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ojunjie
发表于 2013/12/28 19:46:03
患者,发热,发汗后,病不解,乃有发热,怕冷,说明表证乃在。出现口渴,入里化热,不能再用麻黄汤发汗。《伤寒论》: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3/12/29 07:59:00
前边我说患者高热、恶风寒。口渴、汗出,但欲寐、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以上忽略了汗出复热即为温病的原理,应该轻用辛温重用辛凉。葛根是必用之剂。书方:
葛根芩连汤。原文: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患者身热,有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咳汗出。虽然没有说,但舌红苔黄,脉数或促应该是有的。
方二不变。
wxy471980973
发表于 2013/12/29 09:47:10
听说小青龙治肺炎。而且患者本来有所好转,后又输液,本就虚,所以应当有水饮。方二觉得还是桂枝汤合适。
damaoyuyu
发表于 2013/12/29 10:18:33
还请水师明示此例中患者“38以上才觉冷”之机理,是否和白虎加人参汤中的“时时恶风、背微恶寒”之义同
aobaoying
发表于 2013/12/29 14:08:07
干姜附子汤,大汗出后,伤津液,急当固阳以摄阴
yehai
发表于 2013/12/29 17:21:44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一是五苓散。
方二是否麻杏石甘汤,不能确认。“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12/29 20:08:31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12/29 20:24 编辑
患者方一用的是大青龙加附子汤 方二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附子。
患者的治疗情况是:
前日晚上挂青霉素、病毒唑——昨日凌晨2点用大青龙——昨日下午挂青霉素、病毒唑——昨日晚上10点用麻杏石甘汤。
这么冷的天,挂水就是往血管里面灌凉水啊。病情能不加重吗?
截止到我接诊的晚上,患者仍然是发热恶寒明显。仲景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说明患者太阳病位还有邪气,同时,患者:咳嗽、高热、高热时头痛,渴,舌苔厚,黄腻,体温38度以上就怕冷。
阳明不降,肺热。在之前的案例中,我就反复强调过。冬天的感冒,表邪入里容易化热。
方一,用大青龙汤加附子汤,加附子防止汗多亡阳。
大青龙汤是我国千百年来专门用来治疗肺炎之类传染病时所使用的最有效处方,但是大家使用的时候,必须抓住,高热,恶寒明显,无汗的表证。和一些肺胃有热的里证。中医不认什么病毒(禽流感,非典),中医只认“证”。只要患者符合《伤寒论》的“证”,仲景不欺人。
生麻黄6 桂枝2 甘草2(炙) 杏仁2(捣碎)生姜3(切) 大枣2枚(劈) 生石膏16 炮附子3
生麻黄8 生石膏16 炙甘草4 杏仁3(捣碎)炮附子3
有疑问,可楼下提问。
hg90n
发表于 2013/12/29 20:18:30
外寒内热,麻杏石甘汤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12/29 20:54:48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12/29 20:55 编辑
hg90n 发表于 2013/12/29 20:18 http://www.ngotcm.com/foru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外寒内热,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主要是治肺热的。治不了太阳表邪明显的发热恶寒。
悟道
发表于 2013/12/29 21:07:50
本帖最后由 悟道 于 2013/12/29 21:23 编辑
恩,先生在以前的医案中说过高烧咳嗽优先考虑大青龙汤,这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口渴我犹豫了一下,因为怕是伤了津液导致的口渴,所以我想请教先生的问题是临床上伤津口渴和里热口渴区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