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火 发表于 2013/8/12 20:29:47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8/12 20:35 编辑

回复 冰风溪谷 的帖子

善于提问题。
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具体到这个患者就是卡在了肺这个位置。内经的先哲也把人体的水分代谢,形象的比喻为水道。膀胱类似于河道下游的闸阀。五苓散的作用就是开启膀胱这个闸阀。这样,下游的闸阀打开,上游的淤泥就随水冲到了下游。而肺为水之上源,膀胱这个闸阀打开,肺上的浊痰也随水顺势而下,而痰湿只能走大肠经由肛门排出。故此患者服用后出现“腹泻历害,便的都是黄水,昼夜五次”,

冰风溪谷 发表于 2013/8/13 00:42:18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谢谢水老师,受教了。

杏林新苗 发表于 2013/8/13 10:29:53

我注意到,这位老人的发病时间是夏天。我母亲肺癌两年了,发病是前年夏天,经治疗稳定了两年,今年夏天又严重了。请教老师:这种病与时令有关吗?为什么是夏天?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8/13 14:56:52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8/13 18:29 编辑

杏林新苗 发表于 2013/8/13 10:29 http://www.ngotcm.com/foru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注意到,这位老人的发病时间是夏天。我母亲肺癌两年了,发病是前年夏天,经治疗稳定了两年,今年夏天又严 ...

《黄帝内经》云: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可知,心气通于夏,心火得天时相助,旺火克金,故肺病甚于夏。

《黄帝内经》云: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杏林新苗 发表于 2013/8/13 21:03:06

谢先生指教!

小宫 发表于 2013/8/14 09:48:56

本帖最后由 小宫 于 2013/8/14 09:51 编辑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仲景《伤寒论》也有类似论述

师曰:人秉五常有五脏,五脏发五声,宫、商、角、徵、羽是也;五
声在人,各具一体。假令人本声角,变商声者,为金克木,至秋当死;
变宫、徵、羽,皆病,以本声不可变故也。
人本声宫,变角声者,为木克土,至春当死;变商、徵、羽皆病。
人本声商,变徵声者,为火克金,至夏当死;变宫、角、羽皆病。
人本声徵,变羽声者,为水克火,至冬当死;变角、宫、商皆病。
人本声羽,变宫声者,为土克水,至长夏当死;变角、商、徵皆病。
以上所言,皆人不病而声先变者。初变可治,变成难瘳。词④声之妙,
差在毫厘,本不易晓,若病至⑤发声,则易知也。

汤液本草 发表于 2013/8/16 19:21:21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请教水师: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运用的区别是什么?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8/18 21:18:47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8/18 21:46 编辑

回复 汤液本草 的帖子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此方由理中汤演化而来。桂枝的辛替换了干姜的辛。茯苓的甘替换了人参的甘。还是二甘一辛一苦的补脾汤结构。胃为水谷之海,凡水入于胃为归,盖五脏六腑之大源也。但胃能容水而不能行水,所恃脾之散水以行于肺,肺之通水以入于膀胱。惟脾虚则不能散胃之水精于肺,而病在中焦,则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补脾。五苓散通治三焦,引水湿归于膀胱以散邪。

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汤液本草 发表于 2013/8/21 17:26:07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谢谢水老师指点!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83岁老人胸腔积液经方一剂知(答案已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