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5/9 12:59:25

药食法则说运气

                                                                  药食法则说运气

    一、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在《神农本草经》里有较详细的论述。因为食物也有五色五味五气,所以食之既能养生,又能能治病。最常食用的是五谷,以五色分类,黑色的称“玄谷”,白色的称“白谷”,红色的称“丹谷”,黄色的称“黅谷”,青色的称“苍谷”。六气化生五谷,太阳寒水化生玄谷,阳明燥金化生白谷,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化生丹谷,太阴湿土化生黅谷,厥阴风木化生苍谷。而六气当位左右间气所化生的谷物称“间谷”,六气司天在泉化生的谷物称“岁谷”。岁谷得天地的精气最全,中正纯良,所以食之最能保养人身精气,间谷不在天地正位,性质偏向,所以食用能纠正邪气之偏,所谓“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祛邪”。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5/9 13:00:59

    二、司岁备物:
    司天在泉所化生的岁谷和药物统称“岁物”。岁物得天地之精气最全,性味雄厚,保精治病的效果最好,所以要多多储备,这就叫做“司岁备物”。但是,当发生自然灾害,岁物歉收,品质也不好,就只能称之为“非岁物”。推而及之,凡是人功培植,化肥催生,或土质水源空气被污染,所生的药食皆不宜用,皆属“非岁物”。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5/9 13:02:27

    三、药食的阴阳属性:
    司岁备物,诊治疾病就有了基本保证。但是,纵然是药食丰备,也还得为医者善于使用。学医先学药,一般是首先学习药性。学习的最基本方法,就是以阴阳五行为指导。凡诊病施治,先别阴阳,所以识别药食也先辨阴阳。《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耎,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阳病用阴药治疗,阴病用阳药治疗。故伤寒阴邪为病,用辛甘温热的阳性药物发散,如麻黄,桂枝,附子,细辛。淡附于甘属于阳,阳不化气而小便不利者必用,如茯苓,泽泻,薏米。而酸苦咸三者味厚属阴,能涌吐泻下,如明矾、酸菜汁之酸,瓜蒂、藜芦之苦,盐汤之咸,皆能催吐。大黄苦寒、芒硝咸寒皆能泻下。酸味又能收敛气阴之耗散,辛味又能疏散气滞,甘味又能缓急,咸味又能软坚,苦味又能坚阴。酸甘合化阴气润燥,辛味也能润燥。所以,药性气味的宜用,能使人体阴阳气化达到平衡而愈病,就是这些道理。


民间小草 发表于 2015/5/9 22:09:13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5/9 13:00
二、司岁备物:
    司天在泉所化生的岁谷和药物统称“岁物”。岁物得天地之精气最全,性味雄厚,保精 ...

不得经义,迷误后学.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5/10 08:33:51

民间小草 发表于 2015/5/9 22:09
不得经义,迷误后学.

谢谢小草先生指教,您能否说具体一点,我好改正。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5/10 08:38:50

    四、五味入五脏:
    除了辨别药食的阴阳属性之外,还得辨别药食的五行归属,《至真要大论》说:“不治王而然者,何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药性有四气五味的分别,有毒无毒的宜用,而最基本的道理是要掌握五味归属何脏而起主治作用。因为五味选择性地归属于相同气化的五脏,即“五味入胃,各归所喜”。如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酸味先入肝;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故苦味先入心;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故甘味先入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故辛味先入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故咸味先入肾。五味入五脏,按配属的五行生克之理,就有补泻五脏的作用。如某脏虚弱,选用所喜的药味,日久增气,就能补养脏气。但是增气日久超过长度,又会导致脏气偏胜而乘侮他脏,甚至残伤死亡。如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之类。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5/11 09:29:51

    五、药食治疗法则:
    在《内经》运气七篇里,没有具体的方剂和药名,只有根据治疗法则,以君臣佐使的形式,遣选药物组方。而君臣佐使的形式,贯通着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也即以疾病的正邪虚实,来体现气化的八纲辨证论治。具体治疗药法集中在《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里。
    《六元政纪大论》里有“常数”气化药食治疗疾病的篇章。“常数”结构是由中运和司天在泉三者组合的“正化度”的数值,表示三者的五行生克制化正常。倘若是“正化度”不能维持,就变成“邪气化度”而使人生病。就得针对邪化的寒热虚实,采用上司天,下在泉,中岁运组合的三类药食组方,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可参考:《六元政纪大论》及辨证论治。《至真要大论》里有司天在泉的淫胜,反胜,六气相胜,胜复,主胜,客胜等病证的药食治疗法则。
    (一)司天在泉淫胜的药食法则
   同一个气,无论何气司天或在泉,本质都不变。所以司天在泉的淫胜,其治疗药法基本相同。只是司天主管上半年春夏气化,病性有可能从阳化,病位多发生于上部,或由上而下行。在泉主管下半年秋冬气化,病性有可能从阴化,病位多发生于下部,或由下而逆上。所以用药法则同中有异。
    厥阴司天在泉,风气淫胜,风热犯肺。乃风木反侮燥金,金不制木,所以主治以属金的辛凉解表。佐助以苦甘性寒者,合化阴气而清热,甘味入脾以缓和风气之急迫。若在泉风从寒化,则以辛温发散。若司天风从火化,则以酸凉泻之。
    少阴司天在泉,热气淫胜,热伤肾阴。乃火热反侮寒水,水不制火,所以主治以属水的咸寒滋阴降火。佐助以苦甘性寒者.合化阴气而清热。热邪熏蒸,肌肤多汗,劫夺津液,佐酸味收敛。若在泉热气被寒水郁滞,则以辛苦温发散,所谓“火郁发之”。
    太阴司天在泉,湿气淫胜,湿伤肾阳。乃湿土胜寒水,寒水起反应,湿从寒变,所以主治以苦热燥湿祛寒。佐助酸温补肝木以疏泄湿气,淡味利尿泄湿,或佐以芳香化湿浊。若是司天湿气从本化,湿热伤脾,湿多热少者,主治以苦温而禁用苦热,并佐以辛甘运脾化湿。这与热多湿少,单纯用苦寒清热燥湿者也不同法。因为湿为阴邪,湿伤肌肉者,可以辛甘升阳发汗,但发汗当适可而止,所谓“以汗为故而止”。
    少阳在泉,火气淫胜,病位在下,火灼阳明燥金,腑实燥结者,以咸冷软坚攻下。由下而上者,佐苦寒清心火,辛凉清肺火,佐酸味收敛肺气之耗散。少阳司天,暑热淫胜,病位在上,耗伤心肺气阴,以酸梅汤加白糖冰冷饮用,即“治以酸冷”从而恢复气阴,“以酸复之”。若火胜而寒水来复,则火气内郁,以辛苦发散。
    阳明司天在泉,凉燥淫胜,直犯肺金。乃火衰不能制约燥金,主治以属火的苦温,佐酸甘及辛味润燥生津。若燥金从火化,病阳明腑实,则以苦寒攻下。
    太阳司天在泉,寒气淫胜,寒水侮脾土则主治以甘热,寒湿伤肾阳则主治以辛热。佐苦温补心阳。辛味又能润燥,苦味又能坚阴。若水寒凝结而大便不通,则以咸热泻之。可见太阳淫胜,辛热如附子,甘热如肉桂,苦温如吴茱萸,咸温如肉苁蓉,可以酌情通用。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5/11 13:31:02

(二)司天在泉反胜的药食法则
    以上的司天在泉淫胜,乘侮他气,治疗以泻本气淫胜实邪为主。本节是论述司天在泉本气不足,他气反而来乘侮,治疗以补本气正虚为主。虚实寓于寒热之中,故治疗反胜,不但要分清虚实,尤其注重寒热的变化。
    厥阴司天在泉,若风化不及,金凉胜之,肝气虚,主治以酸温补肝,佐苦甘性温者益心脾。以辛温平治金凉淫胜。
    少阴司天在泉,若热化不及,寒水乘之,心脾气血虚,主治以甘温(热)补脾土为主,佐苦温补心火,辛温升阳散寒。以咸热平治寒水淫胜。
    太阴司天在泉,若湿化不及,热反胜之,湿从热化,湿热伤脾土,主治以苦寒苦冷清热燥湿。当湿化不及而脾肾阳虚之际,就得及早以咸甘之味温补脾肾,或以酸温补肝以疏湿邪。苦寒苦冷只能平治湿热而已。
    少阳司天在泉,若火化不及,寒反胜之,治疗药法与少阴基本相同。
    阳明司天在泉,若燥化不及,热反胜之,燥从热化,燥热伤肺,主治以微寒(平寒)如桑菊饮,或辛寒如麻杏甘石汤,佐以苦甘合化阴气而保肺金,酸味润燥生津。
    太阳司天在泉,若寒化不及,热反胜之,热伤肾阴,主治以咸冷滋阴,佐甘苦合化阴气而清热,以辛凉保肺金。以苦寒平治心火。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5/12 08:20:52

(三)六气相胜的药食法则
   六气相胜,胜者气实,被胜者气虚,补虚为先。此与反胜的虚证病位判断有区别。司天在泉的虚证,其虚在司天在泉的本位。而六气相胜的虚证,其虚在被胜的他位。而虚实寓于阴阳表里寒热之中,所以六气相胜为病,必须从总体上把握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辨证,才能正确论治。
   厥阴之胜,木胜土,脾土弱,主治以甘味补脾土。虚寒者以甘温,虚热者以甘凉。脾土虚,相关联的心火肺金也虚,故佐以苦温补火生脾土,辛味治理肺金。辛甘温合用,能升阳而祛风寒,而苦寒与辛凉合用,能去风热。而厥阴之胜,肝胃郁热,腹痛痢疾或肝风上扰者,则以酸凉泻之。
   少阴之胜,火胜金,肺金虚而燥热,主治以辛寒保肺金。病机不独肺燥,而且关系心肾及胃,佐苦寒清心火,咸寒滋肾阴而降火,以甘寒养胃阴而清燥热。
    太阴之胜,土胜水,肾阳衰败则主治以咸热补肾阳。佐辛热如附子祛寒湿,佐甘温补脾运湿。湿热者用苦寒清热燥湿,湿寒者用苦热祛寒燥湿。
    少阳之胜,治疗药法与少阴之胜基本相同,只是相火伤津更烈,用甘寒滋液而不用苦燥。
    阳明之胜,大凉伤肝木,主治以酸温补之,佐辛甘温升肝脾阳气。凉燥伤肺气逆,以小苦温泻之。
    太阳之胜,寒气反侮脾土,主治以甘热补土制水,佐辛热祛寒湿,佐酸味补肝泄湿。寒结大便不通,以咸热泻之。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5/13 07:54:48

    (四)复气淫胜的药食法则
    有胜气就有复气,而且胜气甚则复气更甚,故复气比胜气更容易导致邪盛正衰而死亡。复气属大实证,泻实为先,其佐药也是佐助泻实之力。
    厥阴之复,风火甚于风热,主治不用酸凉而是用酸寒泻之。佐金平木用辛凉,以甘味缓肝急。
    少阴之复,火复胜金,燥从火化,以致阳明腑实,主治以咸寒软坚泻下,佐用苦辛发散郁热,如防风通圣散。火热伤气阴者,以甘寒养阴清火,酸味收敛耗散的气阴,如参麦饮。
    太阴之复,湿寒相遘,主治以苦热燥湿祛寒。佐助以酸温疏泄湿邪,辛温发散湿邪。
    少阳之复,治疗药法基本上与少阴之复相同。只是相火生湿热,故不用甘味。若相火内郁,可用辛苦性热的药物发散,虽然在夏热季节也不必顾虑。但是当仔细辨证,切勿犯寒热温凉莫辨的错误。
    阳明之复,风从凉燥之化。凉燥伤肺金,主治以辛温解表而润肺燥,佐用苦甘理心脾而资汗源。佐用酸温补肝气。
    太阳之复,寒伤肾阳,水气不行而便秘或浮肿,主治以咸热如肉苁蓉,鹿角胶及辛热之附子等。佐辛甘升补脾阳,佐苦温补心火而归于肾,令肾气坚固。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药食法则说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