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的详细说明
作者:吴家优二十四节气的圆运动也就是宇宙一年的圆运动。宇宙一年的圆运动的本质就是太阳直射到地面的热的圆运动。简单的圆运动概括如下:
今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过秋时金气的收敛作用,由地面之上而逐渐降入地面之下。再经过冬时下沉而藏于地下之水中。与水相化合,便使水气温暖,往上升,于次年交春之时,升泄出土,于交夏之时,又与次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的天空。再经秋时,偕地面新到之热,降入地下,继而沉入地下之水中。如此年年反复而成宇宙一年的圆运动。
具体的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如下:
立秋处暑二节,为宇宙一年的圆运动的起点。立秋在8月7、8或9日,处暑在8月22、23或24日。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为降之起点。降者,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之意也。此时大气压力初降,降至处暑之节,此压力增大,遂可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的热压入土内。
立秋之时正当中伏。夏有“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一般情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一般情况,夏至第五个庚日到第六个庚日为末伏,说明见下图)。每个庚日相隔10天。初伏、末伏均为一个庚日,为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则为10天,如果有5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所以,有些年份整个伏天为30天,有些年份为40天。
伏者,乃降伏之意,为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土内之意也。
处暑,乃处理暑时阳热之意。暑时阳热于处暑之节被如何处理呢?那就是被大气下降之压力(亦金之降气)逐渐压入土内也。末伏在处暑前后,处暑一过,地面便觉清凉,这是暑气降入土内已多的缘故。
到了白露秋分二节,地面早晚便开始有露气,这是热降液生之故,此液即露气也。白露在9月7、8或9日,秋分在9月22、23或24日。秋分之前,地面上的热比地面下的热多。由于秋气下降,暑气入地,到地面上有了“露”时,地面上的热则与地面下的热,多少一样,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节。寒露在10月8或9日,霜降在10月23或24日。过了秋分,由于秋气的继续下降,地面下的热便开始多于地面上,故地面上开始寒冷起来。白露时的露,但觉得凉,此时的露,便觉得寒,故称寒露。再过半个月(一个节气持续的时间约为半个月),降入地下之热则更多,大气收敛之力则更大,寒气增加,露便成霜,故称霜降。
立冬小雪二节。立冬在11月7或8日,小雪在11月22或23日。立冬时冬季的开始,为沉之起点。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水中也。此时降入土下的阳热开始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凉而寒,地面下由温而热。寒则收敛力大,使雨成雪,由于此时的雪还小,故称小雪。
大雪冬至二节。大雪在12月6、7或8日,冬至在12月22或23日。冬时,阳热下沉得愈深,地面上的雪则愈大。见地面上的雪大,则知地下的阳热沉得愈深也。冬至者,为立秋降入土下的阳热多至极也,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也。
小寒大寒二节。小寒在1月5、6或7日,大寒在1月20或21日。阳热之性,原本是动的,是直上的(动则直上)。冬至之时,阳热降极而升。此升降便是带有直上直下之性的,不能生育成物。惟在冬至之后,继以小寒,再往大寒,才能使沉入地下水中的阳热藏于水中,而不在冬至之后,由于阳热降极而直升。寒能封藏,阳热经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沉于地下水中的阳热是万物发生生命的根本。冬至后,寒藏的愈多,根本则愈深厚,来年的生长乃足也。
立春雨水二节。立春在2月3、4或5日,雨水在2月18、19或20日。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为升之起点。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立春之后便是春天,天气开始转温。此节,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开始升出地面,火从水出,故其气温和也。阳热秋降,地面气冷,露则成霜;阳热春升,地面气温,雨则成水。故雨水便是立春之后,阳热升出地面使雨成水之意。(此时由于阳热升出地面,阳根动摇,小儿即多虚病)
惊蛰春分二节。惊蛰在3月5、6或7日,春分在3月20或21日。惊蛰是惊动蛰藏的意思。具体是指冬时封藏于土下水中的阳热在交春升出地面的同时,也惊动在冬时随阳热之沉而蛰藏(蛰藏也就是冬眠之意)的万物。故惊蛰之后,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也(《内经》之言)。至春分,地面上的阳热与地面下的阳热平分也。春分之前,地面下的阳热多于地面上;春分之后,地面上的阳热则多于地面下。(地面下的阳热少,故春分之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清明在4月4、5或6日,谷雨在4月19、20或21日。清明乃大地清明之意,清明节前,由于阳热初升,地面阳气弥漫,故地面不清明也。经春分之后,阳热升上地面的天空,则地面清明也。谷雨者,是指此时因阳热升出地面已多,雨水充足,好种谷之意。此雨乃种谷之雨。(由于阳热升出地面已多,地下的阳根则减少,所以此时外感发热,食凉药多坏,当服扶阳之药,以助阳根)
立夏小满二节。立夏在5月5、6或7日,小满在5月20、21或22日。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为浮之起点。浮者,升出地面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天空也。立夏以后,地下封藏的阳热升出地面已多,加上今年太阳由南往北,使地面受热增多,地下升出的阳热与今年太阳射到地面的阳热使地面充满阳热,但此时地面的阳热并非最大,只是小满而已,故称小满。(此节,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故谷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令病)
芒种夏至二节。芒种在6月5、6或7日,夏至在6月21或22日。“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所以芒种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之意,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节。夏至者,为立春升出地面之阳热多至极也,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也。夏至之后,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暑,然后降;冬至阳升,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升。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中气足,则生命健旺也。
小暑大暑二节。小暑在7月6、7或8日,大暑在7月22、23或24日。暑者,太阳直射到地面的热也。小暑者,小热也。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热此时最大也。注意,夏至并非一年中地面的阳热最多之时,而是指由地下升出的阳热此时至极也,升极而后降也。一年之中,地面的阳热最多当为大暑之节,此时地面的阳热包括地下升出的阳热与太阳直射到地面的阳热,此二热均至极也。
至此,二十四节气之运动成一圆也。
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所以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人亦应之,此乃天人合一之理。故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此为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之时郁而不能通过之故也。凡病节前起色,以后则愈得快,此为节后通利之故也。
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二十四节气。一天之中,晨温、午热、昏凉、夜寒;一年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天当为一年之小缩影。如此的吻合,是人为划分之巧合,还是自然奥妙之所在?不言而明也。
知行注:图片我不懂转过来,想看图片的同道可以到以下地址:
http://wujiayou.blog.hexun.com/13684617_d.html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9/3/5 20:07 编辑 ]
论述五行之圆运动
作者:吴家优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规律。它们的运动规律呈一圆形,故称为圆运动。怎样个“圆”法呢?此一“圆”以一年为一周期,与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量的运动规律相一致。故有:
夏气属于火,为什么呢?因为一年之中太阳射到地面的热以夏天为最,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火也。热则上浮,故夏时大气热浮而属火气。由于夏时太阳旺于南方,故南方亦属于火,南风生于夏。
秋气属于金,为什么呢?因为到了秋天,天气变凉了,天气为什么变凉呢?因为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之故。为什么地面的热能降入土中呢?因为土中金气的收敛作用。我们都知道土可以生金嘛,而秋时金气凉降收敛之力独大也,故能将地面的热吸降入土中。到了秋天由于地面的热逐渐降入土中,所以地面的热逐渐减少,我们也就感到天气逐渐变凉。造化(亦宇宙)之气,东升西降(如太阳即是东升西降),降气旺于西方,故西方亦属金气,西风生于秋(西风凉爽,秋时最多)。
冬气属于水,为什么呢?因为随着地面的热降入土中,土中的热就逐渐增加,此热乃来年生物生命之根,必须好好储藏以待来年之用。那什么是土中最好的藏热工具呢?土?非也!土中之金?亦非也!乃土中之水也!何谓?沉而能藏者水也。故水是储藏降入土中之热的最好工具(所以有水是生命的根源,肾乃先天之本之说)。到了冬天,地面的热几乎全部降入土下,藏于土下的水中,为来年生物的生命做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工作。所以到了冬天,天气显得特别寒冷,就是地面的热几乎全部降入土下,藏于土下的水中,导致地面的热极少之故。由于冬天,北方寒于南方,北风亦是冬天最多最寒。所以西方亦属水气,北风生于冬。
春气属于木,为什么呢?《内经》有言,春三月,此为发陈。发陈即是生命破土而出,推陈出新之意。说明春季是萌发生命的季节,尤以草木最为明显(野草春风吹又生最能说明)。为什么大自然的生命总是在春季萌发呢?这是因为冬天藏于水中之热,使水气温暖,所藏热量越多,水气越温暖,此温暖之气,在交春之时,升泄出土,则生命亦可随之破土而出。故春时大气温升属于木气。前面也说过了,造化之气,东升西降,升气旺于东方,故东方亦属木气,东风生于春。
长夏属于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长夏属于一年之中时,为夏秋之间,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它的运动是围绕着土来进行的。夏时,热浮于地面,秋时降入土中,冬时沉入土下之水中,春时又升出土上。如此年年循环,遂成一圆运动,土位于其中央,故有中央属土(《内经》之言)。
由上所述可见,五行之圆运动正是由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的“升、浮、降、沉”四种气机运动所构成。
在此我建议大家,如果想学好中医,就必须好好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我在学习它们的时候,发现很多相通的地方,使我在某些方面茅塞顿开。
要学好中医,最起码要搞懂五行配五脏的关系及其道理,阴阳、脏腑、经络三者的关系。 附图 其本质是地球自转及绕太阳公转,中医的五运六气应与整个太阳系有关。
更大层次上说与整个宇宙有关。这是《皇极经世书》研究的范围。
无极化生天地万物,其时间与空间原是无穷无尽,空间的总集称为「宇」;而时间的总集则称为「宙」。
为便于纪元,乃在无穷延伸的时间中,取天地循环终始为一巡,称为「元」,以「元」作为计算时间的最大单位。其下又分有「会」、「运」、「世」、「年」、「月」、「日」、「时」、「分」、「秒」等单位。
其关系如下:
(见上表)
1日 = 12时(辰)
1月 = 30日
1年 = 12月
1世 = 30年
1运 = 12世
1会 = 30运 = 10800年
1元 = 12会 = 129600年
众所周知,六十秒为一分钟;六十分钟为一小时。然而中国人原来所称的「时」乃是指「时辰」,而不是「小时」。
古人依八卦的观念,将一时辰刻划为八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刻」,约有十五分钟。所以一时辰合计为一百二十分钟。日后为与时辰有所区别,乃将西洋合六十分钟的 「Hour」称为「小时」,因此一时辰即二小时。
一日:地球自转显示着太阳的出没,因此有晨、昏、昼、夜的现象,这是最基本的单位——日。一日之中分 为十二时辰,依地支定名而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时辰。亦即合二十四小时。
一月:以月球一次盈亏,约三十日为一月。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当太阳和月球在天球上经度相同时,月球的背光面向着地球,所以看不到月光,叫做合朔,定为阴历月的开始,当月球绕到距日180度时,受光面全部对着地球,我们可见一轮明月,叫做望。月球由朔至望再回到朔平均约29.5日称为朔望月,此为阴历月的长度。
一年:以十二月为一年。然而月份因以月球周期为准,年的长度以太阳年为准。为使月份与季节寒暑相配合,因此加上闰月的设计。称为「阴阳合历」。农民依照这种历法进行农事,所以称为「农历」;因为缘自夏朝,所以又称为「夏历」。
积三十年为一世;积十二世为一运;积三十运为一会。
「一元」也依十二地支排列,因而有十二会。 一元结束后,接着下一元的开始,宇宙中又开创新天地。谓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因此,如果以年计算,则「一会」计有一万零八百年,如下式:
1会 = 30运
= 30(运)x12(世)x30(年)
= 10800年(见时运对照表)
「一元」即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如下式:
1元 = 12会
= 12(会)x30(运)x12(世)x30(年)
= 129600年(见时运对照表)
天地履一元会,其循环转变如下图(暂缺):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两仪:子至巳,为六阳;午至亥,为六阴。
天地万物生于子会,极于巳会;衰于午会,而终于亥会。这是阴阳两仪互为消长的关系。
当阳升时,自无入有,而化生万物;在阴升时,则自有返无,万物返还无极,如此循环不已。
四相:天地循环分「四古」:
太古、上古、中古、下古。
亥、子、丑三会为太古,是天地之「分」。
寅、卯、辰三会为上古,是天地之「化」。
巳、午、未三会为中古,是天地之「关」。
申、酉、戌三会为下古,是天地之「合」。
自太极生阴阳两仪,天地为两仪之大者。天地间的万物无一不是两仪所生,无一不是负阴抱阳,四象变通,八卦成形。
如一日之中,自子时到午时谓之上午,为阳;从午时到子时谓之下午,为阴。其中又分晨、午、夕、夜,为一日之四象。
又如一年中,自冬至后的春生、夏长为阳;夏至后的秋收、冬藏为阴。而春、夏、秋、冬即为一年之四象。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当一元会数尽,天地结束,大混沌以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子会再开天,丑会再辟地,寅会再生人,又开创新纪元。如此周期性之循环,乃是宇宙间自然规律的功能。
而今正是午未交替,为天地之关,如四季之末三秋,如一日之夕阳黄昏……
太阳de自转 公转周期
太阳与其它天体一样有自转。由于太阳是一个气体球,因而它的自转为较差转动,转动速度随纬度而变化。关于太阳的自转周期,其数据目前还不尽一致,有说25天的,也有说27天的。太阳除自转外,还与其它物质一起绕银河系中心公转,这也是银河系的自转。太阳在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距银河系中心约9.8万光年,在这个位置上,银河系的自转速度为250千米秒,当然,这也就是太阳的公转速度。关于太阳的公转周期,目前的估算数据也不一致,有说2.5亿年的,也有说2亿年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的公转周期会逐渐趋向一致。
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
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即1:1,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7天7小时43分11秒,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月球这种奇特地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阴历的一个月28天,古人聪明。 非常感谢无动于中先生把文中的附图转过来! 原帖由 梁知行 于 2009/3/6 15:47 发表
非常感谢无动于中先生把文中的附图转过来!
不客气。
看来想学好中医,不懂天文地理还真不行。功夫在诗外啊。
wow,非常感谢,果然很全很详细
这两年开始留意节气的变化,果然有些感觉两年每年冬至那天开始空气的那种冷就少了凛冽的味道,开始变得温柔
节气之间的变化也很有意思,立秋那天傍晚听到知了叫得格外疯狂,第二天开始就没有了
还有一次,节气转换之时,正好在户外,由远而近的风声非常特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