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盲 发表于 2007/6/16 20:50:44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夫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为什么要加自古二字呢?没有自古二字,行文通不通?古人刻字艰难,当是惜字如金,这二字到底是不是多余?

迷惑ing---

阅素灵 发表于 2007/6/16 22:57:43

呵呵,在下本来是想先讨论内容,最后引出总义和题解的,想不到各位师兄都已经展开了热烈讨论,拜读学习了。

无所得 发表于 2007/6/17 11:53:02

请指教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从古至今,可以了达世间万象的,是人这种生灵的本然之性,取法阴阳调和而呈现出的原生态。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上至九州下至九窍、五藏、十二节,真气皆存乎于内。
生之本的“生”与生气通天论的”生“,字义同是不同?
不知这内经要怎样看!

阅素灵 发表于 2007/6/17 13:37:18

原帖由 医盲 于 2007/6/16 20:50 发表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夫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为什么要加自古二字呢?没有自古二字,行文通不通?古人刻字艰难,当是惜字如金,这二字到底是不是多余?

迷惑ing---

在下以为不是多余,自古所论乃是时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所论乃是空间,即从时与空来探讨“通天者,生之本”。也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寰宇任何空间,“通天者,生之本”。

天健 发表于 2007/6/17 13:39:35

唉,记忆力太差了,费这么大劲终于可以背全这段了。

梅花三弄 发表于 2007/6/17 16:04:17

生气通天......佛家医道有治窍之说,如何治窍,香可治窍。
香可祛风,香可祛寒,香可行气,香可活血,香可辟秽,香可化浊,香可醒脾......诸君临证勿相忘。谢谢。
当然治窍不只一香......

医盲 发表于 2007/6/17 21:10:58

原帖由 阅素灵 于 2007/6/17 13:37 发表


在下以为不是多余,自古所论乃是时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所论乃是空间,即从时与空来探讨“通天者,生之本”。也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寰宇任何空间,“通天者,生之本”。

请恕医盲不敏,

以医盲看来,古人但凡说,“自古----者”,多指人,“----者”,指人亦指事,比如,自古通天者,真人也。通天者,气也。通天者,巫也。诸如此类,所以医盲读到内经自古通天这一段,就有了前面的迷惑。

又,若是强调时空,此句或可改为:自古四维上下能通天者,生之本也,气也,神也,-----诸如此类。

所以,医盲继续迷惑中

阅素灵 发表于 2007/6/18 11:21:1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呵呵,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不过那个句式倒是有不同的用法。。。比如说此句可以翻译为“从来。。。的”,自古也就是强调从来,时间上没有例外。
至于古人写文章,那是不能以己意来推论。

Dabang 发表于 2007/6/18 11:41:50

个人想法如下,或有不当,仅供交流:
夫自古能通天者(指人),寿命必长,其生之本在于阴阳之气能通乎天气,(损有余补不足。)故其生在其气,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

附:《太素·调阴阳》“其生在其气三”——五为在

医盲 发表于 2007/6/18 12:22:45

原帖由 阅素灵 于 2007/6/18 11:21 发表
呵呵,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不过那个句式倒是有不同的用法。。。比如说此句可以翻译为“从来。。。的”,自古也就是强调从来,时间上没有例外。
至于古人写文章,那是不能以己意来推论。


嘻嘻,医盲肯定非仁也非智的,只是胡思乱想提供一个观点而已。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生气通天论》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