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 发表于 2019/7/4 17:24:40

[转载]《四圣心源》译读

本帖最后由 想一想 于 2019/7/4 17:39 编辑

 写在前面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中医初学者从零开始的中医古书。
  适合初学者的程度堪比中医基础理论,而本书内容设计上的趣味性当然大大超过中医基础理论。
  本书最初部分 天人解 篇,从阴阳开始,讲到人体脏腑形成、气血形成、乃至五官、五情、经脉、卫气营血怎么走的,一字一句讲得非常详细简单,没有任何中医学基础的人都能看懂,当属众多古书甚至现代教学书中,最最好懂的一本了。
  把黄元御先生的文字翻译为今天的语言,同好者借此做一个交流和探讨,我想应不为一个无意义的事,望方家不吝赐教!
  中医产生于什么时候?当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是不是和人类起源一样的难以说清楚?按照现行的科学说法,应当是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了,人类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中医就已经很发达了?我发现,从《黄帝内经》甚至于《神农本草》的时代开始,中医的发展似乎是越来越式微,越来越把握不了中医的内核了?到了汉代张仲景以后甚至于越来越衰败了。按照正常的科学发展轨迹,任何一个理论或者技术应该是越来越完善的,是古人的理论过于的深奥了,以至于后人没法超越并且学不得法,还是中医的理论本身有问题,以至于今天否定中医似乎成为了一种时髦,谁否定中医谁就是科学的,谁说中医好或者用中医就是反科学的了?历史是不是进入了一个怪圈?
  当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之后,人们逐步发现上古时代的文明,根本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愚昧无知,从考古学家对古玛雅、古埃及、甚至古中国的文明的发现和认识加深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上古时代几乎是个辉煌灿烂的超人时代。究竟是我们现代人遗忘了祖先,还是祖先皆出于编造欺骗了我们?《山海经》时代的人们就很熟练的分辨各种各样的中草药,而且明确的知道其用途。按照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的历史观点,宇宙是以“大循环”的方式运转。我们的宇宙经历过四个这样的循环周期——每个周期就是一个“太阳纪”。根据他们的说法,我们今天仍旧活在“第五太阳纪”。下面这段记述,引自阿兹特克文献集《梵蒂冈拉丁抄本》(VaticanoLatin Godex):
  第一太阳纪“玛特拉克特里?亚特兰”:为期4008年。生活在这一纪的人类以一种名为“亚齐钦特里”的水生玉蜀黍为主食。
  第二太阳纪“伊厄科特尔”:为期4010年。生活在这一纪的人类以一种名为“亚科钦特里”的野生水果为主食。这个太阳纪被“伊厄科特尔”(风蛇)毁灭;人类被转化成猴子……一双男女任立大石上,逃过了这场劫难……
  第三太阳纪“特雷奎雅威洛”:为期4081年。第二太阳纪硕果仅存的一对夫妻生下的子孙,以一种名为“钦可科克”的果实为主食。第三太阳纪被火毁灭……
  第四太阳纪“宗特里里克”:为期5026年……一场战争和大火蔓延整个世界,人类全部变成饿殍。
  玛雅人与阿兹特克人一样,也认为世界曾被创造和毁灭了好几次。在玛雅人看来,神不仅把人类创造了好几次,而且他们还数次创造了所有以前的世界或者时代。每一个世界都是由一位不同的神统治着的。然而其中的每一个世界最终都被这种或那种灾难毁掉了。
  根据大多数古代玛雅人的记载来看,第一个世界被来自天空的火毁灭,很可能这里指的是火山或陨星运动;第二个世界毁于太阳,估计是指干旱;第三个毁于水,有可能是指洪水,这也许与圣经里诺亚方舟故事中的大洪水不谋而合。
  尽管不同的记载里每个世界终结的原因有轻微差异,但是玛雅人却能够给出每个世界未日的确切时间,这一点阿兹特克人就没有做到。对于玛雅人来说,每个世界末日都恰好与金星大周期结束日一致。
  玛雅人的手稿里还清晰记载了我们现行世界的起始及其特点,它是形成于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的,正是在这一天,日历最后一次进行了“重新调整”。
  玛雅人认为,在以往每个世界的终结时都有死亡和毁灭发生。并且也正如我们所发现的那样,现行世界的终止日期也最终破译出来了。这个日期是确定的,而且令人震惊的是:它即将降临到我们身上。把它译成我们现行的公历,指的就是中美洲时间2012年12月21日太阳即将落山之时!
  这就是2012世界末日的由来吧,至于世界是不是真的末日了我们先不用管他,但我想,按照中医远古的成就,是不是中医就不属于我们这一纪的人类,而是上一个或者上面的某一个纪的人类遗留下来的?
  现在我们大家都普遍的使用计算机了,但对于人体的生病和治疗看起来声光电的技术很发达了,但却面临着不能治疗的病越来越多的窘境。假如我们把人的身体比作计算机,那么骨骼、肌肉、五脏六腑都算是计算机的硬件吧?而人的思想、情绪等就算作软件了吧?
  我们知道,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很多的时候会突然死机,但很多的时候却不一定就是计算机的硬件坏了,更多的时候是软件出了问题。
  那么,人体的生病是不是也如此呀?更多的病是因为我们的“软件”系统有了问题,而不一定就是坏了肝肾,而是发挥肝或者肾功能的系统运行上有了障碍。
  我们还知道,计算机有了病毒,我们就用360之类的杀毒软件杀一次往往就回复正常的运行了,那么我们的身体之病是不是也需要这样的一套“杀毒软件”来维护?而这个“杀毒软件”早已经就有了-----这就是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中医。西医做不到这一点,身体这个硬件上没有病变,西医的检测就看不到病。
  我总以为,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文化程度读懂古人的经言都是没有问题的吧?几千年来的中医遗留下来了大量的中医经典和数不胜数的医案,但今人又有几人去看一眼?文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社会的高度发达,自己不去关心自己的身体,等到身体真的病了的时候,去交给莫名其妙的机器治疗,难道这就是现代文明或文化?
  中医的经典著作从《黄帝内经》到历朝历代的中医名家遗留,也多到数不胜数,而我们每个人都去熟读也不现实,黄元御高屋建瓴的从古人汗牛充栋的中医典籍中抽出来了黄帝、岐伯、越人、仲景等四圣之书,作成了《四圣心源》,我们读一本《四圣心源》也基本就了解和把握了中医之真谛,何乐而不为?

想一想 发表于 2019/7/4 17:38:50

清.黄元御.自序
  [原文]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创辟大略,遇事辍笔。庚午四月,北游帝城。十一月终,南赴清江。辛未二月,随驾武林。四月还署,研思旧草,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八月十五,开舟北上,再客京华。壬申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癸酉二月,解长沙药性,五月删定《伤寒》,七月笔削《金匮》,八月修温疫痘疹,成于九月十七。
  维时霖雨初晴,商飙徐发,落木飘零,黄叶满阶。玉楸子处萧凉之虚馆,坐寂寞之闲床 ,起他乡之遥恨,生故国之绵思。悲哉﹗清秋之气也,黯然远客之心矣,爰取《心源》故本,加之润色。
  嗟乎﹗往者虞卿违赵而着《春秋》,屈原去楚而作《离骚》,古人论述,往往失地远客,成于羁愁郁闷之中。及乎书竣业就,乃心独喜,然后知当时之失意,皆为后此之得意无穷也。
  同使虞卿终相赵国,屈原永宦楚邦,则《离骚》不作,《春秋》莫着,迄于今,其人已朽,其书不传,两人之得意,不如其失意也。
  当世安乐之人,其得天者诚浓,然隙驷不留,尺波电谢,生存而处华屋,零落而归山丘,身与夕露同 ,名与朝华并灭,荆棘狐兔之中,樵牧歌吟之下,其为安乐者焉在﹗窃以为天之浓安乐之人,不如其浓羁愁之士,丈夫得失之际,非俗人之所知也。
  顾自己巳,以至壬申,历年多矣,元草未就,是天既长与以穷愁之境,而不频假以萧闲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勖之而已。
  癸酉九月甲戌昌邑黄元御
  【翻译】中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的书,与日月争光。圣人已去时代变换,学问和技艺却没有很好的流传,我哀怜后世做医生的人不通晓圣人的真意,已经解释了《伤寒》、《金匮》,于是于公元一七四九年二月作《四圣心源》,讲解内外百病,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以继承先圣伟大的事业。开创性的写了个大概,遇到事情中途搁笔。一七五零年四月,北游北京城。十一月底,南赴清江。一七五一年二月,随皇帝到了杭州。四月回家,反复思考过去的底稿,心得了十分之九,功业未完成。八月十五,开舟北上,再去京都。一七五二年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一七五三年二月,解了《长沙药解》,五月删定《伤寒》,七月著述《金匮》,八月撰著温疫痘疹即《四圣悬枢》,《四圣心源》写成于九月十七。
  当时连绵大雨初晴,秋风慢慢的吹起,树叶脱落草木凋零,黄叶落满台阶。我住在萧条凄凉寂静的馆舍,坐在寂寞的闲床上,有在他乡的遗憾,生出了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悲哀﹗深秋的天气,远在他乡的心情绪低落,于是取出《四圣心源》旧稿,加以润色。
  哎﹗战国时的虞卿因拯救魏感丞相魏齐,与魏齐同去赵,因困于大梁,魏齐死,虞卿穷愁著书,世传为《虞氏春秋》。屈原离开楚国而作《离骚》,古人著书立说,往往身处异地的远客,写成于旅人的愁思郁闷之中。等到书写出来事业有了成就,才心里独自欢喜,然后知道当时的失意,都是为此后的称心满意。
  假使虞卿一直在赵国做丞相,屈原永远在楚国做官,那么《离骚》不作,《春秋》写不出来,到了今天,他们的身体已经腐烂,他们的书不能流传,两人的得意,不如让他们失意。
  当今世上安逸快乐的人,他们得自于天的实在是太多,然而稍纵即逝的光阴,活着的时候住在华丽的屋子中,死后将埋葬在荒凉的山丘,身体和夕露相同,名字与朝华一块消失,荆棘狐狸野兔之中,打柴放牧的歌唱吟咏之下,他们安乐的在哪儿﹗我以为天太多安乐的人,不如那更多的旅人愁思的人,丈夫得失之间,不是俗人所知道的。
  独自己巳,以至壬申,经历了多年,开始的草稿没有写成,是长时间穷困愁苦环境,而没有多少休闲的日子。皇帝深厚的器重,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好时光不多,勉力而为罢了。

  一七五三年九月十一日
  昌邑黄元御

   四圣心源 卷一
  [原文]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着,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托大象,不测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翻译】在以前黄帝那个时期,黄帝向岐伯咨询一些生命道理,写成了《黄帝内经》,以探求天人之间的奥妙。黄帝说:时常表现在自然界的道理,在人身上也同样适应。同理,常表现在人身上的现象,在自然界也能找到。人与自然本来就是统一的,不能够认识自然规律,怎么能知道人的生长规律!
  自从秦越人(扁鹊)、张仲景之后,再也没有如《难经》《伤寒杂病论》这样伟大的秘籍经典传世,有些医学至理也没有传下来。叹息作为上至帝王下到百姓的那些道理幽深渺茫,深不可测,在天地之间,不能窥测它的本源,亲身努力去追寻,也解不开其要旨。人有意想不到的病,医生也缺乏不死良方,庸医伤人,犹如乳虎和苍鹰。痛哀那些病死的人,常常想我的同门朋友,作《天人解》。
  {解读}黄元御写《四圣心源》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医生没能够认识到天人合一的道理,表现在人身上的现象,在自然界都有征兆,同理,在自然界的现象在人体也有反应,作为医生应该正确认识自然规律从而用来指导治病,这样就会减少很多枉死的人,很多疾病也会得到适当治疗。所以黄师说:“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想一想 发表于 2019/7/4 17:41:06

天人解
  阴阳变化
  [原文]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翻译】宇宙的初期是个混沌的世界,然后盘古开天地,所以有了阴阳。气包含阴阳,所以有清有浊,清气往上升,浊气往下降,清浊的合理演变程度是通过五行的微妙平衡来实现的。阴阳之间是中气,就是土啦,这是阴阳升降之枢轴。
  枢轴运动是清气从左上升,上升为火,浊气从右下降,下降为水。化为火就发热,化为水就是寒。升到一半的位置还没有形成火为木。木气是温性的,上升不停歇,积累了温就变成火。降到一半还没有形成水为金。金的气是属凉的,降而不停止积累起来就成寒症,化为了水。
  {解读}所谓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中间土。金木水火围绕中土循环。
  [原文]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翻译】木、火、金、水是四象。四象就是阴阳变化在升降中的表现,阴阳就是中气的盛衰消长。分开看就是四象,合起来就是阴阳,其实都是中气的变化罢了。
  天地的四象轮转是一年一个周期,阳气的上升是在每年的夏至之前,阴气则从夏至之后开始下降。阳气升了一半就是春天,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候就是夏天,阴气降到一半就是秋天,阴气达到最盛就是冬天了。春天开始生发夏天生长是木气和火气,所以春天温暖夏天热;秋天是收获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是金和水气,所以秋天凉爽冬天寒冷。土没有固定的季节性,四季中每季的最后18天土气旺盛,而农历的6月份是土最旺盛的时候。土加上金木水火四象就是五行。
  {解读}象,就是现象。这里是讲天地大自然的运转规律。人体的四象应指肝、肺、心、肾四脏。

   五行生克
  [原文]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翻译】五行生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生克,乃是从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性质和机能变化而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成为一种阐释事物系统结构关系及其运动变化的理论方法,已经不是指五种事物的本体了。
  {解读}相生相克指的是抽象了的气,而不是事物的质的本体。比如,肾为水气具有生肝木气的作用,但并不是肾能够生肝。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的“相胜关系”。
  [原文]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翻译】天地的定位是北方寒冷,南方炎热,东方温暖,西方凉爽。阳气在东方升发,温暖之气变成春天,升到南方,炎热之气则变成夏天。阴气在西方降下,凉爽之气变成秋天,降到北方,寒凉之气则变成冬天。春天温暖之气生夏天炎热之气,夏天炎热之气生秋天凉快之气,秋天凉快之气生冬天寒冷之气,冬天寒冷之气生春天温暖之气。土为四象的根源,实际上包含了四象。说火生土,因为六月火之当令之后就是土气。六月湿气盛,湿是土之气。其实是水火相交蒸化才变成湿气。六月的时候,火在土的上面,水在土的下面,寒凉之气与炎热之气互相逼迫湿气就生出来了,湿气是水火相交产生的气。土的方位上在西南,南方热而西方凉,所以叫火生土,土生金,说的是土的运化之功。
  [原文]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
  【翻译】五行相克是因为制约相生太过。木气的性质是发散,用金气收敛,这样木气不至于过分的发散;火气的性质上升发热,用水气收伏,这样火气不至于升的太热;土气的性质迟滞湿润,用木气疏散,这样土气不至于湿润太过;金气的性质收藏敛下,用火气温煦,这样金气不至于收敛太过;水气的性质潜降润下,用土气渗漓,这样水气不至于润下太过,这些都是五行气化自然而然的精微神妙。

    藏腑生成
  [原文]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
  【翻译】人与自然相互参证。阴阳开始建立基础,于是有了生之初气,生之初气为人身体的太极。生之初气开始生成的时候,美好与恶俗、清新与污浊混杂在一起是不一致的,厚重淡薄完美缺陷道德与规范也不是一样的,后天的聪明愚蠢、长寿夭折、地位高低、富贵贫贱全可以判别出来,这就是先天五行之气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决定了一生命运的缘由。
  {解读}人和自然界的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神秘又不言而喻的普遍联系。一、人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产物。二、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的生存环境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一为无机环境,包括天文、气象、地形、土壤、水文;二为有机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三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环境即社会环境。前两种环境属于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三、人体和自然界有着共同规律。《内经》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不仅共同受阴阳五行法则的制约,而且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多相互通应的关系。
  [原文]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翻译】生之初气里面包含了阴阳,阴阳之间含有中气,中气是土。土分别叫戊土和己土。中气左旋叫做己土,中气右转叫做戊土,戊土是胃,己土是脾。己土向上升,阴气上升变化为阳,阳上升到左边是肝,上升上面的时候是心;戊土下降,阳气下降变化为阴,阴下降到右边的时候是肺,降到下面的时候是肾。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中间含有戊己之土,这是人的五行。
  {解读}阴和阳是构成“活”人体的基础,所谓“阳化气,阴化形”,也就是说阳是人体无形的生命机能,阴是人体有形的物质构成。阴阳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没有阴这个物质基础,阳不能存在;没有阳的机能,人也就成了一具死尸。由阴阳而又派生出五脏六腑,精气学等等。
  [原文]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翻译】五行之中又可以分阴阳,五脏属阴,六腑属阳。肾是癸水,膀胱是壬水,心是丁火,小肠是丙火,肝是乙木,胆是甲木,肺是辛金,大肠是庚金。五行之中火分君火相火,五脏之中,有心主管相火之阴,六腑之中,三焦主管相火之阳。
  {解读}君火就是上面说的心和小肠。相火就是心包和三焦。心主就是心包。

   

想一想 发表于 2019/7/5 11:39:59

气血本原
  [原文]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
  【翻译】肝藏血,肺藏气,气起源于胃,血的根本在脾。脾土左旋,生发的畅顺,所以温暖之气生肝木;胃土右旋,收敛畅行,所以清凉之气生辛金。中午的时候阴气开始生,阴气生则下降,三阴经从右边降,为肺金。肺金是心火清降气敛而成,所以肺气清凉而性质收敛。子时阳气生,阳气生则上升,三阳经从左边升,为肝木。肝木是肾水温暖上升而成,所以肝血温暖而性质生发。肾水温暖上升而生化为木,缘于己土的左旋,是因为脾是生血的本源,心火可以清降化肺金,缘于戊土右转,是因为胃是化气的源头。
  {解读}以下是西医对胃的解释,基本也是与中医暗合的。
  人们吃进食物后,很快就被胃液消化掉了。胃液酸性很强,可从来没有把自己消化掉,其中奥秘何在?
  事实上,胃液在消化食物的同时,也对胃壁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即造成一些细胞的死亡。但是由于胃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因此这种损害仅仅是暂时的,胃能很快恢复如初。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系德本教授的研究资料表明,每分钟胃的表面能够产生约50万个新细胞。也就是说只需三天,就可以再生出一个新胃来。然而,由于胃液能在几小时内把胃的组织溶化掉,只靠产生的新细胞,还来不及完全弥补所造成的损失。因此,还得另有本领才行。
  胃的第二个本领,是胃壁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被称为胃粘膜的上皮细胞。它与胃液直接接触,使带有腐蚀性的胃液不能渗入到胃的内壁。如果胃内产生过多的酸液,就会导致胃溃疡。由于胃粘膜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所以可免遭或只受到轻度的酸液侵蚀。
  胃液主要是由胃蛋白酶和盐酸所组成。胃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它是一种无害的消化酶。但盐酸却不同,它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轻而易举地毁坏胃的组织细胞。因此,只靠胃的再生能力和胃粘膜的保护作用还不够。在胃壁上皮细胞上面还覆盖着薄薄的一层碳水化合物,即所谓的糖体层。它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胃的保护。另外,在胃壁里层,还覆盖了一层由脂肪物质组成的、称为类脂体的物质。此类物质对盐酸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具有很强的阻碍作用,这是胃保护自己的第三个绝活。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胃粘膜上皮细胞能不断合成和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它对胃肠道粘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还有人证明胃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新的激素(都是肽类物质)

想一想 发表于 2019/7/5 11:41:36

[原文]气统于肺,凡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血统于肝,凡藏腑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
  【翻译】气由肺来统领,在肺的指挥下运行,凡是五脏六腑经络的气,都是肺气宣发四布的,无论气处于何种脏腑之中时,皆称为气,当开始运行于经络时,则称为“卫”。 血统于肝,血在肝的指挥下运行。无论血处于何处脏腑之中时,皆称为血,而运行于经络时,则称为“营”。卫气与营气是经络里的气、血。
  {解读}气与血之间也是一种统领的关系。气统帅血的运行。
  中医在依据这一理论治疗时,要分清病邪所在于气分还是血分。当气分有病时,气行离于经络,血在其统领下,也会离于经络。以致于在一些本不该有血的地方出现瘀血。或者气分虚弱,无力统摄血,无气,血则妄行,好比三军没有统率,则士兵就会散漫,四处游荡,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导致吐血或者衄血都是有可能的。
  所谓气血两虚,血虚,是指血中的精微物质缺少,对于身体各处提供营养物质和滋润作用发挥不够,导致的身体不适,需要予以补充精微物质。气虚,则是统摄血分的能力不足,需要用一些补气的药物,比如人参,是典型的补气药物。
  气血充盈者,身体强健,面色红润,气机运转正常,身体处处所得的营养充足,这是健康的一个表征。
  有些人,身体不适表现在,天天心里烦燥,额头起痘,而下半身却很冷,长年足膝冰凉,这在中医看来,就属于气滞。由于中土回环停滞,导致心火之热无法与肾水之寒相交融互化,因而上热下冷。这是气分有病的现象之一。
  还有一些人,易流鼻血,原因之一在于气虚,气不摄血,血则妄行,血行经肺,肺气本应挟心火以下降。但由于气分虚弱,导致血不顺从气的统摄,强行逆上,以致从口鼻流出。另一些人,容易便血,原因之一就是肾气本应统摄血分上升,但血妄行,以致下溢。

想一想 发表于 2019/7/5 11:42:07

精神化生
  [原文]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水之寒者,五脏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火之热者,六腑之尽发也,阳极则阴生,故纯阳之中,又胎阴气。阴中有阳,故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
  【翻译】肝血温暖向上升,升腾不止,温暖之气化为炎热之气生出心火,肺气清凉向下降,降敛不止,清凉之气化为寒冷之气生出肾水。水非常寒冷,五脏都凝聚在一起,阴到了极点则生阳气,所以纯阴之中有生发的阳气;火非常炎热,六腑都发散到外面,阳到了极限则生阴,所以纯阳之中又孕育着降敛的阴气。阴中有阳气,那么水温暖而精气盈满,阳中有阴,那么气清爽而精神旺盛。
  {解读}张仲景把经络与气化有机地进行了结合,他在《伤寒例》中,一字不漏地引用了《阴阳大论》。
  [原文]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素问》: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盖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阴气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
  【翻译】精神从心发出,当在肝的时候,神气未旺,但已经出现阳魂;精气蕴藏在肾,当在肺的时候,精气未满,而先凝结为阴魄。《素问》说,跟随神气交往的是魂,与精气进出的叫做魄。阳气刚开始升还没有化成神气的时候先化为魂,阳气完全上升,魂就变成神气。魂是神气刚生出来的气,所以跟随神气来往。阴气刚降还没有化成精气的时候先生出魄,阴气完全降敛,魄就变成精气。魄是精气的开始,所以跟随精气出入。
  {解读}魂: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想一想 发表于 2019/7/5 11:43:01

形体结聚
  [原文]肝主筋,其荣爪,心主脉,其荣色,脾主肉,其荣唇,肺主皮,其荣毛,肾主骨,其荣发。凡人之身,骨以立其体干,筋以束其关节,脉以通其荣卫,肉以培其部分,皮以固其肌肤。
  【翻译】肝主筋,他的旺盛显示在指甲上;心气主络脉,他的旺盛显示在脸色;脾主肌肉,他的旺盛显示在嘴唇;肺主皮肤,他的旺盛显示在毛;髓骨是肾气所主,他的旺盛显示在头发。人的身体,髓骨支撑身体,筋膜约束关节,百脉调通营卫,肌肉增添所处之位,皮毛稳固肌肤。
  {解读}肝主筋,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肝主筋,我们身体当中所有筋的方面,比如说我们的手握不起来,握力出问题了,所谓筋是指弹性,当人体当中的弹性出问题,全是肝出问题,而肝这个筋的弹性没有了,又是由谁出问题呢,是血出的问题,是血不能够柔润这条筋了,这样就出问题了。
  心主血,血行脉中,心与脉密切相连,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心气的作用来实现的。心气的盛衰,可以从血脉的改变反映出来,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脉细弱或节律不整。若心血瘀阻则脉涩不畅或结代等。
  皮毛者,肺金之所生也,肺气盛则皮毛致密而润泽。
  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脉络者,心火之所生也,心气盛则脉络疏通而条达。筋膜者,肝木之所生也,肝气盛则筋膜滋荣而和畅。髓骨者,肾水之所生也,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五气皆备,身体就形成并且功能完备了。

想一想 发表于 2019/7/6 11:02:52

五官开窍
  [原文]肝窍于目,心窍于舌,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五脏之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五官。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头为手足六阳之所聚会。五脏阴也,阴极生阳,阳性清虚而亲上,清虚之极,神明出焉。五神发露,上开七窍,声色臭味,于此攸辨。
  【翻译】肝开窍于眼睛,心开窍于舌头,脾开窍于口唇,肺开窍于鼻子,肾开窍于耳朵。五脏的精气开窍在头上,叫做五官。
  手三阳经从手走向头部,足三阳经,顺着头部的方向走向足,头是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六阳经会聚的地方。五脏属阴,阴气到了极点阳气开始生,阳气的性质清淡虚无向上升,清淡虚无到极点精神智慧就生发出来。五脏的神气显示流露在头上一共有七窍,这样就能分辨感知出声音、颜色、气味和味道。
  {解读}五神,五种精神活动的合称,即神、魄、魂、意、志,分别为五脏所藏。
  [原文]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清升浊降,一定之位。人之少壮,清升而浊降,故上虚而下实;人之衰老,清陷而浊逆,故下虚而上实。七窍之空灵者,以其上虚,五官之窒塞者,以其上实。其实者,以其虚也,其虚者,以其实也。
  【翻译】五官和七窍是神气出入的门户,清虚的阳气向上升,人的七窍就会空明灵敏,如果污浊阴沉之气向上升,人的五官就会窒息堵塞。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都有其应去的地方。人在年轻的时候,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所以上面虚明而下面结实;人到年老的时候,清阳陷落浊气上逆,所以下面虚弱上面填塞。七窍空明灵敏是因为上面阳气清虚,五官窒闭堵塞是因为上面填塞。堵塞是因为浊气上逆,虚弱是因为阳气不升。

想一想 发表于 2019/7/6 11:04:09

五气分主
  [原文]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属火,其臭焦,其味苦,其声笑,其液汗,其色赤。脾属土,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其色黄,其臭香。肺属金,其声哭,其液涕,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肾属水,其液唾,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
  【翻译】肝属木,为青色,闻为臊味,尝为酸味,为喊叫声,为泪水。心属火,烟熏火燎的味,其味苦,其声笑,其分泌物为汗,为红色。脾属土,其味甘,其声歌,其分泌物为口水,其色黄,其味香。肺属金,其声哭,其分泌物是鼻涕,为白色,其味腥,其味辛。肾属水,其分泌物是唾液,其色黑,其味腐,其味咸,其声呻。
  [原文]盖肝主五色,五脏之色,皆肝气之所入也,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心主五臭,五脏之臭,皆心气之所入也,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脾主五味,五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肺主五声,五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也,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肾主五液,五脏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翻译】肝主五色,五脏的颜色,都是肝气所主导的,入心为红色,入脾为黄色,入肺为白色,入肾为黑色。心主五种气味,五脏之气味,都是心气所主导,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脾主五味,五脏之味,都是脾气所主导,入肺为辛辣,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肺主五声,五脏之声,都是肺气主导,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肾主五液,五脏的分泌物,都是肾气主导,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五味根原
  [原文]木曰曲直,曲直作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金曰从革,从革作辛,水曰润下,润下作咸,土爰稼穑,稼穑作甘。火性炎上,上炎则作苦;水性润下,下润则作咸;木性升发,直则升而曲则不升,郁而不升,是以作酸;金性降敛,从则降而革则不降,滞而不降,是以作辛。
  【翻译】木既可以弯曲,也可以笔直,木属酸性。火就是热情、热烈、外向,高昂、喜欢往上走,火是苦味。金有—个功能就是革命、革新,金的东西就是辣,辛辣。土既可以种庄稼,又可以收庄稼,甜味是属土。水是润下的功能,是往低处奔流,能够滋润万物,水是咸味的。木有一种生发功能,因为树木生发而正直。金性有收敛功能,秋天属金,是一种改革、变革的时期。顺从就是下降变革则不降,停滞不降,所以有辛味。
  {解读}木的功能是可以把曲的东西变直,比如说,这个人从外形来看是直的、高的、瘦的,这种人往往就是属木。酸的东西也属木。其实苦的味道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可以去火。比如说这个人上火了,最好吃一点带苦的东西。食物里面吃苦瓜,去火非常好,功能非常强。辣的东西是属金的。脾就是土,脾土就起了润滑的作用,它有双向作用,一个是送,一个是收。只要是居中,有调控作用的,有双向性格的,就可能属于土,是中性。
  [原文]使坎离交姤,龙虎回环,则火下炎而不苦,水上润而不咸,木直升而不酸,金从降而不辛。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木直则肾水随木而左升,金从则心火随金而右降。木曲而不直,故肾水下润,金革而不从,故心火上炎。而交济水火,升降金木之权,总在于土。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气,左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实四象之父母也。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是以味甘。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而作酸咸,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而作苦辛。缘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咸,皆土气之中郁也。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而作诸味,调和五脏之原,职在中宫也。
  【翻译】让水火相遇,肾阴肾阳循环火下去就不苦,水上去滋润就不咸,木生发变直就不酸,金依顺降下去就不辣。金木随水火上升下降,木生发变直肾水随木从左边上升,金依顺那么心火随着金从右边下降。木弯曲所以肾水润下,金革新而不依顺所以心火就上行。水火即济,心肾相交,金顺木直,肺金下降肝木上升的枢纽,总是在土。土是水火金木的中气,土气从左边上升就生化为肝木和心火,从右边下降就生化为肺金和肾水,真是四象的父母。土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所以甘味。己土不左升,那么水木不升反而下陷,肾肝脏器脱垂,现酸咸味,戊土不右降,那么火金不降反而上逆,现苦辛味道。缘于土是主五味的,四象的酸苦辛咸,都是中气土气的郁积。四象之中都含有土气,土气郁积就传达到四脏而发作出各种味道,调和五脏的本原,掌管的职能都在中土上。

想一想 发表于 2019/7/6 11:05:08

五情缘起
  [原文]肝之气风,其志为怒;心之气热,其志为喜;肺之气燥,其志为悲;肾之气寒,其志为恐;脾之气湿,其志为思。盖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离火上热,泄而不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府;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则水交于离宫。木生而火长,金收而水藏,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为悲,既藏而志意幽沦,是以恐也。
  【翻译】肝气具有风的性质,情志为怒;心气是热性,情志为喜;肺气焦燥,情志为悲;肾气性寒,情志为恐;脾气性湿,情志为思。阳气上升而化为火就热,阴气下降而化为水就寒。上火发热,泄下而不收藏,以燥金收敛,那么火交于肾;水下发寒,收藏而不泄下,以风木催动,那么水交于心。木气生发火气生长,金气收敛水气收藏,当达到一半还没有茂盛的时候,就郁积累突然发怒,等到生长到神气畅达,就是喜了,当收敛到一半,将要达到收藏的时候,那么稀疏零落而为悲,达到收藏而意志死亡,就是恐惧了。
  [原文]物情乐升而恶降,升为得位,降为失位。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则悲,自然之性如此,其实总土气之回周而变化也。
  己土东升,则木火生长,戊土西降,则金水收藏。生长则为喜怒,收藏则为悲恐。若轮枢莫运,升降失职,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则土气凝滞,而生忧思。
  【翻译】人心喜欢升而讨厌降,升为位置得当,降为位置不当。位置得当就高兴,没有得到就发怒,位置得当就恐惧,将要失去就悲伤,自然的本性如此,其实总是土气的周而复始变化。
  己土从东发上升,那么木气火气就生长,戊土从西方下降,那么金气水气就收藏。生长就是高兴和愤怒,收藏就是悲伤恐惧。如果轮枢运转不正常,上升下降的职能丧失,高兴愤怒不出现,悲伤恐惧不发作,那么土气凝滞,产生忧思。
  [原文]心之志喜,故其声笑,笑者,气之升达而酣适也。肾之志恐,故其声呻,呻者,气之沉陷而幽郁也。肝之志怒,故其声呼,呼者,气方升而未达也。肺之志悲,故其声哭,哭者,气方沉而将陷也。脾之志忧,故其声歌,歌者,中气郁结,故长歌以泄怀也。

  【翻译】心的情志是高兴,所以他的声音是笑,笑是气上升通达畅快舒适。肾的情志是恐惧,所以他的声音是呻吟,呻吟是气下沉陷落忧郁。肝的情志是愤怒,所以他的声音是喊叫,喊叫是气开始升还没有到达。肺的情志是悲伤,所以他的声音是哭,哭是气开发下沉将要陷落。脾的情志是忧虑,所以他的声音是歌唱,歌唱是中气郁结,所以放声高歌以达到发泄胸怀的目的。
  {解读}五情,喜﹑怒﹑哀﹑乐﹑怨五种情感。此黄元御大师以气机升降解释情志变化之文,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原来,情志分而言之,则为五为七,合而言之则为一,总还是元气流动的不同表现形式。元气分可为二,为五,为万物,合则为一。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四圣心源》译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