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的精思巧治 转贴
2.辨证精当,补泻得当根据先秦以来的传统哲学和医学理论,养生愈疾之总原则就在于恢复和保持人体各方面的动态平衡。故医家常用补、泻二法。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内经》指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治疗小儿疾患,亦是如此。但如何补泻,则不可轻率。钱乙在此方面给予后人的启发是:施行补泻灵活多变,有的只补不泻,有的先泻后补,有的先补后泻,均“取效如神”。其关键在于辨清证情,对证施治。
例如:一皇族小儿,病吐泻不止,水谷不化。众医用补药,以姜汁调服之。时值六月,服后愈加喘吐不定。钱曰:“当用凉药治之。所以然者,谓热伤在内也。”众医皆言:“吐泻多而米谷不化,当补脾,何以用凉药?”病家信众医,又行温药,以致上焦亦热,喘而引饮,病情危殆。众医不能治,复召钱治之,下之清热而愈。另一皇族小儿亦病吐泻。是时七月,其证全不食而昏睡,觉而闷乱,哽气,干哕,大便或有或无,不渴。众医作惊治之,疑睡故也。钱曰:“先补脾,后退热。”并指出:“凡吐泻,五月内,九分下而一分补;八月内,十分补而无一分下。此者是脾虚泻,医妄治之,至于虚损,下之则死。当即补脾。”经钱治之而愈。上两例均为吐泻,但治法截然不同。前例下而不补,后例补而不下,殊途同归。如按众医妄补妄下,必致患儿于死地。
再如:一张氏小儿九岁,病肺热。他医以犀、珠、生牛黄等凉药治之,一月不愈。其证嗽喘,闷乱,饮水不止,全不能食。钱氏用使君子圆、益黄散等温药治之。病家不解,何以有热而行温药?钱曰:“服凉药久则寒不能食。小儿虚不能食,当补脾,候饮食如故,即泻肺经,病必愈矣。”如法治之遂愈。另一段氏小儿,四岁,病嗽,身热,吐痰,数日而咯血。前医以桔梗汤及防己圆清热,不愈。涎上攻,吐、喘不止。请钱氏,下褊银圆一大服,复以补肺汤、补肺散治之。或曰:“段氏子咯血肺虚,何以下之?”钱曰:“肺虽咯血,有热故也,久则肺痿。今涎上潮而吐,当下其涎,若不吐涎,则不甚便。盖吐涎能虚,又生凉也。痰实上攻,亦能发搐。故以法只宜下痰,而后补脾肺,必涎止而吐愈,为顺治也。若先补其肺,为逆耳!”张、段二氏小儿同病肺热,由于证情不同,治张氏患儿则先补后下,治段氏患儿则先下后补。正如钱氏所言:“此所谓识病之轻重先后为治也。”由此治验,可见钱乙在辨证论治过程中,是如何善于变通了。
3.因地制宜,以意施治
钱乙之学产生于齐鲁(山东),盛行于中原(河南),大体上适应于中国北方防治小儿疾患的需要。南宋建立后,钱氏后学将其思想学术带至江南。因地域之异,即产生一个如何因地制宜的问题。按照钱氏之学的内在逻辑,也必然注重审察天时、人事等与疾病有关的因素。如前引钱氏论述治疗小儿吐泻的补下问题,就必须考虑发病的月份,五月吐泻与八月吐泻的治法不同。佚名之作《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的著者深谙其师的这一思想,并加以发挥。此书指出:
“吐泻所论冷热月时,此钱乙以中原之地言也。今较之江浙,则气候不同。今江浙之地,二三月尚寒,四五月温暖,六月入伏之后才热,七月热盛,八月热尚未退。虽冬月晴多便暖,虽夏月阴多便寒,不可概以中原冷热时候,便为定论。《经》所谓东西南北之异地,温凉寒热之异宜,况每岁寒热,自随时令早晚,难以拘定月日也。候之者乘其至也,谓至其热则从热治,至其温则从温治,至其寒则从寒治,至其凉则从凉治,此乃随四时之气,各适其宜。”
此段论述表明,作者深悟钱氏化裁前人之方的思想。只有结合江浙地区的自然气候变化情况,才能将钱乙的有效治验和一般理论运用于临证实践。如果不论地域、气候之异,照搬钱氏之具体结论和方药,势必贻害患者。自古医家有言:医者意也。医家防病除疾必须善于思维。在考察患者证情之后,还要结合地域、天时、人事等各种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诊断和实施有效治则、治法。细观钱氏之医案,他之所以能够治愈他医所不能治或治坏之病,原因固然很多,其善于思维则是重要方面。《论方》作者所谓“以意施治”,当指此。
钱氏及其后学不可能知道何谓唯物论和辩证法,但在其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中,却自发地倾向于这种哲学思想。虽有缺陷,也是瑕不掩玉的。(薛霁晖 薛公忱)
小儿夜啼四方
小儿夜啼四方小儿夜啼多因消化不良、惊吓、中耳炎或佝偻病早期等原因所致。祖国医学认为,夜啼多见于心热或脾寒,也可因伤食、伤乳、惊吓等原因所致。
1 .泻心导赤饼治小儿夜啼
[方剂] 木通2.5克,生地4.5克,黄连、甘草、灯心各1.5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加白蜜滚水调和成饼。敷贴两手心劳宫穴上。
[功效] 清心泻火。
[验证] 屡用效佳。
[备注] 引自1979年《上海中医药杂志》(2)。
2.敷脐方止啼
[方剂] 牵牛子7粒。
[制用法]上药研末,用温水调成糊状,备用。于临睡前敷于肚脐上,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功效] 逐水泻火。
[验证] 经治20例,一般多在当夜就能止啼哭。
[备注] 引自1983年《中医杂志)( 4)。
3.酸枣仁止夜啼
[方剂] 酸枣仁、川黄连、乌梅、焦山植各9克,麦冬3克,生大黄6克(后下)。
[加减] 若烦热者,加淡竹叶、柴胡5克;若腹胀、腹痛者,加元胡、莱菔子、使君子各6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3次口服,每日l剂。3剂为l个疗程。
4.蝉衣等治小儿夜啼
[方剂] 钩藤、薄荷、炒酸枣仁各4克,蝉衣2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若3剂不愈者,视为无效。 我有个建议:想麻烦bygzqf老师能不能整理一下:哪些症状的感冒用哪些中成药?病状从轻到重中成药用量是多少?
多有冒犯,请多包涵。
谢谢
回复 #1585 布易 的帖子
参考这个2010年是小柴胡汤年 (原创)
2010年1月20日 大寒之日交接进入庚寅年,据五运六气推演,庚寅年全年的气候情况:从五运分析,除四运外,其余各运都主正常气候;从六气分析,均主正常气候。从中运和司天、在泉分析,中运由阳金而转为平气;寅年少阳相火司天,上半年火气主事;下半年厥阴风木在泉,风气主事。运气结合,则可知火气和风气为全年气象的主要特征,故在这种气象条件下 ,无论是新发疾病,还是原有疾病的病症表现,大多都应是带有 风和火的特征的, 或是受风和火的影响的;所以,其总的治疗主导思想当注重清热泻火和祛风熄风,总的治疗原则应“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选择方剂全年特别是上半年以小柴胡汤为首选方剂,其次逍遥散、四逆散也不失为有效方剂, 下半年乌梅丸也会有比较多的用场的。
除采用上述方剂外,各气间的感冒可对症选择如下药物:
1。初气(1月20日-----3月20日):此气属正常气候,春阳上升,气候温暖,风雨适度。此间的伤风感冒,一般可用 小柴胡颗粒+防风通圣丸 , 在过热或过凉的地区 ,可用荆防败毒散、麻黄汤、桂枝汤等。
2。二气(3月21日-----5月20日):此气属正常气候,由温转热,风调雨顺,雨水较多。人们易于感受温热病邪和湿邪, 宜用三黄片之类清心泻火,或用藿香正气之剂芳香化湿、调理脾胃。
3。三气(5月21日-----7月22日):此气属正常气候,天气炎热而不亢,风雨适度。人们易于感受暑热之邪,发生署病,宜用白虎汤、人参白虎汤之类,或多食西瓜。
4。四气(7月23日-----9月22日):此气属正常气候,天气由热转凉,风雨适度,燥湿相济。人们易于内蕴湿邪,或感受早秋温燥之邪,宜用藿香正气之剂+防风通圣之剂、黄芩片等,宜多服薏米等物。
5。五气(9月23日----11月21日):此气属正常气候,风雨适度,凉爽宜人。人们易被秋凉肃杀之气所伤,宜用麦门冬汤之剂等,宜多食梨、甘蔗、百合等物。
6。终气(11月22日----1月20日):此气属正常气候,气候寒冷,雨雪适度,或雨雪偏多。人们感受寒冷之气,易于感冒、伤寒、咳嗽、中风等。宜用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四逆汤等,宜常服生姜红糖水。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随地区不同可有差异,一定不可拘泥,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总的说来,2010年是风火主事,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易于出现“中风”危象,其次宜发心理情志(精神)疾病、皮肤病(疮疡。斑疹等)、易于发热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大部分情况在出现小柴胡汤证时,若能及时应用小柴胡汤之剂 等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所以我说,2010年是小柴胡汤年。起码在2010年度里,小柴胡汤之类的应用频度是相当多的。
这就是中医的治天、治地、治时间,而不是单纯治人。
以上井蛙之见, 欢迎拍砖。
回复 #1553 bygzpf 的帖子
是的,先生说的好!!以后我身边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有福了!~~一来,就看到先生发的这么多好东西,真是感激呀!~好好做笔记!~ 正好近日也被宝宝咬得起了硬疙瘩!宝宝晚上吃奶吃的多,乳腺肿块居然就这么不见了,也不痛了!~其实周末回娘家有事情耽搁了,见太晚就没有再敷乳房的......多好的方法啊!就敷了一次,而且还没有达到标准的!主要是掌握了挤奶,没有一点痛苦的挤!
有缘与先生结识,荣幸有福之人啊!~~
祝愿先生,祝愿坛子里的所有有福之人!~
[ 本帖最后由 笨笨鱼 于 2010/3/1 09:48 编辑 ]
帮外甥问病。谢谢。
这是外甥带的先生给的药袋方:可用中药 打碎过罗成粉 装布袋内 戴于脐部一月换一次(具体方法前面介绍过)建议方: 桂枝20克 白芍20克 甘草20克 麻黄20克 杏仁10克 藿香10克 荆芥10克 防风10克
细辛10克 干姜 10克五味子15克 山楂 15克大黄10克 川朴10克 枳实20克黄芩15克
柴胡15克 半夏10克
上药打碎过罗成粉 一般每次20--30克
外甥从上周四他奶奶回来吃了些糯米做的点心 嘴巴就开始臭味了 她妈吃桂圆的时候他也吃了几颗然后现在是眼睛有眼屎白色的豆豆渣一样的 很多的. 晚上半夜回哭闹几次本来是清鼻涕 现在鼻涕稠了 老是鼻塞 不透气现在是继续带药带子吗 ?或者先生另开药方?谢谢 这是原来问先生的原因
先生,新年好,给您拜个晚年吧,过了七天长假,姐在老家的药店不给打药,加之不是什么急病又过年的,所以没有想再打扰先生。现在回到城里了,我姐说在老家几天,可能休息好吧,没有怎么咳嗽,但一吹到冷风还是会咳嗽,加之前两天请朋友吃海鲜,又咳起来了。不知原先生给我姐开的以下中成药能否继续吃?
回复 #1296 秋橙子 的帖子
先生开的方子如下:
1、问先生时,开的药方是:
另:你姐是69年初春生的,服加味逍遥丸1--2袋 黄芩片10片 日3次
下午3---5时服三黄片8--12片晚饭后服四消丸1--2袋就行
(因过年不方便,没吃成。现在吃的是以下方子2的药)
2、原帖由 bygzpf 于 2010/2/22 13:10 发表
服加味逍遥丸1--2袋 黄芩片10片 日3次(不咳嗽后停该服小柴胡3袋日2---3次)
下午3---5时服三黄片8--12片晚饭后服四消丸1--2袋就行
现在反应情况:
吃药后,反应拉大便次数增加,尤其是晚上吃四消丸,早上五-六点之间就开始拉,早8点也拉,中中午也拉,颜色是土黄,先溏湿后成稀状,吃药三天了,虽然没有因拉得无力,但脚板有很大的凉意,咳嗽还是有,不知是否还续继吃?
回复 #1589 wdliang3 的帖子
药袋可继续戴再用黄芩片打碎敷敷脐 一日一次回复 #1591 秋橙子 的帖子
黄芩片加量 其他照服 大便排干净慢慢会过来的回复 #1570 bygzpf 的帖子
加味逍遥丸1袋+小柴胡颗粒2--3袋日三次晚上四消丸2袋
早饭时加服香砂六君子丸9克(或50粒)
先生说的是这几味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