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bffq 发表于 2023/5/12 23:05:20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5/12 23:06 编辑

“天价”中药方惹争议——一个媒体精心设置的议题

2023-05-10 14:56:46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重楼
点击: 1976    评论: 4


https://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3-05-10/326300.html
  昨天,一条新闻引发了巨大的争论。  简单来说,就是郑州市民李先生在郑州市第二中医院肿瘤科就诊,被诊断为肺癌,然后医院给他开了30服中药,合计23740.42元。https://img.wyzxwk.com/p/2023/05/00248b7f39a1fbf74b84831c542687e2.jpg  看一次病,开一次药,就要花出去2万余元,这本就足够有争议了;开的还是具有很大话题性的中药,争议就更大了;而消费者投诉电话及医院的“明码标价”,无疑更是火上浇油。  对许多人而言,这高昂的费用无疑再一次印证了看病贵看病难的体验,不开骂才怪。  对某些人而言,被推到审判席上的主角是“中医”,他们心中大喜,这又成了中医无效且敛财的又一“明证”。  对中医从业者或曾经受惠于中医的人而言,这事也有不同的看法:  讨论的前提有一个,这已经是肺癌晚期了。  有医生认为:“毕竟肺癌晚期,这个方子主要是几味药特别贵,蕲蛇18克起码得100多,西红花3克得100多,川贝15克起码100多,这三味药就得一付四百多五百了;我没有看出故意的理法上的硬伤和为赚钱的超大用量;希望能多研究点穷人的办法吧。”  还有医生认为:“尤其像肿瘤科医生开出来的套路方,补点气+一堆清热解毒抗癌药+贵细药+行气活血消食药,就成了一张方”;“反正也就是仗着病人最后这一环‘死马当活马医/也没想过真能如何’的心态,再把病人钱包刮一波”。  网友自然是吵成了一团:https://img.wyzxwk.com/p/2023/05/96b99d16166bd2473d8832da7966f869.jpg  我们可以看看都开了什么药:https://img.wyzxwk.com/p/2023/05/7a83a7f64dbab57d0d6faf331daea0b9.jpg  从处方来看,处方单内包含37种中药,包含西红花、蕲蛇、全蝎、蛤壳等,药方中显示,该处方中价格最高的一味中药饮片为蕲蛇,540克共计5358.96元,约合9.924元/克,另有一味西红花,90克共计3952.8元,约合43.92元/克,30服中药合计24240克,一服重约808克。  这就意味着,总价看起来似乎很贵,但是毕竟是30服药,一般一服药要吃1-2天,这就是1-2个月的用药量。含有名贵中药材的药方,一服将近800元,应该来说,属于正常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受惠于中医的网友感到不忿的原因,治疗晚期肺癌的药,一服不到800元,用了名贵药材,按市场价来说并没有离谱的价格,而且总价2万多,相比于西医动辄几万几十万的药,并不见得贵。当然有人会认为,西医花了钱有效没效,是清楚的,中医就不见得了,以此觉得类比不当。但是,许多癌症晚期病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中医,一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二是的确有被西医下了n个月死刑后,病人服中药又多活了几年的案例,三是抗癌的西药,其实也并不便宜,用了多大程度有效,病人及家属心里也在打鼓。  话说回来,这单价700多一服的药并不是没有降价空间。所有的药中,用得最多的名贵药材为蕲蛇,里面合计用了540克蕲蛇,一斤多,按9.924一克算,光蕲蛇就花了5358.96元。  目前蕲蛇的市场批发价在1900元左右/斤,这中间的价差,在市场流通条件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作价办法》规定,批零差率根据药品的价值和质量实行差别差率,批零差率最高为35%,应该属于合理价格,毕竟有除了批零的差异,医院还有人工等成本需要开支。https://img.wyzxwk.com/p/2023/05/7d707e037ccaee609b22b69eee3bea87.jpg  在药方不变的前提下,想要价格下调,市场为主导、医院自负盈亏之下,恐怕不可能。在这大环境下,想要降价,除非换药方,用便宜的药材替换名贵的药材。这其实也是某些医院的做法,能开贵药不开便宜药,以此来创收。具体到前文中的案例,是否如此,其实需要结合病症进一步得出结论。  话说回来,肺癌晚期,无论中医西医,其实都不好治,能治好的少之又少。更多的可能只能做到让病患不那么难受,提升生命最后旅程生存质量的作用。  这个话题,之所以引发争议,除了击中了最大多数人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之外,也涉及到中西医之争。  而媒体对议题的设置是比较巧妙的,突出强调了“贵”和“中药”两个点,这其实都是舆论中的撕扯点。“贵”是大众普遍的痛点,“中药”背后的“中医”,则早就形成了舆论场上撕裂的两极。  带上这两个点,话题想不火都不行。  作为媒体,更加专业的做法,应该是先看患者是什么病;再看这病中西医各自都是怎么治疗的,能不能保证治好,各花费大概多少——费用如果过高,是哪些环节的问题,可以怎么调整;如果不能,能治到什么程度;具体到这次处方,开方子的医生为什么要这么开,是基于什么考虑的,其用药方向有没有问题——这既可以采访开放的医生,也可以采访其他中医。  这样有深度的采访,恐怕才能解决真问题。  只是,如果这样的话,这个话题就没有了撕扯和争吵,自然也就没了流量,没有了“价值”。  诡异的是,近期这一同样被热议的话题,已经消失了。https://img.wyzxwk.com/p/2023/05/0bb95006978f0431c4689081845a58e5.jpg  再这样下去,恐怕不只是看大病“贵”,日常的病也不会便宜了。https://img.wyzxwk.com/p/2023/05/967515e900a16899a029e4e87389b045.jpghttps://img.wyzxwk.com/p/2023/05/fa10cd053294370bf7e30a04e44d3155.jpghttps://img.wyzxwk.com/p/2023/05/6c3b8b92313a0a019fb22963dd1d41ee.jpg  类似这样11块钱解决发热咳嗽流涕头痛无力,且无后遗症的,恐怕也将成为历史。  【文/重楼,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针砭药石”,授权红歌会网发布】https://img.szhgh.com/banner/hgh_cz2023.jpg相关文章

[*]子午:资本市场正在毁灭中医药!由“片仔癀疯了”说开去
[*]何院士的反中医与看中医治痔疮
[*]不破不立:谈资本主义下的社会文化
[*]【晚报】苏州两房企降价售房被罚;日本巨头收购中国中药企业(5.7)
[*]警惕!日本巨头密集收购中国中药企业
[*]他真的把中药说透了!这是我听过最好的讲解
[*]警惕资本下乡炒土地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国家中医药企被2.5亿贱卖给日本人,这是不是卖国行为?
[*]党刊发文揭乡村振兴乱象:严防资本下乡炒地伤地
[*]钟建民:让资本主导经济活动才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https://www.szhgh.com/e/data/images/nouserpic.gif谢广森1天前•浙江省20回复
上个月我陪老伴也到御仁堂(杭州彭埠)配了14天中药,也花了6000多元(感觉无效)如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奉行要钱不要名,和不择手阶地敛财、创富。老百姓真是叫苦连天,尤其是重症患者,更是雪上加霜。


https://thirdqq.qlogo.cn/g?b=oidb&k=Iia0lAPzZZ955XdGtUK06VA&s=100&t=1556314639qq逍遥道人1天前•福建省30回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国的媒体,不管是属于那个层次的,不管是公或私,基本上都是资本控制的应声器,传声筒,这已是不言自白的事实。


https://www.szhgh.com/e/data/images/nouserpic.gif正相2天前•未知地区40回复
一瓶治疗癌症的药几万甚至十万怎么没人举报?媒体不但不评论反而还大力宣传。三十付中药两万多就举报,就攻击。我真的很难堪,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这么贱。


https://www.szhgh.com/e/data/images/nouserpic.gif识丁老头2天前•重庆市40回复
同西药相比较,哪个才是货真价实的“天价”?
中国商报2023-04-14 18:17北京 中国商报社官方帐号《2400万一针,价比北京学区房?进口天价药惹争议,国产替代在何方》。
再看检查费比较。
西医PET/CT做一次大概需要8000-10000元左右。这检查费是患者买的医生所需要知道的患者的病情报告,并且患者还要把报告给医生送去,请医生根据病情报告处方。
再看看中医检查费,中医生仅仅只凭望、闻、问、切即可处方。
显然西医检查费与中医检查费之比是“天价”级别的比。






hhbffq 发表于 2023/5/13 08:58:59

hhbffq 发表于 2023/5/11 17:24



hhbffq 发表于 2023/5/13 19:22:40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5/13 19:25 编辑

毛主席:看不起中医药,是奴颜婢膝奴才式的资产阶级思想

2023-05-11 09:17:45来源: 庚午随谈   作者:庚午
点击: 1327    评论: 5

https://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3-05-11/326380.html

  引言  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许多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其中中医就经历过数次危机。  1879年,清末国学大师俞樾撰写《废医论》,被认为是近代废除中医的第一人;  其后又经历了,1912年北洋政府“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29年,余云岫(俞樾弟子章太炎的学生)提议、南京政府实施的“废除中医案”。https://static.szhgh.com/p/675f63553106522c8efaf0a6821761eb.jpg  解放后,在1950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70多岁的余云岫仍坚持“废除中医”的“理想”,提出了“改造旧医实施草案”的提议,只不过将“废止”变成了“改造”。  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王斌,受到影响,认为中医“不科学”,中药“不卫生”,甚至说中医是封建医,应该随着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  认为中医不能进医院,如果要进医院,也要经过考试,而考试内容大多是西医内容,此举让中医人才大量流失。  幸好毛主席及时止住了这种“自废武功”的行为。  一、毛主席与中医  毛主席在青年时期就对中医有独到的认识,北洋政府“漏列”中医后,1913年他在笔记《讲堂录》中就写过这样一段话:  “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求专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  他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中西医问题,认为二者各有所长,但二者又各有所偏。  井冈山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的封锁,根据地里缺医少药。  当时红军医院里有中医也有西医,其中很多内科疾病,都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拯救了大批红军战士。  但作为军队的领导人,毛主席也深知西医在战争中(尤其是战场急救)的重要作用。  所以,毛主席在1928年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提出“用中西两法治疗”的概念。  不过到了延安时期,中西医的矛盾就凸显了出来。  因为常年征战,西医的地位在部队中越来越高,很多西医因此看不起中医。  毛主席针对这种情况,特意征求了延安著名中医李鼎铭先生,问他是什么样的看法?  李鼎铭说: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要团结起来才能更好的发展。”  对此,毛主席很赞同。https://static.szhgh.com/p/177f2102fd1e3cbaad629b7bfb63da52.jpg  当初毛主席在长征时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的时候甚至连胳膊都抬不起来,期间一直采用西医治疗,未见明显的好转。  后来李鼎铭主动要求为毛主席治疗。  只是当时中西医的争斗异常激烈,卫生处的同志不同意由他来治。  最后是毛主席拍板:  “试试看嘛,不试又怎么知道不行呢。”  李鼎铭对毛主席问诊之后,开了四副中药,并表示吃过之后“保证主席可以上单杠”。  事实胜于雄辩,毛主席用药之后,胳膊果然痊愈了,这让他切身感受到中医的神奇。  之后毛主席便跟李鼎铭熟络起来,并把他介绍给其他的干部战士,一时间,中医的作用也在延安凸显了出来。  而且毛主席非常赞同中医带徒弟的学习方法,因为这从一开始就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https://static.szhgh.com/p/9a3c4cec982740a9f2b0a4d54533df5d.jpg  由于毛主席的支持,也为了贯彻他的中西医结合思想,延安首先发起西医向中医学习的活动,很多西医都拜师中医,如鲁之俊拜老中医任作田为师,学习中医针灸。  任作田和鲁之俊还因此被边区政府评为特等模范,这足见我党对于中医的重视,而鲁之俊后来的成就,也证明他没有拜错师傅。  在1949年9月举行的全国第一次卫生会议上,毛主席就明确提出:  建国之初,西医的数量只有一两万,必须要很好的团结中医,学习中医。  他亲自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这为当时的医疗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建国之后,毛主席在一次谈话时笑称:  “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一是中医,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三是麻将......”  虽然只是玩笑之言,但也足以说明中医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https://static.szhgh.com/p/31f01ee13f58348d6849276ea030bac3.jpg  正是因为他对中医的认可,才会听到要“废止”、“改造”中医的消息后及时制止。  1954年,“西医学习中医”的理念更进一步:  抽调100到200名医科大学的医学生跟随中医学习,目的就是把中医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统一的医学,以造福人民,贡献于世界。  但是当时中西医的争论依旧激烈,毛主席在1955年的一次会议中明确指出:  “几年来,都解放了,唱戏的也得到了解放,但是中医还没得到解放,看不起中医药,是奴颜婢膝奴才式的资产阶级思想。”  1955年2月中央发布通知,允许中医使用白纸处方(即允许中医开处方药品),旨在肯定中医的行医资格。https://static.szhgh.com/p/8134a14e7a994e17057436a46a623117.jpg  二、赤脚医生就是好  虽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团结中西医,并一再加强肯定中医的地位,但由于长期受西方学说更先进的影响,很多知识分子依旧不认可这项传统文化,因此成效并不显著。  这就让本就缺医少药的新中国,在缺少中医的医疗体系下,公共卫生事业走得愈发艰难。  而培养一个西医人才,需要很长的周期,没有中医老带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想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者,由于当时城乡条件差异较大,大部分医护人员在学成之后,都会选择留在城市发展,而占比很大的农村人口,却只享受到极少部分的医疗资源。  中央也为此采取措施,以城市医疗队下乡的方式为农民治病,仅1965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就有2800多名医护人员参加医疗队,成果显著。  但由于医疗队人数少,加之农村交通不便,大型仪器又携带不便,所以也只能对一些常见病进行诊疗。  又因为医疗下乡,很多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需要在打乱后重新安排,由此带来了诸多不便。https://static.szhgh.com/p/42ebc0522a94b50186aba8e9b51d031a.jpg  况且当时下乡费用问题,没有统筹安排,很多医院没能长期坚持下去,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  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长钱信忠向毛主席汇报工作,谈到了当时国内的医疗资源分配比例:  全国140多万医护工作者,农村只有10%,医疗费用也只占总费用的25%。  根据当时的人口普查,1965年全国人口7.2亿多,农村人口5.94亿,也就是说占比82%的农村人口,只有享受到10%的医生和25%的医疗费用。  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当即指示:  “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这15%中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好了!”  “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https://static.szhgh.com/p/6851f2948cc790c31a868e0f677b4c13.jpg  虽然当时毛主席没有提出“赤脚医生”的概念,但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培养出“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  在之后与卫生部的谈话中,毛主席提出另外两个要求:一个要求高小毕业,再一个就是要学习三年医学。  这只是毛主席在脑中的基础设想,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因地制宜,普及农村基础医疗的工作就这样展开了。  其中,上海的工作开展较早,并培养出王桂珍、黄桂祥等一批在田间为农民看病的基层医生,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因为当地农民平时下地劳动是光着脚的,在田间为他们看病的王桂珍,便被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为“赤脚医生”。  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说,“赤脚医生”就是在不脱离劳动的同时,进行行医治病的医生。https://static.szhgh.com/p/d0bfcd89751dc54343fa093c38f381dd.jpg  1968年,上海《文汇报》对王桂珍、黄桂祥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后来被《红旗》(《求是》)和《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引起全国轰动。  毛主席仔细阅读了《人民日报》上的这篇文章,并在报纸上做出批示:  “赤脚医生就是好!”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赤脚医生”迅速在各地得到落实。  并根据当时环境形成一项医疗制度,即:  在基层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医疗费用主要从公社和大队积累资金中出,农民看病只需要扣除少量的工分,有的地方甚至连五分钱的挂号费都不收。  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这种方式也获得广大群众的肯定。  “赤脚医生们”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  他们生活、工作在农村,真正做到了“农村养得起、用得起”,而且他们大多都是本村人,跟当地群众“血脉相连”,医患之间天然就有信任基础。https://static.szhgh.com/p/3e5aebd96b4177356592cbcaf73c2c88.jpg  当时赤脚医生们,一手针灸、一手草药,为农民看病开药。  有的地方甚至总结出了“三土”、“四自”的方法,即土医、土药、土药方,中药材上自种、自采、自制、自用。  真正做到了“出钱不多,治疗便利;小病不出队,大病不出社”。  他们将毛主席提倡的中西医结合用在了实处,获得了中央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此后多年,“赤脚医生”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发挥出巨大作用,成为基层群众的健康守护神。  三、赤脚医生的消失  随着我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赤脚医生”和基层的医疗制度也传到了国外,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1969年,以黄钰祥为主编写的《“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供南方地区使用)》出版。  1970年,由上海中医学院和浙江中医学院编辑的《赤脚医生手册》出版。https://static.szhgh.com/p/e160b62a80cfe603110c389f5358983d.jpg  这两本书的出版简单易懂,实用性强,不仅成为当时“赤脚医生”的必学教材,很多正规医院的医生也会买来作参考,还有许多普通百姓也买来学习基础的医疗知识。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本书可谓是中国20世纪最温暖的记忆之一。  《赤脚医生手册》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通,为世界卫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时至今日,在一些国家书店里还能看到这本书的存在。  1974年,在日内瓦世界卫生会议上,王桂珍作为“赤脚医生”的代表,在国际舞台上发言。  虽然只有15分钟的发言时间,但她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赤脚医生”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也让全球人民感叹,在困难时期下中国有效的医疗制度。  1975年,斯坦福大学拍摄了纪录片《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该记录片展示了中国医生就地取材,以及用草药和银针治病救人的画面,中医被他们用这种形式记录下来。https://static.szhgh.com/p/f9f04fd313a24595d7f59497e74edd0b.jpg  后来,随着全面改革开放、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赤脚医生”也在历史进程中进行了“升级”,通过考核后成为乡村医生。  到了1985年,“赤脚医生”的历史至此结束。  在其施行的年代里,赤脚医生和相应的医疗制度,温暖了当时乃至现在的许多人,毛主席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也有效地解决了建国初期看病难的问题。  结语  中医作为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近代以来遭遇过数次危机。  即使到了新中国,也在动荡年代里受到过冲击,究其原因,跟“巫医不分家”的传统有莫大关系。  余云岫师从章太炎,章太炎师从俞樾,他们对传统中医都抱有批判思想。  俞樾因家庭不幸,于是愤而废医,但到了晚年时,病弱又无助促使他写下《医药说》,主张“医可废,药不可尽废”。  余云岫的批判则要科学很多:  他认为其是阴阳五行玄之又玄,缺乏科学依据;其次,医者全靠经验之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不思进取,数千年来《黄帝内经·灵枢》仍是中医的金科玉律,阻碍现代医学发展;最后,守旧的人们抱着传统思想,盲目排斥西学。  但后来余云岫也不得不承认中医仍有可取之处,他也从“废止”的观点,转变为“改造”。  毛主席曾说过:  “团结中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医药科学。首先要弄清楚,这不仅是为了中国的问题,同时是为了世界……中医问题,关系到几亿劳动人民防治疾病的问题。”  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取材方便、花费较小,将它与西医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减轻负担,让人们可以看得起医生,治得起病。  这正是毛主席所期望的。https://img.szhgh.com/banner/hgh_cz2023.jpg


相关文章

[*]江苏10部门联合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
[*]子午:资本市场正在毁灭中医药!由“片仔癀疯了”说开去
[*]学好用好毛泽东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普遍思维方法
[*]铁沐臻:​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斗争艺术
[*]毛泽东是如何与外宾谈论核武器的?“他们欺侮我们没有原子弹”“但是,这会起变化”
[*]高长武:抗战时期毛泽东制定国际战略的重要方法
[*]毛泽东评点秦始皇,是否说过“马克思加秦始皇”?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艺术
[*]他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王立华谈毛泽东军事思想:八七会议——陈独秀的误区

https://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Q0j4TwGTfTJBkFoudYJS6gQSHTvicREicluXd2nqRSEUWrKjT3zUeSicHklPnTQw8hokHxyt7Plzd0ZOMIu94pc8Q/132wx林阿振2天前•福建省351回复
上/面的洋奴思想不解决,下面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洋奴


https://static.szhgh.com/p/avatar/1680785078_168308.jpglamsky2天前•江苏省661回复
如果中医药管用,中国古代人的寿命应当显著高于古代外国人。可以考证一下是不是这样。
共3条回复https://www.szhgh.com/e/data/images/nouserpic.gif脑中取钢:要完成任务也别老拿个唯心认识和单一思维来丢人,还自以为有点啥幽默细菌惹人发笑,着实没看出有啥水平。1天前•重庆市   30回复

https://www.szhgh.com/e/data/images/nouserpic.gif脑中取钢:别光嘴上放空炮,你确实应该自己去考证好好了解一下,国内外、东西方历史上人类寿命的变化,还有细分到各个阶级的寿命差距,难道是贫农雇工们天生命短?不想久活?王公贵族、地主老爷们就天生命长?好好考证一下再叽歪。1天前•重庆市   40回复

https://www.szhgh.com/e/data/images/nouserpic.gifqap12345:有医无药,如何治?饿药最难买2天前•广东省   30回复













hhbffq 发表于 2023/5/13 20:24:49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5/13 20:28 编辑

唉,还是多长个心眼吧!【按:社会处处有骗局,要想识破须读书(博览群书)。】
2023-05-11 14:46:51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重楼
点击: 3189    评论: 0
https://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3-05-11/326399.html
  医:“你最近这几年长胖了的吗?”  患:“哎,最近这几个月吃了药,又产生了个激素……”  医:“哎呦,这个肯定是激素的库欣面容了,激素脸。”  (病人插话,应该是查出来并知晓了)  医:“在哪个医院开的,小诊所开的中药吗?”  患:“不是,是朋友介绍的,吃的那种药面面,但是吃了之后确实脚要好一些。”  医:“我经常跟病人讲,千万不能去干这种事情,哪有在网上自己去买药,买面面药来的嘛?要不得要不得哈,这个翻来覆去的讲这个。不是你一个人上这些当,上洋当的人多得不得了。”  医:“人家有正规的中医,你到人家正规的中医店,到人家中医药大学这些附属医院去,人家给正儿八经开中药,这个是没得问题的。”“你不能在网上去买点药呀!你觉得他神得很,两副药一下去马上痛就解决了,他当然了,给你加了激素的嘛。你看这个好明显嘛。而且会出问题,而且会对心脏,这些都要出问题,而且他那个加的激素量大得很。人家那种是一锤子买卖,骗个人就走人的。”https://static.szhgh.com/p/f1c140c1e9af6e106f70cc60ea17f9e2.jpg  这是华西骨科马俊大夫发布的一则抖音视频。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来,马医生真的是苦口婆心了,都急得差点爆粗口了。  类似的情形,笔者家人去年还真经历过一次。  自从有了娃之后,笔者母亲就从老家过来帮忙带娃。我们居住片区的菜市场,属于在城中村内占道经营的临时市场,因人口密度大又临近几所大学的缘故,可以算是本区内最大的菜市场了。  在这种地方,经常会有各种“神奇”的短期摊贩出现。比如临近过年,号称清完货就回老家的卖30元/斤 的半干加工牛肉的,而同一个市场的新鲜牛肉在40-55元一斤。因靠近川西高原,甩货后着急回家似乎也说得过去。但这种,要么是假货+科技与狠活,要么用走私的劣质冻货,才有可能收回成本且有得赚的。实际上,入口后,发现它用了大量的“调味品”掩盖了牛肉本来的味道,初吃一两口还行,多了就感觉很不舒服,味道也颇有些怪异。  笔者母亲就在市场里碰到了这么一个,卖风湿痛症相关药酒的。人家前面放着药酒,当你面兑好,如果有风湿痛症什么的,给你一抹,效果那是立竿见影。  因为长年劳作,尤其近二十年来持续种菜卖,一年四季均需早起拔菜并清洗,冬天清晨塘里的水那是冰冷刺骨,笔者母亲手部、腿部关节均有不舒服的地方,不是很严重,但隔段时间就会发作一下。  笔者母亲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手腕附近抹了一点,几分钟后感觉效果很好,然后就买了一瓶。人家的药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用蛇、蝎等泡的药酒,第二部分则是一些打好粉的药,当着你的面给兑在一起。  回到家,笔者母亲很高兴的给分享了这一经历。  笔者的判断大概率是骗人的,因为效果太立竿见影了,还这么便宜,60多块钱一大瓶,同时那些现兑到酒里的药粉又没有外敷,短时间内压根就不可能析而出发挥作用。所有这些都不太符合常理。要知道笔者故乡在民国时期出了三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药,当时都很有名气,其中影响最大且流传到后世的就是“白药”。这种“骗人”,药酒估计不大可能作手脚——那是取信于人的东西,药粉里头最容易掺莫名其妙的东西。  母亲自是不信,毕竟眼见为实。  在交流中,更多的细节浮现出来。  她提到,人家卖药的说在附近买了房子,还用手大略指了指方向,但没说具体小区。奇怪的细节接下来出现了,有个人买了三千多的药,还想接着买,说钱不够了,要回家找孩子要,反正家就在十几分钟路程的附近,卖药的就一个劲让她微信付款,不用和家里人联系,而识字少或不识字的老人,还真不一定会微信付款。笔者母亲买完药后还盘算着是否再买一点儿,然后笔者爱人打电话给她,卖药的也让别接电话,接完电话后,人家直接说,你走吧,别在这儿呆着了。  这就蹊跷了,刻意制造一个封闭的信息场,周围又都是不太识字,又的确有痛楚和需求的老年人,这究竟是要干什么?  当然,笔者能做的也仅仅是怀疑和推断,送去检测,看有无掺杂激素类,费钱也没必要。要检验是否为真,还有一个间接的办法,就是看这人还来不来。笔者建议母亲,一段时间内留心他还会不会在市场内继续摆摊,按其说辞,已经在周边定居了,怎么找也得三天两头过来一趟吧。  果然不出笔者所料,自此之后至今七八个月了,笔者母亲再未见过那人。  这也是目前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现实。  有些人打着中医的旗号,干的却是骗人的勾当。  类似的,在药品中添加激素之类的东西,坑害病人的,尤其在风湿痛症、顽固性皮肤病和癌症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熬制汤药的中药饮片不容易骗人,但是自制的药酒、膏药等就不好说了。长期大剂量的激素使用,最终很有可能就成了马医生所碰到的那样,已经呈现出库欣面容了。  微博上有个知名中医黑“凯喜博士DrCash”,虽然此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否定中医。但是他做的一件事,笔者认为是有益于中医的,就是把粉丝寄来的各种药(大多是所谓的“中药”制剂)用仪器进行分析,看有无激素或其它违法添加的成分,结果真的是让人大吃一惊。https://static.szhgh.com/p/b03098f8426322a7af96c6c36794b159.jpg  (上图,人家连中医的有效实践都不承认)https://static.szhgh.com/p/c74d8dc0d40fbc26e1ceaebe90a47bb0.jpghttps://static.szhgh.com/p/97d97b0d294ea1f4b78d816cfdf64106.jpg  (上两图,在一些“中药”中检出强效糖皮质激素,或抗炎镇痛的化学合成药)  这些有问题的药,有的就是正规厂家出的,添加了西药,说明书上不说,却当纯中药制剂来卖;有的则是某些打着中医旗号的人的自制药膏,说的也是纯中药制剂(凯喜去年底还测了颇有争议的莲花清瘟,得出结论,其颗粒和胶囊利都不含任何已知的化学合成药物,常见的退烧、消炎的西药成分和激素都没有,的确是纯中药制剂)。  无论哪种情况,都辜负了普通人对中医的信任,属实是害群之马,应该剔除出去。  中医,的确需要自净。  问题还在于,这些人真的是中医吗?  说到中医,这一次本来就有很多含义,最常见的有两个:一个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观下,与中华民族相伴生有着独特理论的医疗体系;另一个是用中医这个诊疗体系来治病救人的人,即中医行业的从业者。  虽然经历了百余年来中西对立的震荡,不少普通人对中医依然是有感情和认可的,最起码是实用主义的承认其虽然说不清但有些时候的确很有效,再加之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是压在普通人心头的一座大山,这就给了某些借中医之名骗人敛财的人予机会。  而每每出了问题之后,板子又都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在中医身上。  这些骗子和某些有真才实学却因为历史、政策等原因没有证的民间中医不同。后者的生存空间需要去争取,但纵容前者,最终只会给中医抹黑,他们消费的是普通人对中医的信任,最终黑锅还得中医来背——本来这些人也不是按中医的理法方药来治病,而是借中医之名来坑蒙拐骗,用的是暗度陈仓、偷梁换柱的手法。  这压根就不是中医呀!  具体到个人,还是得多长个心眼。  一定不能在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急病乱投医,尤其是风湿痛症、顽固性皮肤病、癌症等方面,如果碰到自制药剂,更要多琢磨琢磨,根据与医生或诊所的交往等诸多方面综合判断是否可信、可靠。  反正中医不能被这帮卖假药的给糟蹋了。作为个体,自己也要擦亮双眼,别被坑了才好。https://img.szhgh.com/banner/hgh_cz2023.jpg


相关文章

[*]毛主席:看不起中医药,是奴颜婢膝奴才式的资产阶级思想
[*]“天价”中药方惹争议——一个媒体精心设置的议题
[*]子午:资本市场正在毁灭中医药!由“片仔癀疯了”说开去
[*]江苏10部门联合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
[*]何院士的反中医与看中医治痔疮
[*]【晚报】苏州两房企降价售房被罚;日本巨头收购中国中药企业(5.7)
[*]警惕!日本巨头密集收购中国中药企业
[*]他真的把中药说透了!这是我听过最好的讲解
[*]国家中医药企被2.5亿贱卖给日本人,这是不是卖国行为?
[*]【北京·5月】安和中医育儿课,守护孩子健康!








hhbffq 发表于 2023/5/14 04:27:51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5/14 04:30 编辑

李明富:我的中医历程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23 16:28:30 浏览次数:4005 次

https://www.cdutcm.edu.cn/czygs/js/content_61581我的中医历程■撰写人/李明富1956年7月我从昆明医士学校毕业时,正遇上国家在北京、上海、广州、 成都成立四所中医学院(从此中医药学纳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轨道),而且当年 倡导向科学技术进军,中专毕业生保送10%升大学,我作为中医世家的第三代 传人,也就有幸从昆明来到成都,成为成都中医学院的首届学生。本届学生共 有120名,主要来自西南、西北地区,其组成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应届医校毕业生、调干(原为国家干部,后调到学校去学习的学生)、青中年中医、军区尉级军官等。当时的校址在四道街,由于学校尚在初创,条件较差。占地仅28亩,户外活动场所只有一个篮球场,所以空闲时经常会到附近的街道去散步。中医老 师是当时省政府、卫生厅在全省范围内选调的临床经验丰富、有名气的医生。没有现成的教材,老师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然后刻蜡纸印刷发给学生,期末时再汇集装订成册。https://www.cdutcm.edu.cn/Upload/czygs/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1/04/07/77b25ee4ef594d409644501250ecdf55.png62级合影在学校的生活还是蛮好的,当时国家对中医学生和师范生免费供应食宿。伙食费一个月9元,8个学生一桌,每餐都有四五个菜。当时也要参加一些劳动, 比如参加了搬运建筑材料、修建学校办公楼、至双流黄许运输中药郁金等。由于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我们在四道街只生活了两年就搬 到十二桥原成都医士学校的校址了。现在国医馆的那栋楼就是最主要的教学楼, 教室、图书馆、组胚实验室、生化实验室、解剖实验室都在这栋楼里。经过6年的努力学习,1962年我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 ,我的毕业论文《瘀血论》也被评为第一名,所以我的毕业证书是我校的1号。毕业后留校 在中医内科教研室,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1964年,学院送我到上海中医学院进修,当时中医内科学教材是由上海中 医学院的黄文东教授主编的,我有幸跟黄文东教授学习。我很感谢党对我的关爱和培养,自题了一首小诗在照片上:“今生多幸党栽培,昆送蓉城今又申,誓立艰苦发奋志,深研岐黄报党恩”。1981年学校准备派我作为访日学者,先送到吉林延边医学院卫生部办的日语进修班学习日语,通过一年的学习,日语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https://www.cdutcm.edu.cn/Upload/czygs/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1/04/07/c015d3e4c346452c8e5b3c0e2e695814.png
1962年毕业证书号00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领导干部要实现“四化”标准,即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就选拔 学院新领导成员开展了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的活动。1982年我从东北进修完日 语回到学校后,老院长常耀五对我说你暂时不要安排教学、医疗工作。1983年 4月的一天,常院长找我谈话,他说省委组织部已经批准我当院长。我觉得很 突然也很意外,我当时半开玩笑地对常院长说:“这下要把马笼头套起了。” 1983年5月份任命下来后,省委组织部的同志在全院的教职工大会上宣布我任成都中医学院院长。上任后遇到了中国院校校长都能遇到的问题,比如职称晋升、工资评定、教师子女的工作安排、福利房分配等难题。在党委和整个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始终把全体师生员工放在首位,比较圆满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由于四川省是“中医之乡”“中药之库”,这为我校的发展创建了一个优 越的大环境。在省教委的指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下,学校的中医药特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办学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欧、美、日等国家来校学习的人员也日渐增多,他们大多反映我校的中医特色较为突出,来我院能学到传统的中医。https://www.cdutcm.edu.cn/Upload/czygs/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1/04/07/c04940bd18634a17908107d593607b8a.png
1964年于上海中医学院进修在1994年和1995年,学校领导班子又为争取更名为大学而努力。在全校 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学院 也派员到北京汇报,争取国家教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更名大学的理解和支 持。1995年5月,经过上级的批准,我校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委、省政府任命我为大学校长。自此,我校和全国其他几所中医大学一起,在中医界的第一方阵里迈步前进。2000年5月,在我61岁时,由于年龄的原因,我退出了领导岗位,至此,我已在院长、校长的岗位上工作了17年,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退出领导岗位之后,我主要从事中医门诊工作,继续发扬中医药特色,为患者解除病痛。https://www.cdutcm.edu.cn/Upload/czygs/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1/04/07/6b36a23043094bbeaef15810a5278be6.png1995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名揭牌仪式https://www.cdutcm.edu.cn/Upload/czygs/ContentManage/Article/image/2021/04/07/8f6839d51a8b4463ad821ff8b24597ee.png撰写人简介:李明富,男,1939年生,汉族,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53年10月-1956年7月在昆明医士学校读书,毕业后保送至成都中医学院学习,为首届六年制本科生。1962年9月毕业后留校从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医疗、科研工作。1983年5月-2000年5月任成都中医学院(后更名为成都中医医药大学)校长17年。任《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委员、《医药卫生典》主编,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0年4月退休,继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终审:宣传部新闻管理员霍文巍



【打印正文】
上一条:罗永芬:我的针灸人生 [ 2021-03-23 ]
下一条:成中医往事 | 讲讲我校领衔创编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药鉴定学》的故事 [ 2021-03-26 ]


hhbffq 发表于 2023/5/14 12:45:27

偏爱甜食可致病发布时间:2008-04-21·      https://www.cacms.ac.cn/zykxy/mtzy/200804/c91586f88990412dbd4de3bd871c2f8c.shtml   日常生活中,偏爱甜食者常常会因过量食糖而导致多种疾病。
  维生素B缺乏,毒素积于体内
  人们摄入糖后,在体内分解糖产生热量的同时,其所产生的代谢产物需要维生素B族参与解毒,最后排出体外。长期过量食糖,会使体内维生素B族因消耗过多而缺乏,以致废物蓄积于人体;同时又使体内的热能代谢,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代谢以及脑与组织中能量转化受到负面影响。
  进食过多甜食后,可以通过多吃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补充:奶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蛋黄、鳝鱼、胡萝卜、香菇、紫菜、芹菜、橘子、柑、橙等。
  引起高血压、造成肥胖
  摄入过多的糖,可刺激人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增加血中胰岛素、儿茶酚胺分泌,使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直接引起血管紧张度增加,这可能成为促成高糖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另外,血中高胰岛素水平也会增加肾脏重吸收钠和水,引起水钠滞留体内,血容量增加而产生高血压。食糖过多,剩余部分会转化为脂肪贮藏起来,造成肥胖,而肥胖又是众多疾病之源。
  骨骼脱钙而引起骨质疏松症
  进食大量的糖或碳水化物,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中毒状态。为维持人体酸碱平衡,体内的碱性物质钙、镁、钠就要参加中和作用。体内钙的不足使肌肉硬化和张力减弱,调节血压的机制紊乱。大量钙被中和,又能让骨骼脱钙而出现骨质疏松症。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又使人体细胞老化加速,使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
  “甜食综合征”
  蜂蜜和水果中的果糖被广泛应用于制作饮料、甜点、果品奶酪等多种食品,尽管它的甜味深受欢迎,但食入过多很容易引发“甜食综合征”。轻症者主要表现为情绪异常、烦恼、心境恶劣、任性、易冲动、易暴躁,以及头发变黄变自、全身骨酪酸痛、龋齿等。重者可导致高血压与肥胖症,而肥胖者又很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乳房肿瘤等。如何才能预防这种疾病呢?
  运动少、轻体力劳动者,每天的食糖量不要多于20克,重体力劳动者也不要超过30克;少吃巧克力;睡前不吃甜食。限糖节食是防治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以上诸病患者应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量,以防止病情加重。
  尤其是50岁左右的妇女吃甜食过多,会导致胆结石。美国的科研人员发现,过量的糖会增进胰岛素的分泌,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三者比例关系严重失调。过量的糖还能自行转化为脂肪,影响食欲,妨碍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导致人体肥胖。
  多吃甜食还可促发乳腺癌。据研究,女性的乳房是一个能大量吸收胰岛素的器官,长期摄入高糖食物,能使血内胰岛素含量经常处于高水平状态,而早期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胰岛素。被乳房大量吸收的胰岛素,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长期食糖过量,还会加速细胞的老化。因为糖属于酸性食物,大量吃糖,可使体液碱度变成中性或弱酸性,促使细胞衰老,使人体环境适应能力差,头发变黄变白。大量吃糖,还会过多地消耗体内的钙,造成骨骼脱钙,导致骨质疏松,且易发生骨折。
  甜食过多还会刺激胃液分泌,日久损害胃黏膜,诱发胃炎和胃溃疡。
  因此,中年妇女不宜多吃甜食。(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谢桂)

hhbffq 发表于 2023/8/26 18:17:00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8/26 18:21 编辑

从不信中医到研究中医,北大校长汤用彤对中医的认知为何转变?2023-08-16 11:06:34来源: 经典国医学堂   作者:赵建永
https://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3-08-16/333384.html
点击: 2020





https://static.szhgh.com/p/09df2be433e302949106f042ab6ab808.png 1956年,汤用彤(右一)在燕南园寓所为助手汤一介(左二)和杨辛(左一)讲学。  近代西医东渐以来,中医的生存发展和文化价值常为国人所热论,但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关注该话题并热衷研究者却很罕见。被誉为“中西印会通第一人”的汤用彤(1893—1964年)先生是少数几位从文明交流互鉴视角探究中医的国学大师之一,堪称现代中医文化研究史上的重点人物,他在近代名人对中医的认识与态度的转变方面也颇具代表性。  /壹/汤用彤对中医认知的转变经过  汤用彤早年留学美国,与陈寅恪、吴宓并誉为“哈佛三杰”,但他曾受洋化教育的影响而不信中医。其子汤一介在自传《我们三代人》中回忆:“在我们住南池子缎库胡同三号时,六号曾租给一周姓中医,我母亲有时找他看病,我父亲总是反对,而相信洋医院。他带我们这些孩子外出吃饭,总是带上酒精、棉花之类,要我们擦手。”留学归国的学者认定中医为迷信的心态,可从汤用彤老友傅斯年之语中得到解释:“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对此现象,刘理想、张其成撰文《从民国时期京剧的境遇谈近代名人对中医的态度》指出:在中国近代社会大环境下,“传统就是落后”这样一些简单的标签贴在中医头上,遂使人们在没有认识中医等传统文化之前就先对它抱有偏见。这一偏颇态度不难理解,近代名人因受时代风气影响,且多有为改善旧中国医疗状况而推行“科学救国”的初衷。常有人用近代名人批评中医的言论来否定中医,但很少考虑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对中医态度的变化,留下了近代名人坚决反对中医的片面印象。这种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无视发展变化的思维,局限了人们对于近代名人中医立场的理性考察。因此,应全面客观地评价近代名人对中医的认识与态度。  汤用彤对中医的认知转变,是在晚年一场大病之后。他任北大副校长时,长期患有高血压,1954年11月13日晚从人民日报社开完会回家后,因积劳成疾突然中风。次日被送至协和医院,检查为脑血管阻塞,15日做脊椎穿刺,发现大面积脑溢血。北大校长马寅初敦请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组织抢救,予以特护治疗。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闻讯派人看望,并特别关照协和医院多加照顾。在北京的苏联医学专家赶来会诊,他们都表示病况危急,已无希望。唯独著名中医施今墨诊断后,认为尚可挽救。由于中医的及时介入,昏迷20多天的汤用彤终于苏醒过来,脱离了生命危险。医生们由衷感叹,如此严重的脑溢血能转危为安真是奇迹!  汤用彤住院近半年,出院后在家养病,北大党委书记江隆基聘请中医师继续为其做针灸治疗。又经过半年多的针灸治疗,他中风变形的面庞得以恢复,并从瘫痪在床、无法言谈行动,逐渐改善到能够在人搀扶下走路、聊天和写作了。他将此后所写全部文章和笔记统称为“康复札记”,以感怀政府组织医疗抢救的再生之恩。汤用彤因切身体验而改变了以往对中医的误解,从此他治学时非常注意医学和养生的史料。他说:“对于针灸的问题,因为我原来以为是一种迷信,就是偶然听见它的疗效,也以为是谣传,所以我对针灸毫不留心。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亲身的经历及耳闻目见,我从对中医的极端反对变成极端的推崇,使我常常在书中留心关于针灸的记载。”此外,曾经反对中医的胡适、鲁迅等文化名人都是体验到中医奇效后,改变了对中医的偏见。可见,只要能实事求是地了解和探索中医,终能发现其独特价值和科学性。  /贰/在跨文化比较中考证针灸起源于中国  针灸发明权属于中国本是不争之事实,但随着针灸在世界上声誉日隆,一些国外学者提出异议,并以汉译佛经为据。日本医学家长滨善夫等人1950年出版《经络之研究》,举出多种汉译佛经来证明针灸发源于印度,引发热议。这种错误观点若不予纠正,势必对中国针灸在国际上的地位和权益产生不利影响。迎战此问题,不能单凭民族感情,必须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针对国际上流行的针灸起源于印度的谬说,汤用彤1961年发表论文《针灸·印度古医书——康复札记之二》,利用我国远古文物,结合中国古籍、汉译佛经和英译巴利文材料,证明针灸并非由印度传入,而是中国固有的,汉文佛经出现“针灸”字样乃翻译者使用汉地习语和意译造成的误读。  针灸的真义不在于工具术式,而在于其行医的哲理依据,需要在经脉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有鉴于此,汤用彤认真阅读《灵枢》等针灸经典,并通过梳理针灸发展史,证明针灸在春秋战国时已经盛行。后来马王堆出土的《十一脉灸经》等著作,据考证均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凡此,皆无可辩驳地证实针灸是中国自古有之的原创性医学发明。  汤用彤以严谨缜密的考证解决了国际上长期聚讼纷纭的针灸起源问题,并从中揭示出中外文化比较中应注意的重要问题。他批评受时风偏见影响的一些中外学者有种荒谬的思维习惯,即凡中国与印度有相同之事,往往不分析全部事实,便先主观断定中国受印度影响。例如:“岐伯”和“耆婆”发音近似,就说“岐伯”即“耆婆”之译音、中医发源于印度。又见印度来华僧人善医学,就说印度医学由其传到中国,无视那时中医学已很发达。其实,本末倒置地硬说中医是受印度影响的产物,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据汤用彤考证,印度佛教于公元元年前后传入中国同时带来印度医药,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一定影响。中医里有些印度的药材、养生和诊疗理论,如“四大不调”等学说,中国原有阴阳五行体系,却无“地火水风四大说”。这些印度思想被南朝陶弘景所采取,他通达儒道释三教,不仅深谙中国医学,还通晓印度医学,可谓“中西医结合”第一人,但此处“西医”不是指欧美医学,而是西来的印度医学。可见,中医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并不排斥任何其他医学,融入主要起源于古希腊的西医学,也是中医发展史上一个关键阶段。  /叁/把养生修身列为中国哲学根本问题  我国的哲学和宗教经典中医学资源丰厚,但长期未受重视。随着新史学和身体现象学的兴起,医学进入哲学史的研究视野。汤用彤中风初愈,便把医学史作为治学重点。他这类未刊稿现存数十万字,如《〈孙真人千金要方〉养性问题札记》《〈千金翼方〉养性篇札记》《〈册府元龟〉养生篇笔记》,以及道藏和佛藏中的医学史料等札记。这对于推进当前学界的身体哲学和医学哲学史研究,为哲学文化研究开辟新途径都富有意义。  笔者做汤一介老师的助手时,从中选出两篇遗文《从〈吕氏春秋〉看中国哲学史中的养生问题》《〈养性延命录序〉校勘札记》加以校注,并写成解读文章《跨文化对话视野下汤用彤对医学哲学史的开掘》。经汤一介审定和推荐,《中国哲学史》2014年第1期首次推出“汤用彤与医学哲学史”专栏,刊出这三篇文章,以推动中医哲学研究的开展。  《从〈吕氏春秋〉看中国哲学史中的养生问题》一文首次把养生问题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根本问题揭示出来,并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论视角进行开创性研究。这虽有别于传统的西方哲学,但却符合中国哲学的本质特征,从而显发了中医原创思维和中国哲学的特质和主体意识,丰富并深化了中国哲学研究的内涵。  身体现象学早已成为国际显学,汤用彤在60年前已楬橥身体的哲学意义这一虽极关键但易被遮蔽的问题,可谓国内学界对身体现象学研究的最早回应。儒家的修身往往不着眼于身体层面,道家则彰显了身体在生命中的主体意义。“身”与“天下”相比,主导权在“身”,“修齐治平”的事业都是身体的延伸。汤用彤梳理了养身与养心(神)等观念的发展演变,认为治身、养身、养生、养性都包括人体方面的保养,这既是如何保养身体的医学问题,也涉及身体与精神、生理与心理、形与神、物与心的关系,以及“治国平天下”的方法问题。  刊于《历史研究》的汤用彤《读〈道藏〉札记》中首篇即《关于〈养性延命录〉》。《养性延命录》是陶弘景在《庄子·养生篇》《服气经》《黄庭经》等养生经典基础上系统归纳提炼而成。汤用彤对《养性延命录》及序言的校勘,是研究相关养生问题的基础工作。  汤一介、杨辛1956年调入北大担任汤用彤的专职助手,以传承其学说。汤用彤提出与杨辛合写一篇道家养生论的文章,并指导他查阅《道藏》中的资料。2012年,笔者在做汤一介的博士后时,在燕南园发现杨辛为汤用彤手抄的文稿。杨辛前来鉴定时曾说:“汤老1957年向患重病中的我讲,养生关键是要避免过度透支损耗身心,否则人就像年久失修而松垮的河堤,大水一冲便会崩塌。”这是汤用彤根据自身经验教训来现身说法,笔者发现其比喻出自《养性延命录》:“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虚损生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风即折;将崩之岸,值水先颓。今若不能服药,但知爱精节情,亦得一二百年寿也。”杨辛谨遵汤老修心养身的教导,现已102岁高龄,依然思维清晰、言行敏捷、耳聪目明,每天劳逸结合,研究创作不辍,生活十分充实而愉快,成就了百岁不衰的高质量生命。  中医哲学发源于黄帝老子之道学(简称“黄老学”)。依托黄老重生思想,探索与发掘养生学以及中医学的演进路径,汤用彤有开端之功。1956年,他对登门问学的萧萐父讲:王充《论衡》累称黄老,值得探究,为此应考查王充所著《养性书》;“养性”即“养生”,乃道家思想的重要一环,由贵己养生推到天道自然;秦汉之际道家更有新发展,衍为黄老学、神仙家和医家,如《楚辞·远游》《黄帝内经》所述。这些论断可与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等参照印证,足见汤用彤之睿识。  汤用彤家传藏书中有明末儒医殷仲春所撰《医藏书目》,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目录,书中体现了晚明儒道释合流的社会思潮。汤用彤从三教比较中率先研究了“儒医”问题,汤一介承继其未竟之业,在国家重大工程《儒藏》立项之初,就将“儒医”列为《儒藏》编纂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并关心《医藏》的规划进展。汤用彤、汤一介较早提出身心和谐问题,并上升到哲学和文化的高度予以开创性的研讨,这对中医哲学和传统养生的学术研究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在汤一介老师指引下,笔者展开对儒医、道医和佛医的梳理,以丰富中医文化的内涵。笔者进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老道家思想史”“中医原创思维的方法论研究”,就是在汤先生父子基础上接续研究黄老学与中医学的关系,如《黄帝内经》等医书对黄老学的传承和发展等问题。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中医哲学思想通史”立项后,笔者作为子课题“近现代中医哲学研究”负责人,正在将汤用彤列为其中的重要人物来论述。  综观汤用彤著述可知,在中医发展过程中,陶弘景、孙思邈及后继者立足中医融合外来医学,他们一方面不忘自身主体理论框架,另一方面注重吸收融会外来学说。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态度及其系统性的创获,在我国丰富的医典中有鲜明的体现。总体上看,中医哲学以黄老道家开篇,逐步展现出儒道释交融合流、东西方医学交流互鉴、贯通发展的趋势。我们要把握返本开新的原则,充分吸纳前贤成果,不断推动中医哲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hhbffq 发表于 2023/8/27 23:40:35




小日本明目张胆地排核污水入海,这是当代的核灾难,掌握一些治疗癌症的单方作为预防,很有必要!

hhbffq 发表于 2023/8/30 03:20:32


hhbffq 发表于 2023/8/30 03:25:35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3/8/30 03:27 编辑

台州12岁女孩确诊癌症,有这个症状一定要重视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3_08_28_706662.shtml【按:年仅12岁,却得了甲状腺癌实在令人惋惜;怎么办?禁忌牛奶,多读书吧!】分享到:72023-08-28 22:50:31字号:A- A A+来源:台州晚报阅读 104974最后更新: 2023-08-28 22:50:32年仅12岁,却得了甲状腺癌。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却在妍妍(化名)身上发生了。一年前,妍妍便摸到自己前颈部右侧有个小肿块,在父母陪同下就诊当地医院,初步考虑肿块性质良性,且年纪尚幼,也没有特别不适,便被告知随访关注即可。可近日,妍妍感觉肿块逐渐增大,有“核桃”大小,就让父母趁着暑假再带其去医院看看。接诊妍妍的是恩泽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师江国斌,经过一系列的检查、触诊,结合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低回声团块,淋巴结肿大”,江国斌考虑孩子年纪虽小,但肿块持续增大,质偏硬,建议还是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儿童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由于儿童血容量相对较少,喉返神经更细,侵犯程度更高,江国斌制定了手术方案,考虑到手术切口的美观,为妍妍从胸锁肌间入路,行右侧甲状腺切除及右侧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密切关注出血情况,尽可能地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尽最大可能保护甲状旁腺,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妍妍的正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且颈部淋巴结也有转移。“我们都没想到小孩子还会得癌症,这次幸好及时过来治疗了!”妍妍父母暗自懊悔。出院后,妍妍还将进行内分泌药物抑制治疗,并定期检查。儿童甲状腺癌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一般发生于0-19岁儿童,与成人甲状腺癌相比,一般发生率较低,14岁以下发病率更低,容易被患者及家属忽略,但是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率高于成年,起病时常伴有相对大的原发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比例相对较高,容易被家属误诊为颈淋巴病变,应引起重视。小小年纪,为什么会扯上甲状腺癌呢?目前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病理学亚型与成年甲状腺癌稍有点不同,据文献报告,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儿童时期电离辐射的影响,包括一些荧光手表,X线等,这是明确的危险因素。(2)有些甲状腺本身的疾病,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桥本氏甲状腺炎,儿童结节合并甲状腺炎会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3)超重和肥胖可能也与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并且会增加成年后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4)儿童时期的碘缺乏或者碘摄入过多都会影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生。此外,儿童甲状腺癌还受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环境致癌物等其他环境与营养因素的影响。据了解,妍妍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平时都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在饮食方面随老人口味,包括碘摄入的异常,零食中的食品添加剂等各方面均有相关。儿童甲状腺癌应如何预防?(1)尽量避免X线照射及电离辐射对儿童期头颈部的影响;(2)做到碘平衡。针对水土因素,注意饮食调摄,经常食用海带、海蛤、紫菜及采用碘化食盐。但过多地摄入碘也是有害的,也是某些类型甲状腺癌的另一种诱发因素;(3)避免应用雌激素,它对甲状腺癌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儿童主要是防止误服;(4)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方面。儿童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常表现为无痛性的颈部肿块。儿童颈前肌肉组织比较薄弱,出现甲状腺结节时,更容易通过颈部触摸发现无痛性包块。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洗澡时应顺便摸查颈部包块情况。一旦发现孩子有甲状腺结节,要高度重视,尽早明确结节性质,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儿童甲状腺癌经过正规治疗后通常预后较成年人更好。

页: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查看完整版本: 略谈学习中医药学的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