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火
发表于 2013/9/25 17:07:24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9/25 17:17 编辑
回复 osun 的帖子
第二、上面有朋友分析脏腑定位时,有病在心或病在肝,但给出的方子都是桂枝茯苓丸,老师能否分析这个方子?四逆散和桂枝茯苓丸合方时,为什么要把桂枝茯苓去掉?
血府逐瘀汤。她体现的思想就是,在治疗瘀血的同时加了治气滞的药,气血双治。王清任最后是怎么确定下血府逐瘀汤的12味药。肯定他老人家也是反复的临床实践。治肝郁经方里面典型的就是四逆散。而治瘀血,除了虫药大黄类(胃气弱的患者受不了大黄)的方子,就是桂枝茯苓丸。因为肝气郁,又因为瘀血,所以我说血府逐瘀汤是四逆散和桂枝茯苓丸的合方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9/25 17:12:20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9/25 17:18 编辑
回复 微微二两 的帖子
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可以定位在肝,可是定位在肝,为什么会想到四逆散呢?还有患者说吃大黄蛰虫丸起初有效后来再吃无效,为什么呢?既然后来再吃无效,又是怎么确定患者还是有瘀呢?望水师解惑
后世的很多治肝的方子都是四逆散加减而成。因为大黄蛰虫丸只治了干血(瘀血),不治气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