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无动于中先生
唉,先生医案表面光鲜,其实呀,认证用药治乱皆失啊。多年久病,脉弱阳虚,脉细已有阴亏,以阳虚为主的阴阳并虚之证已明。拟四逆汤加枣皮,枸积或付子汤加减即可。如此服去,便无药乱反应。服附子,小便当多,6付后,小便闭痛,是阴精已伤啊。用生地,银花,泻叶治药乱,虽表面证状减除,但生阳又已大伐啊。以左归饮加减治乱可也......
至于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先生举四逆加茯苓为例。先生差矣,还是多看看温病先贤之书吧。阳虚湿泛,湿遏阳郁,二者差异天壤啊。先生自以为四逆加茯苓治己无乱,若真试之,只怕先生阴精更耗,天年暗亏,先生请细思吧。
劝先生,为学为医之道当慎之又慎,不然误了自己,害了学友,杀了病家。愿先生三思......谢谢。
回复 #45 和子 的帖子
非常感谢和子先生赐教,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这个案例是06年冬天的事情了,应该说从中也体会到一些知识和教训。今天联系到楼主的一句话,若有所得,正好总结一下,以期与学友交流。今幸得先生指点,有了更深的认识。由于不是学医的,医书的确看的不多,也不敢帮别人开药,自己用药一般是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
不过,看书时,的确有试药的冲动,若不是先生指点,怕真的要用四逆加茯苓了。
为学为医之道当慎之又慎。再谢先生,谨记教诲。
同时,也建议新学如我者,及时把自己的体会和感觉写出。供大家斧正,以利进步提高。 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和子老师可否把阳虚湿泛,湿遏阳郁,二者差异细细讲来,让我等初学者也长几分功力? 原帖由 和子 于 2007/6/20 14:58 发表
唉,先生医案表面光鲜,其实呀,认证用药治乱皆失啊。
多年久病,脉弱阳虚,脉细已有阴亏,以阳虚为主的阴阳并虚之证已明。拟四逆汤加枣皮,枸积或付子汤加减即可。如此服去,便无药乱反应。服附子,小便当多, ...
高论!
精彩!
受教!
盼望多些! 原帖由 和子 于 2007/6/20 14:58 发表
唉,先生医案表面光鲜,其实呀,认证用药治乱皆失啊。
多年久病,脉弱阳虚,脉细已有阴亏,以阳虚为主的阴阳并虚之证已明。拟四逆汤加枣皮,枸积或付子汤加减即可。如此服去,便无药乱反应。服附子,小便当多, ...
高论!
精彩!
受教!
盼望多些! 各位老师的发言让学生深受启发。
只是学生基础薄弱,需要些时日好好消化。不过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打开了思路,而且不贪多,慢慢回味,确实能思想得深入一些。还希望各位老师、前辈多多发言指教。
这几天还在琢磨这一段,“其生五,其气三”,这句仍然觉得不得要领。今天看到下面的一段话,觉得对“五”的理解有所启发。转帖过来。
原贴在 http://adeam.blog.hexun.com/10364660_d.html
道教: 五元 元性元神元气元情 元精
五方 东 南 中央 西 北
五阳 甲 丙 戊 庚 壬
五阴 乙 丁 己 辛 癸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儒: 五常 仁 礼 信 义 智
释: 五戒 杀 淫 妄 盗 酒
善人: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毒 怒 恨 怨 恼 烦
问性主意明礼信实响亮柔和
此表以五脏为中心,五常为物,五毒为阴,用五常之德,养五脏中和之气,去五毒之病根。问性拨阴取阳可以疗病,持五戒养五元可以成道。
继续思考“三”为何物。 原帖由 梅花三弄 于 2007/6/16 11:10 发表
生气通天四字,何为生气,生气之源在哪,生气之本之根是谁,生气之藏启如何,何为天,天之特性怎样。通之一字更重,怎样通,何为通之门户枢机,生气与天之常变相互影响怎样......等等等等。总之,当知生气通天四 ...
梅花三弄先生的这段问话也对学生有很大的启迪,还盼先生常来指点。贪心地说,很想听到先生的详解。 和子是梅花三弄,会慢慢告诉先生的。为什么不用梅花三弄了,是因为梅花三弄是假花,版主先生们是真花,所以改回原名。谢谢。 赞叹和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