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学士
发表于 2008/2/21 12:32:01
我的意思是:我稍做出点有学问的样子就赢得了你对我的如此信任,使我感到惶恐和责任。也感到社会上确有一大批的人需要中医的支持和帮助。我其实也算是IT 人,做IT的辛劳我深有体会,这个时候更要讲究保健,毕竟任何科技产物其最终目的是造福人而不是摧残人。
从你反应的情况来看,你至少有气虚血瘀的现象,如你不弃,我斗胆给你开个方子,你到药店试着抓药,吃吃看,方子总体上将应该是安全的。
生黄芪20 制首乌8 当归10 熟地15 川芎8 白芍8 桃仁5 红花5 白术10单位为克。若心烦失眠严重加炒枣仁10克。 先吃5副,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再吃5副。
然后咱商讨。
violet10
发表于 2008/2/21 14:19:31
请问,有没有成型的药品,熬药有点消耗时间,也麻烦。
溺爱
发表于 2008/2/21 15:07:15
个人觉的不太适合.四物汤可不是补血的方,靠它来补血那最少也要吃上几个月,再加上其它活血的药更是不妥.
工学学士
发表于 2008/2/21 16:41:24
你是熬药不方便吗?
汤药和丸药即使成分一样,其效果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汤药力大,效果来的快,丸药和缓,多在后期康复阶段使用。限于水平,我无法向你推荐于此汤药相当的丸药。
方便的方法也有,但应该是在汤药见效之后(说明辨证对了)。我设想在你喝完汤剂之后就改喝当归养血汤(黄芪当归),把它当茶每日饮。但这个方法药力弱,效果也不明显,可能你喝了两天一看没效果就不能放弃了,这会很遗憾的。
溺爱先生能不能进一步阐述一下你的观点。
易学中医
发表于 2008/2/22 20:12:54
色黄苔滑 反胃肢厥 喜清淡有腹泻 明明阴寒为病 太阴不振 与四物补阴似乎不妥 至少也应小建中汤才是 或于其中加附子
工学学士
发表于 2008/2/22 21:59:58
原帖由 易学中医 于 2008/2/22 19:12 发表
色黄苔滑 反胃肢厥 喜清淡有腹泻 明明阴寒为病 太阴不振 与四物补阴似乎不妥 至少也应小建中汤才是 或于其中加附子
你的问题提的很尖锐,很中的,很好,我喜欢这样和大家讨论。
我方子中有生黄芩20克,黄芩是补气行气之良药。病家牙龈出血,面色暗黄,肤色不均,这都可以辨证为气血虚。气不能统摄血而溢,血不足荣面而黄,因此生黄芩才是这个方子的君药,四物的成分是行气中补血生血,处于臣的地位,阴中重阳,阳中有阴。病家虽有太阴不振的现象,但似乎不是主要矛盾,况我方中已经给准备有白术了。
方中要不要加附子,我也是考虑过的。但犹恐方中成分太杂,本来量就不大,力量就会分散,故去之,服后再观效果。
阳和气虽然都是阳的一面,但二者好像还不是一个东西,不是同一个概念。你能很好地区分附子和人参的功用吗?什么时候喝独参汤,什么时候喝四逆汤?至少我现在还没能很好地把握。
我曾给一年青的朋友推荐吃右归丸,吃了两盒后,恰逢他有私事,忙里忙外的挺累。他说:你给我推荐的这个药挺好,要是以前也这么忙我可能就会犯病了。我一听,挺高兴,说那你就接着吃金匮肾气丸吧,右归丸纯补药容易上火。隔了一段时间再见面,他说,吃了药上火,自己都感觉嘴里的气是热的。
问题在哪里?我想一是可能就在阳和气这两个概念的差别上,二是身体的阳气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适当地有滋阴行气的药分,一味地补阳,附子干姜的上,不行。当然,之后我没有再给他开方。
晓马过河
发表于 2008/2/24 20:18:59
脾肾阳虚 气滞血淤 湿热互结在下浅见 应以益气健脾行气活血祛湿热为法.
violet10
发表于 2008/2/25 14:38:51
最近去医院看了中医,老医生主要给我开了健脾的药,谢谢大家的关注。
xiedAN
发表于 2008/2/25 21:33:07
最近去医院看了中医,老医生主要给我开了健脾的药,谢谢大家的关注。请将处方贴上来,大家看看,关注中.祝楼主早日康复.
wangjiepeng
发表于 2008/2/26 12:57:47
为什么要喝日本人的酒,小日本得酒还是学中国老祖宗得呢!请大家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