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桑椹 发表于 2009/9/29 15:51:10

《丹医心悟》连载,欢迎关注。

注:此书是我从一位好友处所得,因感于其中真知灼见多多,对初学者裨益良多,故在此连载发表。网上暂时没有流传别的版本,诸位切不可浅目视之!当然,对于任何书本都要用心去读,思考明辨,此书论脉,论药,论症,论病,论理,当取能为我所用者而用之。

完整标题为:
丹医心悟——先师廖公湖北宜昌行医记
邓一飞 笔记 并摘录曲伟师兄
1996年10月5日

[ 本帖最后由 南华桑椹 于 2009/9/29 16:07 编辑 ]

南华桑椹 发表于 2009/9/29 15:56:09

回复 #1 南华桑椹 的帖子

转吾友博文:浅论中医的现代化——纪念先师廖公   

近年来,中医面临着一个关键时刻,一个转折点,一个机遇,一个挑战。

    一方面,中央政府意识到发掘中医宝库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资金,对中医学开展研究;另一方面,众多“科学警察”对中医学开展围攻,指中医为伪科学。同时,在中医自身内部也存在重大的问题。近六十年的学院教育,并没有能够批量生产高质量的中医师;反之,现有中医师的平均水准比之师徒传承的时代大幅度下降,几至于中医只剩下治疗慢性病,只剩下一次看病数十付药慢慢喝的状态。

    幸有先师廖公者出,力倡丹医心法,打破传统中医学术保守的习惯,大力教育提携年轻学子。从师学者,各行各业,各有受益。师皆予以鼓励,寄予厚望。如余等之以西方医学教育为始者,师亦大加勉励,而云熟悉现代医学者能学中医,乃未来发展之希望。

    余退而思之,非但思师所授医法,亦思师之所言。云何以现代医学人而学中医乃未来发展之希望?久思而稍有得,不敢私藏。愿借此公之同道,以为回报师教育之恩于万一。

    何谓现代化?余意所谓现代化者,非指机械化学、电脑自动之谓。盖每一时代,于其当时均可称现代。上古解绳而治,人皆自安,病者可祝由而已,此乃当时之现代化。中古人心渐浊,圣人乃制砭石、毒药、导引等法以对治,此亦当时之现代化。以是思之,则今之现代化者,亦当据当代之现状而为之变。

    由此观之,则所谓现代化者,即以不变之心法,应千变万化之时代。应时而现,以对其需。譬如古圣以参苓术草而制四君子法,若身处之地竟无参苓术草之名,则四君子法无所用耶?曰否,否!所谓四君子者,盖以其意,择是四药而现也。若实通其意,则于山野草丛之中,择其数种归煎,亦可得同等之效也。此所以丹医居深山之中,往往遍尝草木,以之制药,此盖丹医之现代化法则也。

    进而思之,则中医岂只在针灸方药乎?世间一切法,能现此心此意者,皆可为医者用。是以大医嘻笑怒骂,皆可活人;言谈举止,莫非是药。如济公抟身泥而为伸腿瞪眼丸者是也。

    虽然,此事非跻身圣域者难能。则学者当依此意,参当今之世,制变通之法,使一般医者,皆可法之而救困扶厄。仲景法热论而制伤寒方剂,盖此意也。

    当今之时代,实已较往昔又生巨变。人心在变,疾病在变,而环境亦变。往昔山野之草药,其功用亦因此而有不同。所以如仅守古人之方,则其效或不彰;只有通达心法,应时而变,中医才能成为真正无往而不利的医学。

南华桑椹 发表于 2009/9/29 15:56:56

回复 #2 南华桑椹 的帖子

丹医心悟一
l         脉象沉弦细:心脏不好,厥阴病症。
l         肾炎初起同外感之脉,宜表里同解之法(越脾加术汤),湿热两解。肾气亏面肿之象,身中呈无序状态十分危险。由喉扁桃体炎症,迁延而致肾炎。
l         中医要成为一种熟练的手艺、艺术,应深入去学,留心细节,忘却俗事。认识脉证由经验总结而来。如夏天脚肿,由于脾胃湿热。
l         男怕穿靴(心脾肾虚),女怕戴帽(心包炎,大头瘟)。
l         金银花,何首乌用于血脂高。
l         开的药要尽量好喝,才疗效更好。先要自己吃药,明白药之性,调理好自己之身体。
l         先天所赋不行,用野生药植代替粮食,日久天长能改变人,后天改变的那部分,全在自己手中,服食修道之法。生命不仅在乎运动,在于修道、吃药、气功。酒令人乱性、生愚、发狂。
l         腰痛在左,痛引脾脏。脉见少阳弦脉者,多为三焦与胰脾之病,非寻常之腰痛。
l         下齿痛多为大肠之证,上齿痛多为胃之证。
l         磨牙、胃痛就是肠胃痛,用柴胡桂枝汤。
l         咽堵气降不利者,心跳过速就是甲亢,用参附龙牡收之安神。
l         腰痛多由腹治,先腹切诊断明。
l         诊断:病、脉、证、腹诊合参。
l         关于秃顶:肾气足头顶热秃;斑秃——溢脂;体质当开顶,不开则坏眼。
l         相法:全身长小红痣,要生财。眼眉的头侧长痣,生活十分浪漫。
l         病菌说:中医先有病后生菌,西医菌是因后有病。
l         流鼻血:白芨5(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茅根10、藕节20、桃仁10、生草10、生石膏30、灶心土(补脾)20、大青叶2、牛膝10
l         阳暑:不可发汗,只可以清热。方曰:党参20、白术5、茯苓10、生草10、黄芩10、川连2、竹茹5、防风5、菊花5、生石膏(先)20、车前子(包)10
l         十二筋脉皆过肾、膀胱、毛际丛,故曰“宗筋”。所以阳痿须多方面考虑。面瘫是阳明筋急,坐骨神经痛少阳、太阳筋急。
l         处方配伍之心法:鹅掌风-湿气,食盐,用少许水搓手。尿毒症-不可食桔,不吃生冷(三焦、胰不喜用冷),过食生冷之食有寒之害。
l         胰证的重症在建里周围起疹现危候。
l         元参之应用应知:肿瘤、虚弱之患者慎用,易使阳证转阴证。或元参加桂枝,元参加生姜。
l         淋病单用生甘草泡水饮用见效。
l         血压高之人也眼压高,病主在肝。眼压高的兵刃,用草决明煮水用。
l         西瓜食用过量,反而不利尿,同时瓜毒产生高价铁Fe3+
l         肾炎病人,本虚,利水药用后,要以麻细附温化之。
l         疝气:肝脾湿热,经筋松弛,小肠下坠。臀部垫高,用震荡之手法,托其复位。
l         苦夏之证(夏日乏力气短):人参3、甘草5、生石膏(先)30、泡水或用越脾加术汤(麻黄5、白术5、生石膏30、甘草10、荆芥5、防风10、银花10-20、连翘5、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10、川连2-3)。
l         药对:茵陈、竹茹(调胆汁);陈皮、法夏;丹皮、酒军(苦寒凉血)。
l         小儿外感发热至手足心热,非表证,乃转为阳明证。
l         小便可,今口不苦,不呕,尿道感染,六一散(生草、人参、滑石),旨在平肝。或用:麻黄3-5、苍术5-10、黄柏5、人参3、桂枝3、酒军3-5、滑石10、生草10、荆芥5、防风10、银花10、连翘5、黄连2、白芍10、石苇5-10、海金沙5、生石膏30、焦白术5。
l         川连败心火,入心经,外感初起不宜。蔓荆子用外感初起兼咳嗽者。生苡仁、泽泻利水分但伤阴,外感初起少用,否则不易退烧。夏日高烧加霍香、薄荷、法夏、茯苓、生姜两片用以发散。
l         针眼:蝉蜕5、蔓荆子5、菊花5、桑叶5、酒军5、银花10、穿心莲5、生石膏20、生草10
l         鹅掌风:大肠津枯,皮肤失养,方用麻细附加阴药,用湿盐搓。
l         案:坐骨神经痛,脉弦洪微迟,气虚双寸陷。甲方:党参20、黄芪30、党规10、茯苓10、远志10、菖蒲10、升麻3(升厥阴)、柴胡10(升少阳)、生草10 (用柴胡、升麻止痛);乙方:越术加桂:麻黄3、桂枝3、黄芩10、川连2、白芍10、银花10、连翘10、四君子、臾肉10、枸杞子10、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10、寄生10、牛膝5
l         血小板少(血虚、出血淤血):黄芪20、党规10、银花10、阿胶珠2(后下)、升麻炭3、茅根10、白芍10、熟地20、党参20、白术5、茯苓10、甘草10
l         外伤肿痛方:乳香、没药、苍术、黄柏、丹皮、栀子10
l         退目屎之用:乌贼骨、蝉蜕、大腹皮、菊花
l         舌之前半部麻木难受,为心火所致。
l         治阴黄:茵陈为主药,配(1)五苓散加桂、术、泽泻、生姜;(2)五皮饮;(3)附子(阴寒较好);(4)八珍汤
l         高血压(胃气不降,则肺气不均,肺气不均则气血不均),周潜川认为痰饮留内而致肝水。
l         木土发争,位于绛宫,剑突下寸半,左开半寸至一寸,解剖位在胃窦部位,贲门之下(莲花宝典记)。
l         肝气出于左,行于右,所过为肓俞。(《莲花宝典记》)
l         永岩法师将衣钵传于周潜川,周在辩经大会中,慧发显圣,被全国五大丛林之大和尚共同认定为临济宗第十二代嫡系传人,周潜川法号镇键。

l         胃为肾之关门:咽炎(1)-胃病(2)-肾病(3)水肿。第一阶段:小青龙加石膏,麻杏石甘汤;第二阶段:越脾加术汤;第三阶段:阴证,麻细附。首先治咽,再调胃、三焦,最后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南华桑椹 发表于 2009/9/29 16:01:12

回复 #3 南华桑椹 的帖子

丹医心悟(二
l         中医治病不以症病为主,以脉为主,又曰“治脉”。
l         药对:苍术、茅根
l         血见愁:草药,对胃肠炎症、便血、腹泻、痢疾,有奇效。
l         舌体见胖大肥厚:小承气下其有余之胃气。元明粉为引,可逐体内淤积淤血,如脾肿大等。
l         颈椎腰椎病,骨质增生:由于内脏气亏,经筋失养、紧缩,导致各种症状。非因为骨质增生而致,且此种病人多为酒色之徒。津精走失,骨髓津空。近人以为内脏之疾为脊椎错位而压迫所致,十分无知,本末倒置。实因内脏病变引发。
l         寸口脉弱,女性须问其乳腺是否有增生,是否有雌激素过剩,多为服用补药太过。
l         面上有疙瘩,是胃不好,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主之。
l         口眼涡斜:附子、天麻、全蝎、白芷、石膏,四物汤。(合天全散之义,白芷引之)
l         面肌抽搐:湿热内动生风。越脾加术汤。麻细附加石膏、生苡仁、蔓荆子、藁本、天麻、元明粉(用蔓荆子、藁本是发汗兴阳),加白芷入阳明散风(经引,否则无效用)。
l         蝴蝶斑:治法开发心气,小承气汤加小活络丹(小活络丹:归、芍、丹参、乳香、没药)。热之重者用丹参1-2两。乳香没药开发心气,强心;可用菖蒲、远志代之。
l         另:菖蒲、远志可治尿血、血尿之长期不愈者。如(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菖蒲、远志)有效。归脾汤引血归经,此类归脾汤之义(中用菖蒲、远志)。
l         斑者,血之淤也,承气汤,酒军除淤生新,因脾不好故新血不生,去淤血而后生新血。
l         小活络丹又治红肿(有人立夏前后脚肿,在于心、脾之弱),夏天心脾之气生发不起来,用之有效。此谓脚气病,亦心脾病。若天人不合一,则春调肝,夏调心,秋降肺气(沙参、麦冬、枇杷叶、苏子、莱菔子)。胡麻仁有收敛作用,喻氏书中有述。
l         人与自然的类同是比配之法,如秋天叶落,人在秋天最易受孕,因秋天是打子的时候,全身能量变成肾水。道者“空”也,尽天地之玄机。
l         秋天不宜发散(从症除外),应滋阴降气,冬时人与动物都安静地补肾水。
l         冬应滋阴,夏应养阳,以顺天之时也。逆四时者亡。
l         生发太过也应收敛。冬天应收敛,但肝不好也要发散。分清阳亏、阴亏或兼之。如:归、桂、芍、细辛、通草,当归四逆汤之义。
l         蝴蝶斑是胃不好,应开发心气并健脾(麻细附加芒硝)强心肾的力量,才能强胃气。“健脾要补肾”,“强心要健脾”。注:心气发散至多太过也致面黑,类于蝴蝶斑阴亏之人。要补阴收敛心气,六味地黄丸。
l         珍珠母可使心肾之力收敛一些,面色会好,新陈代谢下降,生阴气才能生长。阴虚之火烧人十分厉害,“雷龙之火”如肝经火旺头痛(当归、龙牡、桂枝、附子)。
l         万年青强心去火。白芍苦平收敛。黄连、焦栀子也是去心火的。掌握阴阳,从脉象之上看。
l         牙龈黑是脾不好(湿热),越术加发散药、酒军10
l         鼻衄:鼻属阳明,阳明有热者出血,刺三里、合谷泻下。方:茅根、藕节、桃仁、白芨(收敛止血)、小蓟(血热可用小蓟,寒不用)、灶心土(补脾)。流鼻血,有水土问题,或食物、辛燥用得多。藕节调气止血。桃仁润肠止血。灶心土可用净黄土,澄水煎药代之,有养脾胃之用。白芨有止血之用。水土不服用灶心土效。含铁质多的土令人长血脉,血中热多。白芨有增血小板的作用。调节脾胃宜用家乡之灶心土。阿胶、黑木耳、灶心土、白芨均有增血小板的作用,清胃中之热,清脾脏之湿。
l         桂枝汤热,用小柴胡合之正好。柴胡桂枝汤调和经络血脉。桂枝为太阳之药,柴胡为少阳之药。柴胡汤中加莱菔子下气,使肺气与肾水沟通,如不能缓解加全栝蒌通便润肠(比例为柴胡5、桂枝2、栝蒌20)。若无寒气,血脉亦好,只有气结,用小柴胡加莱菔子、焦三仙,可有效。有寒象加桂枝温化。如腹中有硬块加吴萸子和桂枝。
l         柴桂能够解痉。刚痉用葛根汤发汗,破伤风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热重用桂枝、栝蒌,大便不通加栝蒌润之可通,总之在治三焦、胰脏之病(柴桂瓜入胰脏治病)。
l         三焦通则尿通畅(三焦为脚渎之官),抽筋非桂、瓜不可。
l         桂枝强心利尿,加木通又是利尿之品。
l         经方之法要先断是哪一经的病,再开药,依经辨证。
l         尿毒症,忌食酸,辛辣稍可。此中病人夏天出汗可好点,冬天较重。
l         风池、百会、肩髃用于四肢血脉不同,外感头痛皆效。腋下背阔肌,捏点祛湿。
l         夏日“伏阴在内”,腹内为阴所至。怀孕2-3月,脉有结脉,非为心脏之病。
l         眼科内障凡属阴证者,宜大量用附子。注:周潜川用药分量十分大,且很少用补药,且方中多有发散之药,因其理论“汗法即是兴阳”。
l         青城丹药派,以热药为泻药,发散药为补药。青城派弟子:周潜川,肖凤来,张觉人,廖静庵,蒲补一,成都李老头(先问病人好人坏人)-接骨绝技。
l         麻黄碱,先作用于中枢,再作用于气管平滑肌。麻黄加石膏则发汗力差。
l         很简单之配伍:蛇胆、川贝、陈皮、枇杷叶。
l         小柴胡汤中柴胡提升作用,高血压用之不行,或加赭石、苏子即可。
l         呃逆:胃寒、心气亏用丁香、柿蒂;湿气重呕用陈皮、竹茹。
l         血见愁(草药)治淋病、性病,治泌尿系统特效。
l         治腹水:(1)九头狮子草烤干,研末为蜜丸;(2)桂香平胃散;(3)鸡内金研末吞服。
l         蹻脉维持周身气场。走路平地摔跤则为蹻脉病。三阳经盛则入阳蹻,三阴经盛则入阴蹻。
l         按摩手法:龙探爪,放能,适于阴证;十指踊动,使适用于炎症(阳证)。
l         阴黄:腹内郁结,用桂枝加大黄。
l         柴胡桂枝证:同为少阳脉,都是柴胡桂枝汤。(1)阳证有热:祛桂或加阴药;(2)阴证:加桂枝;(3)便秘:加大黄、栝蒌、去桂枝;(4)便溏:加白术、茯苓。
l         肉桂、川连、紫石英,可用于心脏病。
l         越脾加术汤加桑枝、桑寄生,祛湿力好。
l         麻杏石甘汤加香薷、地龙、蔓荆子治鼻窦炎(鼻塞,偶尔通气,常流涕浊,发绿,有臭气,时头额胀闷)。
l         荆防败毒对春阳气不振之温病效好。麻杏石甘汤加味,表里两解,风寒、风热全面。
l         梳木加红花,治妇女经前腹痛。乳房胀痛,用苍术加黄柏。
l         三焦胰脏病,低血糖,低血压,晨起恶心呕吐,如缺糖营养不良,用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补气清热。
l         丹医:用阴药者先行温化。
l         治羊角风:朱砂4-6厘(1-2克)、生石膏1-2克,上两味压为面,生石膏变红即可。绝不可以此方收钱,不带任何功利之目的,否则绝对无效,脑中要一片空白。
l         胃者肾之关门,按蹻术中,按胃、三焦俞即调其周身的水液循环代谢,解决排尿问题。
l         癫、狂、癇:人参、浙贝5、法夏、莱菔子、蝉蜕5、生石膏、赭石5(或生石膏2、朱砂0.1吞服之效)。主方:(1)越术;(2)麻细附;(3)苏合香丸(石朱丸)
l         小腹痛(有寒者):(1)香附、苏叶(引经药)加平胃散(陈、苍、草、枳);(2)肉桂、香附、苏叶加平胃散;(3)附子理中加酒军。
l         寸脉小,按脉,抬手脉随之起则弹手;抬手脉不随上则反弹弱,为寒证,不可用凉药。
l         先天癸水:不仅指男精女经,还包括内分泌的某些液体,如卵巢、前列腺等。
l         艾滋病表现:(1)带状疱疹;(2)发痒剧烈咳;(3)卡勃齐氏肉瘤(硬结溃烂)
l         甲状腺病:白胖子,脖子粗,脉大。吐酸水,反胃,乃胃中有热非寒也,用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
l         诊法要点:(1)看脉,弦脉少阳;(2)腹诊(少阳)胆部血墟有反应。胰部,腹上横杠;(3)经络,头痛,耳后远耳-胆证,耳后近耳-胰证。
l         傅青主云:治胃必先强心,治脾必先补肾。
l         热伤风:夏患。苍术白虎汤加三仁汤。炒苍术10、茯苓10、黄柏3、酒军5、草10、石20-30、茅根10、生苡仁20、杏仁10、车前子10、滑石10、麦冬10、元参20、知母5

南华桑椹 发表于 2009/9/29 16:02:24

回复 #4 南华桑椹 的帖子

丹医心悟(三)(
l         蔓荆子,疏散头面之风,或用于外感(蔓荆子、菊花、石膏),治少白头。
l         内障眼病在眼底-补气强心,滋阴(麻细附);外障(屈光复视)-血调;眼巩膜上有白点为肾水不足;眼珠胀大,收敛用草决明(缓下剂,降眼压)、珍珠母。
l         收敛药:脾经-龙骨;肾-牡蛎;肝经-珍珠母、石决明。
l         青葙子(益母草子)即充蔚子,降肺气入肾。
l         诸子皆降:苏子治咽痒,下肺气。莱菔子治腹胀,下胃气。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三子养亲)变为祛痰剂,治乳痈、结核之类。
l         浙贝母:开窍,调气,恢复肌纤维弹性(止咳反弱)。
l         夏枯草:破积,软坚(如胫骨肿)。聪明益气用蔓荆子。当归、熟地、蔓荆子、生芪治少白头。
l         小儿倒天桩(柱):痿证,用单味丹参60克,清热活血。
l         柔肝方:丹参10、沙参10 (养肝胃之阴)、夏枯草5、白蒺藜10、柏子仁5 (芳香化浊)、珍珠母30、黑芝麻10、鸡内金5、枸杞子10 (补肾壮阳,刺激性腺)、女贞子10 (补肾但无刺激)、佛手3 (调气)、焦三仙10-15。
l         丹参与桂枝可代用四物汤。
l         《串雅》麻腰丹:川乌、草乌、白花蛇。
l         草决明:治高血压,大便不通。
l         喻嘉言变麻杏石甘为桑杏石甘,治秋时燥咳,与咳血。桑白皮敛汗。
l         百味散:五种性味变成一种碱,几十种上百种药清齐,长时间煎煮变为复盐,咸味也治病。
l         李东垣治便秘用20斤牛肉熬浓汤即可。
l         甲亢:甲状腺气阴亏,眼胀,颈两侧肿,天突平,胸闷,压迫感,梦多,心跳过速,手足烧,汗多,咽干,咽堵,多饥善食。(1)甲亢:随症选用,四君子芩连二陈石膏或柴桂;越术加元麦桔下气药;参附龙牡;(2)甲亢晚期变为甲衰。用方:柴桂,加八珍、升麻、玄胡、全蝎、白芨、浙贝、小承气,或加苏子、莱菔子。
l         甲亢、甲衰鉴别:脉症,甲亢:弦洪数动(阳脉);甲衰:沉弦洪数(脉小,阴脉)。
l         开鬼门(使毛孔汗水出汗)用麻黄。洁净府(脾胃、小便通畅)用生石膏,越脾加术。
l         水肿:(1)越术加味(麻、芩、石、荆、防、银、翘、苡、泽、车、生姜、木通、通草、小承气、四君);(2)麻细附、八珍、小承气、萸苡泽车、六分散。
l         外伤肿痛淤血,疑有骨折:乳香5、没药5、苍术5、当归10、自然铜5、丹皮10、丹参10、豨签草10、生栀子5-10。
l         法夏与生龙牡,破积软坚。
l         尿下痛,滑石,甘草,人参(六一散),木通。
l         脉症:寸脉小,阳气陷,有癌变之危险。浮而洪-胰脏病。洪而沉-脾病。弦洪沉,左关小-肝脏病。三阳脉:太阳-浮,少阳-弦,阳明-洪。三阴脉:太阴-沉洪,少阴-弦细小、沉弱,厥阴-沉弦迟。右脉:寸大-阳气亢,关大-胰脾,尺小、寸小-阳气亏、不升。又:弦细弱-乳增生,弦细沉-胰痞,弦而粗(双关弱)-小腹用硬饼子(切诊)。
l         武当山太和丸(治肝郁结):桂枝汤加银翘散(银、翘、荆、竹、牛蒡、薄荷、桔梗、豉、草)+五子衍宗。
l         月经过多:弦濡,芩连清热;沉洪迟,攻下(攻阳明)。
l         红眼病:(1)玉丹化水外用;(2)桑5、菊5、荆5、防5、银10、翘10、芩10、连2、军3、蝉3、石20、草10、蔓荆子5、桑叶5、麦冬10、元参20;(3)脉大加元、麦。
l         尿崩反而要用利尿之药。肿瘤最怕用寒凉之药,麻桂为佳。血痢-柴桂加血见愁。
l         痃癖脉:寸大,关小,尺更小。胃小,胠、肚脐一定更有硬块。
l         脾脉:微滑软,如鸡举足,慢一点,沉洪弹手弱。大肠脉:洪、动、宽,弹手加舌红苔黄。
l         少阴:面红,五官大是心脏证。沉弦细-心力亏。
l         血脂高:芍药(排油收敛)、银花(解毒)、首乌(作用好,味差)、党参(补气强心)。
l         夏日贪凉:阳暑,霍香正气。阴暑:霍香、二陈、术、茯苓、六一散。车前子、荆防银翘、香薷、石膏。
l         高热:麻杏石甘+元麦甘桔+薄荷、佩兰。
l         月经腹痛伴泻下:香连丸、木香、苏叶、川连、茯苓、吴萸子、当归、香附子、香苏饮,加党参。
l         附子辛温通十二经,麻黄、细辛有兴奋作用。
l         八珍汤补肾阳,黄柏去肾火。利水下焦用苡仁、泽泻、车前子,肾亏加臾肉合之。
l         脾虚用附子、干姜、生甘草,另加元明粉。
l         附子理中(附、干姜、草、白术、茯苓),心脾虚伴热加大黄,加麻细通十二经,藁本、蔓荆子、天麻、白芷、木通、通草,形成青城十四味方(大发散)。
l         一味用补药不能补,要用金石药,搞动全身经通才能有效。如肾炎用黄芪则无汗,补而无功,反而见坏。青城派把补之义研究透了,关键在通即是补。汗、吐、下、和、补、通,青城六法,御诸法于其中。

南华桑椹 发表于 2009/9/29 16:04:11

回复 #5 南华桑椹 的帖子

丹医心悟(四)(
l         中医不能用死方,临床自己形成方。一病一方均是专利。表面看用阳药,经过配伍变成阴药,不以热药论,有引火归元之用。用药刺激不行,海马补肾使人亢进,不能见效,面黑囊肿,腹痛随之。
l         总的讲,十四味是寒冷的利尿。如热加桂香平胃散(调肝),可以香附子代麝香。因为麝香略热。香附分四制、七制、九制之分,湿气重用白术同炒,白芍、陈皮同炒。
l         如红斑狼疮之热大,用六分散,加石膏、芒硝,清大热。人参白虎汤仅起暂时退热作用。三三饮(黄芪、当归、银花)为辅,六分散令其恢复起元气来。
l         承气汤入大肠之分,炒小茴香入小肠之分。
l         肠栓塞:芩连二陈。芩连加小茴香,麻细附加小茴香。
l         桑寄生、桑枝、桑皮:手脚麻木,其性质差不多。独活是下行的药(但本草讲独活上行,羌活下行)。桑枝入手太阳。桑寄生入足太阳,五加皮去湿痹、治腰腿痛;真五加皮香味较浓。
l         定痛之法:调气,平肝,散寒,活血,强心。清热之法:青皮茯苓丸,香连丸,槟榔,吴萸子,青皮。
l         柴胡解腹结气,秦艽通四肢活血脉。僵蚕以僵化僵,化解包块,乌头比附子缓和。
l         太阴病用乌头,少阴病用附子,附子纤维少津多。
l         肉桂2、川连2 (交泰丸)治心肾不交。桂附强心温经,干姜、附子兴脾作用。用药太热是无效的。量要用功效大,巧用量。桃仁缓下剂,用10-15克,大黄、枳实。
l         治三焦病用刺五加。
l         治疗三步功:(1)下手功-通便去毒-柴桂瓜可;(2)治病功-治病本;(3)善后功。
l         肾炎-扁桃腺炎入手,尿频-龙牡。
l         气亏-腰腿痛;颈椎病-脾湿胃热。补气、强心、清热除湿(越术可);胆石-清热除湿(补气、强心,下气利湿)
l         下便-柴桂瓜(半身不遂-牛黄安宫-中宫寒甚)
l         偏头痛-胰胆-黄芩(汤中顺气,消导方可参)
l         慢性浮肿-真武汤(芩、芍、姜、术、附),利小便。
l         厥阴病:实用四逆散(柴、芍、枳、草),虚用当归四逆汤(当归、归、芍、辛、炙草、木通、枣)温化或六分散加桂、归、苡、泽、车)。
l         心脏供血不好-当归、白芍、丹参、丹皮、远志、栝蒌(解痉)、桂枝;下气-小承气、法夏;舌苔-尖红,后2/3厚腻用石膏,苔微黄用参、术苓。
l         由咽至膈,痒、疼-元麦桔,苏、莱、小承、陈皮、法夏、车前子,有热加石膏、生草。
l         腹主动脉大洪,上火热重。以越术加小承气,清热除湿,下气才松快。
l         小承气-降气,使肺、胃、肾、大肠之气相承。
l         甲亢:增液(元参、麦冬)+小承气(也治高血压)。成法:越术加元麦桔、小承气、苏子、莱菔子。湿重尿不通-海金沙、石苇。按摩引气下行。
l         用剑指点绛宫,急救复脉。
l         咽炎:滋阴水自生。麻杏石甘元麦桔、荆防银翘,滋阴水自生。
l         阴阳就是理论依据,治疗就是治阴阳,上工就是知阴阳而晓变通,以施人。
l         大汉亡阳必死-人参之类无用,必附子理中补中阳,不必用俗法。
l         心下有小心(命门),与心脏有关。
l         腰痛加尿黄-内热重(少阳、相火)。右陷脉,气亏。太阴脉在脐内,脾亏。口咸-肾内有火。脉太长-气太亏。
l         内有淤结,师用柴桂瓜、芩、香附、法夏、藕节、桃仁、蝉蜕、酒军、党参、焦三仙、石膏、甘草。
l         月经将至,升药要少,加归、芍之类补血。舌身暗,发乌色-用归、桂、芍。
l         荡邪汤:当归、白芍、桃仁、丹皮、枳实、酒军,去淤血生新血,下一方可用越术。
l         视物不清(同飞蝇症),可用越术加阴药。
l         沉香燥,一般配石膏同用。霍香、赭石去秽,(赭石与旋覆花同用),胃溃疡,口中有菌。溃疡病为肾亏,用麻细附、八珍,补肾、补气血。
l         玄胡调血,调气。浙贝解痉,使肌肉有弹性。白芷止血。甘松调气。全蝎解痉,使胃管收缩。
l         《伤寒》中以小陷胸汤治老人便秘。(老人不可攻下)方:黄连、法夏、栝蒌根、陈皮,加滋阴品(熟地等)
l         草决明有缓下作用,降眼压。不用白术类,因其燥,车前子利水下行,麻细附益阳气,补肾,治目。
l         丹参二两治倒天柱。气不通(阳明)-藕节20、败酱20
l         脉很沉,不宜猛下,宜芩连二陈,小陷胸之类,附子败酱苡仁加大黄、芒硝。
l         东北地区大肠病特多。(栝蒌、川连、法夏、陈皮)。小陷胸加熟地、润肠而下便。
l         燥:阳明府实;湿:脾经病;痞:胰三焦证;满:肛胀,肠子证。
l         月经刚过,芩连、八珍或芩连四物理气血。
l         肾炎,透析者不可滋阴(已肾衰),如用熟地加芒硝令肿泻毒作用。
l         麻桂加熟地(阴药),会改变药性,使阴证变阳证,而无发散作用,通血脉之用也。扶阳攻下:大黄,丹皮、桃仁、川连、芒硝(扶阳攻下加附子),大便干者仍不下,加熟地、党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青城、峨嵋之学派是中医丹医中之极至。
注:此云若半身不遂者妄用牛黄安宫,可致中宫寒甚。

南华桑椹 发表于 2009/9/29 16:04:45

回复 #6 南华桑椹 的帖子

丹医心悟(五)(
l         右手寸脉好,不会是恶性病,如癌。
l         升麻炭(止血,升血脉)、川芎(升血脉)、阿胶(止血)、当归,愈合血脉。
l         妇女白带多是胃不好,黄带有湿热。舌满苔是湿气重,舌中心红是心气亏,心力差。舌无苔是胃阴伤。
l         周潜川用大剂生石膏煎水冲芒硝30-60克取快利而愈者。
l         肠痈(含慢性阑尾炎)附子败酱苡仁汤合大黄丹皮汤(军、丹、桃、冬瓜子、芒硝)。
l         案:感冒兼火,全身高烧,皮肤烫人。面色好像吃了酒一样。口干欲下凉水(阳明热),头痛,有汗或无汗(外证),小便少,且十分赤黄,苔干燥,色小黄,或白腻当中夹杂黄色。处方:生地15、川芎6、羌活6、葛根6、防风6、白芷6、柴胡6、黄芩15、薄荷6、生姜三片、生石膏30、甘草3。(周先生方案)
l         感冒兼伤食,恶寒、发烧、身痛、头痛,有汗、无汗,呃气,打饱食,不畏饮食。处方:紫苏9、橘皮9、白萝卜子9、焦山楂9。(有汗加桑叶9)
l         感冒咳嗽-咳嗽、吐白沫、鼻流清涕,鼻塞不通。处方:枇杷叶30、五爪风9 (类似麻黄)、兔耳风9、车前草9。
l         牙齿痛用地骨皮,牙缝出血用茅根。(以上为周先生方案)
l         面阴黄,哮喘是脾湿,咳白泡痰是手太阴肺经之故。
l         心脏怔忡。有一种病者,除长期失眠外,随时自觉气短,走路上楼更觉气短,同时心跳急,心慌,口苦,脸色时常发红(阴虚阳越),手心出汗,手心又常发热,又是心慌抽痛。处方:白芍30、炒栀子9、菖蒲1.5、木香3、万年青叶9、芭蕉花9
l         外伤丘墟可致内伤属脏。
l         鼻衄:藕节20、桃仁10、代黄3、白芨10、小蓟5、灶心土20、黄芩10、生草10、生石膏(先)20、(川连2)
l         参三七与人参同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都可治三焦之疾。
l         阴虚皆可曰肾阴虚。肾非解剖之肾,亦指一种功能状态。
l         右关脉大是脾胰之病,月经七天是气提升不起(如大肠没有病的话),舌暗加桂枝强心力。月经来时,芩连、八珍汤。
l         治西医所谓慢性咽炎:小青龙汤(麻、桂、芍、姜、草、细辛)、五味子,加杏仁、石膏、元麦桔、苏子、莱菔子、车前子、陈皮、法夏、蝉蜕、僵蚕。
l         骨折用方:四君子汤加菟丝子、女贞子、续断、桃仁、当归、芍药、酒军、乳香、没药、生甘草。
l         脉大者用龙牡收治。脉长者-弦濡而长,在上,端直:各疸;在下,大便先干后稀。
l         茵陈+四君子、桂枝、滑石-利胆。咽炎-元麦桔加入越脾加术汤。
l         打呃-法夏、厚朴、生姜。(实证)。呃逆-吴茱萸汤加人参、法夏、干姜(厥阴之虚证)
l         脉之底弱-胃气不足,苔薄-胃阴不足。尿混-脾湿胃热,筋松。胃寒者少用黄芩或与生姜同用。
l         胖子要问咳,足太阴、手太阴之不调。胖子多见心脾病(眼大,五官大)
l         圆脸,细皮嫩肉,色白,是阴虚,甲状腺亢进。
l         木型人,木克土,常见肝胃不和。
l         口臭-非肠胃病,即胰病(合谷、三里)
l         合谷脱肉,曲池脱肉,大肠胃之疾。
l         红胖(或饮酒者)年少,不患心脏病而有胃病。着重治胃:芩连、木香、秦皮、败酱草、苡仁、远志(治心、胃)。脉不规则:菖蒲、远志。(因胃不好生病)
l         尿中有蛋白:四君子芩连二陈。
l         长年便血-用归脾汤,或加菖蒲、远志。治心必治胃,胃者肾之关门也。
l         开鬼门(使邪从汗而出)-越脾加术。洁净府(治肾)-八正散。
l         脉沉洪迟是心脉,玫瑰手是肝病。
l         旋覆花降气。菊花清上。
l         脉端直以上(分不出寸关尺)查肝是否有疾。(如摸腹软,可能肝变小)
l         胀脉-沉取洪宽,浮取无。(腹胀之象)
l         面乌黑,牙龈黑,唇黑(脾病)。越术加苡泽车、苍术、茅根。
l         食肉无味,脾胰不好,但知糖、醋味。
l         夜里头昏,胰脉紧(脉弦),低血糖,甜咸水饮之可愈。(解腹中结气-柴、三仙、桂、瓜、莱菔)
l         麻细附使心肾此两极振荡激发活力。
l         肾病,由外之内-解表;由内之外-心脾之力不足-肿,越脾加术。发动脾之起买加利尿剂,后可加附子,以强心健脾。
l         扁桃腺,健康人不见,有病会鼓起蜂窝组织。
l         漏底伤寒-上烧,下泄利。(葛根芩连汤)
l         80-90%胃病转成胰病-柴桂(治寒又治热,祛实又治虚)
l         佑土汤(王慈臣用),即加味越脾加术汤,道理实越术汤之理也。
l         大肠发病多,小肠少;心发病少,胃发病多。
l         小肠有寒用理中类。肚脐疼(小肠梗,绞肠痧)附子理中加大黄为引。脐下病用真武汤。
l         小儿肚痛-附子理中(参、术、姜、草)+大黄
l         膀胱疼-尿蓄留(胰证),“津液藏焉”,“气化出焉”。针水分穴,脐上或脐下。
l         利尿用五苓散(要有桂枝)。尿崩症-脑被伤后所致。用双氢利尿剂反而不下为何。可能刺激中枢起作用。中医的整体观很了不起。
l         膀胱气化,又主升降。《内经》要分析去读,其中有误处。
l         痃癖,气血上冲,应急用大补之剂。党参30、附子10之类。此证乃寒裹血。
l         黄芪、桂枝可代为甲状腺素。气脉上行多,聚于喉部故为阴虚白胖。气瘿之类。
l         舌为心(根)之苗,舌尖红(心火)。耳为心(根)之窍,耳心疼(心火)。耳为肾(根)之窍,耳心疼(肾水亏)。根、苗、窍之关系(黄庭经言之)
l         脉长在肝为气淤,在肺为气亏。
l         心中有火为少阳火,用芩连泻之。
l         行时脾痛-越术+白芍(和营)、川连(清心热)、佛手调气。
l         密陀僧壳治瘰疠。
l         面如噀血,胃胆之疾应疑,不论有无病,应将血色去下(血脉在上不在下),用阴药。
l         霍香2,治脾胃吐逆最要之药。胃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好,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一惟舌有浊垢面漾漾欲反者最佳。
l         代赭石-赭石入手少阴、足厥阴经,怯则气浮,重以镇之。以镇虚逆,故仲景治伤寒、吐下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l         白带多,宫颈糜烂,胃胰不好。
l         脉弦迟,右长,无根(气血亏),要查腹中有无包块。

南华桑椹 发表于 2009/9/29 17:14:24

回复 #7 南华桑椹 的帖子

丹医心悟(六
l         麻黄可用芝麻杆代之,发表亦可。
l         天食人以阳气:羌活、藁本、麻黄、荆芥、防风、蔓荆子、天麻。气补阳气。地食人以五味:质不足者补之以味,味补阴,四物之类。
l         周潜川方中多用风药。(如东垣升阳益胃,不复其阳气,胃就不好。)
l         中西方传统医学中本来是一样的,但从巴斯德之后,偏于认识病毒、细菌。
l         葛根芩连汤,桂枝黄连汤均可治痢。须……一病必有两证(一曰阳,一曰阴)
l         白通汤,若无葱白可用通气药代之,不必守死方。
l         望诊至为重要。
l         养身不如养心,养心不如养神。
l         附子、干姜纯阴证可用。
l         慢性咽炎治疗模式:(1)麻、杏、元参、麦冬、桔梗、桂枝、苏子、莱菔子(消导下气)、陈皮、法夏、小承气(厚朴10、枳壳3、酒军3)、蝉蜕、僵蚕(散风化脓)、生石膏、荆防银翘;(2)加味六分散(麻、细、附、军、干姜、草)-八珍、苡泽车、元明;(3)另有它病,有从脉法治,从症而治或脉症同治之法。慎需仔细!
l         望诊-望面色,五官,神气。望舌象。如患者张瑞祥,面乌黄,唇黑,切其腹知为胰微结,心下胀(肝小叶处合胆囊),太渊弦,少阳,微洪动。知少阳为主病,而内热稍甚。(少阳、阳明合证)。方:柴10、桂3、党20、木香5、防风5、黄芪10、焦三仙20、草10、姜二、石30、军5(金匮用黄汗、用生芪、桂枝治之-治脾证)
l         气亏提不住,月经期多于4-5天而长。
l         先刺历兑理气下行,先刺合谷气在胃而不出。“经”穴(动脉跳动处)所动为经,一般不刺,或避开动脉。井穴气刚出行浅刺,合穴气往里去了,深刺。
l         论人之根性:圣、贤、才、智、平、庸、愚、劣
l         十二原穴在中医诊断上很有作用。
l         三三饮(当归、生芪、银花),治气血亏。
l         芩连-桂枝-熟地、元参(配伍)
l         天花粉(栝蒌根)清热排脓。
l         陈皮(燥湿)、法夏(祛痰)加黄芩调胰、胃。加苍术治寒痰。(阴阳相应,寒热互用)
l         脉弦-柴胡。洪滑(眩晕)-芩连。迟-桂枝。底脉弱(发汗)-生姜。呕呃-法夏。面阴黄-茵陈、竹茹、桂枝。
l         蝉蜕-降压;胃阴不足-舌裂;石决明-敛肝;龙骨-敛脾;牡蛎-敛肾。
l         丝瓜藤近根之汁-主中耳炎。尿碱主治发颐。黑目仁有白点者肾水枯。
l         抽筋:归脾汤加石膏(去湿热)
l         白豆蔻作用平散,肉豆蔻作用温中。
l         肺鼠疫:咳、高热、流鼻血,在2-3天,用麻杏石甘。腺鼠疫:淋巴腺肿,伴高热。先用麻杏石甘退热,后用:越术+丝瓜络、橘络。
l         舌尖红属心,根丝是胃火(焦三仙)
l         参附龙牡,补气收敛,其效优于止血之药。
l         小儿12岁尿床,去湿清热可。
l         脉中间大,两头(寸、尺)小,关脉结是气结(肝或脾之气脉不通)
l         胰不好则口淡尝不出味道。口苦胆汁不出故。
l         眼红,心门狭窄之故,忌用酸物。眼红久转为火,身上起斑,为阳毒。(不宜食水果)
l         吃大活络丹,久而上火,大便不易出。
l         欲某不能某(欲吐而不吐,欲呕而不呕……)心力不足之故。
l         发烧不宜食肉,内而化湿热病。
l         夏天穿棉畏冷,周潜川先生用三仁汤、木通、滑石、生草。后用六分散+童便服之愈。(典型湿热为病)
l         湿热病为证最为复杂,证见多端。但又不外脾湿胃热,只是热与湿之比量不同而已。内热重者反畏冷,此为医者记!
l         患者月经时间长,用提升法;月经过多,或每月二次,应泄阳明之热(肠);月经刚完用八珍。
l         舌诊无苔是虚证,表现为内火重。败火同时把温化药加上(如桂枝)。人参、党参作用是养胃气。
l         越术加桂5同时用芩连,反佐桂之过热。
l         脚跟痛是心脑血管病之先兆。
l         生石膏用不伤胃,其性微寒,不必煅用。不是大寒品。
l         记住病是气亏是湿重而引起。脾气虚,颈生疣赘,消化不良。
l         舌尖中部是“心”,根是脾胃三焦。
l         参附龙牡治咳血,止便血比止血药都有用,也可用当归黄土汤。龙牡收敛血压、降压。人参收敛口愈合。附子补之人亏虚,强心。(人不太亏,用柴、桂、合龙牡也可以)
l         珍珠母-肝火,龙骨-脾火,牡蛎-肾火。
l         小儿夜尿,并非认为肾亏,一般败火即可除之。
l         寸脉紧,身上有痞块。脉弦洪紧(厥阴脉),老年人常见。老年人口渴,舌干裂,宜温化使水液生。
l         腹中有水微肿是厥阴证。
l         帅角痛,少阳有热,用黄芩、菊花、全蝎。

南华桑椹 发表于 2009/9/29 17:15:37

回复 #8 南华桑椹 的帖子

丹医心悟(七
l         珍珠母类龙牡,但收敛力弱,配丹参、沙参。
l         耳痒是少阳有热,耳背是风。小青龙加石膏。
l         尖下巴女人-胃不好,不可单一健脾。
l         尿崩,膀胱萎缩故。
l         增液承气汤治高血压。
l         香附子-温小腹(微温,偏凉,辛温可代麝香)
l         山里人固执,依海之人滑头,但公允。
l         胰不好喜糖、糯米。肝不好喜食大枣。
l         光健脾不行(人参健脾,白术),只图口气,有失消导亦阻。静能令血归元,做好肠子之功夫,肠胃好才能供养头脑(小练形,内练形),小练形用之胰、膀胱均可。尿多膀胱痿,用温化药使之大(因寒之收引)。
l         血压高可用元明粉。加姜附温阳。
l         绞痛于心是肝气结。
l         重要生虫补肾,生霉不可用。
l         当归炭治月经不来。当归先煮一阵有活血之用,长时间煮当归,挥发油完了,形成于碱,有破血作用。
l         鼻孔:左名兰台,右称庭尉。
l         小腹痛。吴萸子、猪膀胱加滑石敷于脐,使尿下。
l         舌中心洪,气亏兼热,四君子、石膏、荷梗清热代麻黄。
l         柴胡无芩、栝蒌不消炎、清热;柴无芍药不宽胸。薄荷治少阴头痛。柴无桂不消痞(寒凝或阳亏)。柴胡加法夏才降胃气。
l         太中血痛-肝病。用川芎升肝气(血枯宜用)。头角痛用川芎,血压高者不用。弦洪动:阳明。
l         月经过去或将完,柴胡可多用点10g。
l         川芎煮水可堕胎。
l         血小板减少(脉弦微洪动、上逆):(1)柴桂瓜+归芍(少用阴药,如地黄);(2)升麻、阿胶(炭)、女贞子。单用阿胶之类不效。平时用黑木耳加糖冲服治血小板减少。
l         肝有病的面红,于肾火红不同。前者黑红,阴红。后者亮红,阳红。
l         法罗海,黄酒、水酒各半煮-治胃痛。
l         秋天霜降后应下气,补药(芪)参之类少用,否则肛气不利。
l         秋宜下药多用,温燥药少用,但因人而异。
l         血气枯故身痒,补气补血。
l         夏天腿肌肉痛(多用燥湿品),黄芪、桂枝。秋冬用独活、桑寄生。亦因人异。
l         去湿热最好用越脾加术,(佐土汤)亦可用。二妙(苍、柏)散加白虎汤。
l         元20、麦10、桔10、术5、苓10、葛5、桑叶5、泽5、车10、陈3、草10。利温湿,滋阴,解痉。
l         香附子20-30、黄芩10-黄鹤丹。妇科常用调三焦。香附子20-30、川连3-5,调肠胃。
l         桑叶熄肝火名目。
l         性病用清热除湿法:越术+芩连、苍术、柏、石苇、海金沙、桂、滑石。
l         脐上三寸为胰,先查部位,再查经络上之反应。
l         香榧子10、使君子10、川棟皮3、川连2、酒军3、葱白2寸、贯仲5、焦槟榔5、生草5、乌梅3、冬瓜子10。此驱虫药也。
l         喜笑是心气虚。
l         心力不足(傻头傻脑):当归、丹参、菖蒲、远志、乳香、没药、肉桂、附子,或六分散之类也。强心去火。成方用归脾汤,天王补心丹。脾火之人贪、自私。
l         肺气肿多由肾亏。涌泉通照海,拨照海之筋通至涌泉。舌绛为热,舌暗血行不好。三三饮可扶正。
l         枳椇子,强心解酒,泡酒好喝。与金樱子、大枣、党参、人参、枸杞、臾肉,共泡酒好喝,十分甜。青梅、竹叶、菟丝子藤可配绿色酒。若加地黄则为黑酒。
l         朱雀丸:肉桂1、川连5、紫石英10、生草10。(紫石英为主药)使坎离相交,治心痛、痛病。起命门火,治十年绝孕,小腹寒,宫冷不孕。(使人绝孕,亦可服冷宫之药)
l         生姜配石膏调肠胃,生姜配桂枝发表。
l         饮食过多易致阴亏,心力不足。
l         医者小术者也,但可以以小见大,小小积功德。
l         老子思想小国寡民,绝圣弃智。
l         《内经》-《黄庭经》-佛学修持。
l         《黄庭经》真正脏象关系,五脏各有其神,病者可见。
l         麦冬凉滋肺阴,天冬补肺。
l         头顶烧用龙牡,下气养阴。
l         心有间歇用参附龙牡强心。
l         马钱子制法:49天(冬)以尿浸之,二天一换;去壳(壳伤人)炒至焦黄,研细末。
l         信石(砒霜)以牛黄之寒防其过热。信石、硫磺起命门火。
l         跳骨丹吃过多,用肉桂补气虚,过兴奋是内虚。
l         多用麻细附,夜间小便会少。夜尿多者,用山药。喜食甘,胰病,其脉长,肝气亏,肝苦急,(甘以缓之)。
l         麻细附中加桂,可利小便。因桂可上,可下,可散。其下可直通肾系。
l         沙参-如恐人参太热可以代之。如白血病者发热(胃阴亏、肺阴亏),小柴胡汤中加沙参代人参。
l         蟅虫3-10,破血逐淤,续筋接骨。急腰扭伤,研末吞服甚效。
l         厚朴:当烟吸可促进肠之蠕动。
l         霍香: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l         麻腰丹(周先生方):生附子、生半夏、檀香。
l         桂枝(使血管充血,属补类药)、生石膏(武当山传的方子)。此方使阳气聚于腹,并不致过热。通肾利小便。
l         舌上长物,多正气不足,宜补(三三饮之属)。舌疮、舌痈之类皆然,扶正祛邪。
l         大便稀溏忌用栝蒌(因已用小承气),可用桂枝。
l         道-重人贵生;释-普度众生;儒-天地之大德曰生。
l         点按合谷治胸闷憋气。
l         杨晓霞案:蛇头疔(瘭疽),南人谓之著毒,方:生芪60、当归10、赤白芍各10、洋参5、丹皮10、石斛10、山药10、生苡仁20、银翘10、银花10、公英10、白芷10 (止汗)、浮小麦10、肉桂2 (畏寒),健脾(术、苓、党参、丹参)、除秽(霍香、花粉),三七(活血),加强微循环。
l         大五行-形、声、色、气(臊、焦、腥、香、腐)、味。内合万物,外应天地。
l         满月受孕最易。女子月经不好是胃不好,包括少阳胰胆之病。
l         青龙、白虎战于玄黄(脾):捧得白虎归家养,捉个青龙踞土洼(大腿内侧两筋)
l         调胃承气(硝、军、草),只败火不泻。小承气,下肺气。
l         国之将亡,必出妖孽。礼失求诸野-陈修园。
l         当归炭-破血(用于月经不来),含当归碱。当归少煮止血,久煮破血。
l         瘈疭-俗名鸡爪风。

南华桑椹 发表于 2009/9/29 17:16:22

回复 #9 南华桑椹 的帖子

丹医心悟(八
l         肿瘤发热,外有热而内可有寒。白通汤之类可矣(附子、干姜、葱白、甘草),其总原则扶正(姜桂附)
l         两感于寒(太阳、少阴)无阳证-附子、肉桂、干姜。
l         精神病“鬼爪子”,冬裸体。此内有热,四逆散(柴、枳、芍、草)加味。
l         艾滋病:久咳,久痒,腰部湿疹,皮下瘤,免疫力低,白血球高。秦艽、鳖甲,治久咳(鳖甲30、地骨皮30、柴胡30、秦艽15、当归15、知母15、青蒿5叶、乌梅5个)
l         两感于寒者,古人研之。张元素九味羌活散。陶洁安(节庵)再造散(参3、芪3、桂3、羌24、防24、芎24、附1.5、细辛1.5、草3、煨姜三片、枣2枚)
l         厥阴、少阳合证(感于寒)-柴胡辈(随虚实加减)
l         太阴、阳明(两感于寒):实热,防风通圣;虚寒,五积散(寒、食、气、血、痰积),方: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当归、肉桂或桂枝、白芍、半夏、陈皮、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焦三仙、人参、白术。
l         表证解:无畏寒之谓也。
l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之根,此少阳祖气也。
l         宗气-虚里脉(脾肺之交会也)。脾之大络,络之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者,宗气泄也。宜大用补药。(1)黄芪、党参、当归几两;(2)参附龙牡。
l         半边身疼,刺之大包(脾之大络)。刺长强(督络)主子宫疼。产后气包刺长强则愈。法:进针于子午,行针卯酉。
l         周潜川药中常加发散药(兴阳之义)。用升阳益胃距离:参、术、芪、连、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活、独活(三味发散)、柴胡、白芍、姜枣。其作用:(1)引经,可使诸药入经。防、升麻;(2)振奋阳气,有一两味就可以。
l         独活引入少阳;羌活引入太阳;葛根引入阳明;柴胡引入少阳;足少阴-细辛-可直往督冲。
l         麻、桂:中国西南治疾不离之。
l         李时珍:脉沉而弱需温补。
l         由升阳益胃-玉屏风散(芪6、术2、防风2),主风证:气亏外感,破伤风。
l         当归补血汤(冬垣)方义:(当归6、黄芪30)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
l         经曰:辛甘发散为阳,辛味与甘味相合。酸味与苦味同用,酸苦涌泄为阴。
l         甘寒:生地、麦冬、元参;苦寒:芩连之流;辛寒:石膏。
l         脾胃关系:(1)脾有虚阳而胃气不足,(脾包括胰)即为饕餮症,妇女蛋形面(火型)多此病;(2)胃好,脾亏,能饮食,但不知饥,每日三餐并不因饥饿而食。(严重者老年痴呆症)。(3)脾胃均伤。方药:四君子(健脾)+芩连二陈(治胃)+石膏。兴脾阳:草、姜、桂、附(益火生土之法)。老年人长年拉稀-附子理中丸(草、术、黑姜、川附片)
l         脾肿,脾胰有包块之类。用桂枝汤加大黄,或温脾汤(参、附、干姜、草、归、硝、军)
l         胰,化食丹,“少阳枢纽之官”。不足:法夏、陈皮、玄胡、全虫、(姜、桂、附)。过亢:芩、连、龙牡。化食丹不足,不思饮食;化食丹亢进,不知饥饱。
l         理脾:清理脾脏之湿气垃圾。理脾:三仁汤(杏仁、苡仁、白蔻仁、半夏、厚朴、通草、滑石、竹叶);二妙散(苍术、黄柏)、越术汤(麻、石、姜、枣、草、白术)
l         生苡仁、荆防银翘、可自然理脾解毒。
l         血病由脾治。
l         胰脾有结气,唇乌黑、舌白、脚肿、腹水。
l         黑疸病,面由小面积黑,转为大面积黑,均是脾病。
l         知母抑制肾上腺,节欲。
l         刺风池、风府,通四肢-主手脚麻木,半身不遂。
l         酒疾-小臂以下麻木,小腿以下麻木。越术加人参、桂枝等补药治之。
l         金钩梨(西南曰:拐椒),当水果吃可戒酒。
l         桂枝汤调和营卫,胃寒畏寒凉者益。(面色不好)可加黄芩、石膏、焦栀子5、银花10(桂枝汤+黄芩10-阴旦汤)。桂枝汤有温脾之功,不必用肉桂、附、姜,以之代也。
l         治胃肠证:柴桂瓜可与败酱附子苡仁合用,再过渡到附子败酱苡仁汤,大黄丹皮汤。
l         肾炎晚期:桂枝+银翘之类可利尿。
l         大黄3加入桂枝汤中不可以下药认之,其作用在于清理脾脏。(如:治血液病)
l         阳气亏-烦,阴气亏-躁。故曰:阳烦阴躁。
l         癃闭-以水壶倒水于盆中,可感摄引尿。
l         头昏:蝉蜕3、菊花2、薄荷2
l         补肺:四君子+天冬、麦冬、五味子、百合、贝母、玉竹参
l         调气:肝气(香附、桃仁),脾、胃、胰(玄胡、全虫、甘松)
l         冲壬脉:枸杞、女贞子、菟丝子、巴戟天、山臾肉、覆盆子、淫羊藿,+细辛、怀牛膝、杜仲。可治不孕症(输卵管不通,以诸子降之)。可简化为:(1)女子:八珍+沉香3 (长期低热);(2)男子:附子、干姜、生草+沉香(体壮:附子+沉香);(3)共用:菟丝子藤根处,加玉米内皮。五子衍宗: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
丹医心悟(九)(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丹医心悟》连载,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