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易学中医 于 2008/2/22 19:12 发表
色黄苔滑 反胃肢厥 喜清淡有腹泻 明明阴寒为病 太阴不振 与四物补阴似乎不妥 至少也应小建中汤才是 或于其中加附子
你的问题提的很尖锐,很中的,很好,我喜欢这样和大家讨论。
我方子中有生黄芩20克,黄芩是补气行气之良药。病家牙龈出血,面色暗黄,肤色不均,这都可以辨证为气血虚。气不能统摄血而溢,血不足荣面而黄,因此生黄芩才是这个方子的君药,四物的成分是行气中补血生血,处于臣的地位,阴中重阳,阳中有阴。病家虽有太阴不振的现象,但似乎不是主要矛盾,况我方中已经给准备有白术了。
方中要不要加附子,我也是考虑过的。但犹恐方中成分太杂,本来量就不大,力量就会分散,故去之,服后再观效果。
阳和气虽然都是阳的一面,但二者好像还不是一个东西,不是同一个概念。你能很好地区分附子和人参的功用吗?什么时候喝独参汤,什么时候喝四逆汤?至少我现在还没能很好地把握。
我曾给一年青的朋友推荐吃右归丸,吃了两盒后,恰逢他有私事,忙里忙外的挺累。他说:你给我推荐的这个药挺好,要是以前也这么忙我可能就会犯病了。我一听,挺高兴,说那你就接着吃金匮肾气丸吧,右归丸纯补药容易上火。隔了一段时间再见面,他说,吃了药上火,自己都感觉嘴里的气是热的。
问题在哪里?我想一是可能就在阳和气这两个概念的差别上,二是身体的阳气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适当地有滋阴行气的药分,一味地补阳,附子干姜的上,不行。当然,之后我没有再给他开方。 |