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565268 发表于 2014/10/22 21:18:43

诚心拜师学中医

本人因为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接触了中医,不仅改掉了恶习,还深深的被中医博大精深的知识吸引,想学习中医,从事中医工作。想找个有缘的老师带我上路,本人32岁,本科毕业,男,QQ563565268邮箱wjtz360@163.com

南席 发表于 2014/10/23 09:05:13

函授比较好

中医与股票 发表于 2014/10/23 10:54:04

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法治社会,而不是道德社会,每个人都是商家,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师傅是商家,徒弟是消费者;老师是商家,学生是消费者;医生是商家,病人是消费者……。楼主想做消费者吗?很容易啊。你家有金山银山吗?哈哈。

一生幸福 发表于 2016/8/30 18:39:18

难啊?

minsheng 发表于 2016/8/30 18:51:54

当前这个世道,求一良师不易,也在自己慢慢的寻觅中

hhbffq 发表于 2016/8/31 04:00:29



中医四大经典与四大基础讲稿与教学视频网络都可以看到。

hhbffq 发表于 2016/8/31 04:04:54

hhbffq 发表于 2016/8/31 04:12:26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8/31 04:13 编辑

与中医大学学弟交流学习中医的若干心得体会岳美中先生认为学习中医应当从学习方剂入手,李翰卿先生认为学习中医多快好省的办法是攻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然而如何在二位老先生的权威意见之间找到一条沟通的桥梁,笔者为此苦苦思索多年,现略陈个人浅见几条如下,仅供学习参考:                                       1、先学陈潮祖所著《中医治法与方剂》人卫出版社第五版;本书是一部专论病机、治法、方剂关系,并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专著。学这部书要有两部工具书————《中医大辞典》或《简明中医辞典》与《中药大辞典》。2、      宋兴:《临证解惑————陈潮祖教授学术经验研究》;贾波、沈涛主编《陈潮祖医案精解》;这两本医案与《中医治法与方剂》第五版联系起来读,可以增强对中医的学习信心。3、      有了以上的基础,最好遵照李翰卿老中医的指导————直指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   )与《温病条辨》,这是多快好省地学好中医的有效途径————自然,《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得放在枕边每晚临睡之前读它1小时————把古文学基础提高一步。4、      以上三条如能办到,则读中医大学教材如卷席!读名医医案、搜索医学参考文献更不在话下!5、      接下来谈谈如何博览群书:中医古书有一万二千多种,穷毕生精力也难以通读一遍,为解决这个难题,当代中医学者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如:南京中医学院(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新华编著有:《中医历代医论选》、《中医历代医案选》、《中医历代医话选》;李飞编著有《中医历代方论选》;吴昌国编著有《中医历代药论选》。上述五部书,囊括了几百种重要中医古籍精华内容,如能置之案头经常查阅,眼界必然大开,必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学术基础。6、      现、当代著名医家著作:最近人卫版的“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出了几十种,如经济条件许可,最好全予购买,留着慢慢细读;有些还未出版,耐心等待就是了。下面例举若干著作:《程门雪医案》、《岳美中医文集》、《任应秋论医集》、裘沛然著《壶天散墨》、焦树德著《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用药心得十讲》、丁光迪著《中药临床配伍与运用》、方药中著《辨证论治研究七讲》《温病条辨讲解》、《周仲瑛医论选》、王洪图著《黄帝内经临证发挥》、鲁兆麟等著《近代著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王庆其主编《内经临证发微》、柯雪帆著《伤寒论临证发微》、何任主编《金匮要略临证发微》、叶笃正主编《神农本草经临证发微》、原中医研究院编《中医讲座一、二》《温病汇讲》、陈鼎三著《医学探源》、邹学熹著《中国医易学》、刘冠军著《中华脉诊》、至于《舌苔图谱》则任选一种(例如:张学文主编的《舌苔图谱》);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更是出版了近百种。总之,根据自己的需要尽量予以收集就是了————裘沛然老先生有言:治学要猛,温课要温,以上例举各书,留着慢慢温习吧!7、      要想在中医大学本科毕业阶段达到高级中医师的水平,笔者个人认为,以上的医书是不能不读的;其它课程,按学校要求去作就是了————胳膊拧不过大腿————目前想搞独立自主地学习中医,环境不允许,随大流罢了。2009,03,14,定稿;2013,05,06修改。

hhbffq 发表于 2016/8/31 04:16:38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8/31 04:30 编辑

以上功课作完,就可以上广州中医药大学考非医攻博(硕博连读)了。


hhbffq 发表于 2016/8/31 04:54:40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6/8/31 04:56 编辑

非医攻博如何走得更远
中国中医zy.china.com.cn  时间: 2015-03-30  内容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攻博专业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调查报告,发表于2007年11月的《中医教育》杂志上。报告对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2006级,5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等调查和访谈。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医院方,对于非医攻博临床专业的研究生,了解不够深入,评价也不够客观,普遍对临床专业的学生经过2年课程学习、3年临床实习及轮训能否达到临床型博士研究生的水平表示了质疑,甚至反对非医攻博研究生进入医院工作。同时,医院更偏爱理工背景学生。用人单位对物理、化学、生物等本科学生青睐,尤其在科研中,理科生存在一定的优势,就业选择面更广,就业前景更好。
问题:各方诉求不一
在政策上,掣肘现象明显。2015年后入学的非医攻博学生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成为考生报考的首要考虑因素,降低了非医攻博的招生吸引力。
在学生层面,明确表示不会去基层工作的占71.61%,愿意到基层服务的占6.17%。选择广州的占28.40%, 选择广东省大城市的占30.86%,选择回生源地的占20.99%,选择去西部边远地区的仅占8.64%。
各方利益诉求不一。比如,非医攻博专业选择临床方向的研究生中,有80.33 %的认为应该加强临床实习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临床能力培养机制。在选择基础专业的研究生中,有70%的认为应该加强科研训练,提高科研能力。
非医攻博所呈现出的矛盾根本点,在于各方诉求的不统一。学生和家长投入时间金钱,毕业后希望找到好工作;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立即上手的专业人才;中医院校要保持好的就业率,还要“生产”出来用人单位欢迎的人。
对策:制度设计是关键
有人提议非医攻博延长年限。记者采访众多有意报考非医攻博的考生,他们普遍对此表示忧虑。多数人坦言,如果年限过长,将不会报考,“等毕业就要30几岁,生活面临很大压力”。
“学5年中医便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是不可能的”,邓铁涛曾明确表示,“培养具有从事中医学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跨学科、复合型的高层次中医学专门人才,是中医教育事业的总的目标,但绝不是5年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但经过5年学习与培养,不同专业与中医学产生一定的碰撞。研究生能产生一些专业结合的想法进而实行一些相应的实践探索。就应该算是成功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应该完善非医攻博相应政策。对于从事临床医学、科研,不同方向设计不同的课程、培养模式、考核标准,而不应该一刀切。比如选择从医的人,可以比选择科研方向的人培养时间长一些。在学校学习1到2年基础的课程后,大量的时间应该在临床一线。对于从事科研的学生,应该大量时间在实验室、学校、图书馆。他建议,国家应该对于非医攻博学生一视同仁。“高中起点的高中生,在大学读5年临床医学,就可以考取执业医师。本科学历起点的非医攻博学生,同样读5年,就不能考取执业医师。这种逻辑未免说不通”。这不是非医攻博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课程设置的问题。
另有人表示,没有在学校读法律专业,可以考取司法考试。学历代表曾经的学习经历,从业资格证代表的是此刻能力。如果一个非医攻博学生具备了考过的能力,为什么要限制他的考试资格呢?
此外,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政策,积极引导学生。比如,对于愿意去西部基层地区工作3年或5年的学生,优先录取。要求中医院,不得歧视非医攻博学生,对于引入非医攻博学生的医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给予非医攻博学生医院规培、考取执业医师的同等待遇等等。
国医大师如何看非医攻博
国医大师邓铁涛曾在《中国中医药》杂志公开发文支持非医攻博,在这篇名为《关于“非医攻博”的教育问题》文章中,他说,“岳美中先生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不但没有学过西医,也不是中医院校毕业,只短期读过陆渊雷的中医函授,但他堪称20世纪的一代宗师。周恩来同志派他多次出国为外国领导人会诊。其中最著名的是为印尼苏加诺总统治疗肾脏病,陪同他一起去的是名医吴阶平。几位欧美世界名医主张肾脏切除,岳老用中药和针灸把苏加诺的肾保住了,病也好了”。
国医大师刘柏龄也表示:“为什么不能鼓励、举办非医攻博呢?任何事物都是学习来的,有志者事竟成。不要因为人家年龄大了,就不给人家学习中医的机会。应该人尽其才。他有啥擅长的,就应该给他啥方面的支持。人不是万能的,但是也是可以后天学习的,有志者就能成功。”
国医大师郭诚杰说自己五六岁便不上学了。小时候头脑发育迟钝,数字都数不到100,后来因为母亲生病,他才开始对学医抱有兴趣。最终依靠勤奋、热爱、坚守、悟性,在中医事业中取得成功。郭诚杰说:“培养年轻人,首先要看悟性和对中医的热爱。现在教育存在一定问题,是没有找到和发掘既有悟性又爱好中医的可塑之才的有效途径。有悟性的学的很快,理解的也透彻。”(本报记者 张晓东)


责任编辑: 刘璟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诚心拜师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