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井流芳 发表于 2013/5/23 19:58:48

学习了

张开心 发表于 2013/12/15 09:33:12

酸味是泻木的。

lclzdq 发表于 2013/12/23 22:28:43

顺其性为补,逆其性为泄!虚则用之补,过之则用克之者泄之   我的理解也是这样

阴阳术数 发表于 2013/12/24 11:48:56

同感

张开心 发表于 2013/12/24 16:07:06

小建中汤,就是倍酸味的白芍,和加甘味的饴糖。

nanzhi1945 发表于 2013/12/24 23:12:38

我是自学命理八字,体会到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说起来容易,真正推导五行强弱很难。相互影响的,且要考虑到条件。例如春天木当令,木旺。木生火,可是湿木不生火。燥土不生金且脆金。一般人都认为五行平衡最好,可我通过大量的实践,却感到五行贵在流通。连空气都得流通,稳定了,雾霾就出来了!学阴阳五行,最忌讳的是用静止的,孤立的观念去死钻牛角尖,必须活,变,因为它本身就是变动的,有规律,但是不断变化的规律。我想宇宙和人体的阴阳五行变化是呼应的。

南齐云 发表于 2013/12/25 01:06:28

大道至简。
中医学问的核心,就在阴阳五行与五味之中。
弄清了这几项,对中医学的认知,便能获得提纲挈领丶豁然开朗的境界。

很多人一辈子都从事中医实践,但可能他们也并未真正领悟到这些大道。虽然他们也曾成功的治好了不少病人,但,他们沒能正确诊治的疾病,可能更多一一一毕竟,仅凭医案学习与临床经验,是不足以百战百胜丶或十战胜九丶十战胜八的。而在2000多年前,就巳有中医做到了十战全胜的诊治局面。

现在,人们多认为学习与提高中医学问的途经,是凭临床积累与参名师、读医案。
其实,这并非主要途经。
其实,一个人并不是非要熬到大把年纪之后,才能炼成卓越名医。

从理论上真正弄明白阴阳五行与五味这些核心知识,才是学习以及提高中医学问的关键途经!
当你弄懂了这些核心知识,再学习张医圣的《伤寒论》等名家药方医理时,便能有知其然丶也知其所以然的愉悦感觉了。

嫦娥三号登月的壮观情景,令人们很是惊叹。然而,当你知道0+1的数码原理时,则对此却只有赞美,而不会惊奇。

阴阳五行丶五味丶五运六气等理论,就是中医学的0+1!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新人求教:甘补土还是泻土,酸补土吗?恳请高人解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