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只在演化过程中起用。
三若已成,螺旋上升的过程已经完成一周。
作为一个新的“个体”,具太极之象,兼阴阳之形,显生化之变,再演三生万物之功。
故云枢与阴阳同在,阴阳离诀而枢渺,并非阴阳枢为三 ...
枢,因阴阳而存在;枢,为三才之组成;枢,合阴阳生万物。 原帖由 医盲 于 2007/6/14 17:26 发表
枢,只在演化过程中起用。
三若已成,螺旋上升的过程已经完成一周。
作为一个新的“个体”,具太极之象,兼阴阳之形,显生化之变,再演三生万物之功。
故云枢与阴阳同在,阴阳离诀而枢渺,并非阴阳枢为三 ...
枢,因阴阳而存在;枢,为三才之组成;枢,合阴阳生万物。
再谈三
我们简单说过二生三的原理,下面在就三的特性做一些讨论。三既然是阴阳二所生,所以,他必定具有阴阳的一些特征,但有不完全是阴阳。那么他有什么特性呢,大抵可以归为一下几点。
1.阴阳相合而成,必定兼具阴阳之性,即具阳之动性也具阴之静姓,也就是说,他不是象阴阳一样有明显的趋动趋静性,而是兼具趋动趋静两种趋势,决定其趋向的是外部条件,而不是自身本具之性。也就是说,阳的自身本具之性是趋动的,而阴的自身本具之性是趋静的,而三,这是依据阴阳的强弱不同而兼具趋静趋动之性。
2.因为三兼具阴阳之性,所以他和阴阳都有亲和性,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阳,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阴。
3.他是依阴阳而存在的,没有阴阳的运化,就没有三的产生,反过来说,只要有阴阳的运化,就必定有三的产生,但是三又不仅仅是简单的阴阳互变的中间产物或过程,因为他是由阴精阳精冲和而成,必定不同于原阴阳的层次。
从这一点上说,虽然三更像一个过程,或者中间产物,但他又永远伴随阴阳同时发生的,没有阴或阳的任何一面,就没有三,从这一点说,中国古典哲学,其实不是一元就是三元的,从来就不是二元的,简单的以阴阳二元来界定古典哲学,注定是一种僵化的哲学,无法运转生化的哲学,是无法解释自然的。古人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也就是说,如果只有阴没有阳,那么生(三)也就没有了,同理,只有阳没有阴,长(三)也就没有了。
4.既然说他是阴阳运化的一个中间产物或一个过程,另外一个层次,他又能转化成阴也能转化成阳,所以他是阴阳转化的枢纽。所以,三,在古籍中,往往也称为枢。明白了二生三的道理及三的含义,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用字的精炼,一个枢字,囊括了三的绝大部分属性。
古人把阴阳枢的观念应用到自然万物,用来解释天地运化,用来阐述身心作用,用来概括气血运行,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古代朴素哲学,具体是怎样应用的呢?我们简单举例说说。
我们说过,中国古人的,归纳总结,是唯相的,是通过现象来把握本质的,那么建立了哲学框架后,应用起来,也一样很"唯相",这在古代叫比相归类。也就是说,把现象相同的,认为他们内部原理也是相同的、演变过程也是相同,不同之处,只是层次的不同,怎样理解呢,比如对传统哲学有点了解的人,就知道古人把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纳为阴阳属性,比如天阳地阴,日阳月阴,热阳寒阴,三阳水阴,男阳女阴,气阳血阴,外阳内阴,等等等等,莫不体现出这种比相归类的哲学思维。知道了阴阳的分类原则,我们再来看看枢是怎样运化的。
既然我们的中心是讨论健身的理论,那么我们在从人体来说说阴阳枢。
阴阳枢的理论在人体的应用,也是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比相归类的。我们先用传统医理里面常用的精气神三个字来展开。
神无形无相 属阳
气无形有能 枢
精有形有质 属阴
人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体,因为精神无形无相,属阳,肉体有质有量,属阴。那么光有精神和肉体就是一个活人吗?不是的,因为精神和肉体的互相激扬运动才有活生生的人的存在。这个激扬运动的枢,就是古人所说的气。古人所说的无气不生,就是这个道理。
这是人体基本层次的阴阳枢。
再一个层次的阴阳,气和精,气就因其轻扬无形属阳,精就因其有形有质为阴。那么质气变化的枢纽是什么呢?
是液。在这个层次的阴阳你,枢就是液。
气轻扬向上属阳
液流行于中枢
质沉聚不动属阴
这个层次的阴阳枢,就是中医理论中常用的层次(可参见道理论医一节)。
神的层次,历来属于修炼家研究的范畴,医家少有涉及。医家研究的是鸿蒙即开乃至生命体形成之后的事情,相对修炼家所究,层次要浅,结构要繁复。较之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相隔犹远。
神,从道家理论上讲,神,属于先天,而意识属于后天,理解这里的"神",可以参考【人体有个西太后】一节,他是先天而有,不是后天生长而来。若非要进行比较,他更接近与佛家理论中的"意根"。而思想意识,则与佛家理论的意识非常接近了。为什么只说接近呢?因为虽然是一个东西,但是两家研究的方向和解释不同,所以并不完全等同。
道家的精气神,都有先后天之说:
先天 后天
神 意识
先天气 后天气
先天精 后天精
我们再看看佛家的相关论述,
意根 法尘 意识
眼根 色尘 眼识
耳根 声尘 耳识
鼻根 香尘 鼻识
舌根 味尘 舌识
身根 触尘 身识
由此构成十八界。
佛家理论说,根尘相触而生识。也就是说,鼻子和味道接触分辨香味而生出鼻识,眼睛和色彩接触分辨色彩而生成眼识,舌头和味道接触分辨味道而生出舌识,身体和外物接触分辨感觉而生成身识。
意根无形无相,属于心法啊,但也有胜义根(类似于人体的中枢神经)替他行使职责,和法尘(又是一个难以解释的名相啊,留待读者自行去学习了解吧。)相触,生成意识。
其实,这个识字的意思呢,就是分别、区别、识别,也就是说,鼻子遇到气味,分辨出啊是茉莉花。这个就是识。眼睛看到颜色,哇,好红啊,这个就是识。意根触法尘,意识辩明了其意思,就是识,识别了嘛。
这中间有一个奇妙的现象,和道家的二生三原理倒是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了。
我们把眼耳鼻舌身归为色法,和道家的精类比,意为心法,和道家的神类比(有人会问,好像佛法少了一个气啊,其实,气只是"色"变化的过程,属于更粗浅层次的内容了,佛法阐述的角度并不重于此,但是也不是没有相关论述,比如风。),这时候,道家的阴阳说显得更简练归纳,佛家的十八界说显得更明晰明白,但是佛家把这个根尘识做了透彻的阐发,从而从具象上细致入微的解释了万物生化的过程。道家因为其比相归类的特点,最终只是从抽象的角度描述宇宙的演化轨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是典型代表和高度归纳。因为这属于更深层次的探讨,这里只是简单提出,供大家参考。同时声明,因为只是为了提供思路,并没有很正确的解释佛法内容,提出来只是希望对有兴趣的人提供一个启发,还请佛学大德不要以谤法而兴责难。关于佛法名相的正确解释,请依经典。
http://zbjs.blog.hexun.com/15672375_d.html 看了医盲关于二生三的描述,让我禁不住思念起一位哲人来,他认为阴阳组异成同即为三,三是阴阳复质,三即是五,至今读起仍叹服不已,也唏嘘不己,今见此文,如见旧时知已.若先生师父有知,或可稍慰胸怀! 能否讲此哲人及大作告知? 《QL哲学导读》 “阴阳立论何以成六,已述不复”,医盲在什么地方讲过阴阴化六经的?我怎么没找到?此节关系重大,《伤寒》之门或由此而入,烦医盲慈悲示我! 本帖有简述 原帖由 陈利-1971 于 2007/12/23 14:37 发表
《QL哲学导读》
哦,我知道你说的是哪位了。 医盲老师,可否这样理解,后天八卦,乾坤存而勿用,故以六卦化六经,乾坤两极,唯欲返先天之修行人可用,六气、六淫、六经皆由八卦去乾坤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