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韻 发表于 2007/1/13 19:48:15

大熊貓老師:您好!

趕快發新貼談古代脈法和傷寒脈法吧,我正在學傷寒,有好多問題要問。

比如今晚﹝07/01/13﹞學【小建中湯】,下面的「陽脈澀,陰脈弦」如何理解?

---------------------------------------------------------------------------------------------------------------------------------
附:

【7.72】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方见上)
【7.74】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方见上)
【9.93】 诸黄,小便自利者,当以虚劳法,小建中汤主之。

數條與【小建中湯】症相關的脈法:

【2.1】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师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1.50】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也?师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也。何谓阳脉不足?师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何谓阴脉不足?师曰:假令②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涩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9.71】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
仲師曰:
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
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然而,我有一本教科書卻說:
「寸脈澀,主氣虛血少;尺脈弦,主里寒、主痛。腹中急、痛,急,拘急、痙攣。這其中既含有氣虛血少,中焦虛寒,寒凝脾絡,脾絡不通之因素,也可能同時包含氣滯邪結,痹阻脾絡,脾絡滯塞之因素。」

顯然,這里以關前之「寸」候上,為陽;以關後之「尺」候下,為陰。
這樣分析陽脈、陰脈對嗎?

[ Last edited by 海韻 on 2007/1/13 at 20:59 ]

大熊猫 发表于 2007/1/13 21:48:25

“顯然,這里以關前之「寸」候上,為陽;以關後之「尺」候下,為陰。
這樣分析陽脈、陰脈對嗎?”
    这样理解是对的。《伤寒》脉的位置是以关为界,关前(包括后世脉法的寸和关靠近寸的一半)侯上侯阳;关后(包括后世脉法的尺和关靠近尺部的一半)以侯阴侯下。
    但是这种理解只是《伤寒。脉的一半。另一半是浮取以侯阳,沉取以侯阴。
    关于古脉法不是不想说,而是不好说。如果不从头说起那绝对是不好理解,假如从头说起,那就要从阴阳、五行、精气、历法说起。尤其是五行是很不好说的,照熊猫打字的速度大概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说完。而熊猫是懒懒的,所以才没有说。呵呵。

zeroeye 发表于 2007/1/15 18:02:20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6/12/24 00:12:
人迎气口脉的诊法和主病是医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内》是喉旁的人迎与寸口的对比,《脉经》“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人迎侯外感,气口侯内伤。争论的焦点:一是关前一分的位置到底何在,是把寸关尺各三等份的关前一分还是关入寸部;二是外感与内伤的区别。不在赘述。
   值得提出的是左右对比的诊法还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如王氏所言:“凡左脉弱,右脉强,主汗多,遗精,肝郁等证;右脉弱,左脉强,主易怒,腹痛----”。当脉诊稍有基础后应当观察左右强弱的对比。
   熊猫体会:西医胆囊疾病(炎症、结石)、糖尿病、乳腺(增生、癌证)疾病、可于人迎侯之;食道疾病(如食道炎、食道息室、食道癌)可于气口侯之。

非常感谢熊猫老师的好贴,最近刚好在看《濒湖脉学》,由于是自学,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熊猫老师这里提到的人迎,是指关前一分的左面吗?还是颈部的人迎?谢谢了。

另有一个关于脉象的帖子,一直无人解答,冒昧请老师指点。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9361&fpage=3

不甚感谢~!

大熊猫 发表于 2007/1/15 22:13:22

回楼上:自《脉经》后的脉学著作均为独取寸关尺,故《濒湖脉学》的人迎是左关前一分。

霜中菊 发表于 2007/1/16 10:17:48

“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惭愧,本人乃下下工,切而不知。

大熊猫 发表于 2007/1/16 22:49:19

回楼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熊猫关注过你所有的帖子,愿我们一起为中医摇旗呐喊。
“霜中菊”不知这个名字的意义何在?是否“待到秋后九月八,百花杀后我花发”之意。如是,则熊猫喜欢,因为底气十足。底气十足是自己实力佐证。共勉!

大熊猫 发表于 2007/1/16 22:50:33

“另有一个关于脉象的帖子,一直无人解答,冒昧请老师指点。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9361&fpage=3”
已在原帖处回复,请查看。

zeroeye 发表于 2007/1/17 09:20:46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7/1/16 22:50:
“另有一个关于脉象的帖子,一直无人解答,冒昧请老师指点。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9361&fpage=3”
已在原帖处回复,请查看。

正在学习中,非常感谢。
只是觉得《思考中医》,《濒湖脉学》等书都有错误,真是有些困惑了。呵呵,真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吗?因为是自学,所以一切所学皆来源于书本和网络。越学越没自信,惭愧。

霜中菊 发表于 2007/1/17 11:04:21

上帖乃学生肺腑之言,老师对脉学已尽在掌握,就不要难为学生了。

古月 发表于 2007/3/7 12:51:21

插播广告一则(活动后可能删除):

大熊猫老师说:

“计划周四(2007年3月8日)晚7:30说说脉诊的注意事项(参看"熊猫戏说脉整理帖"的前半部分,(至具体脉名前的部分)如果时间可以继续说四季之常脉.既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意即:2007年3月8日 晚7:30 上课可能的内容,大约在本帖的 1-6楼,特别是前四楼。

其他课程资料,及听课感想、建议等,请在下帖跟贴:

大熊猫老师古脉法课程资料专帖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3838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7/3/7 at 13:04 ]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熊猫戏说脉”整理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