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6/2 22:06 编辑
这个患者服用的是《伤寒论》猪苓汤(猪苓10 茯苓10 泽泻10 阿胶10滑石10)。 对于尿痛尿血来说,猪苓汤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子。对于比较大的结石,楼下有朋友提到了茯苓戎盐汤,很好,提高了大家的认识。
其实,《伤寒论》中还有一味叫硝石的药,软坚化石效果更不错。硝石不是芒硝,更通俗的名字叫火硝,火硝为仲景书中软坚散结最有大力之神药,软坚散结的鳖甲煎丸就用了火硝,与君药鳖甲的用量相当,然而历年既久,圣道失传,而今竟少有人能用此药者,所以现在药铺多不办此药。
另外:对于猪苓汤的组方格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千百年来无一人道出,其正确的组方含义就是《汤液经法》的五味五除中的咸甘除燥,方中味甘的茯苓猪苓滑石以泻肾实。阿胶泽泻味咸入心以补虚。大道至简,凡是真传的东西都有这个特点,不拐弯抹角。历代医家的错误就在于以唐以后的药物功效强解经方,以药物功效分解经方的方药。 重点强调了味对治疗的作用,具体是:辛苦除痞(例:栀子干姜汤),咸辛除滞(例:大黄附子汤),甘咸除燥(例:调胃承气汤,猪苓汤),酸甘除痉(例:芍药甘草汤),苦酸除烦(例:栀子豆豉汤)。今笔到于此,学者深思之。 经方经典中医强调的是五味的调和,以使得人体恢复阴阳五行的平衡,这样一来,药物的性和味就显得如此重要。这就是古中医经典《神龙本草经》对药物的阐述,开明就言药物的性和味,而从不言药之归经,因为你只要知道这个药是苦的,就能知道其有泻心,补肾,燥脾(经云:脾苦湿 急食苦以燥之)三个治疗作用,其他的诸如咸,辛,甘,酸以此类推。归经纯属多此一举,后世中医专门就喜欢做这些无用功,把中医复杂化,更使得后学无所适从,只知道纠缠什么论阴阳啊,元阳啊之类的,把中医文学化,脱离临床。用唐以后的中医理论解释上古中医经典不和亦是必然之事。
至今民间一些技术高明的草医,只要一尝,就能知道草药的大致功效。这才是上古中医朴实的本来面目,还需要你去死记硬背药物的性味吗?面对无数的经方爱好者无入门途径,故公开部分经方组方内容,以告当代经方之有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