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光 发表于 2013/5/30 22:20:27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3_54:}呵呵,我以为下法就是直接攻下就是了,没考虑过五行关系。这次学习了。

bypower 发表于 2013/5/30 23:28:30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dengtao610 发表于 2013/5/31 12:10:16

痛的这么厉害,会不会用到茯苓戎盐汤呢

bypower 发表于 2013/5/31 13:43:24

本帖最后由 bypower 于 2013/5/31 13:53 编辑

回复 dengtao610 的帖子

茯苓利水去湿,白术健脾,味苦坚肾,戎盐咸寒软坚去热。苦甘化咸,结石一般也是热与湿生成的,但是方子去热效果应该不行,跟水锈形成的原理应该是相同的,所以感觉猪苓汤邪热利湿,效果比较好。         初学请多指点。

还有水中火先生,以往公开的医案可不可以在标题上不写有效的方子,标题就看到所用的方子不利于后辈学习揣摩。

dengtao610 发表于 2013/5/31 13:52:21

回复 bypower 的帖子

我也是初学,呵呵,没考虑那么详细,就是在听倪海厦老师讲课的时候他说如果石头太大的话,猪苓汤可能利不出来,就要用到茯苓戎盐汤,因为戎盐软坚化石的效果更好

kof9798 发表于 2013/5/31 14:38:04

小便不利,脸色黑!
肾实,实则泄其子,即泻肝!方子我再想想!
不知对不对!

bypower 发表于 2013/6/1 22:31:32

:handshake

zx_51553 发表于 2013/6/1 22:37:48

本帖最后由 zx_51553 于 2013/6/1 22:39 编辑

先生一开始就问“患者痛不痛”,痛和不痛在治疗上有区别吗?要有的话,还请先生公布答案的时候顺便解释下哈:)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6/2 21:59:08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6/2 22:06 编辑

这个患者服用的是《伤寒论》猪苓汤(猪苓10 茯苓10 泽泻10 阿胶10滑石10)。对于尿痛尿血来说,猪苓汤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子。对于比较大的结石,楼下有朋友提到了茯苓戎盐汤,很好,提高了大家的认识。
其实,《伤寒论》中还有一味叫硝石的药,软坚化石效果更不错。硝石不是芒硝,更通俗的名字叫火硝,火硝为仲景书中软坚散结最有大力之神药,软坚散结的鳖甲煎丸就用了火硝,与君药鳖甲的用量相当,然而历年既久,圣道失传,而今竟少有人能用此药者,所以现在药铺多不办此药。
另外:对于猪苓汤的组方格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千百年来无一人道出,其正确的组方含义就是《汤液经法》的五味五除中的咸甘除燥,方中味甘的茯苓猪苓滑石以泻肾实。阿胶泽泻味咸入心以补虚。大道至简,凡是真传的东西都有这个特点,不拐弯抹角。历代医家的错误就在于以唐以后的药物功效强解经方,以药物功效分解经方的方药。重点强调了味对治疗的作用,具体是:辛苦除痞(例:栀子干姜汤),咸辛除滞(例:大黄附子汤),甘咸除燥(例:调胃承气汤,猪苓汤),酸甘除痉(例:芍药甘草汤),苦酸除烦(例:栀子豆豉汤)。今笔到于此,学者深思之。经方经典中医强调的是五味的调和,以使得人体恢复阴阳五行的平衡,这样一来,药物的性和味就显得如此重要。这就是古中医经典《神龙本草经》对药物的阐述,开明就言药物的性和味,而从不言药之归经,因为你只要知道这个药是苦的,就能知道其有泻心,补肾,燥脾(经云: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之)三个治疗作用,其他的诸如咸,辛,甘,酸以此类推。归经纯属多此一举,后世中医专门就喜欢做这些无用功,把中医复杂化,更使得后学无所适从,只知道纠缠什么论阴阳啊,元阳啊之类的,把中医文学化,脱离临床。用唐以后的中医理论解释上古中医经典不和亦是必然之事。
至今民间一些技术高明的草医,只要一尝,就能知道草药的大致功效。这才是上古中医朴实的本来面目,还需要你去死记硬背药物的性味吗?面对无数的经方爱好者无入门途径,故公开部分经方组方内容,以告当代经方之有缘者

zx_51553 发表于 2013/6/2 23:07:55

想请问下,这个“滞”字,该如何理解呢?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治肾结石尿血绞痛一例(答案已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