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空解读《伤寒杂病论》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证
澄空解读《伤寒杂病论》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证原文: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热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解读:
太阳病,桂枝证,太阳病则表阳气虚,中阳不足,其根在少阴虚寒,营卫素虚,
医反下之,苦寒伤阳,太阴湿困,清阳不升与浊阴直走大肠所以利遂不止;其脉促者,阳下陷欲脱之象,并非热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喘是肾不纳气,汗出示气不摄津,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一派苦寒伤阳之药,至此只是回阳恐犹不及,苦寒败阳何以救命于垂危之乡?!!
因此读书要去伪存真,要精读,临床家一定要结合临床实践。 刘兄所言似“协热利”,桂枝人参汤主之。 非我所言,是《伤寒杂病论》所言,我只是解读而已,此汤证用桂枝加人参汤可,用理中汤少加麻黄也可。 受教了! 此曲解也。仲师已经点明热未解且脉促,,非有少阴之虚,且太阳症未除,故有葛根解表生津,脉促在伤寒中常和心有关,黄连、黄芩解脉促,仲师伤寒一字千金,岂可妄议曲解。 Originally posted by 老庄 at 2006/3/14 09:01:
此曲解也。仲师已经点明热未解且脉促,,非有少阴之虚,且太阳症未除,故有葛根解表生津,脉促在伤寒中常和心有关,黄连、黄芩解脉促,仲师伤寒一字千金,岂可妄议曲解。
这样断章取义才是曲解。首先要明白桂枝汤证的本意,不明此意,经典难通。 相关文章:
调和营卫与桂枝汤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733&fpage=24 宋本此条中为“脉促者,“ 表未解也”。窃以为当是。
如澄空师兄所言“太阳病,桂枝证,太阳病则表阳气虚,中阳不足,其根在少阴虚寒,营卫素虚”,则此时当解者为寒,为表,而不是标象之热。故不当言“热未解也”。
本当取汗,而反下之,但脉促,与前面“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的“气上冲”同理,是中气未至大伤,机体仍欲使邪从表解。所以“可与桂枝汤”。
此条 “表未解也”,言下之意即仍需解表。
但此时虽脉促,但无气上冲,而是利不止,故不可仍用桂枝汤。结合上两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可知,同时俱得太阳之开与阳明之合失司,可至水液无所用而为邪,欲自寻出路,或利或呕。
此条本太阳寒水受病,气化不足,但其人阳未大伤,故脉能促。误下伤阳明气化,仍等同于“太阳与阳明合病”。表未解者,当从表解,宜葛根汤。只要阳气能化水,利自止。解表止利,即逆流挽舟法之先河。
以下另作一段,即病情更进一步,在葛根汤证又见 “喘而汗出”,是阳气欲帅津解表而不得(因毕竟阳本不足,又遭误下),郁久生热,喘、汗出皆为热迫之象。此热为阳明之复气,已不是表证了。
郁热当散,故用葛根8两,仍以治水津为要。热与未化之水结而为湿,故用芩连清胃中湿热。甘草只用2两,可缓住药力徐徐化开水湿,可以算是调和药性。 民间中医 »理法方论 » 《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OCR文件,一校稿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564
10楼
==================================
===第7頁始,校對者:古月===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42 条
【宋本】
43、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古本】
35、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热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主之。
【 评述】
桂枝证误下致利有四种变化:① 中寒兼表证;② 表邪仍在,内热不盛;③ 邪热乘虚内陷,去表入里;④ 形成中寒。今若利兼表证,当用太阳表药,如葛根汤之麻黄、桂枝,桂枝人参汤之桂枝是也。今葛根芩连皆非太阳之表药,未言脉浮,无表证脉,故“表未解”不合方药。《尚论篇》 认为:“热邪之在太阳者,未得传阳明之经,已如阳明之府。”可知非表证。历代多以葛根走表作解,《 本草纲目》 曰:“葛根…… ,张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此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 … 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干葛发之,是反引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也。”葛根即为阳明之药,则本方无表药矣,知无表证,故“表未解” 有误。
诸书多以喘而汗出为表证,实有失深究。盖此喘非咳喘之喘,乃热甚呼吸急迫之喘;汗出乃热甚迫津之汗。何以知之?脉促故也。《 濒湖脉学》曰:“促脉惟将火病医。”《医学入门》 曰:“凡脏腑热盛则促。”各脉书论述促脉为热者甚多,未见一书有
===第7頁終,一校完畢===
按:
原書【宋本】43、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應為「34」条。
原书【古本】35、太阳病,桂枝证,……,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主之。「甘草」二字未加标示,今改粗体。原书作「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查【古本】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黄连在前。
【宋本】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古本】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名异药同,先后顺序不同。煮法:古本多「去上沫」三字。
【宋本】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古本】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第8頁始,校對者:古月===
促主表证之说,可知“表未解”欠妥。前医用下法致邪热内陷,乃用芩连清之,“热未解”是也。《 伤寒论校注》 称“表里皆热之协热利”亦证明热字正确。
(后面是别条的内容,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