尿量。通过排出体内的水分而减轻体重。一旦饮水后迅速反弹。其危害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致肾小管远端坏死;出现电解质紊乱;增加血液粘稠度,加大心梗、脑梗的危险。
中医药减肥确有西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依据中医的整体思想,从体质因素、多食少动、脏器虚衰、年龄、性别、体质、地理环境、饮食、运动、精神情志等综合因素提出中医病因病机学说。显示出中医药在防治肥胖及相关疾病上的优越性和巨大的潜在力。
五:顺应自然,自然减肥
很多人都有减肥失败的经历,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对肥胖的原因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我们的生活方式违背了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不能因为有了五千年文明就认为能改变一切。人类的进化是个漫长的过程,在漫长的进化中所形成的遗传的稳定性与变异的不稳定性相比较,遗传的稳定性占着绝对的优势,只有这样物种才能保持延续。而变异的不稳定性是受诸多条件影响的很微小的,这样物种才能进化,才不会因为变异过强而产生畸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类永远体现着上一辈的基本特征。既便有所改变也将是长期的缓慢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人的体重恐怕是最标准的了,只是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热量的饮食及食物成分的不均衡、多食少动、生存及生活压力导致的精神紧张等)才出现肥胖。这是因为生活方式改变的太快,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所形成的规律的改变跟不上生活方式改变的速度,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我们必须认识的问题。但是人类不可能退回到刀耕火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原始状态;不可能放弃飞机、汽车而改乘马车;也不可能放弃现在的食物而专去吃糠咽菜。那么如何减肥?如何通过减肥阻断肥胖患者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的自然进展?
像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一样,我们提出减肥者的三套马车。1肥胖的宣教:明白了肥胖的原因及肥胖所导致的直接的间接的后果,那你的减肥就成功了三分之一;2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当你明白肥胖原因并用其作为指导调节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后,你的减肥就成功了三分之二;3适当的减肥方法及药物的配合,你的减肥就大功告成。
特别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减肥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三朝两夕的事,更不是买点减肥药吃吃那么简单。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像重视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一样认真对待。尤其是三十五岁以上的肥胖者,不要等出现心梗、脑梗塞、糖尿病时悔之晚矣。青少年肥胖因内分泌失调出现的早,成人后内分泌病可能更严重、更难治。
六:与减肥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减肥目的
肥胖是一种病,减掉臃肿的脂肪,还一个轻盈健美的体态固然是对美的追求。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减肥阻断胰岛素抵抗,减少严重危胁人类生存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其它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标准体重问题
我国目前没有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所采用的计算方法[身高----体重指数---是欧美国家的标准。尽管不少学者认为我国人的体重应比此种计算方法偏低,但分析我国为躯干长,四肢短小的人种,与欧美的躯干与四肢的比例比较匀称的人种有所区别。所以体重的计算方法应当只作为参考,而以自我感觉(精神、体力、智力、耐力,中年以上者亦须血压、血脂、葡萄糖耐量)为主要参照。所以在减肥过程中,不要单纯追求所谓的标准体重。实际上能达到中度减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三):节食
依据上述对肥胖病因的分析,提倡调节饮食,不是单纯节食。所谓调节饮食,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饮食总量的控制,另一方面是食物品种的多样化。但为了不给人们造成误解,我们还是强调必须节食。那种以为减肥过程中或减肥结束后仍然可以大快朵姬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我们认为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是高热量低维生素低矿物质的饮食,所以必须总体控制热量。五千年文明和现代科技并不能给人类无限的为所欲为的空间和创意。
(四)运动
运动作为减肥的一种手段,被许多人认同和采用。运动消耗大量热量,但同时也能增强食欲。经常见到许多大运动量减肥的人停止运动后体重迅速反弹。“生命在于运动”被人们喊了几十年,其实应该理解为“生命在于平衡”。我们的一切行为,包括情绪、饮食、运动等都是为了维持生命的动态平衡。所以不能把减肥寄托在单纯运动上。但运动至少有以下好处:增强体质;增强心脏功能;利于血管的收缩与扩张,维护血管的弹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敏感性;运动时的大量出汗利于排出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及毒素;调节情绪及内分泌;中年肥胖者有利于性机能。所以我们提倡适当的运动。
(五)减肥速度与反弹
肥胖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发生的,它有一个过程,我们的机体已经适应了肥胖的病理状态。为了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不致因内环境的剧烈改变而出现其它病理问题,减肥必须缓慢进行。何况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在三五天一个月内减至标准体重的灵丹妙药。不论采用什么减肥方法,调节生活方式、减少总热量摄入、均衡的营养使机体恢复正常代谢是保证减肥成功和不反弹的必须遵守的条件。
(六)补钙问题
沉积在骨骼上的为沉积钙。溶解在血液中的为游离钙,以钙离子形式存在。钙在体内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在铺天盖地的补钙宣传中,似乎从生到死一生中都应该补钙,这是一个误导。肥胖与骨关节病密切相关,一方面超重的躯体加大了骨关节的负担,另一方面高胰岛素血症促使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血钙减低,机体的调控机能动员沉积钙进入血液,造成骨质疏松。此时控制高胰岛素血症才为根本,而不能盲目补钙。中年以上肥胖者大都有高血压,盲目补钙可能加剧高血压,甚至有加剧心梗的可能。
(七)性
肥胖者性激素分泌紊乱,男性可出现性欲减低、女性可有月经稀少等。减肥可恢复正常的性激素分泌。
(八)青少年减肥
青少年肥胖因其出现早,生长代谢机能旺盛,故与中年以上肥胖有所区别。后者以脂肪细胞肥大为主,前者除脂肪细胞肥大外,还有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故青少年减肥难度相对较大。
七 减肥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 肥胖的宣教
除去家族性肥胖外,大部分肥胖是后天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不良生活习惯是后天养成的,是人为的,是可以纠正的。通过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减肥,进而消除胰岛素抵抗、消除高血脂、降低高血压、阻断肥胖者向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自然进展,减缓其它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这是十分有益的,理应得到肥胖者个人、家庭、亲朋好友乃至全社会的支持与理解。在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面前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生病是他人的事,我只不过胖点,疾病离我还很遥远。但请记住当你胖点又出现血压高点、血脂高点时,上述疾病正向你慢慢走来。生活中类似的教训太多了:四十岁左右岁正当事业有成时突然英年早逝,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人是有高智商的动物,既然已经认识到肥胖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那么为什么不运用我们的智慧调节自己的生活以达健康长寿之目地?事实上很大一部分轻度肥胖患者通过调节生活方式,可以达到理想的减肥目地,根本不必借助其它的减肥方法和药物。
(二)生活方式的调节
依据上述对肥胖病因的认识,从三个方面着手。
1,调节精神状态:紧张、焦虑、压抑、愤怒都能影响内分泌系统。中医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对人体的影响。要找到渲泄情绪的方法,坦然面对生活。
2,饮食调节:我们说得是调节,并不是单纯节食。现在的饮食结构并不合理,一方面总热量超过需求、另一方面肌体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必需营养物质的缺乏造成代谢失常,代谢失常使肌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一些热量又被转化为脂肪储存于皮下造成肥胖。依据这一认识调节饮食就简单了:控制总体热量,增加食物种类。具体说就是:限制热量高的食物(如猪肉、油炸食品、干果类),增加品种。每种食物都要吃,绝对不能偏食,食物品种越杂越好。热量高的食物起码应减掉1/2到2/3而以各种蔬菜、水果、杂粮代替。
3,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少学者推荐有氧运动,其运动强度的监测公式为:220-年龄=最大心率/每分钟,最大心率×80%,维持40分钟以上。其实不必机械地照搬,只要选择好自己的方式,运动后出些汗,感觉很舒适就可以了。
中度以下的肥胖者只要调节好生活方式,坚持半年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不必赶时髦去使用什么减肥药和减肥方法。
(三) 适当的减肥方法和药物
1, 减肥的对象
(1)患有糖尿病者;
(2)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者;
(3)体重指数(BMI)≥28以上者;
(4)能食善饥,出现反应性低血糖者。因为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餐后3-5小时不适当地升高导致反应性低血糖。表现:心慌、乏力、四肢发软、出汗、极欲进食、进食或食糖后可迅速缓解。
2,减肥前的准备
(1)测量身高、体重、腹围、臀围。算出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米)²]。男≥24,女≥26为超重,≥28为肥胖;
(2)肝“B”超确定是否有脂肪肝;化验血脂;
(3)化验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释放(INS)。需要指出的是,此项检查应作为减肥者的常规检查。因为空腹血糖往往因反应性低血糖而掩盖真像。多年来医学界犯了一个错误,忽视OGTT和INS的检查,致使很多糖尿病人没能早期发现,延误了早期治疗。时至今日,二甲以上医院均能做此项检查而仍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出现症状才去查血糖尿糖。其实糖尿病分为临床糖尿病、无症状糖尿病和隐性糖尿病。通过OGTT和INS可以很容易诊断出来。减肥的目地是控制相关疾病,所以必须了解糖耐量和胰岛情况。
(4)其它相关疾病情况。
以上情况要记录在案,并认真填写减肥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3,推荐减肥的辅助方法及药物
(1)选择简便易行的耳穴及足穴压豆。左足右耳、五天后右足左耳循环交替。每天按摩每个穴位两分钟。耳穴:胰、胆、内分泌、三焦、脾、胃、肺。足穴:胰、甲状腺、脑、肾、胃、脾、食道。每次选四、五穴。依体重情况连续三到六个月。压豆刺激穴位可使胃基础活动水平降低及餐后胃排空延迟。还可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个系统的功能,促进脂肪代谢。产热增加,消耗积存脂肪。
(2)药物。依据营养不均衡导致肌体代谢失常而出现肥胖的认识,受“七日瘦身汤”的启发,根据中医“肥胖者多湿、多痰、多气虚、多淤血”的病机学说,再参照减肥药物“不饥饿、不腹泻、不乏力”的三不原则,设计出减肥汤。用西红柿、洋葱、圆白菜、芹菜、尖椒加上活血化淤、舒肝补气、燥湿去痰的中药,文火煎三小时,去渣喝汤。每日1500ml左右,连续喝一个月。
体会:喝减肥汤特别需要饮食的调节。在保证精神体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吃热量高的食物(肉蛋奶、油脂、干果等),而以蔬菜水果代之。这里没硬性规定每天吃多少,前提是必须保持精神体力的充沛而尽可能少吃。绝不能因为减肥而出现其它问题,这需要减肥者自己调节掌握。此时调节饮食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控制体重减轻的速度;逐渐养成新的饮食习惯,防止减肥后的反弹。
分析减肥汤的立义,几种都是低热量、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经三小时煎煮,热量和维生素均已破坏,剩下的只有矿物质。加上控制热量高的食物而多吃水果蔬菜,纠正了目前高热量、低维生素、低矿物质的饮食缺陷,促使肌体恢复正常代谢。减肥汤里的尖椒是必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刺激人体肾上腺,加快新陈代谢,快速消耗热量。此时的热量肯定是负平衡,每天热量的摄入小于肌体的消耗,差额部分除肌体的自我调节外主要靠尖椒动员积存的脂肪参与代谢,从而消耗脂肪达到减肥目地。减肥汤里的中药作用是复合的,加与不加中药的效果差别很大。
减肥汤补充的是肌体的营养,使肌体恢复正常代谢。因此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就连反应性低血糖也不会出现。减肥汤里没有抑制食欲的成分,但在喝减肥汤期间,饥饿感很轻,完全可以承受,这是肌体开始恢复正常代谢的表现。3—7天后饥饿感还会减轻,但此时的精神体力明显增强。
从第二个月开始服用中药。中药的组方原则依上述认识而定,做成粉剂或装入胶囊,连续服用五个月。
需要指出的是,调节饮食配合减肥速度,绝不能减的太快。一般掌握在第一月8—15斤即可,特体肥胖(BMI超过50)者也不要超过30斤。以后每月视具体情况待订。
经过六个月的减肥及饮食调节,体重下来了、增高的血压下来了、高血脂消除了、降低了的葡萄糖耐量曲线正常了、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消除了。但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适应自然的生活习惯。肥胖不再反弹,健康长寿,享受人生。
之五----脉形及主病(续)
跑题跑的太远了,还是回来说脉吧。缓脉。
缓脉是常脉“胃、神、根”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景岳全书》:“凡从容和缓,浮沉得中者,此平人之正脉”。《沈氏尊生书》:“和缓而匀,无浮沉徐疾微弱之偏既为胃气脉”。
缓脉亦可是病脉。《诊家正眼》:“缓为胃脉,来往和匀,取其兼见,方可断证”。
缓脉 在《伤寒》中的描述与后世医家的不同,“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同等者,名曰缓也。”基本没有脉形的描述。《脉诀刊误》(元---戴启宗)提出“一息四至”。以后诸家基本宗此说。
熊猫以为构成缓脉的条件有二:
1,有至数的要求:一息四至;
2,有脉形的要求:柔和。
缓脉之主病:缓脉必须与其它脉相兼才可主病,见于风、湿、虚证。不过只要与缓脉相兼的病脉提示病情较轻和后果较好。
说明一下:
“六数、七极、八脱、九死、十归墓”的古人之说,今天看来也需要区别看待。熊猫曾见过几例“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心律达到200次/分钟左右,长的一个持续了7、8个小时而无恙。但是出现这种“阵发性心动过速”一般确实凶险。之五----脉形及主病(续)
脉按节律分为“结、代、促”。1,结脉:结脉为脉节律不整的脉象之一,《伤寒》:结脉为脉律不正的脉象之一,“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难》:“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在缓脉的基础上加不整的节律。至后世干脆把结脉的缓改为迟缓者有之,把结脉的缓改为可伴有迟脉、缓脉或常脉者也有之。
熊猫以为:结脉是在不快的、或常、或缓、或迟的脉律中出现的没有定数的一个歇止。 熊猫兄论述精辟,实用,如曲径通幽,引人入胜,使人获益良多。
后学有一事不解,尝诊妇人脉与男子脉,发现“妇人右脉大于左脉”几乎是一普遍现象,要不就是左、右脉同样大小;而男子脉似左脉大者多些。此在古书中亦有记载,曰:“妇人右大于左,男子左大于右。”(原文及出处皆不识,惭愧)。请问熊猫兄如何看待此种现象?
回78楼
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男子阳刚,故左脉大于右脉;(还有寸较实而尺较虚)女子阴柔,故右脉大于左脉;(还有寸较虚而尺较实)。这是理论上的说法,在临床中实际是以关比较明显。“妇人右大于左,男子左大于右。”熊猫没有找到出处。
《诊家枢要》:脉象大旨:“---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尺脉常盛,此皆其常也,反之者逆。”妇人脉法:“妇人女子,尺脉常盛,而右手大,皆其常也----”。似可作为“妇人右大于左,男子左大于右。”的依据。
与妇人脉有关的一个话题:《诊家枢要》妇人脉法:“凡女人天葵未行之时属少阴,既行属厥阴,已绝属太阴,胎产之病从厥阴----”。可以理解为女子一生---少女--女子--绝经后---的脉象属性;也可以理解为女子一个月经周期的脉象属性。有的朋友讲可以从脉象上摸到是否经期,在这里可以找到依据。
[ Last edited by 大熊猫 on 2006/10/6 at 22:24 ]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6/10/1 23:40:
“六数、七极、八脱、九死、十归墓”的古人之说,今天看来也需要区别看待。熊猫曾见过几例“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心律达到200次/分钟左右,长的一个持续了7、8个小时而无恙。但是出现这种“阵发性心动过速”一般确 ...
嗯嗯,我自己身上发生过一次这种心跳过速的情况,也达到了200次/分钟左右,持续了十五分钟左右。来去毫无征兆。当时只是在想再不缓下来,我小命休已。不过也没有特别的惊慌失措,静坐了一会儿自己好了。体感都一切正常,就是有点类似于窒息的感觉(实际上一点儿也不窒息)。现在已经过去三年左右,并无再发,也仅此一次。
[ Last edited by quake1st on 2006/10/8 at 00:25 ] 谢熊猫老师答复,受益非浅!
减肥篇杂而至简,繁而不乱,客观求是,确是好文!好生收藏,待后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