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例子似乎阐述了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40度 属于发汗后辩证张仲景也没留方啊!发汗本没错 后发汗后 高烧40度 变成风温 在开葛根汤
这是不是很好论证了伤寒论描述呢 值得关注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处方一
高烧 手冰凉 无汗 打嗝无食欲 尿少 怕冷 咽干 口渴
发热+怕冷+口渴=葛根汤症啊 应该解决问题的?
五苓散必须是口渴兼顾吐的!所以舍弃 白虎喜欢喝温水也舍弃
也就是说这病最后直接开葛根汤一直打下去就是一个方子
如果开错方子也一样转到葛根汤! 如果有人误用白虎 处方一
会变成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小孩被误治,杂药乱投造成气机升降紊乱,发热恶寒属于心肺不降肝寒不升,打嗝属于气撞冲心,身体热手脚凉属于阴阳不顺接,伴有腹痛等等症状,估计第一方是乌梅丸。
可是喝了乌梅丸后不瘥,高热,不恶寒,阳明有热,清降阳明,第二方是白虎加人参汤。
六经辨病
处方一:太阳阳明合病,大青龙汤或葛根汤。处方二:阳明病,猪苓汤。处方一:太阳阳明合病,大青龙汤或葛根汤。
处方二:阳明病,猪苓汤。 发热,恶寒,口渴,外寒,里热,方一:大青龙加附子汤。
发热,口渴,尿少,方二:五苓散。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4/2/6 11:57 编辑
水先生15:37:处方一:(五苓散)注:从服用后效果看,处方一应是不对症的
患者父亲18:03:先生,一剂药分三份,喂了两次了,孩子现在烧到40.1度了。
水先生18:04:还口喝吗
患者父亲18:05:不渴了
水先生18:05:现在还有什么症状?
患者父亲18:08:手心儿里有汗,身上无汗,高烧无精神,不欲饮食,有点儿咳嗽
水先生18:08:还怕冷吗
患者父亲18:09:不冷了。
水先生18:10:肚子痛吗
患者父亲18:11:前两天说疼,今天没说肚子疼
水先生18:12:发烧到现在大便几次?口臭吗
患者父亲18:18:嘴不臭,初一开始烧的,除了今天,每天都有大便,前两天每天一到两次大便,前疙瘩后糊状,昨天每次小便后都有糊状大便,大约有两三次,第四次一大堆糊状便,期间伴有肚子疼
水先生18:20:嘴唇起皮吗
患者父亲18:22:从昨晚开始,晚上说口渴,只尿了一次。没起皮儿。
水先生18:23:今天吃药后小便了吗
患者父亲18:24:今天白天总共尿了两次每次量都不多。吃药前刚小便一次,吃完后没再小便水先生18:25:马上用下方:****(处方二)
口不大渴不臭未传阳明,大便糊状乃协热利,葛根汤 五苓散应该算是对症吧 不恶 寒了 小便变多 不口渴了 其实表症已经解了 发烧不恶寒说明病入阳明了
看小孩子用五苓散后小便并不多并且方二后小便量多推断方二应该是猪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