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bffq 发表于 2021/10/28 06:43:59

大疫良方!新科学证据:清肺排毒汤使新冠肺炎死亡率下降一半!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1-04-11/265254.html2021-04-11 10:59:37来源: 人民健康论坛   作者:壬岷点击: 2247   评论: 1 (查看)  清肺排毒汤又出新研究成果了!  研究成果显示,通过对湖北省近万例病历的整理分析,我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持续推荐和临床广泛使用的清肺排毒汤可使得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一半。  这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李静团队的研究成果。3月31日在植物科学和药学一区(2020年中科院SCI期刊分区)杂志《Phytomedicine》上发表,这项研究成果曾于2020年12月27日在国际知名medRxiv平台发布。  这项研究是目前为止关于“清肺排毒汤”的最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清肺排毒汤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中的显著疗效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迄今为止,西医西药并没有特效药,我国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效果显著。中医药的介入有效地阻断了重症转化率,也降低了重症危重症的死亡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疗效。  在抗击新冠中,中医药总结了三药三方,其中三方: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都是从我国中医药抗疫史上的经典名方化裁而来,在新冠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2021年3月初,国家药监局通过特别审批程序应急批准了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和宣肺败毒颗粒上市。也就是说,这三个好方子历经一年时间变成了人人可及的新药。                                这其中,清肺排毒汤是唯一一个治疗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通用方剂。  在此之前,有关清肺排毒汤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包括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缩短病程、核酸转阴及住院时长(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攻关组的研究结果);还有海军军医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团队研究证明,清肺排毒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标对机体起到整体调控作用,减少多器官损伤,在改善治疗临床症状、避免和缓解炎症风暴的同时,调整改善身体内环境,增强清除病毒能力,降低复感复发风险。  此次,李静教授团队又研究证明清肺排毒汤可使得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一半。李静教授还希望能有针对清肺排毒汤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清肺排毒汤的广泛应用,并期望可以走向国际,挽救海外其他国家的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   新药问世,这个过程原本是很漫长的,但中医药经过了几千年的真实世界临床,在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时有绝对的优势。  大疫出良医,大疫出良方,这一点在中医抗疫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医治疗瘟疫的名方有不少,如出自清代温病学家余霖所著《疫疹一得》的清瘟败毒饮,这个方子也是余霖在总结前人治疫经验所创,是大清气血方。据中医专家所述,在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治疗新冠肺炎重型的方剂便是由清瘟败毒饮化裁而来。   还有温病名方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也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而来,被杨栗山更名为升降散,作为治疗瘟疫十五方之首方将其发扬光大。笔者曾听一位中医老师讲课,在讲到升降散时,大赞其组方精妙。  还有中医经典,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中记载了很多经典名方。如白虎汤,临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麻杏石甘汤,治疗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等等  这些经典名方流传百年千年,效力经久不衰,是我们无比宝贵的财富。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葛又文老师研创出来的清肺排毒汤,也是从中医经典名方中化裁而来,在抗疫过程中大显身手,成为中医抗疫利器。  基于清肺排毒汤的临床使用疗效数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王伟副校长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医专长发布会上郑重宣布:清肺排毒汤就是特效药。随着这一项项关于清肺排毒汤的各种研究成果的发布,“清肺排毒汤就是特效药”有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在我国,清肺排毒汤已经成为新药上市,当有更多的科学依据出现后,国际上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若也能批准清肺排毒颗粒应用于新冠救治,相信亦是他国新冠患者的一大幸事。相关文章·                  阿根廷总统确诊新冠肺炎 已接种过疫苗·                  西安一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封闭隔离病区发现1例确诊病例·                  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过50万·                  英雄不问出处,清肺排毒汤拟方人竟然是无证中医,工作单位至今是谜·                  张伯礼:中医药在治疗石家庄新冠肺炎患者中发挥积极作用·                  开出清肺排毒汤的大功臣竟无医师资格证,毛主席说的中医解放,何时能实现?·                  傅聪、小强之死告诉我们,嫌弃中国的华人会有恶报、死的早,在西方染疫死亡率高·                  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可能造成更高的死亡率·                  “谎称感染新冠肺炎被行拘”是一堂法治教育课·                  李慎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世界格局、中美关系和中国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hhbffq 发表于 2021/11/5 02:02:01

读书 临证 思考肖相如2012.12.23     http://www.cuiyueli.com/news/view.php?articleid=459医学的根本问题是疗效。嘴上说得再美丽,只要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医学就必然会被淘汰。怎样才能提高疗效呢?古今中外的名医之所以能成为名医,之所以会有疗效,他们一辈子就只做两件事:读书,临证。非读书不足以成大医    从中医的现状来看,疗效是否好,跟医生读书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基本包括了20世纪以来的中医名家。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同,各有独到的经验,在不同的领域有建树,但是,他们成才的过程是一致的,就是读书与临证。在读书与临证二者之中,读书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医术还是医德,还是敬业精神,都与读书的质和量成正比。就现阶段的中医的整体情况来说,培养读书的能力,培养对中医的兴趣,创造读书的环境,其实比看病更重要。培养读书的能力,创造读书的环境    中医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医真正精粹的东西都在经典著作里。但是,现在有多少人能读懂经典著作呢?根据什么来看病,用什么方式、什么指导思想来看病,那是有区别的。北京中医学院的著名学者任应秋先生,是现代中医学者里面最大的理论家,他强调,就现阶段来看,中医的理论问题比临床问题更加复杂,因为真正有扎实中医功底的人其实很少。    中医现在为什么会有问题,为什么需要振兴?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疗效在下降。疗效下降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我们现在的中医医生读书读得太少。读书读得少的一个原因是读书的能力不够。是我们现在的人都不努力、不用功吗?不是。很多人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多人因此而早衰、早逝。我们中医界敬业的人肯定也是很多的。但是,我们国家一九六零年公布了简化汉字方案,也就是说五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受的都是白话文的教育,学的是简化汉字,还要学汉语拼音。而我们中医的著作主要是古代汉语。同是汉语,现代跟古代的差异就大了。我读书的时候要考医古文,也可以选择考外语,很多人宁愿选择考外语也不考医古文,可见这个医古文甚至并不比外语简单。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能认识繁体字,真正能读懂文言文的人,其实已经很少了。就我自己来讲,很肯定地告诉你们,《黄帝内经》至少有1/3的东西我不明白,虽然我已经读过很多次,很多著名的教授都给我上过课,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明白。    而我们现在读书的环境在哪里?随便去哪个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院、中医医院去看一看,问一问,大家在做什么事情呢?不是经典著作学得怎么样,看病的疗效怎么样,衡量的标准是有没有课题,有没有经费,有没有获奖,没有这些东西,您做不了教授,做不了主任医师,所以不做是不行的,大家都得生存。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课题也不容易,获奖也不是容易的事,哪还有时间去读经典?但是真正的中医就是需要经典。不读书,疗效怎么提高?    我的一个博士研究生到天津中医药大学去应聘,面试时对方说肖老师很有名,我们很熟悉,但是我们要找会搞科研的人,你光读读古书,恐怕不行。所以不是我们现在的人不想读书,而是因为没有环境、没有精力也没有机会去读书。现在我们中医能够成长的唯一的地方,大概就是中医药大学的经典教研室,特别是伤寒教研室,现在比较著名的医生都是伤寒教研室的教经典的老师。因为经典教研室的人必须要学一学经典,不然没法教书,完成不了本职工作。这是一个歪打正着的事。    我一九九零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因为博士很少,肾病学的博士更少,我是第一个,所以很多大医院邀我去工作,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做大学老师。因为我觉得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之下,大医院里面的医生并不能真正成长,不能真正地提高医疗技术。为什么呢?我们的医院是靠医生挣钱养活的,挣谁的钱?病人的钱。如果我到医院去当科室主任,那么好了,科室人的工资得挣回来,奖金得挣回来,还得给医院交钱,因为医院的设备、房子等资源不能白用。医院天天想挣钱,医生天天想挣钱,医患关系怎么好?更重要的是,医生怎么有时间、有精力去提高医术?当大学老师,我还可以用空闲时间去出诊。上课是我的本职工作,只要我是一个称职的老师,生活没问题。因此我看病没有负担,只是因为我高兴,我只需要考虑怎么把病给治好,甚至可以不挣钱。这样看病,我觉得才有了一点医生的境界和感觉。经典反复读,各家医学兼容并蓄    读什么书呢?这是形成共识的东西??经典:《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还有就是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历代本草著作,这是每一位合格的中医必须要读的书。    对于经典著作,要不断地读,反复地读。放在枕边,放在案头,放在手上,反复地读。越学你会觉得越没有理解,越学越觉得学到的东西将更多。    将经典学好以后,你才有能力判断历代名著中哪些东西是最重要的,哪些东西是不那么重要的。那些最精华的东西,我们能将它找出来,理解、学会,这个目的就达到了。    对于历代名家的著作,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读,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读,比如金元四大家的著作,温病学派的著作,必须去读一读。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医家,比如张景岳、孙思邈,这些著名医家的著作一定要有计划地去读。    读书当然也包括专科的书籍。中医要不要分科还存在争论,我认为,中医如果分得太细、太早,的确有不利于医生成长的弊病。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在医学这个领域里面,还是应该术业有专攻。在分科之前,必须先打好整体的医学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再从一个比较专的领域里去研究。    读书还包括读西医的书籍。在中国,我们有西医,同时有中医,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其实它也是一件好事,我们中国人能享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很多疾病西医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中医确实是有办法。反过来也是一样,很多问题中医也解决不了,西医就是比中医好。大家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这个问题。西医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造成中医衰落的万恶之源,它的发展是有根据的。中医能不能存在,不以某一个人、某一些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存在的惟一根据是疗效。中医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谁都不能将你怎么样,而且会有很多机会显示你的能力。    在现阶段,在中国,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医,必须去学习西医的知识。中医历代都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我们一定要有气度,有风度,广征博采,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我们学西医的目的,第一,不是为了跟西医去比高下;第二,不是为了混饭吃。作为一个医生,要尽量多地了解所有医学,包括西医的理论方法和知识。《黄帝内经》中说:“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意思是说,对于一个疾病,理论上来说都应该有治疗方法,但治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未得其术”。未得其术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我们整个人类、整个医学界对这种疾病还“未得其术”,这不是医生个人的过错。比如你说肿瘤治不好,艾滋病不会治,我们不会说你太不高明了。另外一种情况是,对于一种疾病,别人会治,你不会治,这也叫“未得其术”。有些疾病西医确实是有办法的,就是比中医好,那我们为什么不了解这种方法呢?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不需要什么突破的进展,重大的发明,只需要有尽量好一点点的疗效,尽量多一点点的方法,就是一个好医生。    张仲景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医临床学术体系的创始人。我们现在中医所用的理论方法,治病的方法,都来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医的著作汗牛充栋,但最重要的还是四大经典。四大经典里面,重中之重的是《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奠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体系的奠基。《黄帝内经》是说理不看病的,《伤寒杂病论》是看病不讲理的。《黄帝内经》里边只有十三个方,用于临床是太少了点。《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是基本的道理,那是至关重要的。读不懂《黄帝内经》,将没有中医的思路,肯定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中医。《伤寒杂病论》就是讲什么问题用什么方解决。比如《伤寒论》三百七十九条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其实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个呕而发热要用小柴胡汤,只要记住这个就好了。《伤寒论》就好在这个地方,背会了就会用了。反复理解的前提是必须先记住,光理解是没有用的。如果真想看经典,那就先看原文,《伤寒》、《金匮》是必须要背会的,背不会就没有学好。光理解了,看明白了,但是背不会,那是没用的。读书临证,戒除一切嗜好。    在当代的名医里,在我的心目中,最著名的医生应该是蒲辅周和岳美中。他们都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元老,是所有的名医里面读书最多、最刻苦的榜样。    蒲老1955年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后,余生之中只是读书临证,戒除一切嗜好。蒲老最推崇的著作是《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伤寒温疫条辨》。他说:“《内经》、《难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基础理论,就谈不上学好临床。如果仅读点汤头、药性去治病,那是无根之木。”他又说:“《伤寒》、《温病》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书,一详于寒,一详于热。温病是在伤寒的基础上发展。《金匮》是治疗内科杂病的专书,其中虽有‘痉、湿、?’等一些篇章是外感病,但究竟是以内科杂病为主。后世各家皆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伤寒》、《金匮》宜先看原文,勿过早看注释,以免流散无穷。”蒲老是是世医,年轻的时候就很有名,病人很多,但是他觉得有些病确实没有看好,什么原因呢?他觉得就是书没有读好。因此他闭门读书三年,把《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熟读、精思,反复揣摩,深有领悟,以后在临床上就比较得心应手。他说:“当时有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 ”其实是大家不了解经典的价值。在蒲老的家中,除了组织上发的学习资料,全部是医书。蒲老说:“学业贵专,人的精力有限,我的智力也在中人而已。如果忽而学这,忽而看那,分散精力,终竟一事无成。”因此蒲老数十年来,对琴棋书画这些雅好,从不一顾。“平生嗜于医,专于医而精于医”,才能成为一代宗师。    岳老是中医学史上的特例,他既没有家传,也没有师承,完全靠自学而成为中医大家。为什么呢?因为他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底。岳老年轻时是位教书先生,20岁的时候得了肺结核,怎么治也治不好,书也教不成了。他开始读医书,自己开方,终于把自己的肺结核给治好了。于是改行从医。大家常听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是因为秀才有文化功底。中医很多的东西需要有文化功底,否则理解不了。岳老是我们中医界读书最多的一位医生,他的治学之道叫“博学、精研、宗三家”。博学者,岳老一生涉猎医籍4000余种,上至《内经》、《难经》,下至各家。精研者,岳老每年都要温习一遍《伤寒》、《金匮》,所以岳老也是以善用经方而著称的。宗三家,岳老特别推崇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三个人,他说:“三子者,上下两千年,筚路蓝缕,斩棘披荆,于医术有所发明,对人类有所贡献。历代医药著作,国亦不乏人,或长于一技,或擅于一专,不能与三子同日而语。”    岳老七十多岁时给自己订了一个自律的条款,读之让人肃然起敬:    第一要有恒。每日除有特别事情外,要按规定时间温课,不得擅自宽假。“勤能补拙恒斯效”。倘若不严于律已,时作时辍,在日暮途远的年岁,是不能完成计划的。    第二要专一。除临时有特殊需要外,不得见异思迁,须有始有终地完成一种后,再改做另一种。“主一无适”之谓专,非专,则不精、不深、不透。当然,精也是需要的,但精也是为了专,要出成果,还要归结到专一。    三要入细。在临床上遇到复杂大证,也时有碰壁。追思其故,是学习不够入细。读书如果只学皮毛,不深入骨髓;只略解大意,不掌握规律,只粗涉藩篱,不步入堂奥,必然是临大证不能解,临细证不能入。杜诗“老年渐于诗律细”,是阅历之言。治医者,也要如此,庶几能探颐研几,解决大证和细证。入细,一要防止轻淡。轻淡则流于薄弱。薄弱,则不能举大证。二要防止琐屑。琐屑,则陷于支离。支离,则不能集中主力,也不能中病。    四戒玩嬉。记得章次公先生曾说过:他学医时,章太炎先生曾指导说:“学技要专,即诗词亦当所戒。”    五戒嗜好。要完成温课计划,必须摒除一切无益的嗜好。于衣于食,不求肥甘,不务华美,随遇而安,自甘淡泊。否则必至躁扰不定,不能探深致远。古今学者,蔽衣粝食,非故意标新立异,自鸣清高,是志在学问,无暇顾及其它。典范尽多,宁容自弃。我规定自己,不独烟酒不事讲求,衣著亦很简朴,免得耗费有限的光阴。    岳老的格言是: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岳老强调,作为一个医生,治医之时,有两条至为重要:治学,要忠诚于学术的真理,直至系之以命;治病,要真诚地对病人负责,此外,决无所求。这就是大家风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一件你喜欢做的事,喜欢到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程度,你才能无怨无悔地去做这件事,否则这一辈子会很痛苦。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希望大家能够三省其身:我健康吗?我快乐吗?我自由吗?这才是人生的境界。正确的认识从临床实践中来    医学的目的就是要看病,但怎么看是一个问题。现在大部分中医用的不是中医的方法和思路。比如说,感冒了,医生开点板蓝根、银黄解毒,再来点什么银翘解毒片,或来点抗病毒的药。这都是西医的思路。能有把握说感冒一付药就好的医生太少了。用什么方法来临证,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不是说用西医的方法看病不好,西医有好的,如果用人家好的方法去看病,那也是很好的。所以我反复强调,中医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比如说这个方:麻黄6克、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山药15克、炙草6克、郁金15克、银花15、公英15克。这是一个治痤疮的方,但绝大多数中医看不明白这个方是干什么的。    《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这是《黄帝内经》对痤疮形成机理的记载,即因为出汗被寒邪束缚所致,也就是现在的痤疮感染的症状。《伤寒论》219条白虎汤证:“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白虎汤是解决阳明热盛,就是胃热炽盛的。胃热炽盛的表现就是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汗出。前面的这个方子:白虎汤加麻黄、郁金。白虎汤清阳明的热,加麻黄解决寒气郁闭(“寒薄”)的问题,加郁金解决瘀滞的问题,加银花、公英解决热毒炽盛的问题。中医看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经典的指导,疗效不会提高。很少有人会用这个方,那就是说,很多人都没有读懂这几条原文。    再举个例子:《温病条辨》上焦篇28条:手太阴暑温,但咳无痰,咳声清高者,清络饮加甘草、桔梗、甜杏仁、麦冬、知母主之。清络饮治疗暑温咳嗽无痰,咳声清高者。曾经有一个经常咳嗽的肾炎病人找我看病,开始我给他用清热解毒利咽的药,好一点,但不能完全好,总是反反复复。后来找到这个方,几付药就解决了。咳声清高,但咳无痰,暑天的咳嗽,抓住这几点,用了就会有效。所以如果你想学中医,《伤寒论》背清楚,《金匮要略》背清楚,《温病条辨》背清楚,这三本书背会了,方也够用了。    临证,是医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最原始的目标。医生水平高不高,很重要的是临床经验够不够丰富。一个病你没有见过,基本上是束手无策的;经过这个事情了,心里就有数了。    1981年的时候,我刚毕业,分配到湖北省沔阳县毛咀公社的卫生院工作,正好赶上了湖北的出血热大流行,40张病床,39个人都是出血热。出血热是一个很严重的传染病,它的表现是发烧和广泛的皮肤黏膜出血,很凶险。在疾病的过程中,它很容易导致低血压休克,肾功能衰竭的少尿,心衰、肺水肿、脑水肿等,都是要命的。我们碰到一个病情很严重的孕妇,请当时武汉医学院传染病系一位专门研究出血热的教授来会诊。这位教授姓何,当时60多岁,见到这样的景象,害怕得不行,说没见过这么多的出血热病人。但是,我们一天看几十个出血热病人,就认为这是个稀松平常的事了,和看感冒有什么区别呀?没有机会怕,怕也是这样子的。    所以医生一定要尽量多临证,多看病。我特别倡导到基层去,在那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很多的疾病,而且能真正感受到医生的职责所在,应该用自己所学为基层老百姓的健康做出一点贡献。我们的农村确确实实是缺医少药,他们非常欢迎好的医生。仅仅有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的发展,中国不能算真正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强在什么地方?就是他们没有城镇差别,他们的农村比城市更加美丽。    另外,《内经》里面很多理论是指导临床的思路,我们要在临床上进行验证。我曾经治疗一个男病人,30多岁,不能生育,很胖,耳朵上整整一圈是白头发。而且他特别胆小,三十多岁了自己一个人不敢睡觉。平时痰还很多。怎么治的呢?就是用的生芪知柏地黄汤和五子衍宗丸,吃了两个多月,第一,生育的问题解决了,白头发没有了;第二,他不害怕了;第三,他的体重减了10公斤,痰也少了。这说明他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跟肾关联的。中医说的肾是主性与生殖、主藏精的,肾的情志是恐。我们常说“胆小鬼”,害怕虽然跟胆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肾虚。肾“其华在发”,意思是头发的问题也是肾的问题。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就是痰,它的根源也是来源于肾,因为水液代谢是肾的基本功能。中医认为,“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源”,肾的水液代谢有问题的话,痰就会很多。这就是通过这些临床案例,将我们中医的理论一个一个落到实处,而不是凭空想像。    对经典的理解必须来源于临床。比如说《伤寒论》293条: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我们的教材以及很多医家都认为这是少阴病的阴证转阳,脏邪还腑:从寒证变成了热证,叫阴证转阳;从少阴证变成了太阳膀胱证,叫脏邪还腑。很多人认为这是少阴病要痊愈的一种证象。其实,这种现象在肾病科很常见,就是一个肾阴虚的人又患了泌尿系统的感染,发烧的同时出现便血。按照温病的理论,尿血是热入血分,《伤寒论》的教材跟临床显然是有差距的。可见,正确的认识要从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是验证别人的理论。很多医家写的书有些东西是很好的,但是有些东西并不对,你要有能力去鉴别。有位很火的医生叫李可,他的书里面说,凡是对肾虚腰痛的,可以用一个肾四味:枸杞子30克,菟丝子30克,巴戟天30克,淫羊藿30克。很多人如获至宝,说这个东西好。但是,不是所有的人用了都有效。为什么?这几味药都是温补肾阳的,对于偏阳虚的腰痛会有效,但是很多人不是阳虚的问题,气阴两虚的情况很多见。所以我们要验证这些东西,判断这个东西好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用最合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为政》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医生要不停地思考,思考是贯穿于读书与临证之中的。    中医的现状是“久废不止,久振不兴”。废止中医从晚清就开始了,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到现在也没有废止;振兴中医的历史也已经有几十年了,但是中医振兴了吗?也没有振兴。要废止中医的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比如说要弄出点政绩来;还有一种人纯粹是无聊。中医废不废止,存不存在,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它的标准是有没有效。因为中医还有疗效,或者说还有一部分有疗效的医生,所以怎么可能废止呢?很典型的例子,我们的平心堂就完全是中医的,政府没有投一分钱,为什么就能办好?为什么很多政府办的中医院就不行?就是因为还有有疗效的医生。所以中医不可能真正地废止,只不过少一点而已,很多孩子还愿意献身于中医。无论到什么时候,总还是有一批立志于献身中医的人在。但是,中医不可能振兴到它兴旺时期的那种景象,因为我们中医的生存环境已经完全变了。中医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如果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了,中医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了。民国时期,清代的时候,病人病了就要看中医。为什么?第一是没有选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时候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认为看中医是合适的。而现在我们的主流文化是什么?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学数理化,语文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不仅如此,我们国家的运行机制,方方面面都是西方的体系,包括中医的管理体系,我们中医药大学的教育体系。所以说它失去了真正的生存条件。现在真正热爱中医的人有多少呢?不多。是中医不好吗?不是,是因为大家不认识这个东西了。虽然这个东西好,但是大家不知道它好的时候,那就麻烦了,它将被毫不留情地抛弃。好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存在,要有市场需求。中医的市场需求在减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还有中医可以选择。    振兴中医其实也是件简单的事,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提高疗效,只要疗效好了,最终还是有人来的。要振兴中医,就要强调经典的中医,把经典学合格了,你就从中医药大学毕业,没有学合格,你就不能毕业。但是我们现在的《伤寒论》,教改班只有72个学时,3天的时间,能学好《伤寒论》吗?河南是张仲景的故乡,河南中医学院的《金匮》、《伤寒》、《温病》课程一共才60个学时,各讲一点点,学生说什么都没有学到。    那么,中医还学不学呢?反过来告诉大家,在这种情况之下,真正的中医又有希望了。都不会看病,我看的好一点点,就是个好医生了。这给我们真心实意想学中医的人提供了真正的机会。    我在中医药大学是个奇特的人,我不做科研,我的学生也不做科研,我的理想就是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医生。我不会为了一点名利去扭曲自己的灵魂,只做我高兴的事情。做一个好的医生,能饿得着吗;做一个好的老师,也饿不着。在任何领域,只要你做的好一点点,都不可能没有饭吃的。很多特别有钱的人来找我看病,烦恼得不行,投资没有什么好的项目,放银行又怕它贬值。而我赚的钱正好够花,既不用为钱而烦恼,也不怕放在银行贬值,这就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我们的人生应该有追求,我们的追求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种现状之下,学中医有没有出路?答案是肯定的,学得越好,将越有出路,完全不用去依靠谁。跟我读研究生的学生大部分都自己出去干去了,我鼓励他们这么做。我一个学生是邯郸的,他毕业时问我,老师您建议我干什么去,我说你要是自己有能力,就回家去自己干吧。现在他在邯郸自己家里开了个诊所,有个社区卫生医院把中医科又给他了,所以他星期一到星期五在社区中医科,周末就回自己的诊所出诊,一天看七八十个病人,这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啊。中国古代的名医也是自己开个诊所,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看病.    用己所学为老百姓解决一点问题,这才是医生真正该做的事情。

hhbffq 发表于 2021/11/6 10:20:43

海外中医师呼吁:中医药抗疫效果应该被更多人看到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1-10-09/281186.html2021-10-09 11:44:46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记者点击: 692   评论: 2 (查看)  【编者按】己亥岁末,庚子年初,新冠病毒席卷全球,人类遭遇百年来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国内战“疫”,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成为抗击新冠疫情“中国方案”的亮点。同时,中医药抗疫经验也走向海外,“中国智慧”为多个国家新冠疫情防治贡献独特的力量。  中医药抗疫经验如何在海外发挥作用?抗击新冠疫情为中医药走向国际提供了怎样的启示?……自2018年以来,南方日报连续启动了两季“岐黄海踪——中医药文化全球深调研”项目,探索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有效路径。在全球新冠疫情之下,“岐黄海踪第三季——中医药全球抗疫”全媒体报道正式启动,在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下,继续深入探寻中医药全球抗疫故事,追问中医药未来发展之路。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等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源自中国古典医籍的“三药三方”在疫病防治中大放异彩。“譬如拯溺救焚,岂待整冠束发?”尽管各地中医药规管条例不同,海外中医师们仍积极借助中国中医的抗疫经验,利用网络、社交工具等,开辟抗疫“第二战场”,为当地民众提供中医药服务和支持,也从实践中验证,中医药学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对中国人,对全人类的健康都在作出巨大贡献。  抗疫  海外中医师开辟线上战场  “一天早晨醒来,就有37个人请求加我微信,咨询新冠疾病的救治。”英国中医师江丹回忆起2020年3月英国疫情暴发之初,海外中医师成为当地华人华侨的“救命稻草”。  江丹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上世纪90年代移居英国,目前是北中医客座教授、临床特聘专家,也是全欧中医专家联合会副主席。疫情暴发时,英国宣布实施全国禁行的指令。由于缺乏足够的防御设施与装备,且没有当地医疗执业资质,作为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中医诊所被要求关诊停业。江丹位于谢菲尔德的诊所也同样进入关闭状态。病毒凶猛,疫情扩散,人心惶惶。作为海外华人中医论坛和中国驻英使馆推荐的中医专家,江丹开始通过微信、Whatsapp、邮件、短信等非接触途径提供答疑交流,其中大部分为新冠感染和疑似病人。   英国中医师江丹疫情期间在线上为病人答疑解惑。  “至今仍记得第一例病人是3月17日来问诊,一名40多岁的华人女士哭着打来电话,她丈夫感染新冠,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3,被医院急诊收治。照顾丈夫两周的她,自己也出现恶寒发热一周,并有咳嗽胸闷气短腹泻等症状。但在当时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多数即使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也无法立刻接受治疗,这名华人女士于是向中医求救。”江丹通过远程舌苔舌质的辨识,参考国内中医药抗疫的“三药三方”经验,开出药方。两周之后,这名女士的丈夫在医院不幸病故,而这名女士症状消失,得以痊愈,之后新冠抗体检测显示阳性。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中医诊所如果都关门防疫,如何验证中医药的抗疫效果?”2005年移民比利时的王仲彬,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在安特卫普开设了一家中医诊所。2020年3月16日,比利时宣布“封城”。这个只有3万平方公里、1150万人口的欧洲小国,疫情暴发后许多患者难以得到及时诊断,更遑论住院治疗。在诊断无果、住院无门的情况下,求助华人医生成为当地华人华侨的最佳选择。王仲彬为此决定在遵守防疫规定前提下,尽可能不停诊,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   比利时中医师王仲彬利用中医药救治当地新冠病人。  通过微信视频或音频,王仲彬为新冠病人提供远程协助,并想方设法给予中药治疗,甚至帮助病友联系华人家庭医生,建立微信联系。“未曾想到,我居然在不经意间创新出一种可以救人命的抗疫新模式:微信网络方舱。”王仲彬介绍,源自国内方舱医院的概念,这种抗疫新模式由一名中医、一名西医、相关病人及其亲属,外加一名志愿者组成团队,通过微信或其他社交工具、邮件等建立联系,为病人及时提供咨询和治疗。“中医根据病情辨证开方,志愿者帮助取药送药,西医则可以在远程诊断后开出电子处方,并根据病情开具各类检查化验单,必要时还可联系住院等事宜。在中医没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欧洲,这样做既保护了中医,又让中西医各司其职,让病人可以得到及时治疗和检查。”通过微信网络方舱,王仲彬与团队帮助了100多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有症状的感染者,主要为普通型患者。2021年7月31日,在长春召开的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六届夏季峰会上,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比利时、波兰、瑞典、奥地利的10位中医药专家,交流分享各自团队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王仲彬也受邀在线分享了“微信网络方舱”抗疫经验。   王仲彬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上分享微信网络方舱抗疫经验。  验证  中医药抗疫在海外同样有效  在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架起大锅熬制预防中药的场景屡见不鲜。中医药不仅为华人华侨提供抗疫支持,也让当地更多人群受益。  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中国中医诊疗院里,诊治的新冠肺炎以及疑似病例已超千例,其中近10%是当地黑人。中医诊疗院的创办者徐有强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同窗的妻子孙庆涪曾在国内医疗机构工作多年,1991年夫妻双双来到南非创业。“中医中药现在已经成了南非华人抗疫首选,而且在当地也圈了不少忠实粉丝。”在南非耕耘多年,徐有强的病人中,有莱索托王子,还有扮演过钢铁侠妻子的美国好莱坞影星格温妮丝·帕特洛。  2020年3月5日,南非出现首例新冠病人,民众陷入恐慌之中,南部非洲中医药学会随即向公众发布防疫公告,并一共举办了三次免费中药预防汤剂的散发活动,每次散发剂量达到一万人次,发放连续三天。包括华人华侨在内的当地很多人都来排队领取汤药。   疫情期间,南非当地中医师在华人最集中的唐人街免费发放中药预防汤剂。  根据2020年3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的数据,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中医药在武汉抗疫中的早期介入和疗效,是疫病快速得到控制的重要手段,也为我们海外中医师提供了信心。”江丹表示,“临床实践也证实,中国中医判断疫情为湿毒疫是正确的,上述数据是可信的,这种疗效,在英国的中医门诊仍然可以复制出来。”在疫情吃紧阶段,江丹每天在电脑和手机上忙碌不停,以线上问诊+舌诊为主的方式,为200多名新冠患者及疑似病人提供咨询和诊治。  中医药抗疫不仅局限于轻中症患者。2020年12月,一名68岁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住进了匈牙利布达佩斯一家医院的危重症监护室,主治医生使用呼吸机、心肺监护仪、吸痰机等对其抢救,但病人呼吸困难加重而陷入昏迷,5天后,医生下达病危通知。病人家属不愿放弃治疗,恳求匈牙利中医师于福年教授诊治患者。于教授运用中医经方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七天后,患者转危为安。  “由于世界各国的法律规定不同,中医在不少国家难以真正参与到医院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的及时救治。此次之所以能够救治这个重症患者,主要是病人危在旦夕,而当时接诊医院一时无计可施,加之家属强调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全力救治,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也给予了有力的协调才得以参与救治。”于福年教授指出,经方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前就研究出来的医学瑰宝。通过这个案例,真切体会到运用经方治疗新冠重症患者有其独特的作用,而且借助现代科学的支持,现在应用经方比古人更有优势。  突破  变通的中医药“处方”  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的效果,让海外中医师心里有了底气。但要真正参与到当地抗疫之中,他们仍面临不小的挑战。与欧洲中医师“网络医生”的经验相比,美国中医师的抗疫故事更为惊险。  “我们首先就面临工作场所的问题。”美国洛杉矶中医师周新胜告诉记者,当地中医诊所不具备接诊和治疗烈性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条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参照西医和遵从当地法规,周新胜等中医师采用在诊所停车场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方法。“穿上防护装备后,助理人员站立于病人汽车两米以外,医护人员在检测和对病人刺血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30秒,在这30秒内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检查与治疗,然后离开病人两米以外换气,再一次屏住呼吸30秒,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完成当天全部医疗活动。”   美国洛杉矶,周新胜等中医师在停车场内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洛杉矶疫情最为吃紧的时候,尤其是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医疗资源严重短缺,救护车不得不在医院门前排队等候8个多小时以便获得ICU床位,医院氧气供应也严重短缺。当地多名华人中医师组建起网络方舱,一条条生命热线为当地新冠感染者提供医疗支持。  “圣诞节前夕,一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患者绝望地打电话给我求救,她的6名家人感染了新冠,其中两名非常不舒服且呼吸急促。”周新胜说,这名患者距他诊所的车程有11个小时,幸运的是,美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刘美嫦在萨克拉曼多有一家诊所,距离这名患者约1个小时车程,后来服用了诊所配置的中药,两天后患者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仅洛杉矶这些中医师救治的新冠病例即超过千例。”  另一个难题,是中药在当地面临短缺和法规禁止的问题。例如在清肺排毒汤中出现的“麻黄”,被认为是宣肺透邪之要药,是治疗新冠的一味关键中药。但在美国,麻黄属于禁用品。周新胜告诉记者,美国加州的执业中医师尽管被允许使用麻黄,但市面上却无麻黄供应。“后来我们找到用印第安苦薄荷替代麻黄的方案。另外,金银花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但是价格不菲。为节省费用,我们用加州野生金银花的藤蔓,即忍冬藤来替代。”  在英国的江丹也遇到类似难题。“在欧洲,中成药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而方剂中的部分药材如麻黄、细辛、石膏等也属于禁用品,需要寻找替代品。”中医讲究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在海外,中医药抗疫也同样如此。“譬如用防风、桑白皮、香薷替换麻黄,葶苈子换细辛,黄芩换石膏等。”而且考虑到欧洲白人过敏体质更为严重,出于安全考虑,组方中药一般不超过12味,以降低过敏和药物异常反应的几率。江丹告诉记者,有意思的是,当地民众服用中药的疗效更为敏感,因此用药时减量也可以事半功倍。  未来  应对新冠后遗症中医大有可为  随着疫情的蔓延,新冠后遗症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多名海外中医师指出,中医药智慧不仅为全球抗疫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冠后遗症的治疗上,中医药也大有可为。  “欧美等大多数国家的中医目前仍难以进入主流医疗体系救治病人,但在新冠后遗症治疗上,海外法律并没有限制。”于福年教授指出,据有关统计,可能有1/3的新冠病人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后遗症,海外已经大量涌现出这类病人。   南非约翰内斯堡中国中医诊疗院。一名新冠康复者因后遗症接受康复理疗。  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开设中医诊所的杜煦电博士对此深有体会。他所在的中医诊所,已经接诊了多例新冠后遗症病人。这些病人通常会表现为极度疲劳,另外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方面仍有问题,如嗅觉、味觉消失,出现焦虑、失眠等。“医学界也在讨论如何治疗新冠后遗症,但目前西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而中医通过方剂、针灸等多种方式结合,效果不错,未来中医药在治疗新冠后遗症上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海外中医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进一步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而在江丹看来,仅仅在一线治病救人还远远不够。“目前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中医药疗效文章仍比较少见,学术界和西医界对中医药抗疫疗效存在严重的认知不足。中医药抗疫的疗效应该被更多人知道,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去国际学术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江丹介绍,她近期一直致力于整理中医抗疫经验文章。去年3月,她与武汉江夏中医院郑子洲医生团队合作的中医抗疫经验文章在SCI期刊《MedicalAcupuncture》上发表,并获该期刊今年最佳收阅抗疫文章前十的第一名,同时正在应邀参加一本全英文中医抗疫专著的写作,负责“新冠后遗症的中医治疗与诊治验案”部分。“我们海外中医不仅治疗一些新冠病人,还肩负着把中医抗疫疗效在国际科技平台展示弘扬的责任。”   江丹整理的中医药抗疫文章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他山之石  中医药抗疫在南非  抗击新冠疫情一役,中医药闪亮登场,贡献中国智慧。与欧美等国中医药抗疫面临诸多掣肘不同的是,南非的中医师一早进入抗疫主战场,在病人收治、中药利用以及医疗保险待遇等方面,享受与西医几近相同的权利,受到诸多海外中医师的“艳羡”。南非中医药为何有如此地位,其发展历程又有何启示?   南非约翰内斯堡中国中医诊疗院内,当地新冠病人前来复诊。  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南部非洲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的徐有强告诉记者:“100多年前,随着中国采矿劳工的到来,中医药已经进入南非。但我30年前到南非时,中医药在当地仍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各种中医药学会山头林立,各自混战。”抱着中医梦的徐有强夫妇在当地开了三次诊所,均以失败告终,不得不转战商场,积攒资本。1998年,身家不菲的徐有强重新办医,在约翰内斯堡办了一家中医院,并在唐人街和华人聚居地商场开办系列中国大药房。  要推动南非中医药的发展,必须走立法的路子。徐有强发现,当时有南非国会议员连续两年提出有关中医立法议案,均被否决了。原因是不同中医协会提交了不同方案,互相之间还有矛盾。徐有强于是费时大半年游说这些协会全部解散、统一,成立了一个新的南部非洲中医药学会。2000年,三名国会议员联名提交中医立法议案,最终得以通过。“南非的中医,不仅仅是操作者执照,而且是真正的医生执照。”徐有强对此相当自豪。  中医立法后,中医考试培训体系也开始形成。同时,南非政府也开始对中成药进行注册登记上市的制度。“南非当地有资格的医生、诊所或研究机构来担保,只要登记以后的中药即可使用,但条件是只要有人投诉,就要立即停止,追究责任。”在这一宽松政策下,徐有强帮助中国800多种中成药在南非进行了登记,南非中医立法之后,目前中医和西医的权利基本接近。“在我开办的中医院,可以进行移民体检,也纳入了公费医疗保险体系。我们跟周边的西医院合作也非常顺畅,我们需要做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只需负责开单,西医院中心实验室接收病人后会派人将报告送到中医院来。”  2020年3月5日,南非出现首例新冠病人,民众一片恐慌。疫情之初,南非政府规定只有指定医院可以接待发热病人。但当年6月份疫情大暴发,医疗资源极为紧张,南非卫生部长决定在病人自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传统医药治疗新冠病毒,为此,中医药在非洲抗疫战场开始发挥效用。徐有强介绍,他开办的中医院,至今已经接诊上千例新冠确诊及疑似患者,主要以轻中症病人为主,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有72岁,其中也包括不少当地黑人。这些病人最终没有一例转为重症,大多数在10天之内康复转阴,少部分在一个月左右转阴。“分享南非中医药抗疫经验时,欧洲朋友问,附子、麻黄受限制,抗疫药方怎么办?我们南非没有这种限制,大家都羡慕我们。”徐有强说。  刚刚当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疫病专业委员会会长的姚梅龄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医药全球抗疫面临各种法律风险,南非为中医立法,是中医药具备抗疫资质的重要保障。至今已经八次出征深入新冠疫情发生地的广东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也指出,急需推动完善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的制度保障。相关文章·                  又现超长潜伏!再次呼吁对入境隔离人员使用中医调理·                  宣传中医,我们责无旁贷:大矣哉,中医之病理、药理!·                  “西医院士”樊代明,力挺中医的真相是什么?·                  更多中医诊疗项目进医保 中西医并重病种同治同价·                  美推行疫苗遭遇翻车;有中医在研究如何消除疫苗副作用·                  张伯礼:中医药战疫有多方面的贡献,其中最大的启迪是中医药的可及性·                  中医的善良和西医的贪婪·                  福建厦门首批患者出院,所有新冠病人采取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何新:医悲——近乎失传的中医骨科绝技·                  人民日报刊发王晨文章:全面贯彻实施中医药法 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hhbffq 发表于 2021/11/18 12:32:59

开学季 :国医大师熊继柏谈如何学习中医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IT6SGRK0514SH7L.html                              ▲熊继柏 国医大师导读:熊老十六岁开始行医,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中医高等教育三十多年。对于中医从什么书入门学起,师承派和学院派各自优劣,老先生以朴实的语言讲解,给予年轻医生和中医爱好者诸多启示,也让更多人思考如何在学院派的时代洪流中学习和传承中医。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讲讲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有人曾采访过我,问我是什么派的。我说我既是学徒派,又是学院派。我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是学徒派,谁都知道,现在有句笑话,叫“地球人都知道”,因为我讲真话,从不隐讳我的出身,讲假话我不会的。问我是什么文化水平,我说我就是学徒出身。十三岁当学徒,当到十六岁当医生。当学徒的时候,什么事我都干过,给老师提尿壶,那是常事;打洗脸水、倒洗脚水,那也是常事;在药铺里下梭板,打扫卫生,扫厕所,这些事我都搞。这个学徒派读书,和我们现在科班派读书有区别?这就是我要讲的核心,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我记得二十年前,彭坚教授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湖南中医应该研究熊继柏现象。”他说应该研究一下我的现象。他说你为什么会讲课,为什么会看病,为什么会写书,他说我们值得研究一下这个现象。确实是学徒出身,我倒不在乎什么研究我的现象,也没有谁研究过我的现象。但是我琢磨,因为我在农村公社卫生院工作了20多年,我对农村的情况特别了解,我在城市又当了30多年医生,我对城市医疗也很了解,但更重要的是我在高等学府教了30多年书,退休后几乎跑遍全国,全国许多大的中医院校我都去过,如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给全国的名医班讲课,所以我对上面的情况很了解,我对基层的情况很了解,像我这样的人确实不多,所以我就琢磨中医的教育问题,我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不讲规律,我就讲讲我是怎么读书的。第一本书——《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我四个早上把它背完,一个早晨背一个药性,寒、热、温、平,就四个早上背完了,白天我就玩,没事干。背完了接着就是《药性歌括四百味》。当时背了,但现在我不一定还记得。四大药性赋我还能背,要我写我还能写下来。《药性歌括四百味》我就写不下来了,连接不起来了。这就是第二本书。第三本书——《医学三字经》。要说明的是,我读的书都是抄来的,不是原版的。第一,没有书买;第二,买不起。都是抄师傅的,抄了有错别字,师傅给你改正,改过来后再教一遍,让你去读,就这样的。《四大药性赋》师傅没讲,《药性歌括四百味》也没讲,《医学三字经》讲了,讲得似懂非懂。“医之始,本岐黄”,岐伯和黄帝,就这么讲,那时我哪知道岐伯、黄帝是谁啊?“灵枢作,素问详”,灵枢是什么,素问又是什么,那时全不知道。“难经出,更洋洋”,“难经”是什么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那时《医学三字经》全背。现在如果谁要我抄,我可以一个晚上给抄出来,不仅不要书本,而且绝对没错。这是第三本书。 第四本书是《脉诀》,包括《王叔和脉诀》和《濒湖脉诀》两本脉诀,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诊断学。这是第四本书。第五本书是《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讲的是诊断学。现在总结归类就是中药学、三字经、诊断学。之后开始学方剂。首先是《局方》。《汤头歌诀》读完了,读陈修园的《时方歌括》,这两本书的方剂歌括我全能背,比如藿香正气汤:“和解藿香正气汤,苏叶白芷共藿香,陈半茯苓大腹草,厚朴桔梗引枣姜。”这是《金鉴》的。“藿香正气白芷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腹皮加姜枣,感伤岚障并能驱。”这是《时方歌括》的。这两本方剂书我都能背。读完方剂后开始读内科学的书。内科第一本书是陈修园的《时方妙用》。“中风……风者,主外来之邪风而言也。中者,如矢石之中于人也。”像这样的话都要背,这就是接触内科学。接触内科学以后,老师就开始跳跃式地教我了,这是我的第一个老师,胡岱峰老师,他是清朝秀才,古文功底好得不得了,他的古文真是学究式的。他说我能读书,不能跟大家一起读,要开小灶,因为我们那时候是一个班。让我开小灶就是学习《伤寒论》,读的是《伤寒论新注》。开始是读原文,老师的标准就是背。背的同时也讲,比如给我讲猪肤汤,我问过一个问题,我问老师:猪肤是不是就是猪皮,老师回答说是,我说:“那是不是随便哪里的皮都可以?”“哎呀,你怎么问这样的问题呢?”老师说:“你怎么问这样的话,你问得出奇呀。”他感到奇怪。又比如“五苓散,白饮和服”,我问“白饮”是什么,老师说:“白饮就是米汤啊。”就问这些东西,都是当时读书的灵感,所以永远都记得。就这样《伤寒论》我背下来了,背下来后就觉得这书读得差不多了,这样的书都能背下来,而且是搞不懂的书。我为什么现在始终念念不忘我这个老师,就是因为我这个老师引我入正门。如果没有这样的老师,我对经典不可能读得这么好。《伤寒论》读完了,接着就是《金匮要略》,又是要求背。我一年内把这两本书背完,半年背一本,其中《金匮要略》好背,就是《伤寒论》不好背,尤其是太阳篇,把人背得晕头转向。这两本书读完后,赶上1958年开始“大跃进”,我就当医生去了。我当时就读了这么多书开始去当医生。那时刚开始当医生看不好病,当然也可能偶尔看好一两个,但总是不满意。人家老医生看了几十年,病人天天找他看,因为看得好啊。我就问那个老医生:“你怎么看得好病,我怎么就看不好呢?”我问他读些什么书,是不是书比我读得多些。他问我都读些什么书,我说读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他说:“谁读那样的书啊,那书有什么用,那书没用。那书是讲理论的,不是看病的。”我说:“你怎么知道啰?”他说:"我们都不读,你看我们哪个读,一个都不读。”这就是说当地的医生没一个读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但他们就能看得好病。于是我就问他读些什么书,他告诉我只读过《医宗金鉴》,我又问他《医宗金鉴》怎么读,他说就读《杂病心法要诀》。好,我就找到《医宗金鉴》,把它借来。我一看,《杂病心法要诀》基本出自《金匮》,但它在《金匮》方基础上加了一些时方,就成了一些常用方了。另外一位医生又告诉我,《医宗金鉴》里面值钱的是它的妇科学和幼科学。我在读《医宗金鉴》时又发现一个问题,《伤寒心法要诀》把庞大复杂的《伤寒论》原文精化精简了。于是我把《伤寒心法要诀》认真读了,比内科《杂病心法要诀》读得要熟得多。这样,我就花力气读了《伤寒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和《幼科心法要诀》。所以我的学生都知道,我经常用《伤寒》方、《金匮》方,用得很熟,妇科、儿科基本上用《医宗金鉴》的方,这是自学的。读完了这些书我才真正开始当医生。在农村当医生,你要应付各方面的病人,尤其是当你出名以后,比如我那时每天要看将近一百个病人。那时候很多怪病就开始遇到了,师傅不在身边,我没处去请教,农村那些老医生我跟他们讲《伤寒论》和《金匮》他们不懂,所以我只能自己解决。我看病没人带,都是自己闯出来的,所以我的经验都是实践中反复摸爬滚打出来的。跟我上门诊的这些学生得到我的经验好像很容易,其实我是吃过大苦的,所以我现在用起来,学生们一下就学到了,好像非常简单,其实我是经过几十年磨炼得来的,其中既有正面的,更有反面的,它是不断地升华、总结出来的东西,它不光是书本上的东西。对于一个方,我怎么加,怎么减,已经形成了一个规律。某个病一来,我立刻能想到用什么方,这些经验是我几十年积累的东西。病人一来诊察之后,我的方就出来了,为什么这么快呢?因为我搞了几十年啊,我看了几十万人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又读了一些书,比如《傅青主女科》,我读得很熟,《傅青主女科》里面的方我经常用,当然是有选择地用。治妇科病我基本上就是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和《傅青主女科》的方,治儿科病我基本上就用《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的方。曾经有一本幼科专著叫《幼科铁镜》,我读过,我个人觉得不怎么样。还有一本书是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这本书过于复杂,把妇科复杂化了。我经常说我们中医学本来就够复杂的了,我们现在有不少的中医,甚至于号称中医学家,他把中医学人为地复杂化。难道还嫌它复杂不够吗?把它人为地搞复杂了,我们的后人还怎么来学啊!一看到就怕它,一看到就住后退缩,进一步退三步,他还怎么学?这人为的复杂给后人带来的弊病,只能给中医学术带来摧残作用。我的第一位老师教我通读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到1961年,我又拜第二位老师了,他是陈文和老师,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的,他是在国内学中医,然后到日本去深造。陈老师发现我读书读得好,但有明显的缺陷,第一,没学过温病学;第二,没读《内经》。温病学和《内经》讲些什么东西,我确实都不知道。我后来见到我第一位老师胡老师时,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教我读《内经》?他说:“你那么小,读什么《内经》,那是你读的啊?到时候你自然就可以读。”我问他要到什么时候?“当几年医生以后,到20多岁30岁时再读吧”,这是胡老师跟我讲的,他叫我到二三十岁再读《内经》。在陈老师那里,他就教我读《内经知要》,其实我原来真正的《内经》功底就是《内经知要》,温病功底就是《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拿到手以后,我的感觉就不一样,这都是我原先不知道的。所以我就在《温病条辨》上下了功夫。我对《温病条辨》是读得很熟的。我们学校的温病教研室主任谢凤英教授,她的温病学水平是很不错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我对温病也很熟,她说:“你怎么对《温病条辨》那么熟啊?”我开玩笑说:“难道就只允许你一个人熟啊!”现在我就可以告诉大家了,我治病用的方来自哪些地方。开始不是讲了两本方剂学吗,这是基础,然后是《伤寒》方,《金匮》方,《医宗金鉴》方,程钟龄的方,傅青主的方,然后就是温病方,就这么多方,就来自这些地方。当然,以后还有一些杂家的方,比如张景岳的方,喻嘉言的方,李中梓的方,还有《审视瑶函》的方,那是个别现象,包括《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的方,那都是个别的方,不是全面的,上面讲到的那些方才是全面的方。跟陈老师重点就读了《温病条辨》和《内经知要》,陈老师告诉我一个重要的道理:要想当一个好医生,必须大量读方剂。他有个手抄本,有2000多首方,当时他要我抄下来,我那时因为记性好得很,全记得,就没抄。那时又没有复印机,否则的话就复印下来了,真可惜啊!自从跟陈老师学了温病学后,回去当医生就大不一样了。当时我们那里乙脑、流脑流行,我治好几个危重病例,在石门县西北地区的医名就打开了,所以我出名是在1963年以后,是因为治乙脑、流脑。上面所谈的就是学徒读书,下面分析学徒读书的特点。第一,读的是原著,没有水分,至少没有现在的书这么多水分。我不是读的现在的书,我读的是原著,这是第一。现在的教材里面有很多是人为的错误,人为的复杂。第二,我读中医书,并且读得比较熟。恐怕大部分人虽然读是读过,但没有读得这么深,读得这么熟,尤其是现在科班出身的,尽管对某一门很熟,比如讲《金匮》的对《金匮》很熟,讲《伤寒》的对《伤寒》熟,但是讲《金匮》的不熟悉《伤寒》,讲《伤寒》的不熟悉《金匮》,他还不一定做到了纯熟,因为他没有背书本,仅仅局限于教材的一点点,教材以外的不注意去读。当然全部中医学徒都像我熊某人一样读书是不可能的。第一,不可能人人都有很好的记忆力,有很好的悟性;第二即使有这个记忆力,下不了这个决心,不能像我这样不要命地去读书,去搞临床实践。因为我有一个环境所迫,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我学医时吃什么?吃红薯。我睡什么?一床棉絮,既没有被套,也没有床单。那个时候都是两个同学一起睡,一个出盖被,一个出垫被,但是谁都不愿意和我睡,为什么呢?因为我一没盖的,二没垫的,一床破棉絮,并且还有几个洞,我就一床棉絮一裹,就是这么睡觉,哪像现在的年青人生活这么幸福。我当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后来当医生的时候我连煤油灯都点不起,经常在月光下看书。所以我经常讲,一个人要成功,要两点,第一,要聪明;第二,要勤奋。用我们的土话讲就是发狠,不要命地去干。你说现在的聪明人多不多?像现在的硕士、博士,哪一个不聪明啊?但是你能下这个狠功夫吗?这一点很难。有人问我:“您到底读了多少书啊?”我给大家交个底,其实并没有读很多书,只是我读得比较熟,读得比较细,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临床经验比较老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中医学徒学医的特点。在这里我还要提到一点,过去我们的中医老师有门户之见,有派别。比如我的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是典型的温热派,他熟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很熟悉《内经》,但他不懂温病;而我的第二位老师是清凉派,他恰恰注重温病。因此,现在回头反思他们的临床功夫,我第二位老师治疗常见病擅长,第一位老师治疗怪病功夫厉害。我很幸运恰好得到了这两位老师的指点,如果我只跟了第一位老师而没有跟第二位老师,那我的临床水平肯定没有现在高。这就是学徒的偏颇,所以我说学医者的老师绝不能糊涂。另外,我们古代老师带徒较保守,但我不保守。我在课堂上或临证带学生什么都讲,如果学生用心就记住了,如果学生不用心或未入门就可能—晃而过,不能体会。跟我的学生都知道我从不保守,只要我有空,问我的问题我都答复。我记得初当医生时,在我们山区遇到了一个病人,他的脑袋肿大,脖子也肿得和脑袋一般粗,又红又肿,又痒又痛,又发烧。我当时只有十六七岁,有人请出诊看病我很高兴,看了这个病人之后很自信地判断是“大头瘟”,于是很有把握地开了个“普济消毒饮”。哪晓得病人吃了三付药,一点都没好,于是我又给他改了个“防风通圣散”,心想这个病人又痒又痛又发烧,不是风火吗?防风通圣散既消风又泻火,应该会好。结果又没好,我就傻眼了,顿时方寸大乱,跑了三十里山路去找我的老师。我老师当时八九十岁了,正在家里抽一个大烟斗,我进门后很恭敬地叫师傅,老师见了我就说:“你来了,是不是看病看不好啊?”我说:“是的。”于是把情况告诉了老师,然后问:“您看怎么办呢?”师傅慢条斯理地给了我三个字:“翻书去。”我这来回六十里山路算是白跑了,但是“翻书去”这三个字有好处啊。回去后我一通宵都在翻书,还要思考,这样得来的知识比老师讲的印象要深刻得多。所以,我后来基本上不再去问老师了,因为问他也就是这三个字,不骂人就算不错了。现在,有时候我也会跟我的学生开玩笑说:“翻书去。”当然,旧时的老师带徒弟也是很严格的。有一次我治疗一个寒实结胸证的病人,用“三物白散”,开了“巴豆霜”一钱,碾粉后冲服。患者拿处方到医院药房去买药,药房捡药的老先生有七八十岁,经验非常丰富。他拿到处方后直接扣下了处方,送到我师傅那里,然后打发病家把我叫到师傅那儿去。我知道是因为巴豆霜的缘故,到了师傅那里,他明知故问说:“巴豆霜是你开的?”我说:“是的。”他说:“巴豆吃了会怎样啊?”我说:“书上说,不利,进热粥,利过不止,进冷粥。”他说:“要是吃了拉血怎么办?”我听了就傻眼了,因为张仲景没讲吃了会拉血呀!师傅就责问了我一句:“你有多大能耐?敢开巴豆霜?”我当时还壮着胆子辩白了一句:“师傅,我是看您经常开。”我很后悔说这个话。后来我再也没有开过巴豆霜了。所以,我当医生一辈子都很谨慎,没有出过医疗事故,砒霜、斑蝥、马钱子这些有毒的药物我都不用,老师对徒弟严格是有好处的。在我学药的时候,有位七十多岁的姓郑的老师让我受益匪浅。我做学徒要一大早起床,把门打开,把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下班后要把药屉一个个整理好、关紧,称药的秤、压纸的木方、冲臼、研钵都要整整齐齐地放在固定的地方,碾槽要收拾干净竖起来。切药的时候,老师规定切一种药就尝一种药,切当归就尝当归,切苦参就尝苦参,切黄连就尝黄连。当时我不理解,觉得味道太难忍受了。现在我理解了,这样做才能知道哪个药是什么味道,什么药麻口,什么药封喉,现在有哪个医生知道呢?而我却知道。因此,我非常感谢这位老师。但这位老师很保守,问他什么也不讲。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中医从古代传到现在,有多少好东西由于保守已经失传了!一方面是保守,一方面是有话讲不出来,再就是忘记了。比如,有的东西你不问我,我就没讲,因为每天门诊量这么大,看完病人就精疲力尽了。由此我就联想到叶天士为什么写书不多,他的书都是他讲,学生记录而成的,不是他不会写,而是没时间写。我现在深有体会,过去一天看一百号病人,没时间也没能力写,现在有能力了但没时间写。这也是现在中医界的一大紧要问题,真的要组织抢救、整理老中医的经验,要组织一些懂专业、有水平、有能力的人来整理和写作。关于学徒方面我就讲这么多。我已在中医药大学教学30多年,我认为学院派所具有的优势第一,学科系统全面,有系统的教材,如中医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等等,分科很细,而我们学徒无所谓分科。第二,管理规范,只读书,不像我们学徒要做各种杂事,包括打扫卫生、上山采药,等等。但学院派也存在几个问题:第一,不专,学专业不专,心思不专。因为现在的大学生要全面培养,要与世界接轨,做综合性人才,这当然没错。但由此也产生了问题,比如很多学生都把大量精力倾注在学外语上,就不能集中精力学中医,他们在专业上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受影响。第二,脱离或者说缺乏临床实践。学中医脱离临床实践是最大的问题,中医必须进行临床实践。我记得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老院长金寿山教授讲过一句话:“脱离实践讲理论,那是空洞的理论,耍的是花腔,好看不顶用。”这话讲到点子上了。有些人说理论头头是道,著作一本接一本,但连个感冒都看不好,这是什么中医呢?这就是学院派的两大毛病,包括现在的硕士、博士,有的人务实、舍得下功夫,专业可以学得不错;若稍微一飘,就只剩下外语好,其他都不好。因此,我们很多高学历的人缺的恰恰是专业水平,是临床能力,这也是中医人才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上就是我关于学徒派与学院派的比较。 ■【来源:广东中医药 ,编辑:文欣悦, 责编:岑婉梅】
国医大师熊继柏用数十年经验告诉你,中医辨证的关键是什么https://www.163.com/dy/article/GK1OFD7K0545R7B7.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2021-09-16 18:57:55 来源: 清冷渊   分享至478·      导读: 国医大师熊继柏说要当名中医有几个条件:①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②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③要有敏捷的思维反应。我们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无论是哪本书: 内科、外科、中基、中诊等等,都告诉我们要辨证论治,而在临床治疗时却应用不多。 一是忘了,二是临床上我们不知道如何辨证。我们学过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等法则,当临证的时候,我们用哪条来辨证呢?如果今天八纲辨证,明天六经辨证,后天三焦辨证……一天一条辨证,一周都用不完。大量医生上临床不知道如何应用辨证,并且盲目开药。之所以这样,一是没有真正掌握辨证法则,二是没有在临床上学会如何辨证论治。临床究竟应如何看病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全面仔细 诊察是准确辨治的前提中医注重四诊,绝不能去先看化验单。望、闻、问、切,我们每个都要准确掌握,并且要有高度敏感性。如果我带徒弟,一定要求对四诊敏感。病人打个喷嚏、擦个鼻涕就要马上知道哪个地方有毛病并及时做出反应,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要想准确就必须要全面而仔细地诊察。因此,全面仔细诊察是准确辨证的前提。这样讲可能有些空洞,有些东西大家会觉得茫然,吃不透。由于时间缘故,我在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我曾治疗一个八年恶寒的病人,五十多岁,女性。大热天的,病人未进门就要求先关空调。进来一看,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女人。一翻开她所穿的衣服,军大衣里面是羽绒服,羽绒服里面是棉衣,棉衣里面是毛衣……她老公背包里背着一大袋毛巾。我问: 哪儿不好? 她说: 骨头、心脏都是冷的。 她老公接着说: 她的毛孔都是张开的,稍冷就不行,出汗很多,所以要背一大袋毛巾,一出汗就得擦干,以防受凉。 病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寒大虚之人。 又问: 得这病多久了? 答: 八年。 再问: 哪里人? 答: 广州人,是部队团级干部。我一摸脉,脉滑而有力,仔细一按,更有力!我想,一个病了八年的汗漏不止而且严重恶寒的病人为何脉是滑而有力的呢?然后我就开始仔细问诊。中医问诊是有目的的,不是简单地按照“十问歌”来问诊。问:口干吗?答:口渴。又问:想喝冷水还是想喝热水?答:我只想喝冰水,但是不敢喝。再看舌苔,满舌的白色厚腻苔,舌苔很厚以致看不到舌体。治疗了八年,中医西医都看遍了,就是没有明显效果。原来她不是一个虚证,而是一个湿热蒙蔽清阳,阳气郁遏在内的病人。舌苔白厚腻,说明有湿象,脉滑有力为阳气伏郁。我给她开了一个“三石汤”,两个月后病人开始减衣,半年后痊愈。这个病例告诉我们诊察要仔细。如果当初我不知道看脉,不知道看舌,我就不知道病人的病性。现在好多医师压根儿就是不会看脉。望、闻、问、切四诊要一丝不苟。《内经》讲“凡治病必查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孙思邈讲过:“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就是说临床上看病要一丝不苟。我的学生不管是上课还是上门诊,我都要求他们关手机。不关手机你能高度集中吗?能对病人负责吗?不管面对的病人是谁,思想都要高度集中,不受干扰。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只有全面而仔细地诊察才能准确地辨证论治。2.中医临床辨证的关键是辨清病性与病位要知辨证、论治为两手功夫。中医治病首先是辨证,那么辨证的关键是什么?是不是都要从八纲到六经到三焦到脏腑等等辨证都走一遍?不是的。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都是以八纲辨证为基础的,阴阳只不过是总纲而已。八纲辨证中的阴阳是总纲,具体落脚是六个字:寒、热、虚、实、表、里。我们作为中医老师,应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这样才能让人容易接受。辨证也一样,我们辨证分析的关键是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究其实质为两个: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1)病变部位:中医讲部位是以脏腑为核心,不是讲的解剖而是讲的五脏体系:中医论人体,是以五脏为核心。五脏与六腑,五脏与四时,五脏与经脉,五脏与五官九窍,五体……等相联系。此处,辨表里与上下亦属辨部位。(2)病变性质:不论是内因、外因、不内外因,都要掌握。什么是外因呢?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什么是内因呢?情志饮食劳倦。什么是不内外因呢?“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还有痰饮、瘀血、宿食等等。这都是病性。临床辨证的关键就是这两条。无论是什么病都要先搞清楚什么病位、什么性质。比如感冒,本属表证,但也要分辨时以上焦气分还是以全身卫分为主,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哪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在全身症状有哪些(全身发热、四肢酸痛无力等)。而风寒、风热、暑湿则是其性质。我们作为中医,对每一种病的辨证纲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定要勤奋读书,刻苦实践。你不勤奋读书,就没有理论功底,你不实践就不可能准确辨证论治。我们临床上会遇到很多复杂的病,无论是诊常见病还是疑难病都必须掌握这两点。我举个例子:前几年,长沙旁边有一个宁乡县,某局一位女局长让其丈夫送来看病。我问:你哪儿不舒服啊?她二话不说当着我们的面就开始解衣服。衣服解开一看,右边乳房乳头下缘有一条筋肿起来,就像是一根铁丝埋在皮肤下,有筷子粗,直插少腹。并一再声称,疼得要死,晚上睡不着觉,疼得大喊大叫。西医诊为肋间神经炎。怎么都治不好。而且只有右边肿疼,左边没有。我摸一下,皮色不变,触之疼痛,不能碰触。西医讲开刀,如何开呢?开哪里呢?最多用点消炎药。我问她,痉不痉挛,发不发烧,疼痛如何?她说:不发烧,不抽筋,只疼痛。肿起的地方一不黑,二不紫,三不发烧,也没有移动。那么中医诊断是什么病呢?其肿痛起点为期门穴下,是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所以这个部位的病变是肝经的病变。这不就找到病位了吗?再辨性质:局部肿起,皮色不变,两个月未移动。尽管皮肤不黑不紫,但未移动,并且剧烈疼痛,说明是气血瘀滞。处方: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王氏血府逐瘀汤为两个方组成: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因其为肝经气血瘀阻疼痛,再加玄胡。这样处方就清楚了。患者服药10剂后,裤带以上症状消失,再服10剂后痊愈。如果我不清楚肝经循行部位,就不知道这是什么病,更不会给她治好。那么,这是什么病呢?这是肝经经脉的瘀阻证。怎么只有右胁而左胁没有呢?这就是病症表现的特殊性。当好中医不容易,当一个名中医更不容易。现在名医多,除了政府封的,还有自己封的。但不管怎样,一名好的名中医应该是老百姓封的。有道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所以,要当名中医有几个条件:①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②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③要有敏捷的思维反应。只有做到专业很熟练,久而久之才会有高度的敏感度。《内经》讲:上工治病十全九,中工治病十全七,下工治病十全六,所以要当好名中医不是那么简单的!湖南医学院有一个教授,他儿子发烧四十多天,经医院多次会诊,诊断始终也不明确。一会儿说是白血病,一会儿说是败血症……其中一个认识我的刘老师提出来:可以请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熊教授会诊。话还没说完,老教授一听是中医就急了,说:西医都看不好了,中医能看好?刘老师又说:熊教授很厉害,很多疑难杂病都被他治好了。然后刘老师给我打电话,并说起这老教授不相信中医。我一听,你不信中医我就要偏给你看病。我跟刘老师说,让他们过来看病吧。病人来了之后,我问:哪儿不好?答:发烧四十多天,每天都是40℃左右。又问:是一天到晚都40℃吗?答:不是,只有下午和傍晚时是40℃,上午一般是38.5~39℃。再问:还有哪儿不舒服呢?答:腹胀,腹痛,脐周胀得厉害。我又问:大便怎么样?答:大便稀。一天几次?答:一天两次。又问:还有呢?答:不想吃饭。通过问诊,已经抓住他的主要症状了:①持续高烧四十天,下午厉害,即我们所说的日晡所发热、午后尤甚。②大腹胀。③大便溏。④吃不得饭。再看舌脉:脉滑数,舌上黄厚腻苔。在看病的同时,老先生连续问了五次:治不治得好?我说:应该治得好。有没有得救?答:应该有得救。真的治得好吧?答:应该治得好。好久得好?答:吃药后再说。应该治得好不?我答:应该治得好!看完病,老先生下楼就跟刘老师讲我坏话:你这熊教授到底怎么样?看病只五分钟就看完了!刘老师就打电话问我说他们不放心,我说我知道他不放心。刘老师又说:他说他儿子都发烧四十多天了,你只看了五分钟就把他打发了。我说:他烧了四十多天我就得给他看四十多天吗?五天后,老先生来了,进门就给了我一个90°鞠躬,感谢我救了他儿子。我这才想起来这就是医学院那位老教授。老先生说:服第4剂药就退烧了。那么,这是什么病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说明有湿热;大腹胀为湿热胶结肠中的特点,以致热退复热。这就要通大便,用下法。但此下法与《伤寒论》下法不同。《伤寒论》承气汤用于大便硬,下到大便溏为止,而本案例则应从大便溏下到大便硬则止,用的是枳实导滞汤。这个病例告诉我们,辨证论治要分析病变部位、病变性质,辨清了这两点就会让你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抓住病位、病性这两个方面,这是辨证的关键。3.临床施治的关键是因证选方在这里,有必要强调,现在全国中医的通病是普遍不开方。中医治病讲究的是理、法、方、药,中医应诊是开方而不是开药,是因证而选方。古人看病开方讲究的是章法、汤头,而不是按症开药。如果你按症开药就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若病人讲三十几个症状出来,那你怎么开药?你的思维都会不清晰。比如一个病人,问他哪不好,他说头痛;当你问他哪一块痛时,他又会说胃痛;问饭前痛饭后痛时,他又说腰痛;问他哪边痛时,他又告诉你腿麻;问他左边麻右边麻,他又会说身上长斑等等。越搞越糊涂。若医生思维也不清楚,那就麻烦了。难道病人说三十个症状你也开三十个症状的药吗?所以说中医治病的首要问题不是立法而是选方。立法是文字上的功夫,是写书写病历时用的。如果一个腰痛的病人,你纯开补肾的药治腰痛,是不起作用的,起作用的是方。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医生不会开方、开不出方。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背不到方。我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背500首汤方。其中一个博士反应很快地说:那不背死人那!我说背书不会背死人的。你看历史上有记载背书背死人的吗?要是背书能背死人,那我不死了好几次了!背500个汤方算什么?没有这个功夫如何治得好病?那么,我们要怎样学方剂呢?①要背方剂组成、君臣佐使、原用量和煎服法。②必须记方剂的整体作用。它与西医不同,不是讲每味药物作用而是讲组成后的作用。一个方剂有许多药,组成后起什么作用?一味药会有多方面的作用,就如同人有多种身份一样。我既是老师,又是医生。现在我在讲学是老师,上门诊时我又是医生。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麻黄,其基本作用是散寒、发汗、解表、平喘。麻黄配桂枝,组成为麻黄汤,起的是发汗解表的作用;麻黄配石膏,组成麻杏石甘汤,是宣泄肺热,治肺炎、高烧、喘嗽等;麻黄配连翘赤小豆,组成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治湿热郁表之黄疸。而麻杏苡甘汤里,麻黄配杏仁苡仁,是治湿热郁表之肌肤疼痛。同样是一味麻黄,因为配伍不同,治疗作用也不同,中医治病讲究药物配伍,这是中医方剂的奥妙!我讲个开汤方的故事吧。前几年某医学院有一个教生物的女老师,二十多岁。去我的门诊看病。她说是院长介绍她过来的。一来就说:我听说您是专治怪病的?我说:你哪儿不舒服?她说:身上流黑汗。医院会诊为内分泌失调,也曾到协和医院找院士看过,还是诊为内分泌失调!她拿了件内衣过来,一看,内衣上都是蓝黑墨水样汗渍。我就问她:是白天流汗还是晚上流汗?答:就是白天流汗,其他都好,能吃能睡,无任何不适。看脉,略数,看舌,舌红少苔。再问诊,诉手脚心热,口干,诊为“阴虚自汗”。中医认为,自汗证有阳虚自汗、表虚自汗、气虚自汗、热甚自汗,很少有阴虚自汗。而其问题就在于她是流的黑汗。《内经》上讲“在色为黑,在脏为肾”、“肾风之状,……其色炲”。炲者,煤灰也。黑色属肾,说明肾脏的虚热所致黑汗,肾阴虚而有热引起自汗。于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龙牡各20g治之。加龙骨牡蛎,其目的在于迅速止汗。服药半月后,不流黑汗了。医学院的教授把我的方子拿去研究后说,诀窍就在于这龙骨和牡蛎上。后患者一月后复发,复流黑汗。医学院教授就给开了个方:龙骨40克,牡蛎40克,再用黄芪60克,以加强止汗作用。患者服药一周后未愈,黑汗照流;两周后还无效,患者又来找我,我说:你还得吃苦药。再开知柏地黄丸,半月而愈。这个人是肾气虚热而自汗,而黄芪龙牡汤是治气虚自汗的。这个病例给我们的教训就是:用方必须准确,要因证而选方。必须辨证论治,因证选方,不能随便乱开药。我们的古人制方不是乱来的,不是长期验证的方子是不会乱写乱用的。如果我们能长期使用,就会有所认识,有所创新,有所发挥。在这里,我再讲一个用古人方的故事。我第一次治疗一个狂症的患者,是个18岁的农村小伙子。癫狂症。大冬天的,每天身上一丝不挂到处乱跑乱跳,力大如牛。要几个人才能把他抓回来。抓回来后锁在楼上。以前农村的楼是那种木板楼。锁起来后,他日夜不睡觉不穿衣,就在楼上跳。其父怕木板楼被他跳坏了,就吓唬他说:你再跳,就把你杀了!说完其父就回头在院子里劈木柴。这小伙子听了这话后当真了,生气了,就在楼上四处翻找,居然找到一把鱼叉,对准他父亲的脑袋就掷过去。刚好插入父亲头前一尺处的土地里。一看,入土深几寸!父亲吓倒了。病家请我去治,我当时二十多岁,好胜心强,就想治疑难杂病。别人说治不好,我就偏偏想治好给你们看,我就去了。问他父亲:打人吗?答:不打。把门打开了,我一进去,病人就哈哈大笑,说:哎呀,你来啦!你来啦!然后朝天吐了漫天的唾沫星子,他说这是天女散花呢!我一看,这不是躁狂症吗?痰热躁狂,用礞石滚痰丸,3剂。原方有礞石30克,大黄10克, 3剂吃完后,问他父亲怎么样,答:拉了几回肚子。我又问:还跳楼吗?答:日夜不停地跳。穿衣服吗?答:不穿。改方,用生铁落饮,也开了3剂。这下连肚子都不拉了。我又去看病人,其父说饿得特别快。再诊:力大、怕热、能吃,改用当归芦荟丸3剂。3剂后复诊,问其父:还跳楼吗?答:日夜跳楼。穿衣服吗?答:不穿。吐唾沫吗?答:还吐唾沫。我一听,这不一个症状都没好吗?我想我还开什么方啊!我得回去好好想一晚才能给你开方子。其父说:好。回去时我想,火热阳亢,吐唾沫痰涎,明明是痰热躁狂啊,为什么那些方子无效呢?还有什么方可以治疗呢?突然,我想起张仲景有一个风引汤。“风引汤治热瘫痫”,书里就这么简单提了一句。此方的基本组成为桂甘龙牡汤合三石汤。还有,干姜配大黄,还有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重在镇潜。开始觉得方子怪,就想拿来试试看。于是用风引汤再加皂角一味治之。我跟他父亲说:这方要是再没效,你就不要找我了。三天后,其父找我,说已经不跳楼了,想睡觉了,要盖被子了!再连服5剂后诸症平息。这个病人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一直未再发病!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古人的方不是没有用的,而是我们不会用。关键在于因证选方,方证必须合拍。所以我们要继承,只有继承才能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来源:人卫社出版《从经典到临床——熊继柏�内经>与临证治验十三讲》

hhbffq 发表于 2021/11/24 19:12:59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1/11/24 19:14 编辑

学中医警言依据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如果好中医师越来越少,西医越来越多,那么今后必然是——中医变成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医疗服务(物以稀为贵)。西医成了穷人的唯一医疗选择——后果是:大病或死或残废(坐轮椅的患者现在多得是);慢性病患者终身服药,与吸食鸦片无异;小病治成大病(此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医患冲突愈演愈烈;中产患者家庭变无产,人财两空是常态。面对此社会发展趋势,觉悟过来的精英分子只能靠自学中医药知识来自救——罗大伦、梁冬、黄剑等人是其部分代表,但学会运用中医药知识治疗小病说难不难(薛振声老中医的全息汤能运用的纯熟就不难),说难也难(如果不改变导致富贵病的生活方式:喝牛奶,多多进食动物高蛋白食物,蔬菜与五谷杂粮素食吃的少;以机械论的思维方法理解中医、运用中医,那么连感冒咳嗽都很难治疗好!)。如何具备忧患意识,趁着年轻记忆力好的时候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知识(网络有着很丰富的中医药教学资源可供中医爱好者学习),以备不时之需,全靠自身的决心与觉醒,路就在脚下,10年之后才能看清自己的选择正确还是错误,不过真等到那时候认清事实真相,就没有时间与机会来纠正错误啦!【以下是《医学见能》一书的序言,说明以前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现在是更为迫切而已!】《医学见能》原序备豫不虞,古之善教,而不虞之备,莫要于医。高堂则风竹瓦霜,膝下则新雏弱笋,外而戚友,中则己身,偶有疾苦,均资乎医,诚重矣哉。顾医之难也,非读书识字则不能医,非格物穷理则不能医,非通权达变更不能医,一旦撄非常之疾,束手无策,只得委任凡医,听其措置为之。医者又复混乱阴阳,颠倒寒热,投剂不中,至于垂危。明哲之士,鉴前车思补救,奋然求济于方书,而诸书率皆大海茫茫渺无涯矣,深则摘要钩元,浅则捕风捉影,仓皇检阅,两俱无益。病家既穷于医,又穷于书,惟抚膺扼腕,白恨其不能医已耳。噫!医固若是之难能已乎,抑亦所见之书,有未遽能者乎!夫纪昌之射,六年方工;伯牙之琴,三年未妙;天下事安有一见而能者哉!顾事之在所缓者,不必求诸一见;而事之在所急者,要无取乎难能;况不测之来,危在顷刻,非开卷了然之书,何以供家俗急时之用?余因感此,集为是书,即不知医家,临证查对,无不了如指掌。且是书也,虽非钩元摘要之微,亦匪捉影捕风之陋,果能洞书中之言,通言外之意,将浅者见浅,深者见深,而吾一见能之,裨于世用也,讵有涯哉。 容川唐宗海自题


补充内容 (2022/2/2 17:29):
李宁先教授则是学习中医自救成功的杰出代表!

hhbffq 发表于 2021/11/24 22:20:55


张绪通:化学药物风险以及其导致重症或死亡的反省(2009-09-1111:38:28)标签:张旭通 化学药物 健康   分类:其他中医学者:中医发展战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1cc140100f6hb.html
化学药物风险以及其导致重症或死亡的反省!

张绪通 美国明道大学校长



   著名的“奥克斯康定”(Oxycontin)是一种“强力长效麻醉止痛药”,吞服或嚼服,药效可长达12小时。美国Purdue Frederick 药业公司1996年开始在市场销售这一“新药”。当新药上市时,PF药业公司很技巧的宣传说:“与所有其他短效止痛药相比,奥克斯康定几乎没有上瘾的风险,即使此药被误用,也没有危险性。”真可说是既安全,又有效的灵丹圣药。这一对准病人心理的说法,使得奥克斯康定的年度销售额达到了10亿美元(公司股票暴涨的收入不在计算以内)。强力止痛药奥克斯康定制造公司和3名现任及前任高管人员,2007年5月10日向法院陈说,他们在奥克斯康定有高度上瘾风险的问题上“误导”公众,承认有罪,并同意支付6亿美元的罚款。这是美国历史上制药公司因类似案件支付的“第三个”高罚款的案例。

   《纽约时报》报导:根据使用这一药物的人们反馈,嚼服奥施康定,或碾成粉末后用鼻子吸入,抑或用针管注射,会使人产生像服食海洛因一样的强烈麻醉感。到2000年,美国部分地区,尤其是乡村,与服用奥克斯康定有关的上瘾症状和因而造成犯罪行为数量开始暴涨。奥克斯康定中含有止痛药的常见成分奥克斯可顿(Oxycodone),但是剂量比一般止痛药高出很多,而且没有掺入杂质。仅在2002年,直接造成146人死亡,还间接造成另外318人死亡,其次造成残伤则不计其数。这就根本不仅仅是一个“误导”罪,明显的是重罪轻罚。他们一年就赚十亿,十年百亿,罚金只不过六亿,对他们根本不损毫毛。不过,这事既然造成轰动,这个“新药”就从此夭折了。

   西医治疗癌症,完全依靠所谓“化疗”和“放疗”,这两个“疗法”的本身,毒性巨大,而且本身就是致癌的凶手。接受“化疗”和“放疗”的病人,没有不更受到药物副作用伤害的,满头秀发,一律掉光不算,其他严重副作用之一是造成病人极度贫血,十分倦怠,生不如死。于是又有对抗这些副作用的药物,给病人在绝望中还产生一线希望。抗贫血的药物有:(1)美国Johnson & Johnson公司销售的“Procrit”与(2)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美国Amgen公司生产的“Epogen”和“Aranesp”。美国电视,报纸,杂志随时都可以见到他们大幅的宣传广告。广告中有一个极度衰弱的接受“化疗”或“放疗”的病人,服用了Procrit以后,立即精神健旺,能追捉小孙儿游戏。任何一个病人看了这样的宣传后,还能够不动心的恐怕就非常难!这三种药品虽然均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它们都宣称:可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然而这种化学制剂的副作用却非常厉害!这些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迅速导致血栓、心肌梗死、心脏病突发和肾脏衰竭。实际上,除了化疗等疗法的本身,具有剧毒外,同时原以为可以减轻副作用的“解药”,反而更增加癌症和心、肾病人的死亡危险。连沆瀣一气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三种治疗贫血药物都不得不发出最严厉的“警告”。

美国政府统计显示,有100万美国人服用这种名为“红细胞生成素”或者“促红血球生成素”的处方药物,同时该药物也用于治疗一般的贫血症,同样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原病没有治好,副作用却已杀死了病人。

   由于膳食太过油腻肥厚,心血管堵塞,心脏病成为第一杀手。医生们不指导病人膳食之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拼命向病人推销抑制胆固醇的药,最出名的是“利皮脱”(Lipitor)。姑不论胆固醇是否真的是心脏病的首恶(学理上有很大的争论),仅就“利皮脱”强制阻断肝脏制造和代谢胆固醇来说,以及对病人产生的副作用,就能让人吓出个心脏病来!其已经熟知的副作用如下:

    毁坏肝脏和肾脏,削弱甲状腺机能,肌肉疼痛无力,反胃,胃痛(导致胃溃疡),头痛,晕眩,呕吐不止,神经痛,泻痢,赭色或黑色尿,皮肤搔痒,皮肤疹,降低免疫功能,致癌。

   然而“利皮脱”的大幅广告却每日出现在电视,报章,杂志上,它用一个医师出来现身说法,说的你好象不吃“利皮脱”就活不下去的样子。最普遍的“利皮脱”是20mg剂量,90粒一瓶的,每天服用两粒至四粒,市价每瓶135美元。更妙的是,这种药以莫须有的预防理由,必须长期服用,Pfizer制药公司可以长期大发利是。

   说到心血管堵塞的问题,最新技术是用铁丝网,送进血管内,叫它撑开、扩张心血管,以避免心脏病发作。其间医学界曾一致恭维这个最新科技的办法,彻底解决了心脏病的疑难。谁知施行不到三年,事实说明,不但不能防治心脏病,反而促进心脏病发作,发作时无可救治!

   再回头来替利皮脱算一笔帐,今设若某甲吃了三年利皮脱,三年之内没有得心脏病,这就算是利皮脱的功劳,可以大肆宣扬。不过某甲却得了胃癌,虽然药典里载明了利皮脱的副作用可能导致胃溃疡或癌症,但并没有指定为胃癌。从法律的观点来说,患者很难举证他所得的胃癌一定是从吃利皮脱而来。从医药的观点来说,他得了胃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得病就要治疗。治疗是:先进行胃切除手术,然后再化疗和放疗。因此而又患上严重贫血,就用Procrit治疗贫血。因而又得了肾衰竭。因肾衰竭而上了洗肾机,一个星期做三次洗肾。人衰弱到极点,想起床,站不住,从病床上摔了下来,颈椎骨折断,当场死亡。死亡证书上的死因是:因事故而死,谁都不必负任何法律责任。可是这一路下来,谁都从某甲的腰包里挖去一块。某甲受尽了苦楚折磨,倾家荡产,自己摔死,谁都怪不了。他吃了三年利皮脱,每月以最低135美元计算,三年就花了约五千块给美国Pfizer公司。此外手术费,住院费(约五千一天),洗肾费,以及其他医药费,丧葬费(约六千)等等,没有上百万下不来。即使某甲有医药保险,保险公司也不一定肯认帐。总之,某甲为了想活,结果是找病,寻死,好象上了一只无底之船,而且死得好生凄惨!这个故事并非杜撰,做医生的每天都面对这样的事例,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平常同事之间,大家当笑话传讲,但谁都不愿对外说这些对己不利的话。

   最近,日本卫生部证实,“达菲”(Tamiflu)在日本出售的6年来,总共有128人在服用这种抗流感药物之后,出现异常的行为;服药者会从高楼坠下或在汽车前方狂奔而丧命。日本卫生部官员昨天说,这些行为反常的患者当中,100人的年龄都在20岁以下,未满10岁的儿童则为43人。8名死者当中,5名是少年、3名是成人。卫生部是针对6年来出现的1079起可疑病例进行诊查之后,提出最新的报告。患者的怪异行为都是突然发作的,包括企图从天台跳下,或冲向行驶车辆的前方。

   生产达菲的瑞士罗切(Roche)制药公司,日本是达菲的最大进口国,销售量占世界的60%以上。这种药物用在一般的流感,也是抗“禽流感”的主要药物。日本和美国过去一再否认,服用达菲会有任何危险或不良副作用。不过,日本在出现新的死亡病例之后展开新的调查,并且在上个月发出紧急禁令:中止开达菲药方给年轻人。所谓禁令也不过如此。量日本政客是不敢挺起腰杆真的站起来,开罪于他们的“主人”的。

    2006年3月,英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6名志愿者在测试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新药时,接受新药注射后不省人事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其中1人的头部肿成了平时的3倍大,看上去就像电影中恐怖的“象人”。在此次试药事故中,尼诺和21岁的瑞安·威尔逊出现的不良反应最为严重,他们因头颈过度肿胀而被称为:“象人”。2006年3月13日早上8点,测试开始了。8名志愿者被分成两组,在不同的房间内先后接受新药注射。尼诺在第二组。在接受注射之前,他感到了情况有些不对劲,但他不能反悔,他说:“在我接受注射的10分钟之前是一个爱尔兰人,十分钟之后,就成了一个“大笨象”。8人之中,有两人是用的糖浆(是谓:双盲实验),此二人幸运的逃过了中毒劫数,六个人注射了真“药”,都遭了祸殃。

   以上是近来最闻名的几个案例,至于普遍使用的“抗忧郁剂”导致杀人及自杀的副作用,和强行增强男性勃起的药剂,引发心脏病,即时死亡的副作用,都是闻名已久,见怪不怪了。。

   所谓西医(对抗疗法医学(Allopathy),中国人习惯称它为:西医。),所使用的药品,一律都是化学制剂。其中有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的“提取”有效物质,也有直接人工化学合成的。其来源于植物的“提取”,除了提取制造时须用化学加添剂含有剧毒以外,是把原来天然物质便成了人工的化学毒品。譬如,阿斯匹林(Asprin)最初是从柳树,分离抽取出来的“有效物质(成分)”的“柳酸”制剂。抽取的过程中必须加其他化学物质,才能提取。提取出来的物质,并非原来的柳树,而是称为柳酸的化学产品。由这个柳酸再制成不同量剂成分的颗粒,然后装瓶出售。这是西药制作的一套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是西方一些人士所坚持不易,引以为豪的。并且是与时俱移,变本加厉的。他们的头脑里从来不会考虑:这样的分离提取有效物质(成分)的方法,是破坏了原来柳树(医疗价值)的自然平衡。柳树原来本是有生命的东西,在提取后的物质里只有化学的死物质。这种“死物质”表面上看起来,似比柳树强力,好象是的确使药物力道加强了,但就在这个过程的同时,可怕的副作用就应运而生。阿斯匹林,除了味道极酸,使得很多人的胃肠受不了外,它的副作用是使人内脏出血,瞎眼,脑充血....。

   阿斯匹林生存了七十多年,是西药中寿命长的药品了。其他药品的寿命都很短,譬如,奥克斯康定的生命只有九年多,就因药品副作用太大,不得不退休了事。其他药品也都辉煌过一时,随即因副作用而被淘汰。其原因就是:化学制剂都是有剧毒的。世界上没有一个西药不是化学制剂,没有一个西药是没有毒,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本身的寿命是根据它的副作用的大小强弱,明显度快慢,来决定它的生存时期。那些倒霉的人或不知就里盲从的人就遭到了祸殃,有口难言,有冤也无处诉。

   制药大商人在投资制药的同时,更投下巨资,技巧的宣传“药效”,更重要的是透过教育,学术,新闻,媒体宣传他们的“方法论”。其宣传效果必须达到:只有西药制造的“方法论”才是正确的,现代的,科学的,进步的和创新的。同时尽量贬低任何与之相反和不同的方法论。特别仇视,重视整体,生命,生态,平衡,和谐理念的方法论。用尽一切可行的办法,非毁灭掉它不可,这已经成了坚固的意识形态问题。说来也难怪,西方的历史里,本来没有什么辉煌的医药体系与事迹。及至近代,藉科学的概念,好不容易建立起来这么一个崭新的医药体系来,当然视为至宝。初生之犊,目空一切,也是想当然的。其实,道理非常简单,人类是精神(灵)、智力(魂)和躯体(体),三位一体的生命体,岂是区区化学所能主宰的?化学是科学的一部分,原无可厚非,其本身没有善恶。不过,一旦与金钱挂钩,做了金钱的奴隶,就必定酿成巨大祸患!

   西药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断的淘汰,又不断的出“新药”。让人在感觉上误认它是不停的“进步的”“创新的”,因为事实上它的本质逼得它不得不如此。实际上哪里又能有这么多的新发明?至于戏法怎么变,这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整个西方,国家虽多,而制药公司却是被少数几个人所垄断。他们的制药公司以不同名义散布各国,“新药”在某一国上市,就在其他国家哄抬造势。药还未卖,而股市上已经大发其财。他们还有更好的理财方法,就是先到世界上某些地区去“找病”,再向他们兜售“解药”,“解药”又生出副作用,再兜售“解药”的解药。利是无穷!这除了经济上的理由外,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理由。经济,政治双管齐下,互补互利。控制、垄断医药,就是控制、垄断人类的生命权。

   因此,看医药问题,若不看它的背景和实质,是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的!仅就医药的表象来讨论医药,抱怨医药,也是绝对得不到结果的!

   世界上很多地方通常对化学药物,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罚归罚,卖归卖。一切都是制药公司说了算,他们打定了算盘,不论卖什么假药、坏药、毒药都是稳赚不赔的。制药公司的背景雄厚,背景就是他们自称的“世界的主人”,因为他们几个人是世界的垄断者,手握制命权。高高在上,政治、经济大权在握,他们自己保护严密,行动诡秘,没有人能把他们怎么样。他们势力浩大,威逼利诱的手段,层出不穷,世界上的人很难逃得出他们的手掌!

在美国,欧洲及澳洲,我遇见过很多很多“顽强分子”,都是从八九十岁的健康老人,以至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们说一辈子都没有碰过阿司匹林(最普通的常用药)。我问他们:你若是病了怎么办?他们说:我们看顺势疗法(Homeopath)的医师,吃他们的自然花做成的药( Box Flower);或是吃中药(Chinese Classic Medicine);或是吃美国(欧洲)传统草药(Herbalism);或是吃印度传统草药(Ayurveda),绝对不沾对抗疗法医学的化学毒药。我问他们基于什么理由?他们有的说:

   (一)最简单的理由是:不做人家“发财机器”里的一个无名的小齿轮!这个被弄坏了,随时再换上一个新的,有的是。

   (二)化学药剂都有毒,现在的空气,水里...到处都是毒,我已经被毒怕了,不愿意再吃些更毒的东西。

    (三)我们是有宪法和主权的法治国家,我们宣布海洛因是毒品,法律严厉禁止(连吸一口大麻烟都要坐牢)。可是我们又容许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人,在我们的国土里,制造象奥克斯康定那样和海洛因一样的毒品,却让他们正式合法的来毒死人,伤害人。我们的宪法和主权在哪里?我是爱美国的忠实公民,一向遵守法度,我不能背叛我们的宪法和国家。因此,我拒绝吃他们换个名字的任何毒药。

   (四)生命是我的唯一所有,我不宝贵他,谁来宝贵他?上帝在造人之先,已经造了各种可以医治人的东西。就等于人造了汽车,得先造好零件,这是为准备“售后服务”用的。不然,汽车就不能存在了。如果我们吃麦子(上帝造的)可以生存,就必定有比麦子更强的什么,也许是萝卜或是人参什么的,可以医治疾病。我相信“自然”,因为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存活了几万年。怎么突然我们“聪明”了起来,突然要靠我们人手乱配制出来的毒品而生存?整个道理不通,至少我是想不通。至少我不愿用我自己都想不通的东西来伤害我的生命。

   (五)我是化学专业,深知化学药物的毒性。有的药物毒性大些,有的小些。有的人可以承受大量些的毒性,没有及时反应;有的人承受不了很小的毒性,即刻就有反应。那些没有即时反应的人不等于他们对毒药有免疫能力,等到积聚多了的时候,一反应起来就更不得了。药物的毒性就表现在它们的副作用列表中(聪明的病人在买药时,一定要药房把此药的副作用先打印一份出来,看清楚了之后才决定买不买。)主要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现代医药学”理上极其困扰的难题)是:正当我们要用一个药治疗身体的某一个部分的疾病时,这个药的副作用却同时伤害了身体的另一个部分。于是我们不得不赶紧去补救那个部分,所用的药又伤害了一个新的部分。这样循环不绝,使医生们手忙脚乱,非常懊丧;使得病人遭受许多的委屈和折磨,甚至生不如死。我本人是谈虎色变,所以不敢轻试任何化学药物。

   (六)我们吃不起药,一瓶动不动就是几百几千的,现在的药都贵的离谱,还要医生开药单。一去医生那里,光是检查费,就不得了。如果要住院,一天住院费就是几千元,我每天才挣二百元,要吃饭,要住房,我根本付不起医药费。连医药保险费也付不起。

   (七)我是从经验里学到的,我那年六十岁,一向很健康。觉得右肩窝和上臂痛,以为是不小心扭伤。家里人一定要我去见医生。经过一连串的检查后,结果说是:关节炎,打了一针,以后还每天吃药,感觉上痛减轻了些。但是不久我就发胖,先是脚肿,以后尿频,夜里要起来好几次,严重打搅了睡眠。医生又给我加了药,服后不久,觉得心跳的厉害,而且常常停一两下。又经过一连串的检查,又加了药,于是我一共吃五种药。我开始昏沉,记忆不清,脾气变得很暴躁。医生直摇头,说不清是怎么回事。我连走一步路都气喘,头痛得好辛苦。看看好象随时就会死去。一天,我觉得很难过,大哭了一场。忽然想起一件事,我叫女儿开车(那时我已经不能自己开车了),送我到图书馆。喘喘嘘嘘的我把五种药的资料都查了,我发现:我现有的一切症状都是药的副作用所形成。回家后,我把所有的药都丢进了马桶。从此再不吃一个药丸。家人都说我疯了。可是不到三天,我的“病”自动都开始消退了。最后回到原始,还是肩膀痛。邻居有人建议我去针灸。我去针了五次,就完全不痛了。针灸师父还是太极拳的教师,建议我学太极。你猜,我现在也成了太极拳教师,还带了不少学生。我现在七十岁,还是很健康,也看不出年纪。但我从那时起,再也不进那些医生的门,绝对不吃化学药剂。我的家人和五个孙子,也都从来不再碰化学药品了。认识我们的朋友们也都接受我们的见解,生活得安稳,平静多了。

   (八)我的小女儿,耳朵痒和痛,医生说:她患了中耳炎,给她吃抗生素。吃的时候好,一停药后,又发作。一年之内,换了十种抗生素,还是没有治好。可是她的身体眼看着衰弱下去,感冒几乎不断,连上学都不能了。有个朋友说,这样下去不行,抗生素绝对不能再吃了。但是她的“中耳炎”发作得更厉害。偶然遇见一位自然疗法的医生朋友,他建议用绿茶海盐煮水,洗耳朵。从此她的“中耳炎”消失了。身体也恢复了健康活泼。我们全家都信奉了自然疗法(Naturopathy),再也不碰化学药品了。因为在化学毒药以外,还有方便,便宜,更有效的好方法。

    (九)我是制药厂的工作人员,制药厂表面很干净,看起来好象“真空”的样子。我们都规定随时消毒杀菌。不想那些细菌产生了抗力,变得十分强壮。因此我们做出来的药,含菌量越来越高,坫污度(Contamination)也越过越多,我们都束手无策。我们越想干净就越脏,其实“肮脏”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还有药物过期的问题。我们都不敢吃自己做的药。

    (十)我是乳癌的患者,我见到别的乳癌患者所受的痛苦,我坚持不做手术,不接受化疗和放疗。心想最多也不过同样的是一个死。我开始做“鹿式运动”,几个月后,乳癌全部消除。我成了义务传授“鹿式运动”的教师。凡是跟我做“鹿式运动”的妇女,无论是乳癌还是硬块,都消除的干干净净。我自己觉得是一个美丽的天使,我们成立了一个【再生妇女俱乐部】(Revived Women's Club),大家快乐得很。

   ..................

   其实,这些人不是没有自己保护的定见与方法,他们都是在奉行拥护着一种体系的医药,现代名称叫做:整体医学(Wholistic Medicine)或改革医学(AlternativeMedicine),就是专门反对“对抗疗法医学及化学药品”的综合医学。这种人历年来,人数增加得非常迅速。

    美国政府立法规定:学童必须定期接受注射各种疫苗(疫苗是化学制剂,内涵大量水银和其他毒物。大药厂由于需求量太大,供不应求。制作时偷工减料,设备陈旧,又很不卫生,疫苗中居然发现鼠粪。),不遵者,罪及家长,要坐牢,罚款,裭夺入学权利。但宪法保障,如果由于宗教或个人信仰对此有异议者,可以免罪,免除接受注射义务。有许多家长都利用这个渠道,不使家里儿童中毒,受到终身遗患,譬如,时下最普遍流行的儿童孤僻梦想群候症(Autism)。好好的孩子,注射了疫苗之后,脑子变形,行为就变得异常,再也不能学习,连相貌都变得异常。我这里就有许多人找我签证明书的,救他们的大患难。这些都是极聪明的人物,包括那些对抗疗法医学圈里的名人在内。
胃癌, 中耳炎欢迎转载 标题: 【推荐】张绪通:化学药物风险以及其导致重症或死亡的反省
谢谢 转载地址: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99335-1-1.html

hhbffq 发表于 2021/11/26 01:13:59

“西医院士”樊代明,力挺中医的真相是什么?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1-10-06/280946.html2021-10-06 10:37:40来源: 共产主义之家公众号   作者:记者点击: 1890   评论: 0 (查看)  樊代明,1953年11月生,重庆人。整合医学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主任。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太消化学会副主席等。  樊院士作为“西医院士”,为什么力挺中医?现代医学发展之路走偏了,出路在何方?中医如何为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樊院士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回答明快犀利,富有感染力。  1、问:您是著名西医,但对中医理解很有深度,更是大力发展中医药、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在当今主流医学界并不多见。您为何如此力挺中医?  樊代明:其实,中医不用“挺”,它自己“挺”了几千年,我们需要好好去学。学中医不是否定西医;就像说西医好,一定不要随便说中医不好。  对此,我有四句话:一是在人类历史上,中医药学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强调和尊重;二是在世界医学领域中,中医药学已发展成唯一可与现代医学(西医药学)比肩的第二大医学体系;  三是中医药解决了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显示其不可替代性;四是中医药学必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  2、问:如何理解这四句话?  樊代明:先看第一句话。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而屠呦呦研究员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是当今国际主流医学界对中医药学价值的认可,这种认可程度前所未有!  第二句话。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各种医学不断产生又不断消亡,唯有中医药学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体系,历经风雨不倒,不断发展完善,为中华民族繁衍壮大做出巨大贡献。  即使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当下,中医药依然以其显著疗效和独特魅力,在越来越多国家掀起了经久不息的“中医热”。甚至在有的领域,中医药学远远走在了现代医学的前面。  比如,对于顽固性腹泻,西医一直没有什么有效手段,直到近几年在国外兴起的用肠菌移植治疗法,才明显提升了疗效。而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医学典籍如《肘后方》《公众号:艾草医学》《黄帝内经》,甚至更早时期,即有记载“口服胎粪”等类似疗法。  再如,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力中午12点最强,夜里12点最弱。我年轻时当住院医生值夜班时就发现,半夜去世的病人最多。这不就是国际上已经认可的我们中医的“子午流注”么?  第三句话临床中这方面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西医急腹症手术能解决急症救人性命,但术后肠胀气有时很难解决,严重影响手术效果。针灸就能搞定!  当年有一位美国记者来华,不巧突发阑尾炎,在协和医院做了手术。手术本身很成功,但术后肠胀气解决不了,后来是针灸给解决的。这位记者回国后写了篇报道反响很大,直接推动了针灸进入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  第四句话,中医药学必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现代医学发展之路有些走偏了,离“科学”越来越近,离“病人”越来越远;医学研究越来越纠结于微观,离整体越来越远。  现代医学需要向中医药学学习,来帮助自己“纠偏”。在此基础上,两者整合可以形成一个从整体出发、重点关注“人”的、真正有效保证人类健康的新的医学体系。  我们西医不能也不应该看不起中医!至于有些既不太懂科学、又不太懂医学的议论,不要太在意。有人说真理越辩越明,我看还要以实践说话、疗效说话!  诺贝尔医学奖只颁给微观研究者?有问题!  3、问:为什么说现代医学发展之路有些走偏了?  樊代明:举个例子吧。来了个得了肝癌的病人,但在医生心中,总想着这是一个人肝上长了癌,把重点放在了肝这个器官上。“癌症病人”本来是“得了癌症的人”,现在却成了“人得了个癌”。于是乎,切除肿瘤,切除长了肿瘤的器官,甚至连周边没有病变的组织和淋巴都切除了,结果肿瘤切了,病人却死亡了。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  这就是现代医学“出偏”表象之一——“患者成了器官”。由于分科太细,医生们各自注重“自管”的器官,各自注重“自管”的病变,最后各自都把“自管”的器官或“自管”器官上“自管”的病变治好了,病人却死了。你看,每一个医生都在做正确的事,但局部正确造成了整体不正确的结果。  此外,还有“疾病成了症状”“临床成了检验”“医生成了药师”“心理与躯体相分离”“重治疗轻预防”等等。  从17世纪发明显微镜后,医学从宏观向微观迅猛发展,很快将医学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  临床医学先分成内科、外科专科,再细分成消化、血液、心脏、骨科、普外、泌外等三级学科。现在继续细分成“四级”,骨科再分为脊柱、关节、四肢等科;消化内科再分为胃肠、肝病、肛肠、胰病……“四级”学科还在继续再分成协作组,最多达十几个。  4、问:如何看待医学与科学的关系?医学不是科学吗?  樊代明:我从未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对任何人说过,医学不是科学!这应该以文字为据!我是说,医学不只是科学,二者之间不能画等号。医学里含有科学,但科学不是医学的全部,只是医学的一部分。  科学是研究“死”的物,且方式是抽象地研究两个静止的物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可重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医学研究的是目前人类最难解释的生命现象,不仅重视事物高度的普遍性,更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或称独特性。科学研究再复杂,最终的定律是“物质不灭”,而医学除了物质不灭外,更要回答为何“生死有期”。  医学中绝不只是单一的科学,还有很多其他和科学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部分,包括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心理学、环境学等等。一切与人、与人体有关的方法,医学都要拿过来用。  都说樊教授医术好,别人治不好他能治好,别人治一般他治效果显著。我靠的只是科学么?当然有科学,但有的时候,甚至很多时候不只是靠科学。每次去查病房,我第一个进门,会和病人先聊几句。你们村在哪?今年种什么?收成怎么样……离开时我最后走,轻轻带上门,和病人微笑告别。  不要小看这些细节,病人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关怀、暖意、信心!因为他对你有了信任。再加上合理治疗,效果能不更好么?这里面涉及的不只是科学,至少还有心理学、语言学等。因此,在医疗过程中,科学占多少成分,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来定。  5、问:您说的现代医学离人越来越远,这个我明白了。但有人问,科技不断向微观领域深入,对医学没有帮助么?  樊代明: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向微观领域的深入,对医学技术发展有帮助。我至今已发表了SCI论文600篇,不懂这个道理吗?但是,向微观的探索与深入,只有和宏观、整体相联系,对医学发展、对生命健康才真正有意义,这是我当医生40多年得出的体会。  长期以来,还原论的机械生命观,深刻影响着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还原成物理化学反应,生命现象不复杂,只是认识层次的问题。其实远非如此。把一个玻璃杯子摔碎很容易,但把他复原就很难,更何况极其复杂的生命体!  生命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只有在一定层次上才会出现。生命的特征不是各部分、各层次的简单相加,整体特性也不能简单还原。生命是以整体结构的存在而存在,更以整体功能的密切配合而存在,这就是医学与科学的区别。把一个生命系统剖分成各个部分,不过是一个死物,或是一个失去了生命的物体。  近五十年来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几乎全部颁给了从事微观研究的学者。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这种导向,使科学发展走向“出偏”。人体解剖成器官,器官在显微镜下细化,分子刀再把细胞分成分子,再进一步细化……就这样,很多医学研究游离于分子之间不能自拔!沉迷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创造了大量与治病无关的论文!  与此同时,医学人文体无完肤,基础与临床隔河相望;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本来恩人般的医患关系现在成了仇人相见;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生成了截然分开的队伍,两者的追求目标和追求结果完全不同……  这种令人难以承受的现实,难道是医学发源的初衷和目的么?因此,简单地用科学的规律来衡量、要求医学,是不对的!医学就是科学,或医学只是科学这一观点,是片面的、武断的,是我不能同意的!  整合要突破定式看不到经络,经络就不存在?  6、问:您前面提到,中医药学是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如何理解“整合医学时代”?  樊代明:人类医学发展的第一个时代,是农业革命催生的经验医学时代或称传统医学时代。在这一漫长时期,先后出现过100种以上的医学体系,都是有理的、有效的、有用的。    但可惜的是,除中医药学一枝独秀、大放异彩外,其他绝大多数现在都已落伍,甚至销声匿迹。其原因有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武力掠夺、血腥镇压、神学崛起、宗教惑行等,当然还有自己不争气。  第二个时代是工业革命催生的生物医学或称科学医学时代。西医学开始并不强盛,自从将科学作为发展的方法学逐渐引入并形成现代医学后,带来了长足进步,但也逐步走上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近亲繁殖、孤芳自赏的道路。  目前,现代医学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发展问题。如:人类4000多种常见病,90%以上无药可治,感冒能治好吗?不治也好;7000多种罕见病,99%以上无药可治;恶性肿瘤已占人类1/4死因,很大一部分治了不如不治。  尽管一个又一个医学模式不断登场,循证医学不够来转化医学,转化医学不够再来精准医学……但都未解决问题,因为它们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在局部或末端发力。  因此,我们不能只用科学或生物学的方法,还必须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等全面系统认识人和人体,必须走向第三个时代——整合医学时代。  我们所倡导的整合医学是整体整合医学,和国外所谓的整合医学不一样。  我们倡导的整合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从整体观、整合观和医学观出发,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并将人放在更大的整体中考察;  将医学研究发现的数据和证据还原成事实;  将在临床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转化成经验;  将临床探索中发现的技术和艺术聚合成医术;  在事实、经验和艺术层面来回实践,从而形成整合医学。  正如我前面所说,唯一能与现代医学比肩的中医药学,应当是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  7、问:有观点认为,中医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中西医结合”在实践中始终是个难题,应该是“中西医配合”。如何理解配合、结合、整合?  樊代明:所谓配合,分了主次,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医如果只知一味配合西医,就会丢掉老祖宗的理论和做法,丢掉长处和优势,没有出路。  结合就是不分主次,就像夫妻结婚,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需要中西医整合,不仅不分主次,不分你我,和和美美过日子,还要生出一个比爸妈都强的优秀子女——整合医学,一家人一起对付各自都搞不定的疾病。  但这种整合,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要你情我愿、甜甜蜜蜜谈恋爱,不能强行拉郎配,谈恋爱期间多发现对方优点、多向对方学习,只有这样最后才能高高兴兴结婚生子。  当然,我们所说的整合医学,不只限于中西医整合,要整合一切有关人的知识,由此形成新的医学知识体系。  最近几年,不断有中医药大学设立整合医学系、整合医学学院,为更多有志于中西医整合的中医人才、西医人才,提供了平台。如果越来越多人这样做,何愁走不出现代医学发展的困境?  8、问:在具体实践中,中西医两种体系怎么整合到一起?  樊代明:中西医有共通性,最根本一点就是,它们都服务于人类的健康、生存、繁衍和发展,这是整合的起点。而在这一总目标下,中西医在理论体系、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性,则更为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殊途同归嘛。  比如,西医和中医一样,也非常强调经验和跟师学习,因为医家所需的经验,从书本上看不到学不来,这是医学家和科学家之间显著的区别;再如,西医也高度重视生理和心理相互关系对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调身调心并重高度一致,只是现在西医越来越“科学化”了……  在整合过程中,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限制。比如,西医用“科学”的手段研究经络,就要找到经络这个“实体”的解剖学依据。但无论通过大体、显微的甚至电子显微的手段,就是找不到,于是有人说针灸是骗人的。但在临床上,针灸有效性又确切无疑。  我提出,经络确实存在,看不到不是没有,而是我们用的方法不行。或者经络这种通道是暂时的、瞬间的,受到刺激立即形成,刺激结束立即还原,不是恒定的。  不恒定就看不到,看不到就等于没有吗?宇宙中暗物质占90%以上,暗物质看不见就等于没有吗?就像没发明显微镜时看不到细胞,但能说没有细胞么?  我们平时走路都是横平竖直顺着路走,但一旦遇到火灾,肯定是哪个地方没有火或火比较小,就往哪边走。火灾时走的“路”,就是应急的路嘛,肯定和平时不一样。火灾过后,我们还走原来的路。  9、问:相信伴随着整合医学时代的到来,中医药学将迎来更灿烂的前景,而整合医学也将因为中医药学的加入而更好发展。回归现实,相较于西医的主流强势地位,中医的生存发展仍是当务之急,您对此有何建议?  樊代明:这个问题,细说起来又是一篇大文章。我简单谈几点思考。  首先,中医要挑西医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事情去做,中医没有必要在西医很强的领域去证明自己,因为你做得好也说明不了什么。  当然,中医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事情,西医也可以去做。中医、西医都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事情,两个加在一起去做。  其次,中医一定要紧紧抓住自己的整体观,这是和西医相比最大的优势;同时,在局部、微观层面发现的东西,一定要和整体、宏观相联系,决不能走现代医学陷入局部、微观而无法自拔的老路。  再次,中医一定要以疗效为标准,而不能只以某一个或几个“科学”的指标为评价依据。

hhbffq 发表于 2021/11/26 20:48:29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1/11/26 20:50 编辑

·      两年涨价2900%,谁在炒作帕金森病人的常备药?https://www.guancha.cn/ChanJing/2021_11_26_616367.shtml·      【按:西药如鸦片,须终身服药!中医药能不能治疗帕金森病,请多搜集相关中医药书籍与资料,而不是等靠要。】分享到:1262021-11-26 19:58:55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24381【导读】 为什么息宁缓释片的仿制药我们就是做不出来?吕文表示,这主要涉及到药物制作工艺的问题。比如息宁的主要成分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这个成分其实是很便宜的,它最贵也是最关键的点就在于其制作工艺,如何让药效能够更加平稳、缓慢地释放。普通片和缓释片的制作工艺不一样,最为关键的科技含量在于其中的制作工艺,而不是成分。”吕文谈到,现在老百姓都在议论药价虚高的问题,其实是忽略了药品的前期研发成本和制作工艺等等相关问题。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文/张玉 编辑/马媛媛)从2018年的50元一盒,到现在的1500元一盒,帕金森病人的常备药息宁(通用名:卡左双多巴缓释片)的价格在两年时间里已经涨了2900%。经历了几次缺货、断供、涨价的风波之后,日前,位于湖北荆州的帕金森患者家属李燃(化名)终于从医药代表的手里买到了一盒100粒的息宁仿制药,价格为500元。11月25日,观察者网先后致电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多家上海本地的知名医院进行咨询,均没有息宁在卖。上海九院药房工作人员称,这个药至少半年以前就没有了,药库进不到货。瑞金医院药房工作人员也表示很久以前就没有息宁在卖了。作为一款常备药,息宁为何会出现大面积断货?在多个国家已经生产出仿制药的情况下,我国为何迟迟还没有生产出仿制药?对于国内的帕金森患者来说,目前还有其他替代方案吗?患者:吃遍了世界各地的仿制药2018年,李燃(化名)的奶奶在一次检查中获知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当时医生开出的药正是息宁。公开资料显示,帕金森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帕金森病就被收录其中。而息宁是默沙东的独家品种,通用名为卡左双多巴缓释片,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的复合制剂,在国内无等效替代药物。李燃经历的第一次涨价是在2019年,当时50元一盒的息宁片涨到了80元,甚至最高时要100元一盒。这样的涨幅让李燃一家觉得有点难接受:“因为这个药是要长期吃的,而且帕金森病人同时还要搭配吃其他的药。”按照每日一次、每次一片的用量计算,一盒30片的息宁刚好够李燃奶奶用一个月。在药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李燃最终以130元/盒的价格从医药代表的手中一次性购买了半年的用量。2020年疫情期间,位于荆州小县城的李燃一家又陷入了买不到药的尴尬境地。这也是李燃第一次接触到印度版本的仿制药,一盒的价格大概是300元左右,规格是100颗。相较于原研药,仿制药的价格要便宜一些,但走私他国药品在法律上确实属于违法违规行为。这也是李燃比较担心的问题。随后一段时间,原产息宁似乎又能在国内买到了。药品到货的时候,李燃拜托医院的朋友一次抢购了5盒,这是奶奶半年的用量。再后来,国内一些医药网站也陆续恢复了销售。但今年9月,李燃发现,息宁又断供了,医院各个门店都没有。医生告诉他们,这个药的价格,现在也已经涨到了1500元一盒。药价飞涨,是因为真的没有货了。没办法,李燃只能又通过医药代表,购买了一盒息宁在土耳其的仿制药,100颗的仿制药价格为500元。李燃无奈自嘲:“自从奶奶生病来,已经吃过了世界各地的仿制药”。供应:一场由专利到期引发的断货?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息宁作为进口药物由Merck Sharp & Dohme (Italia) SPA(默沙东意大利)生产,再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分包装。多位医药代表向观察者网表示,息宁断货主要是产能原因,“感觉公司都不怎么供货。”一位医药代表表示,2019年,由于默沙东国外工厂的生产线问题,出现全球断货。2020年少量来了一些货,今年则是一年都没有进货。至于价格高涨,一位医药代表直言:“应该是渠道炒的,因为买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吕文向观察者网表示,默沙东生产的息宁此前在美国专利已经过期,如果继续生产需要重新进行药品注册。与此同时,美国已经有另一款类似的药物已经上市了,药效比息宁更有优势。在此背景下,默沙东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进行重新注册。而美国停产后,我们这边自然也就没有了。事实上,息宁在中国市场断供,并不是毫无征兆。2019年7月,在一封给美国帕金森病基金会的信件中,默沙东(在北美地区使用Merck商标,其他地区使用MSD)告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停止在美国供应SINEMET的缓释(CR)制剂。默沙东表示:“尽管我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来确保可靠和稳定的供应,并对情况进行了仔细和广泛的评估,但我们不再能够向美国的患者提供这种药物。我们仔细评估了患者的其他用药选择。目前,默沙东在美国提供的SINEMET CR的批准使用还不到1%……SINEMET CR将继续供应,直到产品到期或当前库存用完为止。”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图片来源:美国帕金森病基金会官网而在更早之前,2019年初,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曾发布公告表示,由于息宁生产工厂的原因,影响到全球息宁供货,预计未来一年内(2019年)将不能正常供应。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财联社报道,针对当前市面上息宁大面积缺货,致市场价大幅飙升的现象,默沙东中国日前回应称,目前正在和相关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努力尽早恢复息宁在中国市场的正常供应,满足广大患者的用药需求;建议正在使用息宁的患者尽早咨询医疗专业人士,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专家:仿制药研发关键在制作工艺供应不足、买货难的情况下,李燃告诉观察者网网,自己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换药,寻求其他的替代方案。但对大部分帕金森患者来说,换药就意味着要要重新去医院检查、住院观察,即使按照医生说的把药换了,也可能会面临药效打折的情况。谈及国产替代方案,吕文表示,息宁的优点在于,因为其是缓释片,患者血药浓度下降的速度慢。到目前为止,除了息宁之外,没有其他的左旋多巴控释片。另一款产品美多芭在国内只有普通片,没有控释片,其疗效维持时间较短,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病人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中间有8个小时的时间。美多芭的药效只能维持3~4个小时,病人后半夜的症状就会加重。息宁能够改善夜间的这种症状,这是美多芭普通片无法替代的。”李燃告诉观察者网,自己一直有一个困扰了很久的难题就是:为什么中国还没有研制出仿制药?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观察者网看到,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包括北京康诺伟业医药科技、桂林澳林制药、恒瑞医药、长兴制药以及上海汉都医药科技等多家企业都先后提出了卡左双多巴化药的新药或者仿制药的研发申请。长兴制药此前在回复《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长兴制药确实研发过卡左双多巴药物,但后来受到技术水平、生产设备等一些限制,后来交给总部华海药业来做。观察者网就此向华海药业方面求证了卡左双多巴研发的最新进展,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为什么息宁缓释片的仿制药我们就是做不出来?吕文表示,这主要涉及到药物制作工艺的问题。比如息宁的主要成分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这个成分其实是很便宜的,它最贵也是最关键的点就在于其制作工艺,如何让药效能够更加平稳、缓慢地释放。普通片和缓释片的制作工艺不一样,最为关键的科技含量在于其中的制作工艺,而不是成分。”吕文谈到,现在老百姓都在议论药价虚高的问题,其实是忽略了药品的前期研发成本和制作工艺等等相关问题。(注:观察者网编辑 周毅 对本文亦有贡献) 12|举报标签药品o   责任编辑: 张玉
相信自己的兔子这就是中西医之争背后的逻辑吧。
前几天感冒后嗓子不舒服,老是有刺痒感觉发干,忍了几天忍不住了,去药店抓了一把甘草,回来泡水喝,一把有100克吧,1快8毛,结账的时候,店员说来一盒含片吧,效果好,一问价20多,算了吧,回来喝了一大杯,立马感觉舒服了,不发干了,连续泡了两天基本正常了,
再说一个渐冻症的例子,抗疫老英雄,国家功勋获得者,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就是渐冻症患者,但是他是西医,自己患上了渐冻症,自己也束手无策,后来求助中医,针灸治疗,在白岩松采访中,高兴的说可以骑自行车了,从此变成了坚定的中医推广者。



hhbffq 发表于 2021/11/26 22:33:25

张定宇的中医主治医生讲述治疗细节 中医推拿能治大病!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1-02-25/261643.html2021-02-2509:46:04来源: 人民健康论坛   作者:壬岷点击: 2043    评论: 0 (查看)  2020年12月的第八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渐冻症患者,人民英雄张定宇,公开表示说:我们的中医药能够更多地宣传,让那些现代医学的医生和同事们,特别是向他那样拒绝中医的人,对中医不信任的人,自己切身去尝试一下。  2018年,张定宇确诊渐冻症。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病,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开列的五大绝症之一,与癌症和艾滋病齐名。  2020年10月14日,在抗疫一线与国家中医医疗队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张定宇走进湖北省中医院开始尝试中医推拿等治疗方法,而效果令他惊喜,也进一步扭转了他对中医的认识。  2021年2月17日,央视播出2020“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张定宇荣获2020“感动中国”人物称号。颁奖现场,张定宇在回答主持人白岩松的提问中,再次介绍了自己当前的健康状况。他说,自己身体状况比一年前有了好转,正在尝试中医的治疗方法,最主要的是中医的推拿按摩,和现代的一些康复手段。现在走路平稳了一点,可以踩自行车了。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今天,中国中医发表文章:《“人民英雄”张定宇亲身感受中医推拿疗效,成为中医宣传者》,里面较为详细地讲述了张定宇接受中医推拿治疗的过程和疗效呈现:如治疗5天后,张定宇测量发现大腿腿围增粗了2厘米,让他和他的妻子非常惊喜;再有,治疗一段时间后,张定宇从原来步行1公里到可以一次步行5公里;还有,从双脚并拢静止站立时间短,到单腿站立可以持续几秒钟;还有,步幅增加,步态改善;还有,张定宇的髋关节活动度增加,能再一次迈上自行车;更进一步,他的右腿肌肉松解,可以再一次骑自行车。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治疗疗效。  将理论付诸实践并收获成效,并在成效中总结经验,这是更吸引笔者的地方。  张定宇的主治医生——湖北省中医院推拿科/康复医学科主任赵焰以及他们团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医的各种疗法都有其独到之处,《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就讲述了中医几种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这一段讲的便是导引按蹻之所宜。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不过虽然中医推拿的适应症很多,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治病还能相对减少医疗支出。但是赵焰主任却坦言从全国范围看,推拿学科的整体发展是式微的,临床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流失都比较严重。  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可以预见的,众所周知,从事推拿临床工作需要更多体力也更加辛苦,同时普通老百姓对推拿的认识更多停留在保健上,对于推拿可以治病甚至可以治一些大病的认识度并不高,所以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医药院校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以及对就业的选择。虽然针推专业是针灸和推拿一起的,但其实在学习阶段,大部分针推专业的学生都是重针灸而轻推拿的,而且很多针推毕业生多是“能针不推”的。  不止如此,对于推拿医生来说,推拿很辛苦,但一天能进行手法治疗的人数又太有限,收入也相对较低,因此很难留下人。这一点和我们常常拿来对比的中医正骨和西医手术是一个道理,让人叹惜。  笔者看过一位青年针推医生的文章,他说自己从做推拿治疗中收获非常多,在他读研究生的时候,有近3年的时间,大部分临床中都是以推拿治疗疾病为主。为做好推拿,他还掌握了扎实的解剖知识,又通过推拿提高了自己的触诊水平,为以后针灸的手法操作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他认为,推拿对于一些刚毕业的中医学生来讲(尤其是针推专业的)具有帮忙打开临床局面的作用,推拿的过程是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的机会。  就像前文所述,中医的各种疗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推拿入门门槛不高,但是要学精做出成绩同样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在湖北省中医院的推拿/康复医学科,赵焰主任探索研究治疗了一些中风后遗症、还有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等罕见病不良患者。对于渐冻症、重症肌无力这些疾病,现代医学是没有好办法的,但中医却有办法可治,这也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张定宇的现身说法能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中医推拿,重新认识中医。笔者相信这样的典型事例也将能激励更多的青年中医学子坚定信心,学有所成,为人民健康贡献中医力量。相关文章·                  双赢!民间中医状告当地卫健委案庭前和解,释放积极信号!​·                  何止中医,春节都差点被民国废掉了·                  救死扶伤被取缔,徐州中医“民告官”·                  中医也有急救药 ——一个90后苦学制药的故事·                  “交5万,你的中医馆继续开”——请给民间中医留条生路吧!·                  中医黑、恨国党……劣迹艺人赵英俊·                  英雄不问出处,清肺排毒汤拟方人竟然是无证中医,工作单位至今是谜·                  钱学森:中医是顶级的生命科学!·                  迎接中医创新时代的到来·                  张伯礼:中医药在治疗石家庄新冠肺炎患者中发挥积极作用

hhbffq 发表于 2021/11/26 22:45:50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21/11/26 22:47 编辑

央视报道 大连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 中医黑又坐不住了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hongyi/2021-01-06/257766.html2021-01-06 11:14:46来源: 人民健康论坛   作者:康和点击: 2370   评论: 1 (查看)  1月4日下午,央视网发布了一条微博,通告了一则消息:母亲喝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内容如下:  此次疫*情中,大连金普新区的一对年轻父母和三个月大的女儿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经过专家们研究,采取了给女婴的妈妈服用中药,妈妈对女婴进行母乳喂养的方式治疗后不久,女婴就退烧了。元旦期间,专家组医生为女婴和她的妈妈又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女婴和她的妈妈体内都已经形成抗体,两人核酸检测第一次转为阴性。  这则消息到目前为止已有转发1.3万,评论1.2万,获赞28万。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笔者查阅了一下新闻,这对年轻父母和他们三个月大的宝宝是在12月25日确诊的,其中,宝宝的父母临床诊断为普通型,宝宝临床诊断为轻型。笔者还记得,在12月26日的时候,“大连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一名3个月婴儿”的消息迅速传开并登上热搜。新华社还报道过,宝宝在定点医院得到了非常周到的呵护和治疗。  时隔几日,便又传来了这则好消息,也上了热搜。  当然了,每次权威媒体报道中医药治疗新冠的好消息时,总会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在这条新闻的评论中博主精选了一些,笔者翻阅了一下,基本都是正面的点赞。  其中也有不少母亲对于通过母乳过药给宝宝治病有过切身的经历,如一位妈妈说到:“我儿子4个月咳嗽也是我喝中药,通过母乳给他治病,不懂中医的人就不要乱喷了”  还有一位妈妈也说:“我女儿小时也是透过母乳这么喂中成药的,反正病都治好了,而且还是多次实践证明切实可行!”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评论部分可能是博主精选的原因,所呈现出来的都是积极向上的,支持中医药的。不过,在转发那个部分,笔者却也看到了很多“阴阳怪气”的评论,比如,有人就非得对立中西医:“全新词汇:母传中药,还要啥疫苗要啥抗体要啥现代医学”;甚至还有人直接恼羞成怒地骂道:“这种无良记者和无良药品,祸害了无数人,还想继续祸害下去。”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对于这些典型的中医黑,笔者其实并不能理解,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了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只是因为事实证明了中医药的疗效,就惹得他们这么跳脚,何必呢?我们有两套医学体系不好吗?两套医学体系形成互补不好吗?  笔者在知乎上也看到了关于这件事的讨论,知乎上不乏一些专业人士,对这件事求解的便是:是否有科学依据?这实在是不少专业人士面对中医药比较经典的问题:疗效是通过事实体现出来了,那么能够说服他们的科学依据有吗?在哪里?是什么?  有一位医生的回答很专业,是目前获赞最多的。他分析后的结论是:这个临床案例的科学性是没有保障的,不适合指导临床实践,仅能算作是家长里短的八卦……而且他还有担忧,认为这个看似成功的孤例可能会对未来的临床决策造成不可知的影响。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笔者并不是专业人士,可能看的角度不一样。央视网这则新闻并不是一篇学术论文,他只是报道了一个消息,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小婴儿治愈了的消息,而这种治疗方式,在中医治疗里面,就算不是中医专业人士,但只要接触中医比较多的普通人也都多少听到过或见到过或实实在在经历过的方法。  和笔者观点类似的,也有一位知乎网友提到:其实这种治疗形式真的不算多新颖。中医里有个词就叫“过奶”,意思就是中药灌给母亲,然后通过母亲的乳汁再输出到婴儿的身体内。他还列举了一些给哺乳动物喂服中药过奶给幼崽的临床研究(有中兽医),正好应答了那位专业医生提到的可以通过哺乳实验动物幼崽来做相关科学实验验证。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  看这件事所引发的舆论讨论,又让笔者想起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时网上流传的那段中西医的对话来。面对一种突发疾病,现在的中医可以研究治疗同时进行,而且效果显著,中国新冠疫*情的救治过程及结果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西医西药在这上面短板非常明显。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最后,对于这则消息,虽然还有很多的细节并没有公开(比如前面那位医生说的没有公开方子,笔者推测给这位特殊的小患者应该是辨证施治一人一方那种),但从2020年初到现在,从这些权威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国家积累了越来越成熟的应对方案,在救治方面,中医药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多的验证,其应用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了。  所以,笔者相信,尽管还有不少的中医黑,但是他们的力量一定会不断削弱。中医加油!相关文章·                  大连通报:4名官员疫情期间办公区聚集饮酒被处理·                  男子直播称“能帮人进出封管区域”,大连警方通报·                  大连理工女生被撞倒身亡 肇事者曾任大学校长·                  1传11+33!大连本轮疫情出现超级传播现象·                  大连:严厉批评涉事社区书记·                  被束缚的中药审批有望松绑,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重磅利好政策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略谈学习中医药学的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