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本人也是读《清净经》时觉得“天气清净光明者也,顺之则阳气固。”
但是,我觉得未必是互文。平,可解释为满,水满则平。密,通秘。阴为水主内,自然要充足满盈;阳主外,防止阴液外溢。故而阴平阳秘 ...
水满则平,平则密之,说得很好,很赞同。 赞同互文的说法!
阴阳本来就是一体之两面,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孤阴独阳本不存在!
所以,具体的说"阴者平,阳者密" 显然不如 阴阳平密来的合理!
平 :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密 : ( 形声。从山,宓(mì)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堂屋是供奉祖宗牌位、举行祭祀和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
从上述字体本义可知"平密"即指平和清静! 因而个人认为"阴平阳密"理解为阴阳平和清静很合理!
[ 本帖最后由 greenant 于 2008/8/12 15:29 编辑 ]
关于 " 阳密乃固 "
如按 " 阴平阳密=阴阳平密=阴阳平和清静" 理解 ,原文为何单言"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我觉得这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个人感觉这是不是正好佐证了"火神派"所主张的观点 ?( 阳主阴从,以阳为生命立极之本)
( 由于本人只了解过一些皮毛,关于火派的立论观点,有不对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补充 谢谢!)
以我的理解, 阴阳观念本是一体之两面,相互转化,相对而平等!
但如果火派" 阳主阴从" 的观念是正确的(事实上火派很受大家认可), 那就说明了阴阳本不平等,不平衡 ?
或者 , 有另外一种可能 , 阴阳平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而火派应用的以阳为主是有条件的 ?
请教大家!
[ 本帖最后由 greenant 于 2008/8/12 16:20 编辑 ] 真是互文吗 ? ----继续我的胡思乱想
阴阳平等是宇宙至理,毋庸置疑,但对于人类而言,对于大自然的生物而言,平日里的活动是以耗损阳气为代价的(即使阴阳可以互相转化,但是这个长久的过程往往不能保持平衡,用阳过渡了!) 所以,不平等产生了!!!(理论上,只有内径里说的真人可以保持平衡!)
阳气损耗支撑着我们的生命活动 (动为阳) , 因而阳气之用必然成了破坏阴阳平衡的开始!
如此,就不难理解 "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的说法了 ! 据此理解,则 " 阴平阳密 " 不应理解成互文,而应解释为:平: 持满密:清静固密.
就象一个人 , 身体健康的标准应该是,肌肤体格健硕(阴平),精力充沛,神清气爽(阳密)!
回头看看我们自然界的各种生物, 龟 鹤 这类生灵天然具备了以静养生的本领 ,因此,它们遭遇阴不平阳不密的机会就少,生命也就相对长久! (当然,生灵的寿命不是阴阳决定的,但显然受此影响)
综上所述,我认为阴平阳密互文说法不对,火神派阳主阴从的思想是正确的!!
请大家指正!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PS:
这阴阳二气,不就是早晨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吗?争争吵吵几千年了。如今人类已经登上月球,遨游太空,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迹也测定出来了。这阴阳二气的关系也该有个定论了吧。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8/13 09:40 编辑 ]
夸父逐日
原 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
译 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PS:
夸父堪称火神第一人啊。
后羿射日 与 嫦娥奔月
神话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总之,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正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啊。
PS:
没有太阳不行,太阳多了也不行,太阳永不落山也不行。独独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此起彼落,周而复始,阴阳交替,四时轮回,才能气候适宜,万物生长。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8/13 12:38 编辑 ]
女娲补天
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篇》,全文如下: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PS:
四极:四时
五色石:五味
天:生气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8/14 09:53 编辑 ]
开天辟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艺文类聚》卷----引《五运历年纪》
PS:
天地以天为主还是以地为主?
最后一个烧饼
一个十分饥饿的人去买烧饼,连续吃了七个才吃饱。于是,他感慨地说:“看来,还是最后一个烧饼能吃饱啊。早知道这样,就不吃那六个了!”PS:
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认为最后一个最重要,即能看到效果的那个环节最重要。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8/13 12:2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