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_127 发表于 2012/1/15 18:34:19

跟踪学习

ycs6186 发表于 2012/1/15 23:58:22

高手肯吐露心法,真是应好好研读。希望继续下文。

叮当同人 发表于 2012/1/16 09:25:22

回复 天涯东第 的帖子

感谢先生指点,先生所指的更简易的法,怕是要学生自悟,即使您现在告诉我,也并不是我的。能得到先生赐教,已是三生有幸,再次谢过。

天涯东第 发表于 2012/1/16 11:08:31

谢谢支持,谢谢理解。

前些年,时常有人问到我:“你父亲教给你很多秘方吧!”---我报以微言不语。实际上我父亲给我讲的秘方少得可怜,一个就是制酒曲用的。这实也算不得什么秘方,因为他就贴在药架上---常常有人来抄录。另有二个特定的处方,一个是治疥疮,一个是治“羊子”。-----实我父擅长中医内科,外科稍微兼及。刚接触中医知识的前些年,父亲还给我说了些,如最开始的时候直接问:“太阳伤寒,经病如何,腑病如何”---这是试我看书记得了些什么。稍后说过一些诸如:“治水宜理气,气行水行,气降水降”“香燥耗气,不可久服”“泄泻初不可强止,尤其是湿热之泄,早截有穿肠烂肚之祸”“名医多用寻常药,普通的药对症用就是好方,喜欢用怪药的大多是愚弄人”等等-----大致是这样的意思,很多年了,记不大确切了。再后,父亲只给我说“古圣存心悲病痛,前贤苦口畅法程”“奥妙都在前人的书中,你自己多看”“看不明白不要紧,另一本书可以解释这本书,久之自然会明白”况我父在六十岁年以前最喜用“姜制旱半夏”,每年的用量惊人,后来多喜用淮山,白芍,熟地,用量同样惊人-----记得一位送药的对我说过“别人二十年用的药也比不了你父亲一年的用药量 ”。父在世时,人们称其“擅治杂病”,父亲对我讲“只是伤寒温病”“能治伤寒温病,其余也没多少别的病了”。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治病。。。想起来忍泪不住


中医必竟是难学的,想自己最初学的那几年,好难体会书中的意思啊---《伤寒论》读四五遍,实只是机械性地记了些,再看一些医家注解,仍是不知所从,《衷中参西录》读三四遍,处方全抄一遍,仍是没什么收获。并且,体会是一层一层深入的,一本医书,你在第二遍时看懂了些,再读第三遍,又有不同的体会。按这个常规性学习,去学中医,太需要时间太需要努力了。

见“叮当同人”贤友所言,做上回复。

天涯东第 发表于 2012/1/16 11:33:38

   现今见到的网上论医,大多失古中医之意甚远。郑钦安先生《医法圆通》《医理真传》,二书之旨,根本就不是网上所传述的那样---网络盛行“一味扶阳”“只知扶阳”的用药之风,开口引用郑氏某某句段,明明断章取义,数典忘祖。-----郑老爷子为什么写这么一著作,我还不得其解。---有人讲是为了纠当时时医之偏误,甚是有理。祝味菊( 1884-1951年),中医成名之时正值太阳寒水当值,临证用药附子、麻黄、桂枝、干姜等一类药物,尤其擅用附子一类温阳药物,又有何疑?只是我们今天不宜效法罢了。黄元御前已论之。网上又有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风行一时。彭氏于中医确有心得,其医学成就也只能说与前朝医家相仿佛----医学心法大旨源于黄元御;过于强调本气自病,否认外邪之入,批温病学派数位大家皆言过其实。彭老先生是著名医家。-----我仍要说:“否定温病学,不认可温病学诸医家,是绝对不能称为好中医的”。

   








xiaodiega 发表于 2012/1/16 12:33:55

> 否定温病学,不认可温病学诸医家,是绝对不能称为好中医的
极顶这一句!
本人学温病学才一个月,已感获益极多,大开眼界!
否定温病学,不认可温病学,一切唯经方是从之人,实属坐井观天,大概都觉得自己比叶天士聪明,呵呵

bingbing92119 发表于 2012/1/16 15:55:21

网上又有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风行一时。彭氏于中医确有心得,其医学成就也只能说与前朝医家相仿佛----医学心法大旨源于黄元御;过于强调本气自病,否认外邪之入,批温病学派数位大家皆言过其实。

请楼主继续讲讲“外邪之入”方面的温病派大法。

anbownr 发表于 2012/1/16 20:47:22

一直有个疑惑,为何刘河间会被后人批判,薛立斋会被后人批判,朱丹溪也会被后人批判,难道是他们的学术思想错了吗?看了楼主的文章才知答案,原来时异气运亦异也!

楼主给个您博客的地址吧,没找到啊!

南海医童 发表于 2012/1/16 20:48:35

斗胆问一声,彭子应该是并没有否定温病学,而只是说前师治温病用药及病理有问题吧?

anbownr 发表于 2012/1/16 21:41:20

找到了,我替楼主发一下
blog点sina.com.cn/s/articlelist_1770262242_1_1.html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简史(从《黄帝内经》到当代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