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1/11/28 15:18:55
兹举笔者二案以说明:
案1.黄女。40岁。小腹刺痛2年余。白天如常,夜间则发作,报腹而坐,不能入睡,痛苦不堪。2006年5月来诊,询其近2年在各医院行彩超、尿检等多种检查,未出明确诊断,屡用各种中西药物,了无寸功。
望诊:舌苔厚白腻;触诊:腹软无结块;脉诊:沉中略紧。此乃下焦虚寒、日久化瘀,瘀积夹杂,是以入夜剧痛。白天阳气主令,故可缓解。处仲景“大黄附子汤”、孙真人“温脾汤”合方,并加入全虫、蜈蚣解痉,元胡、失笑以化瘀,半夏、竹茹以化湿。全方味多量重,每剂达20味药。药入口即效,当夜虽痛而可忍受,不必坐起。后以上方为基础,连服30余剂,至今未发。
案2.2008年11月11日。朱女,45岁,教师。病情与上基本相同,多次检查未明原因,治疗不能见效,花费过万。笔者力言无妨,用药与上案也基本相同,药入即舒,连服数剂,疼痛大减。
2008年11月29日,抓药2剂,有白芷30、小茴香30、砂仁15、乌药20、附子20、细辛3、大黄10(后下)、徐长卿30、蒲公英15、元胡30、沉香5(后下)、全虫10、蜈蚣1条、九香虫10、焦三仙各10、枳壳10、厚朴10、人参10、黄芪15、防风10.
当晚饭后服下,是夜痛势加剧,全身发颤发冷,于某医处打止疼针亦不能止。30日晨其家人带药来找我,说给治坏了。我查药后发现原方中附子20克一粒皆无,询问药房调剂,原来忘了。至此原因清晰明了:大黄附子汤中附子监制大黄之寒,则大黄去性存用也,今无附子,大黄性寒下攻,患者下焦本就虚寒,今寒上加寒,岂非雪上加霜?能不痛剧乎?
遂告之以老生姜半两、带须葱根1把,急煎,兑入老陈醋适量频服。是日连服此方2次,腹痛渐缓,次日晨回复元气。于第二剂中补足附子20克再服,并无任何不适。
按:此类患者笔者历年经治20多例,皆以大黄附子为主,均有应手之效。唯案2,因调剂疏忽,一药之失,致使全方药性大变,改温下为寒下,患者下焦本就虚寒,今寒上加寒雪上加霜,是以药入口不久即变证蜂起。此案虽因调剂疏忽而生变证,但从极处思考,也更能悟出温下法以温为主以下为辅的道理所在,若方中附子量小于大黄,虽然未必就促生变证,但恐怕也不会起效。
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1/11/30 16:53:54
2.煎法:
大黄附子同用,尤需注意先煎、后下或同煎的问题,此是取效之关键,效之不效,全在于此。
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1/12/1 16:50:56
附子泻心汤中以沸水渍三味寒药,取其气轻以散热;附子别煮浓汁,取其味重以复阳,正如尤在泾所说:“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诚不得已之苦心”。大黄附子汤是三药同煎,大黄并不后下;而温脾汤中大黄是后下,后世治疗急腹症时,往往遵千金之意,用大黄后下的方法。笔者原本也是遵循此法,后逐渐发现,大黄不后下,其力更彰。因为急腹症而用附子大黄,必是寒积并存,否则用大黄类方急下存阴即可,不必用附子。大黄后下,虽攻下力强,但寒性亦大,与寒积的病机并不完全相符。而附子大黄同煎,大黄之寒得附子之温则其寒不显而通行之力仍存;附子得大黄之寒则温阳而不燥化。笔者认为,仲景大黄附子汤之所以不后下,是用之通行走下之功而非泻下之功,大黄有引邪下行而出之意。寒得附子之温则化,积得大黄之下则出,所以温下法的“下”是通下而非泻下;若用酒军则是温通。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二者同煎,可免去附子久煎耗时的弊病,却不会出现中毒。这可能是由于大黄之寒与附子之热相互抵消的原因,如同双黄连注射液可以解附子毒一样;也可能是附子大黄溶于一炉,在煎煮时间相等的条件下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大黄主要含有酸性的蒽醌类成分,附子主要含有乌头生物碱类成分,它们是一对酸碱对药。已有研究表明,大黄可佐制附子中乌头碱的毒性,原因是大黄中含有鞣质,与附子配伍后可生成不为肠道所吸收的鞣酸乌头碱盐,从而达到解毒目的。基于这样的考虑及实践,笔者此后运用温下法时,往往附子大黄同煎,附子量大于大黄,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药后泻而不畅、腹痛反加剧的不利局面。
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1/12/6 16:39:44
若积聚较甚而寒邪不明显或较轻时,则遵千金之法,大黄后下且量大于附子,但也应注意中病即止。
wdq4528
发表于 2011/12/7 09:07:55
糖尿病者,体质火包寒,脉紧沉,舌红无苔,如何搭配。
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1/12/7 18:54:33
wdq4528 发表于 2011/12/7 09: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糖尿病者,体质火包寒,脉紧沉,舌红无苔,如何搭配。
你是在问问题吗?
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1/12/7 18:56:03
3.炮制。
附子生品药房中多已不备,且除非特殊情况,并无必用生品的必要,所以临床所用附子皆指炮附子。大黄的功效广泛,诚如景岳所说:“大黄一味,有出将入相之妙用”,而这种妙用与炮制得法是分不开的,如景岳《本草正》说:“大黄欲速者生用,泡汤便吞;欲缓者熟用,和药煎服”。大黄生、制品的功效差别很大,临床上常用制品如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等,均因大黄炮制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如生大黄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的功效,故用于温热病的热结便秘,高热不退;酒大黄可清上焦实热,泻下作用更加缓和,能减轻腹痛等作用,并有止血止泻的功效,这是由于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和二蒽醌衍生物及鞣质,其中结合性大黄酸及类似物(蒽醌类衍生物)为主要泻下成分,鞣质为收敛成分,而大黄酒炒后,结合性蒽醌有所减少,泻下作用弱于生大黄;大黄炒炭后,其结合性大黄酸大量被破坏,所含鞣质仅部分被破坏,且炭有吸附作用,故泻下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则相对增强,故有止血止泻功效。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大黄是生是制或何种炮制方法,也就是周岩强调的“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
wdq4528
发表于 2011/12/8 11:24:34
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1/12/7 18: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是在问问题吗?
是的
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1/12/8 18:35:29
wdq4528 发表于 2011/12/8 11: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
中国人说:要尊 什么 重什么,
韩国人说:要会用敬语。
佛说:要懂礼貌。
我说:你这样提问题,我很不爽。
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1/12/8 18:36:48
被某些人诟病用药只会轻描淡写的吴鞠通,实际上不仅擅用轻剂,亦长于大剂重剂的运用。在《吴鞠通医案卷三·滞下》里我们看到吴鞠通对温下法可谓得心应手,大黄炮制品的选择上尤可师法。如:
丁氏,五十八岁。滞下白积,欲便先痛,便后痛减,责之积重,脉迟而弦,甚痛,盖冷积也,非温下不可:熟附子五钱、广木香三钱、小枳实三钱、生大黄片五钱、广陈皮五钱、南楂肉三钱、浓朴五钱、炒白芍三钱、良姜炭二钱、黄芩炭三钱、坚槟榔三钱。
此附子生大黄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