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心庵 发表于 2005/11/1 09:12:57

紫极先生说的有理

川椒 发表于 2005/11/1 10:12:06

李克光、郑孝昌的《黄帝内经太素校注》或《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李克光、郑孝昌教授等校注成书。《黄帝内经太素校注》是卫生部11重点古医籍整理项目之一,此次校注仍保持原书体例、学术成果。突出特色是:其一,选用1924年萧延平兰陵堂刻本为底本,科学而确切,是校注成果的基本保证。其二,在原书基础上,补足卷第十六、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尚缺卷第一、第四、第七、第十八、第二十)。其三,校注规则、凡例严谨,是按照卫生部发《中医古籍校注通则》,并贯穿继承发扬、整理提高、古为今用精神,对原书作出的整理研究。其四,此次整理成果是在提要、原文、校注、按语方面体现的,内容宏观,资料翔实。其五,书末附有校注后记,是整理者研究《黄帝内经太素》之结晶,有极重要的学术价值。
如果觉得读《黄帝内经太素校注》有些困难,可以读二位老先生编的《黄帝内经太素语译》。该书是两位先生分类编纂、研究、注解《黄帝内经》的《黄帝内经太素》的语译本。该书以与其成姊妹篇的《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中的《黄帝内经》条文为底本,保持了原书体例、分类,对缺佚之卷有所增补。原文部分尽量减少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只对原文中生僻古奥的字词和术语做了简要注释。语译部分以直译为主,参以意译,仍保持《黄帝内经太素》的体例、分类。对全书每卷原文中的生僻古奥字词或中医术语,在自然段末予以注释。语译工作是本书重点,以直译为主,间或参以意译。全书译文深入浅出,晓畅通达,既反映了原书原意,又便于读者学习研究,是语译《黄帝内经太素》的上佳之作。

附上李克光先生的一篇专访
=======================================================

国医大师教过围棋国手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5:20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本报记者余卫强

  他不仅是一名中医,还是一位老师、一位领导、一位中医理论专家、一位围棋高手;此外,书法造诣很高,还酷爱文言古诗。

  他叫李克光,现年83岁,成都中医界目前仅有的两位国医大师之一。

  李克光师从我国著名中医、原成都中医学院创始人、也是他的父亲李斯炽。他从医60余年,现已获得中医界顶级的荣誉称号,国家将在今年8月授予他“国医大师”称号。他还是一个教授,教过的学生数千人;他的中医著述颇多,花20年时间完成了《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他还曾任原成都中医学院院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连任两届省政协副主席。他业余爱好下围棋、书法、写古诗,是很多围棋高手的老师。

  师从名医父亲学成中医医术

  7月5日中午2时,在通锦路的一家茶楼,记者采访了李克光老先生。老先生十分和蔼,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不戴眼镜,不用拐杖,笑眯眯地安顿记者落座后,招呼服务员倒茶。老人之所以选择在茶楼接受采访,是因为这天正是他与棋友约好下棋的日子。坐在围棋桌前,老人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老人很健谈,讲述了自己丰富的一生。

  李克光说,几岁时,教私塾懂中医的祖父李熟先就教他读书,10岁时他就能熟读《四书》《诗经》等。到他上学时,就直接在梨花街的“华阳小学”读高小;初中读的是石室中学。15岁初中毕业后,李克光就跟已经是名中医的父亲李斯炽学中医,同时随祖父的好友、父亲的老师、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成都名中医董稚庵学习。

  李克光说,祖父和父亲治学都很严谨,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李克光古文底子扎实,能看懂古典医书,只要父亲稍加指点,他就能心领神会。6年后,他学成了中医,开始行医。

  到了抗战后期的1943年,21岁的李克光考上了四川大学农学院蚕桑系,梦想以后到农村去过栽桑养蚕当乡下医生的悠闲日子。1948年大学毕业后,他到南充高等职业学校教书。一年后,他被父亲召回成都。他父亲当时在现在的人民南路四川剧场附近开了一家“李斯炽诊所”,因为病人很多,正缺得力助手。父亲给他说:“你不要教书了,回来跟我当助手,工资我会比学校给你的还多。”

  1949年到1956年,李克光在父亲的诊所行医。到后来父亲创建成都中医学院、担任院长到87岁去世,李克光都跟随父亲从医、教学、工作,是父亲的助手和工作秘书。李克光说,“父亲是我的严父良师,给了我终身从医的决心和信念,对我的一生有深刻的影响!”

  遭遇磨难下放农村劳动改造

  李克光说,“文革”期间,父亲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造反派曾到他家来抄家,值钱的物品、古董全部被拿走;银行里的几千元存款也被冻结。李斯炽写的近100万字的《实用内经选》专著手稿本已完稿并准备拿去出版,结果在混乱中也被盗了。

  “文革”期间,李克光成了改造对象,下放到农村,被红卫兵监督劳动。但他没有放弃行医,每年有半年时间下乡巡回医疗。在西昌,他一天要看几十个病人,看完还吃不成午饭,因为开饭时间早已过了。李克光在回忆这段磨难时说,最大的受益是每天都爬山、走路,没有汽车坐,最多一天走了70公里!这也锻炼了我的身体。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被抢购一空

  作为原成都中医学院的院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的李克光,其学术成就最大也最艰辛的是他20年锲而不舍整理编写出了《黄帝内经太素校注》。

  他说,1984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抢救我国的重点古医籍丛书,一共有11部;《黄帝内经太素校注》分到了李克光的头上,让他负责完成。《黄帝内经太素校注》是一本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国宝级珍贵医书。

  《黄帝内经》相传由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写成,共30卷。隋朝大博士杨上善——我国中医注古籍第一人,用音韵校注了《黄帝内经》,被称为《黄帝内经太素校注》。唐代很多日本留学生来中国留学,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学,都带去了包括医书在内的很多书籍。此后,《黄帝内经太素校注》在我国失传。幸运的是,日本虽经多次战乱,但保留了该书的大部分。到1984年时,还有23卷,我国到日本的留学生抄回来了这23卷。

  李克光托去日本的中国医学专家和学生,在日本民间寻访《黄帝内经太素校注》的残缺部分。此后,北京针灸专家王学泰到日本学术交流时,竟然在日本仁和寺找到了散失的3卷;但剩余的4卷至今也没有找到。

  整理工作非常浩大,李克光在专家和研究生的帮助下,查阅了大量的参考图书,他写的初稿要一个壮汉才能抱得动。10年前,该书基本编写完成后让全国专家提意见;后来修改又用了差不多10年时间;到今年1月,该书才正式出版。

  李克光感叹,“20年出一本书,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可惜一些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现在去世了!”据他介绍,该书共100万余字(上下两册),面世后很快被一抢而空,现在已经买不到了,出版社将要再版。

  医术精妙令很多患者“起死回生”

  在李克光6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很多患者在他手中“起死回生”。

  1998年,西南财大一位姓张的60多岁的教授,在凉山大学讲学时昏倒了。回成都后,教授连路都走不动,心跳很慢,医院称要做心脏手术,至少要装起搏器。李克光给张教授开了中药,称如果一个星期心跳恢复正常,就不必做手术。结果,一个星期下来,张教授的病情好转,到现在已经维持了7年。此后,张教授成了李克光的棋友,他们经常约到一起下围棋。一名49岁的女士患乳腺癌晚期,手术后连路都不能走,李克光给她治疗后,不仅保住了她的命,而且现在她还能骑着自行车到处跑。

  李克光从去年开始停止门诊,“因为我去坐诊每天都下不了班,病人太多了!”李克光说,他开处方时,要考虑药价让普通老百姓都买得起,“药能治病就行了,病家买不起药,医生的诊断就白费了”。

  名医档案

  李克光,成都人,生于1922年5月,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后成为原成都中医学院院长、教授;任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他整理了许多中华医药古典著作,如张仲景《金匮要略》等,并花20年时间整理了具有国际影响的《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他60余年从事临床医疗,擅长中医内科。

  李克光是省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常委,省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副主席,全国人大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

  名中医传奇·爱好

  棋龄75年聂卫平下棋他当裁判

  “下围棋,我丢了75年都没把它丢掉!”李克光说,他平生最大的爱好是下围棋,已经到名誉七段、业余六段的级别,很多围棋高手都还是他的学生。1965年,聂卫平在杜甫草堂参加全国少年围棋比赛时,裁判就是李克光。国手孔祥明(聂卫平前妻)是围棋八段,也是李克光当年的围棋学生。

  李克光说,他很小的时候就在家里和祖父、父亲下围棋。当时围棋还不普及,父亲到现在的人民公园讲学,他就到那里的茶楼、棋社去看下围棋。一位姓马的老师看他懂行,就教他下棋。后来,即使在“文革”下乡或出差期间,他包里都带着一副围棋,晚上没事就找人下。后来,他还与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的棋友过招下棋。他说,中医和围棋是相通的,都讲境界,陶冶性情,修生养性,开阔思路。

  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爱好还包括书法、写旧体诗,他为“成都中医名医馆”写过牌匾,为乐山“沧浪亭”大茶铺题写名字,就是记者采访他的这个茶楼也是他题写的名字。

  名中医传奇·养生之道

  多吃粗粮不要过饱

  在记者的请求下,李克光概括介绍了自己的养生之道:

  精神保养:精神好,心情好。我的家人几十年来都没看我发过脾气,总是笑眯眯的。

  注重运动:走路爬山锻炼身体,年轻的时候喜欢游泳、打球,现在在城里走半天也不觉累,看书写字不用戴眼镜。

  适应自然气候:强调人与自然相适应,不太用空调。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饮食调养:什么都能吃,多吃粗粮,不要吃太精细的,不要过饱。

  名中医传奇·授徒

  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

  李克光教书育人数十年,他在成都中医学院教过的学生有几十个班。此外,他带的研究生有20人。在他的学生中,有的已经成为我国的中医名家和权威人士,有的当上了中医药高校的校长,有的在美国开办了中医药院校。

  李克光的哥哥和弟弟、他的两个女儿、几个侄子和孙子辈的后人也都从医,全家有近10人从医。

[ Last edited by 川椒 on 2005/11/1 at 10:31 ]

中医实在易 发表于 2005/11/2 13:10:30

《论语别裁》一书,误人不少。

南怀谨先生的书著,只有《禅海蠡测》《中国佛教史略》等几本可以看看(其他都是他口头说的不是写的。)

他常说:我老了,陪你们玩玩。

南师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道教 密宗 与东方神秘学》等书,都是不值得看第二次的。
南师的禅宗功夫尚可,其他的东西,他都是拿来烘托他的禅宗的。要学禅宗以外的真本事,切不可以找南师。



中医的学习,是“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事业,千万要记得,先做到“为天地立心”,方可成为医道中人。

如果《内经》的注解,实在要看,就看王冰的吧,是他整理的《内经》,从他的注解当中,去体会篇目之间的微妙关系吧。

文短意长,是经典的微妙之处,切不可以为后世意短文长的注解所左右。

紫枫林 发表于 2006/3/10 16:31:33

我在读的那本是山东中医学院和河北医学院在198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校释。不知道怎样,我自己看得就入了迷

杨下惠 发表于 2006/3/10 18:28:46

千金 外台中对医经的引用可以当作另一种《内经》的注解

刘止吴 发表于 2006/3/10 19:01:35

其实应该先学习<医古文>,打好古文化基础!

屈指描太极 发表于 2006/3/10 21:35:40

楼上的说得确实是至理名言呀
黄帝内经不是那么好懂的
有不少名家推荐由《类经》和《内经知要》学起,我觉得不错!

禅音 发表于 2006/3/10 21:38:12

其实,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读,熟读,再熟读能成诵了,智慧开启,何用什么注解.

freeagle 发表于 2006/3/21 16:18:16

那哪个版本较好呢?因为我猜想很多古籍的版本众多,有的还差异不小

医海无涯 发表于 2006/5/13 12:09:30

真的要一开始就看<内经>吗,这好像不是初学者看的书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求教:初学中医看谁注的《内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