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qing 发表于 2010/8/7 17:52:56

谢谢先生期待后二十一章解

yueqing 发表于 2010/8/8 22:35:31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

      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汇流、使小国自愿归附,外交的原则是谦卑柔弱。雌柔常以宁静而胜雄强,这是因为他宁静地处于柔下的位置。所以,大国对小国谦让和柔,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卑礼让,就可以取得大国的信任。所以,或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小国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卑而取信于大国。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双方各自得到所想要的,大国还是应该注意谦下。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

      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自然大道,万物均受到它的统驭。为善之人视之为宝贝,不善之人也受到它的保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也可以见重于人。人会做出不善之事,但大道对他又怎会忍心抛弃?所以,对于观看天子登基或三公履新之人,虽然朝堂有先进拱壁、后随驷马的盛大仪式,还不如坐在家中听人传授自然无为的知识。从古以来,人们之所以把“道”看得如此珍贵,不正是因为,求它指引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也可以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样,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圖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行为顺应天地规律,做事不搅扰、不干涉、符合自然法则,胸中恬淡虚无。将大事化小、将多虑化少,并能以德报怨。解决任何难事,都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图谋天下大事,必从细微之处发端。所以有道之人始终不认为自己在干大事,因而能够成就大事。轻易答应者多不能守信,把事情看得轻而易举,必然遭遇重重困难。所以有道之人总是喜欢把事情看得困难些,因而最终没有困难。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事情稳定时易于把握。事情正在酝酿、尚未表现出来,适于用谋。物品脆弱时易于打碎,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处理事情,要赶在事情发生之前;消灭叛乱,要赶在叛乱举事之前。合抱的大树,生于细小的种子,九层的高台,筑于每一埝泥土。千里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有所作为,不按规律,必然招致失败;执着定见,不顾客观,定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按自然规律,行无为之事,不会招来失败;无所执着,也不会遇到损失。人们做事情,总是容易功败垂成,所以必须慎始慎终,才不会失败。因此,有道之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珍稀的货物,学习一般人不去学的知识,补救众人经常犯的过错。以此来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运行,而不加干涉。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古时候,善于以道进行治理的人,不是使老百姓伪诈奸滑,而是使老百姓敦厚朴实。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国家政策提倡奸诈。国中狡猾伪劣之徒之所以高第驷马,是因为他们坏水多多,又必然为民效尤。所以提倡奸诈,实际是为国家养了一批盗贼;不提倡奸诈,狡猾伪劣之徒不能立足,这即是国家的福气。以上这两种治国方略是对立的,经常明白方略的对立形成,这即是达到彻悟的境界。这一学问深邃久远,与我们平时所见相反,以此彻悟,可以行顺乎自然。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溪流归聚之地,是因为它处于下游的位置,所以为百川所汇往。因此有道之人明白,要想成为万民之君,就必须将个人意志放在国家意志之下。要想当国之领导,就要将自身利益放在群众利益之后。所以有道之人,位居百姓之上,而百姓不感到沉重;名显百姓之前,而百姓不感到妨害。天下人都喜欢他并乐于拥戴他。因为他不与人民争,所以天下人没法与他争。


一是在整体中历观五行的盛衰,如中土不枢,会火浮水沉。如小便癃闭,有木郁不开与金郁不开。例如气鼓水胀,气生于肝脾,坎中之阳,是气之根,肝脾不升,阴分之气堙郁而下陷,故脐以下肿。水降于肺胃,离中之阴,是水之根,肺胃不降,阳分之水淫溢而上逆,故脐以上肿。所有这些,仅仅守住书本上的五行概念是不行的。

lijun95 发表于 2011/4/12 15:24:53

老师没有发全啊

blandula 发表于 2011/4/12 16:53:51

有几个问题 我比较困惑楼主能不能指教一下先谢谢了

道家 讲 世界的本源是气元气 真气 然后又有元精 元气 元神 然后精气神又分先天后天

在中医里也讲精气神也讲 真气 元气 此外还讲 营气 卫气

我想问问
1 中医的 真气 元气和道家的 真气 元气 有区别吗
2 中医所谓的 精气神 可否按照 先天后天的分别进行划分吗?
3 营气 卫气 属于后天吗中医所指的先天的精气神是怎么理解的和道家的有什么不同还是相同

乾健坤载 发表于 2011/9/25 18:28:41

任老师,能发全吗?

刘长清2020 发表于 2022/4/27 13:15:35


收藏。感谢先生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