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灵
发表于 2012/8/29 21:54:52
kuaiyuanwxb 发表于 2012/8/29 20: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一吃糖就咽喉发炎,算是甘伤肉吧。吃甜的东西不爱吃饭,是补之过吗
這個不一定﹐要看是什麼甜﹐吃個甜蘋果會傷麼?
泽灵
发表于 2012/8/29 21:57:36
xihuangzhongyi 发表于 2012/8/29 2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我的同事吃了就没事。而且我还不爱吃甜食,蛋糕烧茄子甜宿丸子两口下去就没了胃口,苦大 ...
有些脾濕嚴重的人不喜歡吃甜食﹐自然甜的東西也是可以吃一點。
xihuangzhongyi
发表于 2012/8/29 22:24:00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先生说的好准,自然甜的水果我就爱吃,甜蜜桃,甜枣,甜葡萄等,但也爱吃苦瓜。我却实脾湿,大便经常粘滞塘溏,数伏天不敢多喝水(一年都喝热水),喝了胃部会不舒服堵的难受。不知是湿热还是湿寒。我该怎么调理呢,五行生克怎么解释。
泽灵
发表于 2012/8/30 02:53:02
本帖最后由 泽灵 于 2012/8/30 03:04 编辑
xihuangzhongyi 发表于 2012/8/29 2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先生说的好准,自然甜的水果我就爱吃,甜蜜桃,甜枣,甜葡萄等,但也爱吃苦瓜。我却实脾 ...
是濕寒體質﹐如果是濕熱﹐應該喜歡吃涼東西。一般紅豆﹑苡仁﹑芡實﹑蓮子﹑懷山藥﹑茯苓都可以作藥食兩用。如果身體上有水腫﹐要用蒼朮的藥﹐若沒有﹐偶爾用點白朮健脾即可。油類肉魚蛋奶類比較助濕﹐不要多吃﹐薯類﹑各類雜穀和荳類比較不那麼助濕且多長氣力﹐可以多用。水果類因多自然酵素﹐也幫助身體新陳代謝﹐在不傷脾胃的情況下可以多攝取。香料一般多能去濕﹐可以適當用些。五行上說﹐香料多升發之性﹐故主判屬木氣(自然產物中﹐往往有兼帶其他氣﹐次要而暫不論)。濕土過厚時﹐以木氣來推動脾的運作﹐內經上說肝為脾之主﹐常常治療脾需要疏肝。就是以木升散之動性﹐來勝濕土的惰性﹐內經上叫風勝濕﹐理同﹐只是容易和風濕的"風"相混﹐故用木氣, 較少誤會。基本上該來而不來的﹐該動而不動的﹐可以看作木氣虛﹐要麼就是收斂過度﹐寒多則容易收斂過度。脾濕是一種代謝停頓﹐故可視為一種該動而不動的問題﹐常因濕寒成對一起作祟﹐所以用藥多辛溫並用。當然﹐疏瀉過度﹐則傷陰﹐故說用要適量。
西山客
发表于 2012/8/30 04:21:48
本贴甚好,众位大侠讨论热烈,很受启发。谢谢..............
xihuangzhongyi
发表于 2012/8/30 10:09:45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非常感谢先生耐心细致的回答,我是个素食主义者,还烟酒不沾,虽然没看过佛教方面的书,但受西游记和济公传的影响,从很小就我佛敬畏对因果深信不疑。先生能在佛教方面给我些指点吗?修道与修佛最大的区别在哪?
泽灵
发表于 2012/8/30 11:53:44
本帖最后由 泽灵 于 2012/8/30 11:57 编辑
xihuangzhongyi 发表于 2012/8/30 1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非常感谢先生耐心细致的回答,我是个素食主义者,还烟酒不沾,虽然没看过佛教方面的书, ...
道字有狹義和廣義﹐狹義指道家或道教(此二還不同)﹐廣義之修行之路﹐佛法也稱為一種道。細說起來﹐差別很大。然﹐在一般不了解的人眼裡﹐不知二門差在何處﹐不妨借推理得知差別﹐引如下闞澤和孫權的對話可略知一點: 吳主孫權問尚書令闞澤曰。孔丘老子得与佛比對否。闞澤曰。若將孔老二家比校佛法。遠之遠矣。所以然者。孔老設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諸佛說教。諸天奉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實非比對明矣。吳主大悅。
佛家道家主要不同在於所用之智慧不同﹐也就是看境界的觀慧不同﹐而成境界﹑受用和能力上的巨大差別。佛家分人天教﹐小乘教﹐和大乘教。大乘分始教﹐終教﹐頓教﹐圓教。圓教又分漸證和頓證兩種不同。頓證之教最為稀有罕見﹐頓悟已經很難﹐何況頓證? 但佛有辦法﹐彌陀淨土法門和一些金剛乘密法屬于這類。道家知見不能證我空﹐故總不出三界﹐不能了知羅漢境界。終必假借小乘智出三界生死﹐證無我空慧﹐方得大自在﹐成阿羅漢。羅漢屬于佛家入門﹐後面路子還長﹐菩提道遠。若想了解﹐多看智者大師的<天台四教儀>自明﹐整個菩提道的"地圖"都勾劃出來了﹐很稀有﹐中國人不知哪修來的福啊。
佛家道家兩家都用禪定﹐而智慧不同﹐結果完全不同。所用之定也不同﹐道家的禪定是用世間禪﹐必借修為。佛家人天和小乘階段也用世間禪﹐明心見性或大開圓解後﹐就用眾生本性之大定﹐此定不借修為﹐本自圓成﹐行人由此從相似無為入真如無為。佛家能知道家境界﹐而道家尚不能知羅漢境界﹐何況佛境界?
xihuangzhongyi
发表于 2012/8/30 12:47:34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谢谢先生,一定会看天台四教义的
泽灵
发表于 2012/8/30 13:24:57
本帖最后由 泽灵 于 2012/8/30 21:55 编辑
xihuangzhongyi 发表于 2012/8/30 12: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谢谢先生,一定会看天台四教义的修正我前貼之誤: 智者大師之著是"天台四教義"﹐"天台四教儀"是諦觀大師所作。我所推薦的是智者大師的"天台四教義"。
不懂就问
发表于 2012/8/30 22:28:31
泽灵 发表于 2012/4/13 05: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4)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还有: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 ...
先生真是高人!能否结合这个论题开个帖子讨论一下《辅行诀》?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