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来客 发表于 2010/5/26 19:14:14

⑥《内经》模式与《难经》模式之间的沟通问题

⑥《内经》模式与《难经》模式之间相互沟通的问题


上文曾归纳出《内经》对饮食物的后天气化模式为:

饮食物口入→入胃通过脾精气的气化蒸取精微,并通过脾气升举→入肺与清气“气化”为一体而成营血→……?→转致五脏

又曾归纳出《难经》的先天气对后天气化功能的支持:

命门天癸→脐下胞宫肾间动气→三焦→升降出入经历於五藏六府上面已明确了升降运动的道路是气街,但细思之下,二者之间的沟通机制尚欠明朗,下文继续讨论。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府,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府。”

分析上文如下:
①由中焦胃注入上焦肺脏的营气,一部分转注膻中转化为宗气,以行呼吸(膻中为宗气之海)。

②另一部分营气内注于五脏六腑的部分,通过肺主肃降、金水(肺肾)相生、及胃气下降机制,经过三焦气街的运行通道,下降至脐下下焦,与来自于命门的原气交汇混融,并进一步被气化,转化为更加精微、热力与活动性更强的原气,以增补先天原气。这个过程体现了后天脾胃之气(中气或营气)对下焦原气源源不断地补充作用。(雪山按:故知脾胃乃后天之本,及“胃为肾之关门”之说。)

故而脐下原气之海,实在是一个实现后天与先天之间相互转化的大本营。其转化产物去向又有:
1、成为卫气,不行脉内,行脉外而浮于体表,起防卫作用。
2、成为十二经脉之气的总来源。
3、化淫精下行,以支持生殖功能。或以遗精而漏失。

4、因脐下动气得先天肾阳之气支持,具有温煦作用,故能通过三焦气街通道,直接向上温煦中焦胃府脾阳之气。胃府脾阳得到原气的温煦,才得以完成“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这样一系列的生命气化环节。(雪山按:故有肾乃先天之本,及“肾为胃之关门”之说。

故《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读者深体之!

至此,原生态中医的上中下三焦气化升降出入往返全程密意完整破译!

中医“营血”的概念与西医的“血液”的概念完全不同。营血是血与气统一体概念,说营气与血亦可,也就是“血载气”。西医不知血中所载之气。

而道家小周天还丹功夫正是在此要害关头逆水行舟下手采炼,行周天火候,进火退符,退藏于密,将其返还为先天之中的先天炁返归贮命门,故能却老。故《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对凡夫来说,或“醉以入房”,或漏失,仅此二途而已。)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6 19:18 编辑 ]

雪山来客 发表于 2010/5/26 19:19:19

⑦三焦动气之形象——天根月窟闲来往, 三十六宫都是春

⑦三焦动气之形象——天根月窟闲来往, 三十六宫都是春

三焦气街通道,或可为邪气所乘,而发为奔豚气,下列举两条: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缓甚为折脊;微缓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还出。大甚为阴痿;微大为石水,起脐以下至小腹(月垂)(月垂)然,上至胃脘,死不治。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者,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奔豚汤方:“甘草二两(炙)芎藭二两 当归二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半夏四两 生姜四两 葛根五两 桂枝三两”。

亦可为正气捷径,有如:

【张紫阳真人《八脉经》云: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蹻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蹻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吋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吋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炁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在阴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蹻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酆都鬼户,曰生死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如此,使真炁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炁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颜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要知西南之乡,乃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炁根,产铅之地也,医家不知有此。
频湖曰:丹书论及阳精河车,皆往往以任、冲、督脉、命门、三焦为说,未有专指阴蹻者。而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

行者于静坐虚极静笃中,一阳之气初生,从下焦胞宫成硕大之气泡状突突翻滚上冒,直冲中焦胃府、膻中,乃至沿天突、承浆、承泣一路上冲,遂致全身震动,往日颓败之状一扫而空。此即元气沿三焦气街通道上行,任冲二脉刹那贯通,为“乾”之初爻,潜龙勿用之象。行者于此下手兴功,自可获功百倍。此正与紫阳真人《八脉经》“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炁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在阴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之天机冥合。此既为修道之捷径,亦可为治病之捷径耳!

宋代易学大师邵雍所言:
耳目聪明男子身, 洪钧赋与不为贫。因探月窟方知物, 未蹑天根岂识人。
乾遇巽时观月窟, 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 三十六宫都是春。

其“天根月窟闲来往”即为真气沿三焦气街中脉升降往来之象,此非过来人莫知其妙,而最妙莫过于一个“闲”字!

雪山赞“金三角”云:
神阙之后命门前,天根之上气海间,安炉立鼎烹龙虎,恍惚杳冥真气腾。
上穷碧落下黄泉,顺则生人逆成仙。成佛成仙成明医,无量法门由此开。

实际上,该金三角区域是人体生命的动力总源,若淫欲由此而生,则成生命的“黑三角”。丹经云:“生我之门死我户。”

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高步升伏寒奇症“曰:“高外出理发,店内高悬电扇,觉冷气从百会、大椎、风池、风府侵入,立即寒战嘎齿,不能支持。理一半,急急返家,十分狼狈。觉上入之冷气下压,脐中有强烈之冷气上攻,二气在两乳之间交战。喘急恐惧,几近昏厥,大汗不止,顷刻有亡阳之变……”是为寒气所致之奔豚气。余亦于临床发现有寒气所致之奔豚气,故知奔豚一证不限于惊恐得之,或惊恐为诱发因素,而往日疑有伏寒在内乎?

自李时珍《濒湖脉学》。此文对理解任督冲、命门三焦动气别具意义。实际与上文所摘录张惠兰氏《瑜伽》一书所述异曲同工之妙。注意李时珍所说是“阳精河车”,而不是“任督周天”!

此与崔希凡《入药镜》同义:“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欲醉。”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6 19:26 编辑 ]

师承好 发表于 2010/5/26 20:50:36

老师高人,非常好帖,一口气看了好几楼.收藏起慢慢学习.谢谢.

sj30975 发表于 2010/5/26 22:19:41

赞叹!!!难得一见的真学问,认真拜读!

一分为二 发表于 2010/5/26 22:29:07

恍惚,恍惚,恍恍惚惚,罗有所悟。

肾间动气-------相间点“火”

[ 本帖最后由 一分为二 于 2010/5/26 22:38 编辑 ]

雪山来客 发表于 2010/5/27 03:36:08

●素问关于肾气论述

●素问关于肾气论述若干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厥论篇第四十五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
岐伯曰;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支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偏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有衰,阳气独盛,故手足为之热也。

等等……

雪山来客 发表于 2010/5/27 03:52:31

●《生命本能系统论——第一章 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本能系统论——第一章 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作者:郭生白,来源:郭生白中医研究院,下载自——民间中医网: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 ... &extra=page%3D1)

 “自主性本能系统与命门元气:
  我们说自主性本能系统是生命运动的自主系统。这种说法有根据吗?有。
  中医说的“命门元气”是什么?“元气”,在中国哲学中指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在中医学中指人体器官组织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和活动能力。“命门”,指第十四椎间、两肾中间部位。这个部位为什么叫命门呢?我有个认知此处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河北乡村劳动,当时处在三年大饥荒中,有人宰了一只羊,把羊肠与一个羊胎给了我,这是三年中唯一的美味不必说。我把羊胎解剖后,看见胎盘内有一根肉管,一端接连着胎盘,另一端与儿脐吻合,肉管通过儿脐连接在两肾中十四椎间,在此处又有一管通肝门、一管通两肾。

  我忽然明白:胎盘吸收了母血,经由脐带管通过儿脐到两肾中间,输入肝门,入肝循环,在肝组织中经过肝脏加工进入大循环,在大循环中把固体废物经肠腺分泌到肠中贮存,等到分娩后排出肛门。这些排出物称为“脐尿”,所以脐尿都是黑色的;在胎儿循环中的液体废物由肾泌出,经脐带管道还给胎盘,由母亲代谢出体外。

  中医称两肾中间部位为命门,原来是这个缘故。“命门”乃生命之门,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元气之门。一只羊、一个人、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一个自然体;人与羊都是哺乳动物,相距不是很远;我说羊,自然也是说的人。【雪山按:由此可见,命门在胚胎中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还有为何中医说“乙癸同源”,大有来历。】

  中医又有“命门相火”的说法以及“君火”、“邪火”的称谓。中医说的“火”是什么东西?中医是用“火”的属性来表述人体的功能,也就是器官、组织的自主性运动能力。为什么用“火”来命名?“火”这东西可以升高温度,是动态的;火发生了,有象、有温度、有动态,当火熄灭了,什么都没了。

  “火”是有象无形的东西,与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能力有相似的属性。中医对命门元气有更详细的说法:“命门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命门这个部位,在精子中已形成,当它与卵子发生聚变之后,生命便开始了。生命开始,是人这个小自然、小天地的开始,生命的自主性动力(相火)也从这里发源。这是指命门作为一个特殊的脏器,是有器必有用的。

  命门的功用在哪里呢?中医说:“三焦为相火之用” 。命门的功用在三焦。“用”指的是功用,功用是干什么的?说通俗的话,比如命门是发生相火的器官,相火的功用是三焦。

  三焦是什么?三焦分布命门元气,把自主性运动分布到全身每个组织细胞。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在人体这个小天地之间,无所不到、无所不有;三焦主宰升降出入,并且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这是说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调节功能;所以,三焦又被称为“中清之府”。

    脏腑都是有形体的器官,唯有三焦可称为中清之府。“中清”是指三焦有用无器;“上主纳”,指饮食、呼吸;“中主化”,指变化,所谓变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分解、合成、转化、利用、贮存等等生化程序,这其中自应包括分泌与代谢过程;“下主出”,指排泄,排大便、小便、汗、涕、泪、目眵、耳屎…… 一切向体外的排泄与分泌。

  我们怎样理解三焦的升、降、出、入呢?我想用具体的东西来说明这个千年大哲的智知。
  我们的脏器不是一团一团的肉放在胸腹腔中,而是所有的脏器组织都有韧带组织系在胸腹腔的脊椎间。比如肠与胃、心与肺、肝与肾……以胃来说,我们饭菜吃多了,三大碗炸酱面和酒菜,共有五斤重,吃到胃里,胃并不因增加重量而下垂;当我们三顿不吃饭,胃中空虚,而胃也不因空虚而位置上移;其他脏器也一样。

  我们了解三焦主升降的意义,这能不能说是三焦调节升降出入的功能呢?血压的升降、心率的快慢、呼吸的深浅、胃肠的蠕动、胆囊的收缩、膀胱的张弛、瞳孔的扩大缩小,甚至内分泌、外分泌等等的调节,都是三焦的功用范围。

  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肠扭结、套叠,粘连……都可以通过调三焦气机而治愈。为什么?因为三焦也可协调自主运动,运动制约着分泌、分泌制约着代谢……如果这是真实的道理,那么三焦气机必定有调节血糖、血脂的作用。我在临床中已经证实三焦这项功用是在运动中实现的,这就是共生性本能系统。”

(系部分转录,全文按链接查阅可也。)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7 03:54 编辑 ]

雪山来客 发表于 2010/5/27 03:57:01

网上关于命门的相关参考

如果指类似于“脏器”而言的命门, 则有好几种说法……
①右肾为命门说。《难经•三十九难》:“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②两肾俱为命门说。《医学正传》:“两肾总号命门。”张景岳《类经附翼》:“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坎中之奇也。以一统两,两而包一。是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
③两肾之间为命门学说。赵献可《医贯》:“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而上,则为七椎。”
④肾间动气为命门说。《医旨绪余•命门图说》:“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
现在有种说法, 赵献可的《医贯》发挥了李时珍的两肾之间位命门说,因为李时珍的《命门考》已经失传, 所以现在我(云中雁)也没找到李时珍关于命门的论述。

雪山来客 发表于 2010/5/27 03:58:04

网上关于命门的相关参考

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云中雁发布在: http://bbs.hx317.com/viewthread.php?tid=15681

如果指类似于“脏器”而言的命门, 则有好几种说法……
①右肾为命门说。《难经•三十九难》:“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②两肾俱为命门说。《医学正传》:“两肾总号命门。”张景岳《类经附翼》:“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一者,坎中之奇也。以一统两,两而包一。是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

③两肾之间为命门学说。赵献可《医贯》:“命门在人身之中,对脐附脊骨,自上数下,则为十四椎;自下而上,则为七椎。”

④肾间动气为命门说。《医旨绪余•命门图说》:“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
现在有种说法, 赵献可的《医贯》发挥了李时珍的两肾之间位命门说,因为李时珍的《命门考》已经失传, 所以现在我(云中雁)也没找到李时珍关于命门的论述。

雪山来客 发表于 2010/5/27 03:59:34

【参考文献】《肾命学说》

《肾命学说》

摘自《肾命学说》(来自:快速导航:中西医结合同道 >>《肾命学说》,网名:罗汉果

(http://my.poco.cn/group/group_bbs/group_bbs_topic.htx&group_id=104963&p_f=4978&tid=5847 )
   (发表于 2007-07-16 17:26)

一、概念
肾命学说是在中医经典理论肾与命门的基础上经历代医学不断发挥、发展而形成的学说性理论。肾命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实践为准衡,理解、并发挥经典理论的典范。因此,肾命说不仅有“理”,而且有临证及其“法”及“方”与“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对临证有深刻指导意义的学说性理论。
肾命学说发展、成熟于金元之后,因此,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多有用《易》理来释肾命之处,其研究方法受《易》学影响,也长于思辨、揣测,所以,诸如命门的位置、本质、功能等,往往见解不一,相互争论,但这种争鸣推动了肾命学说的发展,使人们对肾命本质的认识逐渐深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学说,至今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仍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肾命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肾命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起源(两汉~晋唐)
肾命说中的“命门”名称,最早见于《内经》、《难经》。
命门的名称,早在《内经》就有之,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灵抠·根结》)

《难经·三十六难》指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文中明确指出右肾为命门,是人体精神之舍,原气所附之处。
另外《难经·八难》指出的“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是对命门功用、地位的又一阐发。

所以《难经》中关于命门的“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肾间动气”等论述,实际上已为后世的肾命学说在命门的位置、功能及在人体中的重要功用都作了原则性论述,为命门学说奠定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其后晋王叔和承《难经》之说,在《脉经》中提出命门的诊脉部位:“肾与命门俱出尺部”,从此开后世左尺候肾,右尺候命门之说。

然而谈肾命学说的起源,不能忽略唐太仆令王冰在阐释《内经》时的一段论述:“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无火者,不必去水,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无水者不必去火,宜壮水之主,以镇阳光。”

王冰此论对后世探讨命门的性质,研究肾命的病理变化,制定治疗大法等影响很大。如《四库全书提要》指出:王冰此说开明代薛己诸人探本命门之一法,可谓有功医学。

(二)形成(金元时期)
肾命学说的发展与金元时期医界学术气氛活跃、学术争鸣密切相关,受理学影响。金元时期一些医家兴起了学术研究之风,而且敢于据己意发挥经旨,不泥旧说。

1.刘河间、张元素命门相火说
首先是金·刘完素将命门与相火联系起来,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曰:“仙经(古代道家经典)曰,心为君火,肾为相火,是言右肾属火不属水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又曰“左肾属水,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右肾属火,游行三焦,兴衰之道由于此。故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

即相火为命门所属与包络、三焦相联系,命门之功用是通过相火来实现的。

金代张元素其说也大率如此,指出:“命门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藏精生血……主三焦元气,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元气。”(《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此论明确指出,命门是相火之原,三焦是相火之用,把相火与命门、三焦联系起来。所以,刘、张之论,既是对“命门原气论”,“肾间动气”说的疏释,也是发挥和发展。

2.相火与阴火说
李杲以补脾胃升元气著称于世,对内伤热病独有研究,其对内伤热中病的病理提出了“火与元气不两立”的观点,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病》中认为:“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在《内外伤辨惑论·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又曰:“或因劳役动作,肾间阴火沸腾。”显然李氏的“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观点,则为《难经》与刘张二家所末提及。

李氏所指的“阴火”,包括“心火”,“肾火”,“相火”,显然指病理性火邪,是对《内经》“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的运用与发挥。李杲还认为:火邪,除外火外,还有一种内伤性的内生火热之邪,可由“劳役动作”或“心君不宁”,或“脾胃气虚”等等化而为火,至此,命门元气、相火问题开始进入病理分析阶段。

3.相火妄常说
朱丹溪凭其理学方面的造诣,对相火问题继续深入研究,明确提出相火有“常”与“变”之别,“相火之常,为人身动气”似生理性相火,在《格致余论·相火论》中认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指出“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然而这种相火、动气其“动”必皆中节(无过无不及),如果相火妄动,则成为亢烈之火,而耗散人体正气,故相火过妄一变而成贼邪。故丹溪在该篇又说:“火起于妄,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以其暴悍酷烈,故曰相火元气之贼”,从而把相火进行病理与生理的区别。

丹溪之前,医家对“肾命”多限于理论论述,缺乏对肾命相关病证的立法、处方、用药的研究,丹溪则以滋阴降火作为总的治疗原则,指出:“阴虚火动难治”,“补阴则火自降,炒黄柏、生地黄之类,”指出:实火泻之,虚火补之;君火正治,阴火反治,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除有余之火在于破气,降不足之火在于滋阴。即丹溪对相火失常,尤其属于阴虚而火旺者,制定了初始的补血填精,滋阴降火的治疗法度,成为滋阴派的先驱。另外,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倡言补阴抑阳,对妄动之相火多言抑之,滋阴以降之。

(三)发展成熟(明清两代)
1.脾肾并重,肾命即阴阳水火说
薛已在学术思想中即重视脾胃又重视肾命,而且对肾之阴阳均以重视,在对《明医杂著·或问东垣、丹溪治病之法》(王伦著,薛己注释)所加按语中指出:“两尺各有阴阳,水火互相生化,当于二脏中各分明阳虚实,求其所属以平之”,在辨证方面对肾命阳亏、阳衰之证,遥承王冰之说认为:“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候忽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对肾命诸证的治疗,重视肾中阴阳水火的调补,对肾之阴精不足,阳无所化,而致虚火妄动者,用六味地黄九补之,使阴旺阳化;若阳不生阴,阴亏而致虚火内动者,用八味地黄丸补之,使阳旺阴生。
这样薛已对肾命的认识以阴阳水火,互相生化而概之,不仅提出了补肾中阳气的八味九,而且补肾命之阴用六味丸也较丹溪用药有所进步。

2.命门不得为相火、三焦不与命门配说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孙一奎,其论肾命又较前人有所不同,他将《易》学太极学说的思想引入肾命学说,认为世界万物皆由太极和阴阳二气动静变化而成,所以物物都有太极,而人体命门之原气就是人体之太极,并从胚胎发育来加以证明,指出:人身这种原气察于有生之初,从无而有,从而指出了命门元气的先天性质和生命的本原精神,在《医旨绪余·太极图说》中指出:“命门乃两肾中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由于孙氏认为命门乃原气、动气,气属阳,若谓之阳则可,谓之火则不可,故反对命门相火等说法。

3.命门是为真君主说
赵献可论肾命则更为详尽与具体,他善于《易》,故仍从太极之说来论肾命。首先赵氏认为命门就是人体之太极,由于命门是人身先天之太极,所以命门没有具体形态,因而命门先天之水火也就是一种无形之水火,无形之火即元气,无形之水即元精,水火之总根就是两肾间动气。

赵氏肾命观的一个特点是把命门提到人体主宰地位,位于心君之上,谓命门为真君真主,其既有主宰先天的作用,又有流行后天的功能,命门之火是十二官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为生命之根本。

值得提出的是赵氏在水火之中以火为重,称“火乃人身之至宝”,凡养生、治病必须注意命门之真君真主的作用,而“加意于火之一字”,然而另一方面,赵氏也不忽视阴阳,认为阴阳互为其根,阴精亏耗不仅为阴虚,而且每多出现阳虚之证。

赵氏特别重视命门先天水火治疗,且多有发挥,指出对先天无形水火,要以无形治无形,“火不可水灭,药不可寒攻”,认为命门水火无有余之证,故其在《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中提出“火之有余,缘真水之不足,毫不敢去火,只补水以配火。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火之不足,因见水之有余也,亦不必泻水,就于水中补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并发挥阴阳互根思想,指出:“取之阴者,火中求水,其精不竭,取之阳者,水中寻火,其明不熄,斯大寒大热之病得以乎矣。”具体用药,壮水用六味丸加减,益火用八味丸加减,至此,中医肾命学说又较前有很大的发挥与发展。

4.阴阳一体观说
明末张景岳其论命门与赵献可所见大体略同,重视阴阳平衡,强调阴阳互根,持阴阳一体观,把命门比作人身之太极,认为命门元阴元阳,是先天无形之阴阳,元阳的生化作用代表生命的机能,元阴有“长”和“立”的作用,也就是“天癸”。提出“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用于命门”。对于肾之阳,张氏著《大宝论》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故命门者,为水火之腑,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生死之窦。若命门亏损,则五脏六腑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类经附翼·求正录》。

然而他又认为真阴是阳气的根本,提出“真阴”论点:
①真阴之象:阴为精,阴成形,此精此形,即是真阴之象。观外在形质之坏与末坏,即可以察其真阴之伤与未伤。
②真阴之脏:肾命为真阴之脏。命门居于两肾之中,藏精化气,兼具水火,为性命之本。

③真阴之用:“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五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禀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此虽云肾脏之伎巧,而实皆真阴之用。”

④真阴之病:将错综复杂的虚损病证划分为水亏、火衰两大类。(命门水亏证、命门火衰证)。

⑤真阴之治:
真阴之治应补肾命之水火。用六味之意,而不用六味之方,自制左归、右归,用甘温益火之品补阳以配阴,用纯甘壮水之剂补阴以配阳,作为治疗真阴肾水不足和元阳虚衰的主方。

中医学的肾命说发展到此基本成熟与完善,六味、八味补肾阴阳的理法方药得以确认,补养肾阴之品,性必滋润,填精益髓,及血肉有情等已被世人接受,《难经》“命门者,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的观点经历代医家发挥,临证印证,则更为具体,更为详切,使肾命学说成为指导临证虚损病证治疗的重要学说性理论。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5/27 08:54 编辑 ]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天癸命门与三焦气化钩沉-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