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续)
人迎气口脉的诊法和主病是医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内》是喉旁的人迎与寸口的对比,《脉经》“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人迎侯外感,气口侯内伤。争论的焦点:一是关前一分的位置到底何在,是把寸关尺各三等份的关前一分还是关入寸部;二是外感与内伤的区别。不在赘述。值得提出的是左右对比的诊法还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如王氏所言:“凡左脉弱,右脉强,主汗多,遗精,肝郁等证;右脉弱,左脉强,主易怒,腹痛----”。当脉诊稍有基础后应当观察左右强弱的对比。
熊猫体会:西医胆囊疾病(炎症、结石)、糖尿病、乳腺(增生、癌证)疾病、可于人迎侯之;食道疾病(如食道炎、食道息室、食道癌)可于气口侯之。 在 30楼 ,大熊猫先生引用了张学萍先生答客问的文,原帖如下:
第一段问答(请问阳濡而弱…)原帖: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5961 1楼、2楼
第二段问答(关于迟脉的疑问:《金匮》灌胸痹篇…)原帖: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3787 1楼、6楼 熊猫先生对脉诊研究有素,经验丰富,张学萍先生所说也是经验之谈。脉诊理论和实践宏富广博,有些发展成了脉学流派,但更多的脉学经验往往只在少数人中流传。
余知有位无文化基础只是在道观帮杂,得窥该道观道长诊脉鳞爪,后还俗为人治病,诊脉可确知病变发于身体何处,能断言输精管结扎病人肾可能作过手术及肿瘤发于何处甚或大小等等,但处方用药却是常套,效验不佳,故登其门者多求脉诊而不求药。
今日之中医已不受门户之隔、传承之阻,正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大好时机,大家一起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不妄言彼非,不固守己是,切磋互长,不亦乐乎?
发此帖非为二先生说事,是想借此倡导论坛交流之风。同时期望两位先生的交流能够继续深入下去。
30
不说了.你只知六经.不知营卫气血.只知寸关尺.不知有指丫间和指边有脉.所以你还是不知温热.如果知道不会怎说寸关尺.回帖
回20:不错的维持会会长人选,只是已成历史了。改行做个泥瓦匠如何————玩笑。看你的理解能力洞察力送你四个字:兰心蕙质。回22:和而不同——真谛。世界因和而有序,世界因不同而绚丽多彩。
回24:学习学习,共勉共勉。
回26:尽力而为吧。困难之处在于是否能体会到,体会到了又如何用语言表述出来。
回34:先生能够把自己的体会毫不保留的拿出来熊猫佩服。可否指教熊猫该读读哪些“温热学”的著作,才能找到先生所说的八经和指边、指丫的脉法。如果能找到熊猫自不敢再烦先生。如果愚钝的熊猫找不到,可否请先生单开一帖介绍一下,以启蒙熊猫的无知?
之五----脉形及主病
熊猫以为28脉很难完全掌握,因为有的脉象作为个体的一个医生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遇到。但是临床常见的熊猫以为是纲领的八脉是完全能够熟练掌握的。既;浮、沉、数、迟、滑、涩、虚、实。1,浮脉。《内》描述季节脉称浮脉为毛脉。其脉形之描述很多,如如落榆荚、如风吹毛、如水漂木等等。《脉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比较公认。需要与“无根”相鉴别:浮脉是“按之稍减而不空”,按之力减是芤脉和虚脉,无根是按之突然消失的感觉。
熊猫体会:用一根木筷子放在水盆中体会浮脉,用一根葱管或止血带体会芤脉。
用现在的白话说就是:浮脉只是表示脉体的位置浅表,没有其他任何别的(诸如力度、脉体的宽窄、节律、速率等)因素参与。只要找好浮脉,那沉脉也就掌握了。
浮脉可以和很多脉构成相兼脉,如浮数、浮细、浮洪、浮弦紧等。原则上不与沉脉相兼,但不同部位可以互见,如伤寒的“阳浮而阴弱”。(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