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途中
发表于 2006/2/17 22:00:34
漫步居士 -* 未注册 *-
等级: 未知
信息:
威望: 未知 积分: 未知
现金: 未知
存款: 未知
贷款: 未知
来自: 未知
发帖: 0 篇
精华: 0 篇
在线: 0 时 0 分 0 秒
注册: 未知
造访: 未知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49 楼]
支持!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09/30 00:11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6字节]
漫步居士 -* 未注册 *-
等级: 未知
信息:
威望: 未知 积分: 未知
现金: 未知
存款: 未知
贷款: 未知
来自: 未知
发帖: 0 篇
精华: 0 篇
在线: 0 时 0 分 0 秒
注册: 未知
造访: 未知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50 楼]
我也加入!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09/30 02:38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0字节]
启玄子
等级: 新手上路
信息:
威望: 0 积分: 2
现金: 566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04 时 04 分 27 秒
注册: 2005/09/30 02:15pm
造访: 2006/01/22 07:41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51 楼]
支持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01 00:31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字节]
灵异怪医 头衔: 论坛版主
勋章:
等级: 论坛管理局局长[市局级领导]
信息:
威望: +5 积分: 2918
现金: 461 元
存款: 107233 元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山东青岛
发帖: 2593 篇
精华: 10 篇
资料:
在线: 407 时 59 分 13 秒
注册: 2005/08/17 02:34pm
造访: 2006/02/17 06:1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52 楼]
愿意用乌!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01 00:36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0字节]
金佛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12
现金: 1078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9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08 时 49 分 55 秒
注册: 2005/10/01 11:25pm
造访: 2005/11/24 01:0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53 楼]
不错!不错!同研《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02 07:45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62字节]
北京胥荣东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15
现金: 188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6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22 时 40 分 39 秒
注册: 2005/09/26 11:40am
造访: 2005/11/24 01:48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54 楼]
请问全部资料需要多少钱?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06 10:01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4字节]
一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0 积分: 348
现金: 22603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358 篇
精华: 1 篇
资料:
在线: 533 时 33 分 12 秒
注册: 2004/08/05 00:45am
造访: 2006/02/16 01:19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55 楼]
下面引用由北京胥荣东在 2005/10/06 00:01a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全部资料需要多少钱?
请问先生,是大成拳选杰先生门下的胥荣东吗?景仰好久了。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09 05:54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80字节]
北京胥荣东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15
现金: 188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6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22 时 40 分 39 秒
注册: 2005/09/26 11:40am
造访: 2005/11/24 01:48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56 楼]
我是选杰先生的弟子,希望在学术上互相交流!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10 09:33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2字节]
zhujiawang81 -* 未注册 *-
等级: 未知
信息:
威望: 未知 积分: 未知
现金: 未知
存款: 未知
贷款: 未知
来自: 未知
发帖: 0 篇
精华: 0 篇
在线: 0 时 0 分 0 秒
注册: 未知
造访: 未知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57 楼]
支持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16 06:24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字节]
rabbitws -* 未注册 *-
等级: 未知
信息:
威望: 未知 积分: 未知
现金: 未知
存款: 未知
贷款: 未知
来自: 未知
发帖: 0 篇
精华: 0 篇
在线: 0 时 0 分 0 秒
注册: 未知
造访: 未知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58 楼]
怎样才能获得资料?谢谢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25 08:42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1字节]
ccclAsa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11
现金: 363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1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03 时 54 分 39 秒
注册: 2005/09/27 09:34pm
造访: 2005/11/23 06:08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59 楼]
尚有陈苏生...为祝氏弟子,徐氏小圃亦为祝氏弟子,为上海医界璀璨之星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28 06:30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65字节]
北五味子 -* 未注册 *-
等级: 未知
信息:
威望: 未知 积分: 未知
现金: 未知
存款: 未知
贷款: 未知
来自: 未知
发帖: 0 篇
精华: 0 篇
在线: 0 时 0 分 0 秒
注册: 未知
造访: 未知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60 楼]
希望能为火神学术的发扬尽一分力,只是与您联系太麻烦,可否将您的资料发在咱们的网站上?如果需要费用可用付费可见的形似,您认为可否?我的联系方式:linalgq@sohu.com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道在途中
发表于 2006/2/17 22:01:12
北五味子 -* 未注册 *-
等级: 未知
信息:
威望: 未知 积分: 未知
现金: 未知
存款: 未知
贷款: 未知
来自: 未知
发帖: 0 篇
精华: 0 篇
在线: 0 时 0 分 0 秒
注册: 未知
造访: 未知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61 楼]
我要加入研究会,请把条件传给我E:linalgq@sohu.com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31 04:38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9字节]
8260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42
现金: 2105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41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35 时 13 分 04 秒
注册: 2005/03/13 00:42pm
造访: 2005/11/05 01:53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62 楼]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976&start=0&show=0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31 08:57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83字节]
8260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42
现金: 2105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41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35 时 13 分 04 秒
注册: 2005/03/13 00:42pm
造访: 2005/11/05 01:53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63 楼]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18&topic=1344&show=0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0/31 09:26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73字节]
96898769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11
现金: 1013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1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24 时 55 分 46 秒
注册: 2005/07/18 11:16pm
造访: 2005/11/30 05:39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64 楼]
好,支持,我加入。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1/03 06:39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2字节]
8260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42
现金: 2105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41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35 时 13 分 04 秒
注册: 2005/03/13 00:42pm
造访: 2005/11/05 01:53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65 楼]
要学中医,快去两西;
医道想深,精研火神。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1/03 08:22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4字节]
贾岸霖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13
现金: 392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1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02 时 29 分 38 秒
注册: 2003/05/21 08:32pm
造访: 2003/07/21 01:41a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66 楼]
太好了!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1/11 10:55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7字节]
贾岸霖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13
现金: 392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1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02 时 29 分 38 秒
注册: 2003/05/21 08:32pm
造访: 2003/07/21 01:41a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67 楼]
太好了!我也想加入,我的邮箱是 JAL6056@public.lz.gs.cn谢谢!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1/11 10:58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64字节]
张鑫
等级: 论坛普通学者
信息:
威望: 0 积分: 92
现金: 2693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89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51 时 11 分 13 秒
注册: 2004/06/30 10:25pm
造访: 2006/01/14 07:18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68 楼]
《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其实就是郑钦安本人对《伤寒论》和《金匮》的认识体会心得,学习郑钦安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伤寒杂病论〉,希望不要舍本逐末。
很是支持成立中医联合诊会,不知能否加入。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1/17 01:57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08字节]
8260
等级: 论坛实习生
信息:
威望: 0 积分: 42
现金: 2105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41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35 时 13 分 04 秒
注册: 2005/03/13 00:42pm
造访: 2005/11/05 01:53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69 楼]
卢崇汉先生在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讲座《业医感悟》的文字整理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2/13 03:11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60字节]
Xxman2002
等级: 论坛普通学者
信息:
威望: 0 积分: 71
现金: 722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68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02 时 55 分 51 秒
注册: 2005/08/14 00:10pm
造访: 2005/12/0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70 楼]
有意思
有意思
要是开工资算我耍阳药一个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5/12/13 04:06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65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71 楼]
安迪光 男,回族。1929年生,生于河北保定。研究员,回族名为艾·努·安迪光。1945年于重庆成达师范学校阿拉伯文专科班学习,1947~1952在兰州大学学习期间,从师老中医王静山学习,曾任学校《伊斯兰》月刊主编。后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曾在《中医杂志》等刊物任职,对中医的哲学理论及回族民族医学进行了研究,主张一体多元化的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回回医学是消化吸收、继承古希腊医学的主要内容的阿拉伯医学与古代中医学的融合,是“东西合壁”的产物。他认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实为我国所有兄弟民族共创和各种医药养生经验与理论的结晶,倡导必须在医疗实践中,按照自身的规律协同发展和创新,致力于回回医药学理论与实践、整理;对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也有一定研究。
他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回回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写有《论东西方医药文化高度结合的历史经验》《中国回回医学史稿》《回回医学临证举要》《六经辨证医案》《试解吉益东洞之疑》等论文。他曾于1994年应邀参加由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与美国中医药学研究院在北京合办的学术交流,并在会上获奖。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1/12 07:50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937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道在途中
发表于 2006/2/17 22:01:58
医海学子
等级: 论坛普通学者
信息:
威望: 0 积分: 72
现金: 1644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黑龙江
发帖: 60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23 时 52 分 41 秒
注册: 2005/12/03 10:06pm
造访: 2006/02/16 00:40a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73 楼]
支持在支持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1/13 06:14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0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74 楼]
截至目前,火神派的资料交流地域范围几乎遍及全国的每个省份。还在继续上升发展的趋势。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1/13 07:40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82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75 楼]
http://www.37tcm.net/bbs/html/34/1749.html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1/16 09:21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2字节]
czphx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0 积分: 360
现金: 48 元
存款: 14400 元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福建漳州
发帖: 210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160 时 16 分 12 秒
注册: 2005/12/15 02:51pm
造访: 2006/02/17 09:29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76 楼]
加入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1/17 00:07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5字节]
小鸡捉老鹰
等级: 论坛助理讲师
信息:
威望: 0 积分: 247
现金: 236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42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36 时 03 分 07 秒
注册: 2004/12/30 03:11pm
造访: 2006/01/20 00:17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77 楼]
成立了没有?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1/18 05:49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1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78 楼]
还在筹备中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1/22 08:24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0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79 楼]
“唐火神” 水井街上,有一位儒医唐步祺。步祺先生是四川荣昌(永川)人,潜心医术,经验丰富,善用“扶阳”类热性药品(如生姜、附片之类),味少而量重,被人称为“唐火神”,尤精于治疗中老年人虚弱病症(亚健康体质)、咳嗽、哮喘、虚痨慢性病等。他用药精,颇享盛誉。先生既明医理,又多实践,后来陆续写作出版了《咳嗽之辨证论治》《医理真传阐释》《医法园通阐释》《伤寒恒论阐释》等专著。80年代以后,“唐火神”应邀去德国治病,由于疗效显著,很在德意志“火”了一把,还收了一些碧眼金发的女弟子传授中医药学。后来水井街拆老街,唐先生迁至交大广厦小区,依旧有患者老远地驱车来求医。
- 2005年11月20日02: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蒋维明 《水井街,本色忆念 》文中的一段 http://news.sina.com.cn/o/2005-11-20/02587485665s.shtml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1/23 08:26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743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80 楼]
非常对话:秉持中医的精神http://www.newssc.org/gb/Newssc/meiti/cdwb/a/wbrw/userobject10ai890133.html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1/24 07:00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99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81 楼]
以擅用热药著称的四川医家 所谓热药,即姜(干姜、生姜)、肉桂(桂枝)、附子之类性味大辛大热之品,其功能大补元阳、回阳固脱、逐阴散寒,挽阳气于既倒之际,回元气于乌有之乡。按照中医药理论,此类药物一般多用于亡阳、阳虚、阴寒内盛之危重急证。然而,由于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地理气候潮湿,寒湿之邪伤人甚伙,因而,从历史上到现今就出现了一批擅用热药治病,屡起沉疴的所谓“火神派”医家。由于善于运用,其临床疗效卓著,从而在医林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其代表人物有宋代的石用之,清代的郑钦安、温汝凤,民国的卢铸之、祝味菊,现代的戴云波、吴佩衡等等。 一、被誉为“担头三斗火”的石藏用 石用之,名藏用,宋代人,其生平里籍皆不可考。石氏曾挟医技游于京师,声名甚著。其治病喜用热药,认为:“今人禀赋怯薄,故按古方用药多不能愈病。非独人也,金石草木之药亦皆比古方弱,非倍用之不能取效。”(宋·张杲《医说》),有名晁之道者,甚服石氏之论,常服丹药,至晚年乃病,盛冬伏于石上为寒气凌侮而殁。由此可见石氏之论亦有偏执之弊。其时有阆中县人陈承者,亦名医。然喜用凉药,与石氏形同对照。故俗谚戏云:“藏用担头三斗火,陈承箧中一盘冰”。可见二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二、被尊为四川医林“火神派”鼻祖的郑钦安 郑寿全,字钦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殁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一说卒于宣统三年(1911)。邛州(今四川邛崃县)人。早年师从于双流县名医刘芷塘,尽得其传,并熟读精研《周易》、《内经》、《伤寒论》,从而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尤于《伤寒论》有独特见解。24岁时即悬壶于成都,以其精湛的医理和重剂热药屡愈疑难大病,而誉满蓉城,踵门求其治者络绎不绝。及至中年,乃授徒讲学,并著书立说。其著作计凡3种:《医理真传》(1869年刊),阐述中医基础理沦及郑氏辨病认证总法——阳虚、阴虚;《医法园通》(1874年刊),为阐述内、妇、儿科诸杂病的辨治和郑氏临床经验总结之作;《伤寒恒论》(1894年刊),系郑氏注释的《伤寒论》,并为其学术理论基础和学术思想的依据。 郑氏的学术思想甚为独特。他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因而,疾病只有两大类——阳虚、阴虚,且以阳虚最多。他说:“发病损伤即有不同,总以阴、阳两字为多。阴盛则阳必衰,阳盛则阴必弱,不易之理也”(《医理真传》卷二),“即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同上)。对阳虚之证,郑氏必用桂附之热药大剂以救阳。他说:“不知桂附干姜,纯是一团烈火,火旺则阴自消,如日烈而片云无。况桂附二物,力能补坎离中之阳,其性刚烈至极,足消僭上之阴气。阴气消尽,太空为之朗廓”(《医理真传》卷一)。郑氏此说,是对张景岳《大宝论》中“阳非有余”及“阴以阳为主”等学术观点的继承与发挥。 在辩证上,郑氏尤为奇特:如对满口及齿缝流血、面赤、身大热、气喘痰涌、舌苔黄润、脉劲大如石的实热、热证,只要不出现口渴饮冷,且二便自调、舌苔不干黄或焦黄无津者,皆可目为阳虚。他说:“病虽舌见黄苔,无论干黄色、润黄色、老黄色、黑黄色,并未见口渴饮冷,烦躁恶热,便闭等情,切不可便谓火旺热极,当于阳虚真气不上升处理会”(《医法园通》卷三)。此种理论认识确与一般看法大相径庭,是郑氏独到的临床心得总结。虽然郑氏亦重视阴虚(实乃实热证),然其诊视绝大多数病证皆以阳虚论处。在处方用药上,郑氏除使用自拟的几首桂附温阳方和几首时方外,其余皆使用《伤寒论》原方,而且常用的仅数方而已。凡外感,多用麻黄汤、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中焦,用理中汤、甘草干姜汤、黄芪建中汤等;治下焦,用四逆汤类。若是阴虚,在中焦用白虎加人参汤、三承气汤,在下焦用黄连阿胶汤,且其常用加减药物尚不及《伤寒论》所用的一半。 郑氏的临床治验,在其著作中少见有记载,今仅从《伤寒恒论》卷末附录的“麻脚瘟说”中可窥见一斑:“夫麻脚瘟者,人身卫外之阳不足,猝为阴邪所闭也。然有吐有泻,皆是阴邪已犯中宫,上下逼迫,而人身元气系在后天,顷刻将元气剥尽,能令人死。余曾救治多人,一见此症,即用大剂回阳,可以移危为安。如斩关丸、四逆汤,皆神效之品。”故尔后来四川医界咸尊郑氏为“火神派”之鼻祖。当今,崇尚郑氏之学而步其后尘者,不仅专用热药疗病,且所用药物剂量之大,令人咋舌。其所用处方无论何症,凡外感病不出麻黄汤、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外,凡内伤杂病不出理中汤、甘草于姜汤、四逆汤三方之外,但其疗效确实迥异于常法,此中至理和经验,确有值得加以探讨研究之处。 三、被称为“祝附子”、“吴附子”的祝味菊、吴佩衡 祝味菊(1885-1951),四川成都人。先为蜀中名医,曾任四川省立医院医务主任、成都市政府卫生科长。后移居上海,执教于上海国医学院并行医。其学术上主张中西医汇通,互补短长。其著述有《伤寒质难》等5种刊行于世。 吴佩衡(1886~1971),四川会理县人。先行医于川西南一带,声誉甚隆,后南入滇中,执业于昆明。吴氏曾创办“云南中医药专科学校”,解放后担任过“云南中医学院”院长等职,誉满滇昆。著有《伤寒论新注》等。 祝、吴二人皆以擅长用大剂姜、桂、附等辛热之品,故有“祝附子”、“吴附子”之美誉。 四、“卢火神”与“戴乌头” 卢铸之(1876~1963),四川德阳人。戴云波(1888-1968),四川邛崃人。卢氏甚为膺服郑钦安之温阳学说,并予以发挥。他认为:人生立命乃心火、肾阳,故只有补火消阴才能却病延年。所以,他在临证中善用大剂量的附子、干姜、肉桂之类辛热药以扶刚逐阴。屡起沉疴重证,被时人尊之为“卢火神”。 戴氏在学术思想上亦重视阳气。认为凡外入之风寒湿邪气,非用辛温大热之品不能逐之。故他极擅用乌头配合附子、姜、桂、麻黄之类大辛大热之品治疗风寒湿痹证,其疗效显著,故有“戴乌头”之誉。其晚年研制成功的成药——乌头Ⅰ号、Ⅱ号,乃《金匮要略》的乌头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而成的“乌附麻辛桂姜草汤”,此方已被收入全国中医高等内科教材中作为新创的效验方。 作者赵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1/25 07:35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862字节]
瞽者
等级: 论坛助理讲师
信息:
威望: 0 积分: 126
现金: 3143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11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25 时 01 分 08 秒
注册: 2005/12/10 07:46am
造访: 2006/02/17 03:17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82 楼]
生姜能归入热药?火神派,你总要神得有点常识吧。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1/26 01:00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6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83 楼]
药物名称: 生姜
药物别名:
英文名称: shengjiang 说 明: 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用作用: 1,发汗解表:适于风寒感冒的轻证。
2,温肺止咳:可治风寒客肺,咳嗽痰多。
3,温中止呕:主治胃寒呕吐,适当配伍,可用于多种呕吐。
用法用量: 3-10g。生姜汁3-10滴,冲服。
注意事项: 本品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及热盛之证忌用。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1/28 07:38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03字节]
专门转贴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0 积分: 307
现金: 3290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40 篇
精华: 0 篇
资料:
在线: 21 时 45 分 17 秒
注册: 2006/01/20 00:03am
造访: 2006/02/15 11:16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84 楼]
药物名称: 生姜Q>usQ8
药物别名:Y&u
英文名称: shengjiang说 明: 辛,微温。归肺,脾经。n'F1*L
功用作用: 1,发汗解表:适于风寒感冒的轻证。>D1w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2,温肺止咳:可治风寒客肺,咳嗽痰多。<}#VI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K@
3,温中止呕:主治胃寒呕吐,适当配伍,可用于多种呕吐。%d~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BaE
用法用量: 3-10g。生姜汁3-10滴,冲服。i&]
注意事项: 本品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及热盛之证忌用。S
道在途中
发表于 2006/2/17 22:03:15
DSAASD
等级: 论坛助理讲师
信息:
威望: 0 积分: 180
现金: 2585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阳江
发帖: 165 篇
精华: 1 篇
资料:
在线: 43 时 20 分 34 秒
注册: 2005/12/25 02:31pm
造访: 2006/02/14 09:56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85 楼]
应该,请速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2 02:13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9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86 楼]
祝味菊(1884~1951年),别号傲霜轩主,浙江绍兴人。其治首重阳气,谓“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正旺一分,则邪却一分”,临证好用温热重剂。因善用附子,人称“祝附子”。上个世纪30年代他称誉上海。 祝先生曾诊治儿科名医徐小圃(1887~1961年,为祝先生莫逆之交)的一位哲嗣。时当夏季,该患儿尚幼,患了伤寒病,徐先生自为诊治,患儿却几濒于危。亲友建议请祝先生会诊一决。初,徐先生以为,祝先生人称“祝附子”,治此患热病小儿,必用温热药,则无疑抱薪救火,未同意。但患儿病愈危,几将奄奄一息,亲友又竭力敦促;祝先生虽未抱希望,但也未再固辞。果然,祝先生诊毕处方第一味主药即为附子。徐先生意此患儿再无生望,便闭门入寝,以待不幸消息报来。祝先生则亲自煎药,灌药,观察病情,一夜未闭目。至拂晓,患儿已大为好转,徐先生在家人敲门报信时,跃然而起,急问:“何时不行的?”既知情,始知并非如己之所料。 后来患儿完全康复,徐先生摘下自己“儿科名医”的招牌,登祝先生门执弟子礼,祝先生又惊又敬,自是不允,只答应相互取长补短。待徐先生令郎成长后学医必厥尽绵薄,誓不负徐先生厚望。由此,徐先生也由主清凉变为主温热而名著于时。
更详细的: 文章来源: -名老中医之路
〈徐小圃先生治学二三事〉作者:江育仁 [徐小圃先生小传] 徐小圃(1887~1961),名放,上海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弱冠时即出而问世,并名扬沪滨。后得山阴祝味菊先土善用温阳药的经验,运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苦,用药果敢审慎,屡起沉疴。晚年医名更著,求诊者曰盈门庭。积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徐小圃先生初受业其父杏圃公,弱冠时即悬壶问世,为当代著名的儿科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独具创见的学术思想,尤以擅用温药而名噪海上。先生能广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患,由于认病辨证精确,处方善以化裁,配伍灵活,因此,经先生起沉疴、愈废疾者,实不遑计之。特别在晚年,求诊者曰盈门庭,其中不少险逆病例,先生虽明知其险而难治,犹必殚精竭虑,为之立方而后安。使获驹贿不以为喜;即致不治,亦不辞怨谤,从不肯随俗俯仰,一 切从求实出发。尝谓:“医乃仁人之术,既要有菩萨的心肠,又要有英雄的肝胆。”此语实为绳医之座右铭也。 先生及门弟子,遍及海内。哲嗣仲才、伯远,均克绍箕裘,能传衣钵,亦上海之现代名医。余负笈上海中国医学院时,从先生游,临证未及一载,“八·一三”事变爆发而终止实习,未能深入堂室,迄今常引为遗憾。所得者,仅属徐帅之万一耳!故自惭所学者,有若小巫也。 从主“清”到主“温”徐老在行医之初,也曾偏重于“小儿纯阳,无烦益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以及以“小儿热病最多”为指导思想,所以治疗用药方面,是按温病学的理法方药为准则的。后来,却一跃而转为外感广用麻、桂,里证重用姜、附的崇尚《伤寒论》的一方一药。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先生的一位哲嗣,正在婴幼儿时期,有一年的夏季,患了“伤寒病”。徐老亲自为之诊治,但病情曰进,恶候频见,几濒于危,盒家焦急,徐老亦感棘手。当时,家属及诸亲好友,均向徐老建议,曷不请其道友祝味萄先生会诊一决?徐老慨然叹曰:“我与祝君虽屈莫逆之交,但学术观点不同,他擅温阳,人称‘祝附子’。今孩子患的是热病,若祝君来诊,莫非温药而已,此明知其‘抱薪救火’,我孰忍目睹其自焚耶!”又逾曰,患儿几将奄奄一息,亲友竭力敦促,与其束手待毙,何妨一试究竟。徐老至此,当不固辞,但亦无所抱望也。迨祝老诊毕处方,果然不出所料,第一味主药就是附子。徐老即闭门入寝,等待不幸消息报来。而祝老则为之亲自煎药,守候病榻,自己奉药喂灌,夜未闭目,以观察病情演变。至东方拂晓,患儿身热渐退,两目张开,吞药服汤可自动张口。再给米汤喂服,已表示有饥饿之感。及至患儿安然入睡,祝老才和衣倒榻休息,盒家无不欣喜自慰。徐师母即至徐老寝室,敲门报喜。当徐老听到门声时,即跃然而起,急问 “何时不行的”?迨启门见其老伴脸带春风,喜形于色,并告以病已好转,始知并非自己之所逆料。乃同往病室,细审病情,与昨曰之情况,竟判若两人矣。再回顾榻旁,祝老鼻息浓浓,安入梦乡。虽由衷感激,亦不敢扰其清梦。于是含笑回房,加高其枕,坦然无忧地睡其大觉。 徐老在其孩子完全恢复健康后,百感丛生,谓其家属曰,“速将我‘儿科专家’的招牌拿下来,我连自己的孩子都看不好,那里够得上这个‘儿科专家’的资格!我要拜祝兄为师,苦学三年,学成后再开业行医不迟。”意颇坚决,竟亲自登门执弟子礼。祝老既惊又敬,扶之上座,曰:“我你是道中莫逆之交,各有 各的长处,也各有片面之见,兄之治学精神,如此令人敬佩,吾将何辞以对?若对我祝附子有兴趣的话,今后将与兄切磋,相互取长补短。今如此称颂,则将置我于何地耶!如蒙垂青,待令公郎成长后学医,吾必厥尽绵薄,誓不负老兄之厚望也。”所以其哲嗣仲才,伯远后来均受业于祝味菊先生门下。从此,小圃先生即由清凉派转为温阳派而名著当时。这就是先生在学术思想演变的一段历史。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03 07:14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247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87 楼]
李可老中医运用附子的经验 --------------------------------------------------------------------------------
---仲景在1700多年前,已取得了临床应用乌附剂的成功经验:-、凡乌、附类方(附子汤除外)炙甘草为乌附之两倍,甘草善解百毒,甘缓以制其辛燥;二、蜜制川乌、蜜为百花之精华,芳香甘醇凉润,善解百毒,并制其燥性;三、余药另煎,取汁与蜜再煎,中和毒性,使乌头之毒性降至最低点,而治疗效能不变。 为确保万无一失,余从60年代起,又加3条措施:1、凡用乌头剂,必加两倍量之炙甘草,蜂蜜150克,黑小豆、防风各30克;凡用附子超过30克时,不论原方有无,加炙甘草60克,即可有效监制。 2、凡剂量超过30克时,乌头剂,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3次服,煎煮时间3小时左右,已克有效破坏乌头碱之剧毒。附子剂用于慢性心衰,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2-3次服。危急频死病人,使用大剂破格揪心汤时,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寻常规,以救生死于取刻,此时,附子的毒性正是心衰病人的救命仙丹,不必多虑。 3、余凡用乌头剂 ,必亲临病家,亲为示范煎药,病人服药后,必守护观察,详询服后唇舌感觉。待病人安然无事,方才离去。 以上是我一生运用乌附剂攻克医学难题的一点经验、心得,仅供青年一代中医临证参酌。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04 08:05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068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88 楼]
云南名医李继昌
李继昌(1879~1982年)字文祯,生于昆明。祖籍江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辖),出身中医世家。远祖李沐辛为明末名医。嘉定屠城时,举家西迁到澄江,后又迁昆明。其父在民生街宽巷口开业行医,以医术高、医德好名重当时。李自幼接受父亲严格教导,13岁即入正义路衡源号中药店为徒,历时5年,遍识中药之性,博览中医学典籍,18岁,于华山南路四吉堆独立行医。 李继昌不为家学所囿,潜心研讨中医各派之说,融汇贯通。他对西医不持偏见,于1907年入法国医院附属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西医,上午勤学,下午行医,历时五年,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因其积极汲取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和医疗理论之所长补己之不足,而成为云南中西医结合先驱之一。 云南“重九”起义期间,他率家人、徒弟积极救护革命军伤员。之后他不问俗事,潜心于医疗事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慷慨捐款支援前线。 为了使中医发扬光大,他收徒二十多人悉心传授。又与中医同仁共创中医讲习班,建中国神州医学会云南分会,主办《神州医学报》,广泛进行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云南和平解放后,李继昌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云南省及昆明市分会名誉理事长,昆明市盘龙区医院院长,还历任云南省一至四届政协委员。他以各种形式悉心培养医务人员,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医疗骨干。1956年,他将家藏中医学典籍595卷全部捐赠国家,其中最珍贵者为《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古版本一部计214卷和《滇南本草》手抄本。此举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称道,省卫生厅给予奖状锦旗予以嘉勉。 在漫长的行医生涯中,李继昌医术日臻精湛。他临床诊断一丝不苟,审证确切才言治,他十分注意人体本身之正邪消长,认为“有邪必先祛邪,祛邪不可手软;邪去然后扶正,正虚特者世,亦当扶正祛邪并用。”还进一步探究天人关系之协调,因昆明风多湿盛,故祛邪时尤应注重祛风除湿两个方面。 李继昌最擅长妇科和儿科,他认为调理妇科气血,重在调理脏腑功能;而脏腑之中,又重在肝脾两脏;肝脾之中,又以调肝为主。至于儿科,他以“痧中伏痧”配合“刮痧”治疗麻疹;至于紫斑,他不治血而治虫,驱虫又重调肝健脾;他制成的“鸡肝散”是治疗小儿疳积虫症的良药,“英雄独一丹”,则于跌打损伤、止血化瘀等症效果颇佳。 李继昌注重医理的探讨,其中,《伤寒衣钵》一书,汇集历代关于《伤寒论》的数十种注释,将著名瘟病学典籍与自身心得融为一体,对外感热病之诊治加以提纲挈领的论述,有一定的学术价值。1978年整理出版的《李继昌医案》,汇集其一生的医学经验。 李继昌重医德医风,立一座右铭:“人无贫富,求无不诊”;对贫穷患者,不仅“义诊”,还馈赠药物。解放前,云南疫病流行,他多次率徒巡回医疗,治愈很多患者。因他排行第三,时人尊称他为“李三先生”。 1982年11月28日,李继昌病逝于昆明,享年103岁。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6 08:56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354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89 楼]
李继昌先生治疗头痛医案赏析
邢斌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中医科
李继昌(1879年~1982年),云南昆明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尊翁为名医李明昌。李氏一生钻研《伤寒论》与温病学说,曾任昆明市盘龙区医院院长,所著《李继昌医案》选案132则,汇集了这位百岁老人诸多的临床经验。李老辨证入微,善于在细微处探求疾病的真相,用药简明不繁而奏效颇佳。故其医案可师可法,值得后学揣摩再三。今举其头痛医案作一分析。
1.王某,男,35岁,1946年初秋来寓就诊。自诉3月前患风寒感冒后即感头痛,忽左忽右,经常发作,迄今末止。前医曾作火炎于上而投过清凉之剂,疼痛反增,不分昼夜,时重时轻,坐卧不宁。病急则杂药乱投,总难奏效。切其脉,左右俱浮,两寸兼紧,舌苔薄黄。知为风寒火郁之证。盖头为人身诸阳之会,患者初感风寒之际,未能及时汗解,更进以凉遏之品,致风之邪愈加冰伏难除,阻于经络,郁遏清阳之气不得宣畅,反化火上冲而成此证。脉浮兼紧者,风寒之邪外束也,阳郁化火则舌苔薄黄。法当疏散风寒,宣解郁热,但病程已久,唯恐单用内治其力不支,乃采用内外合治之法。内服方:川芎2钱、吴白芷2钱、生姜2片、薄荷2钱、羌活1钱、菊花2钱、防风1钱、炒黄芩1钱、陈茶2钱。外用方:蚕砂2两,清水煎煮,俟药汁将干,将蚕砂并汁摊开于新布上,包扎痛处,每日换药一次。经外治半月,服药十剂后病即痊愈。
本案外感头痛反复治疗,历3月而不愈,当责之其受病之初应汗而未汗,反进以寒凉之品,冰伏其邪,以致清阳之气不得宣畅,化火上冲而头痛难愈矣。患者病史及既往用药是辨证依据之一,而李老尤善于在舌脉中探求病机真相。患者脉浮紧,断为风寒外束;苔薄黄,为阳郁化火明证。治疗上一面散风寒,一面解郁热,又以蚕砂外治祛风清热,用药不繁而取效颇佳。
2.周某,女,25岁。患头痛不寐半月余,其症右侧卧则左侧头痛,左侧卧则右边头痛,仰卧则前额疼。冷汗出,腰酸痛,白带甚多,如涕如唾,月经量极少,面白无华,唇淡不荣,脉沉弱无力,两尺尤甚。此为肾精大亏,冲任虚损之候。经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亏虚则经少而带多,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是故偏左而右侧头痛,偏右而左侧头痛,法当直补其肾,嘱其每日炖服鹿角胶5钱,勿须再用他药,经治十日,头痛即愈,余症亦有好转。
头痛虽以实证居多,但亦不乏虚证者。本案患者头痛以右侧卧则左侧头痛,左侧卧则右边头痛,仰卧则前额疼为特征,显然是虚证表现。又伴有其他肾虚表现,故李老只用一味鹿角胶填精益髓,治疗10日,竟获痊愈。再如李老治何某案。患者头空痛日久,屡治不愈,脉沉弱无力,尺部更甚,目眶青晦,舌质淡嫩,苔薄白,此亦属肾精亏虚,髓海不足之疾。令其每日服用牛脑2市两,炖吴白芷末2钱,服经半月,头痛果愈。牛脑为血肉有情之品,长于填精补髓;吴白芷为升发走窜之药,擅止诸般头痛。二药合用,有填其下而达其上之妙。可见药不在于多,而在于切中病机。
3.吴某,男,28岁。头痛欲裂,烦闷不安,大便燥结,苔黄,脉数而坚,乃痰浊不降,肝火上冲之疾,欲清其上,先畅其中通其下,以平肝降逆、涤痰泻火为法。方用:羚羊角7分(磨汁兑服)、旋覆花4钱、代赭石5钱、法半夏3钱、酒大黄2钱、元明粉2钱、玄参4钱、杏仁3钱、秦艽3钱、生牡蛎5钱。上方仅服3剂即便通而头痛止。
本案头痛剧烈,而见大便燥结,烦闷不安,苔黄,脉数而坚,风、痰、火为患显然。治疗除一般的息风、化痰、泻火外,必须攻下阳明腑实,正脉案所谓“欲清其上,先畅其中通其下”之意。用药则羚羊角、代赭石、生牡蛎平肝降逆;旋覆花、法半夏、杏仁涤痰畅中;酒大黄、元明粉泻热通腑;玄参增液,秦艽通络;药味不多,但均为得力之品。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可师可法。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6 08:57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3113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90 楼]
湖南名医朱卓夫
朱卓夫(1893~1969) 字先敬,湘潭县歇马乡沿江村红米冲人,少家贫,受宗族资助,读私塾10年。民国3年(1914),师事湘乡名医易弗亥,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经典医籍,临床实践,每诊多验。学成,回乡行医,自撰一联作座右铭:“常将人病如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临床辨证,心细胆大,常言:“病到危时须胆壮,壮胆之中要小心”。立法主温补,护阳气。他认为“人生难得者是阳,易失者亦阳。阳来则生,阳去则死”。施方喜用附子,有“朱附子”之称。处方宗验方,对时方亦择善而从,常化裁古方,独出新意。民国18年,参加县中医师考试,获第一名。湘乡、长沙、新化等地求医者不绝,常外出行医。妻、媳患急症,朱远从外地行医,未能及时返回,致耽误治疗而死。当地民众叹说:“一生救人命,婆媳却无医”。1957年,任湘潭市中医院业务院长,次年获省名老中医称号。1959年,受聘为省中医药所特约研究员。被选为市第一至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人大常务委员,市政协常务委员。多次被评为省、地、市先进工作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累遭批斗,身体受到摧残。尽管如此,仍抱病拄棍为人治病。一次,某病危,亲属恳切求医,他让人背负作最后一次出诊。1969年去世。1979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临证心得》,《朱卓夫医案52例》载《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生平事迹载入《新中国名人录》。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6 09:41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176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91 楼]
蒲志孝先生—— 肉桂、干姜、附子保胎举隅
肉桂、干姜、附子习惯被烈为孕妇慎用药。但在临床中,用之得当,不但不伤胎,不引起流产,反而起到安胎、助长胎儿发育的作用。兹举数例如下。
阳虚中寒、逐寒安胎 刘某,女,28岁。1971年春,因患肾炎来诊。自述浮肿,腹胀呕吐,身倦怠、不思食已10余日,诊其脉微弱欲绝,望其面色苍白微浮,舌苔白滑、舌质淡白,一派中虚寒盛之象。又因其停经40余日,虽无脉象可凭,但亦不应将妊娠排除于外,先用香砂六君子汤温中止呕。服后竟无寸效。由此考虑到中阳式微,非离照当空,岂能驱除阴霾,用加味附子理中汤:附子6g,干姜6g,党参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0g,焦三仙30g。1剂后,呕吐减大半,自觉精神略有好转,从病者反应似乎病重药轻,乃加大干姜、附子至各10g,又加入肉桂10g。服药后病人呕吐全止,肿胀消除大半,精神转佳。服2剂后病人停药3天,上述诸症复发,又服上方,前后1个月,服10余剂,诸症俱除,面色红润,脉现滑象,而腹中亦似有动感。前后服干姜、附片均超过300g。不但不伤胎,病者自己感觉服药后胎动似乎较不服药活跃一些。
药误伤阳、回阳保胎 魏某,女,27岁,1976年3月来诊。孕已7个月,1个月前发寒热,某医以荆防柴芩发之,寒热间歇1日,药停即发。又以上述药发之,寒热反加。改求他医,以为春温,改用金银花、连翘、黄芩、僵蚕、香豉等药辛凉发表亦不效,有云营卫不和以桂枝汤治,有云中气不足以小建中汤治,前后更医四人,延时20余天,而寒热加剧反增大便秘结,遂用脾约丸润而下之,药后病者寒热更增,寒时面色、口唇皆青黑,虽重被不暖;热时如在蒸笼之中,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每日发作3次,且大便频频欲解,至圊则无,每天至圊10余次。
诊时病者发热刚过,自诉每次先寒后热,寒冷时如在冰雪之中,甚则牙关、全身皆颤抖不能自持,前后10余分钟或20分钟,寒过则发热,如在蒸笼之中,轰然发热,随之虚汗全身,衣被尽湿,已4天。自觉倦怠至极,挪动手足皆觉吃力。腰及小腹坠胀,无力起坐,只想平卧,又恶风。觉风寒彻骨,每日虽发热,而两足始终冰冷。诊其脉象沉而小,幸尺部尚有,望其脸色嫩红,舌苔白而厚腻,舌头略红,小便频而少,有时仅数点而已。显系过用苦寒发散,清下时近1月,其阳受损有虚脱之势,考虑阴液、真阳两伤,又怀孕已8个月,拟用气阴两固,并加附子以固将脱之阳气。药用:黄芪30g,党参30g,五味15g,麦冬15g,当归10g,白芍10g,熟附子5g,大云15g,黄芩5g,菟丝子15g。
二诊:寒热稍减,思食但量极少,精神转佳,但两脚仍冷如冰,汗仍多。上方减黄芩,熟附子增至10g,药后寒热每日发作仅1次,较以前轻微时间亦缩短,脚仍冷,舌苔转微黄。
继服上方至第3剂,寒热止,虚汗收,两脚转暖亦不畏风,饮食大增,腻苔退至舌根部。上方将熟附子减至5g又服2剂,自觉康复,调养半月后参加工作,1976年4月下旬顺产一男婴。
气虚挟湿、祛湿安胎 彭某,女,27岁。1990年6月来诊。自述怀孕已6个月,近几天下午胃中烧灼作痛,小腹坠胀,晚上不敢进食,进食则胀满不能入睡,大便秘结,两腿酸软无力。诊其脉象虚大,重按即无,舌中心白而厚腻,诊为气虚下坠,湿阻下焦。用补中益气汤升举,使气机一畅则胃中烧灼小腹坠胀自然一齐消退。药用:升麻10g,党参25g,黄芪25g,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0g,焦三仙30g,陈皮10g。连进2剂,药后病者谓上午腹部胀痛轻微好转,下午胀痛如故。见其舌苔厚腻有增加趋势,看来仅用升举不能化小腹之寒湿,非用辛热之姜、桂、附方可收功。在上方中加肉桂5g,干姜5g,附子5g,虑及盛夏酷暑又恐化热太过,少佐黄连5g以制其燥,连进2剂,病人谓服药后,烧痛、下坠好转十分之八九,大便转畅,但停药2天后又有反复,遂将肉桂、干姜、附子、黄连皆减至3g,连服20余剂,病情基本稳定。
上述三种情况,是我们用姜、桂、附保胎的典型病例。至于在某一阶段偶用一两次姜、桂、附则因不典型,故不在此列。我们的体会是:
(1)凡属阳虚寒盛而危及胎元者,用姜、桂、附不但不伤胎而且有助于胎儿的发育,如久雨之天,阴霾过盛,则草木不长,一旦离照当空则万物欣欣向荣。
(2)孕期过用苦寒损及胎元者,用参芪虽然补气助胎,如用春日之阳,欲化严冬之冰,但毕竟病重药轻,非用大辛大热之姜、桂、附不足以逐其寒,回其阳。
(3)在盛夏酷暑用姜、桂、附时,宜稍用黄芩、黄连监制其性,这是因时制宜。
在临床中,我们使用姜、桂、附助胎、保胎的病例不少,无一例偾事者。可见妊娠期间只要姜、桂、附用之得当,无伤胎之弊。姜、桂、附实为救实寒伤胎之要药。早在《金匮要略》的妇女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中有:“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又有“妇人妊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再有“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等条文。而后人将其引为禁用药或慎用药,殊属欠妥,我们认为应该纠正这种偏见。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6 09:42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076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92 楼]
危证难病倚附子--徐小圃
编者按:徐小圃(1887-1959),名放,上海宝山人。幼承家学,尽得其父杏圃公之传,擅长治疗儿科痧痘惊疳,经验宏富,声誉卓著。徐氏行医之初,曾偏重于“小儿纯阳,无烦益火”的理论,用药主“清”。后来由于其子患“伤寒病”垂危,请挚友祝味菊先生诊治,用附子等药化险为夷,乃虚心向祝氏求教,从此外感广用麻桂,里证重用姜附,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温阳派大家。
徐氏用附子的指征是:神疲、色晄、肢清、脉软、舌润、小便清长、大便溏泄不化,但见一、二症,便放手应用。用药果敢及时,毫无患得患失之心。其用附子,常与潜阳药磁石、龙骨等配伍,可能得之于祝味菊先生。
本文原作者是徐小圃先生哲嗣徐仲才教授。
附子,辛、甘,大热,入十三经(十二经加督脉经)。功能去表里沉寒,逐水气,治四肢厥冷、沉重,骨节疼痛,腹痛,遗精,下利,恶寒,制浮阳虚热。若与补气药同用,可追复亡失之元阳;与补血药同用,可滋补不足之真阴;与发散药同用,能逐在表之风寒;与温里药同用,能祛在里之寒湿。先父用附子的指征是神疲,色晄,肢清,脉软,舌润,小便清长,大便溏泄不化,但见一、二症,便放手应用。他认为既有所见,自当大胆应用,以求心之所安。常谓:“宁曲突徙薪,勿焦头烂额。”“阳虚症端倪既露,变幻最速,若疑惧附子辛热而举棋不定,必待少阴证悉具而后用,往往贻噬脐莫及之悔。”因此,他临床应用附子的范围较广,且果敢及时,毫无患得患失之心,而以辨证精细,审证明确为前提。至于川乌头,与附子同属一物,以散寒止痛见长,多用治于寒证腹痛等疾患。
如一病儿,外感风邪,发热四日,多汗肢冷,面晄神烦,畏寒踡卧,小溲清长,舌苔白,脉濡数。治以温潜解肌。药用:川桂枝、白芍、黄厚附片、活磁石、煅龙骨、煅牡蛎、生姜。二剂后热退肢和,诸症悉除而愈。
编者按:此桂枝加附子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例。
又如一病儿,丹痧密布,遍体肌红,身热汗微,喉关白腐,脉濡数,病已四日,白苔未化,不渴溺清。乃阳虚之质,感受时邪,治予兼顾。药用:荆芥穗、炒防风、牛蒡子、射干、马勃、蝉衣、桔梗、甘草、黄附片、活磁石。
编者按:体质学说有“从化”之论,一般而言,阳虚体质容易感受风寒之邪,阴虚体质容易感受风热之邪,但此其常也。临证也有阳虚体质感受风热时邪,本案就是例证。本书主编也有银翘桑菊合附子细辛同用治疗阳虚体质感受风热之邪的案例。
又一病儿,白喉五日,咽喉蒂丁块状白腐,两项肿胀,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头汗涔涔,哮咳音嘶,气急鼻煽,四肢厥冷,心烦不安,舌苔白腻,脉细弱。时行疫毒内陷,心阳不振,浮阳欲脱,急予回阳救逆,佐以解毒祛腐之品。药用:黄厚附片、桂枝、干姜、龙骨、牡蛎、龙齿、人中白、马勃、甘草。另用别直参煎汁冲服。一剂后心烦气急略减,头汗稍敛,四肢渐温,苔略化,脉较缓,予上方加射干,续进一剂。三诊时咽喉白腐渐消,气平,烦躁已安,知饥索食,再守前法,原方去龙齿,加银花。二剂后,诸症均除,惟面白、神疲、自汗,乃予玉屏风散加味善后。
编者按:本例时行疫毒内陷,心阳不振,浮阳欲脱,故回阳救逆,解毒祛腐双管齐下。
再如一病儿,面目俱黄,神倦纳呆,四肢清冷,舌白腻,脉濡软。黄疸五日,治以和中温化。药用:茵陈、黄厚附片、厚朴、焦茅白术、当归、砂仁、木香、赤苓、车前子、萆薢。另用生熟谷芽、生熟苡仁煮汤代水以煎药。
节选自《先父徐小圃学术思想暨临证经验简介》(徐仲才撰写),录自《儿科名家徐小圃学术经验集》(陆鸿元、邓嘉成著),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本书由陆鸿元先生提供。
本书由邢斌主编,现发布部分稿件以飨读者。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6 09:44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3001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93 楼]
火药之乡--四川省江油市
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理坐标是104°31'~105°17'E,31°32'~32°19'N。东接广元市中区和剑阁、梓潼两县,南连绵阳市中区和安县,西邻北川和平武两县,北界青川县。县境轮廓呈条带状,东西宽约48.4公里,南北长约86.6公里,总面积2719.3平方公里。辖中坝、武都、青莲、彰明、小溪坝、马角、厚坝、二郎庙、含增、龙凤10镇,中坝、武都、青莲、彰明、新安、马角、永胜、重华、雁门9区10个乡。
江油,钟灵毓秀,风光迷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她是国家级风景区、黄金旅游线一剑门蜀道的重要组成部份,素有"九寨门户、蜀道咽喉"之称。江油现主要有窦固山一佛爷洞、乾元山、李白故里等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观雾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吴家后山、藏王寨两个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正在开发建设的养马峡生态旅游区。全市己对外开放接待的景区(点)共计十三处,现有六家国内旅行社,十一个涉外星级宾馆和定点接待单位。李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而修的仿唐园林建筑群,位于市北郊昌明河畔,占地3万余平方米,馆内主要建筑有太自堂、归来阁、醉仙楼及会馆等,拥有藏品数千件。李白故里风景名胜区,由人文景观李白纪念馆、李白故居和正在建设的天宝山太白碑林以及李白遗迹等景点群构成。李白故居现有李白祠、陇西院(李白出生之地)、粉竹楼(李白之妹李月圆故居)、磨针溪、漫坡渡、红岩夜雨等古迹和景点.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栽培种的侧生块根(子根),经加工后入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祛风寒湿邪的功能。
附子喜温和湿润的气候环境,栽培于平坝、丘陵或山地。分布于四川、陕西等省、市。主产于四川江油市,为川产地道药材之一,量大质优,畅销国内外。陕西为我国第二产区.
附子自古为四川江油特产,栽培历史一千多年,炮制历史亦愈千年。宋代著名学者杨天惠任彰明(1958年并入江油市)县令所著《附子传》,即有植物形态、栽培技术、产地、产量记载。民国时期,江、彰两县有附子田5000亩,直接或间接以附子为生计者数万人,加工厂17家,加工附片16种。由重庆、西安集散,销全国及香港、南洋等地。200年前,陕西汉中地区形成附子产区,以生产附子种和川乌(乌头)为主。建国后,老产区四川江油建立了附子种子基地,扩大了商品生产;云南、河北、河南等省引种试种,形成了新产区;在新、老产区培育良种、合理密植、防治病虫害,推动了附子生产。50-70年代中期附片生产比较稳定,年收购量由200多吨缓慢上升到800吨。产、销基本平衡。70年代末期,四川加快了附子生产步伐,新产区大部分投产,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上升,年收购量达1300多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逾量。80年代中期,连续调整生产和库存结构,目前产销基本平衡。
全国附片年需要量800吨左右,根据四川江油市自然条件、生产能力和群众种植经验,生产和需要之间是协调的。附子有大毒,加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严格,老产区的栽培和加工技术纯熟,商品质量高,附子的生产应以老产区为主。对产量低,加工技术不高的产区应适当调整或停止生产,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6 09:46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693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94 楼]
彰明縣附子記
東蜀楊天惠撰
綿州故廣漢地,領縣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領郷二十,惟赤水、廉水、會昌、昌明宜附子。總四郷之地,為田五百二十頃有竒,然秔稻之田五,菽粟之田三,而附子之田止居其二焉。合四郷之産,得附子一十六萬斤已上,然赤水為多,廉水次之,而會昌、昌明所出微甚。凡上農夫嵗以善田代處,前期輒空田,一再耕之,蒔薺麥若巢縻,其中比苗稍壯,并根葉耨覆土下,復耕如初,乃布種。每畝用牛十耦,用糞五十斛,七寸為壠,五尺為符,終畝為符二十,為壠千二百,壠從符衡深亦如之,又以其餘為溝為涂,春陽墳盈,丁壯畢出,疏整符壠,以需風雨,風雨時過,輒振拂而駢持之,既又挽草為援,以御烜日,其用工力比它田十倍,然其嵗獲亦倍稱,或過之。凡四郷度用種千斛以上,種出龍安,及龍州齊歸、木門、青塠、小平者良,其播種以冬,盡十一月止,採擷以秋,盡九月止,其莖類野艾而澤,其葉類地麻而厚,其花紫葉黄㽔長包而圓,蓋其實之美惡,視功之勤窳,以故富室之入常美,貧者雖接畛或不盡然。又有七月採者,謂之早水,拳縮而小。蓋附子之未成者,然此物畏惡猥,多不能常熟,或種美而苗不茂,或苗秀而實不充,或已釀而腐,或已暴而攣,若有物焉隂為之,故園人將採,常禱於神,或目為藥妖云。其釀法用醯醅安密室淹覆彌月,乃發以時,暴涼乆乃乾定,方出釀時,其大有如拳者,已定輒不盈握,故及兩者極難得。蓋附子之品有七實,本同而末異,其種之化者為烏頭,附烏頭而傍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為鬲子,又附而長者為天雄,又附而尖者為天佳,又附而上出者為側子,又附而散生者為漏籃,皆脉絡連貫,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貴故獨專附名,自餘不得與焉。凡種一而子六七以上,則其實皆小種,一而子二三則其實稍大種,一而子特生則其實特大,此其凡也。附子之形以蹲坐正節角少為上,有節多䑕乳者次之,形不正而傷缺風皺者為下;附子之色以花白為上,鐵色次之,青緑為下,天雄、烏頭、天佳以豐實過握為勝,而漏籃側子園人以乞役夫不足數也,大率蜀人餌附子者少,惟陜輔閩浙宜之,陜輔之賈纔市其下者,閩浙之賈纔市其中者,其上品則皆士大夫求之,蓋貴人金多喜竒,故非得大者不厭,然上人有知藥者云:小者固難用,要之半兩以上皆良,不必及兩乃可。此言近之。按本草經及注載:附子出犍棄為山谷,及江左山南、嵩髙齊魯間,以今考之皆無,有誤矣。又云:春採為烏頭,冬採為附子,大謬。又云:附子,八角者良,其角為側子,愈大謬,與余所聞絶異,豈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者類耶?以上皆楊説《古涪志》,既刪取其略著于篇,然又云天雄與附子類同而種殊,附子種近類漏籃,天雄種如香附子,凡種必取上為槽,作傾邪之勢,下廣而上狹,寘種其間,其生也與附子絶不類,雖物性使然,亦人力有以使之,此又楊説所未及也。審如志言,則附子與天雄非一本矣,楊説失之,《本草圖經》與此小異,《廣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嵗為萴子,二嵗為烏喙,三嵗為附子,四嵗為烏頭,五嵗為天雄。蓋亦不然,鬲子、天佳、漏籃三物,本草皆不著,張華《博物志》又云:烏頭、天雄、附子,一物春秋冬夏,採各異也,與側同。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6 09:47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537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95 楼]
附子阴阳升降解
附子根据炮制方法不同有附子分为盐、黑、白,钉角、透明,显筋脉几种。
附子炮制的目的是减少乌头碱的含量,而治病的部分正是乌头碱的分解物。经炮制后作用大幅度减少。中药有个特性就是味厚(属阴)入藏,味薄(属阳)入腑。附子大辛大热去大寒,久寒。炮制后只能用大量才能入藏散寒。所以炮附子只有大量才能治病,少了效果差。附子治病关键在于配伍,一般配五生姜、甘草、干姜,配五之后增效减毒。所以治疗腑病用炮附子,治脏病用小量生附子或者大量应用炮附子。
我的附子应用经验:
炮附子一般用10克,将炮附子打碎与其它药泡透后一般开锅后煎煮10分钟就可倒出药液,共煎三次。不久煎的目的就是留住生物碱。
生附子一般也用10克打碎成末,必须打碎成末,一增效,二有利于其他药解毒,配伍生姜30—70克生甘草30—40克一同泡透,开锅后15分钟倒出药液算一遍,共煎三次分两至三次喝。
凡是属于阴证必用姜附,中焦虚寒日久用生姜油饼煎开枢机,服用生姜油饼煎后患者一般都腹泻(胃肠寒浊化水而下)。
阳证患者在苦甘寒药中少配附子可迅速退热而不伤正气,原因就在于阴阳化气。
中毒症状:中毒症状为先有唇,舌、手、足麻,恶心,继之运动不灵,呕吐、心慌,面白,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乔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严重则突然死亡(配伍不合理或服法不当)。
解救办法:急喝蜂蜜50克以上。我的配五法很少好出现中毒现象,体弱的一般饭后服用,负作用就会减弱。
作者:刘文澄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6 09:49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249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96 楼]
附子、川乌、草乌的炮制加工及药理作用比较
首都医药 2000年第4期第7卷 中医中药
作者:赵保文
单位:北京同仁堂饮片厂
附子、川乌、草乌同为毛茛科植物,但不同属。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为乌头的子根,川乌Radix Aconiti为乌头的干燥母根,草乌Radix Aconitz Kusnezoffii为北乌头的干燥块根。附子、川乌系栽培品,草乌为野生植物。在性味与归经方面附子、川乌、草乌同具辛、热、有毒、归心、脾、肾经的特点;在毒性方面附子<川乌<草乌;在功效方面,三者各有异同,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川乌具祛风寒湿,散寒止痛功效。此两者相比较,附子散寒止痛作用强于川乌。草乌与川乌同样具祛风寒湿,散寒止痛作用,只是川乌侧重于祛寒湿痹症,草乌侧重祛风止痛。附子、川乌在用药时一般用炮制品,《本草纲目》曾说,“草乌头或生用或炮用或以乌头大豆同煮去其毒用,其用量分别为附子3—15g,川乌、草乌为1.5—3g。论附子、川乌、草乌须因人因地而用,李时珍曾说:“乌、附毒药,非危病不用,而补药中少加引导,其功能犹捷,有人才服钱4,即发燥不堪,而昔人补剂,用为常药,岂古今运气不同耶?服之有益无害,不可以常理概论,皆其脏腑禀赋之偏,在配伍用药时,三者分别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芨同用,川乌、草乌还分别不宜与白薇、贝母、犀角同用,并先煎久煎。
附子、川乌、草乌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有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其它化学成分各有所异。在药理作用方面,小鼠作实验表明,川乌、草乌镇痛作用较附子明显。川乌与草乌比较,川乌为乌头的干燥母根,草乌为北乌头的干燥块根,实验证明,乌头与北乌头在等毒剂量(1/10或1/5LD50)口服,均有明显镇痛作用,北乌头略强于乌头。
乌头碱类是川乌、草乌镇痛的主要成份,另外,川乌中所含东茛菪碱可以加强其止痛作用。
在抗炎作用方面,附子主要抑制蛋清、角叉菜胶、甲醛等所致大鼠足肿胀,抑制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抑制肉芽肿形成及佐剂性关节炎。川乌总碱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蛋清,组胺和5—HT所致大鼠足肿胀,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组胺、5HT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抑制巴豆油所致肉芽囊的渗出和增生。草乌可促进蛋清所致大鼠足水肿消退,对巴豆油引起的鼠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有通透性抑制。附子、川乌、草乌分别对心脏有影响。附子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强心、致心率失常,抗心肌缺血缺氧,影响血压,防止休克;川乌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剂量大引起心律失常,终致心脏抑制,煎剂可引起麻醉犬血压呈迅速而短暂下降;草乌使家兔心电图变化,北乌头总碱增强肾上腺素对心肌作用。另外,在其它作用方面,附子还影响血液系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外周神经,影响免疫功能,影响肠道平滑肌等;川乌有降血糖作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抗癌等;草乌有抗组胺、局部麻醉等作用。
附子的炮制加工主要是产地炮制加工方法。制成盐附子、黑附子、白附片。盐附子炮制加工时,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到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体质变硬为止,其称盐附子。黑顺片,取泥附子大小分路,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约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
现行有淡附子炮制方法:取产地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每盐附子100kg,用甘草5kg,黑豆10kg。其作用缓和,毒性较低。炮附子现行取净河沙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附片,拌炒至鼓起,微变色时取出筛去河沙放凉。炮附片毒性低,质疏脆,可直接供丸散剂配方用。
炮制对附子的毒性和作用有明显影响,由于乌头碱类毒性成份的存在,强心作用不易出现。生附子无强心作用,剂量稍大即导致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乌头碱不耐热,在炮制过程中大部分被破坏,故炮制后的附片及盐附子均表现显著强心作用,但镇痛作用减弱,而剂量过大可出现心律失常。白附片、黑附片等因加工方法类似,生物碱含量十分相似,炮制品的总生物碱含量下降为原生药的1/6—1/9,而双酯型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只相当于原药的1/100左右,盐附子因加工条件比较温和,总生物碱与上述附片类似,而双酯型生物碱比白附片、黑附片高得多,因此,总碱不能反应生药毒性,应根据双酯型生物碱来测定生药毒性。
川乌与草乌炮制方法相同,据文献记载,二者的炮制方法都有70余种,当代有蒸、煮、黑豆甘草煮、生姜豆腐煮等炮制方法。制川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五版,《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一九八六年版,制定一套工艺加工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由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加一倍量清水浸泡,小个泡1~5天,大个泡18~20天,每天换水两次,用木铲轻轻搅拌,有沫时用清水冲净泡至口尝微有麻辣感为度,用清水洗净取出,串碎甘草、银花,置锅内加适量清水煎煮,第一次二小时,第二次一小时,去渣取汤,取合并药液与泡好的川乌同放锅内共煮,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3~4小时,随时翻动,至内无白心为度,取出用清水冲净,晒五成干,再闷润24小时,至内外温度一致切厚片,干燥,过筛,最后进行包装,每川乌100kg用甘草5kg,银花2kg,每锅投入量为50kg。在炮制加工方法过程中,浸泡→水处理,烘干→热处理,蒸煮→湿热处理都能达到去毒目的。
经过三个炮制主要环节,水处理:生物碱随水流失较多,药效受到影响;烘干加热处理:虽生物碱含量影响不大,对药物影响较小;蒸煮湿热处理;总生物碱含量高,双酯型毒性生物碱含量低,去毒效果好。《急救仙方》认识到煮制的重要性,“……煮时最要斟酌,盖煮太过则药力轻,煮不及则药力过重也。”
川乌、草乌的炮制机理:1.乌头含有双酯二萜生物碱毒性极强,但双酯碱性不稳定,遇水加热容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可水解为乌头胺。2.据研究,生川乌含生物碱约0.7008%,浸泡,35天后为0.0301%,继续用甘草、银花水煮至内无白心后为0.0269%。其毒性实验小白鼠4000mg/kg的剂量,口服各种炮制品生品全部死亡,浸泡35天组和甘草银花水煮组无死亡。3.干燥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毒性的降低与乌头总生物碱含量无关,毒性与乌头炮制品时加热温度和时间长短有关,实验表明,温度在90℃以下对乌头毒性无影响,3小时以上温度90℃以上,能够降低乌头毒性。草乌的毒性成份和解毒机理与川乌类同,据草乌生品炮制品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炮制品较生品半数致死量增大17倍以上,小鼠腹腔注射增大150倍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草乌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
由此可见,原药材的炮制加工方法,是药物保存药效,去毒增效,保障用药安全十分重要的加工环节,是医生准确用药的基础。
道在途中
发表于 2006/2/17 22:04:52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97 楼]
谢谢梁先生!
去年底 (2005 12) 在广州看到一本十几年前出的医书,作者是南方某省的一位老中医写的,后来通过一些途径查询此老有可能还健在,大概在八十或九十几岁。但其书中其中几篇医论全是郑钦安的,但未注明出处,更为出奇的是竟有一个病的主要方药(验方)多是卢铸之的。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07 04:30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64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98 楼]
龚志贤:学医关键是在青年时代
作者简介】龚志贤(1907~),四川巴县人,从事中医事业五十余年。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体会较深,擅长灵活运用《伤寒杂病论》方剂于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医理精湛。
近几年来,总结平生所学所得,写出了《四诊概要》、《临床经验集》、《肝炎,肝硬化的初步治疗经验》等论著。曾荣获第一届垒国科学大会和重庆市科学大会奖状,并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
我出生于四川省巴县五布乡一个地主家庭。七岁丧父后,同长兄一起在本地一个张姓教师的私塾里开始自己的学业。这位老师是秀才,崇拜孙中山先生,不信鬼神,有民族革命思想,我因而也受到民族革命思想的熏染。一九二。年我十三岁时,母亲死了,接着哉一个堂兄才二十七岁,叉突然患急性病亡去。接连的不幸事件,使我受到沉痛的刺激,这也就成了我立志要学医的动机和目的。
学医与临讧
母亲死后,十三岁的我也辍学了。我l司长兄一起,离开私塾,到姜家乡跟李寿昌学习中医。李寿吕是我家嫂的哥哥,对《内经》、《璀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有较深的研究。他要求我们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要熟读,《灵枢》、《素问))得选读一部分。他特别重视经络与内脏的联系,要求对十二经、十五络、奇经八脉和经水、经筋、经别等籍都要重点学习。开始,学>J地点是一个山神庙,后因游人喧嚷,迁往东温泉。三年之内,读完了《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选读了"内经》、《难经》等经典医书。
李老师在东温泉时,常育临近病人求良也为我们创造了临床实习的机会。李老师治学谨严,对待病人非常关心,诊病力求符合实际,望闻问切,一丝不苟。他常告诫我们:"望问问切四诊,要落在实处,一点虚浮不得。望诊,表证除发赤色蔚外,余无色j里证,颁着重色诊。闻诊,病人的声音、呃、哕、汗、沫、大小便的气味都要包括在内。问诊,要启发病人浼话,如痛点在何处,大小便畅利否,尤其是胸部、腹部要用手摸,汉代张仲景就重视腹诊。切脉,要和病症联系起来看,要四诊合参。须知用药的温,清、补、泻,是随病症的寒、热、虚、实来的。凡病要详察原因,水、食,痰、血、气,要详细辨明。"李老师这些扼要的启示,言犹在耳,是我临床的座右铭。
中医力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病必求其本",这是李老师的训言。要求对经典著作下苦工夫,要有心得,要触类旁通。读《伤寒论》要求读原文,不要求同时参看各家注解。《伤寒论》的注释者,多达二百余家,众说纷纭,反而糊涂。仲景原文自加解释之处甚多,不如熟读原文,细心求解,自有心得。例如原文二t五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前条原文是:"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明明"如前法"是指如前条先刺风池、风府之法,因大汗出,脉洪大,与反烦不解,皆同屑太阳病有传阳明之势,先刺风池、风府,从太阳、少阳以解其热,然后服桂枝汤则愈。而注家则浣是啜热稀粥之法。又如十五条原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太阳病,下之后,往往因下而为坏病。今下后其气上冲,知太阳病存在,仍须解肌,方用前法,是指啜粥复取微似汗,使病从表解。二十五条是"如"前法,而十五条是"用"前法,一字之差,意义则大有区别。
我和长兄跟李老师学习三年之后,李老师提议我们共同组织"三友医社",在五布、姜家、=圣三个乡行医。"三友医社"在五布乡东温泉,距离姜家、=圣两乡各有二十余里,我们师徒三人每逢一、四、七日去二圣乡赶场应诊,二、五、八日去姜家乡赶场应诊,三、六、九日在东温泉本社应诊。本社往返二圣、姜家皆步行五十余里,这是很辛苦的工作,但能治好一些病人,我们感到很愉快。
我在临床实习之初,用古人成方往往收效甚微,请教李老师,他指出:"治病必求其本。要了解病因,明白药性,从'四诊'、'八纲'辨疾病的寒、热、虚,实,在表在里,属阴属阳,从而将方剂化裁灵活运用,才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若以方套病,势必混入。"我从此即在理、法、方、药上下苦工夫,临证治病疗效较好,自己感到有一定的收获。切脉一事,明于书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所谓"胸中了了,指下难明"。我虽然学习了明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清代周学霆的《三指禅》等论著,但结合临床.仍感到茫然。李老师指出:"脉象除十怪脉为危重病象而外,至多不过二二十余种,而疾病的治法,或治三阴,或治三阳,或治五脏,或治六腑。病因于内者,先洽其内,后冶其外;病因于外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病在表者汗之,病在里者清之。总之,病有虚有实,当补当泻j病有寒有热,当温当清,病有表有里,当汗当利。治疗法则如此多种,不一而足。病之类别,有风、寒、湿、燥、火、热六淫为病;有皮、肉、筋、骨、脉五体为病,或病形,或病气,或病营,或病卫,或属新病,或属痼疾,人身疾病如此之多,候病的脉象如此之少,岂能只凭脉诊包罗万象。因此,必须甩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辩明诸病,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辨证施治。《内经》说:'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此亦本末根叶之候也。故曰知一刚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刚为棒且明矣。'这说明以'四诊'联合为一体的诊察方法极为重要,绝不可截然分割,必如是,则病之在经、在络、在脏、在腑、在上、在下、在中、在前、在后、在左、在右、在气、在形,或症或瘕,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寒或热,或阴或阳,均有色可见,有音可阐,详询病情,参考脉象,从而诊断,辨证施治,或可较为正确,较少差误。"李老师对切脉的精辟论述,使我对于切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总之,切脉一途,要在阴阳二字上用工夫,要诀不出浮、沉、迟、数,有力与无力等。四总脉以浮、沉、迟、数为纲,再以四脉的有力无力分出虚、实、洪、弱等脉象。这样以纲带目、从简到繁、先易后难的切脉方法,初学的人容易掌握。
在东温泉古佛洞学医的地方,有一大片夜合树。
早上旭日东升的时候,使合树向东面的枝叶全部张开,其余树叶则仍闭台}在太阳正午的时候,使台树的枝叶全部张开;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夜合树的枝叶则又完全闭台。根据这一启示,我们师徒三人对少阳为枢、太阳为开、阳明为阉,进行了讨论。开、蠲、枢三者是随天之阴阳而变化的。少阳旺于寅卯辰,太阳旺于已午未,阳明旺于申酉戊。少阳为一阳,太阳为三阳,阳明为二阳。少阳之时,阳渐旺,阳气由少到多,由少阳到太阳则三阳开泰。少阳主半表半里,太阳主表,由里达表,故少阳为枢,太阳为开也,阳明为二阳,阳气衰,阴气盛,阳明主里,由m转阴,故为闼也。天地之阴阳,人亦应之,万物亦应之,从夜台树枝叶之开蠲,随阴阳之升降而变化,体会到人体三阴三阳开、圈、枢的道理。当时这一番探讨,至今思之,还未堕入玄学,故录此就正高明I重庆开业行医
一九三二年,重庆设立了针灸讲习所,我认为中医不熟悉经络,不幢针灸,是不够全面的。于是离开"三友医社",辞别老师和长兄到重庆考入针灸讲习所,学习针'灸六个月。结业后与针灸同学唐世丞、曾义宇在重庆正阳街成立针灸科学研究所,因业务清淡,后来垮台了。我又到中医张乐天办的国粹医馆行医,也没有什么业务,干两年就离开了。一九三五年霞庆名医吴榷仙开办国医药馆,荟萃名中医多人,我亦参加在国医药馆执行中医业务。这是我向许多老师学医的好机会。吴擢仙对《内经》和《伤寒论》有较深的研究,能全部背诵原文,我在诊余时请他解惑析疑,受益不少。同时还向唐阳春、周湘船、文仲宣等几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请教。我用番木鳖三十克、枳壳九十克、白术一百八十克为蜜丸,每丸重三克,早晚饭后各服一丸,温开水吞下,治疗脏器下垂和骨质增生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胃下垂疗效更为满意,这是向唐阳春中医师学来的。周湘船中医师对"阴阳五行"、"五运六气"有较深的研究,临床上善于应用仲景的方剂。我用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肝风掉眩的眩晕证(多属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这是我向周湘船中医师学来的。我用四逆散(伤寒论方)加味治疗肠痈(阑尾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是向文仲宣中医师学来的。肠痈的病因是由于寒温不适、饮食不节、饱食后急走等原因引致太肠运化痞塞、气血瘀滞以致湿热内生积于肠中而发病。
用四逆散加味,理气活血,清热解湿,无论热重、湿重、气滞三者皆可用之。处方:柴胡二十克'白芍三十克,炒枳壳二十克,甘草六克,广木香十克,黄连六克,炒川楝十克。此方治肠痈无论急性慢性均可服。急性服三五剂即可治愈,慢性服三五剂可见显敬,但难以根除。愈后复发时,仍可再服此方汉代文学家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我在重庆行医时,凡能对我传医学之道、授岐黄之业、解疾病疑难之惑的人,无不尊敬为师。不蚀向同道学习,还要向病人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治好了病,要问一个为什么,治不好病,也要问一个为什么,不能囫围吞枣。尤其要接受病人的意见,特别治坏了病,要在错误中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拜人为师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在1日社会往往"文人相轻",当时中医又是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歧视的对象,多数医生业务清淡,生活困难,只有少数名医诊务好,收入多。医界中有传予不传女的严重保守思想,为了争饭碗,打击别人,提高自己的现象屡见不鲜。拜名医为师,名医诊务忙,对病家应接不暇,门诊出诊之后,已感到精疲力竭,欲求请其传道授业解惑,即使他思想不保守,也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向名医吴擢仙学习,他的诊务忙,我的诊务清淡,我就给他抄方,便中请教,因此,受益不浅。记得当时有一位草医,善于甩外洗药治疗皮肤湿疹,但很保守,凡对求治的皮肤湿疹病人,他只绐药不给处方,把药切成细末混杂在一起交与病家。我请教他多次,他都推诿。当时草医不为医界所重视,但我很尊敬他,亲近他,虚心向他请教,必要时还在经济上给他一些帮助,他终于向我公开了秘方。处方是:苦参六十兑,蛇床子三十克,百部三十克,益母草三十孰用法:煎水洗涤湿疹,如患全身湿疹,可用药水洗澡。每剂药可煎洗二、三次。我配合内服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更提高了疗效。
一九五一年春,我参加了西南卫生部工作,任中医科副科长。一九五四年太区撤裁,我被翻北京中央卫生部中医司工作。当时,中医司下设三科,四川名医李重人任教育科科长,北京名中医汪逢春的弟子魏龙骧任科技科科长,我任管理科科长。李重人、魏龙骧是精通中医理论和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中医,我们朝夕相处,经常"执经问准',获益非浅。
三人还在办公之余会诊和出诊,对冠心病的治疗,用了宣痹通阳、活血化瘀的冶疗法则,当时曾选用了红参、三七、丹参等药物,要求患者较长时间服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这期间还广泛阅读了各省来的大量中医科技材料,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三得四戒
学医的关键是在青年时代。青年人记忆力好,比老年人精力充沛,只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总结辨证论治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就不难攀登医学科学高峰,成为精通理论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水平的中医。我在青年时学习抓得不够紧,不知不觉混过青年时期。现在年老体弱多病,如求长进,则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因此,我不能不向祖国医学的继承人进一忠告,希望以我为前车之鉴!
我以五十余年的经验教训,向青年中医提IIJ"三得"、"四戒"的建议,仪供参考。
什么是三得?就是对中医经典著作,一要记得,二要解得,三要用得。欲求记得,就要在青年时代奠定医学基础。对《内经》要选读,仲景《伤寒杂病论》要全读,"温热病"主要著作要熟读,《神农本草经》要全读,古方和时方要选读,青年时映入脑海,终身受用不尽。欲求解得,就要在临床实践时细心体会,把已学习的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要向病人请教,验证疗效,根据客观情况反复深思,随时总结正匣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既记得解得,叉要用得下来,须向"四诊"、"八纲"寻求路径,根据各种病症不同情况,或用"六经"辨证,或用"脏腑"辨证,或甩"营卫气血"辨证,或用"三焦"辨证,如此操作不息,r年之后,必有所成。
什么是"四戒"?一戒自高自大,自作聪明。学习要虚心,不能强不知阻为知;对老师、对同业要虚心请教,肯学肯问,千万不能自满。二戒弄虚作假,不实事求是。青年人最忌讳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
一个医务工作者,如不诚实对事对人,吹牛邀功,欺世盗名,堕落成"江湖医生",就不配为祖国医学的继承人。三戒好体面,不接受病人意见。在一个上进的医务工作者看来,病人往往是自己的老师,医好了病要总结经验,医坏了病,也要总结教训,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医生当然不是包医百病,应了解现在还不能彻底医治的病是很多的。当然,能治的病而治不好,病人或病家对医生提出批评,医生必须诚恳接受意见,接受教洲,而不能文过饰非。四戒懒惰散漫,不奋不发。一个人即使天资非常聪明,如很懒惰,结果必然一事无成。
我今年七十有四,在中医药事业中,由于资质钝拙,虽然学习和执行中医业务五、A十年之久,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还_足一知半解,抱残守缺。
总结我r人半生的经验教训,我的优点是勤学苦练,尊师重道,乐于向同道和病人请教。我的缺点是,对继承祖国医学遗产不够全面,对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下工夫多些,百读不厌,在临床实践中,也多月{仲景方化裁;对叶香岩的《论温十二则》、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等温病著作,知道僻很肤浅,不够深入。"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叉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叉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实践论》)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自然科学也是不断有所前进的,中医温痈学是继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在清代育更大的发展,现在还要发展,我忽视对温热病的研究,是有缺点的,应提出自我批评。 (本人口述,龚宗仅整理)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0:25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1604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399 楼]
邱祖萍应用附子经验探析 江苏省通州市痛症临床研究所,国家中药工程中心痛症药临床研究基地 (226300)
严索宇 黄建琴
南通市名中医邱祖萍主任,系国家中药工程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痛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医30余年,擅治疑难病证,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对先生运用附子的经验有所领悟,今不揣愚陋,介绍如下。
1 热证、阳证不避,季节气候不拘附子辛燥大热,功在回阳补火,散寒除湿,临床以用于阳虚、阴寒痼冷之证为之常。而先生用附子,不避热证、阳证,不拘寒暑季候,更不畏一个“炎”字。认为,附子温通辛散,贵在通经行阳,善走十二经脉,寒证、阴证用之固然愈病,而热证、阳证施用寒凉药时,更需温药扶助正气、通经行阳以开道;倘若阴虚阳浮,虚火上炎,附子尤具引阳入阴之妙。
在具体运用时,先生注重把握时机,及早投药,以救治于未然,如对一些高热、烦躁、神昏、脉数患者,只要见到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舌质淡润胖嫩者,先生见微知著、当机立断,急在清热益气养阴剂中重加参附以截断、扭转病情,先生常教诲后学;“热病用参附,只有不失时机,才能力挽狂澜,倘若优柔寡断,待冷汗大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阳气脱泄之证出现,届时病人神已不使,即置其于参附之中,亦徒然也”。
如治一陈某女性患者,全腹疼痛,恶心呕吐,恶寒发热已1周,某医院血常现检查: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5×109/L,中性0.90,淋巴0.10;血清淀粉酶800somogyi单位;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见肠道积气、扩张,出现“哨袢征”、结肠截断证。拟诊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经禁食、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等综合治疗,腹痛得以缓解,恶心、呕吐亦明显减轻,惟高热不退,遂邀先生会诊。
查体:患者意识淡漠、精神萎顿,四肢欠温;口腔粘膜微苍白,舌质淡有紫气,脉细数;血压:10.2/7.8kpa。
拟附子、生脉散于清热解毒剂中行阳开道、振奋衰颓之阳气:生附片10g(先煎)红人参10g(另煎),生地黄15g,肥麦冬10g,济银花60g,粉丹皮15g,生甘草10g。每剂2次加水煎服,3小时服1次,日服2剂。2日后四肢转温,体温降至37 6℃,惟汗出偏多,查舌质转淡红,脉细偏数。续原方加生白芍15g,生黄茂30g,再服4剂后,体温及精神意识均恢复正常。
2 因证因人施治,重在剂量变化自古医有“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其实,患者证情各有不同,体质千差万别,而用药剂量又是因人而异、随证加减的,如是,诚然不存在一个“秘”字。
先生用附子,常在致力准确辨证、权衡患体强弱的基础上因病因人施治,少则几g,多则近百g,剂量极为悬殊。
如用于引阳归舍者,常以2~4g配肉桂同用,若沉寒痼冷罹患于体质壮实之人,常用至60~80g;在配伍上,若与姜、桂等辛温之品同用则减量;若与大黄、芩、连等苦寒之品同用,视寒热偏盛偏衰,其量可大可小。
先生擅取附子生散性烈善走、力专直达病所之特性,用于伸发阳气、散寒除湿。认为其虽含乌头碱等毒性成份,但含量远较乌头为低,且人体对其有较大的耐受力,所以他用附子尽量小量生用,图药力专宏,直达病所。
先生还认为,由于附子中的毒性物质与有效成份是相济伴存的,久煎虽能减其毒性,然其有效成份亦随之丢失,因此,先生对小剂量的附子,并不强调久煎,务求既充分保留有效成份,又最大限度降低毒性。
先生常以“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细而胆欲大……”教诲后学,如诊治一肾阳亏虚所致的腰膝酸痛证。患者畏寒肢冷,腰以下尤甚己历年余,就诊时值阳春三月,仍身着毛棉裤,查四肢清冷,舌质淡白无华,脉沉迟,治从温阳散寒止痛法:生附片15g,上肉桂5g,生麻黄10g,补骨脂30g,熟地黄30g,鹿衔草30g,生甘草15g。投药10剂后诸证悉除。续投金匮肾气丸每次10粒,每日3次,连服3个月以固其本。
3 把握用药指征,力求配伍精当附子辛燥大热、药性峻猛,医者常畏用之,《本经》亦将其列为下品。然而,先生却极为亲和它。他说:“附子大辛大热,纯阳之性,雄壮之质,药专力宏,走而不守,具有斩关夺门、善通十二经脉之功力,治疗诸多因阳气衰微、沉寒痼冷所致的疑难病证,每能立起沉疴”。
先生用附子,十分重视配伍,认为配伍恰当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如遇阳虚之体感受风寒外邪,虑其一则阳虚无力鼓邪外出,二则大汗更伤其阳,先生常配麻黄同用,如是,附子既助麻黄散寒解表以祛邪,又能顾护里阳以扶正,二者一攻一补,寓助阳于解表之中;汗中有补,汗出而不伤正;补中助散,扶正而不碍邪。
先生还常将附、麻与生脉散相伍为用治疗肺心病合心衰,每能取效,他认为附子温肾壮阳、化气行水,麻黄宣肺平喘、发汗利水,且二者均具强心作用,故能茯效。
曾治一单姓退休老教师,年愈七旬,患咳喘宿疾已10余年,6年前确诊为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1周前感受风寒,形寒怕冷,咳喘咯痰清稀量多,查体:下肢浮肿,舌淡伴有紫气,苔薄白,脉浮缓。投方:熟附片20g炙麻黄10g淡干姜10g云茯苓10g法半夏10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5剂形寒怕冷、咳喘咯痰均愈。
先生如遇寒凝胞宫之痛经,或因血虚夹寒、络脉凝滞所致的关节疼痛、四肢麻木之证,习惯将附子与白芍、当归、熟地等配伍同用,且有其独到见解。
他说:“附子与白芍相伍,一阴一阳,一寒一热,一收一散,刚中有柔,动中有静,具有驯良的温阳散寒、养阴和阳作用;附子与熟地相伍,补而不腻,行而不散,为两补阴阳之妙剂;附子配当归,一以滋阴,一以强阳,当归引附子入血分,则温运之力更宏,具阴阳兼顾、刚柔互济之妙义”。
如治一刘姓增生性脊柱炎患者,先生根据患者系寒邪凝滞、痰浊瘀阻经脉所致,同时伴有明显的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表现,投方:生附片10g,熟地黄25g,鹿衔草30g,骨碎补25g,补骨脂30g,威灵仙30g,生白芍15g,鬼箭羽15g,生麻黄10g,白芥子10g,肉苁容15g,炙甘草10g。先后随证加减,共服30剂,诸证悉除,体力亦明显增强。
如遇老年冷积便秘,先生常取《金匮》大黄附子汤、《千金方》温脾汤意,将附子、大黄二药寒温配对同用,以求苦辛通降,对诸多老年性寒实冷积便秘,屡治屡验;如遇肾病脾肾阳虚而造成的阴水证、亦或阳虚造成的寒湿身痛、关节疼痛之痹证,先生习以将附子与茯苓、白术、桂枝同用,认为附子大辛大热,温肾补火;茯苓甘淡而平,健脾利水。茯苓得附子则补火生土,使水有所归;附子得茯苓则坎阳鼓动而水有所摄;白术健脾燥湿、温运脾土,配附子暖其水脏、益火之源、补火生土,以增强白术温阳散寒除湿之力,并有脾肾兼治之作用;配以桂枝,走经络、通血脉、散寒邪作用更强。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0:26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5138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00 楼]
卢崇汉先生在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讲座《业医感悟》的文字整理
大家下午好,我由于不会讲普通话,不知道我用四川话,稍微速度慢一点,大家能不能听懂。所以很对不起。
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利用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参与这一次的交流。
刚才,唐院长他做了一些介绍。在昨天晚上呢,给广西中医学院的同学也做了一个讲座。那么今天呢,原本也是谈谈业医感悟的一些内容,但是呢,今天讲的内容稍微有一点点变化。因为大家都是临床医师,已经在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刚才同样谈到了郑钦安与卢氏的关系。那么我在这个地方呢,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就是在临床用药方面,为什么要大剂量的使用姜桂附?那么我做了一个对用姜桂附的范围的一个统计,我们通过对这个统计,然后再来看,为什么要这样用。
我在临床上用了一年的病例,这一年的病例一共涉及了,就是治疗了2745人,一共接待了20013人次,一共开出了20076张处方。就一年的时间。那么在整个治疗,在治疗这两千多人的病例里面,它涉及的病种有83个,就涉及了各科病种。在整个用药,全年用了42味药。整个的治疗有效率在98%以上。那么这个98%,就是凡是在病历上没有复诊的病人,都算无效。由于没有复诊就不能够了解到是什么情况。包括感冒没有复诊,都不算有效。临床治愈率在92%。那么这个临床治愈率有什么标准?这个标准第一个就是患者的自我临床症状消除。再一个标准,就是通过西医的化验检测结果,最后化验检测结果完全正常,这样才算是治愈。
在20076张处方里面,用生姜,一般都谈到用姜桂附,用生姜的处方,这个生姜包括了干姜,煨姜,还包括了筠姜(就是湖北筠县的一种姜),那么整个生姜,就是用姜的处方一共是20016张,也就是全年只有60张处方没有用生姜。
用桂枝,包括了用肉桂,官桂,一共是19852张处方,这当中还包括了桂枝、官桂同时使用,还包括了桂枝、肉桂同时使用。
在用量上,生姜的用量在30克到200克之间,干姜的用量在25克到90克之间。桂枝的用量15克到75克之间。肉桂或者官桂的用量在15克到30克之间。
制附片,制附片包括了天雄片,黄附片,黑附片,熟附块,它都属于制附片。一共用了19423张处方。在全年的处方里面,它占了96.8%。制附片的用量在60克到250克之间。
在这里谈到的就是姜桂附,为什么要用姜桂附?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姜桂附?带着这个问题,我从70年代,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反复考虑。其它医生为什么没有这样用?为什么我们能这样用?那么,这样用的姜桂附以及其它的辛温扶阳药物组成的方剂,它的理论指导思想是什么?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反复思考。就发现了,它还是源于一样――中医基础理论,在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可能存在者一些差异。
为什么附子(辛温大热,有毒),凭对附子的这种研究,在很多资料上都有记载。有的呢,谈到了,如果是长期的,大剂量的使用附子,可能会耗气,伤血,甚至于燥伤肾阴,所以就告诫后人,只能够短暂的使用,不能够长期的服用,并且提出了“非身凉,四肢厥则不可用”“非危证不用”。这实际上就限制了对附子的广泛性的使用了。因为前人有这个告诫。
但是郑钦安先生,卢铸之先生,卢永定先生,他们,连续行医一百多年以来,他们是大剂量的,长期的在使用附子,使用桂,使用姜。所以,当时都称他为“姜附先生”,称其为“火神”。但是,从钦安的《伤寒恒论》,《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对于中医基础理论这方面来讲,为什么要这样用,没有明确的把它说透。因为这个问题,我与任应秋先生,与叶桔泉先生(南京药学院院长),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郭子光先生,跟他们都进行了交流,当然他们也提出一些看法,但是,也还是不能把这个问题,能够自圆其说。
我最后得出一个看法,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提出了中医阴阳学说,它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大家都公认了机体的阴阳之气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在先秦的时候,先秦诸子百家在他们的一些著述里面,也明确的谈到了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很多重要的思想。比如在《周易》,它的论述,在这个著述里面,它明确的谈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能统天。”坤元呢?在论述坤元的时候,它提出了“乃顺承天”。它强调了什么呢?在这个著述里,它强调了“阳”在万物的生命活动当中,它应该居主导地位。“阴”应属于从属地位。并且在《乾凿度》里面提到了“气者生之充也。”“夫有形者生于无形。”这说明阳气是构成我们机体化生四肢百骸的原动力。如果没有阳气,也就不能够温煦化育,如果没有阳气的温煦化育,阴也就不能够独立存在,更不能够发展壮大。在《内经》里面,实际上重阳的思想也是很突出的。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它指出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真阳之气,才能够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说明了什么呢?展开来看,这就说明了阳气对我们人体生理病理影响。不管是生理上或者病理上,它都有其广泛的影响,它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心没有阳,血就不能正常地运;脾没有阳,水谷就不化;肝没有阳,就不能正常地疏泄,不能正常地藏血;肺没有阳,宣降的功能就会失常,不能正常地宣降;肾没有阳,就可以导致浊阴凝闭。
所以,阳与阴,就是阴阳的升降之理,卢氏崇尚“阳气宜通”(一个重要的问题),始终保持在“通”的状态。阳升,阴才能正常地降;阳降,阴才能正常地升。阳气的布运,如果没有阳气的布运,阴阳的升降就不可能。阳气的布运,反过来讲,它是阴阳升降的必备的前提条件。
在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卢氏认为,很多疾病的病因病理,都是因为机体的阳气的虚损、郁结,或者邪气伤阳。这样导致的发病。
在治疗方面,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卢氏强调扶持和温通阳气是一个极端重要的治疗原则。
郑钦安先生,他对《周易》,对《内经》,对《伤寒(论)》,以及后世的一些医家,他对他们的理论都做了比较深刻的一些研究。在他的《医法圆通》当中,他提到:“仲景立四逆,此方不独单为少阴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得知此(如果能够悟得这个道理,那么对姜附的运用,就能够运用自如。)”当然他也提出来由于不知道“立极之要”(不知道姜附的功用),所以并不是他不懂用,而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用,为什么要用。在他的《医法圆通》里提出了这个问题。所以他进一步提出了,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余非爱姜附也,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了。”如果学者能够洞达阴阳之理(就是能够判明阴阳之理),自然会头头是道。就不可能会出现姜附不给用的情况,姜附不能用的情况发生。
也不难理解咯,郑钦安先生提出来的“立极之要”,“阴阳之理”,谈的是什么?它实际上包含了从自然界到人体都是以阳为主的,以阴为从的道理在里面。正如我们人体,以及对自然界的天文,气象,历法的认识,以及万物的生长存亡的变化,都决定和依赖于太阳。这里面的实质,我认为,中医的阴阳学说的实质,实际上它也受其影响,应该包含在里面。
钦安的弟子卢铸之,也就是我祖父,他在他的著述里面就谈到了,“人之生存,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立,五行之间。一切动静都随阴阳之机而转。业医者,须识得《内经》说的‘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那么这是经典的语言了。关键是要能够知道里面的奥秘。那么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阴阳的虚实、变化的盈缩都随五行变化当中,上、下、内、外,息息相通。从这个人体来讲,一刻都不停息。
他最后谈到了:“随日月昼出夜入,昼作夜息,为养生治病之一大纲领。”他谈到的这个纲领(这个是指他在这一篇著述里面谈到的纲领),这个纲领到底是什么?实质上啊,他是提示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体阳气之极端重要性。
我们人体生命有活动,它始终存在着阳主阴从的关系。就是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都是存在着阳主阴从的关系。也就是在阴阳的动态平衡的、阴平阳秘的状态也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的动态平衡,以阳为主导的阴平阳秘。
从生理和病理上来看,生理活动,它是病理变化的一个基础,因为病理就是生理一种异常状态的反映。如果我们明确了阴阳它在生理活动当中的主从关系,这对我们去认识和分析病理状态的的各种矛盾,以及能够确定正确的诊断以及治疗,都是相当重要的。
就生理上而论,从生理上而言,维持生命的这种正常的生存,它应该依靠的是阳气。因为它关系到生命的强弱与存亡。因为人体各个脏腑,各个组织器官的一切生理活动以及精,气,血,津液,它们的化生、运行也都离不开阳气对它们的温煦、推动、气化、固涩。由于阳气它在人体生命活动当中,它是占了极其重要的一方面,也就是占了主导的这种地位。
在病变的过程当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阳气。李念莪他在《内经知要》里面有一段话,这段话我觉得他说得还很中肯。“天之运行,惟日为本,天无此,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何由生?食何如化?以天无日等矣。”这就说的很直截了当。
也可以这样讲,在人体的生理方面,阴阳二者的关系始终应该是阳气占主导地位。而在病理方面,那就是阳气为主导地位的阴阳二者关系遭到破坏了,而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
在临证上的阴虚,它的本质仍然是阳的不足。这阴阳二者(阳的不足)关系遭到了破坏,阳气化生阴精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才会出现阴阳这两者协调关系失神,要调整这个失神的状态,仍然不能够脱离重视我们人体阳气的这一根本。
姜桂附,对于阴虚病人,只要配伍适当,不但不禁用,反而还能起到辅助协同的作用。不但它不会伤津耗液,而且它还能够促进津液回生,从而起到阳生阴长的作用。
这里就有刚才我对一年,用一年的病例进行的统计,如果这么多病种,这么多病例,按照中医诊断的标准(目前的教材)(因为我在中医药大学上两门课,一门课是《中医诊断学》,一门课是《中医基础理论》),如果是按照现在的给同学们作讲座,那里面有很多都属于(辩证属于)阴虚的类型、的证型。那么为什么要用姜桂附?当然,我在作为要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下,我不谈这个问题,因为它超出教学大纲的内容了,已经。
在这个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卢氏提出了“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这一种学术见解。谈到治病立法应当以扶阳为核心。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所用的药都是以姜桂附为主的药。这样,使其用附子,则温通阳,暖命门。温坎水,破阴翳。附子可以说它应该是扶阳第一要药。
对于附子的运用,尤其为卢氏一门所推崇。在这里我只很简单地介绍一下。如果要把整个这个讲了呢,时间比较多,花得太多了。
我写了一个东西,今天呢,当然我主要从这个东西里面抽掉了一些内容,这个东西是《论周易与中医学的壮阳观》,这个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写的给任应秋先生能够进行商榷的一篇文章。当然他当时也很认可。因为当时我是读了他的《阴阳五行》那本小册子,我提出了这些看法。
为什么用姜桂附?姜桂附在临床上怎么用的?我就简单的就是举几个病案。而且大家都是临床医生,大家都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了。这几个病案呢,一般来讲就不应该用姜桂附的,为什么要去用?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0:34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8958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01 楼]
接上帖:
前列腺增生,这个是常见病。前列腺增生这个病啊,当然这是西医的病名了,中医不是,中医叫“癃闭”。它是中老年,男性的一个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往往小便次数多,小便量少,小便量细,排尿等待,尿不干净,甚至于严重的那么就是小便完全闭塞不通。真正临床上,常常很简单的把它归到膀胱湿热的这个范畴里面。因为它出现的症状确实象我们教科书上所学的,就是膀胱湿热。你不能说同学辩证不对。用八正散,用导赤散等等这一类的方剂,但是往往效果不是很理想,并不是没有效果,但是效果不理想,效果不持久。反过来,也说明了这个病,它并非就是那么简单,就单纯就是湿热所导致的。
原来的朱丹溪,他在《丹溪心法》里面,他就认为,与气虚有关,与血虚有关,与痰,与风痹,与湿热都有很大的关系的论述。并且提出了气虚,用参,耆,升麻;血虚用四物汤;痰多用二陈汤。在《丹溪心法》里面,他提出了这些比较具体的治疗的一些方法。
明代的张景岳,他把小便不通,也就是癃闭的病因归纳为火邪结聚小肠膀胱,这是一种类型,这是一种原因;再一种呢,由于败精,槁血 ,阻塞了水道;再一种就是由于真阳的下涸,气虚不化;以及肝强气热,膀胱闭阻。他把它分成了这四种类型,这四个导致癃闭的原因。并且他还很详细地去阐述了气虚而导致癃闭的病理基础。他讲:“膀胱为藏水之府。”(而水是怎么样来的呢?)“由气以化水。故有气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达气,故有水始有尿。”临床上,景岳他就强调了,治气虚而闭,应该得气化。所以他制定了左归,右归,六味,八味,这些都能治疗癃闭证。
在后世,也在不断的总结,并且也有所遵从。但是这效果也不尽人意。
郑钦安他在《伤寒恒论》里面,他有一段话,但是又往往被忽略,就是读到《伤寒恒论》,一带就过了。它是:“少阴腹痛,小便不利者,寒结于下,不能化下焦之阴也。”原文呢,是主真武汤。这是在伤寒论的第82条。以及《伤寒恒论》里面的21条。(学生谨按:见于《伤寒恒论》少阴上篇15条,《伤寒论》原文316条下。)都谈到了真武汤。所以他进一步提出了,是由于……(此处卢先生去写黑板了,呵呵)
用真武汤的目的是什么呢?是重寒水阻滞而设。是寒水阻滞了。所以他提出来,告诫学者啊:“学者不可固执,总在扶阳驱阴为要。”这看起来很简单。就这两句话。
前列腺的肥大,前列腺的增生,它之所以多出现在中老年,说明了这个病,它是人到了中年老年以后,体内的阳气衰减了,因为体内的阳气衰减,气化不及所导致。由于气化不及,这样就可以导致水湿的停滞,可以循少阳三焦下注前阴,可以潴留和凝聚,最终导致前列腺的增生,肿大。因为中医没有前列腺这个器官的名称。因为肿大夹塞尿路,这就造成了小便的困难,严重的可以闭塞不通,导致癃闭。
对于这个病,从标与本来看,肾阳的虚衰,气化不足应是本,而尿路的受压,阻塞不通味其标。所以抓住本不放,应温阳化气,利水泄浊。真武汤是仲景为少阴阳虚,水湿内停而设的。用在中老年的前列腺肥大, ,效果往往很理想,效果往往很好。
在临床上,我常常用真武汤之意去进行化裁。改白芍,而用仙灵脾(也就是淫羊藿),因为这个方剂,用辛温大热的附子,壮肾阳,能够扶腾肾水,能够使真阳之气旺盛,这样呢,气化行,而浊阴才能消,浊阴才能制匿;用生姜,可以温胃散水;用白术可以运脾除湿,脾的运湿的功能得到改善,使其水才能得到正常的制约,生姜它还能够开宣肺气(生姜的作用很大),能够启上闸,从而达到开水源的目的。(“肺为水之上源。”)用茯苓,淡渗利水,通调三焦,这样可以导浊外出。用仙灵脾(也就是用淫羊藿),可以引阳入阴,可以启阴交阳,可以通利血脉,可以解除筋束的挛急,从而达到畅通水道。这样的一种组合,使其五脏的功能都能得到确实的调整,并且又重在壮气化之阳,启气化之机。由于壮阳之力更专,所以匿浊之效就更宏。用药并不多。但是由于很专,很直接,所以效果往往很好。
对于前列腺增生,如果我们在对这个病的辩证上,在对这个疾病的思考上,仅仅是以排尿困难的这种征象,对其在病性上的诊断价值不大。
如何才能够判定它属于少阴阳虚所导致的呢?可以从舌、苔、脉这三者来确定。如果舌体胖,舌质淡,有齿痕,舌苔滑,舌苔腻,舌苔白,或者是白苔做底,面燥黄苔。从脉象上来看,脉象以沉迟,沉缓,沉阻,都可以判定出少阴阳虚。这个看起来,这个判断它,很简单。都可以判断它水湿壅滞,属于阴寒阻滞,这是一种极其可靠的辩证依据。
因为体内的气血精津是流动不息的,气血充足,我们的舌,我们的苔,我们的脉就应该很正常。舌体的变化就不可能很大,也不可能变大。如果水液、浊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化解,最容易潴留壅滞于舌表现出来,所以舌往往有齿痕。一旦舌有齿痕,更能够判定它是水湿壅滞的一个铁一的指征。舌苔的白滑,可以说,它是由于阳虚,失于真阳温化的一个表现。舌苔的白腻,也可以说它是阳虚寒湿阻滞于下焦的一个表现。舌苔的燥黄,就是白苔做底,面燥黄腻苔,往往提示这是由于素郁日久所导致的化热,虽然化热,它的本质仍是阳虚不足,这一点在临证上,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脉沉,这很好分辨,是由于阳虚所导致的。如果这几者都存在,从舌,从苔,从脉,我们能够判定它是阳虚湿滞的病机,这样完全能够成立。
我随便抓来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我1988年当时看的一个病人,1988年的7月19号,这个人是日本人,叫江藤,58岁,男性,他是日本文都省一个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官员,他患了前列腺的增生,肥大。他小便的排泄困难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近两三年来加重,这种加重他自己形容,到下午就不得了了,上午还好一点,到下午(这个喊做公务的时候),憋不住,频繁的上洗手间,晚上好办一点,但是晚上他上洗手间的时间也太频繁了,一个晚上要上十五六次,基本上无法正常地睡眠了,小腹表现是膨胀的,小便解起来很细小,没有冲击力的,他每一次小便,这个上个洗手间,起码得花三五分钟,为啥呢?等待!很困难。在北京,在日本,在美国,西医采取了治疗,但是治疗最终呢就动员他做手术,但是他又怕做,他怕的原因是什么,后头他夫人告诉我,因为他夫人很年轻,他58岁了,他大他夫人20来岁,他夫人才30多,不到40岁吧,因为当时医院讲,如果做这个手术,可能会影响他的性功能,可能会影响。所以他就担心。如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就不好办。所以他就改用中药。在日本,在北京,在上海,请中医治疗,连续服用了很长时间的中药,用茯苓啊,泽泻啊,前仁啊,木通啊,这一类的药物,用的很多,那么有没有效呢?有效果。改善了,好转。用了100多副中药,刚刚吃的时候,效果明显一点,但是时间稍微一长一点,不行了。效(果)又没有了,又还原了。他相当痛苦。他遇到成都美领馆(美国领事馆),美领馆的友人(有一人)叫他到成都来找某某某,他说可能有效果,这样到的成都。我当时看了这个病过后,从外观上来看,也看不出他有多大病的人,但是从舌,苔,脉这三点上,舌呢,胖。舌质呢,淡。舌边呢,明显的齿痕。舌苔呢,白,滑腻。(这么一个苔)。脉呢,沉缓,但是重取无力。所以我认为他就是肾阳虚衰,水湿留滞。治疗的方法就是温阳,行水,利水。就是用真武汤。一领方子,他一看到,哎呀,才这几样药啊?!当时开的方子是:
制附片75克,生白术15克,茯苓25克,淫羊藿20克,生姜60克。
就这几样药,他也认真地吃了。当时吃了第一副,他就感觉到尿量每一次增加了,每一次尿量增加了,他的次数就减少了,并且解起来通畅一些了。三副药过后,整个尿量很通利,夜尿呢,起来一天尿两次,但是仍然还是感觉到排尿的力度还欠佳。在二诊,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用桂枝25克,用了第二方过后,排尿的力度增加了。第三诊,加砂仁15克,这样起到了纳五脏之气归肾。整个的治疗,后面虽然还看了好几次,基本上治疗的方药就这些。一共三十副药,不到三十副,整个情况完全改善。精神明显的……这个精力增加了,旺盛了,排尿完全正常了,夜尿还有,每天晚上有一次夜尿,但是没有睡不了觉之苦了,他就说一次夜尿能不能都没有,我说:“可能有点困难了,因为你的年龄也快六十岁的人了。”当然如果再继续的治疗呢,也可能完全一次夜尿都不起。对于这个病人以后的情况,我不知道了,但第二年,他又到成都来了,他到成都来,他是带着他的儿子来,他的儿子是乙型肝炎。通过一年的时间的这种观察,他讲,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过去的症状了,完全好了。但是,我没有得到他好的病理学的依据,就是他没有给我,他做超声波的检查,前列腺到底是不是还大,没有得到这样的。我说,以后你再回去检查一下,你的前列腺到底有多大?以后没有回音了。这是对前列腺的治疗。就是我举个例子。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0:37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6987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02 楼]
再接上帖:
那么再一个,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剂很简单,就三样药。我在临床上应用呢,是称其为麻黄附子细辛法,把它化裁了来进行使用。这个方它出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症并治,原“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而使用。这一张方呢,它是用来治疗阳气虚,还有感受外邪者,就是在阳气虚的状态下,感受到寒邪,出现了邪正相争而导致的发热,以及阳虚出现的脉沉,脉紧的症候。全方就三样药,就麻黄,附子,细辛。从三样药来分析看呢,用麻黄,辛温发热,能够表散风寒,能够开宣肺气;用附子,能够壮元阳,补命火,它能够收逐深陷的寒邪;用细辛,能够走经窜络,我们称其为,细辛为“胎原始”,它能够入髓透骨,能够启闭开窍,它既可以助麻黄用于表散风寒,能够开通上焦的清窍,还有助于附子去温暖命门,去拨动肾中机窍。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它具有极其强大的宣肺散寒,温通肺阳,开窍启闭的功力。那么用来治疗什么呢?可以用来治疗寒邪困阻肾阳,窒塞清窍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能够起到极铁的疗效。
这个病例呢,我从几个病来看,但是这几个病,从表面上看来,有点不扒谱。
比如暴哑,就是病来得很突然,说不出话来了,一点声都发不出来了。在88年的12月7号,接到了一个从汶川,从我们四川汶川,也就是都江堰还要朝里面走100公里左右,这个山里面,这个大山咯,阿坝藏族自治区的病人,他是一个56岁的男性教师,由于两个月前,突然降大雪,因为这个地方十月份就开始降雪了,当时他穿的衣服穿得很少,受寒了,就没有做准备,出现了这些表证,头痛,项强,恶寒,他当时又没有其他的一些医疗手段,有解热镇痛片,所以当时他就超剂量的,开始服了一片没有用,后来就连续服了三片,就是剂量很大,服下去过后,就出大汗,汗一出,头痛减轻了,但是第二天,说不出话来了。声音完全哑了。当然就惊慌了,马上到医院去,第二天到医院去,但是治疗没有好转。所以到成都。当时我见到这个人,块头(就是身体啊)还比较大,比我个子还高,很壮实,但是由于这个疾病折腾了他三个礼拜了,人感觉得很疲倦,人有倦容,讲话,由于他听不见,所以讲话的时候就讲得相当大声,想讲大,又讲不出来,就很费力的想讲,没有办法,我没有办法听到他讲话,就呵哈咯呵哈的,最后就改用写,他是怎么怎么情况,他写的症状呢,头痛,项强,身痛,微微恶寒(恶寒有点),咽痛,舌质是淡红色,舌苔是白、润的一个苔,脉沉紧。当时从他的表现,临床的症状看,以及从他的舌脉来看,所以当时我认为,他是由于寒中太少二阴所导致的暴哑,那么治疗的方法呢,就是用宣肺、温肾、暖脾。用药呢,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当时用:
制附片75克(当然制附片一定要先煎两小时,要去其麻,要煎熟,煎透,由于它如果没有煎熟,煎好,会含有乌头碱),麻黄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60克。
这个方子吃了一副,出大汗,头痛,项强,身痛,恶寒明显的减轻了,声音能够发出来一点点了。两剂药,吃完过后,头痛,项强,身痛,恶寒完全消失了,声音恢复正常了。但是微微感到乏力,有乏力现象,所以在原方,这已经不叫原方咯,去麻黄,去掉细辛,加桂枝30克(生),淫羊藿20克,砂仁15克。又吃了两副,体力完全恢复了。一共四副药。在成都呆了5天。完全好了,回汶川。
这个病案,就患者本人来讲,他身体虽然看起来还是很强盛,但是他毕竟已过中年,阳气逐渐逐渐衰落,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突受其寒,所以由太阳而直达少阴,加之他又过服了发汗的药物,所以这就使其阳气更损,肺窍就更加闭塞,声音的哑就更严重。那么这个病的病机核心是什么呢?它的病机核心就是少阴经的凝闭所导致的,就是少阴经脉凝闭而导致暴哑。所以用麻黄附子细辛加生姜。效果比较好。这是一例。
再一例,是暴聋。是突然的听不见了。95年。因为这种病呢,在临床上并不是每天都能遇得到。95年的1月14号,我接待一个女性病人,王某,36岁,成都人,她是由于双耳突然听力障碍,听不见了,她讲,这个发病经过是怎么的呢?就是在一个星期以前,她洗全家的衣服,就是所有东西她洗,结果在洗的过程当中呢,停电了,洗衣机用不了了,所以就改用手洗了,由于洗的相当多,所以时间也就很长,恰恰又是在隆冬,成都的冬天还是很冷的啊,所以在冷水当中浸泡了将近3个多小时,到下午,她就开始恶寒,发热,出现耳鸣,甚至耳鸣如哨音一样,但是这个耳鸣的声音一旦停止了,她是耳鸣,但是突然间停了,没得耳鸣了,听力减退了。到第二天早晨,她的两只耳朵都听不见了,一点声音都听不见。那么马上就到了华西医科大学的耳鼻喉科,后头又看神经科,治疗了一个多星期,没得效果,仍然两个耳朵听不见,家里就着急了,她本人心里头就很怕了,怎么耳朵就听不见了,就聋了呀。我想作为我们每一个人,(不管)哪个遇到,心里面可能都会是一种打击。当时我见到这个病人的时候,看到她身体本身就比较瘦弱,精神也比较差,目光,看到啊,黯淡,面色呢?青灰,听力基本上没有,跟她讲话完全听不到,也是靠写。通过写,她能说出来。当时唯一表现的一个临床症状就是她微微感到有点恶寒,身痛,但是都不明显。嘴唇略略发紫。舌质略略绛。苔白,薄腻苔。脉,沉紧脉。同样的,根据她的临床的表现,我认为,她也是属于寒邪直中太少二阴,治疗的方法仍然是温肾,宣肺,佐气,暖脾。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
制附片90克,麻黄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75克。
就这四样药,也是吃了一副药过后,出汗,这个出汗,在这个过程当中啊,她自己描述,就突然的,她自己觉得这个耳朵就突然一声硬响,嘣的一声响,她说不到3秒钟,一下完全这个声音就听得到了。第二剂药过后,恶寒,身痛就完全消失了,但是精神还不足,还乏力,也是还不正常。在这种情况下,肺气已宣,肾气已通,脾阳上越,所以用了附子理中汤。吃了三副药,得到恢复。
这一个病案,它当时正是成都的隆冬天气,也就是在零度,零下一度左右,长时期的,因为3个多小时在冷水当中,这样就导致了大寒袭虚的一种局面,导致寒邪直接中太少二阴,伤伐脾,肺,肾这三脏的阳气,所以导致凝闭经隧,发为暴聋。就耳本身来讲,耳为肾窍,肾气不能够上通于耳,这样就会使其气滞窍闭,这样就会导致聪明顿失,就耳失聪了。但是它的病机核心是什么呢?这个病的病机核心仍然还是寒凝窍闭,经气憋阻,所以在治法上仍然宗温通为法,仍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
再一个,暴盲,就是眼睛失明了。1975年,我当时在南京,75年的1月25号,周某某,这个人是个干部,男性,43岁,他实际上就是在元旦节这一天到公园去,游玄湖,南京有个玄湖,他实际上去救一个落水的儿童,当时报纸还进行了宣传,在那个(时候)南京是零下七八度,我记得当时相当冷,他能够跳到那个玄湖里面去把那个小孩救上来,那就不简单。他讲,在25天以前,因为救一落水儿童,全身湿尽了,上岸过后,虽然有很多人给他准备了更换的衣服,但是他始终感觉寒冷浸骨,他当时的感觉就这样。当然,也就没有在公园里游玩了,就赶快打道回府,就回家了。回家以后马上就拥被而卧,但是一直没有温暖过来。所以就导致彻夜不寐。彻夜不暖。到第二天醒来,他自己感觉两个眼睛怎么就昏黑了呢?怎么就看东西啊,就看不清楚了?仅仅存的是光感。并且还出现了头痛,一身的疼痛,恶寒。当时他就很惊吓了,惊吓不在于一身痛,是在于两个眼睛看不见了。马上就到医学院的眼科检查。到眼科一检查,双眼以及眼底都没有问题,都没有问题!颅内检查的结果出来,也没有问题。由于没有问题,所以说(从西医学的角度上来讲啊),治疗起来就很麻烦。就收住医院,治了一个多星期过后,没有一点改善,照样的双眼失明。后头就予用中药,用中药呢,有中医眼科。用一些补肾填精的一些药物,也没有效果。这样就一直拖咯,到20多天。后头经人介绍,找到了我。当时我看这个人啊,精神比较差,(由于毕竟病了20多天了),面色也欠红润,面色有点青白相间,有一种气不足的一种面色。他自己讲啊,全身有一种就是不灵活的感觉,就说恶寒呢?又不明显。总觉得一身不灵活,不自如。两眼仅仅有光感,数指都不可能,连手指都看不见,但有光感。当时从他的舌苔来看呢,舌是淡而润,苔呢,是白腻苔,脉呢,沉细,略紧。这实际上啊,当时我认为,他虽然,他当时来看病的时候没有明显的寒的症状,但他仍然属于寒邪直中少阴所导致的这种暴盲。治疗呢?用宣肺温肾的方法。也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用:
制附片90克,麻黄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95克。
这个方,他吃完一副过后,感觉身上有汗出,但是汗很少,微微有一点点汗,这个汗一出了,他一身的这种不灵活,不舒服,就是说,说讲不是很明显,不灵活的感觉,不舒服的感觉一下就没有了,一身也不痛了,两个眼睛的光感增强了。一副药下去过后,光感增强了。服第二副过后,他能够数指,能够辨清在一米以内的人了。在原方5剂过后,双眼的视力恢复到正常。
这个病,为什么我还是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呢?因为他的这种起因啊,是由于严冬入水,这样可以了解到,知道他是受寒相当重,要去救一个人,不是下去就能把人就抓得起来的,他还要在水里面有一个过程,这样就使其寒邪能够直中,从而伤伐肾阳,闭阻肾气,导致他的整个机体出现紊乱。因为肾,是元气之根,它受藏五脏六腑,受藏五脏六腑什么呢?受藏五脏六腑之精。肾气闭阻,这样就能够导致元气就不能够正常的通行,所以五脏六腑之精这样就不能够上输于目而为之精,所以他的视力会发生严重的障碍,会出现两眼盲而无所见。这个病证的病机核心同样的,它仍然是寒凝闭窍。就抓住它的这个最主要的核心来处理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考虑是由于精血亏少所导致的,决不要去用一些滋腻填塞的药物。仍然应该以温通为法。如果滥用滋腻,反而真气闭阻。
从这三个,我举的三个例子,这三个例子我过去也讲过,但没在这里讲。这三例啊,它都并非是先天性的,理化性所导致的。多数是理化性导致的,多数是先天性导致的,导致的失音,失聪,失明。或者呢,它也并不是由于精亏血少,窍失所养所发生的。或者呢,它是由于邪阻气遏闭窍而发生。如果精血亏少,它应该属虚;如果是邪阻气遏,它应该属实。实证发病往往是比较急剧的,虚证呢,发病往往比较缓慢。暴聋,暴哑,暴盲,从它的发病来看,它应该属于实证。只是从发病的这个角度,它应该是实证。
因为手太阴肺经,它到喉部,我们人的音声之气呢,也在于喉。喉,它又是肺的门户。肺又能主气,是音声之源。所以暴哑多责之于六淫犯肺,肺失宣发。那么采用的方法呢?开宣肺气,这是一种治疗方法。
足少阳胆经,它循耳后,入耳中,出耳前,所以暴聋一般也责之于六淫邪气的闭阻。胆经气机的滞塞,往往在临床上多用清利,疏通少阳的法来治。
肝,开窍于目,经脉上连目系,所以暴盲啊,多责之于肝经火郁、气遏、血闭、血瘀,那么采取的方法呢,大多数都采用疏肝、清肝的法则。
用这一些方法,来治疗这几种病。可以说,去针对一般的外感病人,一般的清窍闭阻,它应该有效果。但是对于重证,这种重证是就伤寒重证来讲,往往很难于取效。
这几例,我使用这种法则去治,从其它的生理来看,从肾的这个角度来看,肾藏五脏六腑之精,而五脏六腑之精呢,它又都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肾又开窍于耳;经脉呢,它穿膈、入肺、循喉咙,到舌根,与我们的发音,与我们的听力,与我们人的视力,都实际上有密切的关系。再加之这几例病,它都有一个前因,就是都为寒邪所伤。它有一个前因。寒为阴邪,它最能损伤人体的阳气,重寒,大寒这样侵袭人往往能够长驱直入,直中三阴。一旦伤太阴,就会出现吐,逆;伤厥阴,就能够导致挛痹,寒疝;一旦伤少阴,就可能会出现失音,耳聋,目盲。
从这几者来看,都是因为寒邪中人导致经气的收引凝固,闭阻了人的关窍而导致发病。因为暴聋,暴哑,暴盲在临证当中,我提出来,它都属于寒邪直中少阴,上滞窍虚,下闭肾元,所以往往要伤伐肾阳的病机是最常见的。所以提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来进行治疗。这就是我说从麻黄附子细辛汤,实际上也涉及得到姜桂附,在姜桂附的这种思想指导下,不离这种思想指导来进行使用。
我在想,如果是,这种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是用量再减轻,用量少,会不会有这种效果,我没有去试过。附片用15克;细辛用3克,用5克;麻黄用10克。那么到底会不会有这个效果,有没有这么立竿见影,这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试验试验。
这一次,我在来之前,我算了一笔帐。我这个算帐呢,因为大家都是搞医的,就是中医现在啊,怎么能够发展壮大它,当然这个跟这个用姜桂附呢,扯到一边去了,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怎么能够提高,就是在各个,不管你是哪一个流派的,你宗哪一家,能够怎么样来振兴,来振奋中医?那么,来振兴、来振奋中医,首先要提高疗效,要有人气!怎么才能有人气呢?那么就要涉及到医技的水平。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很有意思。
我今天上午在仁爱分院去看了一下,病人还是很多,一天的门诊量可以达到一千多人左右,据说,一附院的门诊量就更高了,可以达到三千以上的门诊量。当然如果门诊量再高,再高一些,那就当然就更理想咯。那就整个医院就象赶节一样。那就不得了。我到华西医科大那里,那里真的是象赶节一样,那里一天的门诊量接近八千人,一天的门诊量八千,那就是比较厉害了。人流量可以说是完全都不断。如果我们一附院,我们的这个一附院的门诊量来讲,如果能够达到,一天能够达到五千、六千的门诊量,那就很不得了了。那么怎么来支持这个门诊量?我觉得就应该有好的医生。这样才会在某个局域,就是在病人心中,他有一种,那么就是有一种向往。我有病,我就要去求中医。中医的疗效要好。
中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医它,如果能够解决好,能够治疗很多的疑难杂症,不光是一般的常见病,像是感冒病和一般的病,可以一天两天就自然就应该没有问题咯。就是再严重的疾病,去治疗也不过就是十天半月、一个月,就觉得明显的改善了,这样得到病人的信赖。如果都能,大家都能达到,我希望每一个医生都能达到。当然它还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我昨天晚上,也是在这个讲课上),如果这个政策,当然就涉及了这个政策的政策面再开放啊,这个医疗的费用,就是比如说挂号费再提高啊,那么这样,那肯定的,大家的积极性就会更强,本来我也是一个医生,那么并不再,就是说分心去搞其它的什么事情,就应该有很好的这种经济效益了。
我就是算了一下,如果我们能够每一天能够达到五六千的病人量,那么我们的整个全年的用的中药的配方,我谈的是中药的配方,不谈西药和成药,那么就可以,就是光是在医院的配方,配出去的方,就可以达到一亿五千万左右。不算其它的治疗手段。这样呢,也给老百姓就减轻了医疗费用的负担。因为中药相对便宜。这个如果是,把这个事情如果做好了,解决了很多问题,现在的看病贵,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解决,我想政府肯定也会支持。当然这个是,我在这个地方说的话不算数。是提出来给大家,是题外话了。
今天给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也就到这了,谢谢大家。
(学生赤小豆谨记:学生也有一些听得不是很清楚,毕竟不是四川人,也没在四川呆过,凡听不清的地方,用下画线和空格留出,希望高手们能不吝指点,以便更正。当然黑字之处也不一定完全对,读者留心为盼。呵呵。)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0:38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2279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03 楼]
此处有卢崇汉的一篇论文下载,以下是地址:
http://www.shanghan.com/bbs/showthread.php?t=15182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0:45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93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04 楼]
黎庇留医案
吴涌冯某,父子俱以搜取肥料为业。其父年已古稀,忽患下利清谷。请高姓医,诊治数日——高固负威名,而数读伤寒论者也——俱大温大补之剂:附子理中,更重加归芪之类。其平日处方,必以十二味,始谓之“单”。乃服药以来,下利不少减,且四肢厥逆,无脉——胃败!予诊毕,断曰:症诚重笃,但必利止后,脉渐出,始有生理。即用四逆汤,日夜连服,次日下利止,而脉来出。即于原方加参续进。是日,颇能纳食。次早诊之,脉渐可循,生气还出也。复诊,据言昨夜不能成寐。盖由下后,心阴已虚,心肾未能相交,于是改用黄连阿胶汤,一剂即能熟睡。此症连用姜附,忽改芩连;所谓帆随风转也。由是,调养数日,即告复原。夫以七十老翁,病危乃尔,而收效之速,竟复若是。益知仲景之方,固不可易,而六经之法,胥在运用之妙耳。
吴涌谭绪二,织茧绸为业。其妻病已十八月,头目时眩,面无华色,精神疲倦,食减,口干不欲饮,或有微热,时起时退,大便或溏或结,不能久坐,久视,亦不能操作。屡服各医之药,皆无效;以致形神枯槁。脉弱,予断此症为虚劳,盖气血,阴阳,脏腑俱虚也。——夫见证治,不究本源,宜其数月以还,愈医愈重也——即与小建中汤加减;连服十余剂,日有起色。不半月,而胃气大进,气血充盈,形神焕发矣。岂他医之补气补血,消滞开胃,解郁行痰,皆无当耶?此靡他,医贵识证而已。
龙田坊,予书馆之旁,有年青盲女,患霍乱,上吐下利,往诊时,吐出黄水,衣为之湿;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急投四逆汤——此午刻事情也。傍晚时,着人到问,据云:“呕疴已止,惟头微痛,身有微热,得毋药性过热欤?”予曰:“不然,乃药力透达之故。盖病势已从阴出阳也。”次日,精神稍定,与理中汤以温开脾胃。又次日,云:举动无力。遂处以真武汤加桂枝善其后。嗣闻之患者:是药入腹中后,桂枝之气,直达脚趾云。
一日午刻,有小学生邀余回家,诊其母。见其卧床不动,目闭,口不能言,全无知觉,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其家人云:本无病,今早照常用膳,起居无异,今忽如此。予曰:以盛暑而见寒中三阴之险象,非吐非下,无端而得,其例不多,然有是证,必有是药。据脉与证,非四逆汤不办。一小时后,该小学生复来请诊。至则举家纷扰,盖于病者床下,捡得大睡药一碗,饮尤未尽。大睡药者,即大浮萍也。始悉因家庭细故,遂萌短见。予曰:大睡药性,寒毒异常,过服必致毙命。四逆汤之大热,可以对待寒毒之变。因促其尽剂灌之。药后,人事渐省,入夜即能言矣
龙田坊吴某,在港为雇工,中年人。患脚板底痛,不能履地,面白,唇舌白,胃减。屡医不效,因返乡关,就诊于予。问其有花柳余患否?曰:前治花柳,服清凉败毒剂,今则全愈矣。予曰:“足心为涌泉穴,是肾脉所发源者。肾败则痛,不能履地也。先以真武加茵陈,今其余邪,从小便而解。继以真武,连服十余剂而愈。
吴涌冯家寡妇,仅一女,年八九岁,爱如掌珠,患下利,日趋沉重。着其亲人入龙山,请有名誉之医至:出贵重之药散,而处以普通之利湿止疴剂;所谓小儿科也。服药后,傍晚,则四肢厥逆,以为不治矣,遂置诸地。
其亲人因冒雨延医,困惫无嫩,酌酒消遣,饮尽续沽。适予在酒肆诊病,因询予曰:先生能为小儿科乎?予曰:医学固有分科,理则一也。遂邀予诊之,则四逆证也,与以四逆汤。嘱(移)之上床,小心灌药。下利渐减。明日再诊,复与前药,疴止厥愈,五六日复原。
数月后,彼之侄女(吴涌冯家),五六岁,因疳积多服使君子,雷丸等。下利益甚,而双目几不见物。延余诊,予曰:“此厥阴病,阴霾四布,再失治,则盲。”遂以附子理中汤止疴,再以乌梅丸加减与之。眼遂光明,胜于平日。盖此女入夜不能见物者月余:俗称所谓鸡眼者也。
-----------------
处方寒热,前后不同 予学医既伐,仍未出而问世。先慈偶患腰痛,不能自转侧,因不能起食。即代为之亦不愿。焦甚!诚自治之。据伤寒论:风湿相搏,骨节疼烦,用甘草附子汤,其桂枝用至四钱。为药肆老医袁锦所笑,谓:桂枝最散,止可用二三分,岂可数钱也?予曰:此未知长沙书为何物,宜不赞同。袁云:医人已数十年,卖药亦数十年,从未见有用桂枝如是之重者。予曰:汝尚未知悉此为何方;治何病,汝惟有执之而已。于是,朝晚服之。其药肆之桂枝,从此而尽。
翌日,能起能食,遂愈。
此症据金匮,当用肾著汤。予见高年病重,故不得不用此方也。
过数月,家慈忽患牙痛,不能食。以体质素健,拟白虎汤。市药时,袁医曰:方子生石膏七八钱,而乃用炙甘草之补曷不易生甘草?为一律凉药乎?予曰:白虎之用炙草,汝实未梦见用意之所在;则不可强不知以为知也。渠又劝用熟石膏。予曰:白虎之石膏,必用生,若煅则为无用之死灰矣。此物不嫌其下坠。故伍以炙草,梗米,使其逗留胃中,以消胃热,不使下坠者,有深旨焉。汝不过见某药治某病,无怪谓炙草为参术苓草之草,而以为补也。袁又曰:数月前,服桂枝四钱,日两服,合八钱,即此人乎?予曰:然!袁曰:何寒热相悬也?予曰:前患风湿相搏,今患阳明实热;症不同,药安同哉?
服白虎,牙即不痛。
--------------------
时地同,年龄同,而虚实异 右滩禄元坊,黄植泉乃翁,年六十余,患外感症,屡医未愈:——小便短少,目眩耳鸣,形神枯困,全身无力,难食难睡。脉微而沉。浸浸乎危在旦夕。——医者见其小便不利,专以利湿清热,削其肾气;山查、麦芽,伤其胃阳。是速之死也。
吴君以予荐。诊毕,断曰:此阴阳大虚,高年人误药,至于此极!补救殊非易事。若非笃信专任,不难功败垂成。彼曰:“已无计复之,听先生所为而已。”于是,先以理中汤数剂,随加附子,又数剂,胃气渐增。前之举动需人者,稍能自动。而其身仍振振欲擗地,改用真武汤,又数剂,其心动悸,转用炙甘草汤;数剂,心悸既止,并手足之痿者,亦渐有力。
后则或真武汤,或附子汤十余剂。总计治之月余,其精神元气,不觉转虚实为强实。饮食起居,健好逾恒。病家驯至有生死人而肉白骨之目。
当时黄植泉之母,与其相继而病,亦延月余未愈。遂易其居——恐同时两死不便也。见乃翁奏效之后,又请予诚诊其母;见其证与乃翁大异——亦形神疲倦,但此症属实而外虚,易见功,易收功也。诊其脉而浮滑,症则心下苦满,按之极痛,不能饮食。举家仓惶!予拟与小陷胸汤,家人曰:老人久病,沉重若此,可任此凉药乎?予曰:此乃小结胸病,是太阳症而入结于心下者。此方导心下脉络之结热,使之从下而降则愈。果一服:结解不痛,不用再服。调养数日,渐起居如常矣。可知实症易医也。
两案同一时,同一室,又同为高年之人,而一温补,一清凉;一以多药,一以少药;终之皆治愈。然则方机治则,可执一也乎?
里海东头厅就记之侄,患疟数月未愈,多服凉药;仍有微热,脚肿,耳聋,心悸,郑声,不寐,精神恍惚,胃气弱极,手足无力,是早尚服甘遂等攻药。
予拟真武汤加桂枝龙牡,见其已服大攻剂,知有度。嘱其明日乃可服此方。迨行后二小时,忽自起,挟其卧席狂奔至后门,后门即海,其父大惊,急拥之归床。夫诊脉时,手足不能动,忽然狂奔,此脉阳浮越也。虚极,自有此景状。其叙曰:先生嘱勿服此方者,或恐其归咎耳?今若此,宜速煎服之。服后,酣睡数小时,为十日所未有者。醒即寒战,盖被再睡。明晨清爽,能自起矣。具证此药驱出寒气之力也。是午,捡前方再服,。前后连服五六剂,肿全消,诸病霍然;且胃气大增。调养数日,而精神复原矣。
------------------
黎庇留,字茂才,又名天佑,广东顺德人,近代岭南伤寒名家之一,著有《伤寒论崇正篇》,于1925年刊行,现已绝版。1958年,其子黎少庇响应政府的号召,在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委员会的支持下,将黎氏遗下大量医案“遴选其精英,而增其美辞,复加以评述”,编成《黎庇留医案》一卷(以下简称《医案》),共收人医案50例。 黎氏一生,推崇仲景,穷究伤寒,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正如《伤寒论崇正篇·左公海序》所云:“黎庇留茂才,博览四部,最癖医书,抗志希文,尊师仲景,读愈万遍,背诵如流,旁览百家,眼光别具,分勘合勘诸注得失,抉其微,以经证经;群言淆乱,一衷诸经,如是者有年,既而造车合撤,延诊者铁限为穿,见病知源,处治者刀主必效,如是者又有年。洎乎晚年,融汇全书,经临万病,积五十余年之学养,正百数十节之窜讹。从此,治伤寒者如迷途之有老马,如暗室之得明灯,事半功倍,此茂才之宏旨也。”此外,少庇也认为该医案“识者称之,以为兴灭继绝,使数千年坠绪阐发无遗,诚仲景之忠实后学者”、以上两段,恰如其分地介绍了黎氏的生平及其对仲景学说的发挥与良好的医疗技术。 由于黎氏精通伤寒,并且能在临床中通权达变,因此,每每能够立起沉疴。在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医案,给后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黎庇留医案·少庇序》言:“于编撰之余,就历年所治理诸证,择其堪为研究医学之参考者,或则顽沉、诡异,或则平顺、隐微,叙其过程,论其得失,编成医案,以与《伤寒论崇正篇》相引正,而加深经方运用之信仰。”《黎庇留案·小言》说:“生平论证处方,一是以仲师大法为本,故其手录验案.皆据经方而治效者。” 纵观《医案》一书所载50个案例,直以“真武治验”命题者就有4例,其余各例或径用真武汤原方,或治疗过程中屡用真武,或用真武汤加味,每获良效。至于附于之用,更为频仍,足见黎氏运用《伤寒》方,使用温热药的精湛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使用经方(当然也包括所谓的时方),尤其是大剂量的温热性药品,若没有驾轻就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是无法得心应手的。黎氏医案给后人一个提示,即:岭南虽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只要辨证准确,同样可以应用温热之剂,温热之剂虽可以化燥生火,但若运用得当,同样也可以化湿温阳。 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有效措施是“首先把老年中医的学术和经验继承下来”。黎氏作为粤医伤寒大家,是岭南地区近代研究伤寒、运用经方的代表之一,他的验案,值得我们深究。正如萧熙在《黎庇留医案》中所言:“医案中关于经方的灵活运用,及推陈出新的手法,便可以意味着黎氏伤寒学上诰诣的深度,从而认识到所记医案,不仅是宝贵的活经验,而且在它里面还反映着湛深的理论基础。” 建议中医药论坛能与中医药出版社联系,收集黎庇留老的医案,医著及医论(黎庇留老的资料,广州中医药大学应该有不少),然后进行整理,集结成黎庇留医集出版发行。如果真能如此,又是中医界之一大幸事也!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0:51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8398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05 楼]
此处有<<黎庇留医案>>一书,但不知能否下载,希望能下载的同道能把此书下载后发到这个帖子里来,谢谢!
以下是地址:
http://www.duxiu.com/search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1:09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45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06 楼]
戴云波老中医治疗痹证经验
①阳虚为本,痹阻为标,认为人身卫气乃拒邪之藩篱,其源于阳气,阳气旺盛,则内能养脏腑,外能拒虚邪贼风入侵机体,虽感受风寒湿气也不会形成痹证。必因阳气内虚,风、寒、湿气乘虚而入,导致气血阻滞,脉络痹塞,而痹证方可形成。因此,阳气内虚是形成痹证的根本原因。只有阳虚在先才可使风、寒、湿气乘虚而入,阻痹脉络而产生顽麻、不仁、疼痛、肿胀等症;而脉络痹阻、气血瘀滞又可影响阳气的化生及运行,形成恶性循环,使痹证逐渐加重,缠绵难愈。因而治痹证的关键在于振奋和固护机体的阳气。
②温阳通络为治痹证的根本大法。本证属本虚标实,本虚是阳气内虚,卫外不固;标实是风寒湿邪阻滞气血,脉络不通。故应以温阳为主,佐以通络。这是治疗痹证的根本大法,切不可动辄就用祛风、除湿、散寒之法。通法有温通法、行气通络法、活血通络法、搜风通络法、益气通络法等[四川中医1983;(6):11]。
戴云波老中医治疗痹证经验方--乌附麻辛桂姜汤.
川乌.麻黄.附子.细辛.桂枝,干姜.甘草.蜂蜜.
此处有戴云波老的生平简介:
http://www.cdhistory.chengdu.gov.cn/html/xxym2.asp?ID=3829
-=-=-=-=- 以下内容由 梁知行 在 2006年02月08日 11:12am 时添加 -=-=-=-=-
其弟子也发表戴云波老治疗痹证经验的文章:
<<戴云波重用附子治疗痹证的经验>>-夏明位
《戴云波老中医治疗痹症经验》沈中林
希望能找到以上两篇文章的同道能此两篇文章发到此帖来.谢谢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1:14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266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07 楼]
关于戴云波老的师傅们:
戴云波老八年间参师七人,医业大进.
先后师承
名中医叶融斋、贺涌溪、萧石秋、何润廷等学内科,继后又师从大邑的艾家训、新都的高桂臣、天全的王朗轩.
请问有哪位同道知道戴云波老的这些师傅们的生平和著作?请知道的同道能发到此帖来!让大家长长见识!谢谢!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1:20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75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08 楼]
善用热药的邛崃名医何悦仁
此处有何悦仁的生平简介,此处是地址:
http://www.cdhistory.chengdu.gov.cn/html/xxym2.asp?ID=3829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道在途中
发表于 2006/2/17 22:06:18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09 楼]
请问有哪位同道知道四川名医温凤岐的生平和著作?请知道的同道能发到此帖来!让大家长长见识!谢谢!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1:29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98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10 楼]
是温汝凤。资料我这里有一些很少,随后发上。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08 08:37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2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11 楼]
名医刘民叔医案
李鼎教授应用道地的《伤寒论》方抵当汤治疗妇女癥瘕之症,令读者印象极为深刻。此方之奇,在于病人之丈夫在方额空处详载疗效,并对刘氏识证的精确、敢用峻药的胆识表示钦佩。
看到此文后,或许会让人以为刘氏只善经方,非也。正好寒斋也珍藏有刘氏的医案一则,特撰此文予以披露,从另一个角度可知刘氏医学之精妙。典籍上载刘氏的临证经验曾辑为《鲁楼医案》一卷,唯无从得见。然此两则医案足供后人管中窥豹矣。
此方所用方笺,系用毛边纸红色铅印,和李鼎教授所藏者大体相同。唯有两点不同:李笺有“受业某某某侍诊”两行,而此笺无;此笺加两行有关病人性别、年龄、籍贯与住址,则李笺无。以上四项,另用钢笔填写, 估计是医者所书。
兹将该医案之墨书全文录于下:
吴月娥。据云医院检查 无孕。腹胀如鼓,气水两积,宜主因势利导。万分危险,严忌一切咸味。
半边莲五 大戟三 李仁五 平地木五 甘遂三 生军五 毕澄茄五 葶苈五 姜皮五 续随子五 苞米须一两 西瓜翠一两。
这则医案有许多可谈之处:
首先,从处方遣药上说。该方12味,开始两行之首药与最后两味之药引均属草药。由此可见,刘氏不但善用经方,而且留心民间的草药。自然,从经方而论,该方实为《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与《伤寒论》十枣汤之合方增减。
其次,该方有三处药注系用淡蓝色印钤盖于旁,此种引式在余数十年集方中实为仅见。毕澄茄旁钤“碎”字,李仁旁钤“去壳碎”。最特别是半边莲旁注称“不是半枝莲”。由于该药较冷僻,唯恐与一字之差之半枝莲混淆,故特备此注。三印似是用铅字合成,不似专刻木印。
第三,因该方多用攻里、泻下、逐水之药,而病证为“腹胀如鼓”,万一是妊孕,岂不闯了大祸? 医生于此等处,需加反复详察,以对病家负责。案中还首列“据云医院检查无孕”以自保,于此足见刘氏临证时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
第四是列饮食禁忌于医案之末(忌咸味) ,不但是医者的仁心,并见刘氏已具相当之科学知识。
第五是处方之用量,仅书数目而无“钱”字,原来笺之左方印有“本方药品以钱为单位”。但以两为单位者,仍下书“两”字。这种形式亦属创格。李鼎教授所藏刘氏方笺尚无此格式。
第六是该方印刷之格式亦十分特异,基本上囊括医者与病家两方面的主要信息。尤以上头的《诊例》,考虑周详,为历代方笺所仅见。印刷件已标年份(1958) 。月、日与第几方之字,亦系用印临时钤盖。上文其所以认为有关病人之性别、年龄等,系刘氏后来用钢笔所填写者,一因其笔迹与墨书者相近,均属端庄方严之风格;二来在左下第几方项中,先用钤一“四”字,后来发现有误才用钢笔改为“七”字。
第七是从该方之批与药店之三处钤印,可察知药业的种种行为。批有两层意思:三撇示药已配全,右上为药价1. 23 元。钤印“予对”为复检者所钤,“胡庆余堂另附发票”其义自明。唯“致”字不敢妄断。
另:华阳刘民叔悬壶于上海,高僧惠宗病胃癌,吐血不止,刘力阻西医输血,以大剂干姜附子佐甘草、灶心黄土、花蕊石、云南白药、阿胶,三帖而血全止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8:40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490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12 楼]
谈祝味菊先生医案中附子制川乌的应用
石富娟
祝味菊为四川名医,论治擅长内科调理。对附子的应用,可谓出神入化,得心应手,足堪师法。祝味菊用附子,每与活磁石或生龙齿、生牡蛎并投 (一般用附子15g,磁石50g,生龙齿和生牡蛎各用50g),如此温阳与潜阳配伍,可以监制附子辛燥升浮之弊。这种温潜结合的配伍方法,补充发展了《伤寒论》中附子的用法,使附子的应用更为广泛。祝味菊还常以附子与酸枣仁、朱茯神配合使用,取其温阳和营,使温而不燥。这与仲景以白芍监制附子辛燥伤阴有异曲同工之妙。《祝味菊先生医案》中,用附子或制川乌治疗的病症有:外感发热(包括发热咳呛、发热头痛、发热神昏、间日寒热)、滞下、会阴胀痛、滞下、失眠、浮肿、中满呕恶、下肢痹痛、鼻衄、咯血、咳嗽、喘促、头昏便闭、病后纳少、病后体虚等,均收到良好效果。其中会阴胀痛用制川乌治疗;带下腹痛初期,用制川乌配干姜、酒制大黄温中导滞(制川乌用15g,干姜9g,酒制大黄6g;儿童减量,用制川乌6g,干姜3g,酒制大黄3g)。腹痛带下瘥后,将制川乌易为附子,去酒制大黄,以温中理脾为主。其他病症,均用附子治疗。祝味菊用附子侧重于温阳,用制川乌则取其温经散寒止痛。祝味菊用附子、制川乌治疗的病证,一般没有明显的畏寒、肢冷倦怠等症状,但舌脉合参,符合虚寒证的特征。这就是说畏寒肢冷并非虚寒证成立的必备症状。
《祝味菊先生医案》记载的虚寒证的舌脉比较丰富。舌象可见苔白、苔腻、苔白腻、苔滑、苔黑腻、苔黑而润。有时还可见到苔黄腻或舌润无苔,如陈案,腹痛带下,苔黄腻,似乎湿热为患,但是病人脉结,说明为寒湿滞中,故宜温通。又如王案,自汗气促,鼻煽,舌润无苔,仿佛肾阴亏虚,肾不纳气,然而病人脉虚缓,舌脉合参,知为心肾水虚,真阳泄越,实为阴阳两虚之证,故宜温润潜养。脉象有脉虚数、脉虚缓、脉缓、脉浮缓、脉细缓、脉沉缓、脉弦缓、脉细迟、脉沉迟、脉迟而微弦、脉濡迟、脉濡细、脉细、脉虚细、脉细紧、脉沉微、脉弦虚、脉虚紧、脉沉滑等。夹痰湿者常兼濡、滑、缓脉。从《祝味菊先生医案》中可以看出,虚寒证出现脉虚数的不少,这些脉虚数的病人,舌象多是白苔,或腻苔或黑润苔。故其脉虚数者,苔薄舌红,或光红少苔的虚热证治疗迥异。虚寒证出现脉虚数的机理,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较多的阐释,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价值,可对照参阅。可以认为,祝味菊诊治虚寒证时,十分重视舌脉合参,其辨证分析的细腻与其察舌切脉的细致是分不开的。
《祝味菊先生医案》中附子、制川乌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温中达表卫气源于中焦,中焦虚寒,卫气不达,则表邪留恋,症见发热、苔白、脉虚数或浮缓、浮弦、虚浮等。祝味菊用附子、磁石、生龙齿温中潜阳,配合麻黄、桂枝、生姜等,共凑温阳达表之功。兼咳嗽或咳嗽气逆,加法半夏、细辛、白芥子、杏仁、陈皮等降气化痰饮;头痛,加羌活、蔓荆子祛风清头目;苔腻作呕,或苔黑腻泛恶,为痰湿中阻,加姜半夏、炒六曲、炒枳壳、藿梗等化湿消食,顺气和中;湿浊蒙窍,神识渐昏,舌黑而润,汗出齐颈,酌加杏仁、大豆卷、炒竹茹、法半夏、带皮茯苓、藿梗、陈皮、生姜等宣畅气机,芳化淡渗。温解少阳《伤寒论》少阳证之病邪偏于热,因热郁少阳,少阳枢机不利,故有往来寒热、头痛、口苦、咽干、脉弦等症状。故仲景制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为主药和解少阳郁热。温病邪入膜原,以湿浊之邪为主,故达原饮用柴胡、川朴、草果、槟榔之类开达膜原。对于脾肾阳虚,寒湿郁滞少阳,以致少阳枢机不利之中满呕恶、间日寒热、苔白脉细等症,祝味菊用附子温补脾肾,炒莪术、桂枝、姜半夏、陈皮、大腹皮、生姜、柴胡燥湿散寒,共凑温阳化浊,和解少阳,透达膜原之功。可谓师古而不泥古,善于通常达变。温调营卫营卫不和,其实是营卫两虚所致,所以《伤寒论》中桂枝汤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实卫,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养营,生姜、大枣健脾胃以助营卫之化源。桂枝汤即是通过平补营卫而起到调和营卫的作用。但对于体质虚寒而营卫不和的病证,桂枝汤就显得药力单薄了。对此,祝味菊以温补营卫而达到调和营卫的目的,即所谓温调营卫法。方选黄芪健中汤加减。肺主气,宣卫气,卫气属阳,故用附子、黄芪、桂枝温阳益气,升阳实卫;心主营,营气属阴,故以炒白芍、酸枣仁、朱茯神养心营;营卫源出于中焦,故以炒白术、姜半夏、陈皮健运中州,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并使补药灵动不滞。祝味菊的温调营卫法较桂枝汤的力量大大加强了,并偏于温补,常用于体质虚寒患者外感病后期的调理。若病后纳少,脉细缓,加生谷芽、炒六曲、炙鸡内金等和中开胃之品,既能温调营卫,又可温阳建中;汗多,加重白芍用量;夹痰湿,加白芥子、半夏。温中导滞寒湿伤中,积滞内停所致的腹痛、下痢病症初期,祝味菊用制川乌温中散寒,燥湿止痛,配以酒军攻积导滞,两者配合,成为温中导滞的主药,酌加淡干姜、木香、法半夏、桂枝、大腹皮、苍术、槟榔、吴茱萸、羌活、葛根等以助温中、燥湿、行气、升阳、导滞之力,有时还佐以炮姜炭涩肠止泻。随着滞下的好转,渐减去酒制大黄。待滞下瘥后,转从温补肾而收功,药用附子、肉苁蓉、巴戟天、破故纸、干姜、炒白术等温补脾肾,佐以半夏、生谷芽、大腹皮调气疏中。温中化湿中寒脾弱,水湿内生,下注为带下;溢为浮肿、溲短;中阻为胃痞;浊不降清不升,则为头昏、便秘。对于这些病症的治疗,祝味菊认为当从温化。他以附子温脾,佐以大腹皮、带皮茯苓、姜半夏、生姜、炒白术、川桂枝、藿梗、西砂壳等通阳顺气,健脾燥湿,芳化淡渗之品,用药颇为灵动。带下症,加大黄炭、炮姜炭、白鸡冠炭、葫芦巴、桑寄生温肾固涩。温肾化气 淋病后,肾虚气化失司,会阴胀痛,脉细紧。祝味菊认为当用温肾化气之法治疗。制川乌既能温经散寒,又善通利止痛,故祝味菊便以之作为主药。肾主二阴,厥阴肝经绕阴器,故配以淫羊草藿、葫芦巴、金铃子、小茴香、橘核温肾暖肝,以助下焦气化,再佐以黑大豆、车前子、藿梗升清降浊,通利水道。用药全面而严勤。温养筋骨 肝主筋,肾主骨。肝为罢极之本,肾为作强之官。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临床上由肝肾精血亏虚而致筋骨失养较为人重视,而肝肾阳虚,筋骨失养,常为人忽视。《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读《祝味菊先生医案》后,对此经文的理解就更加感性和深切了。对于肝肾虚寒、筋骨失养的下肢痹痛症,祝味菊采用温阳法治疗。用药以附子、巴戟、淫羊藿、桑寄生、当归、黄芪温肾暖肝助阳为主,佐以桂枝、川牛膝、独活通利下肢经脉,祝味菊温养筋骨法的组方用药特色,有点象地黄饮子,但祝味菊此法偏于温补肝肾阳气,兼能通利经络,而地黄饮子则肝肾阴阳并补,以补肾填精为主,兼以化痰开窍。温阳潜阳 “阴虚则阳亢”,但阳亢并不均由阴虚所致。阴虚致阳亢,是阳亢常见的病机,治疗当育阴潜阳,滋水涵木。若脏阳亏虚而上浮,则亟宜温阳潜阳。唐代王冰在注“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时说:“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心阳亏虚,阳失潜养,而致失眠,脉细迟,祝味菊便仿归脾汤之意加上温阳之药,采用补养心脾,温阳潜阳的方法治疗。药用附子、炒白术、炮姜温阳健脾,茯神、枣仁、龙齿养心潜阳宁神,并佐以生姜、半夏、生谷芽和胃以安神,健中州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对于肝肾阳虚虚阳上并,以致络伤血溢,咯血身热等症,祝味菊用附子、补骨脂、菟丝子温补肝肾,扶助元阳;黑锡丹、生龙齿、牡蛎、朱茯神潜敛虚阳;三七、炮姜炭止血;法半夏、苏子、百部、玉蝴蝶肃肺降逆。虚阳上浮,也可见于阴阳两虚,阴不敛阳,阳虚不潜。如王君伤寒已达二候,自汗气促,鼻煽,脉息虚缓,舌润无苔。祝味菊诊为心肾水虚,真阳泄越。用附子、生牡蛎、黑锡丹、生龙齿、朱茯神、破故纸、覆盆子、巴戟天等温肾纳气潜阳的同时,以鸡子黄育阴配阳。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8:45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6139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13 楼]
医侠祝味菊
祝味菊先生与他的《伤寒质难》 作者:陈天祥
乡先哲祝味菊先生为近代著名医学大家,曾先后在蜀、沪等地行医。临床上以温补为特长的诊疗风格在医界影响很大.学术上以见解特独的“祝氏学派”蜚声杏林.处方遣药擅用附子,世称“祝附子”。兹值祝先生逝世50周年之际.谨撰此文.就祝先生的生平事略、医学成就及其《伤寒质难》的主要学术见解作简要介绍,以志纪念。
生平事略
祝味菊先生(1885~1951年)山阴祝家桥(今浙江绍兴)人。其祖上世代业医.家学渊源久远.因自幼耳濡目染.髫龄即熟知医药病名。弱冠后。其姑丈严雁峰公先后延聘宿儒刘雨笙等教授医经,并亲自指拨。因其生性慧悟.又好学不倦。喜深究医理且锲而不舍.进益与日俱增。l9l7年.叫川省招收军医.祝先生应考入学。攻读越二年,因政事动乱,“医校改组.乃随教师石田东渡扶桑”.留学日本。在日学医期间,接受了新的医学理论。这对他以后主张中西结合、提倡学术创新的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归国后.出任四川省成都市政公所卫生科长,并主政官医院七年.颇具医誉,被市民尊为蜀中名医。
1926年为避“川乱”.祝先生自成都至沪上。初到沪上,目睹上海医生的用药风格与川医大相迳庭,则不敢孟浪悬壶。化了一年时问悉心考察、研究.感到当时沪地的不少医生.对急症重病在截断病势方面.缺少良法。“遂不顾一切,奋然悬壶”.并一反沪医用药时风,以擅用温热见长。初“不见用于时俗,同道又从而诽谤之,跋前鼋后.动辄得咎”。但由于“为人诊疗,往往应手而愈”.特别是在1929年秋,治愈了被某大名医生断为“误投辛燥,法在不附之医风.亦“无复敢明目攻讦者”。冯伯贤在主编《上海名医医案选粹》时.将其列为上海名医。时贤陆渊雷先生之医风与其较为接近,二人交往甚为投机,乃成莫逆。故祝先生曾有言日:“民国十五年,余来上海.独树一帜.口碑所致,薄负时誉.陆氏过从甚密.时与讨论医学.颇具卓识。”认为:“陆氏亦佼佼人杰哉。”由于祝先生学验俱丰.胆识过人.“治起病来.一针见血”,碰到别的医生摇首却步的重病.每敢独力承担,且常能起重笃而救险难。章次公先生曾说:这些“在祝先生只是家常便饭。”由于祝先生屡救重危起沉疴.因此医疗影响日渐扩大.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医学新流派——祝氏医派。时有上海儿科名医徐小圃之子,因误用凉药.几致不救。后邀祝先生诊治,先生力排众议.用峻热剂挽救于旦危之际。徐小圃先生原先崇尚吴门温病学派.经此一事很受震撼,“于是一反过往作风,得心应手.遂有祝派之称”。类似情况.彼时不在少数。诸如武进陈苏生,“向守其师承轻淡之术”.闻知“小圃先生的用药,是受了祝味菊先生的影响”.为此“不揣冒昧,单独前去拜到门下”。后来就成为“祝派发扬光大的传人”。又王兆基亦是因病.经他医用辛凉滋阴药久治不愈.经祝氏“改予温潜之剂.其恙若失,因受业于门下”者。祝味菊先生不但注重临床医学.还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曾于1927年问与沪上名医徐小圃共同筹建上海景和医科大学.后因战事未能正式开学。旋即应聘担任中国医学院实习导师.1935年新中国医学院成立,先后出任新中国医学院研究院院长、新中国医学院院长等职。临床以内科擅长.尤以善治伤寒著称。其为人豪爽.学识渊博,十分注重医德。他曾说:医为仁术,生命重欤?令誉重欤?吾行医30年,不畏艰巨,不惮物议,病势虽重,苟有生理,无不据理力争,负负责疗治,所以然者.求安心而已.成败毁誉.非所计也。”又说:“以诡术取信于病人而冀沽名者.是医门之贼,应当鸣鼓而攻之。”语言中良好的医德医风卓然可以想见。
祝先生“学贯中西,不仅熟谙中国医药,而且对西方医学亦莫不精通。”抗战前,曾与德籍医师兰纳在沪合资开设过西医会诊所。因其中、西医学造诣均深.且又博闻强记.极有口才,凡与其共过事者,莫不佩服之至。徐相任先生言其:“辩才无碍.辟易千人.国医中之不羁才也。”陆渊雷先生说:“君心思敏锐.又自幼专力治医.其造诣非余所及。”连生性自负过人的章次公先生一旦见遇先生.也只有“奉手承教.俯首无辞。”兰纳是外国的西医师,与之结交并共同合组诊所后,亦深感获益良多。
从上述医林名贤对祝先生的褒评.其当时在医界的影响已可见一斑。
主要贡献
鸦片战争后.西洋医学作为帝国主义列强文化侵略之工具.开始传人我国。“自从有了西医.中国的医学界就掀起新旧的斗争。他们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学说。他们互相攻讦,互相倾轧。民间对于他们,也是褒贬不一,口碑不同。他们各自有其信徒.各自有其背景.谁都不愿屈服谁,新旧间的分争迄今数十年.总是各辟鸿沟.壁垒森然。”祝先生认为:“学说无国界.求是而已。”凡“扬古訾今.泯新祗旧”都是错误的。祝先生既反对那些崇古尊经的保守派·不能从科学上来认识西医的进步性.偏面强调“国粹”.盲目排外,对西医采取敌视态度;也反对那些崇洋媚外的过激派.认为只有西医才符合科学,中医则是医学发展的绊脚石。过激派视丸、丹、膏、散为老古董.称阴阳五行为旧玄学,主张一律废除。祝先生认为:“真理只有一个”.“没有真理,决不能造成事实;事实的造成,里面一定含有真理。”“摆在眼前的事实·中西医都能治好病”,故“中西医的相互倾轧,决非社会之福音”。并力主中医科学化.其目的是改革医学、汇通中西,以冀开创新的医学。近代中医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如唐容川、傅嫩园、恽铁樵、陆渊雷、张锡纯、杨则民、秦伯未等人都曾持这种观点。这就是中国近代医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中西汇通派。祝先生所处的时代主张中西医汇通,而又有代表性的人物不多,章次公先生说:“在20年前.我和祝君及陆渊雷君一同在上海国医学院教书。在那时.祝先生就主张中医要革命。他说‘要发皇古义,一定要融会新知’。这种主张,当时除我和陆渊雷君外.宗兄巨膺、盟兄徐衡之也是竭力支持的,此外就很少同志了(指在上海)。”但由于祝先生有博大精深的造诣、十分雄辩的口才、声誉很高的医疗威望.因此他关于变革中医的主张影响很大。他在《伤寒质难》一书中.亦是以科学论中医.主张中西医学相互取长补短.并在学术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中进行中西结合的初步探索与尝试。祝先生“从事中医革命4o年”,是中西汇通派的中坚人物。他强调要“尊重中医疗病的成绩.尊重中医有效的事实。不能因为现代科学尚无力解答其所以然而放弃不顾.更不可仪祗赞誉而不屑应用.我们应该把住现实而努力。”他还深刻地指出过医界轻视中医的症结之所在:“历来医政当局.不是西医便是门外汉.对于中医的理论.无暇细考其意义或无法判定其是非.所以对于中医的处置常常举棋不定.无所适从。”以致中医长期处于“打不倒·站不起”的状态中。祝先生为使中医改变这种境况.努力奋斗了一辈子。虽收效甚微.但祝先生为此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伤寒质难》概况
祝味菊先生著作较多。据初步查检.有《伤寒质难》、《伤寒方解》、《伤寒新义》、《病理发挥》、《脉学举隅》、《祝氏医学丛书十种》等。其中《伤寒质难》一书.以师生问答形式为体例.由祝味菊先生口述.陈苏生执笔合作完成,全书约10余万言.为反映祝先生学术思想之代表作.于1950年出版发行。关于此书出版之动机.祝先生说:“我书之出.不过供治医者商讨研究.初非欲以此变异中医学.亦非欲自成一家言·与当世贤豪较其长短也。”但因为有鉴于中西医的对立“已有数十年了.至今还是划如鸿沟.互相攻讦.我觉得长此争论下去.终不会争出什么好结果。我们不想空谈中西医的优劣.而想引起彼此间的认识和了解.这了社会.为了学术.我们总该想个办法·使它们接近.使它们得到一个联系的桥梁。”祝先生怀着这样一个目的.编著出版了《伤寒质难》一书.以期望“能够引起中医倾向于科学的趋势.能够引起西医重行检讨中医的兴趣”.从而促使彼此“泯除新旧之成见.合中西医为一家”。《伤寒质难》在付梓前曾经陆渊雷先生作文字修润。陆先生说:“予交祝君久,知其虽工医.颇不汲汲于著书.既得陈君而著书矣。复不汲汲于印行.今竞印行者.诚所谓因缘凑合.非有所勉强也。质难稿初成.予尝为之稍润色。及其砌板,又为校阅一过。”
《伤寒质难》出版后.医界咸为推重。对其学术价值.前贤诸多誉辞。现节录若干.以为印证。
徐相任:“是书于工作方面.则兼采新理;于治法方面.贝U独运匠心。开中西沟通之先声,成古今未有之巨著。”“本书最有力之主张.举其荦荦大者言之,第一为体力重于病邪.第二阳气重于阴血.第三为以五段代六经.此作者之创获.亦苦心孤诣之独到处也。”秦伯未谓是书“虽以伤寒为名.绝不同于张仲景一家,上而素灵.下而叶吴.均有论及。”章次公论是书:“为我们找到了新的出路.不但在现阶段中西医间筑成了联系的桥梁.而且指示着今后医界研究工作中应努力的方向。”“它是一部新旧思想矛盾斗争中的产物.它又是新旧医学转变过程中的代表作。”“《伤寒质难》一书,虽然在形式上是讨论伤寒.其实已经包括了一般中医的原则大纲。这里有很丰富的辨证材料.对于彷徨歧途的中医,大有启迪作用。”“这是祝君30年来治学的结晶品。”
中医对疾病之认识,相互间存在的差异很大.于外感病尤其如此。往往甲日伤寒、乙日温病、丙日风温、丁日春温。实际上,“所谓伤寒,所谓温热.都是一种想像之邪”.对外感病可用热药治愈者,遂名寒邪,反之,遂名温邪。故“邪机之推测.乃从药效反溯而之。”他说:“寒温皆非致病之源。”六淫只是一种刺激因素.一种媒介。真正的病原是有机之邪.所以,“六淫外感.着人为病,邪量不复增加。受寒几分,便病几分.只有消散.决不增加.此无机之邪.无繁殖之机也”。无机之邪是无形的.“无形之邪,感而即病者.非六气之致病,实由体工失调耳”。因六淫造病,有如媒妁然.及其既婚.媒者休也。所以.外感病初起,机体出现反应.是正气抗邪之反动。医者只要恰当地维持其合度之抵抗,就可缩短疗程,不必强辨其病原为寒为温。根据这种认识.祝先生认为:外感初起发热.是机体的自然疗能.若用凉药“清而表之,则正伤而表气不和”.因为“一切清(凉)药皆为抑制亢奋之用,设非有余.允宜远避。故同辛散,偏清则抑正而碍表.若非里气之亢者.不当选用辛凉。”虽然“伤寒之成,有形有机之邪为主因,无形无机之邪为诱因。”须知“仲景之所谓伤寒,指广义之外。外感因气候失常,体工失调而病,不必定有细菌也。”当然,六淫至体工失调,促使细菌繁殖,这种情况在外感症中也是多见的,但是病原菌一般都是从口鼻而入,并非从体表而入。皮肤若非破损.则病菌决无从入。如就邪论,这有机、无机二种情况固当知别。但就治疗言.即使是挟有有机之邪.初起亦应先纠正体工之失调.恢复机体自身的抗力,排除机能之障碍.去其病菌之所附依.此时“细菌虽仍在体内,也就不害于宿主。所以.一开始就强分病原属寒属温.又不分有机无机.就用辛凉消炎之法.以为可以杀菌祛邪.实是揠苗助长。”祝先生认为:“医之为工.能扶正以祛邪也,若抑正以纵邪.是阶之为厉也。”“总之.伤寒正邪相搏,止胜则邪负.邪去则正安。正盛而邪恶微.则病有自愈之理;正盛而处理无方.则邪有稽留之虞。”“夫邪气消长之机.一以阳气盛衰为转归.善护真阳者,即善治伤寒.此要诀也。”以上论述.即祝先生在临床上擅长温热扶阳的理论依据。
祝先生在深入研究《伤寒论》的基础上,用结合临床实践所得著成《伤寒质难》一书。提出了诸如邪分有机无机、强调温热扶阳外.主张自然本体疗法和五段辨病法等观点,不但很有创见而且有非常的实用意义。尤其是五段辨病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仲景学说。他把六经症候概括为疾病的五个阶段.祝先生说:“吾之所谓六经者.乃代表五种抵抗程序耳。太阳为开始抵抗.少阳为抵抗不济,阳明为抵抗太过.太阴、少阴同为抵抗不足,厥阴为最后之抵抗。一切外感.足以激起正气之抵抗者,皆不出此五种阶段。此吾研究之创获.敢谓前所未有也。”确实是极有创造性。
祝先生在自序中也认为他的理论“对旧医尚未能消化,对新医又不够咀嚼,真所谓是两面不讨好的。尤其是批判时医的地方,难免有开罪同道之谦.这是我万分抱歉的,但是我又不能作违心之论,只能请他们多多原谅了。”这当然是祝先生的谦逊之辞.但《伤寒质难》一书.不循规蹈矩,敢于独抒己见、开拓学术新风的精神,在开展百家争鸣、推动中医发展诸方面都是非常有裨益的。
结束语
祝味菊先生以温热扶阳为诊疗特色的临床风格在近代中医史上是很有影响的。他的《伤寒质难》更是敢于挑战传统理论,不怕得罪近贤,敢于开拓创新.启迪后学的传世佳作。尤其由祝先生创立的邪分有机无机、五段辨病学说、自然本体疗法等学术主张,迄今仍有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8:48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0253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14 楼]
程序井然 顺风转舵————《姚贞白医案》读后- -
姚贞白(1910-1979),名志恒,云南昆明人。姚氏出生于中医世家,建国后曾任昆明市卫生局副局长,昆明市中医院院长等职。早年擅治时病,晚年尤精妇、内科,其治验门人收集整理成《姚贞白医案》一书。
姚案中不乏疑难杂症和危急重症,病情之机转多较为复杂,唯有胸有定见,才不至被错综之病况牵着鼻子走。而胸有定见,具体体现到医案,就是“程序井然”、“顺风转舵”八字。
“程序井然”,就是要熟悉和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与病机特点,先于机发,首先确定治疗的方针和步骤;“顺风转舵”,就是要顺应疾病的机转,随其证候之转化而转变具体的方治。这样临证方能从容应对,否则只恐丧失先机而疲于应付。
譬如疑难杂症,其疑难便疑难在病机之纷繁错综,或虚实夹杂,或寒热并现,如何正确辨证并确定治疗的步骤,对医者是一大考验。
姚氏曾治一经闭4年的患者,30岁,平时月经经常过期,量少,色紫黑,有块状,腹中有块,往来流动,胀痛无常。伴头昏神倦,饮食不思,睡卧不宁,夜尿频数,渐至身体孱弱。曾经中医多方治疗,或行攻破,或行温补,西医也多次诊治,都无效果,后又改用草药治疗10多次,月经反闭止不通,病延4年。姚氏察其脉乍按弦细而紧,重取沉涩无力,舌苔薄腻少津。认为攻破过猛,损伤冲任,温补杂进,又引起气血壅滞。所以确定治疗程序为:先滋养冲任,调达肝脾,再行气活血,舒络通经。初用人参、鹿角霜、当归、杭芍、鳖甲、续断、川芎、柴胡、香附、砂仁、茯神、甘草。二、三诊予前方化裁,陆续加入调理气血之品如丹参、元胡、小茴香、荔枝、三七粉、郁金。至第四诊,腹中块物转动频繁,姚氏认为属气渐行,血渐活之兆,抓住时机顺风转舵,变方为宣络通经,行气活血之剂。药用柴胡、当归、川芎、三棱、莪术、香附、元胡、续断、丹参、桃仁、三七粉、红花,每服点清酒少许为引。服上方3剂,患者月经来潮,色紫黑,有块数枚,腹中硬块若失,以后常服八珍丸、逍遥散以资巩固。本案症状繁多,但其要者,无非“虚实并重”四字,如一味化瘀通经,气血更亏,若一味温补,气血更壅。故姚氏首先定下先补后攻之策略,初用补益,但也并非一味壅补,而是补八攻二,二、三诊渐至补六攻四,补四攻六,四诊因势利导,乘风前行,而以攻破为主,最终使四年痼疾治愈。可见对于疑难病,“程序井然”、“顺风转舵”八字颇堪玩味。
至于危急重症,如何先济患者之急系关人命。救急之法,一当注重快捷有效之外治法、成药、散剂的合理运用,二当注意病情之标本缓急,所以确定治疗之先后程序至关重要,而姚氏可谓深谙此理者。
如治陈某,男,4岁,患乳蛾急症。症见发热,喉痛,饮食不能下咽,咳嗽,痰粘,气促,音哑,小溲短赤,大便不畅,脉象弦、洪、浮、数。观其喉部,两侧红肿如蚕蛾大。姚氏“急”刺其手太阴、阳明井穴,“继”用鸡翎探吐,“再”以儿茶、冰片、麝香、硼砂、青黛、薄荷等分研粉吹喉,并内服清热凉血化痰中药及六神丸。二诊乳蛾消失,寒热全退,唯痰少微咳,精神疲倦,乃断为“病退阴虚肺燥脾弱”,转以养阴益脾化痰之品善后而愈。本案初诊姚氏“急”、“继”、“再”三法次序井然,从容不迫,是取效的重要保证。既效后,邪去而正伤,转从阴虚肺燥脾弱治,可谓顺风转舵。再如鼻衄大出血,杯盈碗盛,已经五官科诊治而无法遏制,先采用物理疗法,俾使血随热降,以制其奔腾之势。法用冰水浸湿毛巾,冷敷于后脑及头颈督脉部位,再用热水一盆浸泡患者两足,取《内经》“从上引下”之意,同时急速煎取加味犀角地黄汤,1剂大效。鼻衄全止后,现病退阴虚肺燥、余热未净之候,转从养阴润燥凉血治疗,亦顺风转舵也。
用成药救急者,如麻疹危象,疹毒内陷,痰浊壅闭,肝肺伏热生风,喘促痰鸣,神识不清,面青唇干,手足抽搐,指纹青紫,已透三关,急以蛇胆陈皮末1支先服,随拟麻杏石甘汤加味内服,一诊转危为安,四诊痊愈。用散剂救急者,如徐某某,女,75岁,痰湿之体,晨起跌仆,不省人事,面白唇青,脉弦大而滑,两尺细弱,四肢逆冷,牙关紧闭。鼻息有鼾,痰声漉漉,口眼歪斜。断为阳虚寒湿,痰厥生风。速用牙皂、细辛研末(即通关散)吹鼻取嚏,再拟三生饮加味救治。
古语云:“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除其痼疾也”,姚案中多有体现。如治孙某某,男,36岁。素有喘疾,新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咳逆气促,痰吐泡沫,胸满干呕,头目眩晕,小便不利,脉浮紧而兼滑数,舌苔白腻而润。初用小青龙汤,2剂寒热解而咳喘减,转拟苓桂术甘合二陈法,温阳蠲饮,化痰利湿。三诊,脉案云“病退而脾肺不足,转投六君,以治其源” 。本案先标后本,堪称思路清晰,程序井然,有条不紊,而不明标本,对咳喘病没有一个规律性的认识则难以为此。
而如烧咳伤阴闭经案,标本更为复杂。患女,29岁,病经数月,始因烧热咳嗽,继之寒热往来,月经闭止,咳嗽不宣,后复感风寒,头疼身痛,恶寒潮烧,喉干口燥,舌红,苔黄燥,脉右浮弦兼滑数,左细涩、尺部沉涩。病变涉及肝肺阴伤,气血受损,冲任失调,邪入少阳多端,姚氏据“急则治标”,先予和解、宣肺法以治新感,药用醋炒柴胡、醋半夏、黄芩、杭芍、薄荷、杏仁、苏梗、甘草、生姜、红枣。病减而未已,再拟滋养肝阴,清热理肺之剂,上方去杭芍、薄荷、甘草,易柴胡为银柴胡,加醋炒青蒿、醋炙鳖甲、知母、鲜京竹叶。三诊时少阳之邪已微,而以肝肺阴虚郁热为主要矛盾,故进一步转向,去苏梗、黄芩、竹叶等,加入生地、丹皮、地骨皮之属。至四诊以后,邪热与郁热基本退清,乃以补气血、养肝肾、调冲任为主,最终经讯复来。本案由烧热咳嗽始,而后经闭,而后新感。烧热咳嗽与经闭,烧热咳嗽是本,经闭是标;烧热咳嗽与新感,烧热咳嗽是本,新感是标。在确定标本缓急上,先治其标——新感邪入少阳,再治其本——肝肺阴虚郁热,最后再治其标——气血受损冲任失调所致之经闭不行。本案与前一例相同的是,标急,先标后本;本例治疗的第一步,新感为标,标急,故先标后本。本案与前一例不相同的是,本急,先本后标,本例治疗第二步,肝肺阴虚郁热为本,本急,故先本后标。
参考文献
姚贞白诊疗经验整理小组. 姚贞白医案.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54,9,110,141,99,130,59,53,33
(已节要发表在2005年《中国中医药报》)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8:52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5155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15 楼]
无锡名医张剑秋临证擅用大剂量附子.
其弟子葛丽华曾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张剑秋应用附子的经验>>一文,主要介绍张剑秋教授临证擅用大剂量附子(达 30g)为主药,并灵活配伍,治疗慢性肾炎、胸痹、少阴病以及泄泻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四则.
希望能找到这篇文章的同道能把此文发到本帖来,谢谢!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9:04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92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16 楼]
请问有哪位同道知道西昌张紫衣,贵州李彦师,重庆补小难这几位"火神派"名医的生平及其著作,请发到此帖中来,谢谢!
其中李彦师著有<<伤寒金匮条释>>一书,此书作者遵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合为一书,用注释、互相参证等方法,具体领会张仲景对于伤寒与杂病的医疗观点和辨证治法,注文比较简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随文训释或强作解释,可供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参考。195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09:24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24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17 楼]
温汝凤的资料从手头的书上查阅只有五种,但归纳起来都是出自一处,即民国时期的《南溪县志》(四川)。温汝凤
温汝凤,南溪县人,温中派名医。汝凤学无师承,博览群籍,以用药喜温中,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而闻名。常委:太平盛世之人多阳气健旺而长寿;动乱饥荒年月之人,则多阳气虚衰而卧病。究其衰旺之机源于土之燥湿。因脾胃升降,全赖中气,中气一衰,清阳下陷,浊阴上乘,百病皆从此始."..............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08 09:44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382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18 楼]
重用附子治疗三叉神经痛案作者:医者佛
最近在临床上治疗一例三叉神经痛,重用制附片,效果不错。发上来请大家讨论。
黄某,男,47岁,广西民族学院教师。
2002年开始出现右面侧刺痛,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近三年来,经过针刺治疗后,略有好转,停针又复发。今年4月26日疼痛发作,一直到11月23日来诊,持续疼痛,痛苦难忍。影响睡眠,不能笑,张嘴即诱发疼痛,吃东西非常困难。常服卡马西平,副作用严重,已不胜其苦。通过熟人介绍来我门诊。
现病人右侧面部微白,呈紧张面容,不敢笑。整个右面部疼痛,呈刺痛,时有电激样刺激,痛不可忍。每吃食或者饮水时加重,局部不敢稍碰。无畏寒,大便不干,一天一至两次。舌淡胖紫,有齿印,脉沉软无力,右尺没明显。
分析:
久病三年,邪在太阴少阴,上扰于三阳,发为疼痛。其本在三阴,其际在三阳。急则治标,当以止痛为急,次则温运少阴,以祛邪外出。
以四逆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
制附片45克,先煎半小时。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白芥子15克,干姜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柴胡45克,麻黄10克。
上方先煎附子,石膏半小时后,合诸药,再煎1。5小时。三剂。
配合针刺,以扶正祛邪为法。以董氏奇穴为法。
对侧下三皇、三重、灵骨、大白。同侧中平、太冲、行间。针入即嘱频作吞咽、咬牙动作,以顺通局部经络。
针后即感觉轻松异常。
分析:病人舌脉呈现一派阳虚证象。四逆以温运少阴,芍药甘草汤重用白芍以缓急止痛。更加白芥子以祛皮里膜外之痰浊;生石膏以清解阳明邪热,因病位在阳明;柴胡以透解少阳郁邪;麻黄解太阳,与上方合成麻黄附子甘草汤,温少阴以解太阳之邪。
董氏奇穴以奇制胜,对于治疗急性疼痛往往针入痛止,效果不输于十二经穴。因此在临床上我经常应用于一些急性病症中。对于痛症应用最多,效果也较明显。
11月24日,二诊。
昨天针后非常舒服,回家服药后疼痛有所缓解。服药后手心、脚心汗出较多。舌仍淡胖,双脉沉细,寸关俱沉。已经停卡马西平。继针,以上穴。
分析:药已中病,汗从手心脚儿透出,是阳气渐旺,有祛邪外出之象。此时万万不可见汗而减附子,恐正气不能继续增旺,则邪气不易祛出。此时即仲景所谓之“知”,往往可增强附子用量。
对于汗出,可以这样理解。其一,《伤寒论》之桂枝条下有:“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之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在治疗太阳病中,仲景把汗出作为阳气通畅的一个标志。
其二,《金匮》有:“赤圆方:方中有乌头(炮)二两 细辛一两,。。。。。。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其中提到“以知为度”。什么是知呢?知就是病人服药后的感觉。可以是舌尖微麻,或是汗出,或是痛减,或是感觉通体舒服。。。。。。所有这些,都是“知”。这个知就是度。掌握好这个度,治病时就会对于用药有非常明确的感觉。也就不用提心吊胆了。呵呵,特别是有时用药较重,最有这个体会。
11月25日,三诊。
原来局部伴有刺痛,现已经明显减轻。舌脉未见明显变化,继针。
11月26日,四诊。
疼痛已经大减,可以顺利饮食。疼痛范围明显缩小,现局限在耳前至地仓穴一线。舌胖已经减,仅略见齿印。脉略沉细。继服上方五剂。
后两诊,因舌淡胖已大减。此中焦虚寒之征已退,减干姜为15克。余药继服4剂。病人已经可以微笑,不觉疼痛。精神大振。
12月5日,即今日,来诊:
精神非常好。可以笑。自述近三天没有疼痛。且电激样痛已经消失。可以顺利地吃食物,喝水。
面部肌肉已不紧张,谈笑自如。脉仍沉软。
续针如上法。
分析:邪气已经得祛出大半,正气正渐旺之中。此时当固肾气,以求其本。上方加肾四味各30克。嘱再服数剂以巩固根本。如不再疼痛,可不必来诊。
病在少阴,呈现虚寒征象,此时但固其根本,则肾气充足,自然邪气得出。治病到七八分即可,不必尽其十分,以恐药重伤正。
小结:
1。前医针刺此病,多取局部穴。这是错误的。大凡三叉神经痛,切切不可只针局部,因为这会刺激局部神经,导致疼痛加剧。医者不可不识。且其邪气正盛大于局部,需从远端取穴以攻之。局部进针,扰动邪气,则邪易乱窜,痛苦增加。
2。治各种慢性疼痛,不可只求其标,当标本兼顾。久痛多可入络,邪气易于下陷三阴,致病情顽固。细思三阴诸征象,可以找到邪之所在。
3。祛邪要给邪以出路。何为邪之出路?邪之入路即其出路。因此,切切不可关门留邪,收涩止痛之品一定要少用或不用。开通邪出三阳之路往往可以收到药入痛退的效果。
4。三叉神经痛病位在面侧面,其所处多在三阳经,即太阳、阳明、少阳。除非能明确界定其所属经络,否则,不妨三阳皆治。我常用三药:麻黄开太阳、生石膏清阳明、柴胡理少阳。配入治本之方,多收捷效。
5。见大病不要当大病来治。什么意思呢?就是尽量忘记西医的诊断,忘记西医的病名。这样才能真正从六经入手,寻求治病之大法。否则,拘泥于西医诊断,则不能正确理解邪之所在,何能愈病?
6。六经辨证是治病大法,我认为其法要高于脏腑辨证。这是个人理解,与课本不同。抛砖引玉,请大家讨论六经大法。
附:我用大剂附子的经验作者:医者佛
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
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此皆是阳虚也。
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样的医案好多,有时间我慢慢地发在网上,请大家鉴赏。
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西医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其脉沉细,右尺尤甚。舌淡。观其面色,环唇一周皆苍白,与其面色不相配。余即诊为肾阳虚。以四逆汤合当归四逆汤原方。其中附片25克,干姜35克,炙甘草45克,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大枣12克,细辛15克,通草15克。一剂后即症状大减,红肿热痛均减。三剂后,红肿处自膝下退至小腿一半的位置。且从脚趾向上皮肤红肿开始上退至踝关节处。
止方再服数剂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观察小腿处有一巴掌大的硬核,皮肤触觉非常硬。脉仍沉细。环唇苍白色不褪。知阳虚未改。当继续补阳。上方加制附片为35克,干姜45克,灸甘草55克,继服。症状继减,再加为制附片45克,干姜55克,炙甘草60克。服数剂,皮肤红肿继褪。服数剂后,病人即自述腿特别轻松,走路飞快,女儿几乎跟不上,且上下楼梯轻松异常。
注:制附片先煎30分钟,再合诸药再煎90分钟。我用附子皆同此。
此症我先是思考了前医的处方。首诊病人没有带来他医的处方,但根据病状,病人一年治疗没有效果,我猜想到,他医肯定是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之剂。因为病人表现为明显的红肿热痛。时医多从热毒考虑。此为一。其二,病人脉沉细,右尺特别沉。典型的阳虚之脉。且环唇区乃肾区,其色苍白,肾阳虚可知。其三,服补阳药有效后,再服症状不减。此时,我曾细细思考,是否补阳已足。但观其脉,其环唇色泽,知病情仍为阳虚,于是加足四逆汤用量,以恢复病人的真阳。至今,病人病情稳定,逐渐好转。目前病人尚在治疗中。
请大家讨论。
关于用附子的指征,我总结了一些,不一定完整。下次发上来。
我用附子是有严格的指征的,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下。
脉微细,但欲寐。这是典型的少阴证的表现。那是一定要用附子的。而且,可能要重用。不重用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起步可以用25,30克,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逐渐加大用量。一般对于重症患者,可以用到上百克。病人越服越精神。
另外,还有四肢发凉,或冰冷,或大汗出,动则汗出。或乏力。或精神不振。或畏寒畏风。或面色苍白,或环口唇苍白,或下焦包括下肢无力,发冷,或头顶畏风明显,寒痹等等。皆是附子的适应证,且可重用。
我这儿还有一些典型的病例,找个机会,发上来请大家提意见。
临床上,我用附子近乎100%,也就是说,大多数病人我都用上了附子。且效果明显。大概阳虚是当前亚健康状态的主证吧。
感谢各位的支持. 最近在国外呆过一段时间,刚回来.关于用附子补阳的问题,我想还是要再补充一点东西。也算是个人的观点,请大家临床谨慎,慢慢地自己体会。千万不可莽撞图快,以免伤人。
一、当前之病证,以阳虚者为多见。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滥用抗生素,激素,过于兴奋运动社会交往以及生冷食物冷饮等,均伤真阳。而且,表现多为阳虚之证。脉有力无力是阳虚与否的关键。有力,多不是阳虚,无力多为气,阳之虚,临证可以细辨。临床上,我用附子配人参,黄芪,党参是非常多见的。
二、用附子之类药是要有适应证的。不可见病就用。需要认真辨证。阳虚的指征很多。上面我提到一些。另外,我有个法门,对于是不是阳虚的患者,如果不明确,可以先试用他法,如果有效,就不必补阳。如果无效,甚至加重,往往是真阳不足。这时,可以试用一下补阳之品。且剂量宜小,宜轻,宜久煎。一般我的用法是,先煎附子等先煎之品,如磁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海蛤壳等半个小时,然后,加其他药再煎一个半小时。
三、生附子尽量不用。我用生附子最大量是70克,治疗一例脑干脑炎引起的全身肌肉萎缩,效果明显,且也进愈。但那是剧毒之物,万万不可轻易尝试。以后,我把这个病例前前后后完整地发上来,请大家欣赏。
四、细辛有没有毒。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量如果太大,往往有口麻,这也算是中毒。但以口麻或舌麻为度。不可过量。细辛一般可以用到30克,不会有什么意外。而且,一定是煎剂。听闻刘力红博士的观点:细辛根本没有毒。大家自己不妨多尝尝如何。
五、一般补阳药一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果重用了补阳药而且没有效果。或是量不够重,这就需要经验了,再就是服错了药。这也需要详细地审证。千万不可轻易停药,或者换药。一般有时真的需要重用补阳之品。一直到300克制附子,都有可能的。
六、补阳药的口味问题。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曾经治过一例下肢关节炎的女性患者。就是四逆汤加当归四逆汤加减。初服药时,她效果非常明显。腿痛消失,而且,以前初诊时没有说的症状,如经常掉头发,脸色不红润等,都大大地改观了。而且,突然有一天,她来跟我说,大夫,今天开始,怎么同样的方子,味道完全不同了呀。根本咽不下。我笑着说,行了,病已经好了。停药就是了。以后,她带来好多病人,她自己已经不用再服药了。看大家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七、我曾经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听一位老中医讲过关于如何补阴和补阳的问题。他说,如果不轻易决定是阳虚或者阴虚时,千万不可贸然补阳,恐伤真阴而后果加重。可先试用滋阴之品,徐徐观察。那时我奉之为经旨,时时遵行。久则发现,不全如此。江南温病派往往视附子为剧毒,其观点有偏,误人不少。我的观点是,基本上可以先试试补阳药。当然少量,只开一天,或者两天的量。看看效果,再决定。或者,把补阳药中加生地,熟地之属,也属权宜之计。当然,这只限于辨证不清的情况。
八、劝君多读伤寒书。少看或者不看温病学派的任何观点。因为这会极大地影响你临床用药的效果。我的观点,温病学派关于滋阴一说,基本上成了现在人们保健的安慰剂。其实,效果如何,大家也知道的。但关于用大量石膏的观点,还有急下存阴的观点,则非常之高明。特别是急下存阴,对于治疗中风急性期,非常之有效。往往用一次,第二天舌苔就能恢复不少。这里不作讨论。
九、关于常服补阳药作为保健品的问题。我认为基本上可以接受。对于素体阳气不足,或者,因病阳虚,或者,久耗真阳之体,均可以小剂量四逆汤常服。即可保健,又可治疗,还可长寿。量以小为好。而且,要注意很多日常生活禁忌。下次,专文上传。请大家稍等。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至于临床要不要用附子,我觉得,大家有勇气的话,先自己买来半斤制附片,自己的尝尝鲜的为好。这样临床最有说服力。要是口麻,舌麻,上肢麻,全身麻的话,轻则服一两勺蜂蜜即可。重则速速求治为好。
我用附子禁忌很多.
简单地说,附子是温阳的,大凡阳气不虚,或者,阳盛,或者内热之病,一般不用附子。
这里是不是会有人认为,那阴虚呢?要不要用附子。
我的观点是:要用。而且一定要用。
道理我是这样认为的:食物就是阴,喝的水也是阴。如果病人阴虚,那吃东西,喝水不就行了吗?但实际上,这样不行。为什么?因为阳之不气化。也就是说,吃的喝的东西全顺着肠子下去了,排出去了,没有变成阴精为身体所用。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阳虚,阳不能气化则水湿流失。因此,滋阴可以治疗阴虚,但补阳也可以治疗阴虚,而且是治疗阴虚的比较重要的手段之一。
临床上我就发现,不少表现为阴虚的患者,如口干、咽干、失眠、阴虚阳亢等症,我都用过附子,效果非常好。用后,阴虚的症状消失了。这不是课本上所列出的机械的理论,临床说明一切。
什么时候不用附子呢?
阳明实证就没有必要用。少阳证如果阳气不虚,也没有必要用。太阳证,在可用可不用之间。表阳虚就要用,象桂枝附子之辈。
但三阴证,基本上是要用附子的。太阴配理中,少阴就是四逆,厥阴配乌梅等。
治大病久病,多是三阴证。要用附子,而且,一天一天,就能看到邪由阴出阳,症状由三阴症状变为三阳症状,一步一步,按六经排列反方向而出,非常有意思。
试举一例说明:
三天前治疗朋友的女友,外感发热,伴大便干燥,朋友处以桂枝合大承气汤,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且尿中有红细胞。伴乏力、腰酸胀。西医诊为急性肾炎。其脉滑而沉。证属少阴,邪由太阳直入少阴,由于误治而致。余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黄芪、石膏辈。两剂而尿频,尿急,尿痛皆失,今天病人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日四次、畏寒等症状,这一典型的太阴证。也就是说,邪气已经由少阴出来,到了太阴。处以附子理中加黄芪。试观明天效果如何。
记得以前在我们的论坛上见过这样一句话:治肾炎就当感冒治。非常启发我的思路。邪入少阴,就要祛邪外出。也就是说,邪之进路即邪之出路。祛少阴之邪,附子必用。使邪外出,就要用麻黄开太阳。邪进的快,如治得法,出的也快。因此,邪过哪经,就必要会出现哪经的症状,如仲景所言:知犯所逆,随证治之。
生姜以温中,散表,止呕,化湿为主。而干姜则以温中祛寒为主。具体应当根据病情定药。
至于剂量,虽然古人有治上焦如羽的观点。但这是温病家的学说。其中还有一个辨证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鼻炎为非常典型的上焦阳虚证,用药就不必如羽了。当重就重。
具体的剂量。至少,姜桂可以30克/味吧,可以参考仲景的真实用量,这一点李可曾经有过详细的经验,可以找来学习一下。
四逆则有变化,按照刘力红的观点,当重用甘草。他主张以土制火,颇合于临床。这一点我也经常用。按这个观点,我一般起手用附子30克,甘草30克,以后,随证增加。(大部分时候二诊三诊后,都要增加附子量,我认为我的起手用量是很低的。仅仅是探测一下病情以及病人的反应,也便于病人如果不再回诊,给病人一个安全量。呵呵。这个量是不是有人认为太大了。)
另外,看看云南吴佩衡的医案。他的观点就不同。附子可以300克,而甘草仅十数克或者更少。我认为这是一个对附子的认识观点的问题。附子少用助火,多用扶阳,重用回阳。少用时,配甘草有意义,多用,重用时,甘草作用就成了甘以润之,兼顾中焦的作用。
再者,仲景也并不是用附子时重用甘草。试看真武汤。甚至没有甘草!临床上我治疗水肿之类的阳不气化证,多起手用附子60-90克,当然根据舌脉变化而选择用量,但不管如何,我的用量很大。效果是病人的水肿减轻很快。方中还有一味药非常关键,就是生姜。这味药一定要重用。多少克合适?至少30克,或者60至90克,三片生姜在这个方子里是骗人的东西。不用到这个量,就没有好的效果。虽然你重用了附子,也必要要把生姜的量保证了。
附子的用量,很有学问。我还没有完全参透这个量,也在努力中。
少时我用过12克附子,多时,目前我在用生附子120克,制附子我也用到了300克。效果如何呢?神奇!!!但把握这个量是不容易的,一定要从你认为的安全量开始。不要过分追求效果而呈能!!!为医者,可不慎之。。。。。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8 10:22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3336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19 楼]
郭贞卿 沈韶九
祝味菊http://www.gmpgsp.cn/jiankang/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449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08 10:36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98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20 楼]
蜀中女名醫郭貞卿(四川 梓潼縣人 1892~1983年),出生 於中醫世家,早年求學 于成都國醫學院,得李斯 熾、鄧紹先等名師指點,除精於內、婦兒科 內治諸法外,也長於針灸、推拿、外用藥物等法,尤以一 指禪推拿為絕。 臨證常內外合治,屢起 沉屙痼疾,積有豐富的經驗, 臨證六十餘年,救人無算。因晚年體力減弱,指針推拿力不從心,而思古人 亦刺亦摩砭石之術,從用各種形態的鵝卵石作為治療工具到用木加工成不同的工具以施術於人體的不同部位而創立了 砭木療法。
郭氏砭 木療法以中醫臟腑學說中的十二經脈理論、十二經皮部理論、 經筋學說理論為指導, 融彙針刺、推拿、刮痧、點穴、拍打 、膏摩、溫 熨等法於 一爐。此療法不僅在防病治病、保健康復中能廣泛運用,而且對許多慢性勞損性疾病和一些痼疾亦能收到滿意療效。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道在途中
发表于 2006/2/17 22:07:46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21 楼]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源在 2006/02/08 10:52pm 第 1 次编辑]
柴中元《热病衡正》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813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08 10:43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40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22 楼]
下面引用由一源在 2005/01/27 11:14pm 发表的内容:DA
柴君中元乃博学务实之人,此书为内部资料,印数只有1500册,未能广泛传播,好书发行难也.我有一本柴君亲笔签名的.医界往往有这样的陋习,基层或民间工作一线同志成果很难得到主流派的认可,曲遵下访的权威历来是少有的.f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08 10:49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256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23 楼]
陈新华《谈肝硬化腹水的治疗》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3395&show=0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09 04:42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00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24 楼]
论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的立论基础
作者:李继贵
已故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吴佩衡先生致力于祖国医学数十年,精研坟典、博览诸贤,所著《医药简述》一书,医、药思想并茂,论述深入浅出, 尤对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等十味药品的性味、功效及临床运用阐述精辟,并指出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药海浩瀚,而独重此十味者,笔者窃思这是先生学术思想的体现。今不揣浅薄,冒昧将中药十大主帅的立论基础作一探索,庶几循此端倪而能窥先生学术思想之一斑,亦为千虑一得之幸事。
1、遵《品》理,两仪统万物《易》云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者太极之两仪,道者宇宙万物之本原及变化规律和法则。《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能弥伦天地之道而曲成万物,但都由一阳爻和一阴爻所组成, 可见两仪生万物而万物悉不离乎两仪。张景岳总结前人之论指出 欲赅易理,理止阴阳, 故天下之万声出于一闺一辟;天下之万数出于一偶一奇;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天下之万象出于一方一圆。方圆也, 动静也, 奇偶也,闺辟也,总不出一与二也 (《类经附翼·医易》)邵雍所谓“一分为二,分衍万物 是也.就疾病而言,百病发生皆缘于阴阳偏颇,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 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疾 。天地阴阳之偏,运气太过不及可致寒暑晦明易位,一变六气而为六淫, 本为万物所赖者反成万物之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谓 非其时则邪,当其位则正。人体阴阳之偏,清浊升降逆乱,脏腑出入失常,气血营卫不和,四肢九窍不利而疾病生焉。疾病的发生既由阴阳之偏所致,则疾病之性不出阴阳两端, 诚如李士材云 人之疾病,虽非一端, 皆不外乎阴阳。六经以阴阳概其性,八纲以阴阳为之总,卫气营血和三焦以阴阳为之分。所以张景岳指出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阴阳二者为易道之变化,实为医道之纲领 (清邵葆诚《医易一理》)。吴氏深究阴阳至理, 明万物咸具两仪之变, 临证以明辨阴阳为纲 ,治病以调燮胡阳为要。同为阴证,阴之程度有别; 同为阳证,阳之轻重有殊。轻者为凉为温,重者为寒为热。凉为寒之渐,寒为凉之极;温为热之渐, 热为温之极,寒之极者无如少阴寒化证,热之极者无如阳明经府证。寒之极则现假热,热之极反见假寒。吴氏探明阴阳趋极之变,不但善治寒热重证,于真假寒热证之辨治尤精,每以姜附硝黄救沉疴于危殆,化险恶于重笃,所治验案多令人击节惊叹。张景岳尝云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愈难病 。能疗疑难重证则轻浅易辨之疾不忧;能治阴阳证之极候则温凉平缓之恙不虑。吴氏能历峻涉险, 踏危如平, 诚是悟通两仪之理, 熟谙阴阳之变的结果。疾病有两仪而方药何独不然,《内经》从药物的气味轻重厚薄分属其阴阳属性。明孙一奎《医旨绪余太极图抄引》指出:在天地,统体一太极; 在万物,万物各具一太极,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特撰 万物各有偏胜论“和 草木各有一太极论,此即言方药亦分两仪也。 疾病阴阳之偏须赖药物阴阳之偏以正之,徐大椿所谓以草木之偏性攻脏腑之偏胜 (《用药如用兵论》)。疾病之偏有轻重,药物之偏有微甚,偏之轻者其病轻,偏之重者其病重。轻者投以微,重者投以甚,偏热者奠过姜附肉桂,偏寒者奠过硝黄石膏。附子、干姜、肉桂、细辛、麻黄、桂枝趋阳之极;石膏、大黄、芒硝、黄连造阴之端,虽百药皆具阴阳二性,然无出其右者, 能谙此竣烈之品,则平和之辈自能洞澈。有非常之医而后可使非常之药,有非常之药而后可疗非常之病。欲救危笃于涂炭,解疾苦于倒悬者多藉峻猛之剂。在吴氏手中,姜、附、麻、桂为消冰融雪迎万物回春之丽照;石膏、硝黄乃沃焦救焚滋万物于祜槁之甘露。并认为四逆、承气 为先后天并重之方,能起死回生应用无穷 。因而诸阳之不足皆可赖姜、附、肉桂扶阳抑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少火而生气 ;诸热之伤阴则可求硝、黄、石膏“扶阴抑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即泻壮火以免食气 。可见阴证阳证无论微甚.均可于十大“主帅 中求之.但能熟谙中药十大 主帅 ,巧以配伍,则诸病几能迎治而勿多它求。大凡治病无外祛邪与扶正, 此治法之两仪也。祛邪以扶正者,犹如贼寇乱国, 攻贼即是安民 ; 扶正以祛邪者, 因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得复邪气自退,《易》所谓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攻邪者阳也、刚也、霸道也; 扶正者阴也、柔也、王道也。然无论霸道、王道,但能治国平天下,疗疾安五脏, 皆是良法。故《文中子》云 以道王者德也, 以兵王者亦德也 。吴氏崇尚南阳,治病首重祛邪。认为“扶阳祛寒, 宜温而不宜补, 温则气血流通,补则寒湿易滞 (《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吴佩衡》), 故所论中药十大 主帅 均为祛邪之剂而无滋补之品。对于表证, 守《内经》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之训,把住 太阳 一关, 采用桂枝汤、麻黄汤、麻杏甘石汤或麻辛附子汤分别擅治,对症下药,往往一汗而解 。(《吴佩衡医案》)对于温热证和里寒证, 悉本《内经》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及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之旨立法处方 认为 邪热之壮火必须消灭, 真阴之少火,决不可损 当 壮火食气 伤阴耗液时, 无粮之师, 贵在速战 , 以承气釜底抽薪 急下存阴,以白虎之甘寒 养阴制阳 ,俾 壮火之气衰 则 少火之气壮 ,这便是益气, 便是养阴。尝云 芒硝最能生金补水,与大黄同用 有滋阴补水 之功,而石膏能清热灭火而救焚 , 有起死回生之效 。而当少火之气衰,寒从内生或寒邪直中三阴,戕伐阳气时则重在 温扶阳气 ,资四逆辈助少火生气,寒散阳复.便是益气。此所谓举凶器必杀,杀所以生之 (《吕氏春秋·论威》)之理,故多藉姜、附、硝、黄而少假参、芪、归、地,此深一层补法,非深究药物气化之道弗可为。故中药十大主帅不特为定国之良将,亦是安邦之贤臣也。
2、心肾, 宝阳为要务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天为阳,地为阴. 日为阳, 月为阴, 在人体心主火居上为阳,肾主水居下为阴。心肾者,坎离也,人体之两仪。日月往来而成昼夜之常,心肾交泰而就五脏之和,《周易参同契》所谓 坎离冠首. 光辉垂敷,故心肾者先天之本也。吴氏强调 先天心肾是人身中最宝贵之主要生命线 ,认为先天心肾为母,后天脾胃为子,先天真火乃生命之火种,先天真水乃生命之沃土, 上奉无穷者,唯此真阴、真阳二气而已。二气充足, 其人多寿:二气衰弱,其人多天;二气绝灭,其人则死。指出 世之患脾胃病 虽属于后天脾胃之疾, 而先天心肾之衰弱实为主要原因,若为脾肾两虚……必赖桂附理中以获效,如独用理中汤专朴后天脾胃,是否能制寒水补少火而使病全愈尚属疑问 (《医药简述》)。吴氏在强调先天心肾的同时又尤为注重真阳。认为阳气乃人立命之根, 并延引《周易》、《内经》、《中藏经》及后贤之论以助其说,由于阳者生之本 故 宜常益 。阳者真火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 ,所以当随时注意顾护阳气。纵观历史,横览诸贤, 宝阳之说甚众。自《内经》倡明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之论后,继世诸家代有发挥。屈原《天问》云 天式纵横, 阳离爱死 ,道家《丹经》谓 分阴未尽则不仙,分阳未尽则不死 ,明季张景岳特作《大宝论》指出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 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 阳气至重如此不言而喻。因于此,吴氏将一团烈火 的附子作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而列于中药十大 主帅之首,并精研而广用之,且博引陈修园、张隐庵、黄元御、郑钦安等论以强调附子的宏功及早用,重用的必要性。由是可明世称先生为吴附子的深义了。
3、药贵精,治病必求本
方药如林,而吴氏但立中药十大 主帅为之干,方立桂、麻、四逆 白虎、承气为之主,若不明治病求本之道,何能以之应百疾?凡万事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大学>>),故治本之道,非独为医所重,历代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皆然。《易》云 建其本而万物理 ,孔子云 本立而道生 ; 兵法《三十六计》专有 擒贼擒王计 之论。吴氏尝言 治病必求其本,本周而标自立矣 。盖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但 摧其坚, 夺其魁,拔其本 则诸症尽除。阳气亢极但用纯阴之剂,不杂一毫阳药,育阴正以济阳:阴气极甚,但用纯阳之剂,不杂一毫阴药,扶阳正以济阴;病在表则辛散以汗,不混一毫里药,表解而里自和,所谓 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 。若不洞察真谛直取其本而面面俱到 广络原野 ,则必事倍功半徒劳而已。明确治病求本之要,又当集中优势兵力并力捣其中坚,方能克敌制胜。医之伐病,犹将之伐敌。将之伐敌 兵甲器械欲其利也,选练角材欲其精也 (《吕氏春秋。简选》),只要 简选精良,兵械镭利 (同上)又能克期不愆,布阵有方,则能 发之则不失,纵之则不当 (同上);医之伐病,药不贵繁, 唯取其效,但能精选药味,严谨制方, 审之何经受病,何为成积,见之既确, 发直人之病以讨之,何患其不愈 。(《医宗必读》)。若 不究病因,不问病状,而概以不着痛痒,无甚寒温之笼统十数药一例投之, 可望去病者 未之有也(王德森《稳当之方论》)。观吴氏医案,其用药不可谓不精,其法度不可谓不严,尝云 正治之方决勿夹杂其它药品,如果加人寒凉之剂则引邪深人; 加人补剂犹闭门留寇,必致传经变证,渐转危笃费治 (《医药简述》)。师克在和不在众 (《左传·桓公十一年》), 吴起以五万之众破秦五十万,此兵不在多,而在勇 (《吴子·励士》), 故孙膑总结说 众,未居胜也,少,未居败也 , 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万人之斗不如百人之奋也 (《尉缭子·兵令》)。若军大卒多而不能斗 则 众不若其寡也 (《吕氏春秋。决胜》), 所以用药最忌夹杂,因 气纯而功愈速,攻补杂施,弗能专力 (《续医说’处方贵简》)。故吴氏用药不尚繁芜,唯求力专,君臣佐使朗若列眉, 反对用药 牛屎拌马粪”, 没有目标, 不分主次, 杂乱相投, 反使药力白毁医手。每取胜于四、五味之间, 其所论中药十大 主帅 乃集寒热两类药物之精良,桂、麻、四逆、白虎、承气则是阴阳二证之猛将, 如“纠纠武夫, 公候干城 (《诗经。国风》), 吴氏 灵活运用,加减化裁,东档西杀,南征北剿,而收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之效 (《医药简述》)。
4、结语
吴佩衡先生在《中药十大主帅》中说:据余数十年经验,如能掌握其性能, 与其它药物配伍得当,且不违背辩证论治的精神……不但治一般常见疾病效若桴鼓,并且治大多数疑难重证及顽固沉疴, 亦无不应手奏效 (《医药简述》)。可见中药十大主帅是吴氏在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的结晶重先天, 宝阳气是吴氏毕生的治病思想。 主张对于阳虚阴寒证的治疗, 必须抓住温扶先天心肾阳气这一主要环节, 方能获得阳复阴退,克敌制胜的效果 (《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故于回阳救逆之中流砥柱— — 附子的研究颇深,且十大 主帅 中温热之剂重于寒凉之品。治病必求其本 是吴氏遵循的原则,临证单刀直人,迳取中军,本之一拨,诸症自溃。攻之即所以补之乃吴氏克守的法则。尝引陈修园云以毒药攻邪, 是回生妙手,后人立补等法,是模棱巧术 ,认为祛邪即是扶正, 攘外即所以安内, 故所论中药十大主帅 均为攻坚摧固之品。方药精炼为吴氏的用药特点 “药无次序,兵无纪律 (《珍珠囊指掌》),兵力分散,药力相抵,欲破敌愈病者鲜矣。故吴氏用药不杂掣肘之剂,崇尚仲景方药法度,守之而不泥,变之而不悖, 故郭奇远称道吴氏是真能善读仲景书者(《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续编》)。吴氏中药十大 主帅 的立论基础殆源于他的这些独特的理法方药的医学思想。虽中药十大 主帅 力宏功著, 然如 诊断不确,或配伍不当,则不但无效,而反使病情增剧,变证百出 (《医药简述》),故吴氏特告诫云 于临证时,应分清虚实寒热,当用则用,有是病用是药……切勿以人命为儿戏 。吉凶生于肘腋,春华发于指下, 峻猛之剂既可起死于瞬阃, 亦能毙命于倾刻,故吴氏之言又不可忽也。古人云 师其法而不师其意。不可谓之能师, 师其迹而不师其神,亦不可谓之能师 ,对吴佩衡先生的学术思想何以学之、师之、用之,或得或失,自可明矣。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09 09:03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9688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25 楼]
初学中医看这几部书,定有帮助.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11&topic=147&show=0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10 09:02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12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26 楼]
2001年在成都发现一本内部印刷的小册子,是根据解放前后川中某地一老中医的笔记整理的,其传人甚多,并有时任四川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邓明仲题写的序言,资料中绝大部分内容竟然全是摘抄郑钦安的,但并未注明出处。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14 09:05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96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27 楼]
《李继昌医案》经验撷要
李继昌(1879-1982),云南昆明人。李氏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为名医李明昌。一生钻研《伤寒论》与温病学说,著有《伤寒衣钵》等,曾任昆明市盘龙区医院院长。《李继昌医案》选案132则,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汇集了这位百岁老人诸多的临床经验。 危症:善于救误 李案中不乏大症、危症,很多是救误之案。救治热病之危候,必须先有定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要有一个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才可避免误诊误治。而面对已经误治之患者,由于胸有成竹,便可抓住辨证的关键点,有的放矢,而转危为安。如孙某某之孙,男,16岁,因高热5日不退而延诊。其病起于风寒,却误作湿温而服三仁汤加石膏,以致病势转增。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肢楚、神志迷蒙、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紧。李氏断为伤寒失汗,误用渗利清里,导邪入于少阴而太阳之邪未罢,即投麻黄附子细辛汤。药后太阳表邪即解,少阴里寒未罢,又兼水湿,乃续以真武汤,最后以补中益气汤善后。本案辨证准确,用药果敢,由麻黄附子细辛汤,而真武汤,而补中益气汤,进退自如,足见医家思路明晰。又如刘某某,男,34岁,发热3日,口渴无汗,前医误用温药,以致壮热无汗、烦渴谵妄、舌边红绛、苔干黑起刺、脉洪滑。李氏认为此属春温误服辛温之变。盖春温每因内有伏热,又为新寒触发,若误用辛温则更劫其阴而助其焰,乃以保阴清热生津为治。药用生地、玄参、天麦冬、石斛、花粉、石膏,6剂而安。本案之治也是定见在胸,对春温之病程发展了如指掌,故能有效地纠其误治。
急症:就地取材 中药治疗急症虽有不少长处,但劣势也是明显的,即在紧急时刻,由于许多药物需要煎煮而有些显得缓慢,故有“慢郎中”之讥。而李氏在仓卒之际,却能灵活变通,就地取材,先济其急,实属难能可贵。如尹某某,男,35岁,本为表虚伤风,却一汗再汗,以致大汗亡阳,症见冷汗不止,腹中扭痛,手足厥冷,难以伸缩,并作呕吐。李氏因思仲景有甘草干姜汤复阳之旨,即将患者家存老干姜两块,约1两余,摧火煎汤令其先服,再拟方回阳固脱 。这就为之后的治疗赢得了时间,是患者最终获救的重要原因。再如段某之子,12岁,随父赴宴归来,时近三更,腹胀如鼓,疼痛拒按,气促,脉沉实有力,舌苔薄白。李氏断为暴食损伤脾胃,食滞胃脘,因病势颇急,乃将其中堂所挂之槟榔取下,去其实仁,单用其壳(即大腹皮),约重3两许,一次煎汤令服,至天亮前矢气频转,便泻2次,胀消痛止,遂续用四君子汤加消导之品善后。李氏救治急症随机应变之“急智”,值得我辈临证时举一反三。
难症:独辟蹊径 对于一些慢性疑难病,李氏细心诊察症情,并在治疗上独辟蹊径,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老妪,年近古稀,夜间每卧则痰壅咳甚,通宵达旦,病已半载,屡治罔效。李氏询得其咳时气短难接,痰有咸味,扪得两脉寸大而尺微欲绝,断为肾不纳气。处方予金匮肾气丸原方加麻黄根、五味子,其中附子用1两、熟地用5钱,1剂咳即减半,未及半月而愈。患者屡服化痰止咳剂而无效,今用熟地滋腻之品反而奏效,李氏辨证与用药均有过人之处。值得注意的是,熟地治痰嗽,张景岳有贞元饮、金水六君煎之新方,叶天士、王孟英、程门雪均有验证,裘沛然教授也倡用金水六君煎治慢性支气管炎阴虚湿痰内盛者。今观李案,可知前人之不我欺,这一宝贵经验有待我辈在实践中加以继承和发扬。又如王某某,男,35岁,头痛半载,病始于风寒感冒,忽左忽右,经常发作,前医作火炎于上治,愈治愈剧。李氏切其脉,左右俱浮,两寸兼紧,舌苔薄黄,决为风寒火郁之证。因患者初感风寒未及时汗解,更进凉遏之品,使风邪冰伏阻于经络,郁遏清阳之气不得宣畅,反化火上冲。脉浮兼紧,风寒外束也;舌苔薄黄,则阳郁化火。李氏予疏散风寒、宣解郁热之剂:川芎、白芷、生姜、薄荷、羌活、菊花、防风、黄芩、陈茶;并外用蚕砂2两,清水煎煮,俟药汁将干,将蚕砂并汁摊开于新布上,包扎痛处,每日换药1次。如此内外同治,半月痊愈。李氏过硬的切脉功夫,为本病能正确辨证提供了正确的信息,而寒温并用、内外同治这样特殊的治疗手段也是本案之所以获效的重要原因。 古方:异病同治 李氏善用古方异病同治。如五积散,加鸡内金治疗治疗外感寒邪、内伤饮食,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痰多、上腹及脐周作痛、厌食、恶心、吞酸、便溏、脉弦紧,苔白而薄润,1剂而安;又治湿食互滞、气血瘀阻之胃下垂,症见上腹胀满、胃脘隐痛、周身不适、肢酸乏力、脉缓、右关弦、舌苔白厚腻,3剂痛止胀消、舌苔转薄;还如经闭5月不行,诊脉沉弦、舌质略青紫、面唇隐现青晦之色,症唯腰腹时觉冷痛,别无不适,乃追溯病源,缘于经行涉水,因断为寒湿阻滞,予五积散加大腹皮、葱白,服3剂月经来潮。再如六味地黄汤:治疗头痛,病缘分娩失血过多,证属血虚精亏,加当归、杭芍、川芎、白芷,4剂痛止;治慢性肾盂肾炎,血尿、少寐,尤以腰痛为主诉,加羌活、独活、细辛、柴胡,升散而不伤阴,滋腻而不碍邪,补真阴、祛风湿,各得其功;治更年期综合症,五心烦热、出汗、心悸、少寐、易怒、腰酸、头晕、血压升高,去泽泻,加当归、杭芍、海桐皮、煅龙牡、怀牛膝、甘草,不数剂即效。 单方:兼收并蓄 李氏还善于向民间学习,单方验方、草药偏方亦广为采用。如他用海桐皮治肠风下血便是一例。患者何某,症见大便不畅、先干后溏、先血后便、下血量多如注、血色鲜红、每日约十余次,面白、头晕、心慌、气短、口苦、咽干,脉弦细数、舌红苔黄腻。李氏正欲拟方用药时,闻同病房陈某亲戚介绍一单方,据云极效,乃央其即往郊区采来药物,经鉴别系海桐皮,因思《本草纲目》有海桐皮苦平无毒,主治赤白久痢等记载,遂照其法用鲜海桐皮2两、冰糖1两,水煎服。次日即效,5日血全止。此外,李氏经介绍还将海桐皮用治更年期综合症,也有很好疗效。治湿热未化之蛔积,李氏嘱患者自采鲜青蒿1束,捣汁1杯,约20毫升,调蜂蜜5钱,日服1次,空腹下,服药3次后,患者即吐蛔成团,难以计数。治闭经,李氏针对工作繁忙的患者,采用丹参一味,每日1至2两,加红糖少许煎服,方法简便,疗效尚称满意。治疗滑精,应用其父明昌公的验方,每日以鹿仙草(为蛇菰科蛇菰属植物)2两煎服,5日即瘥。对头痛属肾精亏虚者,采用补肾填髓治法,周案用一味鹿角胶,每日炖服5钱,经治十日即愈;何案用牛脑2市两炖白芷末2钱,每日1剂,半月痊愈。这两案均可称是方简而力宏者。还值得介绍的是,一女性便秘患者,病始于幼年,求治时已24岁,峻下、轻下、缓下、滋润之品,几乎尽情用过,仍未见效。乃嘱用猪苦胆2个,冲洗干净,用纱布包两层,挂于空旷处,日晒风吹干燥,取下剥其外膜,米糊为丸,如黄豆大,滑石粉为衣,每早空腹吞服20丸。药后3日大便通畅,坚持服药2月后,大便一直正常。便秘一症,临床极为常见,李氏的这一验方值得今人深入研究。
李氏用药往往不过数味,很少超过十味,剂量一般也是常用量。唯乌、附类药用量极大,如附片成人常用1、2两,1岁零3月的小儿用至5钱,制川乌用1两,黑天雄曾用至4两,这可能与云南当地的用药习惯有关。唯治癫狂一案,罕见的用竹茹至4两;治疫痢一案,用当归至4两,可惜医案中未出按语以作说明。笔者只好妄加猜测,前者是取竹茹豁痰之功,后者可能与陈士铎治痢疾之援绝神丹(白芍2两、当归2两、枳壳2钱、槟榔2钱、甘草2钱、滑石末3钱、广木香1钱、萝卜子1钱)有渊源关系。 参考文献
《李继昌医案》整理小组. 李继昌医案.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2,5,4,27,10,52,22,26,85,56,68,91,34,91,43,86,62,55,56,32,58,31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医案大全). 潘华信,朱伟长主编.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66
叶天士.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天士医案大全). 潘华信,朱伟长主编.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844
王士雄. 王孟英医案. 陆士谔辑,达美君,周金根,王荣根校注.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35,136,138,139,140
陆寿康. 程门雪治肾经验4则(著名中医学家程门雪 黄文东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张建中,严世芸,施杞主编.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173
裘沛然. 疑难病、慢性病治疗经验撷要(碥石集(第3辑)——十七位著名中医学家经验传薪). 佘靖主编. 上海:上海中药医大学出版社,2002:37
陈士铎. 石室秘录. 张灿玾,柳长华,皋永利校注.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299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14 10:12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6859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28 楼]
杨通论寒热真假
虚实真假寒热,亦幻亦真,常令医者束手,患者归天。但毕竟真假有别,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无论怎样“白骨精”似的变来变去,疾病的本质却不会变,只要医者细心体察,必有蛛丝马迹可寻,辨出真假。辨别虚实寒热真假,需要掌握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患者禀赋如何,所处的地区状况等。总之,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辩证。假虚多见于心病,急性患者,虽时常不语,有时却声高气粗,虽有泄泻,却泻后反快,虽时时纳呆,偶却思食能食,虽倦怠乏力,却动则舒坦,虽腹满气虚,却按之痛拒。 假实多见于陈年老病,慢性病患者,虽腹满而时有所减,按之不痛或痛减,虽腹胀急却乍有轻时。 假寒常于四肢厥冷,而胸腹却是大热,按之烁手,或周身寒冷而不欲近衣被,必畏沸汤,渴喜冷饮,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另有咽干,口臭,谵语,便短赤,大便燥极或热痢下重等症。 假热身热面红反欲近衣被,口渴欲饮却只喜饮热汤,饮也不多,可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等一片寒相。 二、辨脉。张景岳说“虚实之要,莫逃乎于脉”。假虚虽一派寒相,但脉宏大,燥急,重按有力。假实脉似有力,似有神,而重按全无。假寒脉沉数有力。假热脉大,但重按中空,不数返缓。 三、辨舌苔。假虚假寒无论脉症如何,舌必干燥焦黄,敛束且坚牢。假实假热无论症脉如何,必满舌巨胖,色淡苔白。另外关于真寒假热,前人还有丰富的辨别经验,张景岳就提出了以冷水试寒热法,认为真 寒假热患者不喜欢喝冷水,即使喝了,也想呕吐,这时就应用温热的药加以治疗。真热假寒的患者喜欢喝冷水,喝后感到舒服,不想呕吐,这时就应用寒凉药加以治疗,此法虽不够全面但若运用得当,也有利于帮助诊断。通过这些巨细无遗的检查辨别,假者安能遁形? 作者曾间断口腔溃疡,发作十多年,发作时口腔红肿,疼痛难忍,只能用汤水度日,大便干极,小便短赤,气短乏力,多延绵一二周不愈。适值作者初识中医,笃信名医孔白华,张锡纯用石膏之法,就用石膏达90克的白虎汤煎服之,进一剂后,小便清,大便溏,口腔溃疡仍不缓解,以为病重药轻之故,将石膏加至240克,煎之顿服,末尽剂,手脚冰凉奄奄一息,疼痛反剧,忽忆云南名中医教授吴生元恩师讲授的补土伏火法,乃悟前口腔溃疡是虚火上浮之故,急用四逆汤,附片100克。第二天,全身微策汗出,手脚转温,心中畅快,再进加减潜阳封丹一剂,身体复苏,口腔溃疡若失。 经过这次教训,作者感悟:医者,性命所系,学医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医者又何其不是这样?
自拟风湿地仙汤内服、外洗,参附注射液静注治疗--杨通 后立新
自拟风湿地仙汤内服、外洗,参附注射液静注治疗
被建议截肢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例的临床实践
云南石屏县龙朋医院中医科 杨通 后立新
在1999年10月---2001年5月的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遇到5例被县级以上医院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并建议截肢的患者,经过准确的辨证施治,内科保守治疗,4例痊愈,1例好转。现将临床治疗过程及治疗理论依据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典型病例
1.王某某,男,32岁,石屏龙朋人,四肢剧痛十余年,上下肢全部趾(指)关节皮色青紫,感觉冰凉,足背动脉消失,近日来患者觉疼痛加剧难忍,自断上下肢全部趾(指)关节,痛仍不止,每天须喝烈酒一斤左右,方能稍缓其痛。患者到州级医院复查,被建议截肢。患者母亲啼哭请止,强迫患绪自动出院,到我科求中医治疗。现症见四肢末端剧痛,遇冷加重,触之冰凉,下肢趾关节溃疡渗液,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诊断: 中医 脱疽
脾肾阳虚 湿毒内蕴
西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治法: 温肾壮督 除湿解毒通络
方药: 内服方 自拟风湿地仙汤(1)
川附片100g (另包 开水先煎3小时)生地100g 仙灵脾50g 口芪30g
党参30g 当归20g 桂枝20g 杭芍15g
川穹15g 苡仁60g 细辛8g 土元10g
炙乳香1Og 炙没药1Og 羚羊角粉0.6g(支) 甘草10g
外洗方 自拟风湿地仙汤(2)
生地100g 仙灵脾30g 苦参30g 土茯苓30g
生大黄20g 天丁20g 王不留行15g 苡仁60g
炙乳香10g 炙没药1Og 枯矾10g 密陀僧5g
以上方药,每日一剂,同时用参附注射液(深圳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销)10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治疗当天患者疼痛即有所减轻(未用任何止痛药),治疗一周后,患者痛大减,四肢皮温增高,仙灵脾减至30g,减去内服方中附片,参附注射液降至每日60ml,继续治疗。二周后,可扪及足背动脉博动,治疗二月,患者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2.胡某某,男,81岁,沪西人,患者50年前赤足走雪地,回家后即感双下肢关节肌肉疼痛,后一直缠绵不愈,遇寒加生。五年前受寒后肌肉关节疼痛更甚,伴下肢踝关节以下皮肤颜色变暗,从此病情反反复复。二月前疼痛加剧,伴足背及足趾间皮肤溃烂,咳喘心悸,动则更甚。经县犀院信院治疗,诊断为“肺心病,心房纤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西医消炎、止痛、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其行手术截肢。家人向省级医院外科医师咨询,意见相同。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2001年3月13日到我科要求中医治疗。现症见:咳喘,咳痰,右下肢躁关节以下皮肤青紫,足背动脉博动消失,足趾间溃烂,疼痛,以2、3趾间为甚,足背约2cm×2cm左右大小的溃疡面。咽于口渴喜饮,舌质绎红无苔,右脉细数,左脉沉紧。
诊断 中医:1.肺胀
肺肾两虚,痰浊内蕴
2.脱疽
气滞血瘀,热毒内蕴
治法:补肾壮督 清热利湿
方药 内服 风湿地仙汤(1)加减(略)
外洗 风湿地仙汤(2)加减(略)
以上方药,每日一剂,同时用参附注射液(深圳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销)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为控制肺部及下肢感染,加用敏感抗生素。治疗3周,患者疼痛若失,足背动脉可扪及,右侧下肢皮肤颜色转灰白,脓液减少。舌红无苔,脉沉紧,湿热征象大减,增强益肾壮督益气通络之力,参附注射液每日加至100ml。
2001年5月15日,患者右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恢复如常,患者行动自如,欣然出院。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14 10:13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5147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29 楼]
王正龙:服用“回阳”药物的排病反应细解
http://www.gc999.com/zhjcjx/pxb/dyfyqjcxdqksm.htm
对于服药期间会出现的许多“反常”现象的简要说明 www.gc999.com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国粹网及作者 2005-04-26
(1)、忽然胸中烦躁不安,看谁都不顺眼,甚至张目喘促不眠,类似实火(尤其是用于病危的患者,但凌晨3点或下午5点必会减轻或消除)。极个别的患者会出现昏迷几个小时的情况(人事不知或个别头脑清醒,但不能言语),或出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但火泡中间有丝丝凉意),或喉咙又干又痛(甚至夜间被干疼而醒),或眼睛干燥红痛(但早晨醒来时会发现眼屎很多),或耳内疼痛,或面部发红发热。
这些情况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行,气机开始鼓动,部分阴邪被化开,从上窍发出的具体表现,决不是吃错药后上火的情况。因为祛寒邪必须用比之更强大的热量才能将寒邪驱逐。气机鼓动起来以后,邪正相争,破除胸中郁滞之气,所以就会出现胸中烦躁,就会出现上火的症状,甚至会出现较严重的“炎症”。“炎症”是邪气泛出的表现,此时千万不可以吃消炎药,更不可以吃清热解毒乃至滋阴的中药,否则,阴邪又会被敛回体内,前功尽弃。当病邪被发出后,症状会自然消除,而且,自然不想喝凉水,不想吃冷饮了。
昏迷属于“心肾交泰”的现象,应提醒患者在起身时应动作缓慢(见《灸法直论》一文之晕针部分)。出鼻血、上火、喉咙眼睛干痛,属于以往由于情志不遂而淤滞的气血被阳气化开而泛出的表现。肾开窍于耳,肾邪外出,就会耳内疼痛。凡脏腑有病邪,所开窍之处,都会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胸中烦躁不安,而且,总是呕却又吐不出来,这就是阴经中的邪气将要化入阳经,正处于“半表半里”的状态,服用一两剂小柴胡汤(或小柴胡颗粒冲剂),症状即可消除。
(2)、忽然干咳或痰多,日夜不停,像患肺结核一样。
如果去医院检查,就是急性肺炎。这是肺、胃里面的寒邪在回阳药物的作用下,将寒邪通过肺部从气管、咽喉发出的表现。此时切不可停药,同时千万不要吃消炎药,更不可以吃养阴清肺的中药。否则,阴邪又会被敛回体内,前功尽弃。当寒邪被发出后,症状和炎症就会自然消除。因为此类症状属于“阴盛阳虚”证,所以,必然午后和夜间咳嗽加剧。由于寒邪困肺,必然会咳嗽、痰多(多数病情较重的患者,初始阶段必然干咳,后来才会出现痰多的现象),所以必然会有炎症(甚至是急性肺炎),而后炎症会从肺部逐渐转移到气管、咽喉乃至鼻腔,直至痊愈。
这就好比武汉的长江水质被污染,在江水的推动下,污染的江水逐渐会流到南京的江面,对这两座大城市也造成污染,如果使江水继续流动,污染不久就会消除,假如对污染的水质进行拦截,污染将永远留在内陆。
所谓急性肺炎,就是寒邪在发出途中的必然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冷饮,或房事过多而引入的寒邪,想再舒舒服服地发出去,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是“因果报应”。如果伴有发烧的症状,可以服2~5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待发烧症状消除后,应继续服用白通汤或四逆汤。一般来说,干咳无痰时可以服用白通汤或四逆汤倍甘草,(转变为)痰多咳嗽以及虚性发烧时可以改服附子理中汤。
【注意】:不论如何剧烈咳嗽,一定要挺过这一关,千万千万不要改服其它药物,尤其是那些清热止咳化痰的药物。《灵枢经》云:“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在寒邪祛尽的瞬间,咳嗽的症状会立刻终止,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3)、有时忽然眼睑、面部、小腿和脚面局部浮肿,乃至全身浮肿,甚至会有排尿困难的情况;或者全身出汗;或者全身及面部出现片片红斑或丘疹,可能异常痛痒。
这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行,气机鼓动,阴寒湿邪被化开,将要从皮肤、经络发出的具体表现。浮肿就是湿邪壅滞于体表,由于“太阳主表”,足太阳膀胱经的功能必然受到外出邪气的制约,所以就会暂时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基本不用消肿、利湿、利尿、止痒,只需继续服四逆汤或改服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即可,症状会在几天或十几天内自然消退,恢复的时间视患者病情的轻重而定,不必在意。而且,饭量会逐渐增加,不会肥胖,只会强壮。如果患者的“足太阳经证”的表现非常突出,患者较为痛苦,此时应及时服用桂枝汤;如果患者的“足阳明经证”的表现非常突出,患者较为痛苦,此时应及时服用葛根汤,病去药止。具体内容可以参阅《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中“斑疹”条目。至于腰部酸痛如折如裂,属于肾中的寒湿之邪被真阳驱赶外出的表现,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都从腰间发出,属于正常情况,其症状在一两天就会消失。
(4)、忽然腹中异常疼痛,放屁拉稀或水泄以后,痛感就会消除(有人在1天中会泄5~10次,可能会泄十几天,但与拉痢疾不同,不会有疲劳感);或出现不爱吃饭或恶心呕吐的现象;或腰部酸痛如折;或浑身酸懒无力,特别困,总要睡觉(会睡得很香);或一段时间内出现健忘脱发;若有生殖系统疾病,龟头或阴蒂会有灼痛感;或在屁股、面部等处生长出大疙瘩;出现这些情况后只需继续服药,一般半个月便会消失。
这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行,腑内阴邪被化开,也就是从前呆滞的肠胃开始苏醒并强烈蠕动,将经脉和腑壁中的阴邪化动并从下窍排出的具体表现。如果出现拉稀的现象,属于极为正常的情况,因为按常人的逻辑,服热药应该出现便秘才对,其实不然,这是腹内寒湿之邪被打下来的表现。泄水是由于郁闷生气所造成的瘀血被化开并排出的表现,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不论拉稀泄水时间的长短,千万不要刻意去止泄,只需继续服药,一旦寒湿之邪被祛尽,脏腑功能得到恢复,拉稀泄水的现象自然消除。所以,不用消炎止痛止泄,只需继续服用回阳药物,顺其自然即可,不必多虑。
由于阴邪化动,由脏入腑,由阳明经脉而出,阴邪暂时困住脾胃脏器,胃降功能被抑制,所以出现暂时不爱吃饭,或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不想吃饭就不用吃,决不会对身体有所损害,喝一些粥就可以了,这些症状会在几天或十几天内自然消退。一般来说,上部有病会呕吐,下部有病会泄泻。
异常困倦,这是“阳归阴生”的表现,也就是真阴上升,脑中的虚阳下降归元,大脑没有了虚阳的躁扰,从而失去了往日的兴奋刺激,于是就会感到困倦、眩晕或健忘、脱发,中枢神经不再持续刺激肌肉,外浮的虚阳归元,在上或在外的元气就会不足,就会出现以上症状,好比一个人连续日夜工作几天,必然会非常困乏一样。
所以,此时想睡就睡,千万不可硬挺,千万不可停药,一般三五天就会恢复,这是老天爷在安排患者休养生息。
生殖系统的痛感属于阴邪郁滞之气通过足厥阴肝经向外发出的表现,继续服药即可。
(5)、忽然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甚至后头痛,极像外感(在变换大节气的时候,这些表现极为突出,感冒症状会非常严重),但是,一般不发烧(或只是有些低烧)、不怕冷(只是内里感到有些冷,不怕风吹造成的冷,找个人朝患者后背吹口气就知道了)。
这是素有虚痨、肺病、咽炎以及哮喘的患者会出现的情况,而肺病的根源在于肾精亏损,阴寒之邪过盛。由于回阳药物鼓舞,使气机发动,化开体内的阴邪,迫使阴邪趋于体表,由于“肺主皮毛”,肺又居于上焦,于是造成上焦阴邪更盛,上焦真阳不足,肺的功能被抑制,肺气不足,暂时不能统摄津液。所以,才会鼻塞并大量流鼻涕。打喷嚏是肾阳发动的表现。此时一定要坚持服药,使真元更加振奋,待上下交通后,症状自除,体内的一大块病邪就会随之消除。所以说,这是内寒发出的表现,千万不可当成外感来治,否则,阴邪又会被寒凉药物敛回体内,前功尽弃。
一般来说,有外感时后背才会怕冷。由于服用四逆汤而引发的“感冒”,有时会显得非常严重,这是体内的寒邪即将除尽的表现,与外感症状是不同的。此时一定要挺住,第二天早晨,症状就会消除。后头及后背痛表明病邪已经进入膀胱经,也就是已经到了人体“防卫系统”的最外层,此时应改服白通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在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所循行的部位出现痛痒异常的斑疹,服用桂枝汤、葛根汤效果会更好,基本痊愈后改服附子理中汤收功。
记住,千万要挺住!千万不要服用感冒药!
(6)、忽然发高烧38℃左右,一般24小时内就会退烧(只是上半身发热,下半身的温度应在37℃以下)。或周身肌肉、骨节疼痛难忍;或牙龈痛。
这都是阴邪陷于体内,得回阳药物运化而向外化解的表现,应继续服药。
发烧属于人体气机发动,寒邪被驱逐至最外层的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之气被鼓动起来,膀胱经在申时当令,所以一般会在15:00~17:00退烧。如果患者阴寒较为严重,一天之内没有退烧,也可改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尺沉寸浮)或桂枝汤加附子10g(三脉俱浮但无力),最多两三剂即愈。然后应继续服药,以收全功。
肾主“藏精、纳气”,具有“藏而不泄”的功能,真阳发动来祛除寒邪,其表现就是发热,服用四逆汤可以帮助(而不是代替)真阳去邪,不必担心出现“过火”的情况,一旦寒邪被逐出体外,肾的正常功能就立刻会发挥出来,就会立即止热(退烧),因为真阳具有藏而不泄的功能,即使继续服用回阳药物,决不会出现继续发烧的情况。《灵枢经》云:“令左属右,其气故止。”
以上所述属于内伤发热,必须服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如果是外感发热,也应该用“助阳解表”的方法治疗,如桂枝汤、麻黄汤之类的药物。倘若明白了真阳的功能,医生和患者就不会轻易使用诸如银翘散之类清热解毒的药物了。
由于元气虚弱,血不荣筋(血液中营养不足),就会造成韧带和关节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硬化。服药以后,生机发动,会出现肌肉、骨节、牙根疼痛的症状,这是回阳药物的作用,是对韧带组织进行去邪换新的必然反映,也是脏中的寒邪通过经脉传入腑中的表现。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14 10:15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7793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30 楼]
(7)、忽然头痛难忍,或后头痛、或偏头痛、或头顶痛,或前额痛,或出现遗精(白浊)现象。
这都是回阳药物发挥作用,驱赶肝胆所积聚的邪气循经脉上头而发出的表现。属火属热的邪气必然向上向外发作,属湿属寒的邪气主要向下向外发泄。比如:常有遗精(白浊)的患者,服用回阳药物以后,会出现一次遗精现象(或白浊现象暂时加剧),而后继续服药就可以止住遗精(或白浊)。这是因为回阳药物将患者因淫念而淤住的败精向外排出的表现,后来的真精会因服用回阳药物而被固摄住,就不会频繁出现遗精(白浊)现象了。
由于人体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邪气,所以,真阳鼓动起来,就一定会把积累在体内的邪气驱赶出来,也就必然会出现符合经脉、脏腑规律的症状。头痛也是同样的道理。
《内经》上说:“巅顶之上,惟风可到”、“厥阴之上,风气治之。”
头顶痛属于肝精不足、虚阳上亢的表现,服用几剂吴茱萸汤或附子理中汤加阿胶即可化解;
后头痛属于肾寒从膀胱经发出的表现,服两剂桂枝汤或针刺委中穴,症状可以很快化解;
偏头痛属于少阳火生发,阴邪从阴经转入阳经、即将从脏入腑的表现,服用几剂小柴胡汤(或3包冲剂、10粒胶囊)就可化解。
前额痛属于脾的功能开始健运,湿气正被阳气驱赶外泛的必然表现,服用几剂术附汤化湿即可。
待疼痛解除后应继续服用回阳药物。
(8)、妇女因寒邪过重而月经不调,或崩漏,或淋漓不止,服用此药后可能停经1个月,次月即通,停经时不必惊慌,下次就会使月经恢复正常;或月经提前几天甚至十几天,次月就会正常;排血量可能会多于往常,但身体不会感到像往常那样疲倦;后几个月会排出大血块,经血呈酱油色。虚寒型不孕症患者可以因此而怀孕。卵巢囊肿会发生轻微破裂出血,而后痊愈并恢复正常。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尿血、尿道炎和阴道炎等症状。
这是由于回阳药物运行,真阳发动,使生殖系统机能恢复正常,停经者自然会复来;而崩漏是由于精亏血少、子宫瘀血而造成的,待真阳发动,将以往不能统摄经血的功能恢复,故暂时停经,待生理机能恢复,月经就会正常,活血化瘀的药物完全可以不用。患子宫瘀血郁热症状的妇女,真阳很快就会发动,将邪热破除,迫使月经提前而将邪热排出,经血颜色会较为鲜红。卵巢囊肿属于寒邪凝滞,气机不畅,一旦真阳发动,会开凝消滞,就会有破裂出血的情况,这与痔疮发作而后萎缩痊愈的原理是一致的。
尿血属于瘀血从膀胱排出的表现,不必大惊小怪。在寒邪被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寒邪循经脉络阴器,会暂时造成病菌滋生的温床,就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炎症,纯属自然现象,应该继续服药并增加药量。
四逆汤可以祛寒振阳,真阳发动,就可以化瘀,一举两得。而活血化瘀的药物不得真阳推动,不可能收到全功,而且,会很快复发。所以,必须首先恢复真阳元气,而后才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否则将是徒劳无功的。
如果一个人有瘀血,瘀血处就会有针刺一样的痛感,这就是自身真阳正在化瘀的表现,倘若真阳元气不足,瘀血就不能被破除,而且,还会长期刺激真阳元气来破瘀,这就是所谓的“暗耗肾精”。应该服用回阳药物,增强自身破瘀功能,邪去而正自复。从中可悟“阴阳、邪正”至理。
(9)、曾经患有(或正在患有)便秘的患者,服用阳药后,有的暂时会不排便,但不会难受,继续服药,五六天即通,便秘即可彻底痊愈;另外,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的情况。
便秘是由于命门火衰,不能化动下焦阴邪,真阳元气不能化施运行之力,由阴寒造成的虚火使大肠所主“津”的功能过旺,致使大肠内所应该留存的正常体液不足,于是就会产生便秘。
一般患者都只服用含有大黄、麻仁等滋阴药物,只能暂时用清虚火的方法通便,停止服药后依然还会便秘。因为造成患者便秘的寒邪没有消除,甚至使患者的寒邪更盛、元气更加虚弱,不久就使得虚火更强。况且,正常人服用大黄就会拉稀。所以,服用一般的通便药物,只是解决一时的问题,却不能治愈疾病。只不过是“扬汤止沸”而已。
而服用回阳药物,可以补命门火衰,真火能生真阴,大肠所主“津”的正常功能得以恢复,才能真正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
一般来说,有尿频症状的患者服用四逆汤后可以得到治愈,这是真阳发动,增强了收摄作用。而服药前没有尿频的患者,由于真阳鼓动,增强了人体的活力,需要将体内清除出来的垃圾及时排出体外,而这些垃圾在尿液中的浓度会比往常高,于是就会暂时出现尿频的反应,以便及时排除垃圾,一旦垃圾被清除了,尿频的症状自然也就消除了。此时属于生理的自然反应,不属于病态。
(10)、患高血压的病人服药后血压会暂时升高,糖尿病患者的尿糖、血糖指标会升高,尿液中的泡沫也会增多,指标较高的患者最好接受重灸治疗,方能治愈。
这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化,元气鼓动的必然表现。
应该这样想:自己的血压原本就应该升到这么高,只是由于自己的元气不足,鼓动无力,才只能使血压处于偏高的状态,服用四逆汤以后,才有力量使血压升到此时符合生理所需的高压力。虽然大血管的血压暂时升高,但毛细血管的血压却是正常的,这样才有可能清除血管末梢的垃圾,维持由毛细血管所主管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若患者不觉难受,完全可以逐渐停服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被西医的尿糖、血糖指标所吓倒,指标上升是由于潜藏很深的阴邪被化动返回血管和脾肾脏器时的必然表现,应继续服药,将阴邪依经脉规律逐次向外排出,直至元气逐步恢复,西医的检验指标自然就会降低直至消除。虽然暂时一段时间指标升高,但患者不会疲劳,更不会消瘦,生活质量很高,而且,决不会出现服用西医降糖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试想,200年前西医的化验技术还没有出现时,传统中医是如何将“消渴”治愈的呢?另外,糖尿病患者不必惧怕四逆汤中的甘草,虽然甘草很甜,却不含蔗糖(就像糖精比蔗糖还要甜,却不含蔗糖一样),并有助于恢复脾(胰)的功能。
(11)、会有许多患者的经脉穴位出现跳动或轻微的疼痛,或出现暂时口渴的症状。
这是阳气发动,经脉里的邪气将要发出的表现。比如,患者的腋下或乳房外测疼痛,并沿臂内测向肘部延伸,这是心经和心包经中的邪气沿经脉外溢的表现,这是很好的情况,说明病情正在减轻。但是,经脉循行,必须由精通“经脉学说”的医生来掌握,一般患者是不会清楚的。有个规律,患者必须记住:凡是疼痛的部位向四肢末端移动,就是病情减轻,就是好事;凡是向身体中部移动,就是病情加重。
由于阳气(生机)发动,排除体内“垃圾”的功能增强了,就必然需要大量的水来作为载体将体内的垃圾带走。就像洗脏衣服一样,衣服越脏,所需要用来清洗的水也就越多。又好比人喝了一杯海水,就必须喝两三杯淡水用来排出所摄入的盐分一样。而且,平日里饭菜中的盐放多了,人吃了也会出现燥渴而需要喝大量的水。这是很必然和自然的现象。
(12)、如果患者曾经患有胆囊炎或阑尾炎的很可能会复发;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而且会由内痔变为外痔。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基本上都恢复发一次。
胆囊炎的发作,实际就是胆在元气的作用下驱赶病邪的正常反映。由于平时胆囊炎发作时,医生都是采用疏肝利胆、清利湿热等“越俎代庖”的方法治疗,几乎没有哪位医生是从恢复元气方面入手的,最终通过使得胆囊“呆傻”(失去活力)的方法消除了症状。而服用回阳药物,元气鼓动,使得胆囊恢复到“聪明”(恢复活力)状态,驱赶阴邪外出,于是就会重新出现胆囊炎的发作症状,此时应该继续服用回阳药物,一鼓作气,将病邪除尽。阑尾炎的原理也是如此。
由于以前经常使用清凉药性的栓剂治疗痔疮,等于压制了自身破除痔疮的机能,而服用回阳药物后,各方面的生机都会恢复,破除痔疮的功能自然也会开始恢复,就会出现“复发”的症状,此时应继续服药,痔疮开始会变大,或由内痔变为外痔,然后出血,随后变大,然后出血,随后缩小直至消除治愈,决不会继续扩大或恶化。
在此只是以胆囊炎和痔疮为例进行分析,其它曾经所患病症,都有可能复发,都应依此原理分析对待才是。
而且,以上这些情况出现时,最好不要去医院治疗,因为极有可能会被西医将器官切除,那时将后悔莫及。
……
以上所列数条情况,只是服用回阳药物时会出现的几种情况,因患者的病情不同,可能还会出现其它情况。虽然同样服用回阳药物,但每位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都不会完全相同的,在此不可能一一列举,这就是《内经》、《伤寒》中没有医案的原因,业医者必须注意!
就是说,不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只要把一下患者的脉,如果属于沉、弦、伏、微、细等表现“阴盛阳虚”的脉象,就属于正常情况,这主要由懂得“阴阳”脉象和脏腑功能理论的医生来把握。
但是,许多医生却将这些情况归结为诊断失误、附子中毒、药物过敏等,其实都是不明“阴阳”至理和附子的特性。
而且,许多人没有服用任何回阳药物,也会在季节变动或久劳突逸时出现以上所列举的“反常”现象,这是自身元气逐渐恢复并鼓动,祛邪外出的表现,应该马上服用回阳药物来帮助正气祛邪外出。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应该知道,在服药期间,出现一种症状,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医患都应感到高兴才是。
所以,总要医生明辨“阴阳”,经通经络,熟悉脉象,就可以随机处置。并可以因此而悟透“阴阳”至理。即使医生不懂“阴阳”,但必须明晰传统的脏腑功能理论和经脉学说,否则,必然不能灵活地把握病情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理。
必须注意: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欲和房事!
总之,服用此等热药,总要服至周身、腹中发热难安的时候停止服药(这也是修道者非常渴望的、修行中难得的初步境界),然后服用一大剂四物汤或两盒(瓶)六味地黄丸收敛余阳即可(由于常人饮食不节、性欲不断、起居无常,能够服药达到此等境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使用“重灸法”才有可能实现。服药能够达到以往的症状基本消除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时全身阴邪已经化去,真阳已经恢复,脉象浮,所以用1剂滋阴的药物,来收敛已经恢复的阳气(服药到此境地,必须停药,否则,就会灼伤阴液,反而会出现 “阴虚阳盛”的“厥阴”证候);此时脉象转为沉缓有力,阳得阴敛,则阳有所依,自然互根相济,而后进行体育锻炼和增强饮食,使元气逐渐恢复,就可以达到体健身轻而无病矣!
六味地黄丸只有在没有“阴邪”或“阴茎挺而不倒”的情况才能使用。如果“阴邪”尚存而服之,就会更加助长“阴邪”的实力,使经脉逐渐闭塞,从而使病邪深入并引发重病。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说,“四逆汤、附子理中汤”才是真正的保健品!并且,可以长期服用(每周服一两剂),其效果就像经常定期在家做扫除一样。因为即使健康的人也不免房事过度、气恼郁闷、起居失常、饮食不节、久逸突劳等情况发生,坚持服药就相当于经常充电或打扫房间一样。这样可以保持经脉通畅、气血调和,元气不至于过分丧失。但不可认为常吃补药就可以胡作非为,因为没有任何补药能够补充元气的。房事过度真的会使人在短期内死亡的。这一点医生必须告诫患者。
而且,千万不可自恃药力帮助而拼命工作或过分娱乐,必须长期以养病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必须学会某种文化爱好(琴棋书画、裁剪烹饪、收藏鉴赏、手工制作)才能真正做到保持良好心态,自我安慰是没有用处的。所以,
医生真正的功夫不止在于消除患者的症状,关键在于愈后疾病不易复发或不继续深入。
这就好比古人对“人参、附子”的评价一样:“治宜常服而不宜多服,只可当药却不可当饭。”所以,如果在治愈疾病后,能够保证在基本健康状态下坚持每星期服用一两剂“四逆汤”或“附子理中汤”,小孩子可以使先天充足,青年人可以精力充沛,中年人可以消除“亚健康”状态,老年人一定可以得善终。其最为显著的效果就是决不会被所谓的“流感病毒”和“非典”所传染。
【注意】:症状消除后,必须保证充足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坚持每晚慢跑(此三者缺一不可,切不可减肥。娱乐与锻炼不可混淆——娱乐累心不累身,锻炼累身不累心)。而且,“四逆汤”的作用只是启阳祛寒、恢复生机,并没有补充阳气或元气的作用,而且,必须在患者的元气尚且堪用、生机被寒邪抑制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如果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厥阴证”,元精已经极少的情况时,就不适合使用“四逆汤”了,应改为适合“厥阴证”的药物,如“当归四逆汤、乌梅丸” 等。
在连续服用“四逆汤”的过程中,必须有“大剂量(100g以上)、中剂量(60g左右)、小剂量(30g以下)”的区别,也就是《内经》所谓的“大毒、常毒、小毒、无毒”的区别。当患者的脉象由微、细、沉、弦变为沉而无力时,说明寒邪已经被祛除了百分之六七十,元气不足的状况开始显露出来,此时必须改服厚味有形的“附子理中汤”或“金匮肾气汤”以固其根本,填充有形的元精。
古代的算命书中常提到的“带疾延寿” 就是这个道理。由于患者体内有凝滞的寒邪,就会经常激发真阳元气,人就会像吃了激素一样总是显示出精神抖擞的样子,倘若服用大剂量的回阳祛寒药物,使寒邪在短时间内被销伐掉,剩余的少量真阳也就无力支应突然出现的“大环境”。就好比主人原先有管理3间房屋的费用,但其中两间被一些无赖占据,并不断挥霍这两间房屋原有的费用,而后无赖们肆意糟蹋房屋内的设施,使得原有的一切规律被破坏,主人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计,忽然无赖全被警察抓走了,由于主人只剩余维护一间房屋的费用,忽然必须维护3间房屋,此时每间房屋的维护费用也就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了,就会突然处于极度贫穷的境地,甚至难以恢复元气。
所以说,由于许多患者已经患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需“带疾(方能)延寿”,治疗此类疾病应依照“大、中、小”不同剂量,依照“六经辨证”,按缓急、分步骤地进行,不可唐突。
而在寒邪较重、生机微弱的情况下,只能先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来祛除寒邪,一定先不要补以厚味有形滋补的药物,以免增强寒邪的势力。就像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说的一句话:“在日本鬼子还没有被赶出国门以前就要商议和谈的人即是汉奸。”总之,日本鬼子是没有人性的,见到鬼子就要杀,没有任何情面可言,但对于重病来说,仍需要“八年抗战”。同理,寒邪不除反要进行滋补,甚至帮助寒邪来销伐正气,就是医学界的“汪精卫”,这种情况是必须杜绝的!
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2005年4月*【海云观内绝四斋主人王迪字正龙号文博山人谨上】
(重要声明:版权所有、如果转载,请注明‘国粹网’网址及作者)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14 10:15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1612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31 楼]
梓潼“中医之乡”的由来
梓潼“中医之乡”的由来
2004-4-8 23:08:08 四川新闻网-绵阳晚报讯
梓潼县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川北丘区县。在这里不仅孕育出了丰厚的三国文化、文昌文化,而且有更具底蕴的深厚的医学文化。梓潼作为文昌的故里,是全国乃至海外文昌的祖庭,张亚子被历代封建统治者从一名东晋道士追封至辅元开化宏仁文昌帝君,在梓潼百姓眼中张亚子却是一个悬壶济世的高明医生。在流传的文昌经诰中就有后人托文昌之名而编撰的《帝君医经》。在明清之时,梓潼县许多儒门弟子因受文昌的教化与儒家的“仁义”之训,立志“不为良臣伴君侧,即为良医救苍生”,而黎民百姓治病疗疾全赖中医。因此,这些身怀中医之术的专兼职医生随请随到,且礼让恭谦,深受世人尊敬,人们常称他们为“先生”、“老师”,他们的医术也就有了传承。
据《梓潼县志》载,1840年,梓潼有中医118人,其中县城32人。1861年,梓潼有中医169人,其中县城48人。1911年,梓潼有中医178人,其中县城52人。民国时期,梓潼中医除继承祖业者外,渐有专业医生开业行医。1949年,梓潼有中医284人,其中县城79人。
据《梓潼县志》载,从晚清起,梓潼中医人才辈出,有师承渊源考。同治年间,梓潼县城名医郝五福工杂病,陈万安、蒲国祯、蒲清川工伤寒。光绪年间,许州场镇旅舍杂役乜麻子师从于一游医,工骨科且名声大震,梓潼城中蒲国祯之子蒲显聪、蒲清川之徒陈树英皆长于伤寒时病,郝五福之孙郝金余工杂病,尤长舒肝理脾,陈万安之徒仇大邦、黄承湘工伤寒时病,重经方。
在民国时期,梓潼中医对外有了一定的影响,也更有了专业的特色。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梓潼中医儿科有唐孝光、赵博斋,骨科有乜麻子之徒邓万富,伤科有陈载儒,眼科有傅清连,针灸有张文蛟等,同期陈树英之徒郭代兴、董兹生,蒲显聪之子蒲辅周等更是境内外备受推崇,更有以《血症论》而出名的近代著名医学家唐宗海之子唐祖鉴在1921年曾任梓潼县知事。当时,郭、陈、郝、蒲被世人梓潼县城四大中医世家。以这四大家为主的子侄、门人不仅继承了师门绝学,而且相互切磋,甚至游学他方,向贤能请教,如蒲辅周、薛崇名等人常向沈绍九等名医请教、切磋,在成都名声日隆。而在县境内仇大邦之徒陈新三,郭代兴之子郭崇智,黄承湘之子黄先德也声望渐著,此外更有双板乡人肖倬殷成为华西协合大学的青年俊彦。
解放后,人们的医疗虽然转为西医治疗为主,但梓潼崇尚中医的气氛仍然很浓。1956年3月,梓潼县人民委员会召开全县中医中药会议,收集中医秘方100余方,民间单方验方260余方,并整理编印成册。同年,梓潼籍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奉命调入中国中医学院,从此,蒲老的医术医德受到中央领导和华北地区百姓的敬重。从故乡梓潼走出去的针灸大家薛崇成亦在医界开始独树一帜。1961年,四川威远县中医世家传人郭贞卿女士奉调梓潼县医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梓潼中医学术交流风气浓厚,陈新三、肖安相、黄先德、郭崇智等人常给后辈公开讲授中医中药理论,交流自己的临床经验。在1971年初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出:“蒲辅周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唯心主义东西少了,唯物主义观点多了。他的医学思想是讲辩证法的,他是有真才实学的好医生,要很好地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1978年,梓潼中医后起之秀何绍奇成为恢复高考后中医研究院第一批研究生,使梓潼中医界为之振奋不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医学界倡导振兴中医。1981年12月,梓潼县中医院成立。1984年5月,梓潼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振兴中医领导小组,中医学术研讨风气更浓。1985年3月至5月,成都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邹旭熹、李孔定、李中愚等应邀来梓潼,作了题为《易学与医学》、《温病条中的辩证法思想》、《医道纵横》、《脘腹痛治要》的学术讲座,100余名中医参加了学习。1987年4月17日至24日,四川省第三届医学史学术讨论会暨蒲辅周学术思想讨论会在梓潼举行,来自北京、山东、福建、浙江、山西、云南、江西等省市及人民解放军总参管理局305医院的代表与四川代表共139人参加了会议,卫生部中医管理局、中医研究院、全国中医学会及四川省卫生厅、成都中医学院均有领导出席。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特别题词:“中国名老中医蒲辅周同志,医学深博,经验丰富,临床效果极好,值得学习。多年来我和周恩来同志受益颇多,特写数行,表示对他的深切缅怀,崇高敬礼!”大会收到学术论文130篇,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对蒲辅周学术思想和研究的论文。后来,四川日报社与中国中医药报的记者在对梓潼中医的传承、现状作了考证后,对这次讨论会作了详细报道,文中引与会专家的赞誉称梓潼为“中医之乡”。198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还专门举行了蒲辅周诞辰百周年纪念活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卫生部的领导出席了这次活动。中国中医研究院还发出了学习蒲辅周同志的号召,这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梓潼,让中医之乡的美誉传遍四海。1998年9月14日,梓潼人陈淼在德国汉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不仅为家乡,而且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刘文记者赵斌)?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14 10:17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4212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32 楼]
"热入血室"治案(李可、刘力红): 成都空军医院医师于某,女,33岁,13岁适值经期,突患外感,寒热如疟,耳后淋巴结红肿。经治,寒热虽退,而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诸症蜂起,20年不愈。经膀胱镜检,诊为"间质性膀胱炎"。行电切除术治疗10次,病势日重。 一诊(李可治):2004年9月13日。面色灰滞、苍黄,整日小腹痛如锥刺,常需吗啡方止。近来外感风寒半月,缠绵不愈。气温30℃左右仍觉畏寒,手脚如冰,口苦而干,小便艰涩、灼热,时常尿血,大便难不能自排,依赖开塞露。小腹痛作欲饮冰水,饮冷后痛更剧。上症20年来每逢经期尤重。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两尺弱。由于正虚,恰逢经期,经水适来适断,外邪趁虚而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陷,伏匿三阴,累及奇经八脉,故呈现定期加重之特点。乃因正邪交战,正虚无力鼓邪外透,外邪欲出无路,遂成痼疾。刻下,太阳表邪由经入腑,深陷少阴之里,少阳经邪深陷厥阴血分。所幸饮食如常,胃气尚强,乃有邪正交战20年相持不下之局面。当知邪之来路即邪之去路,太阳经主营卫,外合皮毛,内连脏腑,为人身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内经》明示:"善治者治皮毛......",前贤亦主张:"诸症当先解表",开门逐盗。喻昌创"逆流挽舟"法,更谓:"......邪陷入里,虽百日之久,仍当引邪由里出表。若但从里去,不死不休!"所论虽为痢疾兼表湿者立法,而万病一理,凡沉寒痼冷诸症,外邪深陷入里,冰伏难出者,非汗法不能解。患者半月来感冒发热无汗,脉反沉细,正是太、少两感的据。是宜因势利导,扶正托透,使深陷在阴之邪,渐渐由表而出,由阴转阳为幸。麻黄30克(先煎) 附子30克 细辛30克 红参(另炖兑汁) 吴茱萸30克 炙甘草30克 黑芥穗10克 柴胡125克 生姜45克 大枣25枚加水1600ml,文火煮取600ml,日分3次服,消息进退,得汗则止。 二诊(李可治):9月15日。上药服尽一剂,得汗,畏寒已罢,口干反重,余症如前,舌脉未变。虽20年痼疾,而病机明朗。既见口干饮冷溲灼痛之热象,又见畏寒肢厥夜重诸寒象。寒热错杂为厥阴的据,厥阴又为三阴之里,拟乌梅丸增损,力求厥阴之里透达少阳。乌梅30克 川椒10克 黄连10克 干姜10克 黄柏45克 细辛45克 炙甘草45克 红参10克(另炖兑汁) 柴胡125克 生姜10片 大枣12枚 三诊(李可治):9月17日。得畅汗,口苦,口干,渴欲饮冷,十减七八,脚冷渐温,今晨未用开塞露大便自通。乃正气渐复,表气通,里气和,津液敷布之象。惟小腹、阴道疼痛不见缓解,小便滴沥不畅。久病耗伤,阴阳俱损。师芍药甘草意,拟重加白芍,酸甘、苦甘化阴,以助肝体,止痉缓痛而利小便。复加吴茱萸辛热雄厚破冰冻之力,以助肝用。更加虫类药入络搜剔、穿透攻破,直达病巢,期能克荡厥阴沉痼之寒。守方加白芍90克 吴茱萸30克 红枣25枚 全虫3克 蜈蚣4条 炮甲珠6克(后三药研末分冲) 四诊(李可治):9月19日。药后病势反剧,头面肿胀,周身困乏,食纳不佳,腰困如折。病情突变,乃因辨证不的,用药有误。其一,厥阴证虽是寒热错杂之邪,然其病机微妙,寒热之轻重多寡,阴阳之消长进退,不易辨识入微,恰到好处。次症本属沉寒痼冷,两阴交尽,观其剧痛发作之时,多在午后、夜半,可证寒重热轻,一点真阳难以突破重重阴霾。温阳、养阳、助阳、救阳,尤恐不及,而前方重用白芍酸寒收敛纯阴之品,反助阴凝,是为一错。其二,虫类药穿透攻破,损伤中气。中气者脾胃之气,乃人生后天之本,五脏之根。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医者治病,不可见病治病,当以顾护中气为第一要义。为图速效,妄用攻伐,是为二错。病机既明,救误之法,当重用附子破阴救阳,侧重温化,以待正气来复。守方去虫类药,加附子100克、当归30克。 五诊(李可治):9月20日。六脉略起,痛大减,上午八个小时痛未发。神色灰暗略退,食纳渐佳,今日整日阴雨,亦未见畏寒。效不更方,守方再服3剂。 六诊(李可治):9月23日。药进3剂,全天痛止两日,多年之耳鸣渐轻,足跟及耳后反应点疼痛亦少。惟昨日酉亥痛又作,小腹胀大如孕,气短不足以息,乃久病耗伤,正气下陷所致。观耳后乃大椎穴上方发出密集红疹。脉象中取有力,舌色红润。阳气渐旺,但还不足以破除阴凝,伏邪虽有从太少外透之机,但力尤未逮。守方附子加足200克,加生芪30克、升麻6克、红参10克(研末吞服)。 七诊(李可治):药进2剂,面色灰暗尽退,渐显红润,精神食纳均佳,脉有数意,舌尖赤。耳后灼热胀痛,溲赤灼痛短涩,心烦不寐,口苦。正气复则邪从热化,阴证转阳,大是佳兆。少阴热化已著,当因势利导,予黄连阿胶汤。黄连60克 黄芩30克 白芍45克 柴胡45克 川牛膝30克 乳香3克 阿胶30克(化入) 鸡子黄2枚加水1200ml,先煮六味取400ml,内胶烊尽,少冷入鸡子黄搅匀,3次温服。 八诊(李可治):9月27日。诸症十退七八,惟小腹稍有鼓凸,中气仍虚。原方芩、连减半,柴胡改为6克,加生芪30克、升麻6克、红参10(另炖)、油桂10克。 九诊(李可治):9月30日。诸症退,拟返成都,嘱慎寒温,戒房事,愉悦情怀。长服培元固本散以复脾肾元气。 十诊(刘力红治):返乡调适,病已向愈。然因劳复发,腹痛又作,手足厥冷,小便黄涩,大便艰难,脉微细。《伤寒论》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即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合通灵散(牛膝30克、乳香3克)。其中吴茱萸用120克。以6碗水、6碗酒各半煎煮。 十一诊(刘力红治):服药一剂,疼痛稍减。次日聚会饮酒又剧,再服效不显。电话告知每痛剧则耳后淋巴肿,腮腺亦起。此虽病在厥阴,然少阳之路径不开,寒邪郁滞于内而不得外散,终属关门缉盗。尚有小便滴沥难下,是病涉膀胱之府。当开少阳、太阳门户,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0克、桂枝45克、干姜30克、黄芩45克、花粉60克、牡蛎30克、炙甘草30克)合五苓散、失笑散、当归贝母苦参丸。且重用仙灵脾120克鼓动厥阴、少阴阳弱之气。加水2500ml,煎至1200ml,去滓再浓煎600ml。 十二诊(刘力红治):服一剂后疼痛缓解,可停吗啡。其它改善不著。效不更方,在原方川贝15克基础上增加浙贝15克、夏枯草30克。 十三诊(刘力红治):药后疼痛大减,大便自排,不需开塞露,小便亦畅。继进上方,浙贝增至30克。 十四诊(刘力红治):疼痛基本消除,二便通利。继续守法善后调治。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道在途中
发表于 2006/2/17 22:08:42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33 楼]
章次公运用附子经验述要
邢 斌同济大学附属铁路医院中医科
一代名医章次公(1903—1959),江苏丹徒人。16岁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在上海行医,并在母校及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等校任教,晚年调北京任卫生部中医顾问。人多知章氏是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革新家,对虫类药很有研究,却不知章氏也是擅用附子之大家。笔者对朱良春主编、1999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章次公医术经验集》所录医案作了一番统计,共有医案726则,其中运用附子者有144则,占19.8%。医案分内、妇、儿、外四科,共设56个门类,而附子涉及四科34个门类,占59.6%。由此可以看出章氏运用附子涉及病种之广。
章氏运用附子经验颇多,这里择要介绍一二。
一、温热病
温热病用附子非治疗之常规,而是权变之法。因“体弱之人,而病极严重之温邪,缠绵时日,正气更伤”,“夫正气旺盛则生,衰竭时死”,此时“当权衡其轻重缓急,不可墨守成规”,“只有扶持正气最为紧要”。而“苦寒香开之药,势难再进”,“纯用清温开泄,祸不旋踵”。
在此紧要关口务必辨证明确,其要点在于神色和脉象。如见面寒黄晦,脉搏细数(暑温、湿热门李案);面黄神萎,两脉糊数(施案);神气萧然,两脉沉细不鼓指,两脉不整调(潘案);脉微欲绝(温热门陈案);面容黯淡(温疫门金案),必须着力扶正强心,保护阳气顾护阴液,用药则常以附子配生地。因当此局面,常常一面津液干涸,一面心脏衰弱,若专用附子强心,则其津液益干涸;若专滋津液,则对心脏衰弱无效,于此只有采用两全之法,即以附子与生地同用,强心滋液,双管齐下,心脏既得维持,津液亦不至于涸矣。或径用全真一气汤,改熟地为鲜生地。还有将全真一气汤与紫雪丹并用,一面育阴扶正,一面慧神祛邪,颇具新意。而用药后确能收热渐退、心脏功能渐复之疗效,不得不让人佩服章氏认证之准确,投药之胆识,配伍之巧妙,效果之优良。
二、痛证
章氏治痛证常用附子。如头痛,或配伍养血祛风通络化瘀之品,取其大辛大热,祛表里之沉寒,通络脉之瘀滞(头痛门王案);或配伍养阴补血之药,用之升清阳,并且静中有动,始能生化不息(殷案)。
又如痹证。章案痹证门2l案有13案用附子。考其用附子之法,一是常与养血药如当归同用以温养气血,二是常与祛风散寒药同用如细辛以增强止痛之力,三是常与虫类药如蜈蚣、全蝎同用搜剔脉络。曾治张男,患坐骨神经痛,用附子温阳散寒,配伍全蝎祛风止痛,丹皮、归、芍活血,小金丹搜风散寒,逐瘀定痛,一诊即大效。
还如胃脘痛因寒而作痛者,章氏多用附子取效。或配延胡索之行气活血,或配杏仁泥之疏利开通,或配荜茇之温中暖胃,或配参、术之益气健脾,或从乌头赤石脂丸化裁,固胃肠止腹痛。
三、血证
章氏认为血证若用附子“当以黄土汤方意为法”。因“配伍之药如地黄、阿胶、黄芩、甘草、白术、黄土与附子调剂”,则附子“不为祸害”。如治刘男,“用温性止血剂,药后血不止”,二诊舍附子之辛温而获效。又如治郭男溲血案,认为其病在肾,虽痛亦虚,故用附子等温补,但三诊时发现“前方用附,溲血不减,去附则其效大见”。而治丁幼,泄泻而后见便血,用仲景黄土汤原方去生地加党参、炮姜炭、川连,颇有效验。可见章氏在血证中应用附子是有其经验教训的。
四、失眠
章氏曾说:“有时失眠患者,单纯用养阴、安神、镇静药效果不佳时,适当加入桂、附一类兴奋药,每可奏效。”如失眠门周案、冯案,均是宁心安神、镇静除烦剂中加入附子。周女,时时作哕,苔白腻满布,以往叠用滋阴安神剂无效,根据“胃不和则卧不安”义,用半夏秫米汤加附子、肉桂温阳,阳气充足则湿邪自化,二剂而得安寐。姚男,头昏,夜难安寐,口干唇碎,夜必小便数次,口干不可名状,状似热证,但舌质淡白无华,脉象沉细无力,用全真一气汤而获良效。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14 10:23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3128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34 楼]
附子与石膏可大胆同用anny2471 发表于 2005-12-15 19:34:00
附子大热,石膏大寒,药性截然不同,按常理必无同用之可能。而《金匮要略》、《千金方》却有附子、石膏同用之例。@
©大医精诚中医在线 -- 大医精诚 )X1'/&
一、《金匮要略》、《千金方》开附子石膏同用之先例X
《金匮要略》附子、石膏同用见于“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之越婢汤条下。越婢汤由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方后又云“恶风者加附子一枚。”《千金方》卷第七“风毒脚气”之越婢汤由麻黄、石膏、白术、附子、生姜、甘草、大枣组成,主治风痹脚弱,卷第十五上“脾藏上”之解风痹汤由麻黄、枳实、细辛、白术、防己(一作防风)、生姜、附子、甘草、桂心、石膏组成,均以石膏与附子配伍。l>!F
©大医精诚中医在线 -- 大医精诚 f>h
二、后世医家应用举例dDts)
后世附子、石膏同用鲜见论述。曾见明代孙一奎《三吴治验》载马厨疟痢并发案,其症大发寒热,寒至不惮入灶,热至不惮下井,痢下红白,日夜八十余行,腹痛、恶心、汗多神乏疲甚,病由厨间燥热,食瓜果甚多,复又酒后御色。方用白虎汤、益元散清暑涤热,附子理中温中补下。药后病渐安康。病者正虚欲脱,邪势鸱张,所以双管齐下,以大剂温清合为一方。n]K*
清代舒驰远治天庆班小生患痢,其症上身发热,下身作冷,认为阳热在上,阴寒在下,心中烦热为阳明里热,用石膏;口苦咽干为少阳腑证,用黄芩;食不下属太阴用黄芪、白术、半夏、砂仁:身重多汗为少阴亡阳,用熟附子、炮姜、破故纸;厥逆腹痛为厥阴里寒,用生附子、吴茱萸,一剂病减。病机复杂,故以复合之治法治之,附子、石膏因有同用之机会(转引自《姜春华论医集》)。近代祝味菊先生以擅用附子而著称。他以附子配石膏治高热,认为二药同用,一以制炎而解热,一以扶阳而固本。附子之温,固可减低石膏之寒凉,然不能消除其制止分泌之功;石膏之寒,已是抵消附子之温,然附虽失其热,而不减其强心之作用。体质虚弱而炎热不过盛,可重附而轻膏;体质略亏而炎热颇盛,又可重膏而轻附。`iR@4
徐小圃先生也为近代用附子之大家,其治小儿暑热症(又曰夏季热)有以附子、石膏同用者。此病主症为发热、头额干灼、烦躁、口渴多饮,但又两足不温、小便频多且清。徐先生认为是元阳虚于下,邪热淫于上,故创制清上温下方来治疗。清上用黄连,温下用附子,又伍以磁石、龙齿、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缩泉丸、蛤粉、天花粉等。有时也加石膏清热。如治杨幼,头额微汗,口渴引饮,小便清长,入夜烦躁,舌光,脉濡数。徐先生即以黄厚附片、小川连、蛤粉、花粉、生石膏、煨益智、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莲子心、活磁石等治之而效。徐氏哲嗣徐仲才先生也曾治很多小儿暑热症,主用清上温下法,清上用石膏、黄连、莲子心等,温下主要用附子效果良好。又如走马牙疳重症,症见唇腐齿脱,腮穿腭破,一般总以为胃火炽盛,徐小圃先生治此,也以清胃泄热为主,但遇兼见肾阳虚征象者敢用附子于清热药中。如吴幼,牙疳腐烂出血,口气秽恶,胃火炽盛,小便清长,药用乌附块、小川连、生石膏、甘中黄、川石斛、粉丹皮、黛蛤散、淡竹叶等。一剂后牙疳腐烂即减。q=
徐氏门人江育仁教授回忆早年实习时见到麻疹合并肺炎者最多,患儿除持续发热并兼气喘痰鸣外,还见舌苔黄腻或灰黑,舌质淡红有刺,口唇干燥皲裂等毒热炽盛化火症状,清热解毒、保津护阴,固在所必须,但徐先生只要诊得脉来细软,扪得舌苔尚有潮润,四肢末端欠温者,则以清温并用、祛邪扶正之法为治。用药如黄连、石膏、鲜生地、大黄、天竺黄、乌附块、龙骨、牡蛎、磁石等,颇能建功。江教授此后遇某些麻疹肺炎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也常用此法并收满意疗效。CtD
章次公先生医案中有以附子与紫雪同用的例子。其案云:“湿温17日,正在紧要关头,出血虽止,依然面黄神萎,两脉滑数。用全真一气汤合紫雪丹,一面育阴扶正,一面慧神祛邪,此变法也。”药用炮附块、潞党参、麦冬、熟地、白术、五味子、淮牛膝、淡竹叶、紫雪丹。药后热渐退,再以养阴温阳并进。凡五诊其病渐瘥。紫雪由石膏、寒水石、滑石、犀角等组成,附子与之同用,可说是附子与清热药配伍的极致了,治这等危重病候,敢如此用药,足见章次公先生的胆识!A
张伯臾先生治一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的肺心病患者,症见咳嗽、气急、口渴,四肢不温,两足浮肿,寒热错杂,治颇棘手。因之拟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鱼腥草开金锁清热豁痰以治标;附子、党参固本扶阳以治本,剿抚同施,颇获效果。相类似的如孟澍江先生治一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患者,初诊投以麻杏石甘汤3剂。药后身热减退,咳喘较平,但心悸、胸闷颇甚,气不接续,下肢浮肿,小溲短少。二诊于上方中加入附子、泽泻,5剂后诸症悉平。病家一面新感外邪,痰热较盛,一面素体不足,心肾阳虚,初诊急者治其标,复诊则标本兼顾,清热扶阳同施,起到了清而不损阳,温而不助热的效果。\
何绍奇先生有长文评析《赤水玄珠》,即称赞孙一奎治马厨案为胆识过人。何氏本人治一患儿,4岁,麻疹5日尚未出齐,疹色紫红而黯,神昏谵妄,手足抽搐,咳喘痰鸣,体温38.7℃,面色苍白,额汗不温,手足发凉,山根发青,心率128次/分,脉细数,舌质红,苔薄黄腻。认为是痰热壅肺,热入心营,引动肝风,邪实于内,而正已不支,为内闭外脱之危症。方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羚羊角、钩藤、银花、连翘等味,配合党参、附子、龙骨、牡蛎,3日后痊愈出院。v<
再如谭一松治一口渴患者,主诉口干欲冷饮,多饮多尿,尿色清,纳呆,畏寒,舌苔黄厚白腻,舌质淡。证属上热下寒,气不布津,拟升清降浊,清上温下。其方用石膏20g配附子2g,意在借附子的辛热,推动石膏发挥止渴作用。.V
©大医精诚中医在线 -- 大医精诚 *|
三、附子、石膏配伍效用归纳.a^c\/
根据《金匮要略》、《干金方》条文和上述医家经验,附子与石膏配伍之效用可以归纳为一以温阳,一以清热,可治疗寒热夹杂证。PB
1.治疗阳脱热炽证SntU
阳脱热炽证见于感染性疾病,甚至感染性休克,为正气欲脱,邪热炽盛,大虚大实,寒热夹杂之证。患者多为素体阳虚,感受外邪,或本不阳虚,但感受外邪,因实致虚,或过用寒凉而致“热中未已,寒中又起”,此际只有温清并用方有生机。jv
2.治疗上热下寒证=!ZGCN
上热下寒证既可见于内伤杂病,又可见于外感热病,人体上部可见种种热象如头额干灼、烦躁不安、口渴多饮,同时见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阳气不足之征。杂病可见于消渴,若见于感染性疾病,则为热炽阳脱之先兆,故用石膏清上,附子温下。3r;
3.其他g|:
其他寒热夹杂证,既非阳脱热炽证,亦非上热下寒证,其证既有诸热象,又有诸寒象,如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却又畏寒喜暖即是,笔者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石膏等治疗有一定效果,前述之《千金方》解风痹汤、仲景之白虎加桂枝汤也都是为痹证寒热错杂而设。一般来说,附子石膏同用并非常法,而属权变之举,但临床也绝非罕见。故遇此复杂证候,需细心辨别,开拓思维,大胆用药,前人经验必不我欺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14 10:25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5907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35 楼]
陈耀堂:医林寻踪
上海第=医学院附属三院顾问陈耀堂
【作者简夼】陈耀堂(1897~1980),江苏武进人,为上海名医丁甘仁先生入门弟子。行医六十多年,疗效卓著,活人无算,蜚誉上海。专攻内科,对妇、儿、外诸科也有一定造诣I晚年对气功很有研究。曾任上海市黄浦区联合诊所副所长,参加过上海中医学院筹建工作。遗著有《中医诊断学》、《陈耀堂医案选》、《气功概要》等。
学医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先父是秀才,好读书而不谙生产,家道因此中落。他三十二岁时因患伤寒亡于庸医之手,当时我十五岁,已粗通文墨。父亡后,为了支撑家庭生活,我只好辍学去教私塾学馆,在一所古庙里教了十几个与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儿童,从《千字文》、"百家姓》一直教到《论语》、《孟子》。
教了二年,觉得前途渺茫。此时听说同乡丁甘仁先生在E海行医,名噪一时,就毅然辞去馆务,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先由亲戚介绍在一家布店做了三年职员,积下了二百块银元,就去丁甘仁先生家,求贽为弟子。丁先生因与家父有数面之交,又见我古文基础较好,因此,慨然应允。食住均在丁先生家,上午侍诊,下午陪先生出诊,因此经常有机会亲聆教诲,得益良多。丁先生平时貌似严厉,但教起学生来,却能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洲勉备至。丁先生对《内》、《难》二经深有研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也颇有根底,临诊时按六经辩证施治,用方力求台古,如胸痹用瓜蓑蘸白汤,水气用麻黄附子甘草汤,血证见黑色则用附子理中汤,寒湿下痢则用桃花汤,湿热下痢则用白头翁汤等。他叉宗奉吴叉可,叶天士、薛生自、吴瑭等前辈诊治温病之法,平时用药以轻灵见长,用古方而不泥于古,使占方与时方融于一炉,疗效卓著,对内、外、妇、儿各科均有极深造诣。在沪行医数十年,求诊者踵踵相接,一个上午要看五、六十人。我们十几个学生围坐于先生四周,他切脉问病看苔后,即口授脉案处方。他的处方有一定规格。第一排三味药为主药,第二排第一昧药常为云茯莓或炙(生)甘草j根据辨证施治的原贝IJ,结台他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已构成一套大致相同的成方。我们抄方抄熟了,只要第一排药读出来后,下面的药即能开出,因此看病速度极快。虽然时有"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情况,但因这套处方经过千锤百炼,因此卓有显效。在二十世纪初叶,西医西药在我国尚不普及,而且当时西医疗效也还不高,西药也很少,各种传染病主要依靠中医治疗。从现在的知识看来,当时的各种传染病可能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斑疹伤寒、霍乱、天花、猩红热、白喉、流行性感冒等,几乎邯纯以中药治疗。回忆当时治疗情况,确有不少死亡者,但救活的多,死亡的少,说明中医中药是能救治各种急性传染病的。这一段临证经验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理论学习方面,其他学生都在中医专门学校有专人教学,我则因交不起学赘,只能以自学为主。丁先生诊务繁忙,无暇专为我一人教读,但他对我的功课从不放松,每二至三天规定我读《内经》、"难经*、《伤寒女、《金匮》若干页,仅择主要者略加解释,但均要求熟读背诵。我因有一定古文基础,加上年轻记忆力好,不到二年,对上面几本经典著作及后世的《医宗金鉴》、《证治汇补*、《医学心悟》、"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籍均能背诵如流,这对以后运用经典随机应变地指导临床有很大意义。丁先生对《伤寒论》注家中,最推崇舒驰远《伤寒集注》,谓舒注伤寒最具卓见.不作随文曲解,有其独到之处。他对李用粹《证治汇补》也颇推崇,谓李氏汇集古今医书,删其繁杂,摘其精华,叉补入自己的经验,证治独详,因此要求我们熟读。我认为这些基本功对以后曲临床实践帮助实在太大了,可以说一世受用不尽。、回顾近年来各中医学院之学生能背诵《内经》或《伤寒论》者极少,有些甚至连《内经》的文字还不能看懂,这样怎能登堂入室呢?行医
在丁先生处学习原定四年,后因丁师挽留,又延长了二年,前后凡六年,就算出师了。承丁先生好意,我虽采参加中医专门学校学习,但仍给予毕业文凭一纸,作为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第四届毕业生,也算有了学历。毕业后找了一间小屋作为开业之所,同时又在广益善堂坐堂行医半天,每周由丁先生安排至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讲课四个学时。广益善堂是丁师创办的施诊给药的慈善机构(他看到上海劳动人民生活贫困,有病无钱医治,乃捐献部分诊金收入,加上社会上的一些捐增办了二所广益善堂,后改称广益中医院,一则造福于人民,一则作为新毕业中医的实践场所,同时又可作为中医专门学校的学生实习基地),当时网劳动人民衣食不周,饥饱无时,劳动条件也差,不避风雨寒暑,因此病人极多,病种庞杂,急性病与慢性病均有,尤以急性病居多,目前已少见的烈性传染病也常见,如霍乱、天花均可遇到,半天就诊人数常达五十人以上。当时常想到,病人的生命就决定子自己辨证是否正确,用药是否得当,深感责任之重,对每一重病患者处方前均要仔细推敲。每晚把当天所看之病,回忆一番,作些札记,有疑问或查书,或去请教老师,制订第二天的治疗方案。我当时可说已把自己全部身心扑到了治病教人的事业中去,经常忙得不亦乐乎,但从不觉累,深感我能不负严父之命,能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自豪。由于大量的临床实践,疗敞渐好,名声不胫而走,出诊也多起来,善堂之职已无暇兼顾,乃辞去兼职而完全白行扪:业了,中医专门学校的教授之职则仍兼着,直至抗战爆发才停止。回忆这几年著堂生涯,是我学医过程中学业的一个飞跃时期。开始学医时只知死读书,以背诵为主,对如何结合临床实际,考虑不多。跟丁师临证时,先生讲,学生记,独立思考也不多,以后把丁师的一套成方背得滚瓜烂熟后,自己开动脑筋更少,因此要自已独立看病,也还有不少困难。到善堂后,被迫独立作战,面对临床症候的千变万化,先以套方应战,有效有不效,不效者义迫使我进一步思考,应用经典理论而制汀第二方案、第三方案,直至收效为止。因此,取得了不少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洲如有一次遇一湿温病人(相当于今之肠伤寒,当时氯霉素未发明,不论用中、西药物,死亡率均较高),虽当壮年,但精神极萎,高热神昏已十天,渴不喜饮,白痞布满胸腹,腹满纳少,大便已数日未行,舌红苔黄腻。我先以三仁汤合连朴饮治疗不效,后改苍术白虎汤加减投与,发热始终不退。以往老师教导我:湿温的治疗效果很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守为主,不宜攻伐。因湿性粘腻,最难骤化,欲速则不达。
且湿邪与温相台,或从阳化热,或从阴变寒,且湿温即使治疗确当,但变证蜂起,甚难预测,故用药以稳为主,不宜用猛攻之剂,以免万一病人不幸死亡,引起法律纠纷。这是老师的经验之谈,以往他吃过这方面的亏,被人敲诈去钱财不少。所以我看丁师治疗湿温,也是以三仁汤、苍术白虎汤、葛根芩连汤、甘露消毒丹等方加减,四平八稳,疗效甚慢,病人常一候、二候、三候(三十天)才能步入坦途。加上又限制饮食(忌口),病人愈后只剩下皮包骨头,头发垒脱,恢复甚慢,少则半年,多则数年才能复原。我想打破常规,见此人有腹满便结,壮热无汗,形体尚壮,属于阳明胃家实,试以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藿香、佩兰、蔻仁等芳香化湿之品。患者服药后得畅便,发热即大减,再以连朴饮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愈。时问较之以往缩短很多,病人愈后不久即恢复工作。似这样不断地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经验,我认为这是每一个学医者必须经过的磨炼过程,不然纵读万卷书,还是无用。看到现在一些青年中医在学习中医理论时基础打得既不扎实,浅尝辄止,卫不猫于多看病,多实践,看到的病种很少。从全国的情况看,目前中医似乎只能看一些慢性病、调理病,病情稍重,即要转西医治疗。这样肩上担子似乎轻些,但又怎么能取得治疗急性病、危重病的经验呢?中医治疗温病的经验还要不要发展?这些都是培养青年中医必须解决的问题。不然,现在中医学院培养的中医不论是三年也好,六年也好,还是不能达到老一代中医的水平。则今后要谈进一步发展中医,恐非易事。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张仲景的一句名言,实际上也应是每一个医生的座右铭。学无止境。只有永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才能持续不断地取得进步。往昔丁师也勉励我们要虚心学习,采取各家之长。他经常提到叶天士家为祖传数代之世医,家学渊源,早年即已名噪一时,但他并不满足于已有之成就,经常隐姓埋名,先后从师十七人,卒成一代宗师的故事。
我在临床取得一些成就后,曾有些沾沾自喜。认为儿年苦功没有白用,家庭经济情况渐趋富裕,滋长了一种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的思想。我掌握的一套方法对一般病人已能应付裕如,因此晚上就不太肯去钻研书本了,而去钻研琴、棋、书、画。医道不进则退。松懈的结果,使我立刻碰了钉子:有几个"伤寒"病人理应治好,而由于我的疏忽而死去。这对我是当头一击,使我清醒过来,我又回忆起家父死于庸医之手的情景。难道我也要做庸医了吗?我能对得起那些死者吗?从此又把心收回来,再度奋发图强,博览群书。这一阶段以金元四大家的著作及后世的各种医案为主,如《柳选四家医案》,"清代名医医案选》、《叶天士医案》等均加以涉猎,细心玩味。对警甸验案均加以摘录,不数年已积有数十万言。此外,对当时的同道先辈,也虚心请教,以资取长补短。由于我家乡孟河素多名医,如马培之对内、外科均有很深造诣,曾做过清朝的御医;费伯雄、费绳甫亦为传世之名医,其后人如马泽人、费赞臣皆与我过从甚密。我常索取祖辈的医案学习,增长了不少见识,开阔了眼界。与这些名家相比,方知自己之渺小。从此悉心学业,不肯荒废,诊务再忙,白天再疲劳,晚上也要读二小时书才上床,到后来成为习惯,不读书,反睡不着觉。对书、画仍偶一为之,围棋则自此后未下过一盘。
一九二六年,丁甘仁先生不幸因暑温逝世。丁师在弥留之际,仍嘱我们要努力学习,以造福于人,他的这种-晦人不倦的椅神,实使我终身难忘。从此以后,我除自学书本知识外,只要听到有哪一位医生对某一方面有特长,即去虚心请教,倾心结交,以学习他的一技之长。当时上海有一位从四川来的医生,擅用附于,我从病人手中看到他的处方,确肓特点,遂请友人介绍与他相识,仃空即去看他诊病。见他每方必用附子,最大用量竟用至九十至一百克,有不少经他医久治不效的病人,在他手中看好了。我向他虚心求教,他说:"附子虽辛温大热,但走而不守,副作用反不如肉桂多。对虚寒证应片{附于白不必言,在阴虚内热者,也用少量附子作药引,取热因热用之意,然必配生地、丹皮以监制之。对肝阳上亢之头痛,用附子配生石决明、牡蛎之类,少量附子温补肾阳以蒸肾阴上济肝木,木得水拍,fJf加生石决、牡蛎之类以使浮阳潜降,头痛自愈。至于用量火小,要视病情,并不都用大量。用量小时,仅用一克。但对阴寒痼冷之症,用量必须要大,但宜渐加,而不能突加。用量超过三十克,应先煎一小时以上,则量虽大无害……-真是听君一夕言,胜读十年书!这些经验之谈是书本上找不到的。以后我对附子也很有偏爱,是我常用药物之一。曾遇一患者,男性,三三十六岁。来诊时正值炎夏,穿单衣犹汗流浃背,而患者身穿棉衣,犹觉形寒怯冷,晚问需盖厚被尚冷1;日r耐。眠食尚可,脉来札迟,苦白厚腻,向其工作,乃冷喊侔工人。余断此证乃受阴寒太甚,阳气不能运行于外,虽届盛夏,仍冷不可耐,所塌寒入骨髓是也。必须用大剂温阳之剂,补火壮阳以祛阴寒。第一次附子用了十五克(以往从未超过九克),配以肉桂、炮姜、吴萸、补骨脂、砂仁等。服三剂,觉寒冷稍减,而舌苔仍未化,脉仍沉细而迟。后附子加重至二{'四克,病人方诉寒冷已止,夏天已可不穿棉衣,原方服至二十余剂而瘀愈。又如遇一脱疽患者,忮冷脉伏,患肢青紫而冷,大、二两趾已发黑睨落,余下三趾也有发黑趋势,初用附子十五克,配以当归、桂枝、丹参、红花、黄芪等以益气活血,效不显,中趾更发黑。乃递加附子至九十克,患肢肤色始转正常,发黑之中趾也未坏死,以后病情即趋稳定。
我除向当时的名医学习外,还向民间医生学习。
原来我对土方郎中并不重视。有一次,我的大儿子二岁时患麻疹后并发炎,所谓疹毒内陷,病情十分危重。我自己不敢处方,清我的同窗好友来看,带麻杏石甘汤加昧,麻黄仅用二.四克,服了几帖,毫不见效。又换一医,仍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服二帖也无效。眼看儿子呼吸气促,喉问痰声漉漉,面色发青,口唇发绀,恹恹一息。这时有一友人介绍一草医来看,他处方仅五昧药:
麻黄九克,凤凰衣叫.五克,桔梗九克,枳壳九克,鱼H壤草三十克。
我一见此方,感到十分为难。所荫"麻不过钱(三克),细(辛)不过五(一.五克)'。这次麻黄要嗣九克,对一个不满二岁的小儿似乎黾太大了,踌躇难以决断。但他的母亲救于心切,早就叫人把药抓来,已在煎药了。我也就横下心米,死马当活马医,试一试吧。殊不料仅服一剂,就咳出了大量粘痰,呼吸通畅,面色好转。再请这位医生复诊,麻黄减半,再服二剂,病情有显著好转,以后经过调理,才逐渐恢复(但留支气管扩张,常发作咯血)。这一事例,给我很大启发,民间确有好方法,应该加以发掘,以补充常用方之不足。以后我即常在套方中加入一、二味草药以提高疗效。如凤凰衣(即鸡蛋壳之内衣)治气喘咳嗽敛甚佳,鱼腥草用于急性气管炎、肺炎效好,荠菜花炭之用于肠炎腹泻,乳香,没药研末吞服半克治消化性溃疡之胃痛,丝瓜叶捣烂用麻油调敷治疗脓皮病,大田螺、大蒜捣烂敷腹部以退腹水等,均学自当时的草药医,在临床用之常有效,也属别具一格。
磨炼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八日,抗战的烽火烧到了上海,我的诊所及全家都在南市区,过去所谓"中国地界",不时遭受轰炸。我带领全家老小仅带了少量衣物细软逃难到法租界,寄居在一个朋友家里。整个家业
及几年来积累下的心得笔记及大量书籍均毁于一旦,给了我一次很大的打击J老母因受惊,劳累,竞一病不起,又给予我第二次打击。两次打击使我也受到病魔的侵袭,几乎一蹶不振。半年后,我在法租界找了一间小屋重新开业。因人生地不熟,开始很不顺利,每日收入维持生活尚有困难。过了二年,才叉打开局面,但因时局混乱,总不如过去了。国难当头,心情也不舒畅,常借酒浇愁,学业上也无大进展。直至八年抗战胜利,回到老地方,才叉重振家业。但真正获得新生、学术上有新发腱,是在解放以后。
解放初期,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对中医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中医一度受到轻视和排斥,规定我们这些五十多岁的中医也要全部去学习西医的解剖、病理、生理、内外各科。当时的目的是要把中医全部改行做西医,可是对我来说,觉得学习了西医知识后,很有好处,过去一些想不通的问题,和一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通过学习后,获得了部分解决。例如同一黄疽,可以由炎症、结石、癌症等多种原因引起,过去我只知阳黄、阴黄,治好了的是多数,少数治不好也不知其所以然,很可能是癌症。_义如腹痛,中医过去只知可由于寒盛、伤食、气滞、血瘀、虫痛等,西医认为腹痛可由胃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肠梗阻、阑尾炎、缸腔炎……等内、外、妇等各科的病种引起,这两者之间如何联系,对
我来说是一个新问题。过去用中医辨证施治确可治好不少腹痛,但困只掌握了它的共性,没育掌握它的个性,因此不能掌握它的全部规律,就不能全部有效。
有些急性腹痛痛极而厥,可能是胃肠道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而引起的中毒性休克,这在过去我们也常遇到,就是不知是何道理。通过现代医学的学习,其病理生理解释得非常清楚,使我顿开茅塞。
一九五五年,上海市组织了很多联合诊所,我扫任了黄浦区联合诊所剐所长,这儿中西医都有,相对而坐,我有机会向西医同道学习看病的道理,逐步也学会了看化验单,确实休会到中西医结合根有好处。以往治疗肾炎水肿只要水肿退了,就认为病已好了。现在看了小便化验单中尚有蛋白、管型,表示病并术好,水肿退了只是有所好转,并给我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如何消除尿蛋白和管型?如何提高肾炎的治愈率?又如对高血压病,过去我从不量血压,通过辨证施冶,症状好了,也不知血压是否下降,能否恢复正常,这也是新课题,迫使我们老中医也要赶上时代的潮流。这一段时间在业务上也有很大提高。
一九五六年,上海筹备成立中医学院,我毅然放弃私人开业和联合诊所的优厚待遇,应邀参加筹建工作,先在学院以教学为主,但非我所长。当龙华医院成立,我即带同学到龙华医院以带教实习为主。由于疗效较好,找我看病的人极多,使同学对学习中医树
立起信心。我也要象当初老师教我那样,把我的毕生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为我抄录积累了不少验案。
正当我想把这些医案整理成册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也和其他老知识分子一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收集的验棠以及不少古典名著被当作"四旧"处理了,连看病的权利也被剥夺,被下放到药房劳动。一个医生不能为病人解除病痛,这是最大的痛苦。虽然有不少老病人仍来偷偷找我,鼓励我要保重身体,给了我一些安慰,但我总觉万念俱灰,只是在混日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九七三年,我被迫退休,在家过着闲散的日子,但为人民服务之心,从无一日稍息。街道和里弄里有什么人生病,我随叫随到,成为一名义务医生。一九七六年,"四人帮"被揪出后,我心情非常舒畅,又恢复了青春,虽然已届八十高龄,仍响应上海卫生局的号召,到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担任顾问,专看一些疑难重证,并指导西医学习中医。我虽然已年老多病,还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为发展我国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事业,贡献一些微薄的力量。
(本人口述,陈泽霖整理)·作者完成乖文后,子1980年6月逝世258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14 10:30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4478字节]
梁知行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1 积分: 301
现金: 5487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广东广州
发帖: 233 篇
精华: 2 篇
资料:
在线: 52 时 18 分 52 秒
注册: 2005/04/16 02:15pm
造访: 2006/02/17 00:25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36 楼]
《热病衡正》的作者柴中元先生
柴中元,1945年出生于浙江上虞。13岁小学毕业即随父学医。1962年学徒满师后,一直在乡卫生院工作,边行医边自学。到1979年参加省中医招贤考,录取后调县级卫生单位行医。现在市中医院中内科,副主任中医师。
于70年代末开始,在刊物上开始发表学术论文,到80年代中,以发表论文的质量数量,为中医瞩目,迄今已发表中医学术文章26余篇。撰著、主编、参编中医专著20种,《温病术真》为代表作,《热病衡正》、《治肾研究》亦曾引起医界之注重。“对叶吴温病学说若干问题的看法”曾引起中医学术界之震荡。“非温黄疸论”等多篇文章分别获省、市、县级优秀学术论文奖。文章、著作,总约300万字左右。1985年以来,先后被聘为湖南九疑山学院医学系(兼职)教授、河南医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师、四川侨光医药保健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曾任浙江省中医学会眼科分会第一届委员、绍兴中医药副主编、绍兴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上虞市中医学会秘书长。现任上虞市科协委员、浙江省中医学会气功分会委员、市气功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市民进总支委员等。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2006/02/15 09:36p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916字节]
一源
等级: 论坛首席讲师
信息:
威望: +2 积分: 316
现金: 5961 元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发帖: 294 篇
精华: 3 篇
资料:
在线: 132 时 58 分 11 秒
注册: 2003/12/25 09:10pm
造访: 2006/02/17 06:52pm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复制 引用 回复 只看我 [第 437 楼]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新概念 和 基本原理
中医学基础理论新体系系列之一
气动力--中医学的新概念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9037&fpage=8
[补充该文...]
所有针对咨询者的答疑 均属网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与本论坛的立场无关。
编辑 删除 2006/02/18 05:09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156字节]
共 37 页 9 7 [ ← 36 37 ] 8 :
一源
发表于 2006/6/2 10:17:11
郑氏思想影响越来越大。
一源
发表于 2006/8/9 22:02:34
http://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