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本草
发表于 2013/8/6 20:04:41
方一:胸闷,小便次数多,量少;大便溏 说明饮停胸下,机体通过利小便排除水毒
苓桂术甘汤 茯苓四两 桂枝、白术各三两 甘草二两
金匮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方二:胸腔有少量积水;尿频尿急 说明胸下仍有饮
伤寒原文: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半、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方三:腹胀,大便溏,嘴里反食物味道 说明脾虚不能消食
小补脾汤散:人参 炙甘草 干姜各三两 白术一两
辅行诀原文: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小补脾汤
治饮食不化[消],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3/8/7 21:12:05
方一:患者胸闷,气短。胸腔积液,住院期间,随抽随长,邪积不除,必用十枣汤荡之。
方二:用十枣汤后,邪虽除,但正气已衰。进食差,精神不好,用小补脾汤补之。
方三:饭后肚胀,大便溏,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干姜。
meimeng
发表于 2013/8/7 21:51:16
十栆汤是“平旦温服之”,所以第一个方子还是更像苓桂术甘汤,桂枝温肝化水补心火。后面没有食欲是否可以用《外台》茯苓饮,《金匮》中记载用来治停痰宿水的善后方,“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悟道
发表于 2013/8/8 14:54:15
本帖最后由 悟道 于 2013/8/10 08:19 编辑
胸闷气短,如果兼有心下实满则考虑陷胸汤类方;心下实满兼有往来寒热或呕,则考虑大柴胡汤类;现在是胸闷气短但没有喘咳,病位应该不在肺而在胸腔部位,考虑方一用控涎丹;方二用苓桂术甘汤;
以上是个人见解,希望先生指正,谢谢
osun
发表于 2013/8/8 21:53:28
以前水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过胸腔积液,方一是不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呢?
冰风溪谷
发表于 2013/8/9 01:11:32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心酸,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第一方应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第二个方应该是肾气丸。
第三个方应该是黄连上清片,用于口中异味,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8/10 18:46:32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8/12 20:34 编辑
患者方一使用的是:《伤寒》五苓散。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患者的胸腔积液是卡在了“上归于肺,通调水道”这个环节,治疗这种病,可以考虑五苓散利小便洁净府之法。也可以考虑小青龙汤治心下有水气发汗开鬼门之法。还有十枣汤去菀陈荃通大便治疗“饮”证的方法。
补述:具体到这个患者就是卡在了肺这个位置。内经的先哲也把人体的水分代谢,形象的比喻为水道。膀胱类似于河道下游的闸阀。五苓散的作用就是开启膀胱这个闸阀。这样,下游的闸阀打开,上游的淤泥就随水冲到了下游。而肺为水之上源,膀胱这个闸阀打开,肺上的浊痰也随水顺势而下,而痰湿只能走大肠经由肛门排出。故此患者服用后出现“腹泻历害,便的都是黄水,昼夜五次”,
《素问》云:“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荃,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文中“去菀陈荃”、“开鬼门”、“洁净府”合称治饮三大法。
方二用的《金匮》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三用的香砂六君丸
竹根
发表于 2013/8/11 08:22:59
本帖最后由 竹根 于 2013/8/11 08:24 编辑
问曰:饮病奈何?师曰:饮病有四,曰痰饮,曰悬饮,曰溢饮,曰支
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水流胁下,咳唾
引痛,为悬饮;水归四肢,当汗不汗,身体疼重,为溢饮;水停膈下,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
细细看来,仲景后面证治条文的方药不出“去菀陈荃”、“开鬼门”、“洁净府”这治饮三大法。
1973lgy@163.com
发表于 2013/8/11 20:00:56
受教了
冰风溪谷
发表于 2013/8/12 13:46:58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请教水老师,五苓散一般有利小便作用,很多人用此方治疗洞泻,取其利小便,实大便之意,为何此患者服用后出现“腹泻历害,便的都是黄水,昼夜五次”,恳请水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