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
发表于 2013/9/28 12:01:49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13 04:51 编辑
主食是补气血的主要原料
很多时候,养生就是从身边的事做起,就是从身边最常见的事物中发现真理,而现代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大家都知道,气血流通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小天地,有一个小循环,脏腑经络,气血流通,循环不息。只有我们的气血充盈润泽,生命才能旺盛、才会强壮。
现代人尤其是都市的上班族多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再加平时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又缺乏运动,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腰酸 背痛、失眠、神经衰弱、手脚冰冷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我们体内的气血出现了问题。
气血能支持、供养、调节脏腑的功能活动,如果我们的气血受损,就会影响到脏气的运行,脾胃升降及其枢纽作用受到抑制,进而清阳之气不能散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水谷无法摄入,废浊糟粕无法排出,继而可变生多种病症。因此,想要脾胃健康、身体健康,先要补益好气血。
要补气血,先了解一下气血从何而来。有人说了这还不简单嘛,血肯定是从心脏里来的。没错,但这只是单方面的认识。因为我们的心脏只是管理 血脉的,并非是血的源头。那气血的源头在哪儿呢?我们说过了,脾胃为气血之源。中医里讲,胃主食,水谷精微进入胃里以后,通过脾主运化,将全部精华转为气血上输给心肺等脏器。脾胃是气血的源头,那就表明食物是补益气血的主要原料。
什么样的食物才能补气血呢?《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指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就是说,人的生命以饮食水谷为根本,所以当断绝饮食水谷时,人就要死亡。这里的“水谷”,就是我们平时吃的主食,吃的五谷杂粮!粮食是植物的种子,可以说是最精华的 、最有朝气的部分,吃下就会生成气血。
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需要“五谷为充”,也就是说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主食摄入不足,很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就是说,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主要有赖于肾脏精气的盛衰以及肝脏血液的滋养。
现在很多青少年未老先衰,头发早脱或变白,这主要是肝肾中精血不足所致。这直接的原因是脾胃提供的主食营养不足。
美国营养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主食吃得少的人,坏胆固醇会增高,患心脏病的风险更大。另一项美国研究也显示,如果1 周不进食面包、面条、土豆等主食,大脑的记忆与认知能力就会受到损害。
显然,我们体内的气血就好像是汽车的汽油,而主食则是气血的主要材料。
生活中,还有一些女孩子平时为了减肥,不吃东西,尤其控制主食的量,这样的做法其实都是有失偏颇的。有这样一位女孩子,平时为了减肥就不吃主食,饿了就吃点水果。前一年,这个女孩子每天早晚都坚持跑步,但饮食上绝不碰米饭、白面等食物,就吃点蔬菜和水果,有时再喝点牛奶。的确,这一年下来,她的身体保持得很好。可是另外的事却来了。她经常感觉头晕恶心,每天工作时也提不起精神来,还经常感冒。后来到医院做检查,发现她患有缺铁性贫血。这其实主要是主食吃得太少惹的祸。大米、白面里面含有较多的淀粉,属于多糖,属于能量密集型的食物,这些能量被摄取后,只能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从而引发肥胖,进而有可能会引发各种慢性疾玻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现代医学的解释是:肥胖、糖尿病等都被称为代谢病,吃的比消耗的多就是代谢病的根源。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能量平衡的问题,往往多吃多动的人,比少吃少动和不吃不动的人更健康。从中医角度来看,肥胖的原因并不是吃得多,而是因为脾胃运化失调所致。
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这个膳食宝塔共分层,它的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我们看,最底层、面积最大的是什么?是谷类、薯类及杂豆食物。底层是根基啊,根基若是过于单薄,整个宝塔还怎样屹立不倒呢?这其中,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按要求,每人每天应该吃250~400克。平时我们除了多吃一些五谷杂粮、豆类等主食外,还要少吃那些精加工的食物。
很多时候,养生就是从身边的事做起,就是从身边最常见的事物中发现真理,而现代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moni
发表于 2013/9/28 12:05:39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13 04:53 编辑
几乎所有的豆类食物都可补益脾胃
一般来说,长夏天气比较潮湿,容易引发脾胃病,这时可多吃一些豆类食物,有健脾利湿的作用。
每年长夏到来,很多人就问我,这么热的天吃点什么好呢?一般来说,长夏气候比较潮湿,容易引发脾胃病,这时可多吃一些豆类食物,有健脾利湿的作用。这些豆类食物包括黄豆、绿豆、白扁豆、四季豆、红小豆、蚕豆、荷兰豆、豌豆、绿豆、黑豆等,这些豆与粳米一起熬粥具有很好的健 脾作用。
从中医角度来看,豆类食物有化湿补脾的共性,尤其适合那些脾胃虚弱的人食用。但是,根据种类的不同,它们的食疗作用也有所区别。
◇ 黄 豆 ◇
在豆类食物中,黄豆可谓是一个主角。中医认为,黄豆性味甘平,归脾经和胃经,有清热利尿和解毒的功效,它对于胃中积热、厌恶油腻有很好的疗效。同时,黄豆是素食主义者的蛋白质主要来源。
1、平时多喝点豆浆、吃点豆类食物不但可滋养脾胃,而且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有美容养颜的作用。黄豆制成豆浆后,更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和运输,能排解脾胃中的胀气、解热润肺。
2、用适量的黄豆与牛肉一起炖煮至熟烂后食用,可以补脾壮骨,是儿童“转骨”的好食物,也是全家日常 保健的优质菜肴。
◇ 扁 豆 ◇
扁豆性味甘平,归脾经和胃经,有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的功效。对由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泻、呕吐、女性白带多等症状,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糖尿病患者由于脾胃虚弱,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平时最好多吃一些扁豆。
1、将白扁豆15克,粳米3 0克,山药3 0克一同煮粥,等粥快熟时加入适量的红糖搅匀即可食用。有补益脾胃、调中固肠的功效,适于脾胃气虚引起的便溏、消瘦的人食用。
2、女性可以将扁豆炒熟研成末,每次6~12克,用糯米酒或温水送服,能够缓解白带多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扁豆一定要烧熟煮透,否则会食物中毒,平时最好多吃焖、炖扁豆。
◇ 豇 豆 ◇
豇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豆角。中医认为,豇豆性平,味甘、咸,归脾经和胃经,具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养颜调身的功效,可治呕吐、痢疾、 尿频等症。《滇南本草》中载:豇豆“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李时珍也曾称赞它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之功。 大便干结的人应慎食豇豆。
◇ 绿 豆 ◇
绿豆性味甘寒,归心经和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止渴解烦、明目降压、利咽润肤、消脂保肝的功效。可用于暑热烦渴、疮疡肿毒、肠胃炎、咽喉炎、肾炎水肿等病的防治。当然,不是什么体质的人都可以吃绿豆的,绿豆吃多了,反而会损伤脾胃。因此一定适可而止。
天气太热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没胃口、恶心欲呕,这时喝一些绿豆汤会有所改善。需要注意的是,绿豆汤不宜喝太凉的,因为绿豆本身性寒凉, 若再饮冰的绿豆汤,会更加影响脾胃功能,易造成脾胃失衡、腹泻。脾胃虚寒者更不宜多吃。
◇ 豌 豆 ◇
豌豆性味甘平,归脾胃二经,常吃能够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利小便,适用于气滞、打嗝、胸闷不适、腰痛等症状。用豌豆熬成粥,适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食少、腹胀等症状。
moni
发表于 2013/9/28 12:33:10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13 04:55 编辑
甘甜的食物适宜补脾胃
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 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甘味食物:
◇ 山 药 ◇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经、肺经、肾经。生山药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常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咳喘、肾虚遗精、带下、尿频等症;熟山药能补脾健胃,常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等症。总的来说,补阴宜用生山药,健脾止泻宜用熟山药。
1、生山药以汤匙刮成泥,配热饭吃,或煮熟经常食用,在养胃补虚上最佳。
2、山药藤上所结的小山药煮熟后去皮,加少量的糖,在睡前食用,可以止梦遗,兼补肾健胃。将山药洗净切块,加排骨、蔬菜煮成汤,可健胃补脾 ,促进身体长高,小孩子适宜常吃,女性朋友常吃还能养颜美容,帮助美白又补钙。
◇ 大 枣 ◇
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平,可补中益气、安中养脾、养血安神。《本草备要》记载大枣可“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生津液 ,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食物本草会纂》记载大枣“久服轻身延年,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 。民间也有“一日仨枣,长生不老”之说。
大枣不仅对脾有益处,还能补气养血,尤其适合女性朋友,可以煮粥食用或者切碎晾干泡水、代茶饮。大枣还可以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饮用,对缓解胃寒、胃痛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 葡 萄 ◇
葡萄性平,味甘酸,具有补气血、强筋骨、益肝阴、利尿、舒筋活血、暖胃健脾、除烦解渴等作用。现代医学则认为,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容易 被人体直接吸收,所以非常适合于脾胃虚弱、咳喘、胃痛、贫血、肝炎病人和孕妇食用。据说,每天饮用红葡萄酒15毫升,2~3次,可暖胃解痉 ,祛寒止痛,促进消化,有益心脏。
注意,容易腹泻的人要少吃葡萄,否则容易拉肚子。
◇ 甘 蔗 ◇
甘蔗性味甘平,有止渴生津、消痰止咳、解酒除烦、清虚热、止呕吐之功,适于病后体虚、胃肠虚弱者。用新鲜的甘蔗汁1 杯,生姜汁少许,和匀后一次性喝下,可改善胃病所致的呕吐或脾胃虚弱。尤其是神经性胃炎或慢性胃病所致的反胃,效果突出。
◇ 香 蕉 ◇
香蕉性味甘寒,有清热、生津止渴、润肺滑肠的功效,可以润便、润肠、降血压。中医认为,“甘易肉肿”,因此像香蕉等太过甜的食物,对正有扭伤的人不适合,应等痊愈后再吃,否则会更严重。
当然,香蕉也要少吃,吃多了容易胀气,尤其是糖尿病人、肥胖的人更要少吃。
在现实生活中,甘味食物有很多,像蜂蜜、糯米等,都有很好的养脾胃作用。
当然,不论是甘味食物,还是甘味药物,也需辨证对待,体质不同选择不同。中医认为,“甘味”还可分为“甘温”和“甘凉”。
对于阳气不足的人来说,最好选择“甘温”的药物或食物(如面粉、糯米、南瓜、莲子、芋头等);对阴气不足的人来说,最好选择“甘凉”的药 物或食物(如绿豆、丝瓜、冬瓜、茄子、白菜、黄瓜等)。
就脾胃来说,“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润”,因此要治脾病,可多选择“甘温”以助其升;而“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因此在治胃病时 ,最好多选择“甘凉”以助其降。
另外,从养生角度来看,春天最好适当多吃一些甘味食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素问? 六节藏象论》中指出:“肝者,通于春气。”就是说, 肝的生理活动与春季的阴阳变化是相互通应的。春为肝气当令,肝气易于偏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太旺容易克制脾土,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食滞,或者不爱吃东西。而甘入脾,所以春天适当多吃一些甘味食品,可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适当吃甘味食物可养脾,但是过食则会伤脾。甘味食物吃得太多,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脾瘅”。什么是“脾瘅”?“瘅”在这里有“热”之意 ,脾瘅即脾热,也就是说吃多了甘美的食物,容易壅滞脾气,使脾气日久郁而化热。这种脾热,最早是灼伤胃阴出现“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 尿、体重减轻)”的症状,再往前发展就是糖尿病了。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物极必反,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moni
发表于 2013/9/28 12:35:00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13 04:57 编辑
助人为乐的足三穴里是你身体的“恩人”
足三里穴可谓是一个多面手,有通调百病的效果,尤其是治脾胃方面的问题。《四总穴歌》中有这样一句口诀说得好:“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 ,凡是肚腹脾胃方面的问题都可取它来治。
我们知道,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而胃经又是一条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关爱胃经上的穴位就是调节脾胃功能、巩固全身气血的一个有效手段。
胃经上有一个很著名的穴位,那就是足三里穴,我们在书中已经多次提到。足三里穴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助你度过健康上的难关,所以我们说它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大穴。那么,它能帮助我们的身体度过哪些难关呢?
从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所谓“合穴”就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而合穴治脏腑疾患,最善于治疗腹部疾患。足三里穴可谓是 一个多面手,有通调百病的效果,尤其是治脾胃方面的问题。《四总穴歌》中有这样一句口诀说得好:“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肚腹脾胃 方面的问题都可取它来治。
不仅如此,足三里穴还是一个长寿大穴。若我们经常刺激足三里穴,还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现代人平时的应酬特别多,饮食无规律,夜生活过于丰富,再加上平时工作压力大,因此胃肠方面最容易出问题。什么胃痛阿胃胀啊,这些问题总会不期而遇,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刺激足三里穴。
我们如何取穴呢?站立,把同侧的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直指身下,食指按在胫骨上,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此穴。按摩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里处按压,每次5~10分钟。
按压力度以有针刺样的酸胀、发热感为宜。很多上班族长时间坐在办公室内,难免感觉体乏肢酸,这时可在休息时间敲打足三里穴,再辅以按摩涌泉穴(此穴在脚底部,不算脚趾头,把剩下的脚掌3等分,在上1/3的凹陷处即是此穴)。敲打、按摩时以感觉酸痛为度,每次5~10分钟,即感 疲劳顿消,步履轻盈,其功效可谓是立竿见影。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在我国古代,女人坐月子时,若每天吃上一只老母鸡,对身体是有很大滋补作用的。当然,现代女性坐月子想吃什么有什么,但这些大鱼大肉吃多了会上火。后来很多老中医发现,按揉足三里穴与吃老母鸡有相同的功效,而且还不会上火 ,特别适合那些剖腹产的女性朋友。
这就是足三里穴的神奇之处,它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你如果气血都虚,足三里穴可以补;反过来说,如果你总是上火,足三里穴又可以把火降下来。因此,产妇可在产后多按一按足三里穴,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自己胃肠功能的恢复。
总的来说,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从足三里穴调治。此外,一般的高血压、糖尿并头痛、头晕、产后乳汁不足等,也可以通过每天多按揉此穴来缓解。
民间还有言:“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想要足三里穴不干的最好办法就是用艾条艾灸。可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20分钟左右。 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坚持两个月左右,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从以上来看,足三里穴不愧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养生大穴,它也的确是我们身体的大恩人——不图回报,却仍无怨无悔!
moni
发表于 2013/9/28 12:37:52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13 04:58 编辑
内庭穴擅长泻胃火
内庭穴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泻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揉内庭穴,它的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有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灵枢? 本输》中说:“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荥穴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说是热证、上火的克星。《难经? 六十八难》中指出:“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
内庭穴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泻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揉内庭穴,它的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我们怎样判断自己胃火的大小呢?一般来说,口臭、胃酸、便秘多是胃火惹的祸。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指出:“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成 ,郁积之久,湿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意思是说,津液随气上升而郁积生热,时间长了就要化生为火,口中酸味便是由这热引起的。口臭和便秘也表明体内有胃火。
如果你同时存在口臭、胃酸、便秘这 个问题,就可以确定是有胃火了。这时若能针刺内庭穴,则有很好的泻火功效。
内庭穴位于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2跖趾关节前方,第2、第3趾缝间的纹头处。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此外,若能同劳宫穴一起按摩,效果则更佳。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上的要穴,它在手掌心第2、第3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指向的地方即是 。之所以它能去热除口臭,是因为它是心包经上的荥穴,所以清热泻火也是它的一大功能。我在临床上也常用它来治疗由于身热或者内热引起的口疮、口臭,效果突出。
很多人一上了年纪,消化功能就会大大减退,出现消化不良、不爱吃东西、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这时若能通过刺激内庭穴来改善,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经常刺激内庭穴还可以改善因胃火大引起的痘痘问题。
想让痘痘快点儿消失,除了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外,可每天用手指指端按压内庭穴,力量要大,依据个人的承受能力,以能接受为度,最好在每 天早上7~9点的辰时(胃经当令)按摩效果最佳。
一般来说,胃火大的人比较能吃,消谷善饥,这样也容易引起肥胖。你若想通过抑制食欲来控制体重,仍旧可以找内庭穴来帮忙。内庭穴能抑制食欲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它能够泻胃火。刺激内庭穴可以将胃里面过盛的火气降下来,从而降低食欲。你可以在每天早晚坚持用大拇指轻轻揉动此 穴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moni
发表于 2013/9/28 12:41:08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13 04:59 编辑
正确使用梁丘穴可缓解胃酸和腹泻
如果正在上班时胃突然犯酸了,这时可以赶紧揉一揉梁丘穴,按压时,可用大拇指用力按压此穴,每次压20 秒,休息5秒再继续。如此重复多次,就会有所缓解。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有理气和胃、通经活络的功效。“郄”有空隙的意思,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经常用来治疗急性病。梁丘穴位于膝盖骨附近,取穴时,脚用力伸直,膝盖骨的外侧会出现细长肌肉的凹陷,朝着大腿用力压这个凹陷的上方看看,会有震动感,这就是梁丘穴。
作为胃经的郄穴,梁丘穴可以治疗很多急性玻 比如急性肠胃炎、胃痉挛、腹泻,或者膝盖痛(比如平时扭了一下,或者长时间久坐劳累所致的膝盖痛),这时可通过按揉梁丘穴来缓解。
梁丘穴的功效卓著,除了上面说的那些病症以外,它还能够止胃酸。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不规律,特别是对于压力较大的上班族来说,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胃部不适的症状。其中,胃酸就是一个常发生的问题。
胃酸过多会损伤胃黏膜,加快蠕动会造成频频腹泻,减缓蠕动会造成腹胀。
我有很多上班族朋友有胃酸过多的问题,后求助于我。我直言相告,如果不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恐怕是再好的药也难以解决。如果正在上班时胃突然犯酸了,这时可以赶紧揉一揉梁丘穴,按压时,可用大拇指用力按压此穴,每次压20秒,休息秒再继续。如此重复多次,就会有所缓解。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规律进食,合理休息,少给自己找不快。
梁丘穴还可治疗腹泻。如果腹泻发生在家里倒还好办,可找一些消炎药对付一下,但你若正在开会,或正在坐车,发生腹泻可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按揉梁丘穴。把双手拇指放在梁丘穴上,重力按揉几分钟,腹泻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艾灸梁丘穴也是治急性腹泻的一个好办法。我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他刚刚25岁,因为有一天生吃黄瓜加喝茶水后当夜就发生了急性腹泻,一天去卫生间达十余次。后来检查发现他并无脓血便,大便如水样,身体感觉无力,舌淡苔白。我采用艾灸梁丘穴的方法对他进行治疗。我先将艾绒直 接放在左侧的梁丘穴施灸,将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艾炷,每壮灸于他感觉发热时就拿掉,每次灸7~9壮,梁丘穴局部泛有红晕,灸治1次。
灸了几次后,他的腹泻止住了,大便也成形了,体力也有所恢复。虽然胃酸、腹泻等问题都属于脾胃出现的小故障,但是小故障也会产生大问题。 对待疾病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谨慎而不是紧张,放松而不是放纵。而梁丘穴恰似一个松严有度的医者,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让人的身心获得一种平衡。
moni
发表于 2013/9/28 12:44:04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13 05:00 编辑
按压气舍穴可缓解恶心和打嗝的问题
气舍穴有清咽利肺、理气散结的功效,对于胃痛或是恶心想吐的感觉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我有一位朋友,特别爱干净,吃东西也是非常讲究,很少在外面就餐,哪怕是上班时也经常从家里带饭。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聚会,这位爱干净的朋友难以推脱朋友们的盛情邀请,也来了。
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地推杯换盏的时候,这位爱干净的朋友转身就往外跑,其他的朋友不知所措。一位朋友还开玩笑着喊:“这么快就喝多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看他面色十分难看。“吐了?咱们才刚喝啊!”“不是,我感觉吃到了不干净的东西,可是又吐不出来。”这位朋友面露痛苦之色 。的确,生活中像我朋友这样的人有很多,当他们吃到了不干净或自认为不干净的东西时,总想吐,这种感觉十分的难受。其实,有时候吃到不好 的东西就想吐是肠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害怕呕吐,吐出来才会舒服些。像我这位朋友这种情况,想吐又吐不出来,非常难受 ,这时可以借助气舍穴来帮忙。
气舍穴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穴时,正坐或仰卧,于上胸部,锁骨根部稍中之处。此穴有清咽利肺 、理气散结的功效,对于胃痛或是恶心想吐的感觉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这时可用食指和中指朝向锁骨内端指压,每次按压3~5秒,就可以缓解恶心呕吐的问题。此穴还可以抑制打嗝。打嗝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多是由于暴饮暴食之后突然喝冷饮、热饮或食物,或吃刺激性食物也会引起打嗝。而经常性打嗝也是脾胃出现毛病的信号灯。胃气是以降为顺的,若胃气不降反升,会导致胃气上逆出现打嗝问题。下文我们将会有详细的介绍。
打嗝时,我们可一边吐气,一边在气舍穴处强压6秒钟。在按压时,边张嘴说“蔼—”边进行效果更好。若将肌肉放松,仰卧进行,也很有效。 这样不仅可以止嗝,还可以调理脾胃。
我还告诉大家一个穴位也可治打嗝,那就是按压任脉上的廉泉穴。廉泉穴在颈部喉结上方的凹陷处。打嗝时,把头向上仰起,用自己的拇指或者食 指按压廉泉穴,由上方向下方用力,力度由轻到重,以有轻微的窒息感为宜,持续按压10秒钟左右,同时做吞咽动作一两次。如果症状没有明显的缓解,间歇10分钟再做第2次,一般1~2次就能见效。
moni
发表于 2013/9/28 12:46:38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13 05:01 编辑
天枢穴是腹泻的克星
天枢穴属于胃经要穴,同时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之处,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功效。
面对夏季的高温酷暑,很多人便把自己关在空调房里,或贪食冷饮,或暴饮暴食。殊不知,这便引来了腹泻,嘴上的“舒服”让我们的肚子受罪了 。
有些人患了腹泻后,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翻箱倒柜找一些止泻药来吃,单纯地认为止住了“泻”就治好了玻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明智的。很 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若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并且还会使真正的病因隐藏起来,耽误了治疗。这时穴位疗法便体现了它的优势。
中医认为,腹泻病位虽在肠,但五脏六腑是相互联系的,一旦其中一个出现问题,都会牵连肠腑,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和小肠的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而发生腹泻。
怎么办呢?其实,若是因不洁饮食或感受寒冷发生腹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穴位疗法来缓解。其中,天枢穴就是一个代表。何为天枢?“枢 ”有“枢纽”之意。《素问? 六微旨大论》载:“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言下之意,说这个穴位是一个升清降浊的地方。 也就是说,你吸收到肠胃里面的营养物质,就在这里开始分清与泌浊,营养的精微物质在这里变成血液被吸收了,糟粕的东西则从此处向大肠排去 ,可以说它是一个中转站。
天枢穴就在肚脐旁2寸处,离肚脐眼两个大拇指的距离。天枢穴属于胃经要穴,同时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之处,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功效。它能治疗很多疾病,比如说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等症。
一般来说,如果您是便秘就用摩法,可以用整个手掌摩此穴周围,顺时针揉肚子,可以帮助肠子蠕动;还可以用两个拇指点按天枢穴,尤其是左边 的天枢穴,因为左边可以促进排便。如果您是腹泻就用灸法,因为腹泻属于寒性,所以我们要用灸法。《胜玉歌》中明确地说:“肠鸣时大便腹泻 ,脐旁两寸灸天枢。”
我们前面说,艾灸梁丘穴可治疗腹泻,同样艾灸天枢穴也可以治腹泻。灸的时候,躺在床上,然后找到天枢穴开始灸,两个穴位各灸20分钟左右 。你可以顺便再灸一下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几分钟,这样腹泻的问题就解决得差不多了。
除了天枢穴外,我们还可以灸关元穴和气海穴,这两个穴位都有培本固元的功效,对缓解腹泻也很有功效。腹泻时,我们还可以用生姜切成薄片敷在穴位上,再在上面进行艾灸,可以治疗过敏性结肠炎。
此外,天枢穴还有减肥瘦身的作用。在针灸减肥瘦身的领域,此穴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你若自己针灸自然是不现实的,但你可在每天的早上7点到9点胃经当令这段时间坚持按摩此穴200下,两边穴位都要按摩。效果虽不及针灸,但也会有很好的疗效。
moni
发表于 2013/9/29 13:48:38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13 05:03 编辑
丰隆穴不丰隆,实为减肥大穴
丰隆穴属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丰隆穴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的效果。
丰隆,丰者大也,隆即盛意。从字面上看,丰隆应该是使人丰满隆盛的,其实恰恰相反,此穴是减肥消脂的大穴。
丰隆穴也称化痰穴,是专门化痰的。中医这个“痰”有很多的说道,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痰,一般是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我们平时吐的 痰就是这个,故狭义的痰又称外痰。广义的痰指内痰,内痰的形成主要是我们体内的体液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正常的运行功能,逐步停蓄 凝结成为一种黏稠状的、有害的液体。这种液体是不咯出来的,而留伏在体内产生病变。“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因而会使人体生玻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常说的高脂血症在中医里就属于“痰浊”、“痰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脾虚则生痰。高脂血症以脾为重,脾虚水湿内停生痰浊,痰浊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虚不能推动血行则致血淤。因此,从脾辨证治疗高脂血症是有效果的。
我们还说过肥人多痰,这个痰就是赘肉,就是多余的、没有用的脂肪。它是肥胖者的随身负担,它会消耗肥胖者的气血。因此,我们说肥胖的主要 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因此,想要减肥的朋友,先要养好自己的脾胃。
体内这些垃圾的堆积与经络不通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找善于化痰的丰隆穴来调养。丰隆穴在小腿的外侧,外踝尖上8寸。丰隆穴是反映肥胖的穴位,刺激丰隆穴可调节全身的脂肪代谢,去除多余脂肪,起到减肥的效果。
可以说,丰隆穴是个祛痰止咳的名穴。因为丰隆穴属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丰隆穴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的效果。平时爱吸烟的人痰很多,自己也很烦恼,这时也可多按按丰隆穴。
如何正确使用丰隆穴来减肥呢?平时可用大拇指略微用力按压穴位,以略感疼痛为基准,按住5秒后松开,双手交替互按3~5分钟。平时也可用拳 头轻轻敲打此穴,以皮肤会自然变红为标准,每次5~10分钟。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络穴?络穴就是联通表里两经的穴位,是表里两经经气相通的部位。打个比方说,如果把黄河和淮河比作是两条经络的话,那么它们之间的京杭大运河就可理解为络穴。一般的慢性胃病也可以通过络穴来调治,中医讲“久病入络,郄治急,络治慢”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有慢性胃痛,发作时可先点揉此穴。点揉时,拇指指尖立起来,垂直向下点,以感觉酸痛为宜,然后再揉,每次3~5分钟。天天坚持,次数不限。
moni
发表于 2013/9/29 13:52:01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10/13 05:05 编辑
小孩爱流口水可多按地仓穴
如果您的孩子比较爱流口水,您可以多给孩子按按地仓穴。用您的双手食指按压孩子的地仓穴,进行圈状按摩。
地仓,“地”指地格(古人将面分为三庭,鼻子以上为上庭,鼻子为中庭,鼻子以下为下庭,合为天人地三格),“仓”指藏谷物的地方。又因为 脾主口,脾气通于口,脾胃在五行属土,有仓廪之官的称呼,所以我们将此穴称为地仓穴。
地仓穴在我们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它有散风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善治“流涎”。
有人可能问了,什么是“涎”啊?我先不说它什么意思,我们先看“涎”这个字的结构,左为“水”,右为“延”,也就是水的延长。
什么水延长了呢?嘴里的水,即口水,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流哈喇子”。
在这里,我还要提一下,更准确地说,“涎”是口水的一部分。中医里讲,涎与唾合称为口水。“涎”比较接近平时我们所说的“口水”,比较淡 ,主要有润泽口腔的作用。《素问? 宣明五气篇》中指出:“五脏化液……脾为涎。”也就是说,涎为脾之液。这个“涎”实际上是脾之水,也是脾之气的外在表现。它产生于舌头的两侧,如果你还不明白什么,你只要想一想“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就知道了。
“唾”是什么?“唾”是指唾液。《素问? 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肾为唾。”也就是说,水液经过肾加工后变成“唾”。一般来说,“唾 ”比较稠黏,可帮助消化食物。就这样,涎与唾合二为一,称为“口水”。
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长,最苦恼的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口水像瀑布似的,整天流个不停。其实小孩子流口水很正常,这多是因为孩子的后天脾胃很虚弱,而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虚则肌肉弹力不足,变得松弛,因此就会爱流口水。
如果您的孩子比较爱流口水,您可以多给孩子按按地仓穴。按时,用您的双手食指按压孩子的地仓穴,进行圈状按摩。
除了地仓穴外,还可以按摩并悬灸合谷穴。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第2掌骨的中点,靠近骨头这个穴位,即是合谷穴。将小儿的双手拿起,分别同时用双手的拇指、食指按压小儿两只手上的合谷穴,力度由小到大,一按一松点压,频率为每秒钟1次,每个穴位点压5分钟。按摩后,再将艾条点燃,置于合谷穴的上方约3厘米处,将艾条靠近穴位后迅速移远,再移近,再移远,一上一下地雀啄灸约1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 程。一般1个疗程就会有效果。
任脉上的承浆穴也能治口水过多的问题。承浆,“承”指承接,“浆”指口中浆液、涎液。承浆穴有生津敛液、舒筋活络的功效,可治疗流涎,牙齿疼痛、牙龈红肿,消渴等症。它位于我们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取穴。我们在临床上常针灸此穴治口水过多的问题,平时口水多的人可以多按摩此穴。
言归正传,我们还说地仓穴。地仓穴对于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也有很好的调治作用。有一次出门诊时,一位40岁左右女性患者用手捂着脸跑到我这儿来。她说自己疼得实在不行了,有时面部有种针刺的感觉,疼得眼睛都睁不开了,也不能闭了,还不停地流口水,有时又不疼了,反反复复。现在趁着不疼的工夫,抓紧找我来治。我观察片刻,对其施以针灸地仓穴进行治疗,不一会儿这位患者就感觉舒服多了。
如果你不幸患上了此病,附近又没有医院,可以采用按摩地仓穴的方法。先用左手的食指,按压在此穴上,轻揉片刻,使之有酸胀感觉为宜,每次做200下。每天坚持做3次。经过1周后,就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小小的地仓穴可以解决很多人的痛苦,真可谓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啊!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